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大舰巨炮的挽歌, 从大海战、提督决断及太平洋之岚等看二战中的主力舰,全文完
本主题被作者加入到他/她的文集中
性别:男-离线 alance1981
(轩辕坑王)

白衣伯爵
太常丞
岳家军军师

Rank: 16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征南将军
好贴 5
功绩 353
帖子 4568
编号 66973
注册 2006-4-24


发表于 2011-8-31 19:25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大舰巨炮的挽歌

        随着如全钢装甲、炮塔火炮、光学仪器、蒸汽轮机等新型技术在二十世纪初的日益成熟,利用以装备大口径火炮和厚重装甲的战列舰以取得制海权的大舰巨炮主义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逐步完善,而在包含了英国本土舰队和德国公海舰队总计44艘战列舰和16艘战列巡洋舰的日德兰大海战中,大舰巨炮主义发展到了颠峰,战列舰的进退主宰了浩瀚的海洋。一战结束后,战列舰军备竞赛在英美日三国之间疯狂进行,英美日三国均试图建立世界最强的战列舰。但是在珍珠港之后,随着航空力量的崛起,航空母舰完全取代了战列舰的地位,大舰巨炮主义也在太平洋海战中彻底走向了末路

图片附件: 封面.jpg (2011-8-31 19:25, 115.54 K)




日本海军战列舰
美国海军战列舰
英国海军战列舰
德国海军战列舰
法国海军战列舰
意大利海军战列舰


[ 本帖最后由 alance1981 于 2011-9-24 21:54 编辑 ]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本因坊秀策 2011-9-1 12:05 +300 催坑专项资金


推荐贴
顶部
性别:男-离线 alance1981
(轩辕坑王)

白衣伯爵
太常丞
岳家军军师

Rank: 16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征南将军
好贴 5
功绩 353
帖子 4568
编号 66973
注册 2006-4-24


发表于 2011-8-31 19:31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旧日本海军战列舰
   
    太平洋战争期间旧日本海军总共拥有十二艘战列舰,分别是金刚级战列舰4艘、扶桑级战列舰2艘、伊势级战列舰2艘、长门号战列舰2艘和大和级战列舰2艘,其实力相比当时的海军强国亦不逊色。

金刚级战列舰

    旧日本陆军中佐田中义一和海军大佐财部彪于1907年共同提出的《明治四十年日本帝国国防方针中》称,为了应对假想敌“俄罗斯、美国、德国和法国”, 海军需要建设由八艘战列舰,八艘巡洋舰组成的八八舰队。但内阁因财政问题仅准许先建造2艘战列舰和1艘装甲巡洋舰,2艘战列舰(河内号与摄津号)于1909年如期开工,但建造装甲巡洋舰的计划却一直拖延没有开工。直到1910年海军大臣斋藤实再次向内阁提交以八八舰队的名义扩充海军军备的提案,1911年3月内阁会议审议通过了该议案,其中批准了建造4艘装甲巡洋舰的预算。

    有鉴于英国皇家海军第一代超无畏级战列舰猎户座级已经于1909年动工,而日本海军国产的第一代无畏级战列舰河内级在构想和技术上明显落后,因此日本海军决定效仿英国皇家海军正在建造的狮级战列巡洋舰,以引进技术为主要目的,决定将先期已批准预算但由于种种原因尚未开工的1号舰金刚号由英国设计建造,同时派出技术人员到英国学习新型主力舰的制造技术。

    1911年1月17日金刚号由英国巴罗因弗内斯的维克斯公司开始动工建造,1913年8月16日竣工,同年11月5日回到日本。2号舰比睿、3号舰榛名和4号舰雾岛根据维克斯公司提供的图纸在日本船厂自行建造,于1915年全部建成。金刚级战列巡洋舰标准排水量27,500吨,全长214米,最大航速达到27.5节,续航力达到了8,000海里。相比起原型狮级战列巡洋舰装备的4座双联装343毫米主炮,金刚级不仅装备了当时世界上最大口径的4座双联装356毫米主炮,而且将主炮塔的配置更改为四门向前,四门向后,而英国方面也判定如此的配置的效果较大,所以狮级巡洋战舰后续舰都修改为金刚号的炮塔配置。

    在吸取了日德兰大海战中远距离炮战中大口径炮弾呈大角度落下的教训后,不论甲板的全体防御、装甲都普遍薄弱的金刚级,于1923年开始进行第一次现代化大改装,改装的要目是改善防御能力,增强水平防护,在主炮炮塔、弹药库、机舱上面增铺装甲板;为了解决水下防御能力不足的问题,新增舰体防雷纵壁、舷侧防雷凸出部。改装锅炉,由于锅炉数目减少撤除了三座烟囱中临近舰桥的一个烟囱,前桅桅楼增设舰桥设施;利用3、4号主炮塔之间的空间搭载3架水上飞机。至1931年改装完毕,排水量增加到29,330吨,航速下降到26节,防御能力达到了战列舰级的水平,因此从1934年开始正式改称战列舰。



图片附件: 金刚级.jpg (2011-8-31 19:31, 46.5 K)



    1933年8月金刚级开始进行第二次现代化改装,全面换装重油锅炉与新型涡轮机加强出力,加长舰尾减少航行阻力,并增加续航距离。改建塔式舰桥,裁减副炮,再次提高主炮仰角,同时增强防空火力;加装水上飞机弹射器时就将飞行甲板布置在后面两个炮塔之间,这成为了金刚级的一大特色。1937年改装完毕后,排水量增加到31,720吨的同时最大航速达到30节,成为了高速战列舰。由于日本战列舰大多速度不足,因此有着高航速的金刚级在太平洋战争期间多次编入机动舰队担任航空母舰护卫任务,虽然在开战时舰龄已近30年,但金刚级在日本所有战列舰中出勤率是最高的,也参加了日本在太平洋战争期间的大多数大规模海战



图片附件: 金刚级3D图.jpg (2011-8-31 19:31, 53.72 K)



金刚号(こんごう)

    金刚号是日本十二艘战列舰最早的一艘,也是最后一艘由外国建造的战舰。金刚号曾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又曾参加对西伯利亚的出兵。太平洋战争爆发时和榛名号同属第一舰队第三战队第二小队支持马来半岛的登陆,并与进入新加坡的英国海军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对峙但未有交战的机会,后又被编入机动部队参加了印度洋的出击和中途岛大海战,在瓜达尔卡纳尔岛的攻防战中与榛名号初次炮击亨德森机场飞行场取得成功,在马里亚纳海海战作为机动部队的护卫出击,而在莱特湾海战中在萨马耳岛与大和号一起击沉了美军航空母舰甘比亚湾号及三艘驱逐舰。1944年11月21日回航日本时,在台湾海峡被美国潜艇海狮号的鱼雷攻击沉没,是日本战列舰中唯一被潜艇击沈的。战后在盟军的战史中,金刚号是日本海军战列舰中被评为最高特殊功勋的军舰


图片附件: 金刚号.jpg (2011-8-31 19:31, 55.68 K)



比睿号(ひえい)

    比睿因1930年签订的伦敦海军条约的规定终止第一次改装(因其改装进度最晚),拆去一座主炮塔、部分动力设备,拆除舰体舷侧装甲带,改装成训练舰,后增加观礼设施,在1930年代曾多次担任日本天皇检阅海军的御召舰。1936年伦敦海军条约即将期满,日本退出限制海军军备条约谈判,比睿号开始复原,进行了一次性改装,至1940年初完工,其塔式舰桥结构、外观与另三艘舰不同,在同型舰中是最大的一艘战舰。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比睿号担任由南云忠一机动部队中第三战队的旗舰而参加了珍珠港的攻击任务,又参加了腊包尔的攻略以及印度洋方面的机动作战,1942年参加了第二次所罗门海战以及南太平洋海战。1942年11月12日,比睿号在第三次所罗门海战被美国海军巡洋舰编队重创,陷入舵机失灵的困境。11月13日,在萨沃岛附近4.6海里处遭受美机空袭而无法挽救,最终打开隔水仓阀门,并由驱逐舰射击鱼雷自沉,是日本海军在太平洋海战中丧失的第一艘战列舰

图片附件: 比睿号.jpg (2011-8-31 19:31, 42.05 K)



榛名号(はるな)

    榛名号是由神户川崎造船所建造,与4号舰雾岛号是首次由日本民间造船厂承建的大型舰,曾在昭和天皇即位庆祝的特别观舰式中担任天皇的御召舰,其速度也是姊妹舰中的最高速的30.5节。太平洋战争爆发时和金刚号同属第一舰队第三战队第二小队支持马来半岛的登陆,后来又被编入机动部队参加了印度洋的任务,中途岛大海战中挨了几颗至近弹而损伤,然后进入了所罗门海域和僚舰金刚号一起炮轰瓜达卡那尔岛的美军机场,马里亚那海战中受到损伤,在修复后重归战场,并参加了莱特湾海战,于回国的途中遭到美军机的攻击而损伤,但仍能回归本土,最后被配在吴镇守府作为警备舰而停泊在江田岛。1945年7月28日在吴港遭美军飞机轰炸沉没,1946年打捞解体

图片附件: 榛名号.jpg (2011-8-31 19:31, 45.29 K)



雾岛号(きりしま)

    雾岛号是由长崎三菱造船所制造的大型舰,与榛名号同日完工,也曾作为天皇的御召舰参加了1930年神户冲特别大演习观舰式。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与比睿号编入南云忠一的机动部队参加了珍珠港的攻击任务,又参加了腊包尔的攻略以及印度洋方面的机动作战,后又参加了中途岛大海战,1942年参加了第二次所罗门海战以及南太平洋海战。1942年11月15日,雾岛返回瓜达尔卡纳尔岛炮击亨德森机场,在与美军舰队交战中,雾岛号重创美军南达科他号战列舰(雾岛号两枚主炮炮弹命中了南达科他号),但由于雾岛号打开探照灯照射南达科他号暴露了自己,在八千码的距离上遭到美军另一艘战列舰华盛顿号的打击。雾岛号起火,两座主炮塔被摧毁,舵机受损船舵卡住,水线部被打穿进水导致舰体左倾。15日凌晨3时,雾岛号被放弃后在萨沃岛西南处沉没

图片附件: 雾岛号.jpg (2011-8-31 19:31, 55.09 K)



[ 本帖最后由 alance1981 于 2011-9-11 02:11 编辑 ]


推荐贴
顶部
性别:男-离线 alance1981
(轩辕坑王)

白衣伯爵
太常丞
岳家军军师

Rank: 16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征南将军
好贴 5
功绩 353
帖子 4568
编号 66973
注册 2006-4-24


发表于 2011-8-31 19:34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扶桑级战列舰

    1911年日本议会批准沿用“第三期海军舰艇扩张计划”中的“第三号战舰”的建造预算,而同期日本海军以引进最新主力舰设计建造技术为目的派出进修人员赴英国学习,随后在参考金刚级战列巡洋舰的图纸进行战列舰改进后,自行设计出日本的第一代超无畏级战列舰扶桑级。1912年3月11日扶桑号战列舰在吴镇海军工厂开始动工建造,1915年11月8日竣工。2号舰山城号因为预算删减及拖延的原因,于1913年11月20日在横须贺海军工厂动工建造,1917年3月31日竣工。


    扶桑级战列舰标准排水量29,330吨,全长205米,最大航速22.7节,续航力达到了8,000海里,装备了6座双联装356毫米主炮,双联装主炮炮塔全部装备在舰体中心线,第一、第二炮塔在舰桥面呈叠式配置,第三炮塔配置在舰桥后第一烟囱及第二烟囱之中,炮口向后(后来废止第一烟囱,第三炮塔改成向前),第四炮塔布置在第二烟囱和后部舰桥之间,炮口向后,第五和第六炮塔在后部舰桥之后也呈叠式配置,装甲防护力比金刚级更强,但整体防护水平仍嫌薄弱。

    作为日本第一代国产超无畏级战列舰,因过于重视武装导致整体布局不理想,兼以建造技术以及经验的不足,扶桑级的锅炉室与第三、第四炮塔配置太接近,在后来近代化改装时增设锅炉相当困难,需要重装甲带防御部分延伸过长,可改造空间狭窄,而且火炮射击时会对上层建筑的产生冲击以及相互干扰,主炮齐射时炮口爆风会覆盖全舰,因此原计划的3号舰和4号舰针对以上不足进行大幅修改设计方案后成为伊势级战列舰



图片附件: 扶桑级.jpg (2011-8-31 19:34, 40.42 K)



    扶桑级战列舰针对以上不足经历了数次现代化改装。1923年开始在主桅安装各种射击指挥及观测设施。1930年开始的改造工程中重点更新动力装置和加强防御系统,提高主炮仰角,改建结构复杂而细长的塔式舰桥,装备水上飞机和弹射器时,因为主炮数高达六个,所以中线上根本就没有地方放置弹射器,所以就只好架设在第三炮塔之上,如同英国的纳尔逊号和美国的亚利桑那号。1936年华盛顿海军条约到期,日本海军开始对扶桑级进行再次改造,将舰体艉部延长减少航行阻力,并强化防空火力。改造完成后标准排水量达到34,700吨,航速提高到24.7节,但仍是日本十二艘战列舰中航速最慢的战舰


图片附件: 扶桑级3D.jpg (2011-8-31 19:34, 56.65 K)



扶桑号(ふそう)

    扶桑号战列舰完工时不论排水量、兵装、舰型都是当时世界上最大最强的战列舰。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超无畏级战列舰已经过于旧式化,1938年一度被编入后备舰队,负责官兵训练方面的任务。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扶桑号与姊妹舰山城号在中途岛战役时,编入警戒部队参与支援攻击阿留申群岛。此后因为航速的限制,也由于日本海军燃油储备紧张,长期在柱岛泊地“待机”,很少投入第一线作战。后曾经作为舰载机训练的靶舰使用。1943年之后到1944年9月期间,成为日本海军各兵科学校的教育训练舰,期间曾入坞改装加强防空火力。随着战争局势的恶化,与山城号同时被编入第二舰队第二战队第三夜战部队,1944年10月莱特湾大海战中计划经由苏路海突入雷伊泰航路,10月25日凌晨3点于苏里高海峡海战中被美军驱逐舰发射的4枚鱼雷击中后发生爆炸舰体断裂沉没


图片附件: 扶桑号.JPG (2011-8-31 19:34, 40.47 K)



