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原创]浅议"子午谷之计"
性别:男-离线 杨少凡

Rank: 5Rank: 5
组别 校尉
级别 护军
好贴 1
功绩 29
帖子 407
编号 37535
注册 2005-4-25


发表于 2006-5-5 15:09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陷陈营亮 于 2003-12-5 11:01 发表
诸葛亮的谨慎之计,也以损失了2万军队为结果....
为魏延所要的部队的两倍....

》》》街亭之战纯属用人失误,成功的几率是非常大的,而魏延子午谷计划正好相反,失败的可能是非常大的。

》》》而且即使下了长安又如何?曹真至矣,张郃五万步骑至矣,司马搞不好也至矣,魏军援军一拨拨扑来,蜀军在渭河平原和魏军玩大决战?把诸葛亮全军填进去可能都不够,魏延更是不死也得脱层皮。

[ 本帖最后由 杨少凡 于 2006-5-5 15:13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杨少凡

Rank: 5Rank: 5
组别 校尉
级别 护军
好贴 1
功绩 29
帖子 407
编号 37535
注册 2005-4-25


发表于 2006-5-7 17:29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旖旎从雨 于 2006-5-6 21:28 发表


你让张合 身处重围之中 待援 而不东撤 且不说张合如何飞过去阻挡诸葛亮 就算你会飞 蜀情愿以5000负粮兵在长安挡一下守多久算多久. 恐怕魏延没成鳖  张合先给诸葛亮  魏延 给抓了   曹真 去眉督陇右? 眉和陇右 ...

》》》长安在哪儿,在渭水南岸,曹真要去眉城督诸军何须必过长安?貌似魏延军没水军的说?而且曹真据眉不过督关中诸军而已,诸葛亮走斜谷能飞到陇右?
》》》五千负粮兵?据守长安大城挡张合五万人?还是平原地形?真厉害,都是高达勇士吧?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杨少凡

Rank: 5Rank: 5
组别 校尉
级别 护军
好贴 1
功绩 29
帖子 407
编号 37535
注册 2005-4-25


发表于 2006-6-9 12:18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老天爷,想在子午道那种山僻小径行车跑马?那么好走的地方魏军没半个侦察兵?
另外可以百度一下“子午关”,看看这个关口在哪儿?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杨少凡

Rank: 5Rank: 5
组别 校尉
级别 护军
好贴 1
功绩 29
帖子 407
编号 37535
注册 2005-4-25


发表于 2006-6-9 17:56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萧云飞 于 2006-6-9 12:42 发表


子午谷前匝把大的小关口也好意思提起?

唐之前根本没有此关口的记录,杨玉环要吃荔枝,驿站跑马全从此关通过,这才有了点名声,有人才想起查询此关的来历

事实上此关口距离长安不足百里, ...

》》》嘿嘿,就知道有人要质疑子午关的时代,接砖:《元和郡县志》:子午关在(长安)县南百里。王莽通子午道,因置此关。
》》》早在两汉之间就已经有这关卡了,阁下怎么能说没有记录?

》》》哦,城关建的时候就只有一面?而且永远就一面?
》》》西汉、唐时都城在长安,对付的是来自东边的敌人,函谷、潼关、武关自然主要防东。魏都在洛阳,主要敌人之一蜀在西边,西北的羌胡也是要严防的对象,位于长安与洛阳之间的潼关防的不是西边,难道是魏国担心洛阳方向来敌人?或者魏国念诸葛亮忠心卫国,为了方便他进取关中,故意把关口建成了防东不防西的?
。》》最后,即使魏延占了长安,诸葛也顺利出斜谷,阁下如何解决在关中大战时的蜀军粮草供应问题?

[ 本帖最后由 杨少凡 于 2006-6-9 18:01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杨少凡

Rank: 5Rank: 5
组别 校尉
级别 护军
好贴 1
功绩 29
帖子 407
编号 37535
注册 2005-4-25


发表于 2006-6-11 15:12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萧云飞 于 2006-6-9 21:58 发表
元和郡县志 何人所编篡?这个人我不认识,阁下是否可介绍一二?

》》》元和郡县志 四十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唐李吉甫撰。吉甫字宏宪,赵州人。御史大夫栖筠...后有淳熙二年程大旦跋,称图至今已亡,独志存焉,故《书录解题》惟称《元和郡县志》四十卷。此本又阙第十九卷、
》》》百度一下,用不着多少力气。

》》》治国与编史可为一谈吗?如果就文学素质而言,南唐李后主水平可不低呀,当然,陈后主也是个例子,音乐造诣也很高的,可这和治国能拉在一起吗?至于治史问题,司马光又如何?治国水平又如何?否认资治通鉴?

