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探索赤壁之战的真相
性别:未知-离线 燕京晓林

兰祺侯光禄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南将军
好贴 8
功绩 376
帖子 2970
编号 38
注册 2003-8-20


发表于 2003-8-23 19:33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探索赤壁之战的真相

探索赤壁之战的真相
——从军事历史的角度分析赤壁之战的实际情况

三国时期的赤壁之战是历史上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也是三国时期最著名的三大战役之一。此战一举确立了三国分立的形势,统一的步伐到此停止。
交战的双方分别是当时占据北方关东地区、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和占据江东的孙权与占据荆州部分地区的刘备联军。那么,在此次战役中双方投入的兵力到底是多少,在历史上有不少的争论,本文根据历史的记载和一些分析、推论,对此问题进行探讨。
其实,对于孙刘联军的兵力,历史上没有什么争论。主要的争论是曹操的军队到底有多少参加了本次战役?

一.        战前双方态势
曹操方面:北方的袁氏集团已经全部覆灭,东北亲袁氏的乌桓少数民族集团也在远征中遭到毁灭性打击,在北方唯一的危险仅剩下了关中地区的马腾、韩遂集团。在南方则有东南的孙权、南面的刘表对曹操构成威胁。西南的刘璋以及汉中的张鲁则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不构成对曹操的直接威胁。其中马腾集团在当时表面上仍是归顺的,对曹操威胁最大的是荆州的刘表集团。由于得到了刘备的支持,其势力正逐步增强:在曹操进行官渡战役前,刘表消灭了归顺曹操的长沙太守张羡(领长沙、零陵、桂阳郡),占领了三郡;203年又派刘备向北进攻,击败过夏侯惇军。因此曹操的当务之急就是消灭刘表集团。
自200年官渡战役胜利后,曹操又经过7年的征战,才依次消灭了袁谭、袁尚、袁熙和高干的残余部队,自己的实力也得到了较大的增强。

刘表方面:没有明确的战略思想,先是答应了袁绍南北夹击曹操的联盟要求,但又在官渡大战时保持中立。而后又派兵攻打和偷袭曹军,结果是两头不落好。总的来看,刘表满足于保住荆州的地盘,做一个地方割据军阀。

孙权方面:经过多年的经营,兼并了东南地区的各个小割据势力,已经稳固地占有了江东的大部地盘。199年又击败了刘表的大将黄祖,势力延伸到了长江的中游地区,最远已经占领了巴丘(湖南岳阳,由周瑜驻守)。200年孙策去世,孙权以20岁的年纪接过了整个孙氏集团的领导权,经过数年的整顿,在208年再次击败了黄祖,重新占领了长江中游的南岸地区。

根据军事历史地理学的分析,荆州地处长江中游,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地位。它西通益州,东连扬州,北进可直达中原地区,是整个长江下游地区的屏障。自下游进攻荆州很困难,而自荆州顺流而下进攻下游地区则比较有利。因此荆州成为几大军事集团所必争的战略要点。

二.        战前双方兵力部署

刘表、刘备军:根据史书记载:比较明确:刘琮投降曹操的军队为7万多人,刘琦在夏口的军队有1万人,刘备的部队有1万多人,合计9万多人。
由于刘表集团处于长江、汉水一带,其水军是主力,但水军在其总兵力中占多大比重,没有任何史料可以说明(估计50%左右)。另外,刘备向夏口撤退时在当阳被曹军击溃,估计损失了数千人,因此在战役开始时,刘氏军队仅有1.5万人左右(位于夏口一带)。

孙权军:历史记载也比较明确:孙权派给周瑜的部队为3万人用于同曹军直接作战。
当时孙权的总兵力估计为7~8万,但由于部队均分散在各地驻守和平定各郡的叛乱,一时很难抽调,加上防御曹军在东线进行的三路牵制性进攻,也需要1万多部队。另外估计孙权自己还带领着2万人左右的战略预备队,位于周瑜的后方(柴桑)。

曹操军:历史上对曹军兵力的说法最为混乱:
1.        根据曹操给孙权的劝降书,说是“今治水军80万众(现在我已经训练了水陆大军80万人),方与将军会猎于吴”,由此衍生出了曹军83万的说法。但是此说法是完全不正确的:第一,它是曹操吓唬孙权的书面文章,希望孙权不敢抵抗而投降;第二,曹操当时占据的北方总共才有300多万的人口,减去50%的妇女,再减去50%的老幼病残,实际能够当兵打仗的人大约只有70~80万,还有各州郡县的官吏,发展生产的人力等,曹操能有35万军队就是极限了。注意这里吹牛所说80万众,是指曹操的全部军队,而不是开到荆州的部队。
2.        根据《资治通鉴》的记载,周瑜向孙权汇报的曹军实力为:“诸人徒见操书言水步八十万而各恐慑,不复料其虚实,便开此议,甚无谓也。今以实校之: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已久疲;所得表众亦极七八万耳,尚怀狐疑。”——曹操的全部中原部队不过15~16万人,新收降的刘表军顶多7~8万。所以曹操全国的军队合计23万多人。我认为此数字是比较准确的:第一,这是孙权内部两位最高军事领导人在讨论局势,应当是站在最客观的立场进行的;第二,当时孙权并不想投降,周瑜没有必要缩小曹军实力欺骗孙权;第三,以周瑜一贯对孙权的忠心,应相信其是将真实情况向孙权交底;第四,与当时的各集团实力对比相符合。即使曹军只有16万也是当时全国最大的军事集团。所以曹操带到荆州的中原部队大概有8~9万人。
3.        上述周瑜的谈话,有关史书上均认为周瑜指的是曹操用来进攻荆州刘表的中原部队为15~16万,这样一来,曹操的总兵力可能将达到30万左右。但是经过仔细分析此段话的前因后果、曹操的性格、用兵习惯和基于一般的军事常识,本文认为这种理解是不正确的。(详细分析参见注1)。
比较以上三种说法可以得出第二种说法是最符合当时的情况的。所以正确的数字是:曹操当时的总兵力为23万多人,其亲自率领到荆州的中原部队为8~9万人,荆州投降军7万人。