山城号(やましろ)

    山城号战列舰是日本大正时代开工的第一艘战列舰。1930年12月,山城号根据扶桑号第一阶段改装经验展开了真正的现代化大改造,至1935年3月改装完成。改装完成后的山城号与扶桑号开始有明显的差异(如第三号主炮塔山城向后,扶桑则相反;两舰的舰桥、飞机弹射器等也不相同),随后山城号编入联合舰队,成为联合舰队的旗舰。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山城号在中途岛战役时,编入警戒部队参与支援攻击阿留申群岛。中途岛后停泊在千叶县木津更冲,当作战机的袭击练习的目标舰和炮术练习生的训练舰。随着战争局势的恶化,与扶桑号同时被编入第二舰队第二战队第三夜战部队,1944年10月莱特湾大海战中计划经由苏路海突入雷伊泰航路,10月25日凌晨3点于苏里高海峡海战中遭到美军鱼雷艇集中攻击,随后与美军战列舰发生炮战后沉没


图片附件: 山城号.jpg (2011-8-31 19:34, 43.88 K)



[ 本帖最后由 alance1981 于 2011-9-10 16:59 编辑 ]
推荐贴
顶部
性别:男-离线 alance1981
(轩辕坑王)

白衣伯爵
太常丞
岳家军军师

Rank: 16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征南将军
好贴 5
功绩 353
帖子 4568
编号 66973
注册 2006-4-24


发表于 2011-8-31 19:43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伊势级战列舰

    伊势级战列舰的预算原属计划建造的扶桑级3号舰、4号舰,由于预算的拖延,得以针对扶桑级舰炮威力及防御力上的缺陷进行了大幅度的修改,而且是日本海军第一次由民间造船厂建造的战列舰。由于外形和装备都与扶桑级有较大不同,所以定为伊势级战列舰。1号舰于1915年5月10日于川崎重工神户造船厂动工建造,1917年12月1日竣工;2号舰于1915年5月6日于三菱重工长崎造船厂动工建造,1918年4月30日竣工


    伊势级战列舰标准排水量29,900吨,全长208米,最大航速23节,续航力达到了9,680海里,装备与扶桑级相同的6座双联装356毫米口径主炮。主要改进舰体中部的火炮布置方式,确保了足够的轮机舱空间。伊势级舰体中部的第三、第四主炮塔改为呈背负式的方式集中布置在后烟囱之后;锅炉舱不再象扶桑级那样被主炮塔隔成前后两个部分,动力系统布局也采用了新的方案。新的火炮布置方式的改进可减少火炮射击时对上层建筑的冲击以及相互干扰,同时增大主炮装填仰角提高装填速度,加厚炮塔顶部装甲


图片附件: 伊势级I.jpg (2011-8-31 19:43, 44.7 K)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华盛顿条约打断了新的一轮海军军备竞赛,日本苦心经营的八八舰队计划被束之高阁,称不上成熟的伊势级战列舰忽然成了仅次于长门级的主力舰,因此在服役期间伊势级进行了数次大改装。尤其是1934到1937年所进行的以更换主机为中心的改造工程,其排水量猛增到了35,350吨,舰艉被延长了8米,航速也提高到25.3节,同时在被延长的部分安装了弹射机和水上侦察机,还加强了防空火力


图片附件: 伊势级I3D.JPG (2011-8-31 19:43, 56.97 K)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因为航速的限制以及日本海军将战列舰作为舰队决战主力的原因,伊势级很少参加第一线作战。中途岛海战失利后,为了弥补航空母舰的不足,伊势级战列舰从1942年12月开始被改装成可以搭载飞机又保留战列舰机能的航空战舰(彻底改装成航空母舰因为工期较长而被放弃),拆除舰体后部的两座主炮塔,在原处搭建飞行甲板和机库,飞行甲板长度70米,用于停放13架飞机,通过飞行甲板前端两舷的弹射器起飞,机库长度40米,可容纳9架飞机,拆除的主炮塔弹药库分别用来储存航空用弹药与燃料。为强化防空火力拆除所有副炮安装了大量防空火炮


图片附件: 伊势级II.jpg (2011-8-31 19:43, 44.4 K)



    伊势级航空战舰的改装工程于1943年完成,但此次改造实际十分失败,首先飞行甲板前桅楼和炮塔都会成为挡风的累赘和遮挡视线,更严重的问题是,由于飞机不能在伊势级窄小的甲板上降落,作为航空母舰的机能大大降低;即便是作为战列舰,主炮发射时的剧烈的震动伴之以浓烈的炮烟和强劲的气浪,即使对于停放的飞机以及各种航空设备都会带来极其恶劣的影响。其炮火的运用还会受到各种限制,据有关资料统计,改装以后的炮战能力下降到了只有原来的三分之一左右。而且后部的机库没有装甲,虽然有一定的防御对策,但是根本不堪重炮炮弹的打击。因此不管是作为战列舰还是航空母舰,都发挥不出令人满意的性能


图片附件: 伊势级II3D.JPG (2011-8-31 19:43, 61.1 K)



伊势号(いせ)

    伊势号战列舰于1917年12月1日完工后即编入联合舰队第一舰队第一战队,随后参加对西伯利亚的出兵。太平洋战争爆发时,伊势号与姊妹舰日向号及两个堂姐妹扶桑号、山城号同属第一舰队的第二战队。伊势级航空战舰改建完成后于1944年编入第三舰队第四航空战队,但由于舰载机开发延迟以及当时飞行员奇缺,改建后只是装备几架水上侦察机,预定的飞机始终没有搭载上舰。1944年10月被编入第三舰队参加莱特湾海战,作为诱饵部队吸引美军航空母舰特混编队的攻击,掩护另外三支舰队攻击莱特湾盟军登陆舰队,恩卡尼奥角海战虽然遭美军舰载机的猛烈攻击,但凭借其猛烈的防空火力却支撑到逃离战场。其后由于日本国内石油、橡胶等资源枯渇,于1944年11月参加了“北号作战”的输送任务,强行突破南中国海毫发无伤的回到吴港,但其后由于燃料不足,于无法行动的状态下在吴港外停泊作为防空炮台,1945年7月28日被美国机动部队舰载机攻击而严重损坏,战后打捞解体


图片附件: 伊势号.jpg (2011-8-31 19:43, 60.08 K)



日向号(ひゅうが)

    日向号战列舰于1918年4月30日完工后即编入联合舰队第一舰队第一战队,随后参加对西伯利亚的出兵。1919年10月24日,日向号第三炮塔发生了爆炸,1924年9月23日第四炮塔发生爆炸,1942年5月5日,在伊予滩附近海面进行炮击训练时,日向号的第五炮塔右炮管再度发生爆炸,此后为了赶上中途岛海战,将第五炮塔拆除后紧急修复。中途岛失利后日本海军为了弥补航空母舰队的不足,选中了已经拆除第五炮塔的日向号进行改造。伊势级航空战舰改建完成后于1944年编入第三舰队第四航空战队,作为诱饵部队吸引美军航空母舰特混编队的攻击,恩卡尼奥角海战虽然遭美军舰载机的猛烈攻击,但凭借其猛烈的防空火力却支撑到逃离战场。1944年11月参加了“北号作战”的输送任务,强行突破南中国海毫发无伤的回到吴港,随后由于燃料不足,于无法行动的状态下在吴港外停泊作为防空炮台,1945年7月24日被美国机动部队舰载机攻击而严重损坏,战后打捞解体


图片附件: 日向号.jpg (2011-8-31 19:43, 43.58 K)



[ 本帖最后由 alance1981 于 2011-9-10 17:03 编辑 ]
推荐贴
顶部
性别:男-离线 alance1981
(轩辕坑王)

白衣伯爵
太常丞
岳家军军师

Rank: 16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征南将军
好贴 5
功绩 353
帖子 4568
编号 66973
注册 2006-4-24


发表于 2011-8-31 22:32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回复 #6 郝伯道 的帖子

基本太平洋海战的模拟游戏都有这些名舰
推荐贴
顶部
性别:男-离线 alance1981
(轩辕坑王)

白衣伯爵
太常丞
岳家军军师

Rank: 16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征南将军
好贴 5
功绩 353
帖子 4568
编号 66973
注册 2006-4-24


发表于 2011-8-31 22:36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回复 #7 KYOKO 的帖子

日本的名气大是因为少又全都沉了,美国鬼畜毕竟财大气粗,造起来就像随便吹吹泡沫就泛滥了
推荐贴
顶部
性别:男-离线 alance1981
(轩辕坑王)

白衣伯爵
太常丞
岳家军军师

Rank: 16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征南将军
好贴 5
功绩 353
帖子 4568
编号 66973
注册 2006-4-24


发表于 2011-9-1 18:44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回复 #12 本因坊秀策 的帖子

毫无鸭梨这个直接上的原子弹
推荐贴
顶部
性别:男-离线 alance1981
(轩辕坑王)

白衣伯爵
太常丞
岳家军军师

Rank: 16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征南将军
好贴 5
功绩 353
帖子 4568
编号 66973
注册 2006-4-24


发表于 2011-9-1 19:15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长门级战列舰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势力迅速膨胀的日本为争夺海上霸权,决定建造重火力高航速的战列舰,期望在与美国海军造舰竞争中以质的提升补充量的不足。长门级战列舰是计划中的一号舰和二号舰。该型战列舰的初始设计于1916年完成,后根据日德兰海战的经验修改了设计方案。1号舰长门号于1917年8月28日在吴镇海军造船厂动工建造,1920年11月25日竣工;2号舰陆奥号于1918年6月1日在横须贺海军造船厂动工建造,但1921年11月华盛顿海军会议上,英国和美国主张将包括陆奥号在内的各国计划中和未完成之军舰全部废弃,但在日本的强烈反对下被准许保留陆奥号,而美国得以继续建造3艘科罗拉多级战列舰,英国则继续建造2艘纳尔逊级战列舰


    长门级战列舰标准排水量32,720吨,全长213米,最大航速26.5节(出于保密对外公开为23节),装备了当时世界上最大口径的4座双联装410毫米主炮,以前二后二的方式呈背负式配置在舰首和舰尾,前后火力平衡;设计了独特的带60°倾角的“勺型”舰艏(为了使用链系水雷,舰艏不会勾住连接两枚水雷的链条,但在不良海况高速航行时舰艏溅起的水雾会影响到舰桥和桅楼指挥所),防御装甲设计借鉴了重点防护的概念,加强了重点区域防御装甲,尤其是水平防御装甲,以抵御远距离炮战大角度落弹的打击.。由于之前建造的日本战列舰是英国的设计或者是基于英国设计蓝图的更改,所以摆脱了英式战舰的影响完全由日本自行设计的长门级战列舰被视为“第一型纯日本血统的战舰”。长门级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战列舰之一,与英国的两艘纳尔逊级战列舰、美国的三艘科罗拉多级战列舰被各国海军人士称为“big seven”


图片附件: 长门级.jpg (2011-9-1 19:15, 47.21 K)



    30年代中期长门级进行了大规模的现代化改造,改装工程包括提高主炮仰角增大主炮射程;加强舰体与炮塔的防护装甲,舰体舯部增加防鱼雷凸出隔舱;为改善线形减少航行阻力将舰艉延长;全部更换为专烧重油锅炉,由于锅炉数目减少将临近舰桥的前烟囱拆除,锅炉排烟由两个烟囱合并成一个;根据金刚级战列舰改装的经验改建高大、结构复杂的塔式舰桥;改造完成后标准排水量达到了39,120顿,但因未更换主机,航速降到25节,在大和级战列舰建成前,长门级战列舰是日本海军最强大的战列舰,在日本国民心目中一直是海军的象征


图片附件: 长门级3D.JPG (2011-9-1 19:15, 32.86 K)



长门号(ながと)

    长门号是世界上第一艘拥有四十厘米主炮的战舰,服役后多作为联合舰队的旗舰直到大和号服役,深为日本国民所崇拜,素有“国民最熟知的战舰”之称号。由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大和级战舰在建造期间与战时均采取了严格的保密措施,因此在战时及战后初期,长门号仍然是当时日本国民熟知的代表日本海军的战舰。1942年6月长门号编入由联合舰队司令山本五十六指挥的主力部队参加了中途岛海战,1944年6月编入机动部队投入马里亚纳海战,受到空袭但损失轻微,1944年10月编入第二舰队第一游击部队参加莱特湾大海战,遭美军飞机轮番空袭受重创,1944年11月25日回到日本后因燃料、物资均不足难以作远程航行。1945年2月受命执行沿岸防御任务,6月1日舰种变更为横须贺镇守府警备舰,其对空装备搬上陆地,战争末期多次遭到美军飞机轰炸,但在日本投降时是唯一具备航行能力的战列舰。1946年7月在比基尼环礁成为原子弹试验的靶舰,试验五日后才翻转沉没


图片附件: 长门号.jpg (2011-9-1 19:15, 56.96 K)



陆奥号(むつ)

    陆奥号作为长门级的2号舰在华盛顿海军会议时已完工98%,英国和美国主张将陆奥号废弃,日本提出陆奥号的建造资金中有一部分来自小学生的捐款,如果将其废弃则无法向国民交代。西方记者一度报道说陆奥号的舰名与明治天皇的名字睦仁读音相同,因此日本必然全力争取,最终被准许保留陆奥号,而英国原本被删除的十六英寸主炮战舰纳尔逊号及美国的同级战舰科罗拉多号,西维吉尼亚号则将付诸建造。同为深受国民的喜爱和信任的战舰,相比长门号陆奥号更为受人欢迎,有“国民最爱的战舰”的称号。1942年6月陆奥号编入由联合舰队司令山本五十六指挥的主力部队参加了中途岛海战。1943年6月8日12点10分左右,停泊在广岛湾柱岛泊地的陆奥号三号炮塔附近突然发生爆炸,重达360吨的三号炮塔飞到与舰桥相同的高度上,舰体瞬间折为两截,前段向右舷翻转,几乎立即沉没;舰艉部竖立起来飘浮着,大约在6月9日2时,于主残骸南方几百呎处沉没。陆奥号的沉没的消息被政府所掩盖,国民直到战争结束都不知晓这一事件,调查委员会对爆炸原因进行了调查,但没能得出确定的结论。对爆炸原因的推测有间谍破坏、三式弹自爆、驱逐舰掉落的深水炸弹爆炸等等


