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历史统一趋势为什么是北到南,西到东, 内容全部编辑更新
性别:男-离线 zidaneluo
(罗睺祭使)

太常丞

Rank: 12Rank: 12Rank: 12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安北将军
功绩 264
帖子 2678
编号 40739
注册 2005-6-11
来自 九黎幽都
家族 幽神幻韵


发表于 2009-8-19 21:39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关于这个问题有很多种说法,我曾在天涯见过一个最为独特的见解,下面摘引过来:

QUOTE:
作者:谁是谁非任评说 日期:2008-4-30 13:57:27    
  四、 为什么中国南征比北伐容易得多
  熟悉中国历史的人都知道,中国历史上南征取得的胜利比较多,北伐取得成功的例子很有限,一般大家都以偶然来看待这个问题,也有部分人是宿命的看待这个问题,但是我认为这其中有必然的道理。
  我们学政治经济学,总讲经济的决定因素,但是一发展到了具体的事件,就往往以主观来决定了,具体的战术,往往决定的是暂时的成败,经济的基础才是最关键的,诸葛亮可以招招领先,但是也在经济上奈何不了司马懿,而且诸葛亮进行的也是北伐。
  决定这个成败的关键在于古代的作战半径问题,我们设想一下,在古代一头牛拉着自己吃的草和赶车人的粮食,能够走多远,这个距离除以二就是一般情况下的作战半径,超过这个半径粮草就供应不上了。
  没有粮草的供应,是难以作战的,诸葛亮对于司马懿也是屡屡输在这个粮草的供应上。而中国实际的情况是南方粮草丰富,人口密集,粮草的很大一部分可以在作战地就地解决,但是北伐就不同,北方寒冷的冬天是很容易进行坚壁清野的,这样一来南征与北伐在经济上的压力绝对是不对等的。
  为了增加作战的半径,古代也有一定的解决方法,首先是建立逐级的传送体系,比如是一人作战,一人从一级的粮库送粮草,然后再二人把粮草从二级的粮库送到一级粮库,再四人把粮草从三级粮库送到二级粮库,依次类推。这种方法在汉武帝的时代使用,结果是一个作战人员需要十四个运送粮草的人员,取得对于匈奴的胜利付出了三代人的积蓄和全国一半的人口,这样的战争是否该打在今天把这个背景说出来是要探讨是否该应当的。
  还有就是提高自己控制区域的粮食运输能力,古时一般的做法是修建运河,但是这样的过程耗费巨大,时间太长,也容易在徭役上激发民变。
  再者提高作战半径的方法就是送粮的人把粮食送到后变成作战人员不返回,同时杀牛也作为军粮。这样的做法的问题是造成作战人员雪崩式的增加,同时一旦不能快速取胜后果就不堪设想。采取这样的方案的就是隋炀帝,他多次征伐高丽就是采取这样的方法,以至于作战人员迅速增加到根本不必要的百万大军,一旦不能速胜,结果就是饿死于道,基本没有生还。隋朝的灭亡根本原因就在于此,至于隋炀帝的荒淫无耻是后来唐朝人写的隋史,夸张地成分极大。
  最后的做法为文明社会所不接受,却是行之有效,那就是吃人肉。以前的霍去病干过,后来的成吉思汗还有以此为乐的四犬,朱元璋能够北伐取胜也干过,元人陶宗仪所著的《南村辍耕录》里说,“天下兵甲方殷,而淮右之军嗜食人,以小儿为上,……或使坐两缸间,外逼以火。或于铁架上生炙。或缚其手足,先用沸汤浇泼,却以竹帚刷去苦皮。或盛夹袋中,入巨锅活煮。或男子止断其双腿,妇女则特剜其两乳,酷毒万状,不可具言”。人肉曰‘想肉’,食之而使人想也。“淮右之军”即朱元璋之军,所以朱元璋的北伐胜利也是有不为人道的事情,那句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也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而这样吃人肉是很难被伦理所接受的,但是即使是这样,也是比其他方式要容易,所以他产生了很多成功者,但是他们成功后是不会提及这个成功原因的。
  所以要提高这样的作战半径,在古代所能够采取的办法都是代价巨大的,基本上很困难,所以受作战半径的限制,北伐也使很困难的。
  最后提到北伐的供应,实际上在国际上也是如此,俄罗斯在这方面就占尽便宜,多个国家征伐俄罗斯也是失败在经济供应上,只有蒙古取得了胜利,那个胜利也使建筑在吃人肉的基础上的。
  所以综上所述南征容易北伐难是有深刻的经济原因的,绝对不是巧合。

