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请问古代文官最高等级的谥号是“文”吗?
性别:未知-离线 岳光寒
(啟運英文睿武聖功全德皇帝)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校尉
级别 安南将军
功绩 28
帖子 2869
编号 349954
注册 2009-12-9
来自 大同朝
家族 轩辕丐帮


无所谓最高吧,光环作用而已。这东西有时讲究个名人效应。

就如同唐太宗曾当过尚书令,之后尚书令就被封存了一样,如果有破格的,那绝对是莫大的殊荣。
AC米兰的巴雷西退役之后,他的球衣号码6号就成了他的专属,之后不再有人穿AC米兰的6号球衣,如果以后真有破格的,那肯定也是莫大的殊荣。

而宋代自从范仲淹得了“文正”之后,“文正”就成了人臣美谥之极致。不过范仲淹之前,“文正”本来是“文贞”,在唐朝就是美谥,有张说宋璟等代表,宋朝前期也有李昉、王旦,但到范仲淹这里时,为避宋仁宗赵祯讳改为“文正”,从此“文正”不仅代替了“文贞”,并且比“文贞”更加牛逼。

查谥法解可知,“正”是一个比较偏僻的谥号,只有一解——“内外宾服曰正”,而贞则有“清白守节”、“大虑克就”、“不隐无屈”三解。比较可知,“贞”是正儿八经的人臣素质,而“正”则有点王者之气了——你都内外宾服了,皇帝怎么办?结合范仲淹生平,在他被贬的时候,好多大臣不顾政治风险来为他践行,很多之前并无私交,只是慕名而来,宁可站错队犯路线错误,也要支持他,确实有点“内外宾服”的意思。

“文贞”改成“文正”其实不小心隐隐带有王者之气,再结合范仲淹的海内人望,于是成了人臣极美之谥,不但要人品贵重、政绩突出、文采飞扬,更重要的是拥有士林中无可争议的名望。

[ 本帖最后由 岳光寒 于 2012-5-15 14:53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岳光寒
(啟運英文睿武聖功全德皇帝)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校尉
级别 安南将军
功绩 28
帖子 2869
编号 349954
注册 2009-12-9
来自 大同朝
家族 轩辕丐帮




QUOTE:
原帖由 临川介甫 于 2012-5-15 14:41 发表

可也有人说宋代文官最高諡號也是“文”啊http://hi.baidu.com/gailei1981/b ... 15ca38e8248845.html

此文作者功底一般,主观臆断颇多,参考价值有限。

举例,他说研究宋史的人都知道狄青是北宋地位最高的武官。
好吧,也许在民间如此,但作为北宋“地位最高的武官”,连配享庙堂的殊荣都没有,可见在北宋官方,狄青的地位也就那么回事,防还防不过来呢。
北宋官方承认的武将第一应该是曹彬,配享太祖,谥号“武惠”。而狄青是仁宗时期的将领,那么配享仁宗的武将是谁呢?答案是曹玮,曹彬的儿子,但曹玮的主要事迹其实在真宗时期,在仁宗时期基本处于歇菜状态,他死之后几年宋仁宗才亲政。即使这样,都没轮到狄青,非要把真宗时期的功臣曹玮拉来配享。别管是不是因为出身的原因,总之说狄青在北宋武将中地位最高,单就官方态度来看,纯属扯蛋。

另外,王安石谥“文”是美谥不假,但有宋一代在他生前身后对他的评价几经辗转,一会封王一会又把王爵收回,一会配享到孔圣人庙里,一会又给请出来,新党上台他的评价就高,旧党复辟他的评价就又下来了,但即使如此,“文”这个谥号却从未收回,可见“文”在宋朝也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当然肯定是排在前几位的,但说第一,毫无根据。