我们还可以根据曹军这一时期兵力的演变进行推断:
    194年八月,曹操自徐州回军救兖州,败于吕布军,部队损失很大,仅有不到1万人(见《资治通鉴汉记五十三》“冬十月,操至东阿……程昱曰:今兖州虽残,尚有三城,能战之士,不下万人”)。
200年官渡战役时,曹军总兵力为6.5万人左右(注2)。
官渡战役之后,曹军的总兵力是多少呢?估计7.5万人左右。战前为6.5万,战役中投降过来1.2万,战役本身损失数千。注意:后来俘虏的7~8万人根据历史记载被曹操全部坑杀了。不能计算在内。
在以后灭袁的其它各次战役中,还有一些袁军将领率部队投降过来:
203年4月,袁谭部将吕旷、吕详率部投降;兵力5千人左右;
204年7月,袁尚部将马延、张凯率部投降,兵力5千人左右;
204年9月,攻占邺城,东门校尉审荣率部投降,兵力1千人,另俘获一些;
206年1月,袁熙部将焦触、张南率部以幽州归降,兵力2.5万人。
还有黑山10万部众的投降,估计也能精选出1万以上的人马。
这样在打平北方四州后,曹军已经肯定有12万人左右了。加上曹军本身的补充、发展,估计在北方平定后的208年春天,总兵力为15~16万人(其中亲信率领的精锐7~8万),但不会更多了。
曹操历来认为兵不在多而在精,在统兵将领的运用。这也就是为什么曹操的部队一直并不是很多的缘故。另外,曹操在开始创业时期,曾经3次吃过部队人虽多但不精锐的亏:一次在讨伐董卓时,曹操率领数千新征集的部队单独与董卓部将徐荣军交战,结果曹军经不住正规军的攻击而溃散,曹操自己也差一点牺牲(幸被曹洪所救,留下了“天下可无洪,不可无君”的故事);一次在由徐州回军与吕布交战时,3万由黄巾军改编的青州兵被吕布的1万骑兵一冲即溃,自己也负伤险些光荣;第三次在讨伐张绣时,上次战役余下的青州兵又被张绣的偷袭打得溃不成军,不仅自己的两个孩子和猛将典韦战死,自己又差一点完蛋。
此后,曹操就一直坚持使用数量少但非常精锐的部队。即使遇到象主将阵亡的情况,部队也不会溃散。例如:
官渡战役——曹操亲率5千精兵深入袁绍后方一举击败其大将淳于琼的1万多守军和增援军的前后夹击,烧毁了袁军屯于乌巢的全部粮草;
进攻关中——面对号称当时最凶悍的西凉长矛兵,曹军没有一次被其冲乱过;
汉中防御——面对主将夏侯渊遇伏阵亡,部队很快又聚集起来,在其它将领指挥下顽强顶住了刘备的进攻,直到曹操大军赶到。
唯一的例外就是本次战役中,曹操直接使用了新投降的荆州水军,这主要是因为:第一,曹操自己没有水军,不得不用(注3)。第二,曹操为了尽快消灭刘备,来不及整编和训练这支水军。第三,曹操是准备用这支水军去攻打刘备的,而刘备的水军比较弱小。曹操也知道这支水军不是周瑜水军的对手,所以在赤壁一遇到周瑜军,曹操就避而不战。但是,曹操还是最后一次吃了兵不精锐的大亏。就是这支水军导致了其一生最大的失败。

三.        整个赤壁之战过程和参战兵力分析

整个战役应称为荆州战役比较合适。因为赤壁(乌林)之战只是其中最重要的一次战斗。荆州战役自208年7月开始,到209年11月结束,共历时1年零4个月。其中的赤壁(乌林)之战自208年10月到11月只进行了2个月不到的时间。
战役进程简介:
第一阶段:前哨战。208年7月,曹军集结开始向荆州进发。
9月,曹军到新野。刘表的继承人刘琮率7万军队投降,曹军继续推进。驻守樊城的刘备率陆军开始向南面的江陵撤退,并令关羽率水军数百艘船由汉水撤退;
曹军进至襄阳,发现刘备已撤走,曹操即亲率5千精锐骑兵昼夜兼程三百里,在当阳长坂坡追上了刘备。刘备军在慌乱中被击溃,刘备抛弃家小仅率诸葛亮、张飞和赵云等几十名骑兵逃走。损失兵力数千人(注:刘备共有1万军队,估计水军占了50%。刘备不会把部队全交给关羽用船运走,应是水军由关羽带走,陆军由刘备带领沿陆路撤退。长坂坡一战刘备的陆军基本损失完了)。
刘备放弃撤向江陵的想法,改向刘琦所在的夏口撤去。曹军占领了江陵。

第二阶段:孙刘联合。
曹操由于占领荆州太过顺利,于是就想采用同样方法吓倒孙权,兵不血刃地使孙权臣服。他向孙权发去了劝降书。同时积极准备进攻驻于夏口的刘备军。
当时刘备的形势异常严峻:自己的部队刚刚被曹军打败,刘琦的部队战斗力又弱,刘备一度产生了逃亡南方苍梧的想法。诸葛亮建议道:“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经过诸葛亮、鲁肃、周瑜等人的努力,挫败了投降派,终于促成了孙权刘备联合抗曹的联盟。孙权任命周瑜为都督领兵3万抵抗曹军的进攻。
曹操的谋士劝其不应匆忙进攻孙权,应先将荆州稳定,再加强水军,到那时江东可不战而曲。曹操未采纳。

第三阶段:交战。
曹操的计划是:兵分两路进攻刘备所在的江夏郡(夏口到樊口一带),先消灭刘备,再视情况进攻孙权。为防止孙权支援刘备,另派三路人马在东线进行牵制性的进攻。
孙权的计划是:以周瑜、程普为正、副都督,领兵逆江而上,越过刘备军,迎战曹军。另安排三路部队分别抵住曹军的东线佯攻部队。自己在集结一些部队作为周瑜的支援。
估计孙刘联军还有一个联合作战计划:是周瑜军沿长江而上攻击曹操亲自带领的西路军,而关羽、刘琦的部队部署于江夏郡防御曹军北路军自汉水而来的进攻。

曹军西路自江陵顺长江东进(沿长江两岸,水军居中),北路自襄阳顺汉水南下,两路会攻江夏的刘备军。
208年10月,周瑜率军逆江而上迎击曹军。10月10日两军先头部队在赤壁遭遇,发生小规模交战。曹军被击败,撤退到江北。周瑜军在江南与曹军形成对峙。
曹军发生瘟疫,许多北方士兵得了病,战斗力大减。于是曹操在北岸的乌林一带扎下大营,准备休整部队,开春再战。周瑜军数次渡江挑战,曹军均不应战。周瑜根据曹军战船均连接在一起的情况,制订了火攻的计划。
208年11月13日,周瑜军利用诈降计偷袭成功,烧毁了曹军许多战船。同时连带烧着了曹军的陆上大营。周瑜军趁曹军混乱,立即登陆向曹军猛攻。
曹操看到局势无法挽回,便下令烧毁剩余战船后向西撤退,由于天降大雨、道路泥泞,曹军丢弃了所有辎重才通过了华容。这时,张辽、许褚带领骑兵赶来接应,这才逃回了江陵。曹操逃回后,留下曹仁、徐晃防守江陵,乐进防守襄阳,自己率领其他将领撤回了北方。
周瑜军击败乌林的曹军后继续逆江西进,在巴丘一带,又发现并攻击了曹军西路兵团的运输船队,曹军将领烧毁船队后逃走。
周瑜军到达江陵南岸,与曹军隔江对峙。同时派兵2千攻占了夷陵。
刘备军在江夏一带,看到周瑜击败了曹军,也趁势对曹军进行追击,俘获了许多的士兵和物资。后又趁周瑜在江陵与曹军对抗的时候,南下占领了武陵、长沙、桂阳和零陵郡。
一年后,由于江陵距离长江较近,在周瑜的连续攻击下,曹仁防守江陵已经非常困难了,最后经曹操同意放弃江陵北撤襄阳。整个战役到此才全部结束。

四.        赤壁(乌林)之战的实际交战兵力分析

赤壁之战真正的作战地点为长江北岸的乌林,南岸的赤壁只是一开始遭遇战的地点。因此称乌林之战更确切。但为与通常的说法一致,本文仍采用赤壁之战。
在本次战役里最关键的赤壁之战中,双方的实际交战兵力是多少呢?请看以下分析:
周瑜军:3万,估计其中精锐水军占50%左右。主要将领如下:
左都督:周瑜,右都督:程普
赞军校尉鲁肃,当口令甘宁,横野中郎将吕蒙,中郎将韩当,
先锋都尉黄盖,左卫承烈都尉凌统,奋威校尉全琮,
宜春长周泰,武猛校尉潘璋,运转都督扶义将军朱治。

