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注册
|
登录
会员
|
搜索
|
统计
|
帮助
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
三国史话
» 《曹操东临之碣石在无棣》之反证
兴唐传·瓦岗山异闻录(20150519版)发布
(2015-5-19)
论坛营运现状公告
(2014-8-10)
三国志12pk版下载
(2013-4-20)
《精忠报国岳飞传》制作组对外开放
(2013-1-16)
岳飞传解密剧本发布
(2011-4-12)
招募各版斑竹和网站管理技术人员
(2006-4-19)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
投票
交易
悬赏
活动
打印
|
推荐
|
订阅
|
收藏
|
开通个人空间
|
加入资讯
标题: 《曹操东临之碣石在无棣》之反证
燕京晓林
兰祺侯光禄大夫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南将军
好贴
8
功绩
376
帖子
2977
编号
38
注册
2003-8-20
#1
发表于 2006-1-6 23:23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曹操东临之碣石在无棣》是中共山东无棣县委宣传部郭云鹰先生的大作(以下简称郭文),该文得到了中国著名历史学家,秦汉史专家,山大、山师大历史系教授、博导,齐鲁文化研究中心顾问安作璋先生的大力支持,称其为:
根据明清之际大学者顾炎武的《肇域志》以及许多文章、诗词等历史资料,并进行了细致的实地考察研究,力排众议,明确断言禹贡碣石在无棣,曹操所登临的碣石也在无棣,他的《观沧海》诗是在建安十一年(206)秋八月率大军自并州东略边境,征讨管承,途经无棣马谷山(即碣石山)有感之作。这一结论,言之成理,持之有据,解破了学术界也包括我在内多年来的疑惑和成见,同时也给无棣争得了一个千古名山胜地。
但是,如果仔细阅读郭文,就会发现,其中的很多论据并不充分,有的根本站不住脚。现在就一一进行分析。
1、 认为曹操在写此诗时,还在犹豫南征或是北伐,因而不可能是在北伐途中。
——引用郭文:曹操夺取并州之后,北方四州(冀、幽、青、并)皆归操,正在为南打荆州刘表,还是北伐乌桓举棋不定时,惊闻青州海滨海贼滥杀无辜,起兵作乱。遂“曹率张郃、乐进、李典,渡过黄河向东征青州海滨郡县的海盗头目管承。”
“经过至我碣石”,“不知当复何从”,还末确定是先南征还是先北伐的战略方针,怎么能讲《观沧海》是北伐乌桓胜利回师时,途经昌黎碣石有感而发。由此可见,此诗为北伐乌桓前,即建安十一年东征管承,登临渤海郡之碣石时所作。
但是,实际上曹操很早就有决心北伐,彻底解决北方的威胁,请看历史:
——《武帝纪》:三郡乌丸攻鲜于辅於獷平。秋八月,公征之,斩犊等,乃渡潞河救獷平,乌丸奔走出塞。
而曹军之所以没有继续打击三郡乌丸,乃是因为后方出现变故,即高干在并州造反,曹操无奈这才于建安十年十月返回了邺城,准备攻打高干。
——《武帝纪》:幹闻公讨乌丸,乃以州叛,执上党太守,举兵守壶关口。
此后,又接着平定管承的叛乱,紧接着就开始北伐,并没有犹豫在南征或北伐之中。
因为郭嘉说得好:
——北方乌丸加袁氏兄弟的威胁:绍有恩于民夷,而尚兄弟生存。今四州之民,徒以威附,德施未加,舍而南征,尚因乌丸之资,招其死主之臣,胡人一动,民夷俱应,以生蹋顿之心,成觊觎之计,恐青、冀非己之有也。(见《郭嘉传》)
——而南方刘表的无能:表,坐谈客耳,自知才不足以御备,重任之则恐不能制,轻任之则备不为用,虽虚国远征,公无忧矣。(见《郭嘉传》)
2、 认为曹操在诗中用“我”,证明碣石在山东而不在河北。