由此可见,他对谥号以及得到谥号的大臣的评判标准其实是他自己心中的标准,代表不了当时的标准。

至于司马光谥号“文正”而不是“文忠”这种低级错误就不挑了,小毛病,倒不是文章的主要问题。

[ 本帖最后由 岳光寒 于 2012-5-15 15:29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岳光寒
(啟運英文睿武聖功全德皇帝)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校尉
级别 安南将军
功绩 28
帖子 2869
编号 349954
注册 2009-12-9
来自 大同朝
家族 轩辕丐帮




QUOTE:
原帖由 tiger1970 于 2012-5-15 14:29 发表
百度不准。
三红在历史方面一般不会错,就是错,人家也错的有根据。

跟三红一个圈子里的人都知道,三红也是个百度党。只要是有一定知识积累的人,如果能够善用、活用搜索引擎,都不弱于三红,您老个人崇拜太严重了。对也牛逼,错也牛逼,然则何时而不牛逼耶?

[ 本帖最后由 岳光寒 于 2012-5-15 15:24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岳光寒
(啟運英文睿武聖功全德皇帝)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校尉
级别 安南将军
功绩 28
帖子 2869
编号 349954
注册 2009-12-9
来自 大同朝
家族 轩辕丐帮


好了好了,我感觉个人崇拜问题就不要争论了,信仰自由。否则这楼就歪到“三红是不是伪轩史学唯一权威”这样的宗教话题上去了。

另外我也没下定论,只是说,至少在宋代,“文”为第一根据不足,既不肯定“文正”一定是第一,也不涉及宋以外的朝代,而且我觉得这东西没有第一第二,就如同谁的名字比谁更好听一样,并无明确的、成文的官方标准,司马光说文正最牛逼也只是他的看法,虽然他也是个能代表大部分士人的反动权威,哈哈。

以上。

[ 本帖最后由 岳光寒 于 2012-5-15 16:14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岳光寒
(啟運英文睿武聖功全德皇帝)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校尉
级别 安南将军
功绩 28
帖子 2869
编号 349954
注册 2009-12-9
来自 大同朝
家族 轩辕丐帮


回复 #30 tiger1970 的帖子

晕,还是直接把我踢出这个行列吧,我宁愿被你归为“其他人”,除我之外这几位我实在不敢并列啊,尤其是边城玫女……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岳光寒
(啟運英文睿武聖功全德皇帝)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校尉
级别 安南将军
功绩 28
帖子 2869
编号 349954
注册 2009-12-9
来自 大同朝
家族 轩辕丐帮


回复 #33 tiger1970 的帖子

好吧,您随意,但我一个要饭的受之有愧。
这个宗教话题还是歇了吧。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岳光寒
(啟運英文睿武聖功全德皇帝)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校尉
级别 安南将军
功绩 28
帖子 2869
编号 349954
注册 2009-12-9
来自 大同朝
家族 轩辕丐帮




QUOTE:
原帖由 临川介甫 于 2012-5-15 16:28 发表
岳兄你知道我为什么要问此问题吗?就是因为我想知道王荆公的谥号到底是不是文官最高
你的回答已经为我解惑
另外还想请教你一个问题:“司马光说文正最牛逼”这个说法在哪个文献中可找到?

宋史司马光传就有:

夏竦賜謚文正,光言:「此謚之至美者,竦何人,可以當之?」改文莊。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岳光寒
(啟運英文睿武聖功全德皇帝)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校尉
级别 安南将军
功绩 28
帖子 2869
编号 349954
注册 2009-12-9
来自 大同朝
家族 轩辕丐帮


回复 #38 tiger1970 的帖子

你说的谥法未被严格遵守是显而易见的,否则为啥帝王谥号越来越长,并且什么货色的帝王都是美谥?
但具体到谥法的释义,当然还以老祖宗的谥法解为准,不过这也并不意味着后人不能有一些新解,但正宗的还得是老祖宗的,谁让中国人推崇“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呢。

