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略说清朝兴衰(部分转文)
性别:男-离线 cmy77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前将军
功绩 14
帖子 1788
编号 75925
注册 2006-7-17


发表于 2014-2-24 19:13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humi100 于 2014-2-24 19:01 发表



明史案放现代开国也要给打成反革命,“虚构”了大量清朝的恶迹,为南明美化,换了你是清朝集团的,你能放过?

明史案开了以“逆书”索赂的恶劣先河。一些恶棍效法吴之荣,去挑别人书文中的纰漏,牵强附会,指为“逆书”,漫天敲诈。如孙奇逢所编的《甲申大难录》被人控告是纪念亡明,孙奇逢因此被押进京入狱,经人营救方才出狱。后来竟发展到歹徒们索性自制逆书,想敲诈谁就把谁的名字列上。这要数沈天甫、夏麟奇、吕中等人胆最大、心最黑。他们刻印一本诗集,假托为陈济生所编,书中作者为大江南北名士巨室七百余名。康熙六年(1667年)沈天甫到内阁中书吴元莱家索银两千两被拒,遂将此书检举报官,经刑部审理大白真相,沈天甫四人被斩于西市。

请你每个字都看完再回帖,还是你不懂得中文啊?


顶部
性别:男-离线 cmy77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前将军
功绩 14
帖子 1788
编号 75925
注册 2006-7-17


发表于 2014-2-24 19:28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发生了贺世盛笃国策案。湖南未阳的老秀才贺世盛,多次参加科举都没及第。他平时常替别人代写词状,又把道听途说的传闻和故事之类,拉杂地拼凑出一部《笃国策》,准备写成以后上京城投献,以求贷得一官半职。因为这本书上写了批评捐官制度的意见,这就成了“妄议胡政”,贺世盛被判斩立决。
其他涉及“华夷”、“明”、“清”字句的文字狱俯拾皆是。
江西德兴的祝庭诤,为教儿孙读书,自编一本《续三字经》,被人告发。官府查抄发现书中对“于帝王兴废,尤且大加诽谤”,如写元朝有“发披左,衣冠更,难华夏,遍地僧”句,“衣冠更”是指改穿着,“难华夏”是华夏遭难,“遍地僧”是全部光头,虽说是说元朝,认为是影射当朝“明系隐寓诋清”。于是判祝庭诤开棺戮尸,十六岁以上子孙辈斩立决。
江苏兴化人李驎《虬蜂集》中有“杞人忧转切,翘首待重明”;“日有明兮,自东方兮,照八荒兮,我思孔长兮,夜未央兮”句,被认为故意影射,定为叛逆大罪。
张缙严在给刘正宗诗稿作序中有一句“将明之才”等,皆被定为逆案。
杭州卓长龄著《忆鸣诗集》,“鸣”与“明”谐音,被指为忆念明朝,图谋不轨。乾隆帝对卓氏一家深恶痛绝,称他们“丧尽天良,灭绝天理,真为复载所不容”。判决如下:“仁和县监生卓长龄著有《高樟阁诗集》,伊子卓敏、卓慎等人亦著有《学箕集》等项诗稿,伊族人卓轶群写有《西湖杂录》等书均有狂妄悖逆之语,该五犯俱先后病故,侥逃显戮,应仍照大逆凌迟律剁谁其尸,枭首示众。卓天柱系卓长龄之孙,卓天馥系卓慎之子,均依大逆缘坐律,拟斩立决。卓连之收藏逆书不行首缴,依大逆知情隐藏律,拟斩立决。陈氏、高氏,王氏并卓天馥二岁幼子均解部给发功臣之家为奴。”
安徽歙县生员方国泰收藏的其祖方芬《涛浣亭诗集》内有“征衣泪积燕云恨,林泉不共马蹄新”、“乱剩有身随俗隐,问谁壮志足澄清”、“蒹葭欲白露华清,梦里哀鸿听转明”,乾隆帝认为有反清复明之心,罗织成罪。
有个刘三元,本就疯癫,某日失口对人说:我乃汉室后裔,要众官扶持;这个疯子因此得罪被杀。
有些字句是专制帝王的专用品,如果不慎误用了这些字句,就是僭越犯上。
山西王尔扬为别人父亲作墓志铭,用“皇考”两字,这是习语,屈原《离骚》和欧阳修《泷冈阡表》内都称父为“皇考”,却被斥为“于考字上擅用皇字,实属僭逆”。
江苏韦玉振为父刊刻行述,中有“于佃户之贫者,赦不加息”,不料“赦”字只能由皇帝使用,韦玉振被指责“乃敢竟用赦字,殊属狂妄”。
湖南监生黎大本为母亲做寿,祝寿文内有“女中尧舜”等字句,被斥为“拟不于伦,谬妄干分”,黎大本充军乌鲁木齐。
湖北秀才程明諲为人作祝寿文,内有“绍芳声于湖北,创大业于河南”,“创大业”被曲解为做皇帝,程明諲“语言悖逆”,斩立决。
其他触犯庙讳、御名以及提到皇帝应该换行抬写而没有换行抬写,因此获罪的,不可胜数。有一个河南人刘峨,编印《圣讳实录》一书出售,本来是为了告诉人们应当怎样避讳,所以把应避讳的清代诸帝的名字“各依本字正体写刻”,却被控大不敬,惨遭斩首。
直隶容城一个走江湖的医生智天豹,编了一部《万年历》,祝颂清朝国运久长,其中说“周朝止有八百年天下,如今大清国运,比周朝更久”,可是这万年历中把乾隆的年数只编到五十七年为止,犯了大忌,被认为是诅咒乾隆帝短命,“罪大恶极,人人发指,非碎磔不足以蔽辜”,结果,将智天豹处死。
还有个冀州秀才安能敬,写了一首颂扬清朝的诗,其中有“恩荣已千日,驱驰只一时,知主多宿忧,能排难者谁”,这四句诗被曲解为咒骂皇帝有忧有难,无人辅佐,其实,就象安能敬自己在审讯时所说,“原要竭力称颂,无奈说不上来”,顶多是颂诗写得不好,哪里是什么讥讪诽谤呢?
再如著名学者全祖望著有《皇雅篇》,叙清世祖得天下之正。但全祖望的仇家却向乾隆帝控告说,全祖望文内有“为我讨贼清乾坤”之句,居然冠“贼”字于“清”字之上,大逆不道!全祖望几遭陷害,因朝廷官员为之辩解,才得以幸免。