——引用郭文:诗中“经过至我碣石,心惆怅我东海”,两次用“我”字,笔者查了现存操诗二十余首,用“我”的地方达十六处之多。操以“相王之尊”,面对现实,“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我”如同“朕”,是“大写”的“ 我”。“我”字只有在自己的控制区属于自己的才能称其“我”,在别人的控制区属于别人的则称其为“他”;属于自己的在别人手里,可用“还我”,如“还我河山”,属于自己的,并且又到达此处,则可称为“至我”。所以诗中“经过至我碣石”,应理解为到达曹操所领冀州牧的渤海郡之碣石。因为,当时整个北方四州(冀、幽、青、并)皆归操,只有幽州东部还为乌桓占领。
但是此论据并不正确,建安十年八月,曹操渡潞河攻击乌丸,乌丸远逃出塞,只是屯驻在辽西郡的北部一带,而辽西郡南部自然也是归于曹操控制的幽州的地盘,因此,曹操即使在昌黎,也是可以称至我碣石的。
3、 认为曹操在北伐乌丸过程中,从未到过昌黎一带,因此不可能登上那里的碣石山。
——引用郭文:从北伐乌桓战争整个过程看,曹操从未至昌黎碣石。据《资治通鉴》记载,建安十二年(207年)操出兵北伐乌桓,“时方夏水雨,而滨海洿下,泞滞不通,虏亦遮守蹊要,军不得进。”“操令畴将其众为乡导,上徐无山,堑山堙谷,五百余里,经白檀,历平冈,涉鲜卑庭,东指柳城。”也就是说,因沿海路时逢夏季雨灾不通,因此田畴率部为向导,走“卢龙小道”,直袭柳城,根本没走昌黎碣石。“九月,操引兵自柳城还。”“时天寒且旱,二百里无水,军又乏食,杀数千匹马以为粮,凿地入三十八丈方得水。” 加之曹心腹大将郭嘉身患重病;南方刘表又蠢蠢欲动;“乙巳,黄巾军杀死济南王(刘)贇。”面临这种严峻的形势,心急如焚、忧国忧民的曹丞相,那有心思单枪匹马,轻车简从绕道近300公里(柳城至昌黎)去登碣石、看大海。假设确实绕道昌黎碣石,那么曹操看到的绝不是“秋风萧瑟”的景象,而是“北风徘徊”、“繁霜霖霖”的“冬十月”了。
可是郭文在这里有两个错误:
其一,曹操去时本意要走海滨大路,只因大水才改走卢龙塞艰难小路,而且是接受郭嘉建议:轻军快速奔袭。而在返回时,海滨大路已经恢复(秋末),而且曹操带领的是俘虏的20万众和大批辎重、牲畜,怎么可能还走卢龙塞,翻越徐无山的进兵老路呢?故曹操从柳城回军,必然是走的海滨大路,也就必然要到达昌黎一带。说曹操走此海滨大路是绕道300公里,实在是错误的,要这样说,曹操本来进攻柳城就也是打算绕道300公里的了。
其二,曹操5月就到达无终,而7月才出卢龙塞,这其中的2个月,曹操在干什么呢?总不会是呆在无终这个地方旅游吧?实际上,很可能曹军并没有一直停留在无终,而是从无终继续向昌黎推进,直到昌黎附近,发现海滨道路确实已经不能行走,这才折返无终,并北出卢龙塞,这样,曹军这段时间的行动就有了合理的解释。而如果是这样,曹操也就很有可能在7月回军前在昌黎的碣石山写诗了。
其三,即使是曹军从柳城返回时登碣石,也不见得是寒冬,而可能是秋末。
——《武帝纪》:九月,公引兵自柳城还。
可见,曹操从柳城返回时在9月,正是秋末时节。
至于《曹瞒传》记载的“时天寒且旱,二百里无水,军又乏食,杀数千匹马以为粮,凿地入三十八丈方得水。”我们并不知道这是发生在柳城到昌黎之间还是昌黎到易水之间。从“二百里无水”的情况看,这很可能是已经过了昌黎,距离有水源的内地只有200多里的地方。如果是在昌黎到柳城之间,那么可就绝不止200里无水了。
因此,郭文认为的曹操不可能到昌黎碣石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
4、 认为如果是昌黎碣石,方向不符合曹诗的内容。
——引用郭文:“艳”之后便是著名的诗篇《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首句便是“东临碣石”,“东临”这个方位词的意思非常明确,当时操的大本营在邺城(今河北临漳)。曹操是位现实主义诗人,用词是非常准确的。正如明人《古诗归》中所云:曹作“真诗史也”。到达渤海郡碣石只能是东临,而不能称为南临或北临。诗中所描写的自然景色,非常符合东汉末年现鲁北当时的状况。一个“经过至我碣石”在前,一个“东临碣石”在后,曹诗将“遗篇”的“遗址”交待的再明白不过了。