[ 本帖最后由 杨少凡 于 2006-6-11 15:17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杨少凡

Rank: 5Rank: 5
组别 校尉
级别 护军
好贴 1
功绩 29
帖子 407
编号 37535
注册 2005-4-25


发表于 2006-6-11 15:13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想贴图没有成功,惭愧。

[ 本帖最后由 杨少凡 于 2006-6-11 15:14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杨少凡

Rank: 5Rank: 5
组别 校尉
级别 护军
好贴 1
功绩 29
帖子 407
编号 37535
注册 2005-4-25


发表于 2006-6-11 15:20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萧云飞 于 2006-6-11 15:15 发表


用司马光去比李吉甫?类似扯淡.就好比拿岳飞去和安禄山相比.

》》》有何不可比,都是朝中大臣,都是治国无方,难道就否认他们治史之处?岳飞何人,护国忠臣,安禄山何人,叛国反贼,安能相比,不知李吉甫和司马光哪位反叛朝廷?

》》》另外打住,这里谈的是子午谷之计,少往别的地方上扯。还是请萧君谈谈如何解决渭河平原大战的粮草供应问题吧。

[ 本帖最后由 杨少凡 于 2006-6-11 15:22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杨少凡

Rank: 5Rank: 5
组别 校尉
级别 护军
好贴 1
功绩 29
帖子 407
编号 37535
注册 2005-4-25


发表于 2006-6-11 15:32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萧云飞 于 2006-6-11 15:23 发表


司马光正直无私,李吉甫广植朋党,两者人品高下立见.

》》》人品和治史有什么关系?莫非君以为魏收之《魏书》不可为史料?“中书令魏收撰《魏书》,颇用爱憎为褒贬,每谓人曰:“何物小子,敢与魏收作色!举之则使升天,按之则使入地!”既成,中书舍人卢潜奏:“收诬罔一代,罪当诛!””

》》》至于子午关是哪年建的,有没有这个地方,应该是明摆着的吧。而且休说关卡,子午道北口魏烽火台现在还有遗址矗在那儿呢,不信可问琅邪辽东管宁。

[ 本帖最后由 杨少凡 于 2006-6-11 15:33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杨少凡

Rank: 5Rank: 5
组别 校尉
级别 护军
好贴 1
功绩 29
帖子 407
编号 37535
注册 2005-4-25


发表于 2006-6-13 13:13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七国问题,秦的对手是山东六国,彼此之间矛盾重重,互相防备,而蜀的对手是完整一块的魏国,纵有矛盾也是内部矛盾,除非发生大规模动乱否则绝无可趁之机,只是这种动乱起时诸葛亮已经去世多年,未能等到罢了。

袭蔡州问题,这个问题与邓艾袭成都类比还差不多,人家李朔百里奔袭蔡州,可以一下子生擒渠魁吴元济,一战解决问题,魏延数百里奔袭长安,能生擒曹睿乎?不还是要迎击魏大批援军的反扑,两军在渭河平原大战,以蜀军当时的能力,又无险可守,安能长期相抗?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杨少凡

Rank: 5Rank: 5
组别 校尉
级别 护军
好贴 1
功绩 29
帖子 407
编号 37535
注册 2005-4-25


发表于 2006-6-13 17:27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慕容燕然 于 2006-6-13 14:34 发表

魏延又不是准备一个人对付魏国援军,他在奇袭计划中提到了诸葛亮:“而公从斜谷来”

“十二年春,亮悉大众由斜谷出,以流马运,据武功五丈原,与司马宣王对於渭南。”
两军在渭河平原大战蜀军迟早要面对,  ...

》》》关键是魏军用得着跟你决战吗?只需把诸葛亮主力军堵在斜谷,一部解决魏延那无后方作战的万军足矣,到时候诸葛亮面临的局面同第五次北伐有多大区别?魏军不和你打,光那条穿越秦岭的后勤线就足够让诸葛亮粮尽收兵的了。
》》》至于第五次北伐,那是蜀国与吴国商量好的协同攻势,同时出兵让魏国不能全力应付任何一边(只是吴军太菜),一次北伐时吴国全无准备,也无联系,是蜀一国抗魏国主力军。


一,敌强我弱,还分兵作战,被敌5万优势兵力迅速击溃.
》》》根据张合行军的速度和路线,街亭开战时五万步骑能全数抵达?最多也就是先导骑兵和部分轻步兵到了,不然也不至于让王平那千把人就给镇住。马谡主要败因是”违亮节度““舍水上山,不下据城”,结果让张合军断了水道,渴坏了的兵还能打仗?看看土木堡之战明军啥下场
》》》李贤之《天顺日录》:“明日于土木驻营。宣府报至,遣成国公率五万兵迎之。勇而无谋,冒入鹞儿岭,胡寇于山两翼邀阻夹攻,杀之殆尽,遂乘胜至土木。明日巳时,合围大营,不敢行。八月十五日也,将午,人马一二日不饮水,渴极,掘井至二丈,深无泉。寇见不行,退围。速传令台营南行就水,行未三四里,寇复围,四面击之,竟无一人与斗,俱解甲去衣以待死,或奔营中,积叠如山。