顶部
性别:男-离线 cmy77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前将军
功绩 14
帖子 1788
编号 75925
注册 2006-7-17


发表于 2014-2-24 19:30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清的文字狱和其他朝代不一样,就是你无意中写了一句话,被人附会就会被砍头,除非你不写文章,否则无法避免。像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维止录,写的时候怎么知道会被砍头?
顶部
性别:男-离线 cmy77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前将军
功绩 14
帖子 1788
编号 75925
注册 2006-7-17


发表于 2014-2-24 19:37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叫我东郭先生吧 于 2014-2-24 17:38 发表

我是说清代儒家学术是在对宋明理学导致明代亡国,对于务虚的理学进行深刻的反思,从去古未远的汉学寻求孔孟先哲的本源思想和主张(个人认为理学并非孔孟本源思想而是朱熹等人融合宗教教义的“新产品”),进而 ...

要是你这么说,那李白杜甫这些人就不要写诗了啊,那干脆中国人都别有文字,别有文化了,所有中国人都当文盲算了
顶部
性别:男-离线 cmy77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前将军
功绩 14
帖子 1788
编号 75925
注册 2006-7-17


发表于 2014-2-24 19:43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叫我东郭先生吧 于 2014-2-24 16:23 发表

满人对黑龙江北部荒芜之地重视?再慢人看来龙兴之地是黑龙江中部以南,再往北基本上人口稀少,和中原如何比?其次,清军怎么就本土作战了,在边疆打几个流寇能有多大危害?俄罗斯的危害是在鸦片战争时期才有的 ...

那么你的意思是雅克萨那边不是清朝的领土?否则怎么会不叫本土作战?打几个流寇需要调福建的精锐部队?
顶部
性别:男-离线 cmy77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前将军
功绩 14
帖子 1788
编号 75925
注册 2006-7-17


发表于 2014-2-24 19:47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乾隆时被销毁的书籍“将近三千余种,六、七万卷以上,种数几与四库现收书相埒”。吴晗说过“清人纂修《四库全书》而古书亡矣!”连宋应星的科技著作《天工开物》也因为有碍于愚民而禁毁.文字狱如此之彻底,一篇吴三桂的“反满檄文”
清朝在洋务运动之前科技的倒退,就是为了维护统治啊。明末的科技至少会一直学习外国的,而清直到洋务运动才开始恢复。
顶部
性别:男-离线 cmy77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前将军
功绩 14
帖子 1788
编号 75925
注册 2006-7-17


发表于 2014-2-24 19:49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1727年8月31日,双方在布尔河畔签订《布连斯奇界约》,随后签订《恰克图条约》。虽然中国官方确定此条约为平等条约,但也有人认为,此时的清朝处于“康乾盛世”时期,而同时沙俄穷兵黩武,国力已有所下降,入侵奥斯曼帝国遭到惨败。然而清朝政府居然不经过抵抗,就直接把领土割让给沙俄,沙俄除将17世纪中叶以后侵占的中国蒙古地区划入俄国版图外,还通过划界侵占了贝加尔湖以西和唐努乌梁海以北伊聂谢河上游地区大片中国领土。
顶部
性别:男-离线 cmy77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前将军
功绩 14
帖子 1788
编号 75925
注册 2006-7-17