  


顶部
性别:男-离线 zidaneluo
(罗睺祭使)

太常丞

Rank: 12Rank: 12Rank: 12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安北将军
功绩 264
帖子 2678
编号 40739
注册 2005-6-11
来自 九黎幽都
家族 幽神幻韵


发表于 2009-8-19 22:00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三国赤壁周郎 于 2009-8-19 21:27 发表
我想知道西征有多少成功例子,武王伐纣、秦灭六国、刘邦东征、北周灭北齐、李世民灭王世充等都是由西打到东,进而统一天下,不知有没有由东打到西统一天下的例子。

我国的河流基本都是自西向东流,所以由西打到东那是顺流而下,显然有利得多。


顶部
性别:男-离线 zidaneluo
(罗睺祭使)

太常丞

Rank: 12Rank: 12Rank: 12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安北将军
功绩 264
帖子 2678
编号 40739
注册 2005-6-11
来自 九黎幽都
家族 幽神幻韵


发表于 2009-8-19 22:21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XM8 于 2009-8-19 21:48 发表
这个观点根本站不住脚,中国经济中心完全转移到南方,应该是南宋以后了,在这之前北方人口更多,经济更发达。
...

事实上,我并不看中作者这个观点是否正确,他的论证也并不严密,我欣赏的是他独特的思维角度与方式,并能够从中得到一些启示。

例如,从明北伐的路线看,大部分都与河流平行(见下图)。沿着河道进军,可以保障军资供应通道的畅通,避免被蒙古人的骑兵切断——明军在水上的相对优势,那是毋庸置疑的。从这个角度看,兴修运河的忽必烈实在是帮了朱元璋一个大忙
顶部
性别:男-离线 zidaneluo
(罗睺祭使)

太常丞

Rank: 12Rank: 12Rank: 12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安北将军
功绩 264
帖子 2678
编号 40739
注册 2005-6-11
来自 九黎幽都
家族 幽神幻韵


发表于 2009-8-20 00:14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KYOKO 于 2009-8-19 23:22 发表
朱元璋灭元花了多少年,真正能称为明是赶走顺帝以后了吧,以前应该是吴王,他的军队只能称吴军

(吴元年冬十月)甲子,徐达为征虏大将军,常遇春为副将军,帅师二十五万,由淮入河,北取中原。……洪武元年春正月乙亥,祀天地于南郊,即皇帝位。定有天下之号曰明,建元洪武。……(洪武元年二月)癸丑,常遇春克东昌,山东平。……(四月)戊申,徐达、常遇春大破元兵于洛水北,遂围河南。梁王阿鲁温降,河南平。……丙寅,冯胜克潼关,李思齐、张思道遁。……(七月)丙寅,克通州,元帝趋上都。……(八月)庚午,徐达入元都。……(洪武二年正月)庚申,常遇春取大同。……(八月)癸未,徐达克庆阳,斩张良臣,陕西平。是月,命儒臣纂礼书。九月辛丑,召徐达、汤和还,冯胜留总军事。(《明史·太祖本纪》)

一句话,北伐起兵虽在称帝之前,但主要战斗均发生在后两年即洪武年间,因此严格称之明北伐是没有问题的。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8-14 16:27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2542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