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崇祯实在太蠢太不成熟, 兼罗列明代藩王的一些恶绩
性别:未知-离线 tiger1970

白衣伯爵中大夫

Rank: 20Rank: 20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春秋文艺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1
功绩 326
帖子 16056
编号 48417
注册 2005-9-10


发表于 2012-8-27 09:51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回复 #6 益德张 的帖子

这个以前有过讨论。

我的意见是当时没想到李自成突然发力,而等到要跑时,已经来不及啦。
李自成的实力没有想象的那样强大,而山西河北的明朝官儿也是咱们无法想象的弱。
李自成的进军路线还是可圈可点的,南路刘芳亮的“下勾拳”,直接封锁了南去的可能。
太子和二王以及北京的官儿都是跑不掉的,按照顺序,下面继位的应该是福王和桂王。而恰好南边有南京。还有一套影子政府。这还用指定啥啊?难道还要指定战略方针?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tiger1970

白衣伯爵中大夫

Rank: 20Rank: 20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春秋文艺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1
功绩 326
帖子 16056
编号 48417
注册 2005-9-10


发表于 2012-8-27 10:35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回复 #11 KYOKO 的帖子

明威宗要是很早就南迁的话,清兵就进来啦。

两线作战啊两线作战......当时事实上是三线,东北满洲,西北李自成,还有一个南边的张献忠。

能撑到这时候,也算不容易啦。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tiger1970

白衣伯爵中大夫

Rank: 20Rank: 20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春秋文艺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1
功绩 326
帖子 16056
编号 48417
注册 2005-9-10


发表于 2012-8-27 11:23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回复 #14 益德张 的帖子

你以李自成出兵的时间为起点,以明威宗崩殂为终点,把其中你想知道的时间按照年月日列个时间表,一切就明白啦。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tiger1970

白衣伯爵中大夫

Rank: 20Rank: 20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春秋文艺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1
功绩 326
帖子 16056
编号 48417
注册 2005-9-10


发表于 2012-8-27 13:59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回复 #19 江城子 的帖子

不过,这样的话,历史就肯定改变啦......

再是,估计刘邦也没那么容易给人一剑刺死。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tiger1970

白衣伯爵中大夫

Rank: 20Rank: 20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春秋文艺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1
功绩 326
帖子 16056
编号 48417
注册 2005-9-10


发表于 2012-8-27 14:02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回复 #18 巴卡斯博士 的帖子

我比较佩服他的是三面作战还能打了十年,比德国人还厉害啊。怪不得是威宗烈皇帝。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tiger1970

白衣伯爵中大夫

Rank: 20Rank: 20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春秋文艺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1
功绩 326
帖子 16056
编号 48417
注册 2005-9-10


发表于 2012-8-27 15:14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回复 #22 益德张 的帖子

跑不掉的。
皇帝搬家可不像我们,一辆马车就走掉啦。
要是走陆路,刘芳亮半路拦截,他的部队一定立即溃散,他的官吏一定立即把他抓起来献给刘芳亮,南方诸总兵就没有敢接应的。
要是走海路----事实上也确实想走海路,关键是从海口飘到南京,这一段时间整个就是无政府状态。而且把此建议提到明面上的时候,已经晚啦,李自成用轻骑在北京到海口之间截杀,即使是太子独自行动,也跑不掉的----何况说个实话,把太子卖给李自成还是保护太子去南京合算,即使是对当时忠诚度比较高的官儿来说都是艰难的思想斗争。
因此,明威宗唯一的办法是借助北京城稳固的城防体系进行坚守,如同于谦做过的那样----北京城是当时世界上最坚固的堡垒。

但是事实上,城还是那座城,官兵已经不是那些官兵啦----大炮不响,火枪不响,官兵与李自成的兵互相交谈,官吏一门心思地想献出城池。
换一句话说,就是对北京的老百姓来说,谁当皇帝无所谓;对士兵来说,跟着李自成也许更舒服;对官吏来说,明威宗夫妻父子是奇货可居,可以用来换前程的。

这就是“独夫”啊。

那话怎么说?大致是----兹有“大明江山一座、崇祯帝后两口献上,请新皇帝赏收”之类......当时人就这样讽刺当官的(查了一下百度没查到......)。明威宗崩殂时候,固然有愤激语----"文官个个可杀",他也要想想,为啥明英宗的文武都能拼命,而他的文武只知道卖掉他啊......