发表于 2014-2-24 19:54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明朝人王徵,万历二十二年中举人,天启二年中进士,根据台湾方豪先生着《中西交通史。王徵自制自行车、自转磨、虹吸、鹤饮、刻漏、水铳、连弩、代耕、轮壶,同乡人把他当作诸葛孔明复出。
     王徵和金尼阁合作翻译《西儒耳目资》,是中国第一部罗马字注音专着。
     王徵和西方传教士邓玉函合作翻译编写创作《远西奇器图说》,是中国第一部系统引进西方机械工程学与物理学的着作
     王徵在自序中说明了自己的取舍原则:“不甚关切民生日用……又非国家工作之所急需,则不录,特录其最切要者”
孙元化本身在科学上有相当造诣,着有《几何体论》《几何用法》《太西算要》。
方以智提出“质测”的概念,并下了一个定义
    “物有其故,实考究之,大而元会,小而草木螽蠕,类其性情,征其好恶,推其常变,是曰:质测”
     显然这里“质测”的概念就是现在自然科学的概念
     然后方以智提出“通几”的概念,并下了定义
     “器固物也;心一物也;深而言性命,性命亦物也;通观天地,天地亦物也。推而至于不可知,转以可知者摄之。以费知隐,重玄一实,是物物神神之几也。寂感之蕴,深究其所自来,是曰通几”
     这里的通几就是现在所说的哲学
     然后方以智论述了自然科学和哲学的关系
     “质测即藏通几者也,有意扫质测,而冒举通几,以显其*密之神者,其流遗物”
     “通几护质测之穷”
     “不可以质测废通几,不可以通几废质测。或质测,或通几,不相坏也”
     方以智通过自己深厚的自然科学修养和哲学修养,对当时的西方传教士传过来的知识进行了批判性的吸收,他说“远西学人,详于质测而拙于通几;然而志士推之,彼之质测,犹未备也”
     方以智通过对《崇祯历书》中第谷宇宙体系的分析得出结论“绝对静止的天是不存在的,所谓‘大造之主’不过是运转不已的自然之天体。传教士所谓的上帝不过是臆说。他用理论用逻辑批判了传教士的创世说,讽刺他们‘详于质测而不善言通几,往往意以语阂’”
明代医学家都力求在医学领域走一条古人没有走过的路。这种探索最积极的成果,就是李时珍《本草纲目》和吴有性的《瘟疫论》。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实事求是,不迷信古人,其正确性超过了以往所有本草学着作。……吴有性的《瘟疫论》透露着中华新医学的曙光。
     “吴有性认真考察了瘟疫的起因、症状,写出了他的《瘟疫论》
     “现代医学的发展,主要得益于细菌病因说。虽然许多病因并非细菌,现代医学也有赖于生理学甚至生物、化学的成就,……
     “吴有性的成就,主要就是冲破传统的病因说”
     吴有性根据自己对瘟疫的观察,把致病的病因抽象出厉气的概念(就象现代医学起初得出病毒的概念,抽象出病菌的概念,以及生物学最初得出基因的概念一样)他描绘出厉气致病的17个特点:
     “吴有性的叙述,就是从今天的观点看来,也难有更多的挑剔。”
     “在六气之后,致病的真正原因是杂气。所以一定要找到致病的杂气,并且要寻找新的治病方法。这一切都是新医学的曙光
然而曙光初露,吴有性即遭亡国之痛,他的事业已经无人继承下来”
     所有上面这些列举出来的方面都可以看出明代中国与近现代中国的接轨,但遗憾的是由于满清的统治,导致文明的发展被拦腰截断,中国的文明倒退停滞了三百年的时间!

[ 本帖最后由 cmy77 于 2014-2-24 19:56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cmy77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前将军
功绩 14
帖子 1788
编号 75925
注册 2006-7-17


发表于 2014-2-24 20:06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叫我东郭先生吧 于 2014-2-24 19:58 发表

诗分两种,一为用诗表达内心情感,二为无病呻吟。

反诗的概念是属于两者之间,第一种则是真的不爽清朝,那么他写诗文讥讽被杀不冤枉。
第二种属于无病呻吟的,就想写诗玩,那此类作品我只能扑之一笑。
要 ...

照你这么说,那么所有唐诗都是无病呻吟的?还有避讳是有限定某些字的,只要你避开这些字就可以了,可是文字狱你是避免不了的,维止录,你说和避讳有什么关系?说实话,你的中文水平还是太差了点。
避讳的对象有四类:
一是帝王,对当代帝王及本朝历代皇帝之名进行避讳,属于当时的“国讳”或“公讳”。如在刘秀时期,秀才被改成茂才;乾隆曾下诏门联中不许有五福临门四字,为的是避讳顺治帝福临之名。有时甚至还要避讳皇后之名,如吕后名雉,臣子们遇到雉要改称野鸡。
比如秦朝,你只要避免嬴政这两个字就可以啦,可是清朝呢?维止录这三个字和避讳有什么关系?

[ 本帖最后由 cmy77 于 2014-2-24 20:10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cmy77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前将军
功绩 14
帖子 1788
编号 75925
注册 2006-7-17


发表于 2014-2-24 20:13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叫我东郭先生吧 于 2014-2-24 20:04 发表

那地方基本属于无人区,没有人口扎根根本无力阻止沙俄渗透,清朝大部分军队取自黑龙江刚才没看到我说的吗?我真不知道你想说什么,就算清朝真不要那些土地与原明朝疆域有何损害?何况清朝当时重心还在中国关内 ...

