标题: 评诸葛亮北伐的战功
性别:未知-离线 shinbade

Rank: 5Rank: 5
组别 士兵
级别 破虏将军
功绩 8
帖子 766
编号 89048
注册 2006-10-28


发表于 2007-2-19 16:21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批评楼主:
你的题目中的“战功”两个字应该加上引号,才符合你文章的思想。

另外,不同意四伐“先胜后败”。其实,第四次北伐,就是败了,没有什么“先胜”可言。双方交战过程中,对方的兵员或将领发生损失,这就算己方“先胜”了吗?
反过来,第四次北伐,被魏军击退,本就是失败了,且退兵时被魏军“斩首万余”,不折不扣是一场失败。

第三次北伐,其实就是抢占了一些魏军弃守的地盘。对比其余几次北伐的情况,这一次出征,搁别人不一定能算什么值得一书的“胜利”;但搁诸葛亮身上,大约确实可以称为了不起的“胜利”了。

[ 本帖最后由 shinbade 于 2007-2-19 16:23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shinbade

Rank: 5Rank: 5
组别 士兵
级别 破虏将军
功绩 8
帖子 766
编号 89048
注册 2006-10-28


发表于 2007-3-11 18:13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孙武子 于 2007-3-10 20:11 发表
差点被你蒙过去。追击的时候是张郃吧,不是惨败被杀了吗?

这是两码事。
第四次北伐之战,诸葛亮最远攻到上邽,其军退回汉中,路途遥远,处处受到追击。张郃中流箭的地方在木门,离祁山不远;
诸葛亮被被魏军追击,被斩获万计,是在张郃中箭之后的事。

张郃也并未有什么“惨败”,只是追击中了流箭而亡罢了

[ 本帖最后由 shinbade 于 2007-3-20 02:36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shinbade

Rank: 5Rank: 5
组别 士兵
级别 破虏将军
功绩 8
帖子 766
编号 89048
注册 2006-10-28


发表于 2007-3-12 21:00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孙武子 于 2007-3-11 19:51 发表
那还不叫惨败?

特拉法加海战,英军主帅也是阵亡了,但是,该战是英国历史上著名的伟大胜利,呵呵。
1389年科索沃战役,联军取胜,奥斯曼军失败,但联军统帅被毙。
此外,我军早陨之将星彭雪枫,也是在战斗获胜之际,不知哪儿飞来一颗流弹,壮烈了。此战,是胜战。

[ 本帖最后由 shinbade 于 2007-3-12 21:08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shinbade

Rank: 5Rank: 5
组别 士兵
级别 破虏将军
功绩 8
帖子 766
编号 89048
注册 2006-10-28


发表于 2007-3-17 21:09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暂时发言马甲 于 2007-3-17 20:55 发表

这年头, 胡吹的人都在胡吃. 你到底看没看汉晋和晋书的? 虽然这两本书的立场截然不同, 至少没跟你这么胡弄的, 诸葛亮是去上硅割麦, 然后就已经回师到卤城, 张合追击的木门就在卤城二重围垒的山头下. 退回汉中处处受到追击?

我本来说的很清楚,你在乱理解。诸葛亮从上邽到卤城这段,被张郃所追。张郃中流箭身亡。
然后,诸葛亮在南北二山被围,粮尽,从卤城退汉中,则被司马懿所追,并俘斩万计。

[ 本帖最后由 shinbade 于 2007-3-20 02:37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shinbade

Rank: 5Rank: 5
组别 士兵
级别 破虏将军
功绩 8
帖子 766
编号 89048
注册 2006-10-28


发表于 2007-3-17 21:52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暂时发言马甲 于 2007-3-17 21:27 发表
正儿八经的说句, 诸葛亮割麦后回卤城断水为重围时, 司马懿按捺不住众将, 还命张合攻王平, 自己攻诸葛亮结果被王八了一顿. 张合此前就挂了? 天啊~` 司马懿有驱鬼之能啊.