[ 本帖最后由 tiger1970 于 2012-8-27 15:30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tiger1970

白衣伯爵中大夫

Rank: 20Rank: 20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春秋文艺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1
功绩 326
帖子 16056
编号 48417
注册 2005-9-10


发表于 2012-8-27 16:02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回复 #24 益德张 的帖子

是啊,任何人都是复杂的。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tiger1970

白衣伯爵中大夫

Rank: 20Rank: 20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春秋文艺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1
功绩 326
帖子 16056
编号 48417
注册 2005-9-10


发表于 2012-8-27 17:35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回复 #28 KYOKO 的帖子

不能。

满洲人绝对不会满足现状,等明威宗腾出手来安定内部再收拾他们。
事实上,多尔衮已经给“西据明地之诸帅”写信,表达了共同伐明的意愿。但是这信没有得到李自成的回应。

说个实话,即使是熟知此后发展形势的我们,穿越过去,绝大多数人(当然包括我)也是束手无策。

满洲绝对不会真诚与明讲和,甚至维持一段时间的和平也很难做到。他们的祖宗,北宋时期的女真就作出了样子。别以为他们是些野蛮人,爱新觉罗家的头脑,绝不比完颜家的差。我觉得即使是陈新甲的和议成功,明朝也是一个兵也不敢撤,一撤,就是第二个靖康。

[ 本帖最后由 tiger1970 于 2012-8-27 17:39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tiger1970

白衣伯爵中大夫

Rank: 20Rank: 20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春秋文艺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1
功绩 326
帖子 16056
编号 48417
注册 2005-9-10


发表于 2012-8-27 17:55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回复 #30 司马光 的帖子

根本问题不解决,全歼也不成。

事实上,李自成曾经基本被打垮,剩下的人包括张献忠都被招安。结果是李自成复起进入河南后,顿时又发展壮大起来。

这说明什么?说明当时的“流贼”问题,不是军事问题,而是政治问题。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tiger1970

白衣伯爵中大夫

Rank: 20Rank: 20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春秋文艺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1
功绩 326
帖子 16056
编号 48417
注册 2005-9-10


发表于 2012-8-28 11:29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回复 #32 三种不同的红色 的帖子

我觉得谁来当这个储君也没戏。即使明威宗自己去,还是没戏。

左良玉和四镇拥兵自重,文官党争激烈、张献忠割据西蜀、李自成向南撤退、清兵在吴三桂的带领下不断追击、政治混乱、财政彻底破产......这样的朝廷,谁也管不好,除非另打锣鼓另开张。但这事实上又是不可能的。

[ 本帖最后由 tiger1970 于 2012-8-28 11:46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tiger1970

白衣伯爵中大夫

Rank: 20Rank: 20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春秋文艺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1
功绩 326
帖子 16056
编号 48417
注册 2005-9-10


发表于 2012-8-28 11:30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回复 #33 司马光 的帖子

政治不得到改变让北方百姓缓口气,就根本没缓口气的机会。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tiger1970

白衣伯爵中大夫

Rank: 20Rank: 20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春秋文艺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1
功绩 326
帖子 16056
编号 48417
注册 2005-9-10


发表于 2012-8-28 11:34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回复 #39 当阳侯杜元凯 的帖子

那时候已经是最后的挣扎啦。这个“跑”,说的是这以前的事情。
不过这几位还不是想邀功,只是不想惹麻烦而已。要是想邀功,直接上几个家丁放翻,等李自成进京后献上,那是大功一件。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tiger1970