尼布楚位于俄罗斯的赤塔州境内,被俄罗斯称为涅尔琴斯克,在涅尔恰(Nercha)河畔。在清朝初期属于中国蒙古族的游猎地

拜托,那是很好的草原,不是无人区,照你这么说,整个蒙古国和中亚都是无人区了。在很多史学家看来,比如闻一多,吴晗,清中期的这些条约也是不平等的条约。在比较强的时期签订不平等条约,确实比较屈辱。后期弱的时候被人欺负那是比较正常的事情。

[ 本帖最后由 cmy77 于 2014-2-24 20:21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cmy77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前将军
功绩 14
帖子 1788
编号 75925
注册 2006-7-17


发表于 2014-2-24 20:28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尼布楚清初属中国蒙古族游猎地区内。位于贝加尔湖以东,石勒喀河支流尼布楚河口附近,今俄罗斯境内涅尔琴斯克。尼布楚,由尼布楚河得名。亦作“尼布潮”、“尼布抽”等。《盛京通志》记载,此城“在江城西北二千余里”,原为我国蒙古族茂明安等部游牧区。
蒙古族在朱元璋和明成祖的时候,很多部落也听明朝的指挥,朵颜三卫知道不?

[ 本帖最后由 cmy77 于 2014-2-24 20:31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cmy77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前将军
功绩 14
帖子 1788
编号 75925
注册 2006-7-17


发表于 2014-2-24 20:33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叫我东郭先生吧 于 2014-2-24 20:15 发表

1.我没说唐诗都是无病呻吟
2.避讳,腹谤等都是汉人发明的,有这个起端就有发展,清朝文字狱不是突然就有这么强烈的,是基于前朝的积累发展
3.中文有待提高,见谅。

避讳和文字狱无关,那是明着的规则,大家可以避免。文字狱是没有规则的,除非你是文盲,否则无法避免,无论是言之有物还是无物都可能被砍头。腹谤是汉人发明的吗?世界上的其他民族没有吗?避讳是因为汉字的特点决定了只有汉族才有这东东。

[ 本帖最后由 cmy77 于 2014-2-24 21:14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cmy77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前将军
功绩 14
帖子 1788
编号 75925
注册 2006-7-17


发表于 2014-2-24 23:39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叫我东郭先生吧 于 2014-2-24 21:36 发表

咱不问你大明朝时期那里是谁,我就问你沙俄侵犯时,是否有部落受到了侵略,而清朝没有出头。
其次,明朝对于台湾被荷兰等外来殖民者占据是否也算是屈辱史?



  避讳是文字狱的最初形式,从对统治者不敬 ...

17世纪上半叶,沙俄由于国力迅速增强,急剧向外扩张。自明崇祯十六年(1643年)起,沙俄远征军曾多次入侵黑龙江流域,烧杀抢劫,四处蚕食。
顺治末年至康熙初年,沙俄利用清廷忙于国家统一和平定三藩之乱,侵占了中国领土尼布楚(今俄罗斯涅尔琴斯克)和雅克萨等地,并在那里构筑寨堡,设置工事。还以此为据点,不断对黑龙江中下游地区进行骚扰和掠夺。
这个是很多部落的,所以没有具体点出哪个部落。清政府是打到雅克萨才出头的。都快靠近满族的龙兴之地了,不出头是不行的。明朝台湾被荷兰侵占是天启年间,当时已经是明末了,忙于应付满族的进攻。清末那个屈辱就海多了去了。
问你是不是中国人确实没问错。文字狱和改孟子这个天差地别的吧。孟子就一个学说而已,历朝历代没改过解释吗?那汉朝改儒家经典那算什么呢?这都能差不多,那看来你中文是白学了。
徐一夔(1319—1398),字惟精,又字大章,号始丰,天台县屯桥乡东徐村人。博学善属文,擅名于时。元至正八年(1348),为避兵乱,隐居嘉兴,与宋濂、王祎、刘基等结交,相与切磋诗文。二十七年,朱元璋平定江、浙,广征宿学耆儒,询安邦治国之计,四方名士云集南京。朝廷设置律、礼、诰3局,一夔入诰局,与著名文士杨维桢、朱右、林弼等撰写诰文。
朱元璋:1328年10月21日-1398年6月24日
光天圣人出处,徐一夔和朱元璋同一年死

[ 本帖最后由 cmy77 于 2014-2-24 23:52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cmy77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前将军
功绩 14
帖子 1788
编号 75925
注册 2006-7-17


发表于 2014-2-25 00:04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叫我东郭先生吧 于 2014-2-24 21:52 发表

哦,敢问他活到建文时期的史料出自何处?还有高启是不是也是建文年间死的?你妈妈没教过你话是说的不是“扯”的吗?骚年。

高启在《青丘子歌》有“不闻龙虎苦战斗”的诗句,又遭到了朱元璋的强烈厌恶。因为高启写这首诗之时,正是朱元璋率军与元军、陈友谅、张士诚三方强敌在“苦战、苦斗”之际,在朱元璋看来,你高启作为诗人不来呐喊助威倒也罢了,竟然表示不闻不问,你的政治、思想、行动与明政府是怎么保持高度一致的?另外,高启在诗中还有“不肯折腰为五斗米”的句子,表示对做官毫无兴趣,这也正是朱元璋所忌恨的。
朱元璋大概是要亲眼看着这位不合作、不给面子,多次用诗文来讽刺自己的文人是怎样一点一点死去的。高启事件是明初文人不依附朝廷必须付出的代价,可以说是朱元璋杀鸡儆猴的牺牲品。
准确讲高启的死不是因为文字狱,而是因为不合作,出言不逊。当然朱元璋确实度量太小了。
文字狱和改孟子是你并列着对比的,是你认为一样而不是我。你自己看下原文,如果不是差不多,那你怎么拿来并列呢?还有修改孟子对文化的损坏,估计只有外国人才可能这么无知吧。汉朝的孟子和战国出土的孟子内容是不完全一样的。你说汉朝的人是不是改过孟子?