图片附件: 陆奥号.jpg (2011-9-1 19:15, 45.1 K)



[ 本帖最后由 alance1981 于 2011-9-10 17:08 编辑 ]
推荐贴
顶部
性别:男-离线 alance1981
(轩辕坑王)

白衣伯爵
太常丞
岳家军军师

Rank: 16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征南将军
好贴 5
功绩 353
帖子 4568
编号 66973
注册 2006-4-24


发表于 2011-9-1 19:21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大和级超级战列舰

    1936年日本退出伦敦海军限制军备的谈判后,明确提出了在西太平洋地区对美作战的战略:选择小笠原群岛以西海域作为预定海上决战战场,并组建以战列舰为核心的海上打击力量,在海上截击美国舰艇编队。在此作战指导思想下,日本海军预计美国海军建造的战列舰舰宽度受巴拿马运河的限制,将搭载406毫米(16英寸)口径舰炮,因而企图以单艘战列舰的威力优势来抵消美海军在数量上的优越地位。1937年日本海军制定了"03舰艇补充计划"确定建造2艘大和型战列舰。1号舰大和于1937年11月4日在吴港海军造船厂动工建造,1941年12月16日竣工,2号舰武藏于1938年3月29日在三菱重工长崎造船厂动工建造,1942年8月5日竣工。而根据"04舰艇补充计划"开工的3号舰信浓号于1940年5月4日在横须贺海军船厂动工建造, 1942年改建为航空母舰,4号舰(111号舰)于1940年11月7日在吴港海军造船厂动工建造,1942年3月拆除。


    大和级超级战列舰标准排水量64,000吨,全长263米,最大航速27.5节,续航距离达到10,000海里,装备了世界上最大口径的3座三联装457毫米主炮,第一、第二炮塔呈背负式配置在前甲板,第三炮塔配置在舰体后部,主炮炮弹重1460千克,最大射程42,000米,采取的球形舰首,当时既无现成的理论可以遵循,也还没有充分的论证,是由日海军技术研究所通过试验水池的船模试验数据决定下来的。侧舷装甲带410毫米并拥有20度倾斜角,炮塔正面650毫米,炮座560毫米,弹药舱顶板270毫米,上层甲板55毫米,主甲板200毫米,指挥塔495毫米,其要害部位的装甲防护可谓是面面俱到。

    大和级后甲板是最大的识别特征。后主炮后有机库、艇库、舰载机回收及发射装置等,为避免火炮冲击波的影响,机库、艇库等设施都在上甲板之下。后主炮之后的甲板是铁质甲板。舰内机库在后主炮前的上甲板、中甲板的中部位置。其前半部有个梯形的区域,区域两侧可放置零式战斗机、水上观察机各3架,舰尾还有起倒式起重吊放装置等


图片附件: 大和级.JPG (2011-9-1 19:21, 32.52 K)



    大和级战列舰拥有最强的火炮,最强的炮塔、炮座、指挥塔装甲防护,最强的舰体水平防护,最厚的舷侧装甲,最厚的弹药库舰底装甲,双层防雷过滤舱,比俾斯麦还多的水密隔舱,因为蒙大拿级和兴登堡级并没有完成,所以大和级战列舰是名副其实的是历史上最大的、主炮威力最强、装甲防护最厚的战列舰


图片附件: 大和级3D.JPG (2011-9-1 19:21, 56.82 K)



大和号(やまと)

    1942年2月12日大和号取代长门号成为了联合舰队的旗舰,同年作为主力部队参加了中途岛海战,1942年8月17日大和抵达特鲁克岛支援所罗门群岛方面的战事,1943年12月25日大和在特鲁克岛以西180海里被美军潜艇魟鱼号发射的鱼雷击中3号炮塔下的右舷,据说大和被鱼雷击中亦没有人发觉,因而更加被信赖为不沉战列舰。1944年6月编入机动部队投入马里亚纳海战,同年10月编入第二舰队参加莱特湾大海战,24日于锡布延海遭到美军舰载机猛烈空袭,命中多枚炸弹受伤,但对后续战斗没有影响,而在萨马岛海战中与金刚号一同击沉了美军航空母舰甘比亚湾号及三艘驱逐舰。1945年4月6日,大和号作为第二舰队旗舰向冲绳方向出击执行自杀式特攻,12时30分在鹿儿岛县坊之岬海90海里共遭到美军舰载机386架飞机多波次轰炸,在美军吸取击沉武藏号的经验后采用摧毁一侧舷的对空装备后再使用鱼雷集中攻击该舷的战法面前,大和号被10枚鱼雷和24枚炸弹命中,倾覆过程中发生爆炸,沉没于九州鹿儿岛西南海域


图片附件: 大和号.jpg (2011-9-1 19:21, 63.33 K)




武藏号(むさし)

    武藏号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战列舰,在改良了司令部和舰桥后于1943年2月11日取代大和成为日本海军联合舰队的旗舰。1943年5月17日武藏号运载日本联合舰队司令山本五十六的遗体返回日本。1944年3月29日武藏号由帕劳出港时遭到美国潜艇的伏击,一枚鱼雷击中水线以下舰艏,造成进水3000吨。1944年6月编入机动部队投入马里亚纳海战,同年10月编入第二舰队参加莱特湾大海战,同年10月编入第二舰队参加莱特湾大海战,24日10时25分于锡布延海因体型最大作为头号目标遭到美军舰载机猛烈空袭,三轮空袭之后,武藏号向左倾斜10度,脱离编队。15时孤立的武藏成为空袭的重点,接二连三地被鱼雷、炸弹命中,总共被19条鱼雷和17枚炸弹击中。19时15分,由于倾斜增大且无法控制,下达弃舰的命令,19时35分倾覆沉没,沉没水域位于北纬13度7分,东经122度32分


图片附件: 武藏号.jpg (2011-9-1 19:21, 91.75 K)



[ 本帖最后由 alance1981 于 2011-9-10 17:11 编辑 ]
推荐贴
顶部
性别:男-离线 alance1981
(轩辕坑王)

白衣伯爵
太常丞
岳家军军师

Rank: 16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征南将军
好贴 5
功绩 353
帖子 4568
编号 66973
注册 2006-4-24


发表于 2011-9-1 19:32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回复 #10 火狐天下 的帖子

这都怪神重德这个八嘎野郎
推荐贴
顶部
性别:男-离线 alance1981
(轩辕坑王)

白衣伯爵
太常丞
岳家军军师

Rank: 16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征南将军
好贴 5
功绩 353
帖子 4568
编号 66973
注册 2006-4-24


发表于 2011-9-1 20:06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关于460主炮的射击精度并不差,起码比衣阿华级的成绩要好

大和号曾经在42年8月的集训上,在25公里上首轮齐射就跨射命中,在44年9月2艘大和级都达到了日本海军要求的35公里处全炮齐射散布300米的极好成绩。而衣阿华级装备的MK7目前可查成绩则是在40年代一次发射高爆弹的测试全部齐射27000码散步600米,38000码散步750米,比大和号差得远。美军战后对大和级三号舰“信浓”的94式主炮(准确地说应该是准备用在“信浓”号上的,因为后来此舰改为航母)进行测试后也提到了其小散布的优点。

大和级前桅杆顶上和各主炮上装备的焦距15米的光学测距仪“光三九金物”和“光四八金物”,可能在人类制造出来的光学仪器中精度达到了空前绝后的水平,44年莱特湾海战时大和号在32公里处对美护航航空母舰“白平原号”进行齐射,第二波就造成了近失弹损伤。只是后来遭到美机和驱逐舰干扰,再加上美舰释放烟幕掩护,没能够继续获得命中。

事实上战列舰超远距离的炮战中,航向,纬度,精度,气温,风向,地球自转速度都是重要影响因素,一般来说,由于地球表面的曲折面,不但光学测距仪观测存在问题,而且以当时雷达的水平看,也会导致回波混乱,而且海况程度和自身开火导致的水花同样是影响因素,二战中最大距离的命中是英国的厌战号24公里命中意大利战列舰,而超过这个距离的命中的例子是没有的
推荐贴
顶部
性别:男-离线 alance1981
(轩辕坑王)

白衣伯爵
太常丞
岳家军军师

Rank: 16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征南将军
好贴 5
功绩 353
帖子 4568
编号 66973
注册 2006-4-24


发表于 2011-9-2 21:13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美国海军战列舰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海军总共拥有二十六艘战列舰,分别是怀俄明级战列舰2艘、纽约级战列舰2艘、内华达级战列舰2艘、宾夕法尼亚级2艘、新墨西哥级战列舰3艘、田纳西级战列舰2艘、科罗拉多级战列舰3艘、北卡罗莱纳级战列舰2艘、南达科他级战列舰4艘和衣阿华级战列舰4艘,如果算上被拆除的衣阿华级战列舰2艘和被取消的蒙大拿级战列舰5艘,其实力超过英国海军和日本海军的总和,是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

怀俄明级战列舰

    怀俄明级战列舰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战列舰群中服役最长久的一个战列级别,参加过百余次战斗,航行全世界。怀俄明级是以英国的无畏系列战列舰为设计蓝图,原计划装备305毫米主炮,但设计时英国已服役的超无畏级战舰已经装备356毫米主炮,鉴于当时美国还没有356毫米口径大炮,重新设计、试验到安装需要大量时间和金钱,因此经过慎重考虑,还是按照原计划安装了305毫米主炮,为了抵御超无畏级的356毫米巨炮,只是把装甲厚度增厚而已。1号舰怀俄明号和2号舰阿肯色号于1912年服役


图片附件: 怀俄明级1912.jpg (2011-9-2 21:13, 26.98 K)



    怀俄明级战列舰作为美国的第二代无畏级战列舰,标准排水量26,000吨,全长171米,最大航速20.5节,续航力6,860海里,装备6座双联装305毫米主炮,第一、第二炮塔在舰桥前面呈背负式配置,第三、第四炮塔呈背负式配置在后部主桅后,第五、第六炮塔在后部舰桥之后也呈背负式配置,这种布置方式主炮口爆风对舰体上层建筑影响较小

    1927年怀俄明级战列舰进行了现代化改装,拆除部分主炮,加强防空火力,彻底改造舰桥和主桅,移除后烟囱和后部主桅,更换新型主机加强出力,续航力达到14,000海里。1944年进行第二次现代化改造,进一步加强了防空火力和雷达设施


图片附件: 怀俄明级1944.jpg (2011-9-2 21:13, 20.17 K)



怀俄明号(Wyoming BB-32

    怀俄明号于1931年根据伦敦海军条约规定解除武装,1931年5月成为训练舰。因空中威胁随着航空技术的发展日益增强,怀俄明号于1941年11月拆除后主炮加装防空火炮,成为防空训练舰。珍珠港事件爆发时,怀俄明号因不在珍珠港而躲过一劫。整个太平洋战争中,“怀俄明”号并无参加战斗,却为整个海军舰队培训了无数名高炮射手,为整个战争做出了巨大贡献。战后1947年8月,“怀俄明”号退出现役,并以废铁的形式卖给造船厂拆毁

图片附件: 怀俄明号.jpg (2011-9-2 21:13, 67.2 K)



阿肯色号(Arkansas BB-33

    珍珠港事件爆发时,阿肯色号正在大西洋舰队服役。在1942~1944年间,参加多数对向苏联方向航行的运输船队护航的任务。1944年参加了诺曼底登陆战役的火力支援之后,返回本土进行改装,加装了无数的防空火炮和雷达设施。1944年10月,它进入太平洋,参加了之后的对日战争,主要任务是炮击日军所占领的阵地和日本本土军工企业。战后于1946年被海军除名。并作为靶船参加比基尼岛原子弹试验,阿肯色号在试验中沉没


图片附件: 阿肯色号.jpg (2011-9-2 21:13, 51.2 K)



[ 本帖最后由 alance1981 于 2011-9-11 02:13 编辑 ]
推荐贴
顶部
性别:男-离线 alance1981
(轩辕坑王)

白衣伯爵
太常丞
岳家军军师

Rank: 16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征南将军
好贴 5
功绩 353
帖子 4568
编号 66973
注册 2006-4-24


发表于 2011-9-2 21:19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纽约级战列舰

    纽约级战列舰是怀俄明级的改进型,当时世界主要海军强国的战列舰都已经装备305毫米以上口径主炮,而怀俄明级装备的305毫米主炮令美国海军感到不安,因此美国海军从英国引进356毫米火炮技术,1913年装备建造中的纽约级。纽约级战列舰1号舰纽约号和2号舰德克萨斯号于1914年竣工

    纽约级战列舰标准排水量27,000吨,全长174米,与怀俄明级外型基本相同,最大航速21节,续航力在怀俄明级的基础上大大提高,达到9,605海里,装备5座双联装356毫米主炮,虽然比怀俄明级少1座,口径却比怀俄明级大,威力更强。第一、第二炮塔在舰桥前面呈背负式配置,第三炮塔配置在后部笼式主桅后,第四、第五炮塔在舰体后部,增强了水线部分较薄弱处和炮塔装甲


图片附件: 纽约级1914.jpg (2011-9-2 21:19, 24.9 K)



    1926年纽约级战列舰进行了现代化改装,减少了舷侧副炮,拆掉美国海军独有的前、后部笼式主桅,改在第三和第四炮塔之间架设一个后桅楼,舰桥改为三脚樯式,将两个烟囱并为一个,搭载3架水上侦察机。1943年底进行了第二次改装,由于纽约级改装空间较小,将第三炮塔拆除以加装防空火炮和雷达设施


图片附件: 纽约级1944.jpg (2011-9-2 21:19, 59.51 K)



纽约号(New York BB-34

    纽约号建成后即加入美国大西洋舰队,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主要担任训练舰。1942年参加了登陆北非的火炬行动,在行动中和英国舰队共同击沉了法国吉恩男爵号(Jean Bart)战列舰。1943年,纽约号一直担任为大西洋运输船队提供护航的任务。1943年底,纽约号返回本土进行现代化改装, 1944年纽约号加入太平洋舰队,参加了硫磺岛、冲绳岛和日本本土的战行动。1945年退役,并在1946年作为基尼岛原子弹试验中的靶船,试验中纽约号并没有沉没,随后被军方击沉


图片附件: 纽约号.jpg (2011-9-2 21:19, 83.24 K)



