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探索赤壁之战的真相
性别:男-离线 秋孤寒

好畤侯谏议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西将军
功绩 532
帖子 3166
编号 702
注册 2003-9-11
来自 福建厦门


发表于 2003-9-13 18:09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不解啊!别人喜欢夸大,晓林兄却总喜欢说少。曹操唬人的八十万大军(一个极端),被其七折八扣分析成四万(另一个极端),实在过分。俺认为采用逆向思维,光从历史、军事常理,就可见其结论大错特错。

⑴各种正史、野史都记载赤壁之战是以弱胜强的典范,且兵力相差悬殊,可能有所夸大,但若象晓林兄认为的实力相当(曹兵虽略多,但质次),战役性质就不一样,历史也成大笑话,难道古来那么多史学家、军事家就都不如晓林兄慧眼吗?

⑵还记得刘备败走荆州初时,“兵不满千,将不过关张赵”,可到战役开始时,刘备军又拥有万人,其兵力从何而来呢?刘景升纵是大方,也不可能给一个小小的新野县拨调万人,就是他无疑心,蔡瑁等人也必然阻挠,因而刘备的士兵应是自己招募。一县人口能有多少,尚能征募近万人,可见当时的应征率极高(有人甚至认为三抽一,当然包括半兵半农,这恐怕也是流行屯田的原因之一),而曹操当时以拥半壁江山,说他全国有兵五六十万一点都不过分。

⑶晓林兄认为前线四万兵力中75%是新降的荆州水军,以曹操多疑的性格,睡梦中都想杀人(也确杀过人),能睡的安稳吗?


精华帖
顶部
性别:男-离线 秋孤寒

好畤侯谏议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西将军
功绩 532
帖子 3166
编号 702
注册 2003-9-11
来自 福建厦门


发表于 2003-9-13 20:34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哈哈!拍痛了。俺虽愚鲁,也知历史不是演义(巧的很,手头两种书都有),昭烈从何得出此论,帖中数字也是从其文中而来。

说实话,晓林先生(看来改称呼更为稳妥)知识渊博、考究精细,俺是拍马也跟不上,佩服得很!不过俺说了,只是逆向思维,按历史军事常理推断,可知晓林先生的结论不能成立,何来穿“小鞋”一说?

昭烈,光是人云亦云,只下结论,没有推理,还是不说也吧,莫非你在灌水?


精华帖
顶部
性别:男-离线 秋孤寒

好畤侯谏议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西将军
功绩 532
帖子 3166
编号 702
注册 2003-9-11
来自 福建厦门


发表于 2004-1-30 01:42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燕京晓林于2004-01-29, 12:10:53发表
其实比较合理的解释是:刘备的部队驻守夏口,防备曹操的北路兵团沿汉水的进攻。不过此兵团一直没有来到。所以刘备主力无所事事了。

不对吧,汉水一线已经有关羽水军在了,而刘备也是同时率军向乌林进发的,只不过行动慢了一步,“寻亦放火,而无所及”,但也和周瑜水陆并进,追赶曹操,直到南郡城下。
精华帖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2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7-22 01:47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0960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