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略说清朝兴衰(部分转文)
性别:未知-离线 叫我东郭先生吧

Rank: 2Rank: 2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牙门将军
功绩 6
帖子 579
编号 498121
注册 2014-2-12


发表于 2014-2-23 15:29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略说清朝兴衰(部分转文)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国祚268年。观其一生历经兴衰荣辱。对近现代中国的影响十分巨大。
  清朝的起源以及历史想必读者们也多少了解些,鄙人也不用多说,故而本文只是简单的说说清朝的兴衰起伏以博众兴。在鄙人看来清朝在统治上无疑是成功的。作为一个国小民寡的少数民族能够统治兴盛上千年人口土地辽阔无比的汉人王朝,并且一统治就是两百多年的国祚,实在难得!但是清朝的难得并不被近些年的一些历史爱好者所承认。在鄙人看来这无疑是清朝的两大悲剧所造成的。
  1、少数民族政权。作为一个人口不多,文化落后的少数民族。清朝对中国的统治相比于以往汉人王朝压力要更大。不但要防着汉人崛起,同时还要对汉人大加安抚,其中拿捏力度实在不易把握。可清朝统治却越来越稳,由风雨飘摇到稳如泰山再到日薄西山,兴衰变化依然难逃古运,实在让人感慨甚多呀。
  2、恰逢中国“三千年未有之变局”中。作为传统王朝的视角来分析,清朝不可谓说不成功。由国小民寡的民族统治人口是自身几十倍的汉人。并且一享国祚两百多年。但是它不幸在赶上了世界想通的大潮流中。遇到了以前从未想象到的未知敌人。这也就造就了清朝近代一来的一系列悲剧。

  如果要说清朝的兴盛,就不得不说说明朝了。明朝作为中国封建大一统的最后一个汉人王朝。他的灭亡无疑使得近年来无数汉民族历史爱好者们的唏嘘遗憾。明朝灭亡和清朝的兴盛有什么关系?(此非效仿明亡清兴阎老师)

  简单的来说,清朝再日后的很多政策上面无一不是在借鉴明朝的政治漏洞。也正是这种善于“以史为鉴”的殷鉴精神。才使得清朝的江山逐步稳固,最后又因为过于“遵从祖宗家法”而在近代大势的浪潮中反应过慢,最后不得不亡。可以说“成也萧何败萧何”!

  清朝统治者很明白自己是“外来人”。没有汉人皇帝对百姓的“归属性”。所以汉人王朝的皇帝在政治上可以有什么小瑕疵,而清朝皇帝则是要极力避免以免动摇统治根基。所以不得不说无论清朝日后国运如何。皇帝在政治中所表现出的勤政是实实在在不可抹杀的。就是这种锲而不舍的自我督促。使得清朝终于在康熙朝时,政府由风雨飘摇平安过渡到了稳如泰山的状态。

  清朝统治者深深的知道,百姓造反在汉人王朝中也许不占“大义”名分。但在他们这却是不得不力求避免的硬伤。所以康熙借鉴于明末流寇的覆辙。推广“摊丁入亩”,废除了中国上千年的“人头税”来缓解政府与百姓之间的矛盾。而这一策略历史证明无疑是英明的。

  废除了人头税虽然使得政府和人民之间的矛盾大为缓解。但清统治者并没有因此而居安“忘”危。因为他们知道,大明朝当初百姓也是生活空间充足,根本不至于聚众造反的。而促使明朝转变的一大原因就是代表地主阶级的知识分子们可以避免向朝廷纳税。而明政府只能把国家的财政压力转加给农民身上。这样此消彼长,农民遇到收成不好的时候难以纳税不得不变卖土地。最后土地兼并越来越严重。明朝入不敷出最后不得不疲于“剿匪”用尽了王朝最后一口精力......

  所以雍正皇帝在任期间又制定了“官神一体当差一体纳粮”制度。终于有效的限制了土地兼并,不至于让百姓失去生活来源。于是上下皆大欢喜,终于出现了“康乾盛世”。

  清朝统治者自以为江山永固,却不料人算不如天算。随着人头税的废除。百姓的人口数量越来越多。最后土地经过一次次分割使得个人土地利用率越来越小。出现了举国“赤贫”的现象。只是自古以来尚没有限制人口的先策。所以清朝政府无以借鉴,只能坐看形势发展......

  但是赤贫并不足以导致清朝的灭亡。毕竟百姓尚有活路不回去造反。而读书人也有途径做官。没必要煽动作乱。如果形势一直这样下去清朝也许可以突破三百年的国祚也不一定。只可惜鸦片战争的到来使得清朝举朝上下大乱。

  第一次鸦片战争其实并没有太大的影响。在道光皇帝看来此役不过是一时不查轻敌才导致战争不利。所以在战争结束后并没有对此进行什么改革。反而时常诵读“祖宗古训”以此来巩固江山。不得不说这位乾隆皇帝深爱的皇孙并没有达成皇祖父对他的期望。不过此举也无怨于他,毕竟中国自古唐明虽然也与外国建交过,不过其中无一不是“撮尔小国”不足为虑。何曾想过世界之西还有如此强国?所以他才会问出英俘'究竟该国地方周围几许?到回疆有无旱路可通?与俄罗斯是否接壤?''此等笑话来。
  终于,当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后,英国军队发现大清没什么转变。十二年前用的是大刀长矛,如今依然是大刀长矛。所以这次战争毫无疑问清王朝又失败了。不过值得庆幸的是此次清王朝的统治者终于认识到自己与列强的落差。开始了一些列的“救亡”运动。

  说到救亡运动,其实并不算失败。根据洋务运动的多年经营,中国已经开启了近代的工业化进程。只可惜天要亡清,偏偏要降下洪教主这类“妖人”作祟,率领长毛作乱,大大的消耗了清政府的“元气”。使得清朝政府不得不依靠汉臣维护统治。所以洋务运动虽然促进了中国近代工业化的发展却并没有避免大清灭亡的命运......