德克萨斯号(Texas BB-35

    德克萨斯号建成后即加入美国大西洋舰队,1941年到1944年初主要为大西洋运输船队提供护航。1944年6月,德克萨斯号参加了诺曼底登陆战的行动,之后返回美国进行现代化改装,1944年12月驶入太平洋,对日本的打击。在太平洋战争期间,德克萨斯号参加了硫磺岛、冲绳岛和日本本土的战行动。战后1946年被海军除名,随后被美国得克萨斯州买去舰体,1948年经过处理的德克萨斯号安放在圣哈辛托市,作为二战博物馆对外开放

图片附件: 德克萨斯号.jpg (2011-9-2 21:19, 43.99 K)



[ 本帖最后由 alance1981 于 2011-9-10 17:21 编辑 ]
推荐贴
顶部
性别:男-离线 alance1981
(轩辕坑王)

白衣伯爵
太常丞
岳家军军师

Rank: 16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征南将军
好贴 5
功绩 353
帖子 4568
编号 66973
注册 2006-4-24


发表于 2011-9-2 21:24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内华达级战列舰

    内华达级战列舰抛弃了无畏级战列舰原有的设计理念,根据美国海军海上决战的要求,是美国第一代自行设计的超无畏级战列舰。美国海军在1911-1912年间进行的火力试验表明,传统的中等厚度装甲的战列舰防护体系无法防御大口径穿甲弹,内华达级战列舰采用了当时颇具争议的被称为“All or Nothing Armor Scheme”的装甲防护设计(称为“重点防护”),可以说是体现了美国海军战舰防护设计上的重大革新,其设计思想很快被其他各国海军所借鉴,1号舰内华达号和2号舰俄克拉荷马号于1916年服役

    内华达级战列舰标准排水量27,500吨,舰长178米,最大航速20.5节,续航力达到了惊人的15,700海里,火炮方面当时海军要求安装4座三联装356毫米舰炮,因为当时海军强国都是安装双联装炮塔,经过详细的考虑后,决定安装双联装主炮和三联装主炮各两座。采用艏艉对称的布置形式,两座三联装炮塔位于较低的位置上,两座双联装炮塔则呈背负式位于其之上;装甲防护方面战舰的非重要部位减少或没有装甲防护,重装甲防护区域集中在主炮塔、轮机舱以及指挥塔等要害部位上,还加强装甲甲板和弹药库的防御装甲


图片附件: 内华达级.JPG (2011-9-2 21:24, 21.41 K)



    1927年内华达级进行了现代化改装,加宽舰体增加防鱼雷凸出隔舱以增加浮力和改善水下防护,换装三脚主桅,增设桅楼,彻底改造舰桥,改进火控系统,副炮由艏楼挪到露天甲板之上,并加装水上飞机等装备。改装完成后排水量达到了30,500吨,采用了全新油料动力装置,但是航速还是保持在20.5节


图片附件: 内华达级3D.JPG (2011-9-2 21:24, 56.85 K)



内华达号(Nevada BB-36

    内华达号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担任护送美国军队去欧洲参战的任务,1930年完成初次现代化改造后,加入了太平洋舰队。珍珠港事件中,内华达号在第一波空袭中率先投入反击,并且试图开出珍珠港,为此成为第二波袭击的主要目标。内华达号在第二波空袭中命中了6枚以上的炸弹后,为避免沉没在港口出口,在福特岛的西南抢滩搁浅。其后在西海岸进行现代化改装,重新改建上层建筑,撤去全部旧式副炮,改装高平双用炮于1943年5月加入北太平洋收复阿留申群岛的火力支援任务。1943年6月,内华达号再次回纽约进行改装。1944年内华达号参加了诺曼底登陆战役的火力支援。1945年3月,内华达号参加了硫磺岛战役和冲绳岛登陆战的登陆火力掩护任务,被神风自杀飞机击中。内华达号是一艘战功卓著的战舰,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共获得7枚战斗之星勋章。1946年,作为靶船参与比基尼岛的原子弹的试验。1948年7月,作为靶船被击沉


图片附件: 内华达号.jpg (2011-9-2 21:24, 71.28 K)



俄克拉荷马号(Oklahoma BB-37

    俄克拉荷马号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担任护送美国军队去欧洲参战的任务,而后参与护送美国总统参加巴黎和会,1930年完成初次现代化改造后,带着海军学院的学员和预备役人员在各大洋训练。1936年西班牙内战期间,参与了人员的撤离任务,而后一直在太平洋舰队服役。珍珠港事件中,俄克拉荷马号由于停泊在马里兰号战列舰的外侧,而至少承受了5条鱼雷。由于俄克拉荷马号的气密性问题,致使该舰在偷袭开始20分钟后即向左倾覆。当时舰长和许多高级军官均在岸上,有410多人随舰体沉入了大海,只有其中30几人获救。1943年,俄克拉荷马号被打捞上来,但已无维修价值,该舰即从太平洋舰队注销。1944年,在拖曳回美国西海岸解体途中沉没。因为珍珠港的战斗,俄克拉荷马号得到一枚战斗之星勋章


图片附件: 俄克拉荷马号.jpg (2011-9-2 21:24, 37.34 K)



[ 本帖最后由 alance1981 于 2011-9-10 17:24 编辑 ]
推荐贴
顶部
性别:男-离线 alance1981
(轩辕坑王)

白衣伯爵
太常丞
岳家军军师

Rank: 16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征南将军
好贴 5
功绩 353
帖子 4568
编号 66973
注册 2006-4-24


发表于 2011-9-5 19:55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宾夕法尼亚级战列舰

    1912年美国海军决定建造内华达级的改进型——宾夕法尼亚级战列舰,将原有的双联装主炮更换为2座三联装356毫米主炮,采用了全新的动力系统,是美国第一代使用燃油为原料的战列舰。1号舰宾夕法尼亚号1913年10月动工建造,1916年6月竣工。2号舰亚利桑那号1914年3月开工,1916年10月竣工

    宾夕法尼亚级战列舰标准排水量32,440吨,舰长185米,最大航速21节,续航力达到惊人的19,900海里,装备4座三联装356毫米主炮,沿舰体纵向中心线呈背负式前后各布置两座;相对同期日本战列舰主炮布局,节约了重装甲防护面积,虽然全部使用燃油锅炉,但航速提高有限


图片附件: 宾夕法尼亚级I3D.JPG (2011-9-5 19:55, 61.57 K)



    宾夕法尼亚级战列舰于三十年代进行了现代化改装,前后主桅改为三脚桅并增设桅楼,改建舰桥,撤去部分副炮改装高射炮,改良防护,并加装水上飞机。1942年进行了第二次现代化改装,拆除后主桅,改建舰桥,撤去全部旧式副炮,改装高平两用炮以加强防空火力


图片附件: 宾夕法尼亚级II3D.JPG (2011-9-5 19:55, 60.67 K)



宾夕法尼亚号(Pennsylvania BB-38

    珍珠港事件中,宾夕法尼亚号作为太平洋舰队的旗舰正在船坞中维修,受到俯冲轰炸机的攻击,船坞中的卡森号驱逐舰的弹药舱和燃油爆炸引起的大火蔓延到了宾夕法尼亚号,随后返回美国西海岸进行大修和改装。由于速度已经无法赶上航空母舰,因此1942年大部分时间内宾夕法尼亚号作为由7艘老式战列舰组成的后备队的旗舰往返于西海岸和珍珠港之间,1943年5月,宾夕法尼亚号作为火力支援部队参加收复阿留申群岛的两栖任务,但由于日军凭借恶劣天气早已撤离,因此并没有取得任何战绩。1943 年 11 月及其后的一年中,宾夕法尼亚号参加了其间的所有两栖作战,其中包括吉尔伯特群岛、马绍尔、马利亚纳群岛等的战役,1944年10月25日苏里高海峡海战中,宾夕法尼亚号及其它五艘老战列舰和巡洋舰组成的护航舰队击沉了日本战列舰山城号,随后宾夕法尼亚号参加了硫磺岛和冲绳岛登陆战,在冲绳岛登陆战中,宾夕法尼亚号被神风自杀飞机击中,致使其返港维修直至战争结束。1946 年宾夕法尼亚号退役,同年作为靶舰参加原子弹实验,沉于夸贾林。宾夕法尼亚号参加了太平洋战争美军反击之后的所有两栖登陆作战,共获得了8枚战斗之星勋章


图片附件: 宾夕法尼亚号.jpg (2011-9-5 19:55, 37.98 K)



亚利桑那号(Arizona BB-39

    亚利桑纳号1918年11月曾搭载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参加巴黎和会。而后10年中,亚利桑纳号交替作为美国海军第2、4、9战列舰队的旗舰往返于美国东西海岸、加勒比海以及夏维夷之间实施训练任务。1929年7月至1931年3月,亚利桑那号进行了改装。1938年,亚利桑那号被派往太平洋舰队,开始常驻珍珠港。1941年12月4日亚利桑那号与内华达、俄克拉荷马号一起进行夜战训练,返回珍珠港后停泊在贞洁号维修船内侧。12月7日早晨日军偷袭珍珠港时,亚利桑那号被4颗炸弹击中,其中1颗穿透了前甲板并引爆了弹药舱引发大爆炸,舰桥在爆炸后坍塌,舰体沉没,舰体前面由爆炸生成的巨大破口,舰上共有1177人丧生,占珍珠港总死亡人数的一半。亚利桑那号因为珍珠港之战获得了一枚战斗之星勋章


图片附件: 亚利桑那号.jpg (2011-9-5 19:55, 100.48 K)



[ 本帖最后由 alance1981 于 2011-9-10 17:27 编辑 ]
推荐贴
顶部
性别:男-离线 alance1981
(轩辕坑王)

白衣伯爵
太常丞
岳家军军师

Rank: 16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征南将军
好贴 5
功绩 353
帖子 4568
编号 66973
注册 2006-4-24


发表于 2011-9-5 20:12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新墨西哥级战列舰

    新墨西哥级战列舰是美国海军用来取代旧式战舰的新型战列舰,相对宾夕法尼亚级战列舰的设计进行了一些较大的改进,使用了全新的动力系统,经济性更好,操纵性更灵活,但航速提高有限,采用“飞剪”型舰艏,提高在大浪中行驶时的稳定性,后来这种舰艏成为美国海军的独特标志。新墨西哥级战列舰三艘同级舰与1914年动工建造,1号舰新墨西哥号于1918年竣工,2号舰密西西比号于1917年竣工,3号舰爱达荷号于1919年竣工

    新墨西哥级战列舰标准排水量32,000吨,舰长190米,最大航速22节,续航力6,400海里,主炮炮塔的布局与宾夕法尼亚级相同,仍然装备4座三联装356毫米主炮,但使用了50倍口径身管,射程也相应增加,还增加了水平甲板的装甲防护和内部防护,副炮安装在露天甲板以上


图片附件: 新墨西哥级.jpg (2011-9-5 20:12, 20.73 K)



    新墨西哥级战列舰于三十年代现代化改装中拆除了笼式主桅,改装塔式舰桥,并拆除部分副炮,在甲板之上加装单装防空火炮,并更换了主机。改装后新墨西哥级战列舰标准排水量达到35,000吨,满载排水量达到了40,181吨,续航力提高了12,750海里,将甲板装甲加厚到6英寸。1942年到1944年进行了第二次现代化改装,加强防空火力和增加了雷达设施


图片附件: 新墨西哥级3D.JPG (2011-9-5 20:12, 60.01 K)



新墨西哥号(New Mexico BB-40

    新墨西哥号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为协约国运输船队护航,1934年10月加入太平洋舰队,1941年6月16日进入大西洋,在诺福克海域进行中立国巡逻。珍珠港事件后奉命返回西海岸,1943年5月加入阿留申群岛作战,1944年1月12日参加了炮击马绍尔群岛作战,1944年6月炮击关岛和塞班岛,1944年11月为进攻马尼拉的登陆行动提供了火力支援。1945年1月6日舰桥遭到日本自杀飞机攻击,随后返回珍珠港大修。1945年4月参加冲绳岛海空战时,再次遭到日本自杀飞机攻击并引发大火,但并未破坏舰身的基本结构,返回莱特湾修理完毕后,参加了炮击日本本土作战,日本投降后,新墨西哥号运送军队返回美国西岸,并在1946年7月编入后备役,1947年2月25日被海军除名,1947年10月13日以废铁卖掉处理


图片附件: 新墨西哥号.jpg (2011-9-5 20:12, 57.87 K)



密西西比号Mississippi BB-41

    密西西比号于1919年7月19日加入太平洋舰队,1934年10月24日通过巴拿马运河加入大西洋舰队,1941年6月16日回到诺福克,主要负责在大西洋巡逻和护航,1941年9月28日开始从冰岛到英国的航线的护航任务。珍珠港事件后密西西比号离开冰岛,加入太平洋舰队,1943年11月20日密西西比号炮击日本占领的岛屿时,二号炮塔发生爆炸,1944年1月31日经过修理后,参加了马绍尔群岛作战,1944年10月参加莱特湾海战为登陆部队提供火力援助,10月25日在苏里高海峡海战中,编入奥登多夫少将的战列舰队并击沉了日本战列舰山城号。1945年1月在为登陆吕宋岛部队提供火力掩护时,遭到日本自杀飞机攻击,1945年5月参加了冲绳岛海空战时,再次遭到日本自杀飞机攻击,但损伤不是很严重,经过紧急修理后继续参加战斗直到战争结束,随后驶入东京湾见证日本签署了投降书。1946年2月经过检修和改装后,被编为训练舰(AG-128),担任试验新武器的船只, 1953年1月又成为导弹靶船继续实验。1956年9月17日在诺福克正式在海军除名,11月28日以废铁形式卖掉拆毁

图片附件: 密西西比号.jpg (2011-9-5 20:13, 67.83 K)



爱达荷号(Idaho BB-42

    爱达荷号服役后加入了大西洋舰队,1925年4月加入太平洋舰队,1940年7月到1941年12月,在大西洋执行巡逻和护航任务。珍珠港事件后爱达荷号于1942年1月31日启程经巴拿马运河驶入旧金山。1942年10月,负责夏威夷附近海域的警戒。1943年4月参加炮击阿图岛任务,9月参加了吉尔伯特岛作战,12月运送军队去吉尔伯特岛。1944年3月炮击新爱尔兰岛,6月和其它旧式战列舰炮击关岛,1945年1月20日从圣地亚哥出发加入登陆舰队,参加以后太平洋所有战斗。日本投降后驶入东京湾,见证日本签署投降书。10月16日经巴拿马运河加入大西洋舰队。1946年7月3日,编入后备役,并且保存起来。1947年9月被海军除名,11月24日以废铁的形式卖给纽约一家船厂拆毁


