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司马懿忠于魏国吗?
性别:未知-离线 sos2290

节度留后虎豹骑

Rank: 22Rank: 22Rank: 22Rank: 22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游戏人生区)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5
功绩 431
帖子 27575
编号 79054
注册 2006-8-13
家族 大忽悠公会


发表于 2015-8-26 23:16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这个跟忠诚不忠诚没有关系,如果处于压力下的人不反抗,就说他忠诚于这种压力,这说法不靠谱。司马氏天下,奠基者就是司马懿,你说他忠诚不忠诚?

他那个时代的人,有个重要的特征:对家族的忠诚,要远超对政权的忠诚,司马懿尤其如此,只看他的出仕即可知晓,他对这个政权毫无感情,赶鸭子上架逼上来的,也就是为了保全自身和家族的利益,这些人眼中只有家族利益。

曹操的情况好点,宦官世家.......这方面的意识就没那么浓厚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sos2290

节度留后虎豹骑

Rank: 22Rank: 22Rank: 22Rank: 22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游戏人生区)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5
功绩 431
帖子 27575
编号 79054
注册 2006-8-13
家族 大忽悠公会


发表于 2015-8-26 23:36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对于魏国,司马懿谈不上什么忠诚不忠诚,他就一打工仔,还是被威胁着打工的,跟老板的政治理念也不一致---------------- 特指曹操,司马是世家出身,曹操搞唯才是举,根本就是南辕北辙。

曹丕就跟他老爹不一样了,他要借助士族的力量,搞九品中正制,这正符合了司马懿的政治理念和家族利益,当然你好我好大家好,到了曹睿时代一切照旧。

可见,此人与曹魏,只是互相利用的关系,而无忠诚与否。一开始被逼的,到了后来,他需要与这个政权合作,维护自已和家族、以及整个阶层的利益。

不能说司马懿没敢欺君的事,就说他臣服皇室---------- 正因为他打击了皇室的力量,导致皇帝没有能力保护自已,这才会被他的后代和家族欺负。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sos2290

节度留后虎豹骑

Rank: 22Rank: 22Rank: 22Rank: 22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游戏人生区)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5
功绩 431
帖子 27575
编号 79054
注册 2006-8-13
家族 大忽悠公会


发表于 2015-8-27 17:49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这个算是当时的社会大背景了吧,门阀士族势力逐渐壮大,这些人眼中只有家族而无国家,那里会跟你谈什么忠诚,家族利益第一。

魏晋时期正是这股势力发展的高峰期,魏蜀吴三国都与这部分势力进行了斗争和博奕。曹操自不必说,这个都清楚,等到了曹丕时改弦易辙,倚重士族;孙策入江东的时候,与当地士族的关系紧张,到孙权时又重视与士族交好;刘备集团与益州士族更是相爱又相杀。

最后,魏国为士族势力代表的司马家夺权,益州士族在蜀汉倾覆之际冷眼旁观,江东南北士族相攻,掣肘中央。

所以啊,指望这帮人有忠诚,那是不现实的。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sos2290

节度留后虎豹骑

Rank: 22Rank: 22Rank: 22Rank: 22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游戏人生区)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5
功绩 431
帖子 27575
编号 79054
注册 2006-8-13
家族 大忽悠公会


发表于 2015-8-30 01:12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当时穷人读书的机会很少,即使读书了,上升的途径也很少,自然人才多出豪门,豪门势力的壮大也就不奇怪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sos2290

节度留后虎豹骑

Rank: 22Rank: 22Rank: 22Rank: 22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游戏人生区)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5
功绩 431
帖子 27575
编号 79054
注册 2006-8-13
家族 大忽悠公会


发表于 2015-9-2 00:50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高平陵之变,不会从天上掉下来。

要策划这样的行动并且获得成功,首先要进行政冶串联,争取盟友。其次要安插军队和政府里的人手和内应,还要及时掌握情报和预案。

否则你策划的就不是密谋,而是送死。

可见早在高平陵之变很久以前,司马家族就与其他士族势力形成了政治同盟,同时在军队和政府内部培养自己的力量。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sos2290

节度留后虎豹骑

Rank: 22Rank: 22Rank: 22Rank: 22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游戏人生区)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5
功绩 431
帖子 27575
编号 79054
注册 2006-8-13
家族 大忽悠公会


发表于 2015-9-2 09:47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epsilon 于 2015-9-2 02:58 发表
曹爽传:晏等专政,共分割洛阳、野王典农部桑田数百顷,及坏汤沐地以为产业,承势窃取官物,因缘求欲州郡。有司望风,莫敢忤旨。晏等与廷尉卢毓素有不平,因毓吏微过,深文致毓法,使主者先收毓印绶,然后奏闻。 ...