  若问清末政治关键人物是谁?无疑是慈禧老佛爷。这个女人不简单。鄙人也对其一向深为忌惮。遥想老佛爷当初依靠恭亲王等兄弟扫灭八大辅臣。然后又借机赶走鬼子六。终于大权在握,凌势于帝上。
  为什么说这个女人厉害呢?那就不得不说曾国藩了,当年曾扫荡长毛,深受汉族士大夫们的支持。然而却忌于老太太的政治手腕而不敢造反。不得不说他很聪明,从日后李忠堂分裂湘军的举动看来,恐怕早就是老太太布置的一手暗棋了吧?如果曾真的懂了歪念头恐怕注定要身首异处了。不过不幸在老太太虽然聪明手段高超,她所用力的“点”却并不是要富强中国,而是只要如何保住“祖宗江山”这也就造就了大清未来的悲剧。

  若问大清灭亡的政策失误还有什么?那么无疑是启用康有为等书生了。自古王朝稳定与否主要看两点,第一是百姓的生存问题,根据上述已经得知清朝一直做得不错。而第二点便是读书人的出路问题,读书人生来不安分,不给出路,没有官做,他们就会心生异动。而开科举,可以舒缓压力,当然时不时还要靠文字狱给他们收收骨头,劳逸结合嘛。因此清廷多年一直拿捏的都很到位。民众不造反,书生们也不埋怨,皆大欢喜。士大夫的问题,本来情势很好。例如在戊戌变乱之中,对康梁乱党反应最激烈,揭批最深入的不是朝廷中的大佬,而恰恰是中下层的秀才们,谁敢说以新学取代八股取士,谁就是在和全天下读书人作对。延至庚子年,虽然在最初的一段日子,谣言满天飞,特别是风闻瓦德西要在京师开科取士的消息之后,学界的确有过那么一阵要应德国科举的不和谐声音。但在谣言澄清之后,知识分子们又重新西望长安,盼着老佛爷回来,好给因战乱停考的老三届们,加设恩科。

  但进入新世纪,随着老佛爷渐渐老去,不着四六的所谓务实派走上舞台中央,事情出现了变化。务实派有一种很天真的想法,维稳需要变法。逻辑推理据说是这样的,变法可以富国,国富则自然民安。粗听起来,好像合情合理,但细想之下,一点都不通。例如著名的逻辑学悖论,相爱就要结婚,而婚姻可以保障爱情。相信过来人都清楚,身披黄金甲,腰缠盘龙鞭,才是男人驾驭胭脂马的关键,而所谓婚姻盟约则是女权主义分子的圈套而已。

  同样,所谓的变法,也是一条绊马索。祖宗之法,从控制力的角度来说已经很好了,拿士大夫阶层来说,兴文网,开科举,两招就已经吃定他们。而变法呢,废科举,倡新学。结果出国留洋的不知道感恩,全都跟乱党跑了。而出不去积压下来的又没了出路,十年寒窗,再回去务农,经商明显不现实,这拨没考就落地的秀才,拽句文艺腔来说,在朝廷停废科举的消息传来那一刻,鄙人就已经知道大清完了!

  就这样,历经268年的大清王朝终于在武昌起义的一声炮响中开始落幕。回首百年,如果爱新觉罗家的历代皇帝们泉下有知,不知是否会感到迷茫,无奈呢?

[ 本帖最后由 叫我东郭先生吧 于 2014-2-23 15:34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叫我东郭先生吧

Rank: 2Rank: 2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牙门将军
功绩 6
帖子 579
编号 498121
注册 2014-2-12


发表于 2014-2-23 16:11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回复 #2 KYOKO 的帖子

呵呵,晋朝皇帝更烂,还有154年呢,元朝好歹也100年。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叫我东郭先生吧

Rank: 2Rank: 2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牙门将军
功绩 6
帖子 579
编号 498121
注册 2014-2-12


发表于 2014-2-23 21:11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回复 #7 三种不同的红色 的帖子

抱歉,我知道怎么处理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叫我东郭先生吧

Rank: 2Rank: 2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牙门将军
功绩 6
帖子 579
编号 498121
注册 2014-2-12


发表于 2014-2-23 21:35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我就不明白为啥明清非要比较个谁好谁坏。这么多年了,就跟到底还是输不起。找种种借口来为自己遮羞。狭隘的民族主义害人不浅呀!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叫我东郭先生吧

Rank: 2Rank: 2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牙门将军
功绩 6
帖子 579
编号 498121
注册 2014-2-12


发表于 2014-2-23 21:55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回复 #10 司马光 的帖子

你好歹也是上过九年义务教育的,说话说头不说尾。该回去补补课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叫我东郭先生吧

Rank: 2Rank: 2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牙门将军
功绩 6
帖子 579
编号 498121
注册 2014-2-12


发表于 2014-2-23 22:00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回复 #13 cmy77 的帖子

皇帝是国家的头脑。在中国皇帝不思朝政就是无能荒唐。

甲午战争怎么了?战败无非割地赔款。长毛乱直接导致三千万人口损失,间接使中国减少一亿人口,危害哪个大?

