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关于蜀汉后期四个主要人物
性别:未知-离线 冒牌

武乡侯
谏议大夫
★★★★★★

Rank: 16
柱国(正二品)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征西将军
功绩 739
帖子 4907
编号 39823
注册 2005-5-30
家族 邪恶标题党


发表于 2007-6-26 11:12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引评语要引全

评曰: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雠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练,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於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

评曰:蒋琬方整有威重,费祎宽济而博爱,咸承诸葛之成规,因循而不革,是以边境无虞,邦家和一,然犹未尽治小之宜,居静之理也。
姜维粗有文武,志立功名,而玩众黩旅,明断不周,终致陨毙。老子有云:“治大国者犹烹小鲜。”况於区区蕞尔,而可屡扰乎哉?


这是陈寿的观点。就陈寿的评语来说,蒋琬、费祎比起诸葛亮还是远远不如的
而陈寿对姜维颇有个人偏见,未必公允。
当时人对姜维就很是推崇。
亮与留府长史张裔、参军蒋琬书曰:“姜伯约忠勤时事,思虑精密,考其所有,永南、季常诸人不如也。其人,凉州上士也。”
又曰:“须先教中虎步兵五六千人。姜伯约甚敏於军事,既有胆义,深解兵意。此人心存汉室,而才兼於人,毕教军事,当遣诣宫,觐见主上。”
会与维书曰:“公侯以文武之德,怀迈世之略,功济巴、汉,声暢华夏,远近莫不归名。每惟畴昔,尝同大化,吴札、郑乔,能喻斯好。”
会与维出则同轝,坐则同席,谓长史杜预曰:“以伯约比中土名士,公休、太初不能胜也。”
世语曰:时蜀官属皆天下英俊,无出维右。


诸葛亮怎么叫蜀汉后期的人物。
蒋琬与诸葛亮为同辈时人,也不能归于后期。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冒牌

武乡侯
谏议大夫
★★★★★★

Rank: 16
柱国(正二品)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征西将军
功绩 739
帖子 4907
编号 39823
注册 2005-5-30
家族 邪恶标题党


发表于 2007-6-29 13:10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轩辕天之痕 于 2007-6-29 12:05 发表
蒋碗   费祎   这两人只能算 一般的谋事   
而诸葛亮  姜维 都是说话能拍板的

维自以练西方风俗,兼负其才武,欲诱诸羌、胡以为羽翼,谓自陇以西可断而有也。每欲兴军大举,费祎常裁制不从,与其兵不过万人。
谁能拍板,不是一清二楚么?

华阳国志曰:时蜀人以诸葛亮、蒋琬、费祎及允为四相,一号四英也。
这四个加上姜维,基本就是蜀汉最重要的人物了。
蒋琬是诸葛亮同时人,而费祎、董允、姜维都比诸葛亮晚了一代。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冒牌

武乡侯
谏议大夫
★★★★★★

Rank: 16
柱国(正二品)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征西将军
功绩 739
帖子 4907
编号 39823
注册 2005-5-30
家族 邪恶标题党


发表于 2007-6-29 13:38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青面兽杨志 于 2007-6-29 13:27 发表
感觉诸葛是军政一人理,蒋琬、费祎、董允是丞相管内政3人无法与诸葛相提并论。3人能力一般,姜维却穷兵黩武蜀国很快消耗没了

董允先后侍中、尚书令,管内政没错。
蒋琬、费祎位至大将军,怎么会是管内政的呢?同样是军政一把抓的。

如果要区分的话,可以这么认为。
诸葛亮当政后期,诸葛亮在外,蒋琬掌后事。
蒋琬当政期,蒋琬在外,费祎掌后事。
费祎当政期,费祎在外,董允掌后事。

至于各人能力,俺前面已经说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冒牌

武乡侯
谏议大夫
★★★★★★

Rank: 16
柱国(正二品)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征西将军
功绩 739
帖子 4907
编号 39823
注册 2005-5-30
家族 邪恶标题党


发表于 2007-6-29 14:00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豪强地主 于 2007-6-29 13:38 发表
蜀汉的失败的原因就是诸葛亮、姜维的不断北伐,但刘备临终前的志向就是统一,诸葛亮又怎么能不去这么做呢

