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你们对金匮之盟怎么看
性别:男-离线 临川介甫

Rank: 8Rank: 8
组别 校尉
级别 平南将军
功绩 22
帖子 2195
编号 403919
注册 2010-11-18


发表于 2013-11-15 13:22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lhl704625 于 2013-11-15 10:56 发表
相比较窦太后和杜太后,窦太后活着都能没让 刘武当上皇帝。一个死了的太后能有那么大能耐?
  (太祖立嗣态度不明朗,给太宗有了可乘之机)

可能是因为宋太祖比汉景帝愚孝吧

另,原来ccav这个节目这么二啊,昨晚我刚看了唐宪宗部分,看来烛影斧声部分用不着看


顶部
性别:男-离线 临川介甫

Rank: 8Rank: 8
组别 校尉
级别 平南将军
功绩 22
帖子 2195
编号 403919
注册 2010-11-18


发表于 2013-11-16 10:44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KYOKO 于 2013-11-15 13:20 发表
太祖从前几朝的教训来看,传位给弟弟也不是不可能

前几朝的教训是武将权力过大,这应该靠强干弱枝来解决,不是靠传弟


顶部
性别:男-离线 临川介甫

Rank: 8Rank: 8
组别 校尉
级别 平南将军
功绩 22
帖子 2195
编号 403919
注册 2010-11-18


发表于 2013-11-16 11:06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司马光 于 2013-11-15 19:02 发表

赵大身体很好,自然是不着急立储了。

他当时是不用着急,但也用不着愚孝到封赵光义为开封尹
后来罢赵普相位更是失策
顶部
性别:男-离线 临川介甫

Rank: 8Rank: 8
组别 校尉
级别 平南将军
功绩 22
帖子 2195
编号 403919
注册 2010-11-18


发表于 2013-11-16 11:09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转虞云国析金匮之盟

QUOTE:
金匮之盟与陈桥兵变、烛影斧声并称宋初三大疑案,不妨先根据后来的追述来说说当年金匮之盟的立约情况和誓约内容。建隆二年(961年),杜太后病危之际,赵普曾向他上奏论皇位继承事,便召赵普入宫,当时太祖在侧。太后问太祖何以得天下,答以祖宗和太后积德,太后说:“不对!正因为周世宗让幼儿主天下。倘若后周有长君,天下岂你所有?你百年后应传位给你的兄弟。能立长君,社稷之福啊!”见太祖叩头应允,太后对赵普说:“你记下我的话,不可违背。”于是赵普在榻前亲写约誓,一式两份,在两份纸尾崎缝处签上了自己的名衔。事后,一份随葬入杜太后的墓棺,一份由太祖手封收藏。

  由于誓约的原文从未见诸史书记录,而转述的记载却颇有出入。大体说来,盟约关于皇位传承的办法有“独传约”和“三传约”的区别。所谓独传约,即太祖传位给太宗,这是杜太后的遗命。而所谓三传约,即太祖传之太宗,再由太宗传之廷美,廷美再传太祖之子德昭,这是杜太后和太祖的本意。

  金匮之盟这一历史之谜的症结有三:一、究竟有无此事?二、为何此时出笼?三、誓约内容如何?

  先说究竟有无此事。金匮之盟的立足点是立长君。指其伪造者认为,杜太后死时,太祖三十五岁,德昭十一岁,他岂能预料太祖死时,德昭仍是幼主?倘经光义、廷美三传至德昭,一般在四十年左右,其实德昭已年过五十,生死尚且难卜,长君从何谈起?但有学者从五代诸帝在位时间最长者不过十年,平均在位时间不到四年,认为杜太后的担心并非杞人忧天,因而太后临死立长君的遗言,当时完全可能有。即便如此,却未必书为誓约。这可从两方面得以印证。

  其一,从太祖的作为看。正因为只是口头遗言,而不是书面誓约,太祖始终没有举行定储之举。但到开宝六年,德昭已二十三岁,也到完全可以继位的年龄,一向秉承母意的太祖才断然拒绝赵普的建议,按前朝惯例将光义晋封为晋王,确定其准皇储的地位。由于不是正式定储,皇位传承仍可能存在着变数。太祖的举动正说明他在皇位继承问题上是受母意约束的,但又不必像履行书面誓约那么循规蹈矩。