史书偏颇很正常, 不过很多信息就隐藏其中。

以曹爽用人而论,恒范,田余庆推测说是谯郡龙亢恒氏,即使为真,当时的门户地位并不太高;何晏,杀猪世家出身;邓飏为邓禹的后代,这时候已经没落;李胜是张鲁降将之后;丁谧的父亲是曹操的乡人。

认真分析这些人你会发现,他们在年轻时大都很有名望,而且并非高贵门阀出身,要么是庶族地主,要么是破落世族,再加上一个宦官世家的曹氏家族。

所以,把问题推到曹爽的专横跋扈,过与片面。曹魏皇室一边是庶族,而另一方是高贵门阀,两者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

曹爽实际上是试图恢复曹操时代依靠庶族,用人唯才的局面,只不过能力太渣。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sos2290

节度留后虎豹骑

Rank: 22Rank: 22Rank: 22Rank: 22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游戏人生区)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5
功绩 431
帖子 27575
编号 79054
注册 2006-8-13
家族 大忽悠公会


发表于 2015-9-2 11:50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另外,其实很多史料也证明了司马一族早就不安分了。

如晋书后妃传中,景怀皇后夏侯徽属曹氏一族,嫁给了司马师,所谓“帝每有所为,必豫筹画”。然后她知道了这家父子”非魏之纯臣“------- 青龙二年,她就被灭了口。

再如陈矫传,帝忧社稷,问矫:司马公忠正,可为社稷之臣乎? 陈矫的回答是:朝廷之望,社稷未知也。 明帝“忧”的是谁,非常明显。

后来王夫之分析这些人的心态时说得明白:司马代魏,祸在旦夕,而朝廷中人知道了不说,即使说了,说得也不深(譬如陈矫这样的)。原因就是“心不存乎社稷,未能剖心刻骨为曹氏”---------- 曹魏政权的社会基础薄弱,门阀士族多倾向与司马氏,以保全自已的家族利益,撑死了也就像陈矫那样说两句。

另外,曹爽并非一开始就辅政,最早辅政的是曹宇。明帝纪中就说了:帝以燕王宇为大将军,使与领军将军夏侯献、武卫将军曹爽、屯骑校尉曹肇、骁骑将军秦朗等对辅政。很明显,这是一个宗族集团,领军人物是曹宇。

而曹宇等人一开始的目标就对准了世家朝臣的代表人物司马懿。如明帝纪中所说“燕王为帝画计,以为关中事重,宜便道遣宣王从河内西还,事以施行”。注意“为帝画计”四个字,这说明把司马懿排挤出权力中心,其实是曹睿的意思。除了司马懿之外,中书监刘放,中书令孙资也在他们的排挤之列。

而曹宇等人的辅政,只有四天就终结了。根据三国志的记载,是曹宇辞让,曹睿问于刘放孙资,说曹爽可以取代不,两人赞成。

所以司马光的通鉴没有采用这段记载,而是这个:明帝病重,曹宇等人正在商议,曹爽守候。此时刘孙二人“突前见帝”,劝曹睿改换辅政。理由有好几条,其中一条最有意思:委祖宗之业,付二三凡士,寝疾数日,外有壑隔,社稷危殆....... 仔细品一品这段话吧。

从刘孙二人的表现看,司马懿无疑是知道的,甚至可以说是他一手操纵的。二人除了推举曹爽代曹宇外,还推举司马懿辅政,司马懿不可能不知道。所以啊,高平陵之变远不是开始。早在曹睿生前,司马家族就在布局,在曹睿临死前,用手段废掉了原本辅政的曹宇,以能力更弱的曹爽代之,自已参与辅政。