《后出师表》:
先帝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讬臣以讨贼也。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故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待亡,孰与伐之?是故讬臣而弗疑也。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并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得偏全於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也,而议者谓为非计。今贼適疲於西,又务於东,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谨陈其事如左:
高帝明并日月,谋臣渊深,然涉险被创,危然后安。今陛下未及高帝,谋臣不如良、平,而欲以长计取胜,坐定天下,此臣之未解一也。
刘繇、王朗各据州郡,论安言计,动引圣人,群疑满腹,众难塞胸,今岁不战,明年不征,使孙策坐大,遂并江东,此臣之未解二也。
曹操智计殊绝於人,其用兵也,仿佛孙、吴,然困於南阳,险於乌巢,危於祁连,偪於黎阳,几败北山,殆死潼关,然后伪定一时耳,况臣才弱,而欲以不危而定之,此臣之未解三也。
曹操五攻昌霸不下,四越巢湖不成,任用李服而李服图之,委夏侯而夏侯败亡,先帝每称操为能,犹有此失,况臣驽下,何能必胜?此臣之未解四也。
自臣到汉中,中间期年耳,然丧赵云、阳群、马玉、阎芝、丁立、白寿、刘郃、邓铜等及曲长屯将七十馀人,突将无前。賨、叟、青羌散骑、武骑一千馀人,此皆数十年之内所纠合四方之精锐,非一州之所有,若复数年,则损三分之二也,当何以图敌?此臣之未解五也。
今民穷兵疲,而事不可息,事不可息,则住与行劳费正等,而不及今图之,欲以一州之地与贼持久,此臣之未解六也。

夫难平者,事也。昔先帝败军於楚,当此时,曹操拊手,谓天下以定。然后先帝东连吴、越,西取巴、蜀,举兵北征,夏侯授首,此操之失计而汉事将成也。然后吴更违盟,关羽毁败,秭归蹉跌,曹丕称帝。凡事如是,难可逆见。臣鞠躬尽力,死而后已,至於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蜀汉是否应该北伐,在此表中解说的清清楚楚。

另外还可以看看诸葛亮的侄子诸葛恪的说法
恪乃著论谕众意曰:“夫天无二日,土无二王,王者不务兼并天下而欲垂祚后世,古今未之有也。昔战国之时,诸侯自恃兵强地广,互有救援,谓此足以传世,人莫能危。恣情从怀,惮於劳苦,使秦渐得自大,遂以并之,此既然矣。近者刘景升在荆州,有众十万,财谷如山,不及曹操尚微,与之力竞,坐观其强大,吞灭诸袁。北方都定之后,操率三十万众来向荆州,当时虽有智者,不能复为画计,於是景升兒子,交臂请降,遂为囚虏。凡敌国欲相吞,即仇雠欲相除也。有雠而长之,祸不在己,则在后人,不可不为远虑也。昔伍子胥曰:‘越十年生聚,十年教训,二十年之外,吴其为沼乎!’夫差自恃强大,闻此邈然,是以诛子胥而无备越之心,至於临败悔之,岂有及乎?越小於吴,尚为吴祸,况其强大者邪?昔秦但得关西耳,尚以并吞六国,今贼皆得秦、赵、韩、魏、燕、齐九州之地,地悉戎马之乡,士林之薮。今以魏比古之秦,土地数倍;以吴与蜀比古六国,不能半之。然今所以能敌之,但以操时兵众,於今適尽,而后生者未悉长大,正是贼衰少未盛之时。加司马懿先诛王凌,续自陨毙,其子幼弱,而专彼大任,虽有智计之士,未得施用。当今伐之,是其厄会。圣人急於趋时,诚谓今日。若顺众人之情,怀偷安之计,以为长江之险可以传世,不论魏之终始,而以今日遂轻其后,此吾所以长叹息者也。自(本)以来,务在产育,今者贼民岁月繁滋,但以尚小,未可得用耳。若复十数年后,其众必倍於今,而国家劲兵之地,皆已空尽,唯有此见众可以定事。若不早用之,端坐使老,复十数年,略当损半,而见子弟数不足言。若贼众一倍,而我兵损半,虽复使伊、管图之,未可如何。今不达远虑者,必以此言为迂。夫祸难未至而豫忧虑,此固众人之所迂也。及於难至,然后顿颡,虽有智者,又不能图。此乃古今所病,非独一时。昔吴始以伍员为迂,故难至而不可救。刘景升不能虑十年之后,故无以诒其子孙。今恪无具臣之才,而受大吴萧、霍之任,智与众同,思不经远,若不及今日为国斥境,俯仰年老,而雠敌更强,欲刎颈谢责,宁有补邪?今闻众人或以百姓尚贫,欲务间息,此不知虑其大危,而爱其小勤者也。昔汉祖幸已自有三秦之地,何不闭关守险,以自娱乐,空出攻楚,身被创痍,介胄生虮虱,将士厌困苦,岂甘锋刃而忘安宁哉?虑於长久不得两存者耳!每览荆邯说公孙述以进取之图,近见家叔父表陈与贼争竞之计,未尝不喟然叹息也。夙夜反侧,所虑如此,故聊疏愚言,以达二三君子之末。若一朝陨殁,志画不立,贵令来世知我所忧,可思於后。”众皆以恪此论欲必为之辞,然莫敢复难。
与诸葛亮之词如出一辙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冒牌

武乡侯
谏议大夫
★★★★★★

Rank: 16
柱国(正二品)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征西将军
功绩 739
帖子 4907
编号 39823
注册 2005-5-30
家族 邪恶标题党


发表于 2007-7-23 08:40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天宫公主 于 2007-7-17 17:45 发表
姜维在战略上穷兵黩武,加速了蜀国的败亡。
姜维在战术上引狼入室也加速了蜀国的败亡。
最可恨的是诸葛瞻,不固守绵竹非要出战逞能。。。蜀国有如此将帅,不需黄皓也会灭亡的。

姜维的问题不在于穷兵黩武,而在于不能像诸葛亮、蒋琬等人那样得到全面支持。
诸葛亮出师,有蒋琬稳定后方。
而姜维在后方只有被扯后腿。

至于战术上引狼入室,这是从何说起?

