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sos2290 于 2014-6-11 14:55 发表
像主贴这种考据,根本不值一晒。
譬如引用史料提到了韩非,但韩非在五蠹中也说得很清楚,古人让国,是因为利益不够,并不足道————对韩非的这段论述他就选择无视了。可见楼主在选择引用所谓的“论据”时, ...
我觉得禅让的基础不是利益不够,而是共同利益的存在。
上古没有国家,只有部落,而部落的基础是血缘。《史记》就清楚的记载颛顼之后全是黄帝直系血脉,即使是尧舜也是未出五服的亲属(尧是舜的高祖辈)。另外尧的大臣羲和是重黎之后,重黎是颛顼之子。舜的大臣“八恺”是高阳氏(颛顼)之后,“八元”是高辛氏(帝喾之后。从这些记载来看,炎黄部落的上层阶级是同一血缘的不同氏族。
既然五帝承嗣未出五服,那么帝位的传承就是血亲相继,即使以后世帝国时代的观点也不能视之为“让国”,自然也就谈不上篡国。比如宋之“濮议”,明之“大礼议”终结了两个仁宗皇帝的法统血嗣,但并不意味着宋明的终结与改朝换代。玄武门之变,李世民几乎弑君,但没有人反对他是李唐正朔。因此禅让不是道德楷模的退位让贤,而是家天下的早期形式。
明白了这一点那么其他问题就好明白了。既然大家是一家人,那么为了家族的共同利益牺牲个体利益无论是在情感上,还是在道德上都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试想,以今天的生产力发展程度,在某些比较传统的地区也依然存在为了家族利益而牺牲个体利益的事例。由此可见,所谓禅让与民主无关,与意识形态无关,也与个体收益无关。它只与以血缘为纽带的集体利益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