  其二,从赵普的作为看。他作为誓约的监督署名者,如果说太祖时期不敢泄漏事尚在理,但到太宗即位六年间,自己分明失势,为何不上书言明以邀主欢呢?这也反映当时并没有成文的誓约。

  此说为何此时出笼。金匮之盟是太平兴国六年炮制出笼的,其誓约见诸史乘最早是神宗咸平二年(999年)重修的《太祖实录》(即《新录》)。《新录》还说约誓时太宗也在场,这是连编谎都编不圆。倘真如此,太宗对赵普的衔恨和致歉都无从解释。何况太宗即位时不宣布,太平兴国五年九月修成的《旧录》也不载其事,既表明《新录》所谓太宗在场纯系妄说,也反证金匮之盟的出笼却在《旧录》修成以后。

  金匮之盟是密约,藏之宫中,密无人知,三个当事者中只有赵普还健在,而他给太宗捅破此事的方式仍是密奏。也就是说,只有赵普与太宗两人知道此事,他们联手做手脚,别人谁都难以否证。对太宗说来,迫害廷美,传位子嗣,都需要赵普这样元老级的开国元勋的支持和谋划;而以赵普的政治经验,当然知道太宗肚里淌的是什么坏水,也知道这是改变自己“日夕忧不测”处境的唯一机会。于是,他孤注一掷,伪造了金匮之盟,作为输心效忠的入场券,为太宗不正常的继位找一个合法的根据,以借机东山再起,恢复失去的权势。正是在这一节骨眼上,两人一拍即合,金匮之盟应运而生。

  再说誓约内容如何。若杜太后真有口头遗嘱,三传约的可能性最大。但太平兴国六年,金匮之盟刚由赵普炮制出笼时,肯定不是三传约,而只可能是独传约。倘是前者,无疑在宣传秦王廷美应是当然的皇位继承人,简直在为即将进行的迫害廷美的阴谋自设障碍,任谁也不可能如此愚蠢。独传约突出太宗,一方面为逆取太祖之位、逼死太祖之子的太宗进一步确立合法的地位,打上了一针强心针;一方面也树立了赵普“顾命大臣”的高大形象。只有当廷美死后,三传约形同废纸,才可能在士大夫之间流传开来,因其时已是太宗一系独传的天下了。

顶部
性别:男-离线 临川介甫

Rank: 8Rank: 8
组别 校尉
级别 平南将军
功绩 22
帖子 2195
编号 403919
注册 2010-11-18


发表于 2014-1-19 22:47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小陆伯言 于 2013-11-15 18:32 发表


ccav的砖家是这样解释的,金匮之盟原来是传光义传廷美传德昭,后来光义发现了,可是觉得再传下去比较不合算,于是郁闷的收藏了。。。。。。。。。。

挺金匮之盟的砖家例如勃起大王梅毅等依据是杜太后死后 ...

也别说他们全是砖家,中国政法大学的李晓老师是有水平的,你可以去看《王安石市易法与政府购买制度》一文。
提 要:市易法的内容不限于发展官营商业和借贷业,还包括对政府购买制度的改革;市易务也不仅是官营商业和借贷业机构,还属于重要的政府购买机构。市易法改革的对象是政府购买活动中的痼疾——科买之弊;改革的目的是“省公私烦费”,节约财政开支,减轻百姓负担;市易务实施改革的手段主要是推行承包制,具体做法是二次承包:从三司等机构承揽有关业务,再转包给商人;改革的步骤是先承包诸路上供物资的购买,再与免行役法相配套承包京师的购买,最后参与承包沿边军需粮草等物资的购买。尽管实际执行中存在一些问题,但市易务承担政府购买职能并大规模推行承包制,终究是宋朝政府购买史上的重大制度创新,应给予应有地位和充分肯定。

至于赵冬梅,简直就是傻逼,她在百家讲坛司马光,居然说谏官有风闻言事大权不会使他们乱来,这是真文盲呢还是睁眼说瞎话?
——在长达半个世纪的北宋党争中,台谏又希风承旨,罗织罪名,倡兴文字狱,深深影响了官僚士大夫的政治命运,对政治、文学和文化发展造成了严重后果。

至于那只大王八,就没评论价值了

[ 本帖最后由 临川介甫 于 2014-1-25 22:00 编辑 ]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3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4-11-23 17:02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41766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