[ 本帖最后由 cmy77 于 2014-2-25 00:16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cmy77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前将军
功绩 14
帖子 1788
编号 75925
注册 2006-7-17


发表于 2014-2-25 00:06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叫我东郭先生吧 于 2014-2-24 23:47 发表

答非所问,我只想知道沙俄侵占的土地是否是无人区,或者这么说,是否是臣服于清朝旗下的蒙古贵族的放羊领地?如果有的话,那么清朝不出兵的确窝囊,如果没有就是一片无人区,那么如何肯定这事清朝的疆域呢?
...

拜托,砍头和改个观点会一样,不要怪我怀疑你是不是中国人,这个,你的中文这方面确实有问题
必须是某个蒙古贵族的放羊领地才算中国国土?那么匈奴,突厥帝国的国土就很小了,那些普通牧民的放羊领地就可以不算领土?和你说中文确实很累啊。那么好的一片牧场会是无人区?请你多了解下北方的游牧民族吧。

[ 本帖最后由 cmy77 于 2014-2-25 00:11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cmy77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前将军
功绩 14
帖子 1788
编号 75925
注册 2006-7-17


发表于 2014-2-25 00:13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叫我东郭先生吧 于 2014-2-25 00:10 发表

你可以说是,也可以说不是,但是高启是“因言获罪”是不假。这一条你可以给朱元璋辩解,那么继续吧。

清文字狱是无心的言语也会被砍头,高启是有意的言语,这个不一样吧。维止录是故意讽刺雍正的吗?
顶部
性别:男-离线 cmy77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前将军
功绩 14
帖子 1788
编号 75925
注册 2006-7-17


发表于 2014-2-25 00:24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谈判过程
会议一开始,俄方代表就提出两国以黑龙江至海为界,左岸属俄国,右岸属中国,企图在谈判桌上取得它用武力未能得到的黑龙江以北大片领土。这一领土要求,当即被中方代表拒绝。索额图明确阐述了中国领有黑龙江的情况,提出两国应以鄂嫩河、贝加尔湖划界。双方辩论一天,没有任何结果。
1689年8月23日,中俄双方使臣举行第二次会议。俄方开始仍坚持原方案,中方坚决拒绝。双方坚持不让,谈判呈破裂危机。戈洛文见第一方案不能实现,便稍微降低要价,企图以牛满河或精奇里江为界。索额图抱着早日缔约划界的愿望,一方面明确表示不同意俄方的第二方案,另一方面作了重大让步,提出以尼布楚为界,尼布楚归属俄国,但仍遭俄方代表戈洛文拒绝。
1689年8月24日至27日,中俄双方使者会外频繁接触,继续进行谈判,中国方面考虑俄方意愿,同意暂时搁置喀尔喀蒙古地区的划界,但俄方态度强横,谈判一度陷于僵局。
1689年8月28日(七月十四)中国为了争取和俄国达成协议,作了重大让步,中国方面已同意割让广大而肥沃的土地,因此,俄接受中国方面提出的分界线,同意放弃对雅克萨的占领。
1689年9月1日(七月十八)俄国代表横生枝节,就外兴安岭东端(诺斯山)的分界线提出无理要求,再三纠缠。中国方面又做出让步,同意乌第河以南一片地区留待以后议定。
1689年9月3日至6日(七月二十日至廿三日)中俄双方就贸易问题、沙皇称号问题、逃人问题进行讨论,中国方面又再三让步,完成了条约的草稿,并就条约文本的交换,签字盖章、宣誓方式达成协议。

你能说下为什么需要做那么多的让步?
顶部
性别:男-离线 cmy77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前将军
功绩 14
帖子 1788
编号 75925
注册 2006-7-17


发表于 2014-2-25 00:24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叫我东郭先生吧 于 2014-2-25 00:18 发表

你怎么知道清代文字狱都是无意的?“夺朱非正色 异种也称王”。这句诗我早在很小的时候看到就感觉到讥讽之意十足。这么明显的诗文无意中做得心多大??

