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孫堅和袁術、劉表其实并没有仇,袁術反而是孫堅的恩人。, 众多人际关系的改写,全是为了關羽。
性别:男-离线 Alexis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仁勇校尉
功绩 2
帖子 151
编号 71406
注册 2006-6-4


发表于 2006-12-27 14:59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孫堅和袁術、劉表其实并没有仇,袁術反而是孫堅的恩人。

《演义》中十八路诸侯讨董卓的时候,孫堅因为袁術不发粮草而被華雄打败,从此孫堅与袁術结了死仇。但是到后来孫堅死后,其子孫策反而带着部下投奔自己亡父的仇人袁術,还把玉玺抵押给了仇人,换了区区三千人马。这一系列不合常理的举动,让人不免怀疑,孫堅和袁術到底有没有仇?

其实按照正史的说法,孫堅和袁術不仅没有仇,袁術反而还对孫堅有举荐之恩。孫堅的名号是“破虏将军”,在《三国誌.吳书》中孫堅的列传就是以《孫破虏》传命名的。那么这个破虏将军是从何而来的呢?正是拜袁術所赐。在十八路诸侯讨董卓之前,孫堅只是驻守地方的一名武将,原本没有太高的地位。后来袁術听到孫堅勇猛善战的名气,想要把孫堅拉拢到自己门下,替自己办事,所以袁術才亲自上表朝廷,表荐孫堅为破虏将军。袁術和袁紹兄弟一家门庭显赫,在朝廷里有地位,所以袁術替孫堅争取到了一个破虏将军的地位,可谓手到擒来。正是有了袁術的提携,孫堅才有了和十八路诸侯平起平坐的地位。

俗话说知恩图报,袁術对孫堅有表荐之恩,孫堅自然从此死心塌地地替袁術办事。袁術正在全力拉拢孫堅,不可能在孫堅和華雄作战的时候,故意不给孫堅发粮草。我们知道關羽温酒斩華雄的故事是出于虚构,正史上華雄是在和孫堅军交战的时候死于乱军当中。既然孫堅没有败给華雄,那么孫堅因为粮草和袁術结仇的事,自然也是虚构的情节。

孫堅替袁術卖命,还体现在孫堅和劉表之间的恩怨上。按照《演义》的说法,孫堅是因为贪图玉玺,背叛了反董卓同盟,袁紹一怒之下,写信给劉表,委托劉表在半路上拦截孫堅,从此孫堅和劉表也结了死仇。孫堅回到江东后,马上带兵北上,跨江击劉表,最后非常愚蠢地中计而死。但是在正史里面,我们却找不到一点孫堅贪图玉玺、背叛反董卓同盟的痕迹,而且孫堅也没有返回江东,而是一直驻扎在河南鲁阳一带。后来孫堅之所以攻打劉表,完全是因为袁術。袁術对荊州垂涎已久,一心想夺取荊州,所以袁術委托孫堅做自己的先锋,带兵攻打荊州。因此,《演义》把孫堅攻打荊州的动机和出兵方向全都做了改写,《演义》说孫堅攻打荊州是为了报劉表半路拦截之仇,而正史上则是孫堅和劉表原本无仇,攻打荊州只是为了替袁術办事。《演义》说孫堅攻打荊州是带兵北上,“跨江击劉表”,而正史上孫堅根本就没有“跨江”,只是从河南带兵南下,从北面攻打荊州。

在正史上,孫堅也是死于攻打荊州的这次战役。孫堅为了报答袁術的表荐之恩,不仅替袁術办事,还赔上了自己的一条命,正好应了“士为知己者死”这句老话。现在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孫策在孫堅死后,带领部下去投奔亡父的“仇人”了,实际上那根本就不是仇人,而是恩人。说不定孫堅在临死的时候还这样想过:“伯符啊,你爹不行了,你带着我的人马去投奔我的恩公袁術吧。袁術对我如此看重,一定也会照顾你小子的”。

罗贯中在《演义》里面,把孫堅孫策父子、袁術和劉表三方之间的人际关系完全做了改写,他费了这么大的周折,最终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为了虚构“温酒斩華雄”这场戏。只有让孫堅和袁術由恩人变成仇人,孫堅才能被華雄打败,这样關羽才有机会出场斩華雄。总之,为了让關二爷露一把脸,众多的配角都不得不重新做人,甚至孫策都必须冒着“大不孝”的罪名投奔亡父的仇人。罗贯中真可谓是“用心良苦”了。


顶部
性别:男-离线 Alexis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仁勇校尉
功绩 2
帖子 151
编号 71406
注册 2006-6-4


发表于 2006-12-27 21:04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重点不在于粮草这件事是不是真,而在于正史上是孫堅打败了華雄、而《演义》中是華雄打败了孫堅。按照《演义》的说法,孫堅自己认为被華雄打败是因为粮草、也就是因为袁術的缘故。

事见《演义》第六回,孫堅去找袁術抗议时说:“董卓与我,本无仇隙。今我奋不顾身,亲冒矢石,来决死战者,上为国家讨贼,下为将军家门之私;而将军却听谗言,不发粮草,致堅败绩,将军何安?”

孫堅把战败的责任全部归结于袁術,这就是《演义》与正史最大的区别。


顶部
性别:男-离线 Alexis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仁勇校尉
功绩 2
帖子 151
编号 71406
注册 2006-6-4


发表于 2006-12-28 13:34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当然和關羽有关系了,如果《演义》不对正史做改写,華雄就被孫堅杀了,關羽温酒斩谁去啊?

本来为了虚构關羽,没有必要牵扯这么多人,但谁让罗贯中非让關羽斩華雄、而不是斩别人呢?要让關羽斩華雄,華雄就不能死于孫堅之手。这样才有了孫堅被華雄打败,以及孫堅把战败的责任推给袁術这些情节。

孫堅和劉表是临近的诸侯,发生争斗本来也不奇怪。但是正史上孫堅是为了袁術打荊州,为了袁術的事情赔了自己的命;而《演义》里孫堅是为了自己打荊州,为了自己报复劉表的事情赔了命。这是两个版本最大的差别。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6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2-13 18:12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09912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