刘备军:主力在夏口一带没有参战(只有刘备跟随在周瑜军中)。
证明为:第一,赤壁之战后周瑜军到江陵,周瑜派甘宁与刘备率兵2千攻打西面的夷陵(资治通鉴记载)。如果刘备自己有兵,怎能跟着甘宁带如此少的兵去作战?第二,所有有关关羽、张飞和赵云的正史均未记载他们参加赤壁之战。第三,如果刘备的1.5万人(号称2万)参加了作战应当起很大的作用,而刘备就不会在后来低声下气的亲自跑去求孙权多给一些地盘了。第四,根据后面的分析,赤壁曹军仅为4.5万人,如果刘备军主力参战,双方兵力就相当了。而根据史料记载周瑜军是少于曹军的。第五,根据史料周瑜军到达樊口刘备驻地时,刘备问周瑜带来多少兵,周瑜说有3万,刘备感到有些少。而周瑜对刘备说:放心,请看我如何破敌吧。而不是说咱们共同破敌吧。第六,刘备军主力驻守夏口一带主要是准备防止曹军北路兵团自汉水向南的进攻。第七,资治通鉴汉记五十九记载,羽曰:“乌林之役,左将军身在行间,戮力破敌,岂得徒劳,无一块土”,说明刘备当时只身在周瑜军中。第八,《江表传》记载,当时刘备准备派关羽、张飞率2千人与周瑜去迎战曹操,但考虑到周瑜兵少恐怕不能取胜,为保存实力而没有派遣。

曹操军:4万左右,其中新收降的荆州水军占75%左右。
原因是:参加赤壁之战的只有曹操的西路兵团,其他部队根本不在此地,没有参战。因为根据史料记载只有曹操亲自率领的一支部队到达战场,参加了赤壁之战。
首先我们分析当时曹军的部署情况如下(参见赤壁之战形势图):
西路:统帅曹操,谋士:荀攸、贾诩、陈矫、董昭、陈群等,
     虎骑、龙骑、豹骑宿卫军将领:许褚、曹纯、曹真、曹休,
     奋威将军满宠,厉锋将军曹洪,折冲将军乐进,
水军都督蔡瑁,水军副都督张允,
北路:都督护(七)军赵俨,奋威将军程昱,丞相军祭酒杜袭、袁渔,
     虎威将军于禁,荡寇将军张辽,平狄将军张郃,
     平虏将军朱灵,破虏将军李典,扬武将军路招,将军冯楷,
     水军先锋讨逆将军、江夏太守文聘,
东路牵制性进攻部队:平东将军陈登进攻丹阳郡,
                    威虏将军、徐州刺史臧霸进攻吴郡,
                    扬州部队自寿春、合肥一线进攻庐江郡。
荆州留守部队:留守樊城横野将军徐晃,
              留守江陵征南将军曹仁,
运输部队军粮督运使夏侯渊以及汝南太守李通等。

曹军的北方精锐部队均由曹操的亲族将领和其他著名将领直接统帅,比如:曹仁、曹洪、夏侯惇、夏侯渊、徐晃、张辽、张郃、满宠、于禁、乐进、李通等均每人亲率5千人左右的精兵。这就相当于现代,曹操是总司令,各位亲信将军是直接带兵的军长、师长。我们只要看看各位军长、师长在什么地方,就可以知道曹操的精锐中原部队所在的位置了。曹操决不会将直接带兵的军长、师长留在某地,而将他们所带的部队全由自己亲自带领。因此分析曹军兵力部署的最好办法就是看其主要将领在哪里。
曹操的主要将领当时在哪里呢?请看史书的部分记载:
曹仁——三国志曹仁传:“从平荆州,以仁行征南将军,留屯江陵,拒吴将周瑜。”
曹洪——不见任何记载。但是“累从征伐,”通常曹操带其在身边。
夏侯惇——不见任何记载。好象眼睛残疾后,基本上留守后方。
夏侯渊——不见任何记载。但当时基本负责粮草押运的重要工作。
徐晃——三国志徐晃传:“从征荆州,别屯樊,讨中庐、临沮、宜城贼。”
满宠——三国志满宠传:“从太祖征荆州。大军还,留宠行奋威将军,屯当阳。”
乐进——三国志乐进传:“后从平荆州,留屯襄阳,击关羽、苏非等,皆走之。又讨刘备临沮长杜普、旌阳长梁大,皆大破之。”
张辽——三国志张辽传:“时荆州未定,复遣辽屯长社。”后受都督护军赵俨节制。
于禁、张郃、朱灵、李典、路招、冯楷——受都督护军赵俨节制。
文聘——三国志文聘传:“使与曹纯追讨刘备于长阪。乃以聘为江夏太守,与乐进讨关羽于寻口,有功,加讨逆将军。”
李通——时为汝南太守,未见任何参战记载。估计可能参加粮草运输工作。

曹操的军队是按以上所述进行部署的吗?分析如下:

曹军的西路兵团:曹操在西路的重要将领仅有曹洪、乐进和满宠,其余的重要将领均不在曹操身边。另外就是宿卫军了。宿卫军大约有5千人(由曹纯、曹真、曹休带领,曾经一昼夜行军300里追赶刘备。许褚当时不知为何不在军中),加上曹洪、乐进、满宠的各5千人,因此西路的中原精锐陆军仅有2万人。曹操的西路还有两位将领:荆州水军的蔡瑁和张允。此二人带领的都是水军,不会是曹操从中原带来的精兵。我们假设刘琮的7万军队中有一半的水军,则投降的水军共有3.5万人。荆州水军的三员大将是蔡瑁、张允和文聘,因此他们每人带领1万多的水军是比较合理的。另外荆州水军三分之一弱在汉水,三分之二强在长江也比较合理。所以曹操西路兵团的水军大约有2.5万多人。
故曹操的西路兵团构成为:2万中原精锐陆军加2.5万新投降的水军,共4.5万人(与北路差不多)。

曹军的北路兵团:部署位置史料没有准确的记载,但必定是在距离曹操较远的地方。因为根据《三国志赵俨传》的记载,为了统一协调、指挥此路7位重要的将军,曹操特地委派赵俨担任护七军的职务。如果这七位将军是部署在曹操附近,曹操完全可以亲自领导,而不必再派护七军了。7位将军每人带领5千中原精锐陆军,加上文聘的近1万水军,共计4.5万人。估计他们正准备自襄阳沿汉水南下,但是距离赤壁还很远,而且中间也没有道路,故没能参加此次作战。

曹军在江陵、襄阳、樊城、当阳一线的守备军及运输部队:曹仁、徐晃、李通3位重要将领各5千兵,加上粮草使夏侯渊的5千人(见《三国志曹仁传》),合计2万人。
东线牵制性进攻部队:3员将领分三路各5千人,合计1.5万人。
曹军的北方留守部队:
中原许昌留守荀彧:5千人,防备关中的夏侯惇军5千人,合计1万人。
兖州和徐州地区留守:约1万人。
新收复的北方四州留守部队(估计):并州刺史梁习5千人,幽州焦触、张南1.5~2万人,冀州高览、贾信等1万人和青州5千人,合计3.5~4万人。
另外,估计荆州新投降的陆军3.5万人,因战斗力差正在进行整编训练,没有参加作战。

以上部队共计为22万左右。因为前面分析过,曹军中原部队的兵力是在15~16万,加上荆州的降军,总兵力为22~23万,是非常吻合的。以上基本包括了当时曹操手下的所有统兵大将。
   
五.        新的观点

根据以上的分析,我认为,就局部的赤壁之战而言,双方的实际兵力对比为4.5万比3万,曹军占优(如果刘备军主力参战,就不是曹军兵力占优了)。但曹军的2.5万水军是新投降的,军心不稳、士气和战斗力都不高,而战斗力强的2万中原陆军又不善水战还得了瘟疫(可能是血吸虫病)。失败就是必然的了(当然还有许多其它的因素,因不在本文讨论范围内,暂不涉及)。