你们大明遗烈,是不是不人身攻击就心里不痛快?

[ 本帖最后由 叫我东郭先生吧 于 2014-2-23 22:04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叫我东郭先生吧

Rank: 2Rank: 2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牙门将军
功绩 6
帖子 579
编号 498121
注册 2014-2-12


发表于 2014-2-23 22:05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回复 #14 司马光 的帖子

没干货就别嚷嚷。说话跟个娘们似的。

QUOTE:
原帖由 司马光 于 2014-2-23 22:07 发表

你的ID还是改名“叫我南郭先生吧”。

又没记性了,果然记吃不记打的货色,三种红的警告看来是没看见。

这次我不跟你计较,如果没干货就去拉点,别找茬。

ps:我不跟你盖楼,省的污染我的帖子。

[ 本帖最后由 叫我东郭先生吧 于 2014-2-23 22:31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叫我东郭先生吧

Rank: 2Rank: 2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牙门将军
功绩 6
帖子 579
编号 498121
注册 2014-2-12


发表于 2014-2-23 22:10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cmy77 于 2014-2-23 22:02 发表
你觉得刘邦和韩信,张良,萧何比如何?他是怎么说的知道不?和刘邦比,勤政的项羽最后怎么样了?

我想知道谁告诉你刘邦不勤政的?他是不上朝了,还是不理朝政了?知人善用是一种气度,而不是所有的不理朝政的都是心里有谱。你不会想拿万历比刘邦吧?

你不会想说,所有不理朝政的都是知人善任吧?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叫我东郭先生吧

Rank: 2Rank: 2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牙门将军
功绩 6
帖子 579
编号 498121
注册 2014-2-12


发表于 2014-2-23 22:14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cmy77 于 2014-2-23 22:09 发表

人口损失几十年就能补充的过来了,中国一直以来不是人口太少而是太多了。为什么会有长毛?为什么长毛的规模能弄的那么大?
清后期是被各大帝国瓜分利益,日俄战争的战场在中国东北本身就是个大笑话。后来为什么会维新,变法?还不是因为甲午战败逼的。

你知不知道长毛乱的危害?人口损失是小事?也许在你看来人口损失只是数字,那么经济的崩溃,以及间接引起的捻乱。造成的国力大衰退怎么算?

你要搞清楚,洋务运动和维新变法是两个概念,洋务运动油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等创办,效果是否显著?从曾国藩评定长毛,左宗棠收复新疆。赤裸裸的胜利。到甲午战争时期日落西山如果没有多年战争对经济的破坏不至于后期无钱可用。

[ 本帖最后由 叫我东郭先生吧 于 2014-2-23 22:18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叫我东郭先生吧

Rank: 2Rank: 2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牙门将军
功绩 6
帖子 579
编号 498121
注册 2014-2-12


发表于 2014-2-23 22:35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cmy77 于 2014-2-23 22:19 发表

捻乱的起因是什么?国力的衰退清政府应该负主要责任,人民安居乐业,谁愿意冒着被砍头的危险去造反啊?

这句话我是否可以回敬你大明朝的农民起义?人民安居乐业,谁愿意冒着被砍头的危险去造反啊?

QUOTE:
原帖由 cmy77 于 2014-2-23 22:24 发表

如果清政府把赔款的钱用于军备,那至少也不会输的那么容易。洋务运动,如果没有太平天国起义,要晚好多年才有可能发生,甚至不会发生。你难道希望中国一直保持在封建落后,科技缺乏的时代?

弄好顺序,现有的败战在有的洋务运动,而洋务运动的目的就是强国求富。而长毛之乱刚好i消耗了洋务运动积累的元气。至于你所谓的假设,我只能说,既然已经发生就是事实。没有司马氏篡位就没有五胡乱华,但是既然已经有了五胡乱华,为什么一定要假设没有呢?

QUOTE:
原帖由 cmy77 于 2014-2-23 22:24 发表
太平天国兴起原因:
兴起原因
1、腐败的封建统治和沉重的剥削,导致阶级矛盾的激化。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为支付战争赔款,加紧搜刮人民。统治更加腐败。贪官污吏、土豪劣绅也乘机勒索百姓。不堪忍受煎熬的劳苦大众纷纷起义。[8-9]
2、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新的灾难。[8-9]
3、自然灾害严重。1846年至1850年,两广地区本来就地瘠民穷再加上水、旱、虫等天灾不断,广大劳动人民陷入饥饿和死亡的困境。[8]
4、鸦片的输入,导致满清白银大量外流,劳动力日益衰竭,人民生活更加困苦艰难,于是,发生了19世纪中叶的太平天国,捻军,陕西回民起义