确实,如果曹操是在从柳城南返途中登临昌黎碣石,方向有些问题,但是我们也要考虑到,如果曹操是在去柳城走到昌黎折返时写下此诗,那么方向就不错了。因此用方向性只能说曹操从柳城返回登碣石有问题,但是不能否定去时登临的情况。
5、 认为碣石名气大,而且只可能无棣。
——引用郭文:组诗中两次提到“碣石”,并题名为《碣石篇》,说明碣石在古代地理位置上是非常重要的。涉及到碣石又悟出以下道理,一是碣石山作为标识山,历史上名气很大,被许多文人所引用;二是碣石山就在古黄河入海口,今山东无棣马谷山的位置,并非它处。
其文引证了几个例子:
——唐朝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中“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将“碣石”、“潇湘”喻为地北天南。
——司马迁《货殖列传序》中“龙门、碣石北多马、牛、羊……”将“龙门”“碣石”喻为西、东。
——《史记•苏秦列传》中“南有碣石、雁门之饶。”直接将碣石标在燕国南端。
可是,查《高级汉语词典》:碣——山高耸的;高大的;高大的岩石。
因此,某地一块高大的岩石,都有可能被当地人称之为碣石,也就是说,碣石这个词很有可能并不是专有的,而是各地都有。只不过,很多碣石没有名气,不为人们所知而已。因此,很可能无棣也确有碣石,昌黎也有碣石而已,但是这并不能证明曹操去的碣石一定就在无棣。
比如上面郭文所举例子,《春江花月夜》诗中的碣石,就是泛指,而并不特指无棣的碣石,因为到了唐朝,无棣的碣石何能代表地北?而《史记•苏秦列传》中燕国南面的所谓碣石、雁门之饶,恐怕也不会是指当时位于齐国的无棣碣石。
6、 认为曹操东征管承必然要到无棣的碣石。
——引用郭文:曹孟德多么想“云行雨步”,解救百姓于水火之中。因此说,踌躇满志的曹操,在秋高气爽的建安十一年八月,自并州东略边境,渡过黄河,挺进渤海,杀强盗、驱海贼、势如破竹,到达渤海郡之碣石。
但是,看看历史地图,就会发现,曹操从邺城出发东征到淳于,是根本不需要走到无棣北面30公里的碣石的。从邺城到淳于,大致可走两条路线:
北线:邺城——馆陶——清河国——平原(渡河)——济南国——齐国——北海国的淳于;
南线:邺城——(渡河)东郡——济北国——泰山郡——齐国——北海国的淳于;
即使走距离无棣较近的北线从济南国的东平陵到今无棣大山也有137公里,约310汉里。试问:曹操在大军急匆匆赶去淳于、长广征讨管承的半路上,有何理由向北绕行310里,跑到那海边缺乏道路的地方去赋诗呢?
我们知道,管承的叛军并不在无棣一带,而是在今莱阳地区(长广)。因此曹操在率军进攻管承的路途上是不会经过无棣以北30公里的地方的。而且无棣这一带属于当时黄河的冲积平原,河水经常泛滥,很少有人口在这里生活,也根本不是什么战略要地。
因此,要想证明曹操登临的碣石在山东无棣,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以目前所有的证据,实在不能证明此点。
[广告]
真诚支持说岳,携手共创辉煌
燕京晓林
兰祺侯光禄大夫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南将军
好贴
8
功绩
376
帖子
2977
编号
38
注册
2003-8-20
#2
发表于 2006-1-8 22:10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有原文的,在三国兄的:论曹操北征乌桓,历山兄在那里贴了好几篇关于碣石的文章呢。我也学习到不少。
[广告]
真诚支持说岳,携手共创辉煌
燕京晓林
兰祺侯光禄大夫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南将军
好贴
8
功绩
376
帖子
2977
编号
38
注册
2003-8-20
#3
发表于 2006-1-8 22:32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碣石兄看来对此问题极感兴趣,搞到不少资料。感谢!
不知为何对此问题如此?