白衣伯爵中大夫

Rank: 20Rank: 20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春秋文艺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1
功绩 326
帖子 16056
编号 48417
注册 2005-9-10


发表于 2012-8-28 11:44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回复 #40 巴卡斯博士 的帖子

事实上,明威宗虽然有跑的打算,但确实没有跑。

在历史上,明威宗是直面自己造成的局面、直面自己的责任的。

明威宗是个好儿子、好兄弟、好丈夫、好父亲,但是,他确实不是一个好皇帝。
不过,他尽力啦,他尽了自己能做的一切努力。
他是一个努力的皇帝。虽然,他做了很多错事。

至于逼迫后妃自尽,杀公主等等,当年明月那句话说的好----有人不理解,那是因为他们不需要去理解。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tiger1970

白衣伯爵中大夫

Rank: 20Rank: 20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春秋文艺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1
功绩 326
帖子 16056
编号 48417
注册 2005-9-10


发表于 2012-8-28 12:59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回复 #55 sos2290 的帖子

从事实上看,李自成对满洲军队是没有太大的抵抗能力的。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tiger1970

白衣伯爵中大夫

Rank: 20Rank: 20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春秋文艺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1
功绩 326
帖子 16056
编号 48417
注册 2005-9-10


发表于 2012-8-28 15:14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回复 #60 江城子 的帖子

宋朝那半壁江山是金人无力进入造成的。

虽然二圣北狩,但是北宋军事实力尚在,金人只是采取突击战术,获得一点两线(开封,河北一线、太原一线),就连对开封的占领还没有完全(从形式上说,开封最终仅仅是对金人不设防,依然是宋的“维持会”在维持)。因此,金人只能立张邦昌而撤走,并且必须以傀儡政权来维持统治。

以后,金人曾深入江南,被韩世忠、岳飞等击退,半壁江山的格局才基本形成。

这其中,跟赵构基本没啥大关系。宋的坚持,首先归功于军民的抵抗,特别是各地方实力派和军事首领的抵抗----南方的抵抗,稳定了战线,北方的抵抗,消耗了金人力量,宗泽在东京的经营,争取了时间,获得了大范围的纵深----
换一句话说,南宋之所以能坚持下来,宗泽、李纲、韩世忠、岳飞、吴家兄弟等人是最大功臣,赵构反倒没啥贡献。
其次就是金人力量不足。

明朝不是这样。
北方被贪官污吏和李自成弄的彻底没戏啦----河南大饥暴乱四起,陕西明的力量全灭,山西被迅速占领,河北土崩瓦解,山东让人家传檄而定。
南方呢?张献忠横扫湖广,攻下四川,经略西南;唯一稳定的,不过南直隶福建两广。

这时候,清兵以明朝最强的吴三桂所部(就是明威宗南去,八成也要留吴三桂在关外,否则清兵一冲,他根本走不了,等他一走,吴三桂除了投降,还有啥法子?)为向导,横扫北方,然后先打左镇,以左镇连李自成都打不过的乌合之众,怎么稳定湖广战线?清兵一旦得手,长驱直入,历史是不会改变的----下南京,平福建,入湖广,克两广,最后还是张家军在四川硬抗直到大势已去。
唯一的改变,可能就是清兵未必能抓到那样好的机会----左镇跟四镇打起来啦。可是一旦击破左镇,四镇中,刘良佐八成还是会叛变的......早晚还是黄得功一人去死战最后战死......

历史,也许是不能改变的,即使执行历史的人有了变化,但是走向还是不能变的......

[ 本帖最后由 tiger1970 于 2012-8-28 15:20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tiger1970

白衣伯爵中大夫

Rank: 20Rank: 20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春秋文艺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1
功绩 326
帖子 16056
编号 48417
注册 2005-9-10


发表于 2012-8-29 08:57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回复 #67 当阳侯杜元凯 的帖子

也不少。
孔彦舟、郦琼在金那边也都是独当一面的大将。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8-27 19:34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5177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