历代起义都是百姓活不下去所致,我不跟你争起义原因,我只说长毛的影响对中国国力的消耗。对照原文看我是否有多说一句。

QUOTE:
原帖由 cmy77 于 2014-2-23 22:32 发表
在甲午中日海战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洋务运动也随之破产。为之后的“百日维新”埋下伏笔,也深刻影响了出生于19世纪末的一批中国人。甲午海战失利后清廷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岛等一批领土领海于日本,更加重了清廷的统治危机;日本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军事战胜中国,深刻激发了中国国民的民族意识,对后来中日两国的文化思想政治走向以致国运都造成了极为深远的影响。[1]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曾,李,左诸人都为剿灭的太平天国而建立殊勋,他们在借助外国侵略者对太平天国的“华洋会剿”中,亲眼看到了外国侵略者坚船利炮的巨大威力,从而感受到一种潜在的长远威胁。面临中国“数千年未有之变局”,他们继承了魏源等“经事派”提出的“师夷长技”的思想并极力将这种思想付诸于实践他们“师夷长技以自强”的目的

请不要复制百度了,我自己想看会去看,现在回到上面看司马光引用的原文,请问错在何处,现在越跑越远了。

[ 本帖最后由 叫我东郭先生吧 于 2014-2-23 22:43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叫我东郭先生吧

Rank: 2Rank: 2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牙门将军
功绩 6
帖子 579
编号 498121
注册 2014-2-12


发表于 2014-2-23 22:58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回复 #30 cmy77 的帖子

抱歉,弄错时间了,既然弄错时间了,有什么错误直接说便是,不必装神秘。鄙视司马。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叫我东郭先生吧

Rank: 2Rank: 2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牙门将军
功绩 6
帖子 579
编号 498121
注册 2014-2-12


发表于 2014-2-23 23:08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司马光 于 2014-2-23 22:51 发表

咱大略说一下,明朝的皇帝其实还都不错,当然,光宗与熹宗之类的是不成。

朱元璋一个人就做了从野猪皮到康麻子所有清朝皇帝的活。
成祖更不用提,也是一个雄才大略的皇帝。仁宣之治,可以与汉文景之治相比,孝宗中兴之主,神宗虽不行,但所谓的资本主义萌芽就是这时候出现的。就算上亡国之君,思宗(“朕自登基十七年,逆贼直逼京师,虽朕薄德匪躬,上干天怒,致逆贼直逼京师,然皆诸臣误朕也。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也比溥仪(我不管日本人在东北杀多少人,运走多少粮食和煤,只要不让我当大清的皇帝我就不会心甘 )强得多。

咱能说实在点的吗?

1,朱元璋做了什么清朝自康熙以来所有的活?一句话就没了?

2,“成祖更不用提”。那也得略说一点。

3,仁宣之治,可以与汉文景之治相比。。。这个相比的概念是什么?为什么康乾盛世那么多人不鸟,偏偏要提出一个仁宣能和文景相比?

4,中兴之主是什么概念?顺治国家危耸,到康熙评定内乱外患,算不算中兴?

5,神宗不行和资本主义萌芽有什么关系?资本主义萌芽目前只是你们明粉一家之言,很多人不认可,就算是,从英宗到思宗一直没发展起来,最后到亡国有什么用?你是指望李自成的农民政权得到天下能继续发展?

6,思宗亡国之言能说明什么?溥仪在去东北时也给难民捐献过房子,财产,这些你自然要忽略。不过要说到末代皇帝,应该是永历皇帝。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叫我东郭先生吧

Rank: 2Rank: 2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牙门将军
功绩 6
帖子 579
编号 498121
注册 2014-2-12


发表于 2014-2-23 23:10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回复 #34 KYOKO 的帖子

这真是思维误区。一旦一个事情认证了,就在潜意识里存在。不被戳破不会知道错在哪里,所以谢过那位仁兄。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叫我东郭先生吧

Rank: 2Rank: 2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牙门将军
功绩 6
帖子 579
编号 498121
注册 2014-2-12


发表于 2014-2-23 23:28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回复 #37 cmy77 的帖子

兄台,先谢谢你指正我一处错误。不然我还浑然不知呢。

再说整题,会看一下,你是否觉得自己有点双重标准?清朝皇帝勤政也是“事无巨细”你却贬低,而仁宣“事无巨细”就被你夸奖。

咱对应一下,我也能把清朝皇帝都屡一遍。

康熙除鳌拜,平三番,征葛尔丹。实施摊丁入亩,国策永不加赋。   雍正收取官僚赋税,取消了免税特权。乾隆修四库全书,平新疆。晚年差一点把国家搞坏了。嘉庆平白莲教。至于道光开始就是鸦片战争了,除了对热兵器不熟悉外,道光也是派军英勇奋战的,只是没打过人家。接着咸丰面对改革无能为力,同治死得早没座位,光绪想改革奈何无权无势。最后溥仪一个悲剧,小屁孩啥也不懂的时候就被拿下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叫我东郭先生吧

Rank: 2Rank: 2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牙门将军
功绩 6
帖子 579
编号 498121
注册 2014-2-12


发表于 2014-2-23 23:36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最勤政的皇帝之一,他从来不惮给自己增加工作量。从登基到去世,他几乎没有休息过一天。在遗诏中他说:“三十有一年,忧危积心,日勤不怠。”据史书的记载,从洪武十八年(1385)九月十四日至二十一日,八天之内,朱元璋审批阅内外诸司奏札共一千六百六十件,处理国事计三千三百九十一件,平均每天要批阅奏札二百多件,处理国事四百多件。仅此一端,即可想象他是多么勤奋。
----------------------
清雍正皇帝,雍正处理朝政自早至晚没有停息。大体上是白天同臣下接触,议决和实施政事,晚上批览奏章。即使吃饭和休息的时候也是“孜孜以勤慎自勉”,不敢贪图轻松安逸。年年如此,寒暑无间。雍正因为早年夏天中过暑,形成畏暑的心理,简直到了畏暑为虎的地步。雍正六年夏,酷热之时刚要休息,但一想到前贤的箴言,帝王的职责就不敢浪费一点光阴,又勉励警戒矫盈,去努力从事政务,可以说他朝夕戒惧,不敢有一丝怠惰。只在每年生日的时候给自己放一天假。