天啊,不知你这里的胡说八道什么。〈汉晋春秋〉?呵呵,笑不动了。
张郃挂了在先,司马懿俘斩万计在后,明白了吧。
司马懿是“追”派,而张郃是“纵”派。张郃意外挂了后,司马懿仍然是“追”派,所以才有了后来的“俘斩万计”。

[ 本帖最后由 shinbade 于 2007-3-17 22:06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shinbade

Rank: 5Rank: 5
组别 士兵
级别 破虏将军
功绩 8
帖子 766
编号 89048
注册 2006-10-28


发表于 2007-3-18 14:59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暂时发言马甲 于 2007-3-18 09:22 发表
魏大将军司马宣王攻
亮,张郃攻平,平坚守不动,郃不能克。
----三国志.王平传
九年,亮围祁山,平别守南围。----王平传

宣王寻亮至于卤城。张郃曰:“彼远来逆我,请战不得,谓我利在不战,欲以长计制之 ...

怎么,还在发颠那?不行的话就吃点药啊,不要硬撑着。

《晋书》记载的很明白,原文我就不引了:
一、诸葛亮寇天水,围祁山
二、宣王统张郃等“讨亮”
三、诸葛亮趋天水“芟麦”
四、宣王卷甲晨夜赴之。亮望尘而遁
五、亮屯卤城,据南北二山,断水为重围
六、帝攻拔其围,亮宵遁
七、追击,破之,俘斩万计
八、天子使使者劳军,增封邑
第四次北伐的第一阶段,诸葛亮从天水“望尘而遁”。往哪儿遁的?《宣帝纪》记载:追至祁山,可见,是往祁山方向退了。《张郃传》中也是这样记载的“亮还保祁山,郃追至木门”。张郃在追击过程中,在木门这个地方,与亮交战,飞矢中郃右膝,薨,发生的时间,在“四、五、六”的某个时间。
至于“七”,由于张郃已亡,故没有出现在《张郃传》中。但是,其中的“八”,《明帝纪》有记载:以亮退走,封爵增位各有差。

可见,《宣帝纪》的记载,与《三国志》是完全吻合,没有任何矛盾之处,而且,《宣帝纪》与《三国志》的《张郃传》《明帝纪》有多处是相互应证的。

[ 本帖最后由 shinbade 于 2007-3-20 02:40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shinbade

Rank: 5Rank: 5
组别 士兵
级别 破虏将军
功绩 8
帖子 766
编号 89048
注册 2006-10-28


发表于 2007-3-18 17:53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暂时发言马甲 于 2007-3-18 15:14 发表
笑.
其七月,车骑将军张郃追诸葛亮,为亮所害。----晋书.

放完屁没有? 诸葛亮七月才从上硅回来? 王平一直守在南围, 包围祈山, 张合要追诸葛亮就挂了, 怎么去攻王平的?

某人的YY已经高达宗师级别. 晋书胡吹得太多, 弄得张合被S二号弄的死都死早了两个月, 张合真太惨了.

当然, 你要忽略汉晋春秋的时间记载, 这本就不怪你. 但是你把汉晋春秋, 三国志, 魏略, 晋书上的大部分记载都忽略了去说你那"无比吻合",那是你的本事.

你真搞笑,你慢慢地说,究竟哪里有不对劲的地方?

张郃哪里死早了两个月?我有说过时间吗?

张郃攻王平,根据《三国志》,应该发生在上卦对峙之前;而《汉晋春秋》本就与《三国志》矛盾。
本人只以正史说事,在正史未论及之处,才去参考史料价值不高的材料。你以《汉晋》来攻击《晋书》不是太可笑了吗?太不知丑了吗?

下次,你该要拿《三国演义》来攻击《晋书》了吧,呵呵。
《三国志》《宣帝纪》都一致,《魏略》没有参考,但《魏略》本身失传了,裴注部分也是一致的。《汉晋》压根没轮到去考虑。

[ 本帖最后由 shinbade 于 2007-3-18 22:18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shinbade

Rank: 5Rank: 5
组别 士兵
级别 破虏将军
功绩 8
帖子 766
编号 89048
注册 2006-10-28


发表于 2007-3-18 22:17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humi100 于 2007-3-18 19:28 发表
张郃攻王平,这个史料你也哪出来了?
===============================
三国志,王平传,不会也这个也没看过吧,继续YY吧

他显然指的是《汉晋》,而不是《王平传》。
我已经修改了原帖,把《王平传》的情况也考虑进去了。

[ 本帖最后由 shinbade 于 2007-3-18 22:19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shinbade

Rank: 5Rank: 5
组别 士兵
级别 破虏将军
功绩 8
帖子 766
编号 89048
注册 2006-10-28


发表于 2007-3-19 16:45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这么看,张郃被箭死,也可能发生在第二次追击中。

我的依据是军史地图,这个总也有一定道理吧?