图片附件: 爱达荷号.jpg (2011-9-5 20:12, 72.24 K)



[ 本帖最后由 alance1981 于 2011-9-10 17:45 编辑 ]
推荐贴
顶部
性别:男-离线 alance1981
(轩辕坑王)

白衣伯爵
太常丞
岳家军军师

Rank: 16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征南将军
好贴 5
功绩 353
帖子 4568
编号 66973
注册 2006-4-24


发表于 2011-9-6 19:52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回复 #24 KYOKO 的帖子

蒙大拿级和兴登堡级理论上也是6万吨级的战列舰,虽然未必比大和级更大,但是凭借美国和德国优秀的工业基础,总体实力超过大和级应该说是不成问题

大和级的设计水平可以算是第一流的,但是唯一遗憾的是建造它的日本只有二流的工业基础,比如当初英国建造的金刚号战列舰在1923年进行改装时,才发现日本国产的所有钻头都无法穿透主炮炮塔装甲,工业基础上的劣势消耗了大和级很多排水量,即使大和级拥有6万吨的排水量,但重量分配上还是捉襟见肘,基本上大和级战列舰大致相当于欧美5万吨级的战列舰的水平
推荐贴
顶部
性别:男-离线 alance1981
(轩辕坑王)

白衣伯爵
太常丞
岳家军军师

Rank: 16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征南将军
好贴 5
功绩 353
帖子 4568
编号 66973
注册 2006-4-24


发表于 2011-9-7 18:45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回复 #29 KYOKO 的帖子

二战中原教旨主义的战列舰对决在欧洲还有几例,太平洋地区印象中只有所罗门海战和苏里高海战
推荐贴
顶部
性别:男-离线 alance1981
(轩辕坑王)

白衣伯爵
太常丞
岳家军军师

Rank: 16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征南将军
好贴 5
功绩 353
帖子 4568
编号 66973
注册 2006-4-24


发表于 2011-9-7 18:54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回复 #31 KYOKO 的帖子

那个叫通海阀或是海底门,也就是舰船中用于抽取海水的通海通道,主要用途是因为船舶在运行过程中各种设备会产生巨大的热量,这需要不断的补充大量的冷却水进行冷却

对于军舰来说,当战舰内部发生火灾无法控制的时候,可以打开通海阀,同时封闭舱室,用海水来灭火;战舰受损一侧进水的时候,打开另一侧舱室的通海阀注水到某几个舱室,能够维持战舰的平衡,最后就是战舰无法挽救时,可以打开通海阀可以自沉

一般来说采取这种方法需要花费较多时间,而且还有可能仍然无法自沉,因此如果需要快速自沉或是杜绝落到敌人手上的可能性时,还是会采取自爆或是击沉
推荐贴
顶部
性别:男-离线 alance1981
(轩辕坑王)

白衣伯爵
太常丞
岳家军军师

Rank: 16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征南将军
好贴 5
功绩 353
帖子 4568
编号 66973
注册 2006-4-24


发表于 2011-9-7 18:59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田纳西级战列舰

    田纳西级战列舰是新墨西哥级的改进型,鉴于日德兰海战的经验采用了新式的龙骨设计,其舰体水下防护比过去的旧型战列舰有很大改进,内部划分多层隔舱,并加强了水平甲板防护。该级舰采用与新墨西哥级战列舰相同的电气推进动力系统。1号舰田纳西号1917年动工建造,1920年竣工,2号舰加利福尼亚号1918年动工建造,1921年竣工

    田纳西级战列舰标准排水量33,190吨,舰长190米,最大航速21节,续航力5,240海里,装备4座三联装356毫米50倍口径主炮,主炮仰角提高到30度(以前的战列舰只能达到15度),使射程增加了10,000码,并且配备了水上飞机来测定弹着点,同时主炮和副炮均装有火控系统,在其前后主桅上架设安装大型火控设施的桅楼


图片附件: 田纳西级.jpg (2011-9-7 18:59, 17.63 K)



    田纳西级战列舰于1942年进行彻底的现代化改装,战舰的外观变化较大,舰体上层建筑拆除改建成与南达科他级战列舰类似的式样,撤去旧式副炮改装新型高平两用副炮,加强防空和防鱼雷的能力,更换全新主机,续航力提高到9,700海里,甲板装甲加到7英寸,标准排水量达到36,455吨


图片附件: 田纳西级3D.JPG (2011-9-7 18:59, 59.8 K)



田纳西号(Tennessee BB-43

    田纳西号1920年服役后加入太平洋舰队,珍珠港事件中田纳西号停泊在西弗吉尼亚号的内侧,西弗吉尼亚号在被多条鱼雷击中后很快沉没,阻塞了田纳西号移动的路线,随后田纳西号也被几颗炸弹击中,但损失并不严重,在西海岸进行了维修和改装后,1942年3月田纳西号与马里兰号、科罗拉多号重新返回战场。1943年5月之后,田纳西号参加了参加了太平洋大部分的两栖登陆作战,包括北太平洋收复阿留申群岛、马绍尔群岛、塞班岛、关岛、菲律宾战役,1944年10月25日苏里高海峡海战中,田纳西号和其它5艘战列舰击沉了日本战列舰山城,1945年田纳西号参加了硫磺岛和冲绳岛的两栖登陆战役。田纳西号在二战中共获得10枚战斗之星勋章。1947年田纳西号转入后备役。1959年正式退役


图片附件: 田纳西号.jpg (2011-9-7 18:59, 49.87 K)



加利福尼亚号(California BB-44

    加利福尼亚号1921年8月作为太平洋舰队旗舰开始服役,此后20年期间加利福尼亚号交替在太平洋舰队和大西洋舰队服役。珍珠港事件中加利福尼亚号停泊在整个战列舰群的最前面,被三条鱼雷击中的舰体,一颗炸弹引爆了高射机枪的弹药舱。由于水密舱没有完全关闭,致使舰尾沉入水中,舰首仍浮在水面上。1942年3月加利福尼亚号被捞起,在珍珠港初步维修后,1942年6月加利福尼亚号返回西海岸进行大修和现代化改装。1944年5月参加了马里亚纳群岛作战,1944年10月25日参加苏里高海峡海战。1945年1月,加利福尼亚号被神风飞机击中,舰上44人丧生,随后再次返回本土修理。1945年6月,参加冲绳岛登陆战。加利福尼亚号在二战中共获得7枚战斗之星勋章。1947年退役,1959年拆毁


图片附件: 加利福尼亚号.jpg (2011-9-7 18:59, 78.77 K)



[ 本帖最后由 alance1981 于 2011-9-10 17:35 编辑 ]
推荐贴
顶部
性别:男-离线 alance1981
(轩辕坑王)

白衣伯爵
太常丞
岳家军军师

Rank: 16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征南将军
好贴 5
功绩 353
帖子 4568
编号 66973
注册 2006-4-24


发表于 2011-9-7 19:03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科罗拉多级战列舰

    美国海军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获悉日本正在建造长门级战列舰的情报后,在继承了田纳西级战列舰的飞剪型舰艏、笼式主桅、电气推进动力系统的基础上加强了火力和防护力,以406毫米主炮取代了356毫米主炮,由于火力加强,装甲防御也相应加厚来抵御相同口径主炮的攻击。科罗拉多级战列舰原计划建造4艘,2号舰马里兰号首先于1917年动工建造,1921年率先竣工,因此有资料将该级战舰称为马里兰级战列舰,1号舰科罗拉多号于1919年动工建造,1923年竣工,4号舰1920年动工建造,1921年竣工,3号舰华盛顿号因华盛顿海军条约限定了主力舰的数量和吨位,美国海军将旧式战列舰退役后仍达不到条约要求下,只得将华盛顿号停建,舰体于1924年拖到海面作为靶船击沉

    科罗拉多级战列舰标准排水量32,500吨,舰长190米,航行速度仍然没有得到美国海军的重视,最大航速仅21节(长门级为26.5节,纳尔逊级为23.5节),续航力8,000英里,装备4座双联装406毫米45倍口径主炮,炮塔布局继承了田纳西级战列舰。美国的三艘科罗拉多级战列舰,与日本的两艘长门级战列舰、英国的两艘纳尔逊级战列舰7艘当时拥有最大口径火炮的战列舰,被各国海军界人士称为"big seven"


图片附件: 科罗拉多级.jpg (2011-9-7 19:03, 18.09 K)



    科罗拉多级战列舰于1942年进行了现代化改造,将笼式前后主桅取消,舰体上层建筑彻底重建,将老式副炮拆除,加装新型高平两用副炮加强防空火力,更换主机和雷达设施,续航力提高到20,000海里,改装完成后满载排水量达到38,400吨


图片附件: 科罗拉多3D.JPG (2011-9-7 19:03, 62.46 K)



科罗拉多号(Colorado BB-45

    科罗拉多号竣工后即加入了太平洋舰队,1941年6月科罗拉多号返回西海岸进行维修,原定于12月7日进入珍珠港停泊,因天气原因推迟了出发时间,因此躲过了偷袭珍珠港。1943年9月17日参加了斐济岛的作战行动,1944年参加了塞班和关岛作战任务,7月24日对天宁岛炮击中被岸炮击中22发,8月8日返回本土修理。修理完毕后于11月20日到达莱特湾,参加了掩护登陆作战任务,随后遭到自杀飞机攻击但损失不大,经过紧急修理后继续参加了战斗。1945年1月支援在吕宋岛仁牙因湾的登陆作战,1月9日遭受到陆上炮台的攻击,上部结构严重损伤,在乌鲁西环礁修理后再次重返战场,1945年3月到5月为冲绳岛登陆作战提供火力支援。1945年8月6日,科罗拉多号与十多艘战列舰一起炮击日本本土。战后护送登陆部队占领东京的厚木机场,9月20日起程返回本土,10月27日到西雅图参加海军节,1947年1月7日被海军编入后备役,1959年7月23日以废铁的形式卖出拆毁


图片附件: 科罗拉多号.jpg (2011-9-7 19:03, 72.13 K)



马里兰号(Maryland BB-46)

    马里兰号竣工后即加入了太平洋舰队,珍珠港事件中马里兰号停泊在俄克拉荷马号内侧,所以没有受到鱼雷攻击,但遭受到俯冲轰炸机的攻击,两颗炸弹击中马里兰号,并且一颗穿透了甲板在机舱内爆炸,致使马里兰号发生纵向倾斜。由于亚利桑那号发出浓烟遮蔽了战列舰上空,马里兰号受损不算严重,是第一艘在珍珠港事件后迅速恢复战斗力的战列舰,1943年10月返回太平洋后成为炮击舰队的旗舰,1943年7月24日参加了炮击天宁岛的作战,1944年5月参加了塞班岛作战,1944年10月加入奥登多夫少将的战列舰队,10月25日苏里高海峡海战中和其他5艘老式战列舰击沉日本战列舰山城号,11月19日舰桥遭受自杀飞机攻击造成严重损坏,返回珍珠港修理后于1945年参加了炮击冲绳岛作战,4月7日第二次遭受自杀飞机攻击,之后返回本土修理直到战争结束。马里兰号在二战中共获得了7枚战斗之星勋章,1947年编入预备役,1959年7月8日以废铁卖掉处理

图片附件: 马里兰号.jpg (2011-9-7 19:03, 41.95 K)



西弗吉尼亚号(West Virginia BB-48

    西弗吉尼亚号竣工后即加入了太平洋舰队,珍珠港事件中因停泊在田纳西号外侧成为第一艘被日军攻击的军舰,西弗吉尼亚号左弦共中了7条鱼雷和数颗炸弹,幸好其水密性较好以及指挥官及时打开了右侧的注水阀,使西弗吉尼亚号坐沉海底避免倾覆,亚利桑那号弹药库爆炸也殃及西弗吉尼亚号,舰上的大火到第二天才扑灭。1942年5月西弗吉尼亚号被打捞后在西海岸进行彻底改装,1944年10月25日苏里高海峡海战中和其他5艘老式战列舰击沉日本战列舰山城号,随后参加了硫磺岛和冲绳岛作战,1945年4月遭受自杀飞机攻击,8月12日遭受自杀鱼雷攻击,但损失都不严重。战争结束后,西弗吉尼亚号进入日本东京湾(图片中西弗吉尼亚号拍摄于相模湾,背景是富士山),随后参加了运送士兵回国的任务。战争中西弗吉尼亚号获得了5枚战斗之星勋章,1947年1月转入预备役,在1959年3月报废


图片附件: 西弗吉尼亚号.jpg (2011-9-7 19:03, 36.74 K)



[ 本帖最后由 alance1981 于 2011-9-10 17:46 编辑 ]
推荐贴
顶部
性别:男-离线 alance1981
(轩辕坑王)

白衣伯爵
太常丞
岳家军军师

Rank: 16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征南将军
好贴 5
功绩 353
帖子 4568
编号 66973
注册 2006-4-24


发表于 2011-9-10 16:44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北卡罗莱纳级战列舰

    针对华盛顿海军条约和伦敦海军条约即将于1936年到期,海军条约缔约国美国、英国、日本、法国、意大利于1935年12月9日在伦敦再次召开海军裁军会议,但1936年1月日本宣布退出裁军会议,导致会议结果无法再有效抑制住各国军事船舰的数量上限。美国海军考虑到一次大战结束前建造的战列舰正陆续超龄,而在远东和欧洲的潜在敌国日本和德国正在积极扩军备战,因此决定根据第二次伦敦海军条约建造新型的条约战列舰,设计方案被定为“1937式战列舰”,最后正式定为北卡罗莱纳级战列舰。1号舰北卡罗莱纳号1937年10月27日动工建造,1941年4月9日建成服役,2号舰华盛顿号1938年6月14日动工建造,1941年5月15日建成服役


