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中华书局标点本〈三国志〉标校的几个疑问
性别:未知-离线 曹仲德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讨逆将军
好贴 8
功绩 185
帖子 682
编号 6296
注册 2004-3-27


发表于 2006-6-8 11:25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中华书局标点本〈三国志〉标校的几个疑问

(一)魏书卷八张杨传:袁绍至河内,杨与绍合,复与匈奴单于於夫罗屯漳水。单于欲叛,绍、杨不从。单于执杨与俱去,绍使将麹义追击於鄴南,破之。

”单于欲叛,绍、杨不从“应断为”单于欲叛绍,杨不从“

(二)魏书第十荀攸传:攸与锺繇善,繇言:“我每有所行,反覆思惟,自谓无以易;以咨公达,辄复过人意。”公达前后凡画奇策十二,唯繇知之。繇撰集未就,会薨,故世不得尽闻也。

列传体例于传主称名,荀攸传其他地方都如此,”公达前后凡画奇策十二,唯繇知之“一句若是陈寿叙事之辞,则当作”攸前后凡画奇策,唯繇知之“,此处疑是引锺繇语,故不直斥其名而称字。标点当作:

攸与锺繇善,繇言:“我每有所行,反覆思惟,自谓无以易;以咨公达,辄复过人意。公达前后凡画奇策十二,唯繇知之。”繇撰集未就,会薨,故世不得尽闻也。

(三)魏书第十九陈王传:景初中诏曰:“陈思王昔虽有过失,既克己慎行,以补前阙,且自少至终,篇籍不离於手,诚难能也。其收黄初中诸奏植罪状,公卿已下议尚书、秘书、中书三府、大鸿胪者皆削除之。撰录植前后所著赋颂诗铭杂论凡百馀篇,副藏内外。”

“尚书、秘书、中书三府”应断为,“尚书、秘书、中书、三府”,“三府是指三公,史书中无称尚书秘书中书为三府者,更何况尚书秘书中书为台省,不能称为”府“


(四)魏书卷二十一王粲传附吴质注引郭颁世语:时司空陈群录尚书事,帝初亲万机,质以辅弼大臣,安危之本,对帝盛称“骠骑将军司马懿,忠智至公,社稷之臣也。陈群从容之士,非国相之才,处重任而不亲事。”帝甚纳之。明日,有切诏以督责群,而天下以司空不如长文,即群,言无实也。

陈群字长文,时为司空,“天下以司空不如长文”语意不可寻。疑“文‘字衍,原文作”天下以司空不如长“,即是”公惭卿,卿惭长“的另一种说法。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曹仲德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讨逆将军
好贴 8
功绩 185
帖子 682
编号 6296
注册 2004-3-27


发表于 2006-9-22 15:14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关于第二条,古人自称最标准的形式就是称名的,这是比说“吾”说“我”更客气的说法,这个没什么别扭,只是前面用“我”后面用“繇”有点别扭。至于径直改“公达”为“攸”,或者去除“公达”二字,如果没其他某种版本的异文作为依据,恐怕是不太可能如此处理的。

最后一条秋孤寒兄私下讨论时提醒“公惭卿,卿惭长”是就道德而论,而这里却是说的陈群无实干的问题,象我那么改语义并不契合,这个看法是非常有道理的,看来我的想法是错了。

把“天下以司空不如长文,即群,言无实也”理解作“人们都说司空非陈群不可,言过其实了”我觉得也是不行的,现代汉语中间有“某某位置不如用某某人”这个说法,但古代汉语中似乎并没有。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3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2-10 07:42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09684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