难怪连他自已的子孙都看不下去。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sos2290

节度留后虎豹骑

Rank: 22Rank: 22Rank: 22Rank: 22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游戏人生区)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5
功绩 431
帖子 27575
编号 79054
注册 2006-8-13
家族 大忽悠公会


发表于 2015-9-2 13:07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赵庄姬 于 2015-9-2 12:50 发表
问题是董卓手下也尽是寒门出身啊

所以他才会拉拢老蔡,缓和与士族的关系嘛。

从夏侯徽之死可以看出,早在青龙年间之前,司马家族在私下就有不臣的行为了。而且他家胆子还特别肥,一个宗室贵女,还是自已的儿媳妇,说灭口就灭口,胆子之大,手段之无情,可见一斑。

从曹睿死前的政治风波可以看出:曹睿对司马懿以及他背后代表的门阀力量早有防备,原意是以曹宇为主的宗族集团辅政,根本就没他司马懿什么事,反而想把他调离统治中心。这时候的曹爽,仅仅只是这个宗族辅政集团中的一员,而且是谋略平平的那种----------- 曹睿临死前,曹宇众人商议,而独留曹爽留守帝前。这也侧面表现了此人忠诚有余,才干不足。

刘放孙资的曹睿临死前的行为,几同逼宫,最后贬黜才能更强的曹宇,代之以能力平平的曹爽,这就是为了方便控制嘛。最后还硬把司马懿拉进了辅政集团,这就算吃得死死的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sos2290

节度留后虎豹骑

Rank: 22Rank: 22Rank: 22Rank: 22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游戏人生区)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5
功绩 431
帖子 27575
编号 79054
注册 2006-8-13
家族 大忽悠公会


发表于 2015-9-2 13:22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另外在谈到曹爽的“罪状”时,需要注意曹芳时代的“正始改制”。

当曹魏的宗室力量逐渐壮大后,以何晏、夏侯玄等人为代表的所谓正始名士们,就开始呼吁国家在政治体制上有所改革,首先是九品制,他们呼吁将组织人事的权利收归中央,而不是有士族门阀所掌控;其次撤郡,设州、县两级。这样做在当时看是进步的,郡、州、县三重设置既没有效率,又造成臃肿。但它损害了士族门阀的利益,在当时,郡不仅是一个地域概念,也是士族认同的基础--------- 郡望郡望,没有了郡,又何来的望?最后是简化服饰排场,这个比较笼统,照今天的观点来讲,你可以看作是改善工作作风。

所以他们受到当时的既得利益集团攻击也就很正常了:曹爽、何晏、夏侯玄等人代表的政治势力,他们希望推行的是中央集权,提拨寒士,裁减冗员、改善作风。这是要得罪很多人的,而且这些人不仅有权,还很有声望。

当时的社会舆论就掌握在士族手中,要搞臭你,那还不容易?

对了,补充一点,当时夏侯玄与司马懿曾经就这个问题有过分歧和辩论的,当曹爽集团试图推动这些变革时,司马懿就进行过试探,为此,夏侯玄专门写了《时事议》,对自已的政治理念进行了详尽的阐述。司马懿的答复却是“......皆大善......恐此三事,当待贤能然后了耳”,这就是场面话了,实际还是推脱。

可见高平之变,到底还是两种政治主张的对立,寒门与士族的对立。

[ 本帖最后由 sos2290 于 2015-9-2 13:35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sos2290

节度留后虎豹骑

Rank: 22Rank: 22Rank: 22Rank: 22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游戏人生区)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5
功绩 431
帖子 27575
编号 79054
注册 2006-8-13
家族 大忽悠公会


发表于 2015-9-2 14:25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回复 #94 赵庄姬 的帖子

前面不是说过吗,当时司马懿这个家族,代表的是士族门阀的力量,而这些人长久以来一直把持着社会舆论,王同志和夏侯同志,是注定不会成功的,人不能强过大势,所以你这个假设不成立。

在门阀世家实力强大的时代,比如魏晋南北时期,对这样的人物自然是为尊者讳。待到门阀没落时,就该算账的时候到了。

比如到了唐代,李世民就说他“天子在外,内起甲兵,陵土未乾,遽相诛戮,贞臣之体,宁若此乎”。

就算你的假设成立,史书当然会说司马懿是忠臣了------------ 控制思想舆论,撰写史书的就是他们这帮士族啊。

[ 本帖最后由 sos2290 于 2015-9-2 15:16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sos2290