    北卡罗莱纳级战列舰标准排水量35,000吨,舰长222米,舰宽32.98米(受巴拿马运河限制),最大航速27节,续航力达到16,320海里,采用平甲板船型和塔式主桅(之前美国海军采用传统的笼式主桅)及2坐水上飞机弹射器(第一次在设计中使用飞机校对射击诸元),防御装甲按照抗御356毫米炮弹标准设计,舷侧装甲采用倾斜布置,舷侧主装甲带、舰体舷侧水下防护包括五层隔舱,采用三层舰底结构,舷侧水下防护能抵御700磅TNT爆炸当量,考虑到空中威胁日益增强以及远距离炮战呈大落角炮弹,特别加强了水平防御装甲,水平防护系统要求能抵御8750英尺以下高度投下的1600磅穿甲炸弹的攻击。火力方面最初决定采用12门356毫米主炮,但考虑到第二次伦敦海军条约实际上有修改或废除的可能,因此在主炮选择上留有余地,主炮的口径和数量在建造时根据1938年修订的标准作了变更(这种钻条约空子的设计方法被“条约时代”的各国海军广泛采用,但在美国海军是非常少见的),装备了3座三联装406毫米45倍口径主炮,并安装了当时比较先进的火控雷达,远距离主炮命中率显著提高。1942年和1945年两次改装40毫米博福斯高炮和20毫米厄利孔高炮以加强防空火力


图片附件: 北卡罗莱纳级3D.JPG (2011-9-10 16:44, 57.3 K)



北卡罗莱纳号(North Carolina BB-55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为了保卫北大西洋运输线威慑德国提尔皮茨号战列舰,北卡罗莱纳号战列舰在1942年上半年逗留在北大西洋数月之久,1942年8月参加了瓜达尔卡纳尔海战,9月15日被日本潜艇发射的鱼雷击中,舰首弹药舱大量进水,受损后出现5.5度的左倾,但是美国超强的损管能力抢救下,6分钟内即扶正,随后返回珍珠港大修。1943年11月末加入米切尔海军少将指挥的第50特混编队,参加了11月20日对吉尔贝特群岛的攻击,并于12月1日至8日与其它5艘战列舰一起炮击了瑙努岛上的日军机场。1944年1月编入第58特混编队参加了马绍尔群岛登陆战役,6月6日又参加了马里亚纳群岛登陆战役,6月25日支援了航空母舰对关岛的攻击。1945年2月19日协同其他7艘战列舰以及多艘巡洋舰和驱逐舰对硫黄岛实施了海战史上一次最大规模的炮击,同年4月参加了冲绳登陆战役, 4月6日下午被友舰发射的一发127毫米火炮炮弹误击,7月17日炮击了距东京约80海里的日立工业区。9月2日锚泊在东京湾鉴证了日本投降签字仪式。1947年6月27日北卡罗莱纳号退役,1961年10月2日,北卡罗莱纳号被拖至北卡罗来纳州费尔角河的一个永久性泊地作为战争纪念舰供人参观。北卡罗莱纳号在太平洋战场参加过15次战役和重大战斗活动,荣获多枚战役铜星纪念章,自身仅有10舰员阵亡,67人负伤


图片附件: 北卡罗莱那号.jpg (2011-9-10 16:44, 46.59 K)



华盛顿号(Washington BB-56

    1941年12月华盛顿号成为威尔考克斯海军少将的旗舰,指挥第六战列舰分舰队和大西洋战列舰编队。1942年4月4日华盛顿号加入英国本土舰队,与英国战舰一起护送船队,将战争物资送往摩尔曼斯克。1942年9月15日,华盛顿号抵达17特混舰队在太平洋上的集结地,加入以大黄蜂号航空母舰为核心的战斗群。第四次萨沃岛海战中,华盛顿号和雾岛号的战斗成为太平洋战场上战列舰之间的第一次交战,华盛顿号借助雷达的指引在7分钟内发射了75发406毫米主炮炮弹和107发127毫米副炮炮弹,射程在12650码到8400码之间,至少有9发主炮炮弹和40发副炮炮弹命中雾岛号,迫使其自沉于瓜岛水域(也有记录称雾岛号是因为无法控制进水而被击沉)。1944年华盛顿号在一次碰撞事故中舰艏撞毁并更换了新舰艏,在太平洋战争期间参加了大部分重大战斗活动,主要为航空母舰提供掩护与支援两栖登陆作战,参加了进攻吉尔贝特群岛、马绍尔群岛、马里亚纳群岛、关岛、硫磺岛、日本本土诸岛的战役,最终于1960年被拆毁。华盛顿号在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战斗经历从北极圈一直延续到西太平洋,共得到13枚战星奖章


图片附件: 华盛顿号.jpg (2011-9-10 16:44, 47.34 K)



[ 本帖最后由 alance1981 于 2011-9-10 17:41 编辑 ]
推荐贴
顶部
性别:男-离线 alance1981
(轩辕坑王)

白衣伯爵
太常丞
岳家军军师

Rank: 16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征南将军
好贴 5
功绩 353
帖子 4568
编号 66973
注册 2006-4-24


发表于 2011-9-10 16:48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南达科他级战列舰

    南达科他级战列舰是美国海军1936年批准建造的新型战列舰,设计方案被定为“1939式战列舰”,最后正式定为南达科他级战列舰。由于北卡罗来纳级的装甲仅仅能够抵御14英寸口径炮弹的攻击,因此该级舰在设计时被要求在吨位、火力不变的情况下加强防护力,该级设计时减少非主要部件的重量,减少了水线长度以节省机构重量。1号舰南达科他号1939年7月动工建造,1942年3月建成服役,2号舰印第安纳1939年11月动工建造,1942年4月建成服役,3号舰马萨诸塞号1939年7月动工建造,1942年5月建成服役,4号舰亚拉巴马号1940年2月动工建造,1942年8月建成服役


    南达科他级战列舰作为北卡罗莱纳级的改进型标准排水量35,000吨,舰长缩短至207.4米使易遭损伤的区域减少了70%,舰宽32.98米(受巴拿马运河限制),采用球鼻型舰艏降低了阻力并提高主机功率以保持27节的航速,续航力达到17,000海里,装备3座三联装406毫米主炮,防护方面增加甲板装甲厚度以及加大侧舷装甲带的倾斜角度到19度,增强了抗击水下破坏、火炮和炸弹攻击的防御能力,拥有单个烟囱是在外形上与北卡罗来纳级战列舰最明显的区别,由于排水量受伦敦海军条约限制及试用了一些未经全面测试的革新性新技术而使该级舰并不是十分成功,但仍被公认为攻防比较平衡的条约型战列舰


图片附件: 南达科他级3D.JPG (2011-9-10 16:48, 56.19 K)



南达科他号(South Dakota BB-57

    南达科他号服役后于1942年10月参加了圣克鲁斯大海战,为航空母舰编队护航,一天内击落32架敌机,但大黄蜂号航母仍然沉没,南达科他号也被命中4弹,后在返回珍珠港途中与马汉号驱逐舰相撞,但损失不大。修复后参加了11月14日的第三次所罗门海战,南达科他号被日军雾岛号、高雄号、爱宕号围攻,南达科他中弹90余发,其中雾岛的14英寸主炮命中了7发以上,上层建筑重创,舰首部分起火,雷达被破坏,轮机配电板发生故障,但因中弹分布较广,对舰体没有造成较大影响(这是史上唯一一次确认的被敌人战列舰击中的美国战列舰)。返回纽约海军船厂大修62天后加入大西洋舰队,和英国本土舰队一起为北部的海上运输船队进行护航。随后它又返回了太平洋,,1944年6月19日在莱特湾海战中,被一架日本轰炸机投下一颗250千克炸弹命中,死伤50多名,但没影响作战能力,稍后它还参加了菲律宾的占领,炮击硫黄岛和冲绳岛以及对日本本土的炮击。1947年1月退出现役,1962年6月1日,正式从海军除名,同年10月25日卖给船厂拆毁


图片附件: 南达科他号.jpg (2011-9-10 16:48, 37.68 K)




印第安纳号(Indiana BB-58

    印第安纳号早期在太平洋为运输船队护航,1942年11月参加了瓜岛海战,被加入航空母舰编队充当防空舰。1943年11月11日,被任命支援吉尔伯特群岛的入侵行动。1944年1月,在海上补给时和华盛顿号相撞,右舷大面积变形。印第安纳号随即返回珍珠港修理和改装,增加了不少的防空火力和雷达设施。修理了大概5个月,随后参加了莱特湾大海战,主要是被编入航空母舰编队,击落多架日机。稍后它还参加了菲律宾的占领,炮击硫黄岛和冲绳岛以及对日本本土的炮击。战后1945年12月返回珍珠港,加入训练部队。1946年9月11日,退出现役,编入预备役。1962年6月1日,正式从海军除名。稍后买给船厂拆毁


图片附件: 印第安纳号.jpg (2011-9-10 16:48, 52.44 K)



马萨诸塞号(Massachusetts BB-59

    马萨诸塞号于1942年1月8日参加了北非的“火炬”登陆行动,炮击停泊在卡萨布兰卡港的法国让•巴尔号战列舰,法国战列舰被命中5枚炮弹,2艘法国驱逐舰亦被击沉,这是战争中美国军舰第一次发射16英寸炮弹。1943年2月经巴拿马运河驶往太平洋,大部分时间加入以航空母舰为编队,1943年11月参加了吉尔伯特群岛作战,1944年1月参加马绍尔群岛作战,1944年2月参加攻击特鲁克和一系列突击日本在西太平洋的基地的行动,1944年返回美国改装,加强防空能力和雷达设施,1944年9月作为快速航母特混舰队的护航舰,为航母提供空中保护,随后参加了菲律宾战役、炮击硫黄岛和冲绳岛以及对日本本土的炮击。1946年9月1日退出现役,1962年6月1日正式从海军除名,随后马萨诸塞州群众利用筹款买下马萨诸塞号,1965年8月14日安放在福尔里弗旅游胜地


图片附件: 马萨诸塞号.jpg (2011-9-10 16:48, 101.76 K)



亚拉巴马号(Alabama BB-60

    亚拉巴马号服役后即加入英国本土舰队,1943年主要负责为运输船队护航,之后参加西西里岛登陆,与南达科他号负责掩护登陆部队,1943年6月加入为向苏联方向航行的运输船队进行护航,1943年8月20日为经巴拿马运河进入太平洋,11月11日参加吉尔伯特群岛作战,1943年12月8日和其他5艘快速战列舰炮击瑙鲁岛的机场,12月12日加入以邦克山(CV-17)号航空母舰和蒙特雷(CVL-26)号轻型航空母舰为主的特混编队,1944年脱离编队返回珍珠港进行大修,加装了许多20mm和40mm防空炮,修理后加入埃塞克斯(CV-9)号航空母舰为首的58.5特混编队,随后参加莱特湾湾大海战、菲律宾战役、炮击硫黄岛和冲绳岛以及对日本本土的炮击。战后1945年9月5日驶入东京湾,9月20日离开东京湾返回美国,10月15日到了旧金山,并且在27日开放给市民参观。1947年1月9日退出现役,1962年6月1日被海军除名,舰体卖给了亚拉巴马州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纪念馆

图片附件: 亚拉巴马号.jpg (2011-9-10 16:48, 96.76 K)



[ 本帖最后由 alance1981 于 2011-9-10 16:49 编辑 ]
推荐贴
顶部
性别:男-离线 alance1981
(轩辕坑王)

白衣伯爵
太常丞
岳家军军师

Rank: 16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征南将军
好贴 5
功绩 353
帖子 4568
编号 66973
注册 2006-4-24


发表于 2011-9-11 13:19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衣阿华级战列舰

    1938年6月美国、英国、法国因日本、意大利仍未签订第二次伦敦海军条约,于是将战列舰的限制条款增至排水量45,000吨,主炮口径406毫米。同时美国海军对之前建造的南达科他级战列舰的性能并不满意,主要是排水量偏小,限制了性能的提高,因此确定南达科他级战列舰后续的4.5万吨级新型高速战列舰的设计方案,最后正式定为衣阿华级战列舰。衣阿华级战列舰原计划建造6艘,1号舰衣阿华号1940年6月动工建造,1943年2月建成服役,2号舰新泽西号1940年9月动工建造,1943年5月建成服役,3号舰密苏里号1941年1月动工建造,1944年1月建成服役,4号舰威斯康辛号1942年1月动工建造,1944年4月建成服役,5号舰伊利诺伊号1945年1月动工建造,同年8月11日终止建造,6号舰肯塔基号1944年9月动工建造,1947年终止建造


    衣阿华级战列舰标准排水量45,000吨,舰宽33米(受巴拿马运河限制),在保持南达科他级防护水平的基础上重点提高航速,拉长舰体至270米,舰体长宽比超过8(当时战列舰长宽比大多不足7),大幅度提高主机功率,采用了当时输出功率最大的舰船动力装置,最大航速高达33节,续航力达到16,600海里,装备3座三联装406毫米50倍口径主炮,主炮炮弹重1225千克,最大射程42,000米,射速达到2发/分(超过当时大多数战列舰主炮)。整体防护水平在南达科他级的标准上有所加强,舷侧采用倾斜装甲,加强舰体水下防御能力和水平装甲


图片附件: 衣阿华级3D.JPG (2011-9-11 13:19, 53.56 K)



衣阿华号(Iowa BB-61

    衣阿华号战列舰1943年7月6日在缅因州加斯科湾进行训练时发生了触礁事故,修复后于同年8月27日驶向加拿大的纽芬兰水域威慑德国战列舰提尔皮茨号,1943年11月运载罗斯福总统参加德黑兰会议,1944年初加入太平洋舰队,1944年1月加入快速航母编队,支援美军在马绍尔群岛的夸贾林、马朱罗、埃尼威托克环礁的“燧发枪”登陆作战,2月协同米切尔中将的58特混编队封锁特鲁克港,1944年3月炮击马绍尔群岛的米利岛,同年6月炮击塞班岛和提尼安岛,随后参加了马里亚纳海战,同年10月参加了莱特湾大海战,1945年参加了冲绳岛战役,7月17日炮击了距东京约80海里的日立工业区,8月29日驶入东京湾,1949年衣阿华号编入预备役,朝鲜战争爆发后恢复现役,1958年再度编入预备役,1984年进行现代化改装后恢复现役,1989年4月17日发生炮塔爆炸事故,造成47名水兵丧生,1990年再次退役,2006年3月17日从海军除名


图片附件: 衣阿华号.jpg (2011-9-11 13:19, 62.27 K)