[广告]
真诚支持说岳,携手共创辉煌
燕京晓林
兰祺侯光禄大夫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南将军
好贴
8
功绩
376
帖子
2977
编号
38
注册
2003-8-20
#4
发表于 2006-1-8 22:35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古文我水平有限。相对而言,我只关心与三国有关的问题。
在文中我也认为:并不排除无棣也有碣石,但是不见得全国只有这个山称碣石。关键是曹操去的是哪个碣石。
[广告]
真诚支持说岳,携手共创辉煌
燕京晓林
兰祺侯光禄大夫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南将军
好贴
8
功绩
376
帖子
2977
编号
38
注册
2003-8-20
#5
发表于 2006-1-8 22:50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说的好。最关键就是:海畔之山也。
因此,不能因为无棣海畔有碣石山,就否定其他呀。
现在的证据并不能否定掉昌黎有碣石,也不能否定曹操能够去。
可是却不能解释曹操为何在军情紧急的情况绕道无棣的碣石。
[广告]
《精忠报国岳飞传完整版》火热发布
燕京晓林
兰祺侯光禄大夫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南将军
好贴
8
功绩
376
帖子
2977
编号
38
注册
2003-8-20
#6
发表于 2006-1-9 21:21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这篇文章,依然不能解决曹操登临的是否此山问题,而且文中也没有论及此事。
——最早指出无棣马谷山为碣石的是晋人伏琛,他在所著《齐地记》中说。
但是问题是,晋人伏琛,应是距离曹操登临时间很近的人物,其却并没有在书中论及曹操登临此山,由此可见,并不见得曹操登临的就是这个碣石。
而比较著名的《读史方舆纪要》,也是不太同意马谷山为古碣石之说。
[广告]
安装Alexa工具条,提高轩辕排名,支持轩辕发展!
燕京晓林
兰祺侯光禄大夫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南将军
好贴
8
功绩
376
帖子
2977
编号
38
注册
2003-8-20
#7
发表于 2006-1-12 23:16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是呀,都是爱好历史的朋友,大家和气一些!
[广告]
安装Alexa工具条,提高轩辕排名,支持轩辕发展!
燕京晓林
兰祺侯光禄大夫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南将军
好贴
8
功绩
376
帖子
2977
编号
38
注册
2003-8-20
#8
发表于 2006-1-13 00:11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唉,三国兄好象转移阵地啦,看到他在中华三国联盟说的热乎呢。
[广告]
《精忠报国岳飞传完整版》火热发布
燕京晓林
兰祺侯光禄大夫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南将军
好贴
8
功绩
376
帖子
2977
编号
38
注册
2003-8-20
#9
发表于 2006-1-13 00:44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不以为然呀。各有各的优点。我还是最喜欢这里的氛围。
[广告]
《精忠报国岳飞传完整版》火热发布
燕京晓林
兰祺侯光禄大夫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南将军
好贴
8
功绩
376
帖子
2977
编号
38
注册
2003-8-20
#10
发表于 2006-1-19 18:39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谭教授的水平自然是有目共,但是也没有必要搞崇拜呀,有疑问还是可以讨论的。
这个地图没有钱买也可以看到的。网上都有,扫描下来的版本。
[广告]
真诚支持说岳,携手共创辉煌
燕京晓林
兰祺侯光禄大夫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南将军
好贴
8
功绩
376
帖子
2977
编号
38
注册
2003-8-20
#11
发表于 2006-2-2 16:39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不要求全责备。毕竟我不是专业人士。只是想说一下这些文章,为了证明自己的地方有历史著名地点,而不顾基本的常识而开论。
[广告]
《精忠报国岳飞传完整版》火热发布
投票
交易
悬赏
活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轩辕史话
> 炎黄春秋
> 我思我在
> 法律探讨
> 三国史话
春秋文艺
> 古典小说
> 诗词歌赋
> 现代文艺
> 韦编三绝
> 对联雅座
> 滴翠亭
> 藏经阁
> 双七钟社
> 笑书神侠
> 辕门射虎
> 虎帐点兵
游戏人生
> 同人战棋手游
> 三国戏英杰传
> 三国鼎立
> 轩辕公会
> 三国志12
> 英雄史诗
> 运筹帷幄
> 人间五十年
> 步步为营
> 游行天下
> 游戏贴图
轩辕工作室
> 兴唐传·瓦岗山异闻录
> 豪华曹操传
> 精忠报国岳飞传
> 《精忠报国岳飞传》制作组
> 大一统演义
> 曹操传MOD作品交流
> 东吴霸王传
> 封神英杰传
> 杨家将
> 吕布传
> 三国无双战略版
> 北宋志·赵匡胤传
> 战旗春秋
> 曹操传MOD制作交流
> 金庸群侠传MOD交流
> 风华录
> 设计与修改
怡情岁月
> 影音经典
> 动漫先锋
> 绘画摄影
> 情感轩辕
> 衣食住行
> 体坛动力
> 谈股论金
参政议政
> 迎宾阁
> 鸿胪寺
> 登闻鼓
> 监造府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9-2 17:10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6940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TOP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
控制面板首页
编辑个人资料
积分交易
公众用户组
好友列表
基本概况
论坛排行
主题排行
发帖排行
积分排行
管理团队
管理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