节度留后虎豹骑

Rank: 22Rank: 22Rank: 22Rank: 22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游戏人生区)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5
功绩 431
帖子 27575
编号 79054
注册 2006-8-13
家族 大忽悠公会


发表于 2015-9-2 14:59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还有啊,曹爽集团跟董卓可大不一样,董胖子那才是乱搞。

正始时期的变革,是有政治目的、有行动步骤和计划、并且具备时代先进性的。从夏侯玄的主张中即可看出,他们是准备分三步走:首先中央收回组织人事权力,提拨寒门庶族,削弱世家门阀对上升途径的垄断。

这第一步其实已经在逐渐推行了,前面列举曹爽的各项“罪状”,就是明显的例子,他们提拨的何晏、李胜等人,都不是什么高门出身。

在这样的背景下,那些世家门阀,当然会骂他们“肆意妄为”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sos2290

节度留后虎豹骑

Rank: 22Rank: 22Rank: 22Rank: 22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游戏人生区)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5
功绩 431
帖子 27575
编号 79054
注册 2006-8-13
家族 大忽悠公会


发表于 2015-9-2 18:54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回复 #98 feiyue1206 的帖子

司马光还编了本通鉴考异...... 上面说得很清楚,刘孙二人的事情,陈寿有为讳的嫌疑。“今依习凿齿《汉晋春秋》、郭颁《世语》,似得其实”。

“委祖宗之业,付二三凡士,寝疾数日,外有壑隔”这段,就是出自明帝纪引汉晋春秋。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sos2290

节度留后虎豹骑

Rank: 22Rank: 22Rank: 22Rank: 22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游戏人生区)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5
功绩 431
帖子 27575
编号 79054
注册 2006-8-13
家族 大忽悠公会


发表于 2015-9-2 19:04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epsilon 于 2015-9-2 16:42 发表


司马懿代表的,当初王允基本都能代表。但李傕、郭汜能成功,凭什么说王陵、夏侯霸一定成功不了?或许差的就是贾诩一人之智?

至于说曹爽是否是乱搞,我之前染红的那些罪行,至少明面上都相当恶劣了。你可 ...

首先看李郭起兵的过程,首先大家都知道,他们两个一开始是想跑路的,所以说他们也明白大势不可抗拒。后来是听了贾诩的话,这才决定拿命搏一搏。司马懿远非王允等人能比,你夏侯霸的贾诩又在何处?

至于所公布的曹爽等人的罪状,也就是个笑话:要知道,这是一场军事政变,发动军事政变的一方用来粉饰自已的东西,可信度为几何?

若要论罪,曹爽等人的罪状即使为真,与司马懿相比也是小巫见大巫。曹爽等人的罪状,无非是跋扈骄横,不尊皇权,用人为亲,逾越礼制等等。

那么请问你司马一族在这些年来,阴结朝臣以为朋党,安插亲近于军中,私养死士于民间,天子外出而举兵于内,这又该算个什么罪? 跟曹爽罪状的死无对证不一样,司马懿干的这些事可都是有真凭实据的。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sos2290

节度留后虎豹骑

Rank: 22Rank: 22Rank: 22Rank: 22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游戏人生区)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5
功绩 431
帖子 27575
编号 79054
注册 2006-8-13
家族 大忽悠公会


发表于 2015-9-2 20:43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正好,二郎把那段记录也放了上来,大家看看曹睿死之前是个什么情况吧。

刘孙二人的行为跟逼宫有什么分别?先是逼曹爽和曹睿,曹睿被迫答应贬黜曹宇。没一会又改变主意,然后刘放孙资继续“劝”他答应,曹睿没办法,只好再次应允。

刘孙二人吃了之前曹睿变卦的亏,于是非要他写诏书。曹睿推说自已累了,写不了,结果刘放拉着曹睿的手强迫他写........

司马懿就是这样才得以“辅政”,刘孙二人这么干,他会不知道?可能吗,

也难怪他的子孙会羞愧祖先的所为了。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5-20 04:14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4391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