请你回答维止录这个是故意讽刺的吗?
顶部
性别:男-离线 cmy77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前将军
功绩 14
帖子 1788
编号 75925
注册 2006-7-17


发表于 2014-2-25 00:27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盛京通志》记载,此城“在江城西北二千余里”,原为我国蒙古族茂明安等部游牧区。
清初,沙俄侵入其地,建立据点,改称“涅尔琴斯克”,遂成为黑龙江中上游一带殖民势力的中心。雅克萨之战以后,1689年(清康熙二十八年)中俄双方使团在尼布楚城举行谈判。谈判前期,清政府一直坚持收回被侵占的领土,要求沙俄撤出尼布楚、雅克萨两个据点。
臣服于清朝的蒙古部落必须向清朝称臣纳贡和出兵助战,当然清政府有保护的义务。

[ 本帖最后由 cmy77 于 2014-2-25 00:37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cmy77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前将军
功绩 14
帖子 1788
编号 75925
注册 2006-7-17


发表于 2014-2-25 00:41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叫我东郭先生吧 于 2014-2-25 00:35 发表

就如同日本书中对钓鱼岛的评价,韩国棒子对东北的垂涎一个语调。

书中以本国为立场。自然是说“我国”为主,那时候准格尔叛乱还没彻底清除,大清在大口气也无法把蒙古族并为自己的吧?蒙古诸王由始至终都只 ...

以你的观点,那么真正属于清朝的领土只有农耕民族和满族的区域,其他民族的区域就不算啦?那蒙古地区和西域清末之前都是一直以来这样来算领土的。
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噶尔丹亲率骑兵3万自伊犁东进,越过杭爱山,进攻喀尔喀,占领整个喀尔喀地区。喀尔喀三部首领仓皇率众数十万分路东奔,逃往漠南乌珠穆沁(今内蒙古乌珠穆沁旗)一带,向清廷告急,请求保护。

蒙古部落如果不是清的属下,那么为什么要向清廷寻求保护?

[ 本帖最后由 cmy77 于 2014-2-25 00:51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cmy77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前将军
功绩 14
帖子 1788
编号 75925
注册 2006-7-17


发表于 2014-2-25 00:43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叫我东郭先生吧 于 2014-2-25 00:35 发表

就如同日本书中对钓鱼岛的评价,韩国棒子对东北的垂涎一个语调。

书中以本国为立场。自然是说“我国”为主,那时候准格尔叛乱还没彻底清除,大清在大口气也无法把蒙古族并为自己的吧?蒙古诸王由始至终都只 ...

说到琉球,那个放任是清朝比较彻底吧,琉球是清朝的时候被日本吞并的。
顶部
性别:男-离线 cmy77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前将军
功绩 14
帖子 1788
编号 75925
注册 2006-7-17


发表于 2014-2-25 00:54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叫我东郭先生吧 于 2014-2-25 00:44 发表

我只是根据你提示的证据做出评价而已,古代没有现代明确的疆域划分,一句“这儿是我的”就把它划分过来本来就是一家之言。棒子近年来语调都是要回复高句丽版图。他的言论好歹你细品一下和你举出的差不多。

古代游牧民族的领土,就是这片土地上的人,需要进贡和服兵役。雅克萨之战有很多游牧民族的弓箭手来助战。这些人可不是国际友好人士哦。以你的标准,游牧民族的领土只能为零。你能让匈奴帝国,突厥帝国证明某个地区是他的领土吗?

[ 本帖最后由 cmy77 于 2014-2-25 01:05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cmy77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前将军
功绩 14
帖子 1788
编号 75925
注册 2006-7-17


发表于 2014-2-25 00:56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叫我东郭先生吧 于 2014-2-25 00:46 发表

我不跟你说末期,明末连江山还都被满人夺了呢?放弃的更彻底。而且现在是你说康乾时期的清朝,转眼间又跑到清末了。有点转移太大了。

明朝对琉球的放任是你说的,刚好琉球在清朝的时候被日本灭了,还跑来清朝那痛苦求救,而清朝却没有理睬,所以回了这句。琉球被灭是洋务运动时期,甲午海战之前。

[ 本帖最后由 cmy77 于 2014-2-25 00:58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cmy77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前将军
功绩 14
帖子 1788
编号 75925
注册 2006-7-17


发表于 2014-2-25 01:43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僧人来复死因是因为牵连到胡惟庸案,详情请看元末明初名僧来复事迹考。引用书:清教录
张信(1373~1397),字城甫。他博览群书,尤精《尚书》《毛诗》。在历代的舟山籍四十四名进士中,他是唯一的状元郎。他家居城关陶家弄会源桥旁,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登应天府解元。二十七年(1394)高中甲戌科状元。

    状元及第,授官翰林院编撰,3年后升侍讲,常直谏朝政得失。时太祖传旨诸王子各抄诗一首御览,张信授韩王书杜牧无题诗“舍下笋穿壁,庭中藤刺檐,地晴丝冉冉,江白草纤纤”上呈,太祖览后不悦,由此记恨张信。三十年(1397)因会试“复阅考卷案”,被太祖处死。

    “复阅考卷案”始发于明洪武三十年三月五日,会试发榜。皇榜上贡生有名者52人,从第一名的宋琮到最后一名刘子信,无一不是江南的考生,是为南榜(春榜)。北方举子开始议论纷纷。三月殿试又取福建闽县陈某为状元,这更加深了北方举子的不满。他们认为主考官翰林学士刘三吾、副主考官白信蹈因自己是南方人,就袒护南方人而压制北方才子。群情激奋的北方考生,将皇榜打得七零八落,随后又到礼部示威。锦衣卫赶来镇压。街头巷尾贴满了指责主考官偏袒同乡,必有隐情的传单。一时间,南京城里糊满了大大小小的纸片揭帖。