为什么以善于用兵著称的曹操会只带很少的部队去进攻呢?分析原因是:
第一,        曹操根本不是想与孙权军作战。曹操历来的战法是先挑弱的打。曹操很明白,在当时根本没有战胜孙权军的把握:其自己训练的水军还没有达到实战的水平,仅仅依靠新投降的荆州水军是打不过孙权的(年初,孙权刚刚击败了刘表大将黄祖的水军)。
第二,        曹操知道,如果不能在刘备弱小的时候将其消灭,必成心腹大患。因此,曹操此次作战的目的非常明确:就是两路夹击江夏的刘备(《三国志武帝纪》——“公自江陵征备,……公至赤壁……”)。由于刘备仅有1.5万人,加上刚刚在当阳遭到惨败,曹军的两路大军9万人是完全可以将其消灭的。
第三,        曹操所犯的错误是:没有想到孙权会如此迅速的帮助刘备出头,来迎击曹军的进攻。刘备的防地在孙权的西面,曹军本应先遭遇刘备军,而后才能与孙权部队相遇。根据当时的实力分析以及以后的历史发展,都证明:没有刘备的帮助,孙权凭自己的实力一样能够守住江东的地盘;而刘备如果没有孙权上前挡住曹军,他必然是被消灭或流亡到苍梧之类的偏僻地区,再想东山再起就基本不可能了。这也就是刘备为什么天天派人站在樊口(当时刘备的驻地)的长江边上,盼望着周瑜军早日到来。因为如果是曹军先来,刘备就只能自己与曹军作战,结果是可想而知的。
第四,        曹操为防止孙权可能帮助刘备,也采取了一些措施,比如给孙权写劝降书,夸大自己的兵力,企图吓住孙权,使其至少暂时不敢帮助刘备来迎战;其次又在东线派出三路部队作出攻打孙权后方根据地的样子,希望孙权收缩兵力自保;另外曹操在自己还没有准备好的情况下就匆忙开始进攻,也是为了赶在孙权帮助刘备之前就将其消灭掉。

曹军在此次作战中损失如何呢?分析认为:
第一,        曹操的西路有4.5万人参战。此战中,水军2.5万基本全军覆没是没有问题的:战船全部烧光(周瑜烧的加上自己烧的),水军又是新投降的,估计除了被烧、杀死和俘虏的以外,其余的都四散逃命了;2万中原陆军是曹操的精锐,不会溃散,估计被烧、杀、病死、被俘以及逃跑途中践踏而死的有4~5千人,总计3万人。
第二,        根据《资治通鉴》的记载,是曹军损失大半即三分之二左右。这与上面的分析很吻合——4.5万的三分之二大约为3万。
第三,        如果这个“大半”是指曹操全军,那就太不可思议了:首先荆州和北方的防御部队根本就不在作战地域,也就不会有损失;其次,曹操的北路军还没有与孙刘联军交战也不应有什么损失。
第四,        而如果是曹操全军22万人损失大半,将只剩下7万多人,估计曹操就该得到与前秦符坚一样的下场了。之所以曹军很快又恢复了元气,在荆州和淮南一线打退了孙权军趁势发动的反攻,第二年就再一次大军南下,并在2年后就西进关中消灭了马超、韩遂集团,就是因为赤壁之战并没有对曹操的陆军造成重大的损失。
第五,        整个荆州战役的损失还包括:水军的运输船队,以及后来江陵攻防战的损失数千人。
所以说,曹军在赤壁之战中的实际损失为3万人,整个荆州战役的损失为3.5万人。即使这样,这也是曹操一生中损失最大,失败最惨的一次战役了。

为何曹操在损失了3万人后就放弃了南进的想法回北方了呢?主要原因是:
第一,        曹操撤到江陵后,统计损失发现:进攻江东必须的水军损失了2.5万人,仅剩下不到1万新投降的水军是无法再向江东进兵了。这是停止进攻的最关键原因。
第二,        精锐的陆军虽然损失不大,但经过此战发现他们不适合南方的气候和地形。
第三,        曹操在一生中最得意的时候遭此大败,有些心灰意冷。

从曹操后来的部署来看,他还是准备积蓄力量后再发动进攻的。根据军事地理学的观点,如果要进攻江东(即长江下游地区),则必须占据荆州的江陵。因为占据江陵,长江天险就不再是下游独有的,而是共有的。而且自江陵顺流而下对下游地区占据地利的优势,这是下游地区所不能容忍的。
这就是为什么当曹仁坚守江陵一年多,而周瑜则一直不停地进攻之原因。
其实,这也是后来孙权偷袭关羽的最根本原因:当刘备很弱小时,关羽占据江陵不构成对江东孙权集团的威胁;当刘备占领了四川,具有了与孙权相当的实力时,这种威胁就显现出来了。世界上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有的学者不理解孙权为什么要无缘无故地偷袭关羽,主要是因为他们不了解军事地理学。(决不是因为不娶女儿、抢了一些粮食这等小事,以孙权的胸怀是不会因这些小事与刘备翻脸的)。
在曹操决定放弃江陵北撤后,就等于暂时放弃了继续进攻江东的想法。因为襄阳是保卫中原的第一道防线,但不是进攻长江以南地区的理想基地。周瑜在夺取江陵后也不再继续进攻——因为对江东的威胁基本解除了。
唯一的疑问:曹操的北路军当时干什么去了?比较合理的解释是:曹操的北路军是与西路军协调好的,准备同时到达江夏。由于周瑜军是迎上前来,结果西路军先开始了作战,而北路军还在汉水一带向南开进途中。
不过,即使北路军在赤壁,估计曹军也无法赢得胜利,只能是增加部队的损失,因为北路军的水军更弱。而在长江沿岸地区作战,水军不行,就等于失去了作战的主动权,只有被动挨打的份儿了。

最后的总结是:

整个荆州战役曹军动用了12.5万人的兵力,即:
西路进攻兵团:4.5万人,其中水军2.5万(新降军);
北路进攻兵团:4.5万人,其中水军1万(新降军);
荆州防御及后勤部队:2万人;
东线牵制性进攻部队:3个方向,1.5万人;
(荆州新投降陆军:3.5万,在进行整编中,没有参加作战的迹象,其陆军大将蒯越也不在任何一支部队中,而是被曹操升官调到朝中去了。)

整个荆州战役孙刘联军动用了7.5万人的兵力,即:
周瑜军团;3万人,其中精锐水军1.5万人以上(用于直接迎战曹操西线兵团);
刘氏兵团1.5万人,其中水军近1万人(用于防守曹军沿汉水的进攻);
孙权的支援部队2万人(战役预备队);
东线防御部队1万多人(分别抵抗曹军的三路牵制性进攻部队)。

在赤壁之战中,曹军的参战兵力是西路进攻兵团4.5万人,其中新投降的荆州水军2.5万人。孙刘联军为周瑜军3万人,刘备军没有参战(仅在曹军撤退时才投入追击)。

而得出这一结论的最关键一点,就是曹操带到赤壁的直接领兵的将领太少。只要比较了解军队的指挥体系,就不难明白这一道理。其实,有一些历史学家已经发现了这个现象——即曹操带到赤壁的将领(军长、师长)很少,但是由于不太了解军队的指挥体系,还是认为曹操亲自带领到赤壁的是20万多大军。
赤壁之战的历史意义非常重大,但仅从纯军事角度来看,并不是一次非常经典的战役。它只是在一场实力基本相当的战斗中,状态更好的一方击败了另一方而已。
以上是我的一些分析和观点,请专家、学者多多指教。
附录:荆州战役形势图

注1:关于周瑜论述的曹军中原部队数量
在赤壁之战时,关于曹操所率中原部队的数量,现今的史书和相关资料,基本都是根据资治通鉴中周瑜对孙权的谈话内容得来的。周瑜的原话是:“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已久疲;所得表众亦极七八万耳,尚怀狐疑。”阐明了当时曹操的中原部队和刘表降军的数量。
对于刘表的降军数量,基本没有什么争论,在7~8万,有些怀疑就取7万左右吧。
对于描述中原部队数量的这句话,由于“中国人”的前面少了一个定语,其结果是可以有两种理解:
一种理解,认为定语是“南下”,即“曹操所率领的南下中原部队不过十五六万,”
一种理解,认为定语是“全部”,即“曹操所率领的全部中原部队不过十五六万,”
目前的史书均赞同第一种理解:主要原因是由于曹操号称大军80万,所以都以为曹操即使没有80万大军,那怎么也得有20~30万人。除此之外,好象也没有什么更合理的解释。
但是经过对有关资料的分析,本文认为应是第二种解释才更加符合当时的情况。说明如下:

第一,在本人的另一篇文章中(见《官渡之战双方实际参战兵力分析》),已经详细叙述了这一时期曹操军队的发展情况,从官渡战役时的不到7万人,经过7年的不断征战和发展,到208年具有16万的军队是比较合理的。具体过程参见前文。这是其一。

第二,关键是曹操率领多少中原精锐部队南下进攻刘表,更符合当时曹操的用兵习惯和军事规律。我们来看:

曹操这个时期的用兵规律。曹操在这个时期所亲自指挥的重要战役有:
200年,官渡战役:曹操率3万精兵大破袁绍10万北方陆军;
207年,讨伐乌桓:曹操率3万精兵一举消灭蹋顿等2万多骑兵;
208年,讨伐刘表:曹操兵力?
211年,进军关中:曹操率5万多精兵一举击败马超、韩遂的7万(号称10万)凶悍西凉兵;
213年,进攻濡须口:曹军号称40万,与孙权7万军隔江对峙,主力没有交战撤兵;
215年,攻取汉中:曹操率数万精兵越山险,击降张鲁;
217年,争夺汉中:曹操率5万多精兵与刘备相持于汉中一带,后自动撤兵。
根据以上所列曹操指挥的历次战役中,除濡须口一次实际兵力失考,其余均不超过6万人。而濡须口一役,曹操的真实兵力估计也就是8万左右(因为其号称80万的大军仅有13万人,而对手孙权为7万)。所以我们总结出;曹操通常只带3~6万精锐部队进行作战。

其次,在当时,曹兵精锐是全国有名的,这可以不止一次的从敌方将领嘴里得到证实:官渡战役时,袁绍主要谋士沮授说:曹操兵精,利在速战。袁绍大将张郃说:曹公兵精往必破之(其估计曹操率5千兵深入袁绍后方作战必定能击败淳于琼的1万多人)。而刘表军不见有什么部队精锐的记载。

再次,曹操此次南下作战,原本是要讨伐刘表与其儿子(见《资治通鉴》汉记五十七——“秋,七月,曹操南击刘表”),只是后来刘表病死、刘琮投降,才变成了进攻刘备的战役,最后由于孙权的出头而演变为与整个江东的对抗。因此曹操在南下时的对手只是刘备和他非常看不起的刘琮(见资治通鉴记载“生子当如孙仲谋,如刘景升儿子,豚犬耳”)。
刘备虽然是雄杰,但当时兵力只有1万人。
通过这一分析,我们可以明白:曹操率领中原精锐部队来进攻这样的对手(兵力8~9万人),根本不需要15~16万,8~9万就绰绰有余了。这才符合曹操的用兵规律和军事常识。

第三,结合周瑜说此话的前提来进行判断。
周瑜说这段话是针对曹操劝降书中的“今治水军八十万众”这句话而为孙权解疑的。所以如果曹操说的是全国的总兵力,那么周瑜所讲的也应当是曹操的全国总兵力。
根据《高级汉语大词典》的解释,“今治水军八十万众”中的“治”在这里是训练的意思(不是统领的意思)。这句话翻译过来是“现在我已经训练了水陆大军八十万”,非常明显是指全部的水陆大军,因为训练的部队不是就要全部带到荆州来的。而且水军八十万必不是专指水军,因为众所周知曹操当时的军队以陆军为主,仅是在当年才开始训练水军,不可能几个月就有了如此多的水军——而是指水陆大军(其实自己训练的水军还没有呢)。

根据上述论点,可以认为周瑜当时所说的是曹操的全部中原部队不过十五六万人。

注2:根据《官渡战役双方实际参战兵力分析》一文中的数据。
注3:根据《资治通鉴汉记五十七》中的记载,曹操在208年春开始在邺城造玄武池训练水军,但是当年7月就开始进攻刘表,以当时的技术水平半年时间不可能既挖池又完成训练水军的工作。因此,在曹操进攻刘表时,没有带自己训练的水军是比较合理的。因为当时刘表的主要地盘如襄阳、江陵、樊城等均在长江以北,曹操只带陆军就可以达成战役目标——击败刘表。

参考资料:
《三国志》《资治通鉴》《中国通史》《中国战争史》《布局天下》《中国历史地图集》等

荆州战役形势图

[ 本帖最后由 风使 于 2008-6-30 17:12 编辑 ]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燕京晓林

兰祺侯光禄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南将军
好贴 8
功绩 376
帖子 2970
编号 38
注册 2003-8-20


发表于 2003-8-25 22:47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呀,两天没有来,从风和一叹兄已经论的热火朝天啦。哈哈!从风兄完全理解了我的那些观点,佩服!这么长的文,老兄看的真够仔细的。
一叹兄,我分析这些兵力虽然有一些根据(不是史书记载的根据),但是确实会有一定的误差,但是我以为,只要数量级不错,应可以接受吧?
比如,你提出的西路军水军兵力为什么是2.5万,而不是3或4万,其实文中有分析:
1、刘表降军7万,我们估计水军占一半左右,3.5万,由于荆州不少地区需要陆军作战,水军比例不会太大;
2、曹操没有带水军,因为在玄武池挖池、训练需要时间,而曹操还没有来得及造船呢(第二年才开始造轻船);
3、北路有3.5万陆军,但是沿汉水进攻不能一点水军没有吧?基本军事常识,所以分1万过去。估计这1万水军本来就在汉水;
4、所以曹操这里只剩2.5万水军了。或许个别数字不准确,但是数量级应没有问题。也可能这一路水军有2.8万或3万,不影响大局的啦。

另外,一叹兄所举兵乱的例子,我在文中也提到了,是曹操早期三次兵不精锐吃亏的事例之一。此后,曹操就基本奉行精兵策略了。所以其总兵力不很多。刘表兵多,可战斗力差,最后还不是送礼了。哈哈。
很多历史,不知什么原因,总喜欢吹嘘所谓的以少胜多的经典,还故意夸大双方的兵力对比,以显示战果。比如:昆阳之战,淝水之战,虽然是以少胜多,但兵力差距可没有那么多。吹出来的。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燕京晓林

兰祺侯光禄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南将军
好贴 8
功绩 376
帖子 2970
编号 38
注册 2003-8-20


发表于 2003-8-30 13:39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马岱兄,古代与现在不同。真正的水军并不是陆军上船就可以算的。古代大战船不多,大部分水军是在20人左右的小战船上进行作战的。这样的小船,在长江中摇摆不定,如果没有受过专门训练,根本没有办法在船上站稳,就更不要说射箭和拿刀枪格斗了。水浒传里面李逵与浪里白条的战斗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其实我军进行渡海作战也是预先经过了很多训练和准备的,至少在电影里看见过在练习走摇板吧?拿就是水军的基础训练呀。
并不是说水军一定要坐船来,关键是要夺取对水路的控制权。因为即使曹操大军在当地找到一些民船,把部队运过江了,但是后勤怎么办?大军作战仅依靠当地临时搜集是根本不行的。一旦江面被敌人水军切断,大概可真要全军覆没啦。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燕京晓林

兰祺侯光禄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南将军
好贴 8
功绩 376
帖子 2970
编号 38
注册 2003-8-20


发表于 2003-9-1 18:46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马岱于2003-08-30, 06:46:01发表
差不了多少,解放军过长江时就用的小船(大船都被国民党军毁了),一般沿江的百姓家里很多都有船(在古代船是重要的交通工具),临时征集并非难事,射箭和拿刀枪格斗也并不比拿枪射击的难度高。

这样的小船,在长江中摇摆不定,如果没有受过专门训练,根本没有办法在船上站稳,就更不要说射箭和拿刀枪格斗了。

晓林兄,正因为如此,曹操才用铁索将船连在一起呀,要是全是荆州水军,就用不着了。晓林兄,要么就要承认水陆军分开有误,要么就要承认曹操带了水军来,选择哪个?