也有的战史书,就是说张郃先去祁山,然后听说诸葛亮去上邽了,便回军上邽,与诸葛亮对峙。

这几种资料,总之,存在一定矛盾,究竟如何看待,大家可以各舒己见,怎么着就你正确?
按《汉晋春秋》根本没记载张郃中箭,明显与《三国志》发生冲突。《宣帝纪》不记载,可以考虑是有意不写;《汉晋春秋》不记载此事,与理不通。

你看你现在已经不要脸到何种程度,居然张口就骂人,堕落到粪便的水平了!

QUOTE:
原帖由 暂时发言马甲 于 2007-3-19 13:45 发表
张郃攻王平,根据《三国志》,应该发生在上卦对峙之前;而《汉晋春秋》本就与《三国志》矛盾。
----之前? 张合传记载直到诸葛亮退保祈山之前, 张合才至略阳呢(这时司马懿率众星夜赴上硅), 你这号胡吹大王不会告诉我张合是从祈山南围那跑去略阳的吧?
张郃是这样记载的?这是你读出来的张郃传?
《张郃传》:诸葛亮复出祁山,诏郃督诸将西至略阳
可见,诸葛亮复出祁山,张郃就被诏督将赴略阳了,你哪里看出直到诸葛亮退保祈山之前,张郃一直呆在略阳?

汉晋春秋本就与三国志矛盾? 你这号大白还能胡吹到这份上?

汉晋春秋不做考虑? 那还考虑什么狗屁晋书干啥? 搞笑.

汉晋春秋莫非被您这号吹牛大王给证明了是本小说?

《晋书》总比《汉晋春秋》更有权威性吧?它不是小说不假,但它无节度吹捧蜀汉,吹捧诸葛亮总是真的吧。


诸葛亮复出祁山,诏郃督诸将西至略阳,亮还保祁山,郃追至木门,与亮军交战,飞矢中郃右膝,薨----张合传

九年,亮围祁山,平别守南围。魏大将军司马宣王攻亮,张郃攻平,平坚守不动,郃不能克。----王平传

夏六月,亮粮尽过军,郃追至青封,与亮交战,被箭死。----后主传

粮尽退军,与魏将张郃交战,射杀郃。----诸葛亮传

你自己去看晋书张合由哪出发到略阳的去吧. 在此之前还打过王平? 莫非张合懂飞天, 到略阳后飞越过诸葛亮在上硅的部队, 跑去打王平然后又飞回去找司马懿? 诸葛亮传和后主传都明说了是退军, 而不是回祈山了, 居然还成了某人说六月诸葛亮才从上硅撤退.
你不要脸, 我还浪费不起时间在这跟你瞎吹呢
在另一个帖子已经给你看了军史上的叙述,该书没有单独说张郃军,是在司马懿军里说的。该军先赴祁山,然后回军上邽与诸葛亮对峙。张郃在先赴祁山时,碰了一下王平,然后就回军上邽了,如何不可以?

[ 本帖最后由 shinbade 于 2007-3-20 17:53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shinbade

Rank: 5Rank: 5
组别 士兵
级别 破虏将军
功绩 8
帖子 766
编号 89048
注册 2006-10-28


发表于 2007-3-20 02:34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暂时发言马甲 于 2007-3-19 18:50 发表
----拿出来吧胡吹王. 看看哪个军事大白能弄出张合先到过祈山这种级别的史盲笑话出来.

----敢情你那本战史书的名字叫"S二号演义"是吧? 哪本战史书这么强旱敢背着历史记载胡吹?

目前我没有必要拿这些资料出来,现在,就算张郃追击发生在诸葛亮第二退军启动之时,这样行了吧?

我的主帖反正也没把论据建立在张郃一定是在第一次追击时中的箭。


汉晋春秋连诸葛亮撤退都没写, 哪有可能写上张合中箭? 斐松之只为三国志补注. 张合中箭, 已经在三国志诸葛亮传里有记载了, 他补注还引出来干啥?
对啊,这种连诸葛亮撤退都没写的书,更不对劲,合着诸葛亮还把魏国的土地攻下来了,占住不走了?
裴松之补注的事,你扯来作什么?