比如“文正”,司马光说“文”是“道德博闻”,“正”是“靖共其位”。“文”倒是出自谥法解,“正”则不是谥法解里的,而且与谥法解里的“内外宾服”颇有不同,“靖共其位”其实是恪尽职守之类的意思,而并未强调人望,但司马光又岂敢说“内外宾服”的意思(须知“宾服”的本意不是佩服而是顺从),既然“文贞”避讳成了“文正”,“文正”就已经作为人臣的谥号了,势必要有个新解,于是其实这个“正”的新解还是跟“贞”更近一些。

至于你说的私谥,那就是另一回事了。私人定谥,按不按规矩也没人深究,但礼官敢不查典籍就乱给人定谥么?“文正”是为避“贞”而后改的,但礼官一查“正”的解就知道是啥了,于是当然这个谥号就很牛逼了,心照不宣了。

[ 本帖最后由 岳光寒 于 2012-5-15 21:36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岳光寒
(啟運英文睿武聖功全德皇帝)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校尉
级别 安南将军
功绩 28
帖子 2869
编号 349954
注册 2009-12-9
来自 大同朝
家族 轩辕丐帮


回复 #40 tiger1970 的帖子

弱弱地告知一声,三红在群里跟我说了,他不屑于跟我一个要饭的表达同一观点,所以他不来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岳光寒
(啟運英文睿武聖功全德皇帝)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校尉
级别 安南将军
功绩 28
帖子 2869
编号 349954
注册 2009-12-9
来自 大同朝
家族 轩辕丐帮




QUOTE:
原帖由 T〇P 于 2012-5-16 07:28 发表
公案小说里每提及包拯言包文正,历史中有何所本?

历史无本,出自《七侠五义》

且说当下开馆,节文已毕,宁老先生人了师位,包公呈上《大学》。老师点了句读,教道:大学之道。包公便说:在明明德。老师道:我说的是'大学之道'。包公说:是。难道下旬不是'在明明德'么?老师道:再说。包公便道:在新民,在只于至善。老师闻听,甚为诧异,叫他往下念,依然丝毫不错,然仍不大信,疑是在家中有人教他的,或是听人家念,学就了的,尚不在怀。谁知到后来,无论什么书籍俱是如此,教上句便会下旬,有如温熟书的一般,真是把个老先生喜的乐不可支,自言道:天下聪明子弟甚多,未有不教而成者,真是生就的神童,天下奇才,将来不可限量。哈哈!不想我宁某教读半世,今在此子身上成名。这正是孟子有云,'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遂乃给包公起了官名一个拯字,取意将来可拯民于水火之中;起字文正,取其意,文与正岂不是政字么,言其将来理国政必为治世良臣之意。


把文正处理成包拯的字了,其实包拯字希仁,谥孝肃,跟文正没关系,民间在塑造包拯这个人物时应该是有意无意地把范仲淹的形象也加进去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岳光寒
(啟運英文睿武聖功全德皇帝)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校尉
级别 安南将军
功绩 28
帖子 2869
编号 349954
注册 2009-12-9
来自 大同朝
家族 轩辕丐帮




QUOTE:
原帖由 临川介甫 于 2012-5-17 13:33 发表
再请教岳兄:你对网友提出的“谥法中以一字为尊,文字最高”的观点是怎么看的?我个人的看法:“文”这个字在王安石去世那个时候应该不是最高谥号,旧党应该不会把最高的谥号给他的
另外,你为什么说司马光是反 ...