古代和现代有很大不同,比如,现代我军有强大的炮兵,基本控制了江面,所以即使没有水军,也能够控制水面。古代就不同啦,长江如此宽,没有水军根本不能控制江面。
老兄怎么也相信什么连环计呀。其实非常简单,曹操把大批船只都停靠在江岸边,自然船不可能都靠岸,所以只能靠岸的那艘固定在岸上,外面的则依次固定在其里面的船上。根本就不存在选择哪个的问题。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燕京晓林

兰祺侯光禄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南将军
好贴 8
功绩 376
帖子 2970
编号 38
注册 2003-8-20


发表于 2003-9-1 18:49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本来就是吹牛的语言,当不得真的。何况当年才开始挖玄武池,半年就训练80万水军,即使吹牛也没有人信呀。哈哈!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燕京晓林

兰祺侯光禄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南将军
好贴 8
功绩 376
帖子 2970
编号 38
注册 2003-8-20


发表于 2003-9-3 22:01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这可不好比,解放军就冲过去8个团(大概是),主要是岛上国军不行,一下就打跨了。而金门岛的例子比较能说明问题。就是一旦两军都有战斗力时,没有水军就不行啦。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燕京晓林

兰祺侯光禄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南将军
好贴 8
功绩 376
帖子 2970
编号 38
注册 2003-8-20


发表于 2003-9-5 23:56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哈哈,比我解释的还清楚,佩服佩服!
三国人口问题,真是比较麻烦,按照史书的记载,确实到263年魏国只有440万,那么在208年时(还没有消灭关中、陇右与河西的军阀)有多少人口就可想而知了。
但是人口学家基本都不认可这些数字,主要是以为有大量的人口没有入籍(为了逃避赋税)。但是我以为实际人口与史书的记载不会相差很多。看看三国时期的主要战役实际参战兵力就基本上一目了然啦。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燕京晓林

兰祺侯光禄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南将军
好贴 8
功绩 376
帖子 2970
编号 38
注册 2003-8-20


发表于 2003-9-7 22:04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曹操这个时期已经基本不直接使用新投降的敌军部队了,而是要先挑选其精壮,再加以严格训练,才能投入作战的。比如,马超的陆军已经很精锐了,但是曹操在使用其投降(被俘)部队时,还是先派殷署挑选5000人进行训练再编为正规军。
如果,曹操自己有水军,或者其陆军可以当水军用,他就根本不会带这些新投降的荆州水军了。这是后期曹操唯一一次直接使用新投降军,结果遭到惨败。
注意,曹操再笨,也不会让蔡冒等降将来指挥自己的水军,而只能是指挥荆州的水军。
水军是可以在陆地作战的(战斗力没有水上高),可是陆军在水上战斗力将大大减弱。这也是孙权军为什么一直不敢深入内陆作战的原因。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燕京晓林

兰祺侯光禄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南将军
好贴 8
功绩 376
帖子 2970
编号 38
注册 2003-8-20


发表于 2003-9-7 22:11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另外,马岱兄说金门敌军有10万,不知是什么根据?哈,我军的战前侦察也太差劲了吧。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燕京晓林

兰祺侯光禄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南将军
好贴 8
功绩 376
帖子 2970
编号 38
注册 2003-8-20


发表于 2003-9-9 14:44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正式的战史记载是:金门之战我军9023人,国军3万人(原2万,胡连增援1万多)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燕京晓林

兰祺侯光禄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南将军
好贴 8
功绩 376
帖子 2970
编号 38
注册 2003-8-20


发表于 2003-9-16 14:01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秋雨冰风于2003-09-13, 10:09:06发表
不解啊!别人喜欢夸大,晓林兄却总喜欢说少。曹操唬人的八十万大军(一个极端),被其七折八扣分析成四万(另一个极端),实在过分。俺认为采用逆向思维,光从历史、军事常理,就可见其结论大错特错。

⑴各种正史、野史都记载赤壁之战是以弱胜强的典范,且兵力相差悬殊,可能有所夸大,但若象晓林兄认为的实力相当(曹兵虽略多,但质次),战役性质就不一样,历史也成大笑话,难道古来那么多史学家、军事家就都不如晓林兄慧眼吗?

⑵还记得刘备败走荆州初时,“兵不满千,将不过关张赵”,可到战役开始时,刘备军又拥有万人,其兵力从何而来呢?刘景升纵是大方,也不可能给一个小小的新野县拨调万人,就是他无疑心,蔡瑁等人也必然阻挠,因而刘备的士兵应是自己招募。一县人口能有多少,尚能征募近万人,可见当时的应征率极高(有人甚至认为三抽一,当然包括半兵半农,这恐怕也是流行屯田的原因之一),而曹操当时以拥半壁江山,说他全国有兵五六十万一点都不过分。

⑶晓林兄认为前线四万兵力中75%是新降的荆州水军,以曹操多疑的性格,睡梦中都想杀人(也确杀过人),能睡的安稳吗?

不解的好!我也是想了很长时间才写的此文。此前我也问自己,那么多历史学家、军事学家不是都认为是20多万对3万(或5万吗),难道?
我此文说的4万多对3万乃是指真正在赤壁参战的部队,而历史学家们是把在这个荆州地区的所有部队都算进去的(也还有那15、6万的问题)。
想一想吧,赤壁(乌林)又不是什么平原、交通要道,而是长江边的一块荒地,四面还有很多的沼泽地,平时是不会有多少人到那里的。20多万人突然挤到这里,恐怕扎营都没有地方。看看晋灭吴的战役,那是20多万人,可是要兵分6路进攻。
如果20多万人都沿长江向江夏开拔,大约前军已经在赤壁被消灭了,后军还没有出江陵城呢!这才是军事、历史的基本常识。
至于刘备的部队增加问题,请看诸葛亮传吧,诸葛亮为刘备出的第一招(不算隆中对)就是如何增加兵力。
曹军兵力本来一直就不多,在8年前官渡生死存亡之时,也仅能抽调3~4万人迎战,而后接着又是连年征战,怎么会突然跑出5、60万大军来。
最后,曹操虽然多疑,但是还是非常敢于使用降将的。而关键就在将领的控制。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燕京晓林

兰祺侯光禄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南将军
好贴 8
功绩 376
帖子 2970
编号 38
注册 2003-8-20


发表于 2003-9-16 14:24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吴兄转的此篇三国人口文章很好呀。确实许多人口学家均认为三国时期实际人口不会象记载的那么少。
但是我个人以为,也不会有近4000万那么多。看看三国时期主要战役的实际兵力,基本可以得出一个参照。
整个三国时期,双方参战兵力超过20万的战役都不多,比如曹操对袁氏的全部战役均不超过,打袁术、吕布、刘备、张锈、陶谦就更不用说了。打刘表、马超是接近20万,打张鲁又少一些,而最后灭蜀和灭吴,魏晋也只是出动了18万和20万。所以三国人口应不会有那么多。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燕京晓林

兰祺侯光禄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南将军
好贴 8
功绩 376
帖子 2970
编号 38
注册 2003-8-20