什么汉晋春秋不记就可以不考虑, 晋书不记就只是有意不记还得去参考. 你这还叫研究历史? 你压根就是凭着个人喜好去选历史资料来满足你那YY罢了.
《晋书》没有必要刻意捧谁贬谁;《汉晋春秋》是捧诸葛亮的,那里面的笑话多了,还有什么三千两千的笑死的“辉煌战果”呢。二者谁的价值高,不言而喻。当然,具体问题也是可以分析的,但是,你分析了个啥,不就是张郃被箭这事发生于六月份吗?
凭什么只有我正确? 哎呀呀, S二号胡吹之王居然还说矛盾? 现在连史料都以不出来胡吹些"战史地图, 战史书"来搪塞了, 我全引史料来说的还凭什么我正确?
难道战史书没有参考价值?就你《汉晋春秋》说的是真理?
你还是早点回幼儿园里去吧你. 一个人的脸皮能厚到这种地步也实属罕见, 我真懒得耗时间在这跟你瞎扯, 你爱吹什么牛吹什么牛, 我就不奉陪了. 慢慢吹.
拉我去幼儿园陪你玩?没有那功夫。我看阁下的脸皮之厚,罕见到也末必,但是岂能甘于别人之下?
本人也懒得和你扯了呢。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shinbade

Rank: 5Rank: 5
组别 士兵
级别 破虏将军
功绩 8
帖子 766
编号 89048
注册 2006-10-28


发表于 2007-3-20 02:42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冒牌 于 2007-3-19 16:56 发表


汉晋春秋曰:亮围祁山,招鲜卑轲比能,比能等至故北地石城以应亮。於是魏大司马曹真有疾,司马宣王自荆州入朝,魏明帝曰:“西方事重,非君莫可付者。”乃使西屯长安,督张郃、费曜、戴陵、郭淮等。宣王使曜 ...

裴注不引《汉晋春秋》来注,却引了“郭冲说五事”,可见《汉晋春秋》这段记载极不可信。所以,裴松之宁愿在这里举出反面资料,并加以批驳。
其实,从《汉晋春秋》里面说的什么“三千”“五千”开始,就开始不靠谱了。明眼人一看,这里面吹牛吹得没了边;裴松之岂能看不出?

[ 本帖最后由 shinbade 于 2007-3-20 17:56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shinbade

Rank: 5Rank: 5
组别 士兵
级别 破虏将军
功绩 8
帖子 766
编号 89048
注册 2006-10-28


发表于 2007-3-20 17:28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冒牌 于 2007-3-20 17:14 发表


再次怀疑阁下的视力。自己看原文罢,红字是正文,黑字是裴注。

九年,亮复出祁山,以木牛运。汉晋春秋曰:亮围祁山,招鲜卑轲比能,比能等至故北地石城以应亮。於是魏大司马曹真有疾,司马宣王自荆州入朝 ...

哦,还真是看错位了。你的对,我的错。我修改一下前一个帖子就可以了。

不过,还是回到主题上来吧,这些偏出的话题,不宜继续了。

[ 本帖最后由 shinbade 于 2007-3-20 17:29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shinbade

Rank: 5Rank: 5
组别 士兵
级别 破虏将军
功绩 8
帖子 766
编号 89048
注册 2006-10-28


发表于 2007-3-20 21:05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冒牌 于 2007-3-20 17:45 发表


偏出的话题不宜继续?
现在不是阁下在质疑《汉晋春秋》的可靠性么?
《汉晋春秋》若记载没错,那就有理由怀疑《晋书》的记载。

一、《汉晋春秋》的可靠性当然仍然是需要质疑的。我不就是马虎了一了,搞错了注释的范围吗?《汉晋》记载的什么几千件这个几千件那个,分明是编造出来的。
二、退一步,就算《汉晋春秋》的记载没错,它不是没有记载五月份以后的事吗?怎么能根据《汉晋》来怀疑《晋书》记载的六月甚至是七月的事?

所以,有时说挺蜀派纠缠,你们还不服;就是不晓得逻辑性,只看谁的声音大,或哪个方面的人多,或哪个方面的人能纠缠,似乎谁就代表了真理。缠来缠去,把原本在争论什么论点,都搞不清了。

[ 本帖最后由 shinbade 于 2007-3-20 21:07 编辑 ]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7-19 03:40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6696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