不觉得单谥分量就一定比双谥重,不过既然单谥,说明在这个领域的贡献无人能及,而双谥可能就是那种各个领域都有贡献,但没有特别突出的,这是我的理解。看看唐宋两代谥“文”的:韩愈、权德舆、杨亿、王安石。韩愈和王安石都是唐宋八大家里的,在文章方面的贡献突出就不用说了,权德舆和杨亿也都是著名的文学之士。
所以我觉得王安石谥“文”可能新党旧党都没啥话说,但你要谥“文正”,旧党肯定不干。

而且我觉得谥号分量的大小不光要看字,还要看解,一般太常拟谥和最后定谥,都是会给出解释的。“文”有好几个解:经纬天地、道德博闻、学勤好问、慈惠爱民、湣民惠礼、赐民爵位。如果是“经纬天地”的文,那显然牛逼大了,这个一般都是给皇帝的,不是普通人臣消受得起的。如果只是“学勤好问”的文,就显得很一般了。


举两个定谥的例子,均摘自《宋大诏令集》,粗体部分是按谥法解,红字部分是根据人物具体事迹提出的新解

QUOTE:
        太祖谥议

        朕以易名之典。抑惟旧章。所以昭著圣猷。传示来世。流芳垂裕。永永无穷。此百王不易之道也。伏惟大行皇帝禀上圣之姿。君至尊之位。契三灵之眷命。开万世之洪基。应乎天而顺乎人。声为律而身为度。奄宅区宇十有七年。以乃圣乃神之功。守克勤克俭之德。躬决庶务。则日旰忘疲。广览群书。则宵分辍寐。外诫畋游之乐。内无耳目之娱。揭进善之旌。悬敢谏之鼓。解衣推食。悯战士之勤劳。薄赋轻徭。念农人之疾苦。万古皇王之道。平窥于掌握之中。三方僣伪之君。生致于阙廷之下。威加四海。德合二仪。三辰顺而天道无差。兆民康而年谷屡稔。功已成矣。理已定矣。而犹小心恭己。诘旦视朝。既勤倦以劳神。致寒暄而遘厉。马归华岳。方臻偃武之期。龙去鼎湖。遽促上仙之驾。今虔遵旧典。上易尊称。谨案谥法。道德应物曰英。除乱静难曰武。穷神知化曰圣。经纬天地曰文。阴阳不测曰神。功成民用曰德。若乃坐筹决胜。训卒练兵。复吴蜀之土疆。吊交广之生聚。畏天威者不召而至。慕皇风者重译而来。岂不谓之英武乎。又若兴起学校。搜访隐沦。广延儒雅之徒。乐闻俎豆之事。明王圣帝。靡不葺其祠宇。名山大川。靡不奉其禋祀。岂不谓之圣文乎。又若宸谋不测。睿略遐敷。先天而天不违。作事而事无愆。素功侔造化。智识洞元微。万灵归指顾之中。六合入牢笼之内。岂不谓之神德乎。太者表极尊之称。祖者彰开基之德。洪惟清庙。永配昊天。伏请上大行皇帝尊谥为英武圣文神德皇帝。庙号太祖。



QUOTE:
        赐寇准谥诏景祐二年七月甲申

        夫徇义保躬。贤哲罕兼其政。原心观行。褒沮得申其公。惟节惠之旧章。寔经世之明劝。不有嘉命。孰旌遗烈。故赠开府仪同三司、太傅、上柱国、莱国公寇准。感会先圣。绸缪上司。明心若丹。直道如矢。逮予主鬯之日。时乃秉钧之年。图惟协恭。固有二事。遘盗言之噂沓。挟危法以中伤。白璧易污。贝锦难辨。再罹遐谪。遂及云亡。终非零雨之归。徒彰幽泉之痛。虽荐加澄雪。遂反宠灵。而诔功易名。尚阙恩礼。沈谋秘画。沦于疑论。逝者莫愬。朕尝悯之。谥法有危身奉上曰忠。佐国遭忧曰愍。合是休典。慰其营魂。宜特赐谥曰忠愍

PS:司马光既是旧党领袖,又是著名史学家,不但著有史学巨献《资治通鉴》,还有八卦故事会《涑水记闻》,自然是反动权威。我并非不喜欢这个人,只是这么一说  

[ 本帖最后由 岳光寒 于 2012-5-17 15:08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岳光寒
(啟運英文睿武聖功全德皇帝)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校尉
级别 安南将军
功绩 28
帖子 2869
编号 349954
注册 2009-12-9
来自 大同朝
家族 轩辕丐帮




QUOTE:
原帖由 临川介甫 于 2012-5-17 15:08 发表
那么,请问王荆公的谥号当时太常是怎样解的呢?