发表于 2003-9-17 13:29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问题提的好。
首先,为什么三国志里多次在赤壁之战里提到刘备,主要是因为曹操这次进攻是针对刘备去的,也就是说刘备是被攻击的主角。周瑜的部队其实是来救援刘备的。
其次,如果刘备带领部队参战,相信至少应有一到二位带兵的将军跟随吧,比如关羽、张飞、赵云、糜芳,总不能让刘备当光杆司令吧?可是这么伟大的胜利,在这些将军的传记中无一提及,反过来只要参加此战役的吴军将领均在其传记中有记载,这说明什么?刘备的这些直接带兵的师长、团长们都没有参加赤壁之战。
第三,江表传的记载,虽然有人以为是东吴的专美之词,但是仔细分析,其实是很符合实际情况的。刘备看到周瑜兵少,很担心不能胜利,希望保存一些实力。
第四,刘备以孤身逃命闻名,这是他的专长,所以他只带着少数亲兵护卫跟在周瑜军中参战,必要时就马上逃回江夏。
第五,如果刘备主力参战,那后来鲁肃向关羽讨要荆州时,一向高傲的关羽就不会哑口无言啦,因为确实刘备主力没有在赤壁出力呀,心中有愧!
第六,刘备为什么还要只身在周瑜军中参加赤壁之战呢?哈,曹操本来是打你刘备来的,周瑜已经拼命上前为你抵挡一阵,你不出兵,自己再不露面,实在说不过去呀。这个时候,刘备已经顾不上担心周瑜对其不利了。因为在这时,如果周瑜想消灭刘备,根本不用自己动手呀,只要不救援,坐山观虎斗,看曹操把刘备一网打尽就可以了。
第七,或许两军有分工,刘备军主力坚守江夏,负责阻击曹军北路兵团。
总之,有些史料不仔细分析,是不能明白其到底是说的什么,如果只会引用史料而不会分析,是难以得出正确结论的。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燕京晓林

兰祺侯光禄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南将军
好贴 8
功绩 376
帖子 2970
编号 38
注册 2003-8-20


发表于 2003-9-18 09:05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长乐君说的不无道理。我们可以再分析一下:
《三国志 蜀先主传》“权遣周瑜、程普等水军数万,与先主并力,与曹公战于赤壁,大破之。 ”
《 三国志 吴主传》“瑜、普为左右督,各领万人,与备俱近,遇于赤壁,大破曹公军。”
《三国志 周瑜传》“权遂遣瑜及程普等与备并力逆曹公。”
这些记载,都提到了是与备并力或俱进,说明刘备一定是参加了赤壁之战的,但是在记载孙权方面时,都有兵力数量的记载(周瑜传的记载在前面),而连《先主传》都不提刘备的兵力,这是为什么呢?陈寿写历史当然不是胡说八道,而是非常细致,因为刘备没有多少兵力参战,所以只提备而不说多少兵力。
《三国志 武帝纪》说:“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于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军还。”如果按照字面意思解释,那好象孙权军根本没有参战,全是刘备的功劳了,这是根本说不通的呀。
关于魏军将领传中很少提赤壁之战那是很正常的,因为对于他们来说,这是失败的记录,越简略越好,这也符合陈寿写史的规律,他们的传中大多仅记载从征荆州之类的话。而刘备的大将则应当相反,这么光辉的战绩能不大书特书吗?
刘备的部队主力是什么兵种?至少关羽带领的是号称水军精甲不下万人,而刘备的陆军实际上在当阳已经基本上全军覆没了。
刘备当然不是弱智,他保存实力就是在火烧赤壁之前呀。由于他保存实力,根本就没有把部队带到赤壁,所以火烧之后,其部队根本来不及追击曹操。只能跟在后面抢一些战利品,收容一些散兵。
所以说刘备有较多的部队参战是没有根据的。根据《江表传》的记载,刘备连2千兵都舍不得出,就可以知道在赤壁的刘备军兵力有多少啦。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燕京晓林

兰祺侯光禄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南将军
好贴 8
功绩 376
帖子 2970
编号 38
注册 2003-8-20


发表于 2004-1-29 12:10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其实比较合理的解释是:刘备的部队驻守夏口,防备曹操的北路兵团沿汉水的进攻。不过此兵团一直没有来到。所以刘备主力无所事事了。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燕京晓林

兰祺侯光禄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南将军
好贴 8
功绩 376
帖子 2970
编号 38
注册 2003-8-20


发表于 2004-2-5 16:35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跋锋寒于2004-01-29, 17:42:00发表
不对吧,汉水一线已经有关羽水军在了,而刘备也是同时率军向乌林进发的,只不过行动慢了一步,“寻亦放火,而无所及”,但也和周瑜水陆并进,追赶曹操,直到南郡城下。

其实这个时候,刘备的陆军已经在当阳被消灭了,在夏口的就是关羽的水军约万人,也就是后来鲁肃所讲的不当一校之众。
如果说刘备在当阳没有损失什么兵力,是不符合基本规律的。刘备和陆军将领都在此路;随军家眷也在此路;大量的辎重也在此路(关羽估计也运走若干);所有的谋士、文官也在此路。如此重要的一路,怎么可能没有陆军一起行动呢?
由此证明:刘备的水军由关羽带走;陆军都在当阳,而刘备最后仅带数十骑兵逃走,虽有少数散兵最后逃回,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刘备的陆军绝大部分在当阳被消灭了。这也是孙权一见诸葛亮就问刘备到底还剩下了多少人马的原因。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燕京晓林

兰祺侯光禄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南将军
好贴 8
功绩 376
帖子 2970
编号 38
注册 2003-8-20


发表于 2004-2-5 16:46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phoenixdaizy于2004-02-04, 10:12:22发表
1)北方黄河虽然不适合水战,但渤海,黄海恐怕比长江要适合水战多了。虽然水战逊色,而地理不熟,但若要说对水军完全不在行,那只是在戏曲里出现。

2)诸人徒见操书言水步八十万而各恐慑,不复料其虚实,便开此议,甚无谓也。今以实校之: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已久疲;所得表众亦极七八万。

言明是彼所将,否则曹操已经多年没有发动大的战争,不会有久疲之说。大家总要缩减曹操的兵力,来缩小双方实力差距,所以看问题不够客观。

3)所得表众亦极七八万。
这里阁下也存在理解错误。
刘表的降军最多7,8万,这并不是刘表的极限兵力。
以刘表在荆州的实力,兵力当在10万以上。
但由于长子刘琦,以及刘备在其军队里的强大势力,加上荆州南部尚不知道动向如何的各部势力,兵力应在十万上。
刘备败于长坂并不是其主力兵力,此时刘备刘琦的总兵力应该在3万人以上。

1、至少当时曹操还没有海军,也没有进行过任何海战呀。
2、不能说曹操已经多年没有发动大的战争吧?从200年官渡战役胜利后,直到208年赤壁之战时,曹操哪一年不是带领主力作战中?在207年还远征乌桓。连打8年还不能算久疲之兵吗?(这还不算官渡之前的呢)
3、刘表开始是有10万那,可是208年初被孙权干掉了1万多,夏口还有刘琦1万,加上投降的7-8万,不就是10万之众吗?这还不算刘备的部队。
4、刘备在当阳有否主力,请参考其他文章。但是有一点需要搞清楚:刘备的水军被关羽带走了,陆军在哪里呢?要知道刘备一共就分兵两路,难道刘备会把所有兵马都交关羽用船运走,自己带领所有的文官、家眷、陆军将领和许多车辎重,单独向江陵开进?于理不通吧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燕京晓林

兰祺侯光禄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南将军
好贴 8
功绩 376
帖子 2970
编号 38
注册 2003-8-20


发表于 2004-2-5 17:31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对水战的论述很好呀。在当时,孙权的部队可以说是水陆两栖部队,而曹操的部队则没有这个能力。在陆战中要优于孙权军,但是水战就不行了。
如果在摇摇晃晃的战船上,连站都战不稳,还怎么射的准弓箭,更不要水接弦近战啦。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燕京晓林