新泽西号(New Jersey BB-62

    新泽西号战列舰于1942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一周年下水,当时美国各大报纸都对下水仪式进行了报道,1944年初加入太平洋舰队,成为第5舰队斯普鲁恩斯和第3舰队哈尔西的旗舰,2月协同米切尔中将的58特混编队封锁特鲁克港,击沉了日本驱逐舰舞风号,6月炮击塞班岛和提尼安岛,随后参加了马里亚纳海战,同年10月参加了莱特湾大海战,1944年12月23日遭到己方驱逐舰误射一发127毫米炮弹,1945年3月炮击冲绳岛,同年4月返回美国本土维修直到终战。1949年编入预备役,朝鲜战争爆发后恢复现役,1958年再次编入预备役,1968年再次恢复现役,参加了对越南沿海的炮击,1969年底再次退役,1982年完成现代化改装后恢复现役,1991年再次退役,最后新泽西号从现役军舰名单中除名并抵达新泽西州卡姆登,成为一座浮动博物馆

图片附件: 新泽西号.jpg (2011-9-11 13:19, 85.65 K)



密苏里号(Missouri BB-63

    密苏里号于1945年1月成为米切尔中将的快速航母特混编队的旗舰,1945年3月参加了冲绳岛战役,4月11日在日本九州以南海域遭受自杀飞机攻击,4月16日再次遭受自杀飞机攻击,5月18日成为哈尔西的第3舰队旗舰,7月17日炮击了水产和日立工业区,8月29日驶入东京湾,1945年9月2日日本代表在密苏里号签字投降,朝鲜战争爆发后密苏里号6月赶赴朝鲜海域执行炮击任务,战后密苏里号编入预备役,1987年5月现代化改装完成后恢复现役,1990年参加了对伊拉克的海上封锁,1991年1月17日向巴格达附近目标发射了战斧巡航导弹,2月4日炮击科威特沿海军事目标,1992年3月3日在加州长滩退役,是世界上最后一艘退役的战列舰。1998年5月4日美国海军将密苏里号捐赠给位于夏威夷火奴鲁鲁的美国密苏里号战列舰纪念协会,6月22日转移到珍珠港,停泊在福特岛旁,1999年1月,密苏里号正式向公众开放参观,2009年9月2日,密苏里号上举行了日本无条件投降第64周年纪念仪式

图片附件: 密苏里号.jpg (2011-9-11 13:19, 54.28 K)



威斯康辛号(Wisconsin BB-64

    威斯康辛号1944年12月9日加入哈尔西的第3舰队,替换在太平洋连续作战的衣阿华号,12月15日参加了菲律宾战役民都洛岛登陆战,1945年1月为仁牙因湾登陆作战提供掩护,2月17日为硫磺岛登陆战提供火力掩护,3月24日炮击了冲绳岛,7月17日炮击了水产和日立工业区,日本投降后9月5日驶入东京湾,10月15回到美国本土。1946年在进行了维修和改造后,威斯康辛号访问了南美的智利、秘鲁、巴拿马、委内瑞拉,1947年成为训练舰,1948年1月编入预备役,朝鲜战争爆发后威斯康辛号恢复现役,1952年7月再次成为训练舰,1956年5月6日在大雾中与驱逐舰艾登号相撞导致船首损毁,1958年再次编入预备役。1986年进行现代化改装后恢复现役,1990年11月参加了对伊拉克的海上封锁,1991年1月17日向伊拉克发生了海湾战争中第一枚战斧巡航导弹,2月4日炮击科威特沿海军事目标。威斯康辛号于1991年9月30日退役,2006年3月17日除名,作为诺福克国家海上博物馆停留在诺福克

图片附件: 威斯康辛号.jpg (2011-9-11 13:19, 34.2 K)

推荐贴
顶部
性别:男-离线 alance1981
(轩辕坑王)

白衣伯爵
太常丞
岳家军军师

Rank: 16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征南将军
好贴 5
功绩 353
帖子 4568
编号 66973
注册 2006-4-24


发表于 2011-9-11 13:21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蒙大拿级超级战列舰

    华盛顿海军条约和第一次伦敦海军条约于1936年12月31日到期后,美国海军于1938年大致获悉日本正在建造新式战列舰,并根据美国战列舰受巴拿马运河宽度限制吨位和火力推算日本新式战列舰大约是5万吨级配备16英寸主炮(1942年美国人第一次拍摄到大和号,根据估算认为大和级排水量在6万吨,远超过此前估计),因此1940年罗斯福总统签署了两洋舰队法,美国海军决定开始设计建造蒙大拿级战列舰对抗日本的大和级战列舰,最初蒙大拿级的标准排水量限制在45,000吨,但随后美国海军不再限定排水量,对于舰宽不得超过108英尺的限制也被取消(约合33米,巴拿马运河宽110英尺),经过反复修改于1941年3月最终确定蒙大拿级的设计


    蒙大拿级设计的重点是强化火力和大幅加强防护能力,计划装备4座三联装406毫米50倍口径主炮,相比起大和级的三座炮塔,射击的灵活性上占据了优势,同时2发/分的射击速度保证了火力密集度上的优势,主炮口径虽然小于大和的457毫米主炮,但美国优秀的火炮技术足以弥补口径上的差距,而且计划装备新型火控雷达,可以根据炮弹激起的海浪来修正射击诸元,夜战能力和远距离主炮命中率显著提高。蒙大拿级的装甲防护能力也是美国战列舰中最强的,蒙大拿级的舷侧装甲带在水线处的厚度为409毫米附带19度倾斜角,比南达科他级和依阿华级厚100多毫米,大和级为410毫米带20度内倾。蒙大拿级对于鱼雷与火炮的防护也大幅度增强,水线下的舷侧装甲带厚度为上端183毫米,下端25毫米。在水平防御方面,该级舰的第一甲板和第二甲板装甲厚度大幅增加,使甲板总厚度达到263毫米,而大和级仅为200毫米

    蒙大拿级战列舰标准排水量60,500吨,满载排水量70,500吨,舰长282米,舰宽37米,由于舰身太宽无法通过巴拿马运河,因此蒙大拿级设计方案通过时,美国政府已经打算建造更宽的巴拿马运河船闸。为了进一步提高动力舱室的防护性,蒙大拿级的八座锅炉与涡轮机都采用了独立的隔壁舱室,抗浸水能力大幅提高。同时为了减轻动力装置的重量,蒙大拿级的主机功率为172000马力,比依阿华级减少了40000马力,航速降为28节,续航力也降为15000海里


图片附件: 蒙大拿级.JPG (2011-9-11 13:21, 53.46 K)



    蒙大拿级战列舰原计划建造五艘,分别是1号舰蒙大拿号(Montana BB-67)、2号舰俄亥俄号(Ohio BB-68)、3号舰缅因号(Maine BB-69)、4号舰新罕布什尔号(New Hampshire BB-70)和5号舰路易斯安纳号(Louisiana BB-71),但随着太平洋战争的爆发,美国海军转向以航空母舰为核心,需要建造大量的航空母舰、两栖登陆舰和反潜舰,因此蒙大拿级的设计建造计划于1942年5月全部取消(蒙大拿州也成为美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没有同名战舰的州),但是可以确信的是,蒙大拿级如果建成将会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战列舰


[ 本帖最后由 alance1981 于 2011-9-11 13:24 编辑 ]
推荐贴
顶部
性别:男-离线 alance1981
(轩辕坑王)

白衣伯爵
太常丞
岳家军军师

Rank: 16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征南将军
好贴 5
功绩 353
帖子 4568
编号 66973
注册 2006-4-24


发表于 2011-9-11 22:22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英国皇家海军战列舰
   
    英国皇家海军自特拉法尔加海战掌握海上霸权之后,在接下来一个世纪里的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才逐渐被美国超越。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皇家海军总共拥有十八艘战列舰和三艘战列巡洋舰,分别是声望级战列巡洋舰2艘、胡德级战列巡洋舰1艘、伊丽莎白女王级战列舰5艘、复仇级战列舰5艘、纳尔逊级战列舰2艘、乔治五世国王级战列舰5艘、前卫级战列舰1艘,是当时世界上仅次于美国海军的第二海军强国

伊丽莎白女王级战列舰

    1912年英国皇家海军和德国海军之间的无畏舰军备竞赛进入狂热状态,当获悉德国已经开始建造第一代超无畏级战列舰后,为巩固在火力方面的优势地位,在当时的海军大臣丘吉尔的极力主张下,英国皇家海军决定在建造装备381毫米主炮的伊丽莎白女王级战列舰,因当时世界上最大口径的火炮为343毫米,因此381毫米主炮的研究试制是与战舰同时进行,幸好火炮性能良好得以及时装备,但出于保密原因对外宣称为356毫米主炮。1号舰伊丽莎白女王号与2号舰厌战号1912年10月动工建造,1915年1月建成服役,3号舰巴勒姆号1913年2月动工建造,1915年11月建成服役,4号舰勇士号与5号舰马来亚号1913年动工建造,1916年2月建成服役


    伊丽莎白女王级战列舰标准排水量29,150吨,舰长195米,是英国首批全部装备燃油锅炉的战舰,续航力8,600海里,最大航速达到25节,是世界上第一代高速战列舰;火力方面因为主炮重量较大及威力提升,因此减少了主炮数量,装备4座双联装381毫米主炮,采用背负式结构在艏艉对称布置,减少主炮所节省舰体的空间和装甲重量,用来提高防御装甲的厚度,重点增强要害部位的装甲。因此伊丽莎白女王级战列舰无论是火力、航速还是防御装甲都比之前建造的超无畏级战列舰有显著的提高

    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伊丽莎白女王级战列舰进行了两次较大规模的现代化改装,第一次大规模改装至1933年结束,包括舰体两舷增加防鱼雷凸出隔舱,提高舰体水下防御能力同时提供了额外的浮力;将前烟囱向后曲折与后烟囱合并成一体,减少前烟囱靠近舰桥、桅楼带来排烟的影响;在前部三脚桅扩建桅楼与舰桥设施;安装高射炮,加装水上飞机第二次大规模改装至1941年结束,除了在舰体中部设立水上飞机机库和弹射器等航空设施以及加强防空火力等改装项目以外,还包括更换新型锅炉、主机,增大主炮仰角提高射程,加强水平装甲;改建大型箱形舰桥


图片附件: 伊丽莎白女王级3D.jpg (2011-9-11 22:22, 64 K)



伊丽莎白女王号(HMS Queen Elizabeth

    伊丽莎白女王号1915年1月竣工后被派往地中海支援进攻达达尼尔海峡的战役。1916年11月伊丽莎白女王号战列舰接替铁公爵号战列舰成为英国海军大洋舰队旗舰,1930年在西班牙内战中进行不干涉巡逻,1941年加入地中海舰队,1941年5月参加克里特岛战役,1941年12月19日在埃及的亚历山大港内被意大利蛙人袭击坐沉,1942年2月打捞出水,1943年6月于美国波士顿海军船厂修复,后加入英国远东舰队在印度洋服役,多次参与炮击印度尼西亚的日军基地,直至战争结束,1946年8月退出现役,1948年3月19日出售解体

图片附件: 伊丽莎白女王号.jpg (2011-9-11 22:22, 51.67 K)



厌战号(HMS Warspite

    厌战号1916年5月31日参加日德兰大海战,战斗中因操舵装置失灵掉队,遭到德国舰队集中攻击被重创,1937年6月成为地中海舰队旗舰,1940年参加挪威战役,纳尔维克海战中率领英国舰队击沉多艘德国驱逐舰,1940年7月地中海卡拉布里亚海战中,厌战号命中26400码外的意大利战列舰,这是经确认的战列舰炮击命中敌舰最远距离的纪录。1941年3月马塔潘角海战中,与姊妹舰勇士号、巴勒姆号为首的英国舰队夜战中击沉了3艘意大利重巡洋舰,1941年4月炮击的黎波里港,5月参加克里特岛战役,1942年1月成为远东舰队旗舰,1943年6月加入驻守直布罗陀的H舰队,7月参加炮击西西里岛,9月6日被德国空军的制导炸弹攻击受重创,后返回英国修理,1944年6月6日参加诺曼第登陆,1950年被拆毁。厌战号战列舰多次受创伤而最终安然无恙,成为二战中英国皇家海军的传奇战舰


图片附件: 厌战号.jpg (2011-9-11 22:22, 44.89 K)


巴勒姆号(HMS Barham

    巴勒姆号服役后于1915年12月1日与厌战号碰撞轻微受损,1916年5月31日参加日德兰大海战,作为第五战列舰分队旗舰,负责支援担任前卫的战列巡洋舰分舰队。海战中巴勒姆号战列舰发射主炮炮弹337发,并被6枚大口径炮弹击中受损,26人阵亡,46人受伤。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加入地中海舰队,法国投降后的1940年9月23日法属西非达喀尔海战时被法国战列舰黎塞留号命中一枚380毫米炮弹受伤,1941年3月28日马塔潘角海战中,与姊妹舰勇士号、厌战号为首的英国舰队夜战中击沉了意大利3艘重巡洋舰和2艘驱逐舰,1941年11月为地中海运输船队护航,在北非昔兰尼加负极海域被突破外围警戒的德国U-331号潜艇发射的3枚鱼雷击中,倾覆过程中发生爆炸,沉没于希迪巴拉尼附近水域

图片附件: 巴勒姆号.jpg (2011-9-11 22:22, 55 K)



勇士号(HMS Valiant

    勇士号服役后于1916年5月31日参加日德兰大海战,编入第五战列舰分队支援担任前卫的战列巡洋舰分队,战斗中同级4舰仅勇士号毫发无伤,1939年10月加入地中海舰队,1940年7月参加地中海卡拉布里亚海战中,1941年3月马塔潘角海战中,与姊妹舰厌战号、巴勒姆号为首的英国舰队夜战中击沉了3艘意大利重巡洋舰和2艘驱逐舰,1941年12月19日在埃及的亚历山大港被意大利蛙人袭击坐沉,随后打捞出水,1943年5月于南非的西蒙斯顿修复完毕,1945年7月推退役,1948年3月19日被出售解体

图片附件: 勇士号.jpg (2011-9-11 22:22, 42.79 K)