我没查到王安石的赐谥诏,所以不知。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岳光寒
(啟運英文睿武聖功全德皇帝)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校尉
级别 安南将军
功绩 28
帖子 2869
编号 349954
注册 2009-12-9
来自 大同朝
家族 轩辕丐帮


又找到一个例子,是李清臣的《欧阳文忠公谥法》,可以看到一个具体的拟谥流程。

QUOTE:
  太子太师欧阳公归老于其家,以疾不起,将葬,行状上尚书省,移太常,请谥。
  太常合议曰:公为圣宋贤臣,一世学者之所师法,明于道德,见于文章,究览六经群史诸子百氏,驰骋贯穿,述作数十百万言,以传先王之遗意。其文卓然自成一家,比司马迁、扬雄、韩愈,无所不及,而有过之者。
  方天下溺于末习,为章句声律之时,闻公之风,一变为古文,咸知趋尚根本,使朝廷文明,不愧于三代汉唐者。太师之功,于教化治道为最多。如太师,真可谓文矣。
  博士李清臣得其议,则阅读行状,考按谥法,曰:唐韩愈、李翱、权德舆、孙狄,本朝杨亿,皆谥文。太师固宜以文谥。
  吏持众议白太常官长,有曰:文则信然不可易也。然公平生好谏诤,当加献,为文献;无已,则忠,为文忠。
  众相视曰:其如何? 
  则又合议曰:文献迭犯庙谥,固不可,忠亦太师之大节。太师尝参天下政事,进言仁宗,乞早下诏立皇子,使有明名定分,以安人心。及英宗继体,今上即皇帝位,两预定策谋,有安社稷功。和裕内外,周旋两宫间,迄于英宗之视政。
  盖太师天性正直,心诚洞达,明白无所欺隐;不肯曲意顺俗,以自求便安好;论列是非,分别贤不肖,不避人之怨诽诅疾。忘身履危,以为朝廷立事。
  按《谥法》:“道德博闻曰文”,“廉方公正曰忠”,今加“忠”以丽“文”,宜为当。
  众以状授清臣为议谥。清臣曰:不改于文而傅之以忠,议者之尽也。清臣其敢不从!
  遂谥文忠。谨议。

红字部分特别说明,加个“忠”字对“文”是加成的,而不是减损分量。其实欧阳修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并且是当时文坛领袖,单谥“文”亦无不可,但特别加个“忠”,并非有减损之意,而是确实欧阳修在“忠”这方面做得也很不错,由此可见“文忠”也不一定就逊于“文”。

[ 本帖最后由 岳光寒 于 2012-5-17 15:40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岳光寒
(啟運英文睿武聖功全德皇帝)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校尉
级别 安南将军
功绩 28
帖子 2869
编号 349954
注册 2009-12-9
来自 大同朝
家族 轩辕丐帮


回复 #84 tiger1970 的帖子

高阳的书我看过《大将曹彬》,对历史的还原程度只能说一般,仍然只能当小说看。
不用说高阳了,就算是专史专家王曾瑜写的小说,并且是极力还原历史原貌的小说,也只是小说,不能用来佐证历史。你可以读他们的小说来对当时的社会风貌有个粗略的认识,但不能用来证明任何东西,别说“野翰林”,就是真翰林也不行。想证明的话,还得先考证这段小说是否是符合历史原貌的,但是如果你能考证出来,一开始又何必引用小说呢?