兰祺侯光禄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南将军
好贴 8
功绩 376
帖子 2970
编号 38
注册 2003-8-20


发表于 2004-2-9 22:56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phoenixdaizy于2004-02-07, 9:56:28发表
我这里仅是举例。
北方水面远比现在中国的为多,以现在中国论古代实在是可笑。

公孙小小国家尚有水军。
而数百年后尚有水泊梁山,黄河的水面也远比现在为宽。
所谓北人不习水战,完全是附会演义吧。

真正的敌人可能是气候和环境因素。还有临时无法建造足够用于渡江的船只。

刘备取益州的难度,不见得比曹操南下小。至少从战略地形上更糟糕。
不能说没有军事实力。

所谓后来孙权说刘备狡诈,劝说不要伐益州,其实还有一部分因素,就是取益州的难度本来就很大。

如果仅仅因为古代北方河湖比现代多一些,就认为古代北方军队也擅长水战,这也是很不科学的。至少曹操在进攻荆州以前,其主力部队没有进行过水战,说其不习水战乃是完全附会演义是不正确的。
而同时期,孙权的部队进行过多次大规模的水战。
曹操在进攻荆州的当年才开始挖玄武池来训练水军,也能说明其水战训练才刚刚开始。
另外,周瑜也认为“舍鞍马、仗舟楫,非其所长也”。

曹操的问题根本不是要渡江。要知道,曹操在荆州缴获的刘琮战船就有千艘之多。
至于刘备取益州吗,还不是依靠欺骗手段?否则正如所言,难度也很大呀。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燕京晓林

兰祺侯光禄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南将军
好贴 8
功绩 376
帖子 2970
编号 38
注册 2003-8-20


发表于 2004-10-21 13:24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zoustar于2004-10-21, 11:37:20发表
附录怎么看不了啊?

有个自己画的地图,传不上来。所以看不到。抱歉!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燕京晓林

兰祺侯光禄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南将军
好贴 8
功绩 376
帖子 2970
编号 38
注册 2003-8-20


发表于 2006-1-3 02:04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历山学士于2005-11-21, 3:37:21发表
有几点想请注意:

1 关于楼主所说的曹操进军到赤壁的西路军

楼主认为曹仁 徐晃等不在此军之列,所举证据是:

曹仁——三国志曹仁传:“从平荆州,以仁行征南将军,留屯江陵,拒吴将周瑜。”
徐晃——三国志徐晃传:“从征荆州,别屯樊,讨中庐、临沮、宜城贼。”

但是,书中所指是指赤壁之战前的防御部署,还是曹操北还后的留守部署?

2 关于周瑜的对曹军数量的表述

“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已久疲;”

请注意当时周瑜论述的目的和形势,如果是楼主所理解的“曹操所率领的全部中原部队不过十五六万”——似乎周瑜在此时说曹操的全部部队有点跑题,对孙权来说,曹操一共有多少家底好像没有带到荆州多少兵更重要吧?换句话说,我个人认为,周瑜在这里讲曹操的军队数量重点应该是到荆州、对孙权构成威胁的更恰当一点。  

第一点有道理,这个文章发的较早,后期的改进版已经把这一点修改了。

第二点,我还是坚持原观点。周瑜此时说曹操的总兵力并不是没有意义。他要坚定孙权的抗战决心:试想,如果曹操的总兵力不过15、6万,即使加上荆州投降的7、8万,不过22到24万,能实际用于进攻的就不会很多了。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燕京晓林

兰祺侯光禄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南将军
好贴 8
功绩 376
帖子 2970
编号 38
注册 2003-8-20


发表于 2006-1-3 02:09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现在新的意见,是徐晃参加了赤壁之战。因为最重要的一点,曹操在发动赤壁之战时并没有完成征讨荆州的作战,因为还有一个郡——江夏在刘备、刘琦手里。
因此,说曹仁、徐晃从征、从平荆州,很可能也是包括最后这个作战的。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燕京晓林

兰祺侯光禄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南将军
好贴 8
功绩 376
帖子 2970
编号 38
注册 2003-8-20


发表于 2006-2-4 14:24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赞同兄的观点,其实咱们说的是基本一致的呀。
关键是要分清楚,所谓赤壁之战和整个荆州战役的规模差别。
我所说的赤壁之战,就是特指在长江赤壁到乌林之间发生的交战,这里大致是曹军5万对孙军2万。
而整个荆州战役的参战兵力,我认为应包括孙权的策应兵团,刘备的后续部队和周瑜留守夏口的部队。也就是大约75000人。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燕京晓林

兰祺侯光禄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南将军
好贴 8
功绩 376
帖子 2970
编号 38
注册 2003-8-20


发表于 2006-2-4 14:36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哈哈,赞同!GG是典型的拥刘派,这样说很自然的。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燕京晓林

兰祺侯光禄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南将军
好贴 8
功绩 376
帖子 2970
编号 38
注册 2003-8-20


发表于 2006-2-4 18:09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不错,有烧死的,也有淹死的,还有饿死的和踩死的。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燕京晓林

兰祺侯光禄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南将军
好贴 8
功绩 376
帖子 2970
编号 38
注册 2003-8-20


发表于 2006-2-9 19:50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这其中的原因,一说大家就明白。
由于曹操这次作战,根本不是什么要消灭孙权,而是要消灭占据江夏的刘表集团残余势力——刘备、刘琦,因此武帝纪自然要说攻刘备,与备战。
而周瑜是前来救援刘备的。
比如说一个小学1年级的甲打不过2年级的乙,于是请来另外2年级的丙帮助打,结果当乙来打甲时,丙出面了,把乙痛扁一顿。请问,此时甲并未实际上前打,但是乙确实是来打甲的。道理一样。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燕京晓林

兰祺侯光禄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南将军
好贴 8
功绩 376
帖子 2970
编号 38
注册 2003-8-20


发表于 2006-2-10 20:59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正是如此呀。其实还有一种反证法。
比如某将军参加了某著名战役,并取得大胜,那么通常的情况是,都会在其个人传记里浓浓地记上一笔。这个赞同吧?
赤壁之战是当时非常著名的战役,战胜的一方,孙权的将军们,只要参与了,其个人传记都有或多或少的记录。
但是,我们再看看当时刘备的几个战将,有谁是被记载参加了战役的?关羽?张飞还是赵云?都没有!而当时刘备手下带兵的大将还有谁?
因此,道理很简单:这些大将带领部队拖在了后面,没有赶上参战。再结合江表传的记载,就都吻合了。至于是否刘备故意安排,这个对于是否参战问题已经不重要了。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燕京晓林

兰祺侯光禄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南将军
好贴 8
功绩 376
帖子 2970
编号 38
注册 2003-8-20


发表于 2006-2-11 00:48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唉,要这么说山阳公也不能信了,汉献帝的载记,自然要歌颂一番以汉朝继承人自居的刘备了。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燕京晓林

兰祺侯光禄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南将军
好贴 8
功绩 376
帖子 2970
编号 38
注册 2003-8-20


发表于 2006-2-11 01:02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NO,这是孙盛说的,至于吴志原话怎样,无人知道。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燕京晓林

兰祺侯光禄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南将军
好贴 8
功绩 376
帖子 2970
编号 38
注册 2003-8-20


发表于 2006-2-13 10:21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老兄,此话有误。孙盛即使很伟大,但是不代表其所有的话都是正确,就如同即使他说错了某句话,我们也不能就此说他没文化一样。对吧?
司马迁伟大不?但是不代表其通鉴没有错误呀!道理相同。
因此,我们要证明孙盛这句是错误而已。


精华帖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7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4-11-17 03:16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27454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