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古代计算粮食是算容量or重量?
性别:未知-离线 KYOKO
(★御姐控★)

唐国公
荆南节度使
★★

Rank: 22Rank: 22Rank: 22Rank: 22
柱国(正二品)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大将军
功绩 1457
帖子 65672
编号 32
注册 2003-8-19
来自 BWL


发表于 2013-11-24 13:28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古代计算粮食是算容量or重量?

最早有介个疑问是看《明朝那些事儿》里说的淋尖踢斛,咱那时还疑惑,反正你是交了一个斛的麦子,人家踢是一斛,不踢也是一斛(这里明事儿说的有点儿不清楚)。后来在其它地方才发现,不是计算一个斛容量的麦子,而是在斛里称重然后计算上缴的量。称重的话,被人踢走麦子肯定就少了。

但还有个问题,咱也常听到一升麦子、一斗米、xx石(shi2、dan4)粮食(恩 这貌似是重量单位),这时计算粮食的单位又变成容量了,到底是咋个说法?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KYOKO
(★御姐控★)

唐国公
荆南节度使
★★

Rank: 22Rank: 22Rank: 22Rank: 22
柱国(正二品)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大将军
功绩 1457
帖子 65672
编号 32
注册 2003-8-19
来自 BWL


发表于 2013-11-24 15:04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容量的好处是在一定限度内水分多水分少容量相差不大,而水分多一点儿少一点儿重量相差就大了

上缴公粮称重的话应该是有要求的,不过既然有要求,按容量算也未尝不可,淋尖踢斛就踢不成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KYOKO
(★御姐控★)

唐国公
荆南节度使
★★

Rank: 22Rank: 22Rank: 22Rank: 22
柱国(正二品)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大将军
功绩 1457
帖子 65672
编号 32
注册 2003-8-19
来自 BWL


发表于 2013-11-25 12:10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三种不同的红色 于 2013-11-24 19:50 发表
所谓“踢斛”,是说量米时,本应该让米自然倒入斛斗中,然而收税时,税吏在倒入税米时,用脚踢斛斗,让斛斗的米变得更加瓷实,这样就可以更多的进行征收。

三红的这个说法同《明朝那些事儿》是大相径庭啊,你的说法是“踢斛”使米粒之间更加瓷实,也就是一斛米比自然落下的能容纳更多。更进一步的话,我的理解是在“踢斛”之后,允许纳粮人用木条沿斛口履平。——而当年明月的说法是,“淋尖”的米被踢下来以后被当成了损耗充公了,然后再把那些剩下来的米称重也好、算容量也好,反正官家已经赚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KYOKO
(★御姐控★)

唐国公
荆南节度使
★★

Rank: 22Rank: 22Rank: 22Rank: 22
柱国(正二品)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大将军
功绩 1457
帖子 65672
编号 32
注册 2003-8-19
来自 BWL


发表于 2013-11-26 12:53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回复 #17 三种不同的红色 的帖子

前几天看到百家讲坛《大明脊梁张居正》,里面郦波教授也说到淋尖踢斛,基本跟当年明月是一个意思,看样子这说法流传很广啊。如果仅凭感觉的话,当年明月这说法老百姓是吃很大亏的——淋尖的粮食被踢下来肯定不是一点半点。而按三红的说法,比起前者吃的亏要小的多的多了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8-4 22:08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09970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