现在回头说说你的问题,其实明会典就已经对谥法有了规定了,并且似乎真的有排位,有明史控可以去查一查。
宋朝尚未见,我查了宋史、宋会要辑稿、宋大诏令集、文献通考,只有对某个具体人的定谥,没发现有成文的典章。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岳光寒
(啟運英文睿武聖功全德皇帝)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校尉
级别 安南将军
功绩 28
帖子 2869
编号 349954
注册 2009-12-9
来自 大同朝
家族 轩辕丐帮


在《唐会要》里查到了谥法,也并未说有排序,但仍然大约能够从先后看出一点人们心理上的上下高低来。单谥和复谥是分开的,也并没有说哪个更好。
单谥有:文、武、献、懿、宣、昭、元、节、景、成、烈、孝、康、定、穆、贞、简、平、安、怀、惠、德、忠、靖、质、戴、宪、威、刚、肃、壮、恭、敬、僖、隐、悼、襄、胡、愍、哀、伤、思、荒、刺、丑、缪、勇、庄、温、良、密、纵、恪、果、勤、灵、厉、信、毅、魏、圉、夷、顷。
复谥(宗室命妇除外):文献、文贞、文懿、文昭、文忠、文康、文惠、文宪、文成、文孝、文简、懿文、景武、贞武、忠武、庄武、武烈、忠献、忠简、忠烈、忠壮、忠孝、忠贞、忠惠、忠勇、忠肃、贞褊、贞穆、贞肃、贞简、贞烈、贞宪、肃愍、昭定、恭肃、献穆、襄愍、简怀、成肃、庄威、献武、威武、忠穆、襄武、毅勇、忠愍、贞惠、贞孝、宣宪、宣简、景襄、懿穆、元靖、恭惠、缪丑、武烈、安简、灵愍、成纵、平厉、壮缪、宣武、恭懿、庄肃、孝穆、昭襄、贞壮

其中单谥的排序感强一些,复谥排序感就弱多了,因为唐朝并不右文抑武,不能说带“武”的统统不如带“文”的。


看看凌烟阁二十四功臣都谥什么:
赵国公长孙无忌(“被自杀”)、河间郡王李孝恭(元)、莱国公杜如晦(成)、郑国公魏征(文贞)、梁国公房玄龄(文昭)、申国公高士廉(文献)、鄂国公尉迟敬德(忠武)、卫国公李靖(景武)、宋国公萧瑀(贞褊)、褒国公段志玄(忠壮)、夔国公刘弘基(襄)、蒋国公屈突通(忠)、郧国公殷开山(节)、谯国公柴绍(襄)、邳国公长孙顺德(襄)、郧国公张亮(被诛)、陈国公侯君集(被诛)、郯国公张公谨(襄)、卢国公程知节(无谥)、永兴县公虞世南(文懿)、渝国公刘政会(襄)、莒国公唐俭(襄)、英国公李勣(贞武)、胡国公秦琼(壮)
二十四功臣是有排位的,但看谥号,单复谥间杂。


再看看唐朝单谥“文”的都有谁:

QUOTE:
赠中书令楚国公上官仪。赠兖州都督沛郡公韦叔夏。赠兖州都督扶风县公苏□。赠卫州刺史清河县子崔融。赠太子少保彭城县东海县公徐坚。赠太子少保彭城县公刘知柔。赠幽州都督彭城郡公韦凑。赠润州刺史常山县公马怀素。赠礼部尚书舒国公褚无量。赠益州大都督固安县公卢从愿。赠江陵大都督宿预县公王邱。赠江陵大都督襄阳县侯席豫。赠礼部尚书贾至。赠礼部尚书韩愈。赠右仆射潘炎。赠太尉令狐楚。赠左仆射权德舆。故襄州节度使李翱。赠司徒李磎。故太子少傅白居易。