马来亚号(HMS Malaya

    马来亚号的建造经费来自英联邦自治领马来亚的贡献,因此悬挂了马来联邦的四色军旗,1916年5月31日参加日德兰大海战,编入第五战列舰分队支援担任前卫的战列巡洋舰分队,战斗中马来亚号被击中8弹,右舷的副炮位被击中,由于防御上的弱点引起弹药火灾而重创,65人阵亡。1940年10月加入地中海舰队,负责为运输船队护航,1941年3月20日在佛得角群岛海域被德国潜艇U-106号的一枚鱼雷击中左舷,造成7度的倾斜,但安全抵达特立尼达岛,经过临时维修后驶往美国的纽约港大修,1943年回到地中海为运输船队护航,1944年底成为英国鱼雷学校的训练舰,1948年4月12日出售解体

图片附件: 马来亚号.jpg (2011-9-11 22:22, 42.03 K)

推荐贴
顶部
性别:男-离线 alance1981
(轩辕坑王)

白衣伯爵
太常丞
岳家军军师

Rank: 16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征南将军
好贴 5
功绩 353
帖子 4568
编号 66973
注册 2006-4-24


发表于 2011-9-12 18:09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衣阿华级是最后的原教旨主义战列舰,以后的各国军舰惟独只有基洛夫级导弹巡洋舰的吨位勉强可以达到战列舰的水平
推荐贴
顶部
性别:男-离线 alance1981
(轩辕坑王)

白衣伯爵
太常丞
岳家军军师

Rank: 16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征南将军
好贴 5
功绩 353
帖子 4568
编号 66973
注册 2006-4-24


发表于 2011-9-12 18:14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复仇级战列舰

    德国海军在获悉英国海军伊丽莎白女王级战列舰装备381毫米主炮的情报后,立刻于1913年开始设计建造搭载380毫米主炮的巴伐利亚级战列舰,英国皇家海军为回应德国海军于1913年批准建造复仇级战列舰,原计划建造7艘,1914年8月取消了后2艘的建造计划。1号舰复仇号1913年12月动工建造,1916年3月建成服役,2号舰决心号1913年12月动工建造,1916年12月建成服役,3号舰拉米利斯号1913年11月动工建造,1917年9月建成服役,4号舰君权号与5号舰皇家橡树号1914年1月动工建造,1916年5月建成服役

    复仇级战列舰标作为伊丽莎白女王级的改进型,标准排水量28,150吨,舰长缩短至190米,采用单烟囱是外形上与伊丽莎白女王级最大的区别,出于对战时石油供应的担忧,动力系统在设计阶段放弃燃油型锅炉改回燃煤型锅炉,虽然遭到强烈反对重新修改,但锅炉舱空间设计狭窄,主机功率下降,致使航速相对伊丽莎白女王级减低,最大航速21.5节,续航力7,500海里,装备4座双联装381毫米42倍口径主炮,布局与伊丽莎白女王级基本相同,防护力方面略有提升,因同级5舰舰名首字母均为R,也称为R级战列舰,但复仇级战列舰整体性能不如伊丽莎白女王级


图片附件: 复仇级3D.jpg (2011-9-12 18:14, 60.62 K)



复仇号(HMS Revenge

    复仇号1916年5月31日参加了日德兰大海战,编入到第一战列舰分队,分队旗舰马尔博罗号被鱼雷集中,中途成为分队旗舰,战斗中没有造成人员损失。19354年7月16日,复仇号参见了英王乔治五世结婚二十五周年观舰式,此后复仇号与决心号加入北大西洋护航舰队,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秘密运送英国国库黄金到加拿大,1942年3月加入远东舰队第三战列舰分队,1943年10月编为训练舰,随后护送英国首相丘吉尔抵达马尔它,1944年退出现役,1948年9月出售解体

图片附件: 复仇号.jpg (2011-9-12 18:14, 39.16 K)



决心号(HMS Resolution

    决心号服役后编入英国海军大洋舰队第一战列舰分队,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负责北大西洋运输舰队的护航,1940年5月参加了纳尔维克海战,被一颗炸弹击中但损失不大,1940年6月加入直布罗陀的H舰队,参加了毁灭停泊在法属北非的米尔斯克比尔港的法国舰队的作战,击沉1艘战列舰和重创2艘战列舰,1940年9月加入M舰队,参加了了法属非洲达喀尔登陆战,战斗中被法国潜艇贝韦其耶号一枚鱼雷击中而重创,随后在美国修理完毕后于1942年加入远东舰队,1944年返回英国退出现役,1948年5月出售解体

图片附件: 决心号.jpg (2011-9-12 18:14, 36.58 K)



拉米利斯号(HMS Ramillies

    拉米利斯号1917年5月加入英国海军大洋舰队第一战列舰分队,1924年编入英国海军大西洋舰队第二战列舰分队,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奉命在冰岛、挪威、苏格兰海域拦截企图返回国内的德国商船,1939年底进入印度洋,随后因德国海军格拉夫•斯佩海军上将号袖珍战列舰进入印度洋,拉米利斯号与马来亚号战列舰、光荣号航空母舰加入J舰队进行拦截,1940年加入地中海舰队D舰队,1940年11月参加斯巴提芬托角海战,1941年返回英国担任北大西洋护航任务,1942年3月加入远东舰队,1942年5月在马达加斯加岛遭日本微型潜艇攻击而搁浅,随后被打捞修复,1944年6月为诺曼底登陆提供火力支援,1945年1月拉米利斯号推出现役,1949年出售解体

图片附件: 拉米利斯号.jpg (2011-9-12 18:14, 50.37 K)



君权号(HMS Royal Sovereign

    君权号1940年中加入地中海舰队,7月18日参加卡拉布里亚海战,此后君权号承担了北大西洋护航任务,1942年10月加入远东舰队,随后与姊妹舰复仇号、决心号、拉米利斯号撤退到西非,1944年5月30日作为意大利的战争赔款被租借给苏联海军,改名为阿尔汗格尔斯克号,1949年2月4日归还英国皇家海军,1949年5月18日出售解体

图片附件: 君权号.jpg (2011-9-12 18:14, 37.02 K)



皇家橡树号(HMS Royal Oak

    皇家橡树号是唯一一艘参加了日德兰海战的复仇级战列舰,编入英国海军大洋舰队第四战列舰分队,前期战斗中击伤德国战列巡洋舰得弗林格号与巡洋舰威斯巴登号而自身毫发无伤,1937年参加了针对西班牙内战的不干涉巡逻任务,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皇家橡树号编入英国本土舰队第二战列舰编队,1939年10月参加搜索德国战列巡洋舰格耐森诺号的作战,1939年10月14日在斯卡帕湾锚地被德国潜艇U47号发射的3枚鱼雷击中沉没

图片附件: 皇家橡树号.jpg (2011-9-12 18:14, 28.71 K)



[ 本帖最后由 alance1981 于 2011-9-12 18:16 编辑 ]
推荐贴
顶部
性别:男-离线 alance1981
(轩辕坑王)

白衣伯爵
太常丞
岳家军军师

Rank: 16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征南将军
好贴 5
功绩 353
帖子 4568
编号 66973
注册 2006-4-24


发表于 2011-9-14 18:59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声望级战列巡洋舰

    为了保卫遍布全球的海上航运线和商业网络,英国皇家海军设计出将战列舰的强大火力和巡洋舰的高机动相结合,可以有效的打击敌方的袭扰同时又能快速部署应付突发性事件的理想型巡洋舰,称之为战列巡洋舰。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福克兰群岛海战中,英国的两艘战列巡洋舰轻松消灭德国巡洋舰舰队的战例,证明了战列巡洋舰的价值。因此英国皇家海军取消了2艘复仇级战列舰的建造计划,重新设计为高航速、装备大口径火炮的战列巡洋舰,其设计主导思想就是针对敌方的巡洋舰舰队,大口径火炮可以在敌舰射程外发起致命打击,高航速可以机动自如或逃避敌人的主力舰。1号舰声望号和2号舰反击号1915年1月动工建造,1916年9月建成服役

    声望级战列巡洋舰标准排水量27,470吨,舰长242米,采用长艏楼船型,外飘型舰艏,适航性好,高航速被置于优先考虑的地位,动力装置采用多达42台燃油型锅炉,最大航速高达31.5节,续航力9,400海里,但为了获得更高的航速使动力装置占用重量导致防御装甲占用的重量被削减,装甲防护水平比较薄弱,火力方面装备3座双联装381毫米42倍口径主炮,第一、第二炮塔采用背负式配置在舰艏,第三炮塔配置在舰艉呈对称分布


图片附件: 反击号3D.jpg (2011-9-14 18:59, 54.12 K)



    日德兰海战中英德两国5艘战列巡洋舰沉没却没有战列舰沉没的教训,证明战列舰才是决定海战胜负的关键,因此声望级战列巡洋舰根据日德兰海战的经验进行强化装甲和结构的改装,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再次进行强化装甲的改装,并增加航空设施,1930年代进行第三次现代化改装,改装的重点依然是防御装甲,声望号改建较大,舰桥全部拆除进行重建,动力系统换装新型的锅炉,副炮全部拆除安装新型高平两用炮,加装各型高射炮及新型雷达等,改造完成后排水量增加到33,750吨,航速下降到28.5节


图片附件: 声望号3D.jpg (2011-9-14 18:59, 54.6 K)



声望号(HMS Renown

    声望号1916年编入英国海军大洋舰队第一战列巡洋舰分队,但整个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并没有获得参战的机会,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1938年8月编入英国本土舰队,随后编入K舰队搜索德国格拉夫•斯佩海军上将号袖珍战列舰,1940年参加了挪威战役,在韦斯特湾遭遇德国战列巡洋舰沙恩霍斯特号和格奈森诺号并发生交火,虽然首先被两颗280毫米炮弹击中但损失不大,随后在23000米左右两次命中格奈森诺号并迫使德舰向北撤退,战后加入直布罗陀的H舰队并成为旗舰,1941年5月参与了围歼俾斯麦号战列舰的行动,1942年11月为火炬行动提供火力掩护,1944年1月假如远东舰队,4月炮击了日军苏门答腊的沙璜基地,5月和7月炮击了泗水基地,声望号作为世界上最后一艘战列巡洋舰,1947年3月出售解体

图片附件: 声望号.jpg (2011-9-14 18:59, 35.58 K)



反击号(HMS Repulse

    反击号服役后主要活动于北海地区,1917年11月曾参加了赫尔果兰湾海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加入英国本土舰队战列巡洋舰分队,多次执行横渡大西洋的护航支援任务,1940年4月参加挪威战役,7月参加拦截德国战列巡洋舰格奈森诺号从挪威返回德国,1941年5月参与了围歼俾斯麦号战列舰的行动,1941年底还在执行护航任务的反击号编入Z舰队派往远东,12月3日同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抵达新加坡,太平洋战争爆发后,Z舰队奉命在马来半岛拦截日军登陆,随后被日军发现,在关丹外海70海里处遭遇日军轰炸机攻击,命中多条鱼雷后倾覆沉没,成为世界上第一艘在海上航行中被航空兵击沉的主力舰

图片附件: 反击号.jpg (2011-9-14 18:59, 42.73 K)

推荐贴
顶部
性别:男-离线 alance1981
(轩辕坑王)

白衣伯爵
太常丞
岳家军军师

Rank: 16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征南将军
好贴 5
功绩 353
帖子 4568
编号 66973
注册 2006-4-24


发表于 2011-9-14 19:04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胡德级战列巡洋舰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国于1915年开始建造马肯森级战列巡洋舰,当英国海军获悉该级舰无论火力和航速全面超越英国现有的所有战列巡洋舰后,计划于1916年开工建造4艘战列巡洋舰,因当时的伊丽莎白女王级战列舰航速达到25节,所以新的战列巡洋舰航速计划超过30节,4舰的命名全部来自英国著名的海军将领,因此又称为海军上将级战列巡洋舰。1号舰胡德号1916年5月31日动工建造,但同日爆发的日德兰海战暴露出英国战列巡洋舰的防护问题,因此改进了胡德号的设计方案以加强了装甲防护,胡德号推迟至9月1日动工建造,后续3艘同型舰也于当年动工建造,但随着德国即将战败,后续3舰于1917年停止建造,胡德号也防慢了进度,最终于1920年5月5日建成服役

    胡德号战列巡洋舰标准排水量42,100吨,舰长262米,动力系统采用新型小水管锅炉,最大航速32节,续航力5,950海里,防御方面根据日德兰海战经验,强化了要害部位的防护,改进防火设施,两侧水线以下安装防鱼雷隔舱,提高了对鱼雷防御能力的同时提供了额外的浮力,虽然防护水平得到一定加强,但是其水平防御装甲和隔舱防护仍然存在隐患;火力方面装备4座双联装381毫米主炮,呈背负式对称分布在艏艉。胡德号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军舰,被视为英国皇家海军的骄傲,在其服役生涯中多次作为展示英国国威的礼仪舰巡游世界


图片附件: 胡德级3D.jpg (2011-9-14 19:04, 52.86 K)



胡德号(HMS Hood

    胡德号服役后即作为大西洋舰队战列巡洋舰分队的旗舰,1923年11月加入特遣舰队进行了名为“帝国巡游”的环球访问,所到之处盛况空前,75万人次的访客登上过它的甲板,甚至舰长因握手次数过多致使右手受伤,这次航行使得胡德号成为最受世人瞩目的一艘战舰,1935年8月参加了英王乔治五世结婚二十五周年观舰式,随后加入地中海舰队,西班牙内战时间参加了中立不干涉巡逻。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胡德号成为了驻扎在直布罗陀的H舰队的旗舰,1940年7月率领H舰队参加了毁灭法属北非的法国舰队的作战,法国舰队除斯特拉斯堡号战列舰逃走外全部被击沉或重创,8月胡德号加入英国本土舰队,负责在北大西洋拦截德国袭击舰,1941年3月6日英王乔治六世最后一次检阅了胡德号。1941年5月参加围歼德国俾斯麦号战列舰的作战,5月24日遭遇俾斯麦号,交战后6分钟在13,600米的距离被俾斯麦号一发380毫米穿甲弹直接击中并且贯穿,引发舰尾Y主炮塔弹药库爆炸,中弹两分钟后舰体断裂沉没,全舰1418名官兵阵亡,包括舰队指挥官兰斯洛特•霍兰海军中将,仅有3人获救

图片附件: 胡德号.jpg (2011-9-14 19:04, 48.42 K)



推荐贴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3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4-11-24 21:59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42717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