    朱元璋接到奏报,震怒异常,亲自查问主考官刘三吾。刘已是85岁高龄,才学名满江南,是位老翰林,且被朱元璋委以东宫太子老师这一重任。刘三吾对朱元璋说:“元朝统治北方100多年,使其文化遭受极大摧残。近年来,北方远不如南方,这已是众所周知的事实,南北同榜,必然也会出现南优北劣的局面。”朱元璋听后却龙颜大怒,当即下令将刘三吾赶出皇城,也将副主考官白信蹈停职罢官,并亲自找到翰林院侍讲张信,命他主持复查。

    张信带领侍讲戴彝、右赞善王俊华、司直郎张谦等12人,于落第试卷中每人再各阅十卷,增录北方人入仕。但经复阅后上呈的北方试卷仍文理不佳,并有犯禁忌之语。经过20多天的锁院查卷后,张信向朱元璋禀告复查结果:“臣已认真查核,发现南北考生成绩相差确实悬殊,就连最末一名的刘子信也比北方的优秀者高出许多,而且以文章定优劣,以成绩排名次,是国家的一贯制度。现在北方人的试卷仅能列为第五十三名,不应有地域照顾。现在北方举子成绩仅能列后,因此不能重新更动。”

    朱元璋听后大怒,则认为是张信故意把成绩差的试卷拿给他看,随即安排刑部调查刘三吾等人的案情。这时,又有人秘告说刘三吾、白信蹈暗嘱张信等人故意以陋卷进呈。刑部先将刘三吾、张信、白信蹈等统统入狱,严刑逼供,但毫无结果,于是又抓了三方的家人几百,在严刑逼供下终于造出了一个600多人徇私舞弊的证词,上报朱元璋。

    朱元璋竟然称考官及先前负责调查之人与十几年前的胡惟庸案、蓝玉案有牵连,于是朱元璋朱笔一挥,批道:刘三吾、白信蹈是蓝党,张信是胡党。将白信蹈、张信以及同科的试官二十多人,全部凌迟处死。刘三吾因年事已高,流刑充军,所选52名南方贡士全部罢黜,其中洪武三十年(1397)丁丑科新科状元陈 安阝革除功名,车裂而死。陈 安阝仅仅做了不足20天的状元,便死于非命,下场极为悲惨。至于受牵连者不下千人。这年的四月底,将这二十多位考官绑赴刑场执法。

    于五月初,朱元璋又亲自阅卷评点出61名贡士,第一名是河北的韩克忠,第二名是山东的任伯安,61名贡士中竟无南方举子一人。黄榜张出,北方举子欢呼雀跃,举国公案至此了结。

    张信惨遭弃市后,亲友把张信的遗体从南京运回来葬在城北三里淡水坎之源。

[ 本帖最后由 cmy77 于 2014-2-25 16:01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cmy77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前将军
功绩 14
帖子 1788
编号 75925
注册 2006-7-17


发表于 2014-2-25 11:42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叫我东郭先生吧 于 2014-2-25 08:09 发表

请问我那一句说“游牧民族领土只能为零”的理论了,你给我找到相应言论行吗?别张口就来。扭曲我的意思。

你一句“古代游牧民族的领土”就算把边荒无人区划成自己的土地。那四大汗国曾经在中亚大部分领土牧 ...

那个地方是无人区?只有没有绿洲的沙漠地区和南极才是无人区。这个我想没人会认同你的说法的。我觉得和你说中文确实很累。
我对比了尼布楚的地图和成吉思汗统一前地图,尼布楚属于蒙古诸部的范围,怎么能算无人区?你说西伯利亚那边人很少,还有点意思,尼布楚那边不是无人区。

[ 本帖最后由 cmy77 于 2014-2-25 15:45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cmy77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前将军
功绩 14
帖子 1788
编号 75925
注册 2006-7-17


发表于 2014-2-25 11:47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humi100 于 2014-2-24 19:01 发表



明史案放现代开国也要给打成反革命,“虚构”了大量清朝的恶迹,为南明美化,换了你是清朝集团的,你能放过?

请你举出明史案虚构大清恶迹的证据。明史案是对大清不敬,还有描述了大清恶迹,大清怕被后人知道大清恶迹所以才杀人的

我不是明粉,只是反感那些吹嘘的清粉,实在的清粉也不会反感。清朝也不是一无是处,比如西藏的金瓶掣签就是清朝时期开始的。这些比较实在的赞美我是不会反感的。清朝的历史很多是被粉饰的。而对于很多对于明的无知的贬低我也很反感。明很多历史是被清修改虚构的。
明代的皇帝奇葩是有几个,靠谱的也有不少,只是很多人不知道而已。有谁知道中国古代唯一一个一夫一妻的皇帝是哪个?