再分析分析得到这个谥号的人,可以看出,上官仪“游情释典,尤精《三论》,兼涉猎经史,善属文”,韦叔夏“少而通《三礼》”并“撰《五礼要记》三十卷,行于代”,崔融“为侍读,兼侍属文,东宫表疏多出其手”,徐坚“少好学,遍览经史,性宽厚长者”并“广引文词之士,日夕谈论,赋诗聚会,历年未能下笔。坚独与说构意撰录,以《文思博要》为本,更加《姓氏》、《亲族》二部,渐有条汇”,刘知柔“少以文学政事”且“代传儒学之业,时人以述作名其家”,马怀素“博览经史,善属文”,褚无量“尤精《三礼》及《史记》”并“缮写《论语》、《孝经》各五本”,卢从愿“冠明经举”且“与杨滔及吏部侍郎裴漼、礼部侍郎王丘、中书舍人刘令植删定《开元后格》”,贾至“擢明经第”且“著有文集三十卷, 《唐才子传》有其传”,令狐楚“才思俊丽”并且在一次兵变时被胁迫草遗表“在白刃之中,搦管即成,读示三军,无不感泣,军情乃安”,权德舆“未冠即以文章称”,韩愈、白居易、李翱就不用说了。

这里面都是以诗赋文章或经学见长的,所以只能说单谥“文”是对大诗人大文豪或大儒的一种表彰,若说最高,倒是似乎可以看作是才子、文士或儒士的最高谥号。
而儒学之宗孔子的谥号是“文宣”,并不是单谥“文”,“宣”是“圣善周闻”,意思是人家还有普及学说的功绩,肯定不比单谥“文”差。

[ 本帖最后由 岳光寒 于 2012-5-25 17:36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岳光寒
(啟運英文睿武聖功全德皇帝)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校尉
级别 安南将军
功绩 28
帖子 2869
编号 349954
注册 2009-12-9
来自 大同朝
家族 轩辕丐帮


通过这几天的查阅、分析和思考,得出初步结论:
1、就唐宋两代说,单谥不一定尊于复谥,不过单谥尤其能体现一个人在某个领域的突出贡献。
2、单谥“文”者一般都是诗赋、文章或儒学的大家。
3、“文正”是宋朝才开始有的,且由于名人效应,成为文臣极美之谥,并影响了明清两代。
4、就唐宋两代说,谥号的尊荣程度并无严格的排序,但大致能分成极美、美、中、恶等几个集团,在同一集团中的就只能说各有所长了。也许在同一集团里也还有个习惯性的先后排序,比如“文”一定在“武”前面,这就如同官职里的朝班站位一样,完全平级的也得分个先后。

比如:大家知道六部尚书都是平级的,但在朝班上站位却不可避免的有先后顺序,即使横站一排还有个左右之分,谁让中国人自古讲究多呢。
朝班上,吏部和兵部在前行,户部和刑部在中行,礼部和工部在后行,其中吏部、户部、礼部在东(从皇帝角度看是左手边),由尚书左丞统管;兵部、刑部、工部在西(从皇帝角度看是右手边),由尚书右丞统管。

---------------------
    皇帝

右丞   左丞
兵      吏
刑      户
工      礼
---------------------

这就出现先后顺序了,按先前后后左右数的话就是吏、兵、户、刑、礼、工,先左右后前后就是吏、户、礼、兵、刑、工。总之吏部是第一,工部是最末。

为啥呢?

吏部天官大冢宰 户部地官大司徒 礼部春官大宗伯 兵部夏官大司马 刑部秋官大司寇 工部冬官大司空
先天地,后春夏秋冬,正好是先按左右后按前后的顺序。

除了六部之外,五寺九卿什么的平级官员,也有个先后顺序,既可以说是习惯性的,也可以说是规定的。

总之中国人的习惯就这样,位置感特别敏感,说不出什么先后的东西也要分个先后,我想谥号也是如此吧,美谥其实都差不多,非要分个高低也不是不可能,但可能每个人心中都有个标准吧。

[ 本帖最后由 岳光寒 于 2013-3-13 10:04 编辑 ]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4-14 22:45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7940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