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资治通鉴是正史吗?
性别:未知-离线 五城十二楼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45
编号 85365
注册 2006-10-1


发表于 2009-5-11 22:23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通鉴》太浩繁了,确实很难通读,每日一卷是个好办法。记得看文史资料时,说康南海在广东办学,有个十二、三岁的学生问他读史哪本书好,康推荐了《通鉴》,那孩子20多天就读完了,问了一些问题也都能答上,康惊叹。
柏杨在狱中读史十年,主要就是《通鉴》。但柏杨写史带了很多主观的褒贬色彩。不过他的《中国人史纲》作为入门级读物还是相当好的。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五城十二楼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45
编号 85365
注册 2006-10-1


发表于 2009-5-11 22:26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我觉得《通鉴》也没必要系统地整个精读,像我都是一个阶段一个阶段地读的,比如上一年想集中看看南北朝,就只读那部分的章节,同时参看相应正史、网上的白话长篇等等。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五城十二楼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45
编号 85365
注册 2006-10-1


发表于 2009-5-11 23:24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红色说得太对了,《通鉴》最恼人的一个是繁杂,一个就是太乱!没个好记性根本不行。很多的烂人碎事掺混在里面,把主线搞破碎了。还是以我当例子:前几年看西晋,细读了两三遍,连八王是哪八个也没弄明白,那么多人名越读越乱,最后撇下通鉴把华丽血时代、五胡录、蔡东藩一路看下来,才算是及格了。
有一阵下载了柏杨的白话通鉴全五册,也曾盘算着每天一卷来着,但马上就明白,如果不是全身心浸到里面去,结果注定是熊瞎子掰玉米,于是明智地放弃了!
柏杨太愤青了,他笔下的历史人物都不可思议地变态。我读《中国人史纲》是看事不看人,只图了解个历史脉络,想详细知道哪一个节段,还得多读别人的。
康先生那个学生书里说名字了,没记住,不是名人。事儿是真的。我当时看完还和别人说:看以前的人读书多强,没电灯没煤气灶没自行车,那生活条件效率还那么高,够我们惭愧的!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8-15 23:26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09541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