[ 本帖最后由 cmy77 于 2014-2-25 12:44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cmy77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前将军
功绩 14
帖子 1788
编号 75925
注册 2006-7-17


发表于 2014-2-25 12:51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明朝那些事儿-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1630]
那一天,我跟几位史学家聊天,偶尔有人说起,据某些史料及考证,其实弘光皇帝(朱由崧,南明南京政权皇帝)跟崇祯比较类似,也是相当勤政,卖命干没结果。这位弘光同志,在史书上,从来就是皇帝的反面教材,吃喝嫖赌无一不精,所以我很奇怪,问:“若果真如此,为何这么多年,他都是反面形象?”
答:“因为他是清朝灭掉的。”
都解开了。
崇祯很勤政,崇祯并非亡国之君,弘光很昏庸,弘光活该倒霉,几百年来,我们都这样认为。
但我们之所以一直这样认为,只是因为有人这样告诉我们。
之所以有人这样告诉我们,是因为他们希望我们这样认为。
在那一刻,我脑海中的谜团终于解开,所有看似毫不相关的线索,全都连成了一线。崇祯不该死,因为他是被李自成灭掉的,所以李自成在清朝所修明史里面的分类,是流寇。而我依稀记得,清军入关时,他们的口号并非建立大清,而是为崇祯报仇,所以崇祯应该是正义的。
弘光之所以该死,因为他是被清军灭掉的,大清王朝所剿灭的对象,必须邪恶,所以,弘光应该是邪恶的。
在百花缭乱的历史评论背后,还是只有两字——利益。
但凡能争取大明百姓支持的,都要利用,但凡是大清除掉的,都是敌人。只为了同一个目的——维护大清利益,稳固大清统治。
顶部
性别:男-离线 cmy77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前将军
功绩 14
帖子 1788
编号 75925
注册 2006-7-17


发表于 2014-2-25 13:25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在魏氏集团瓦解后,他继续大量任用宦官,诸如长期主管辽东军事的大太监高起潜,主管东厂事务的曹化淳,主管锦衣卫的骆养性等都深受他的宠信,这一点<<明史>>也说他“乃复信任宦官,布列要地,举措失当,制置乖方”,哪里还有半点中兴明君的样子。
古来亡国之君不一,有以酒亡者,以色亡者,以暴虐亡者,以奢侈亡者,而崇祯皇帝是以毁灭人才亡者。通览晚明史,我只有一个强烈的感觉:崇祯皇帝仿佛与他手下那些人才都有深仇大恨似的,非要把他们置于死地而后快:袁崇焕、郑崇俭、卢象升、孙传庭、傅宗龙。征战天下的战略就是重用人才的战略。明虽亡,仍人才遍地。今天中国虽饱经了磨难,仍人才济济。关键是怎么发现和使用他们。同样是一批人,在崇祯皇帝手里是亡国之臣;在李自成手里是阿谀奉承之臣;在多尔衮手里却成了开国之臣。这个事实,三百年以降,仍极具警醒力。
明季北略作者计六奇评论到:
祖宗设立驿站,所以笼络强有力之人,使之肩挑背负,耗其精力,销其岁月,糊其口腹,使不敢为非,原有妙用;只需汰其冒滥足矣。何至刻意裁削,驱贫民而为盗乎!这里作者还不敢直接说皇帝的不是,但已经指出皇帝没有调查就随便拍脑袋办事,为害长远,竟至于亡国。所以说崇祯“勤政”是确有其事的,但是“勤”的不是地方,出错以后而不能改,说崇祯刚愎自用真不是随随便便。但大明亡国,责任不全在崇祯,所以我个人以为他算是一个悲情人物。有心无力,有志无能。”

勤政,只有对于智力不太高的人才会认为是个好事情。因为智力不太高的人才只能强调勤

[ 本帖最后由 cmy77 于 2014-2-25 13:28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cmy77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前将军
功绩 14
帖子 1788
编号 75925
注册 2006-7-17


发表于 2014-2-25 13:33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雅克萨惨胜,谈判让步,只有弱者才会在谈判的时候让步那么多的。因为科技落后。
第二次鸦片战争举例第一次鸦片战争十几年了,可是武器没有改进。科技观念落后。
甲午战争,有十年的时间,北洋海军没有武器的更新,而日本的武器更新了,所以甲午海战的原因之一还是科技观念落后。
清朝和明朝对于科技的观念来说是落后了很多,也许有统治需要吧。可是对于中国来说却是大灾难。
来这里废话那么多,普及一些初中甚至小学的知识。楼主一直怪我对他的挖苦,可是楼主你犯得很多错误是大多数初中甚至小学生都不会犯的错误,让我怀疑你是否有接受过中国的9年义务教育。而你的智力似乎还算可以,所以怀疑你9年义务教育是在国外学的吧。很多错误是常识错误和简单中文能力的错误啊。

[ 本帖最后由 cmy77 于 2014-2-25 13:41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cmy77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前将军
功绩 14
帖子 1788
编号 75925
注册 2006-7-17


发表于 2014-2-25 16:13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关于朱元璋的文字狱,有名的人有高人考证,都是瞎说的,剩下诸多不出名的人因为缺乏历史记载没人考证。而且你举例的都是引自民间笔记,可信度比较低。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2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2-9 14:20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9219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