他五次亲征蒙古、收复交趾、东北设立奴儿干都司、西北设立哈密卫,巩固了南北边防,维护了中国版图的统一与完整。多次派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外友好往来。编修《永乐大典》,疏浚大运河。

这些就是开国皇帝武功隆盛的问题了,想来想去只有康熙可以比肩,平三番,打西北,控制巩固了蒙古西部。收复台湾,保证了台湾的主权。等等。


仁宣之治是明成祖朱棣以后,明仁宗朱高炽和明宣宗朱瞻基采取了宽松治国和息兵养民的政策.明初社会经济经洪武、建文、永乐三朝的恢复发展,到仁宗、宣宗两朝,出现了社会经济的繁荣。仁宗时“停罢采买,平反冤滥,贡赋各随物资产,陂池与民同利”。宣宗时实行重农政策,赈荒惩贪。仁宣两朝,内阁大学士杨士奇、杨溥、杨荣执掌朝政,多有建树。他们在位期间成为明朝皇帝历史上少有的吏治清明,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时期。后世称之为“仁宣之治”,比之于西汉“文景之治”。


这点雍正的可比较,康熙武功隆盛的背后,国家财政空虚。雍正进一步摊丁入亩,耗羡归公,制定官绅纳粮,一体当差。使得乾隆即位之时国家富庶的流油。



某些史学家不赞同“康乾盛世”的提法。如周思源不同意康乾时期是“盛世”,只能称“康乾之世”。他的主要理由有:汉唐之所以公认为盛世,与其政治环境宽松、精神昂然进取有很大关系。而康雍乾三朝最大的失误就是禁锢思想,以文字狱为代表的严厉的残酷的禁锢思想。至于“康雍乾时期的经济发展,是明末以来战乱频仍之后的一种恢复性发展。而并不是由于新的生产方式和使用新的科学技术引起的生产力革命性大提高。”

首先要看看盛世的概念,所谓盛世,其实就是中国历史上,经过大规模战乱人口剧减之后的恢复发展期。
典型特征就是几十年没战乱,荒地开垦,人口大幅增加。所以什么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仁宣之治,康乾盛世都是如此。康乾盛世是不是吹出来的,和明朝后期相比,人口增加到三亿,没有连年灾荒,没有流寇内乱和强大外敌威胁,所以按照盛世标准来说,应该算是名副其实的盛世。

[ 本帖最后由 叫我东郭先生吧 于 2014-2-23 23:49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叫我东郭先生吧

Rank: 2Rank: 2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牙门将军
功绩 6
帖子 579
编号 498121
注册 2014-2-12


发表于 2014-2-23 23:41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回复 #40 cmy77 的帖子

咱拿明朝好的和清朝不好的比自然一天一地。


“仁宣之治的时候是和平的,人民的生活是安详的”

清朝自康熙摊丁入亩后,废除了人民千年以来的人头税。大大减轻的人民负担,不信可以对比下,清朝时期人民的负担是历史上最低的,比明朝低。

“仁宣之治的时候没有大的农民起义,康乾时期有回乱,有白莲教起义。”
康乾时期的回民战争是对外?就如同明朝一朝都要对蒙古一样。只不过清朝降服了新疆,明朝没奈何蒙古。至于白莲教起义嘛。是乾隆末期了,而且高峰是在嘉庆朝,和康乾盛世只是沾边,不能当做一大代表吧、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叫我东郭先生吧

Rank: 2Rank: 2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牙门将军
功绩 6
帖子 579
编号 498121
注册 2014-2-12


发表于 2014-2-24 00:01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咱们具体分析一下,万历是自己愿意做个齐桓公托国于管仲?还是被迫的?这点很重要,如果是主观意识的,那他绝对是明君,如果是被动强迫的,那么就不是了。而观其在张死后的作为,怎么看也不像明君。

雅克萨战其实没那么多复杂的概念,就是中俄第一次疆界的划分,之前那片土地基本是无人区,沙俄以为没有主人,清朝又不重视那里,所以就弄出个所谓的“不平等屈辱条约”,其实细看一下,何来屈辱?那一战清朝出兵了,并且军事上处于上风,顶多就是意识上面的问题,而不涉及屈辱问题。


乾隆宠幸和珅的确是硬伤,不过和珅是乾隆晚年才宠幸的,乾隆晚年普遍被认为是走下坡路的,可以和太玄宗一样,分为开元和天宝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叫我东郭先生吧

Rank: 2Rank: 2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牙门将军
功绩 6
帖子 579
编号 498121
注册 2014-2-12


发表于 2014-2-24 00:12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cmy77 于 2014-2-24 00:03 发表


