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韦孝宽于2005-01-19, 11:17:27发表
原帖由思念思想于2005-01-16, 20:47:59发表
周就是在学习金 凯瑞的模式嘛.
有人总说什么看懂,个人感觉如果连周的片子都看不懂,那这个人大概也就适合看看<铁血大战异形>之类的片子了.至于<功夫>,个人认为就是一部失败的作品,虽然特效夸张,但是中国功夫片夸张到这种地步估计观众也会烦的(不要和我说什么骇客也夸张,人家可以自圆其说,那根本就等于在自己的意识里,所以动作再夸张也合理,<功夫>呢?).至于搞笑,这部片子看不出什么精彩之处,尤其"下雨了,收衣服了"这段一出现,我基本上完全失望了.
个人来讲,最喜欢的还是他的<逃学威龙><九品芝麻官><大话西游>(插一句,鄙视那个孙悟空造型)等几部片子,少林足球开始就觉得没什么意思了.
没觉得周在学金凯瑞什么,周最差的片子也比金凯瑞最好的片子强。
这未免过于夸张了。周星驰前期许多的片子是典型的商业大潮下香港电影工业粗制滥造的迎合之作。周星驰最成熟的电影我以为应该是《喜剧之王》与《大话西游》,尤其是《喜剧之王》,很明显看得出是周星驰在电影艺术上试图超越自身的一次努力,尝试做到商业性与艺术性的双赢,遗憾的是这部片子在当年的票房上失败了,这导致了周后来的片子明显的开始向商业化回归。《喜剧之王》以一种个人处于现实困境时对理想的执着与锲而不舍的奋斗精神来打动观众,这样的主题其实并不鲜见,《喜剧之王》之所以比其它众多同类型电影做得要好,主要还是得益于它的风格处理,周星驰一向充满自嘲的无厘头风格无疑使得电影在荒诞与现实的两极张力间具有一种强烈的反衬,小人物不甘平庸而为理想挣扎的辛酸以及在个人尊严上最后一点徒劳的苦涩努力在黑色幽默的表达手法下显得份外沉重。结尾尹天仇事业上攻败垂成的故事结局而非一个滥俗的励志式尾巴显示了周本人在主题把握上的成熟,个性化的处理也体现出了导演本人的独特人生感悟。
《大话西游》真正的艺术价值在于它对人与命运相抗争时的一个有关人的“宿命”的诠释上,可惜的是大部分人只是喜欢它的一个爱情悲剧的表像。其实要不是有一个充满悲壮的宿命主题支撑起整个故事的骨架,至尊宝与紫霞的爱情和一个通常以人为编造的悲剧来试图煽起观众粗层的审美情绪的俗套言情故事并没有什么区别。
.
金凯瑞最好的作品应该是《楚门的世界》了,以一个近乎乌托邦式的寓言来讽喻日益发达的现代文明对个人生存僭越式的压迫与侵害,无论是由荒谬情节与人物命运的反衬所给予观众的情感冲击还是由故事本身所体现出的时代反思,我认为这部电影都丝毫不比周的电影差。
其实我们从电影的主演而不是从导演出发去比较两部电影的优劣本身就是一种不严格的比较。从我们东方人的审美口味上来说,《大话西游》换另外一个人主演,有可能要比我们现在所看到的这部差几个档次,而《楚门的世界》换另外一个西方演员,也许对我们这些习惯于东方式幽默的观众来说不同的只是一张演员的脸孔而已。所以周星驰在中国观众审美情趣的模式与惯性培养上还是相当成功的,这样类似的人物还有大陆的葛优。不过这是一个表演风格的长期型化过程,我们所要关注的主要对象是观众的审美心理,已经与电影本身关联不大了,不能因此就说金凯瑞的电影就不如周星驰的了。我们看《月亮上的男人》时金凯瑞那些对我们似乎多余的肢体语言,在西方观众眼里不也颇得好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