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闲话“罗本”, 驳罗本是“较早的三国题材作品”兼及其历史取材
性别:男-离线 江東陸伯元
(銀臺醉客)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15
编号 80014
注册 2006-8-23
来自 夢蝶齋


发表于 2006-8-23 09:36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Q
闲话“罗本”

略言:曾因网上见一些朋友以为罗本是“较早的三国题材作品”,驳了一帖。偶见旧日回复,整理小文一篇权作灌水。


所谓“四大名著”窃以为其重大意义在于体现了古代文学史上通俗小说的精华经验。换言之,四大都非“原创”!----这么说的意思是,四大名著无疑是作者在前人著述的基础上(包括民间口头流传)进行了文学加工,再创作的结果。这样的话,隐约是在天涯煮酒和人垒砖时说出口的。人们谈到三国故事,总不免要提起“罗本”--罗贯中《三国志通俗演义》。这里要谈一下的一个误区:“罗本”是较早的三国题材作品。真是如此吗?显然不是的。

其实,“罗本”已经晚了几百年了,但罗本确是最出色的。关于三国故事,现存最早的比较完整的要算元至治(1321-1323)建安虞氏新刊的《新全相三国志平话》。“新刊”、“新全相”说明了问题。之前呢?宋仁宗(1023-1063)时,“市人有能谈三国故事者”(高承《事物纪原》卷九“影戏”)。“...巷中小儿薄劣...则与钱令聚坐听说古话。至说三国事...”(苏轼《东坡志林》卷一“怀古”)。到崇宁、大观(1102-1110)以后,东京(开封)瓦肆伎艺盛行讲史,有个“说三分的专家霍四究”(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五“京瓦伎艺”)。民间俗讲可上溯到唐代了。元和(806-820)末甚至天宝八至十二年(749-753)间。可是在李商隐(813-858)活着的时候,小孩子都可以把三国人物作为笑谑之资,看来他们熟悉正史以外的情节,正是源自“市人小说”。而唐代关于三国故事的记载屡见文人诗稿、著述乃至史籍中也多有引述,不再赘述。遗憾的是,唐宋的三国话本至今都失传了。罗贯中收集整理了历代流传的史料、话本及民间传说,创作出的《三国志通俗演义》远胜“平话本”,其伟大意义大概于此。

罗贯中大约生活于公元1330年至1400年之间。“罗本”的成分被普遍认为有三种。他编写《演义》,主要从两条渠道选择题材:一是史书,二是民间曲艺中的"说三分"。正如明代高儒在《百川书志》中所说:"《三国志通俗演义》二百四卷,晋平阳侯陈寿史传,明罗本贯中编次。据正史/采小说,证文辞,通好尚,非俗非虚,易观易入,非史氏苍古之文,去瞽传诙谐之气,陈叙百年,该括万事。"这里所提到的"正史",应当指的是范哗《后汉书》、陈寿《三国志》、裴松之《三国志注》和司马光《资治通鉴》。这里所提到的"小说",应当指的是民间说书。古代用"小说"一词代表民间说书者不乏其例。第三种,自然是罗的文学创作部分了。

  需要提到的是“罗本”的第一种成分,乃是直接依据史书改编而成。据笔者粗略统计,“罗本”直接取材于史书的部分,约占全书篇幅的一半。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第一,东汉末年群雄割据的过程。如何进谋杀十常侍、董卓议立陈留王、吕布刺杀丁建阳、废汉君董卓弄权、孙坚跨江战刘表、李郭寇长安、吕温候濮阳大战、曹操定陶破吕布等。那么,第二呢,主要是指魏吴两国兴起和灭亡的过程。如:迁銮舆曹操秉政、孙策大战太史慈、孙策大战严白虎、曹操兴兵击张绣、袁术七路下徐州、曹操会兵击袁术、决胜负贾诩谈兵、孙权领众据江东、曹操关渡战袁绍、曹操乌巢烧粮草、曹操仓亭破袁绍、袁谭袁尚争冀州、曹操决水淹冀州、曹操引兵取壶关、孙仲某合淝大战、曹操汉中破张鲁、张辽大战逍遥津、甘宁百骑劫魏营、魏太子曹丕秉政、废献帝曹丕篡汉、司马懿破公孙渊、司马懿谋杀曹爽、司马懿父子秉政、战徐塘吴魏交兵、孙峻谋杀诸葛恪、司马师废主立君、文鸯单骑退魏兵、司马昭破诸葛诞、忠义士于诠死节、孙琳废吴主孙休、司马昭弑杀曹髦等。第三,诸葛亮死后蜀汉的历史、如:姜维大战牛头山、姜维计困司马昭、姜维洮西败魏兵、邓艾段谷破姜维、姜维长城战邓艾、姜伯约洮阳大战、钟会邓艾取汉中、凿山岭邓艾袭川、诸葛瞻大战邓艾、蜀后主舆榇出降等。

  
PS:见天涯社区煮酒论史版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4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4-11-27 09:48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08115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