乾隆后期,各种社会矛盾激化。官僚、地主、富商大肆兼并土地。人口急增、耕地不足,导致粮价猛涨,饥民日众
可能要怪乾隆活的太久吧

这点不用争,乾隆中后期清朝走下坡路是史学界公认的。但是哪朝那代不是如此?明朝在中后期不也是,土地兼并,吏治腐化,鸡鸣狗盗之徒云集于朝堂之上。
1.各种社会矛盾激化。  
这点毋庸置疑,这是乱变得开始。

2.官僚、地主、富商大肆兼并土地。  这点清朝真不严重,清朝的问题是人口暴增导致的土地耕种面积不足。是举国“赤贫”。而不是没有土地耕种,曾国藩回忆自己当初过地主生活的时候也是过年才能吃个咸鸭蛋。可见地主没有那么有钱。

3人口急增、耕地不足,导致粮价猛涨,饥民日众。

这点头两条我说了,就不重复,后两条基本上是每个朝代末年都有的共通点。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叫我东郭先生吧

Rank: 2Rank: 2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牙门将军
功绩 6
帖子 579
编号 498121
注册 2014-2-12


发表于 2014-2-24 11:34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cmy77 于 2014-2-24 00:27 发表
明朝的衰败是万历后期,清朝在乾隆后期就衰败了。
雅克萨之战俄方是自行拼凑起来的民间武装,清军是精锐尽出,可谓倾尽举国之力。兵力对比是俄:清,约1:7。清军打不过,是靠人多,靠封锁,拼消耗才赢的。俄国 ...

康熙就是反抗俄罗斯入侵打得两次战役。但不见得“举国之力”精锐尽出。

(俄罗斯)久据雅克萨,恃有木城,若发兵三千,携红衣大炮二十具,即可攻取。”《清史稿·郎坦传》

“据郎坦等奏,攻罗刹甚易,朕亦以为然。第兵非善事,宜暂停攻取。调乌拉、宁古塔兵千五百人,并制造船舰,发红衣炮、 ... 上谓攻罗刹当期必克,倘谋事草率,将益肆猖狂。”   完全是从边境调兵应对。


“今罗刹复回雅克萨筑城盘踞,若不速行捕剿,势必积粮坚守,图之不易。其令将军萨布素等……速修船舰,统领乌喇、宁古塔官兵驰赴黑龙江城。至日酌留盛京兵镇守,止率所部二千人,攻取雅克萨城。”  举国之力何至于才两千人马。

至于后来领土划分就是中国第一次和沙俄的领土疆界划分。没有屈辱之说,顶多是是否重视北方“荒远之地”。如同明朝不重视台湾一样,直到被灭了,才让郑成功收复。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叫我东郭先生吧

Rank: 2Rank: 2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牙门将军
功绩 6
帖子 579
编号 498121
注册 2014-2-12


发表于 2014-2-24 11:38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cmy77 于 2014-2-24 11:01 发表

土木堡是人祸,不是实力的问题。后来就打回来了,只是一次战役失利,汉朝还有白登之围,大唐初期还被突厥打到长安。明弱是后期,天启以后的事情了。

历朝历代完蛋的主要原因都是人祸。难道人祸不是国家衰弱的一大原因?

汉朝也好,唐初也好,都是经过多年战乱人口大减少,经济未回复时期,所以面对北方异族实在无力回天。必须柔和处理民族关系,汉在汉武帝,唐在唐太宗中期,经过国力恢复才和北方开战的。

明在英宗的时候,即不是国家刚统一,急需恢复时期,也不是人口经济大萧条时期。不能喝前两者相提并论。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叫我东郭先生吧

Rank: 2Rank: 2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牙门将军
功绩 6
帖子 579
编号 498121
注册 2014-2-12


发表于 2014-2-24 11:56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feiyue1206 于 2014-2-24 11:46 发表

贞观四年就灭了东突厥,不算是中期。。。距离渭水之盟也就4年

贞观运气好,时逢突厥内斗,有空子可入,汉朝运气差点,匈奴一直很稳定。只能靠汉武帝挥霍式的战争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叫我东郭先生吧

Rank: 2Rank: 2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牙门将军
功绩 6
帖子 579
编号 498121
注册 2014-2-12


发表于 2014-2-24 12:05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cmy77 于 2014-2-24 11:04 发表

你是自己打自己脸吧,这些都是仁宣时期的?你查下仁宗和宣宗的年号

人宣之治30年,康乾加起来一百多年。

至于上面仁兄说了,中国那么大,哪里没天灾?天灾永远不是人能掌握的。能这个比喻人治?

更有趣的是天灾从康熙元年开始,先不说康熙亲政杀鳌拜之前掌权于否,就说他平三番多次用兵,非太平环境下能保持国力不减是很不容易的。估计三番未评的时候南方那些异姓王的领地灾祸也要算在康熙年号里。


从康熙统一全国,到雍正恢复生产,再到乾隆年间,人口暴涨到了3亿,如果这不算是盛世的话,我也无话可说。中国历朝历代哪没有点天灾。能在天灾频繁期通过人治让国家更安定,人口赋税增长昌盛才是本事。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叫我东郭先生吧

Rank: 2Rank: 2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牙门将军
功绩 6
帖子 579
编号 498121
注册 2014-2-12


发表于 2014-2-24 15:10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KYOKO 于 2014-2-24 12:16 发表
为什么老说仁宣之治30年呢,《明朝那些事儿》咱看了5、6遍,仁宗一年不到,宣宗10年,满打满算也就11年