二,攻击虽然有突然性,但是由于攻击目标没有战略价值,魏很快就返过劲来.
》》》攻打相对较远的陇右魏国反应都那么快,攻打陪都长安,关中要地,魏军反应反而慢?老兄,邓艾取成都、李朔袭蔡州,都是一举端掉了对手的指挥中枢,使前线部队失去了首脑。魏延纵取长安得手,能毁魏军指挥吗?最后只不过是魏军增援的路线缩短了一半,且不用爬陇山罢了。

三,战机已失,尚贪三郡,不肯速退.
》》》街亭失守,诸葛亮退得慢?慢魏军还追不上?除了马谡前军,魏军又干掉了诸葛亮手下几个毛人?

四,扩大战线,即便诸葛亮夺了陇右,由于运输线过长,也无力防守.
》》》陇右大道远比秦岭三谷道好走,而且这里的运输线长度对魏也是不利的——他们也得爬山,而蜀军完全可以扼守陇山险要防守——“断陇”。,当时魏国雍凉一带经济尚未恢复,养不起太多的兵,否则也不会因“边兵不能制敌”,而屡屡出动中军,给诸葛亮消耗战创造条件了。后来诸葛亮逝后,停了几年没打,边境经济迅速恢复,等姜维再北伐那阵,魏只动用边军就足以应付蜀军袭扰,那时北伐就得不偿失了。岂能与诸葛北伐相提并论?

[ 本帖最后由 杨少凡 于 2006-6-13 17:42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杨少凡

Rank: 5Rank: 5
组别 校尉
级别 护军
好贴 1
功绩 29
帖子 407
编号 37535
注册 2005-4-25


发表于 2006-6-14 12:33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慕容燕然 于 2006-6-13 18:13 发表

看书上怎么写的:“备既死,数岁寂然无声,是以略无备预”人家防备都没有堵什么堵?不要罔顾事实全凭自己想象好不。
关于第五次北伐我是要告诉你:两军在渭河平原大战蜀军迟早要面对, 没有一场战略决战关中是不可能易手的。不要答非所谓。

》》》跑题鸟,跑题鸟。

》》》知道什么叫“略无预备”吗,就是没有多少准备,但不是一点准备没有。
资别传曰:诸葛亮出在南郑,时议者以为可因发大兵,就讨之,帝意亦然,以问资。资曰:“昔武皇帝征南郑,取张鲁,阳平之役,危而后济。又自往拔出夏侯渊军,数言‘南郑直为天狱,中斜谷道为五百里石穴耳’,言其深险,喜出渊军之辞也。又武皇帝圣於用兵,察蜀贼栖於山岩,视吴虏窜於江湖,皆桡而避之,不责将士之力,不争一朝之忿,诚所谓见胜而战,知难而退也。今若进军就南郑讨亮,道既险阻,计用精兵又转运镇守南方四州遏御水贼,凡用十五六万人,必当复更有所发兴。天下骚动,费力广大,此诚陛下所宜深虑。夫守战之力,力役参倍。但以今日见兵,分命大将据诸要险,威足以震摄强寇,镇静疆埸,将士虎睡,百姓无事。数年之间,中国日盛,吴蜀二虏必自罢弊。”帝由是止。
》》》》诸葛亮在汉中准备的时候,魏国早就知道信了,打算出兵去对付他,结论被孙资以地形不利劝止,并制定了“大将据诸要险,威足以震摄强寇,镇静疆埸,将士虎睡,百姓无事。数年之间,中国日盛,吴蜀二虏必自罢弊”的战略,否则魏国反应哪儿那么快,这边赵云刚在斜谷南口一扬声,那边魏关中统帅立马换成曹真。

达自以羁旅久在疆埸,心不自安。诸葛亮闻之,阴欲诱达,数书招之,达与相报答。魏兴太守申仪与达有隙,密表达与蜀潜通。——二年春正月,宣王攻破新城,斩达,传其首。
》》》孟达打算反魏,同诸葛亮多次有书信来往,结果因为事机不密,被人告了密,孟达也丢了脑袋。魏国难道破获这起事件后还不对诸葛亮那边有提防?那魏国上下可真是白饭了。
》》》另,诸葛亮之所以匆匆开战,很大原因也可能是因为想抢在孟达反案引起魏国反应之前先发制人,他们耽搁不起时间了(个人意见)。

》》》渭河平原大战必须面对,可魏国不和你打咋办?人家的政策可是“大将据诸要险,威足以震摄强寇,镇静疆埸,将士虎睡,百姓无事。数年之间,中国日盛,吴蜀二虏必自罢弊”,卡死几个要点,跟你玩对峙。双方的后勤运输状态是什么样就不用我说了吧。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7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2-13 20:14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2931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