若是黄皓等人不听姜维之议,何至于要用诸葛瞻这个新人上阵?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冒牌

武乡侯
谏议大夫
★★★★★★

Rank: 16
柱国(正二品)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征西将军
功绩 739
帖子 4907
编号 39823
注册 2005-5-30
家族 邪恶标题党


发表于 2007-7-23 16:27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枫月 于 2007-7-23 14:43 发表

更正一下 是“四英” 董允早就挂了。。。 他在诸葛亮北伐的时候是侍中 有效遏制了黄皓 但最后还是翘了
姜维毕竟是从敌国过来的 能力再高 也会引起蜀国人的怀疑

四相的说法也有。
华阳国志曰:时蜀人以诸葛亮、蒋琬、费祎及允为四相,一号四英也。

董允延熙七年以侍中守尚书令,为大将军费祎副贰,后汉以来事归尚书,所以尚书令也算是副相了。

董允延熙九年卒,跟蒋琬同年死去,作为晚一辈的人,挂得确实有点早。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冒牌

武乡侯
谏议大夫
★★★★★★

Rank: 16
柱国(正二品)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征西将军
功绩 739
帖子 4907
编号 39823
注册 2005-5-30
家族 邪恶标题党


发表于 2007-8-6 09:51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枫月 于 2007-8-5 13:29 发表
不分伯仲?章武十九年春:维为魏大将军邓艾所破于段谷,星散流离,死者甚众。
章武二十年至景耀元年:望,艾傍渭坚围,维数下挑战,望,艾不应。 维闻诞(诸葛诞)破败,乃还成都。
景耀五年:维率众出汉,侯和,为艾所破,还往沓中。
景耀六年:及钟会将向骆谷,邓艾将入沓中,然后乃遣右车骑将军廖化诣沓中为维援……月余,维为邓艾所摧,还驻阴平。
以上取自《姜维传》
《邓艾传》中也没有姜维胜的纪录……
可见,姜维跟邓艾还是有很大差距的。

延熙十九年段谷之役,关键原因在于胡济失约,不是姜维的责任。
二十年,两人并未交战,邓艾固守,也不能算姜维失败。
景耀六年,姜维之退是因为时钟会入汉中,所以退守阴平。

只有侯和一役,才是邓艾赢了姜维。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冒牌

武乡侯
谏议大夫
★★★★★★

Rank: 16
柱国(正二品)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征西将军
功绩 739
帖子 4907
编号 39823
注册 2005-5-30
家族 邪恶标题党


发表于 2007-8-7 08:23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枫月 于 2007-8-6 20:40 发表

即使如此,邓艾还是1:0赢了

邓艾基本是防守方,在实力相当的情况下本来就占便宜,就跟足球主场优势一样。
不能说明邓艾显著强于姜维。

不过从诸葛亮对曹魏之从容来看,姜维与诸葛亮有很大差距,这倒是可以确定的。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冒牌

武乡侯
谏议大夫
★★★★★★

Rank: 16
柱国(正二品)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征西将军
功绩 739
帖子 4907
编号 39823
注册 2005-5-30
家族 邪恶标题党


发表于 2007-8-7 08:47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河内司马 于 2007-8-7 08:33 发表
形势不同,无法比较姜和诸葛吧

不是说整体形势。
诸葛亮退兵,一次杀王双,一次杀了张郃,可见其从容。
而姜维退守阴平时,还被追击战败,这就是与武侯的差距。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冒牌

武乡侯
谏议大夫
★★★★★★

Rank: 16
柱国(正二品)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征西将军
功绩 739
帖子 4907
编号 39823
注册 2005-5-30
家族 邪恶标题党


发表于 2007-8-7 08:50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hhkk 于 2007-8-7 08:41 发表


陈寿对诸葛亮和姜维都有偏见。
只是诸葛功绩太大,抹杀不了,只好拿诸葛失败之处说事。
对于姜维就没这么多顾忌了。

用现在的话说,陈寿也算诸葛亮的粉丝了,对诸葛亮应该是没什么偏见的。
之所以拿诸葛亮失败说事,那也是形势所趋,毕竟还是生活在司马家的时代。
陈寿对诸葛瞻倒是颇有偏见的。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7-23 02:20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5111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