弄错了。我把永宣之治和仁宣之治弄混了,我的意思是说加上永乐的时间。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叫我东郭先生吧

Rank: 2Rank: 2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牙门将军
功绩 6
帖子 579
编号 498121
注册 2014-2-12


发表于 2014-2-24 15:11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司马光 于 2014-2-24 12:21 发表
水王,你就让这些人出乖露丑,这帮人就这么样的水平,大家就权当看笑话集锦了

我大概看了下,从第二篇开始就你这个帖子是大水贴,实在没干货就拿包卫生纸去厕所找找灵感。别水我的帖子。

[ 本帖最后由 叫我东郭先生吧 于 2014-2-24 15:36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叫我东郭先生吧

Rank: 2Rank: 2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牙门将军
功绩 6
帖子 579
编号 498121
注册 2014-2-12


发表于 2014-2-24 15:53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回复 #69 cmy77 的帖子

回问1.明朝以前控制过这些地区吗?那么有怎么能说是割让呢?就算真的清朝大方的送给了沙俄。与原大明朝疆域又和损失?

回问2.清朝究竟多怕毛子?上文仁兄说道清朝用“举国之力”打的雅尔萨战役。可是事实上是按照中方史料,投入第一次雅克萨之役的部队包括原本驻防黑龙江的一千多满洲八旗兵,京营八旗兵近200人,山东、山西、河南的汉军500人,由精于骑射的东北赫哲、达斡尔等族组成的“新满洲”官兵500人,以及由福建籍官兵组成的500藤牌兵。总计约三千人。第二次雅克萨之役的参战清军人数相对较少,为二千一百人。中国无论哪个王朝都不似欧洲小国,几个连的兵力就算主力了。


问题三。究竟清朝对北方的态度是什么?在我看来无非是得到了中原的花花江山,看不上北方的“荒蛮”之地。再加上国内连番大战不愿再起干戈。最最主要的一点还是俄罗斯的危害不大,远不及三番蒙古等周边势力。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叫我东郭先生吧

Rank: 2Rank: 2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牙门将军
功绩 6
帖子 579
编号 498121
注册 2014-2-12


发表于 2014-2-24 15:54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回复 #70 KYOKO 的帖子

这个你可以用拼音在百度上拼永宣之治,连接条自然就出现这个词了,我以前一直也是这么称呼的。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叫我东郭先生吧

Rank: 2Rank: 2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牙门将军
功绩 6
帖子 579
编号 498121
注册 2014-2-12


发表于 2014-2-24 16:12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我没有否认满清由于文化落后和少数民族统治广土众民帝国而专 制腐朽。

但我坚持认为,这种专 制是中国帝制历史专 制倾向的延续。

并不是因为满清部族统治,中华文明就从天堂坠入地狱,说从十七层地狱坠入十八层更合适些。

中华文明从秦汉到了明代尤其是宋明理学的熏陶形成社会礼教,已经彻底走向僵化保守,无力自新。
明代灭亡,使得文人学者开始反思理学弊端,但对理学的批判和对经世之学的探索,直到晚晴被西方文明彻底打破传统学术的基础之后,才有康有为寻找到出路。

所以无论是明朝延续到19世纪,或者是李闯或其他汉人改朝换代,都无力自行实现近代化,旧有社会体制不被彻底打破,也无法实现宪政维新。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叫我东郭先生吧

Rank: 2Rank: 2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牙门将军
功绩 6
帖子 579
编号 498121
注册 2014-2-12


发表于 2014-2-24 16:16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cmy77 于 2014-2-24 15:56 发表
清初康熙所签订的《尼布楚条约》便出卖给俄国包括雅克萨了现贝尔加湖及其所属附近地区高达15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此外,乾隆在其统治期间通过各类与俄边界条约割让大量中国西北领土给与沙俄,彻底的放弃了中国对哈萨克斯坦等将近510万平方公里的广大中亚地区的宗主权!可以说,盛世之中国,康熙失去了西伯利亚,乾隆则失去了中亚。康乾时期之所以能以盛世得名,人口的大规模增长是主要因素。康熙时期中国人口重新突破1亿,乾隆五年清查人口时,全国人数1.4亿,到了乾隆二十七年,已经超过2亿人,乾隆五十五年突破3亿大关,人口增长原因有三点:第一,明末引进的高产作物玉米、番薯的大面积种植,使得粮食产量能够养活大量人口。第二,社会长期安定,百姓有了休养生息的时间;第三,“盛世滋丁,永不加赋”,“摊丁入亩”等税收政策的实行,使百姓可以毫无顾忌的生育繁衍。虽然清朝人口众多也客观证明了康乾盛世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一个高峰。

西伯利亚?中亚?你真当世界都是清朝的?清朝疆域到入关以来,不断发展开阔,终于在乾隆时期处于稳定状态,明确的国界,按照你的说法,元朝外加四大汗国的土地更大。明朝失去的更多,相反清朝较之明朝还赚了不少呢。


