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误于隆中对?
性别:男-离线 秋孤寒

好畤侯谏议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西将军
功绩 532
帖子 3166
编号 702
注册 2003-9-11
来自 福建厦门


发表于 2003-11-11 14:36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哈哈!典型的无产阶级思想。中国有句古话:叫什么赤脚不怕穿鞋的,先把自己脱得光光,才能打胜仗。谁富了,谁就是小资,还占地利干什么。

袁绍曰:“吾南据河,北阻燕代,兼戎狄之众,南向以争天下。”王夫之《读通鉴论》评曰:“夫欲有事于天下者,莫患乎有恃也。已恃之矣,谋臣将帅恃之矣,兵卒亦恃之矣,所恃者险也,而离乎险,则丧其恃而智力穷。”与此如出一辙。好象争天下都必须处于四战之地,不知秦皇汉祖得天下又是何说。


顶部
性别:男-离线 秋孤寒

好畤侯谏议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西将军
功绩 532
帖子 3166
编号 702
注册 2003-9-11
来自 福建厦门


发表于 2003-11-17 19:46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维扬古枫于2003-11-17, 07:14 PM发表
诸葛亮曾想过主动放弃荆州?

说的不是他主动放弃荆州,而是说他没把重心放在荆州,以苏询的意思大概应把国都定在荆州,而王老夫子更绝,认为刘备也应呆在荆州,正面抗拒曹操。


顶部
性别:男-离线 秋孤寒

好畤侯谏议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西将军
功绩 532
帖子 3166
编号 702
注册 2003-9-11
来自 福建厦门


发表于 2003-12-21 03:24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隆中对是好的,能够跨有荆益当然不错,但应该看到隆中对还包含有“东和孙权、北拒曹操”这个前提,而荆州却是东吴所必争,这就产生了战略和政略的矛盾,历史也说明了这一点。

没有荆州不见得只能守成而不能进取,刘邦的成功就是如此。当然,前提必须能够夺取雍凉,庞统、法正等人早就对此战略调整有所阐述。
顶部
性别:男-离线 秋孤寒

好畤侯谏议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西将军
功绩 532
帖子 3166
编号 702
注册 2003-9-11
来自 福建厦门


发表于 2003-12-24 22:09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西谅马超于2003-12-22, 9:53:33发表
在荆州和“东和孙权”之间选择的话,肯定是宁愿选择荆州的。就象围棋一样,实地才是踏实的,模样是虚幻的。主动放弃荆州那是迂腐之论。

“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存人失地,人地皆得”,不能简单地看待地盘的得失,还是应该把主要力量用在正确的战略方向上,也就是北上。
顶部
性别:男-离线 秋孤寒

好畤侯谏议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西将军
功绩 532
帖子 3166
编号 702
注册 2003-9-11
来自 福建厦门


发表于 2004-1-29 00:02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首先,“跨有荆益”并不一定保证蜀汉的实力超过东吴,只不过接近而已,反而因“千里之遥二分其兵”而不能集中兵力于一个方向,留兵多出雍凉无功,留兵少则有失,首尾难于兼顾。

其次,荆州对东吴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陆抗、陶侃等人都有论述,建康朝廷屡次受到荆江上流的威胁更是明证,条件决定了东吴能全力来攻,而蜀汉不能全力来守的局面。

第三,随着刘备势力的暴涨,司马懿和蒋济阐述过“刘备、孙权外亲内疏,关羽得志,权必不愿”,早在建安二十二年三月,孙权就派都尉徐详见操请降,开始注目刘备。刘备取得汉中战役的胜利后,在声势上一度超越了东吴,也打破了两弱联合对付一强的外交态势,将魏吴推向暂时的联合。

孙权在东线屡战难获大利,而赶走关羽夺回荆州却是现实的,曹操也十分冷静,报使修好,考虑联吴击刘,即使关羽低调防守成功,那还有余力北上雍凉呢?
顶部
性别:男-离线 秋孤寒

好畤侯谏议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西将军
功绩 532
帖子 3166
编号 702
注册 2003-9-11
来自 福建厦门


发表于 2004-1-29 11:01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这个比喻十分有趣,但只看到一面,忽视了另一面。共产党是要发展实力,可发展方向是日寇占领的敌后地区,而不是国民党占领区,更不是象荆州一样备受三方关注的地区。皖南事变的发生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及时将江南地区的新四军撤回江北,不也损失了一员大将。

当然,刘备的态势比共产党要好的多,也不是说必须无偿退出荆州,而是要在外交上争取最大的利益,换取战机,将主力集中北线,从日寇般的曹魏手中夺取雍凉,占据形胜之势。

根本的问题就是刘备放弃不了“跨据荆益”的战略,才导致悲剧的发生。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7-24 02:26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3133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