在马戛尔尼眼中的康乾盛世是这样的——“遍地都是惊人的贫困”,“像叫花子一样破破烂烂的军队”。   经“康乾盛世 ”的“励精图治、文治武功”最终使中国落后贫穷到什么程度,引用1793年英国马戛尔尼使团副使斯当东一句话一目了然:“遍地都是惊人的贫困……人们衣衫褴褛甚至裸体……我们扔掉的垃圾都被人抢着吃”。《爱丁堡评论》文章提到,虽然“乾隆可汗”曾指示:“俟该贡使到时,必须整列队伍,以肃观瞻。”但马戛尔尼还发现清朝的武装部队如同一群叫化子,不堪一击。马戛尔尼发现社会上普遍的贫穷和不安定——这跟乾隆皇帝希望他发现清朝富庶的目的,恰恰相反,因为沿途他看见太多的乞丐和太多的破陋而荒芜了的建筑,以及大多数清朝人过着低水准的生活。马戛尔尼认为,这个“半野蛮的‘帝国’声誉扫地”,清朝人生活“在最为卑鄙的暴政之下,生活在怕挨竹板的恐惧之中”,所以人们“胆怯、肮脏并且残酷”。   1793年,英国的马嘎尔尼使团访问清朝,此时距离郑和宝船出海已近400年(1405年-1433年),距离万历年间明军500艘舰艇歼灭日本海军450艘战船于露梁海战195年,中国航海已经衰落到被人看不起,并加以耻笑的地步了……当时英国使团“惊奇的发现中国的帆船很不结实,由于船只吃水浅,无法抵御大风的袭击”,他们由此得出的判断是“中国船的构造根本不适应航海”,马嘎尔尼发出过这样的感叹“中国人首次看见欧洲的船只,至今已经有250年了,他们毫不掩饰对我们航海技术的赞赏,然而他们从未模仿过我们的造船工艺或航海技术。他们顽固地沿用他们无知祖先的笨拙方法。”由于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能比中国更需要航海技术,因而中国人这种惰行实际上导致了军事上的落后。”(以上引自《停滞的帝国- -两个世界的撞击》佩雷菲特 著)

这个怎么说呢?如果去看马可波罗对中国的描述,我想元朝才是中国最好的时期。

杭州的街道和运河,都相当广阔,船舶和马车载着生活日用品,不停地来往街道上和运河上。估计杭州所有的桥,有一万二千座之多。连接运河两岸主要街道所架的桥,都有高级的建筑技术,使桥身高拱,以便竖有很高桅杆的船只可以从下面顺利通过。高拱的桥身并不妨碍马车通行,因为桥面在很远的地方,就开始垫高。 .......通往市场的街道都很繁华,有些市场还设有相当多的冷水浴室,有男女侍者分别担任招待。杭州人不管是男是女,终年都用冷水沐浴。他们从小就养成了这个习惯,认为冷水对身体有益。当然,也有热水浴室,不过专供外国人使用,因为外国人不能忍受那冰一样的冷水。杭州市民每天都要沐浴,沐浴的时间,大都在晚饭之前.....

[ 本帖最后由 叫我东郭先生吧 于 2014-2-24 16:19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叫我东郭先生吧

Rank: 2Rank: 2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牙门将军
功绩 6
帖子 579
编号 498121
注册 2014-2-12


发表于 2014-2-24 16:23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cmy77 于 2014-2-24 16:11 发表

满族不是汉族,对于北方领土的重视绝非汉族可比。你不能套用清军是最精锐的政府军,俄军是民间武装,清军是本土作战,后勤保障要好的多,俄军不远万里侵略,后勤没保障。
俄罗斯危害不大?那么后面为什么要对 ...

满人对黑龙江北部荒芜之地重视?再慢人看来龙兴之地是黑龙江中部以南,再往北基本上人口稀少,和中原如何比?其次,清军怎么就本土作战了,在边疆打几个流寇能有多大危害?俄罗斯的危害是在鸦片战争时期才有的,之前康熙朝也好乾隆朝也好,有威胁的是蒙古新疆西藏以及内部。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叫我东郭先生吧

Rank: 2Rank: 2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牙门将军
功绩 6
帖子 579
编号 498121
注册 2014-2-12


发表于 2014-2-24 16:25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cmy77 于 2014-2-24 16:17 发表
徐光启说:“欲求超胜,必须会通;会通之前,必须翻译”,“令彼三千年增修渐进之业,我岁月间拱受其成”
     这一个主张得到了崇祯皇帝的全力支持。事实上,明朝的时候,中国民间和官方已经同时展开对西方科 ...

清朝从多尔衮到顺治到康熙也有所对照,详情看汤若望等
ps:每小时只能回复六贴吧,连续发帖你是怎么做到的???




我发帖收限制了在此帖子上编辑。

说清朝对文化的毁灭其实是一种误解,清代儒家学术是在对宋明理学导致明代亡国,对于务虚的理学进行深刻的反思,从去古未远的汉学寻求孔孟先哲的本源思想和主张,进而发展为经世致用的实学。
理学是什么,理学又叫道学。
是朱熹在儒家思想上糅合道家,道教,佛教思想形成的唯心思想体系。

主张通过守静领悟天理,然后用这个天理去灭人欲。

死读书加上如和尚坐禅悟出来的能是什么天理,无非是一些极端偏颇的执念。
要命的是这些执念还被拿来绳纠他人。自我期许为卫道士。

明代后期心学确实兴起,但心学主张的善恶良知,依旧是唯心务虚的。
那时的士大夫,理学和朱王并修的还占主流。

直到明朝灭亡,儒生士大夫才开始真正的反思批判理学。

至于引进西学,我一直认为,这就是明代的洋务运动。

[ 本帖最后由 叫我东郭先生吧 于 2014-2-24 16:38 编辑 ]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2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2-4 01:18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8696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