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注册
|
登录
会员
|
搜索
|
统计
|
帮助
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
炎黄春秋
» 古代计算粮食是算容量or重量?
兴唐传·瓦岗山异闻录(20150519版)发布
(2015-5-19)
论坛营运现状公告
(2014-8-10)
三国志12pk版下载
(2013-4-20)
《精忠报国岳飞传》制作组对外开放
(2013-1-16)
岳飞传解密剧本发布
(2011-4-12)
招募各版斑竹和网站管理技术人员
(2006-4-19)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
投票
交易
悬赏
活动
打印
|
推荐
|
订阅
|
收藏
|
开通个人空间
|
加入资讯
标题: 古代计算粮食是算容量or重量?
KYOKO
(★御姐控★)
唐国公
荆南节度使
★★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大将军
功绩
1456
帖子
65640
编号
32
注册
2003-8-19
来自
BWL
#1
发表于 2013-11-24 13:28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古代计算粮食是算容量or重量?
最早有介个疑问是看《明朝那些事儿》里说的淋尖踢斛,咱那时还疑惑,反正你是交了一个斛的麦子,人家踢是一斛,不踢也是一斛(这里明事儿说的有点儿不清楚)。后来在其它地方才发现,不是计算一个斛容量的麦子,而是在斛里称重然后计算上缴的量。称重的话,被人踢走麦子肯定就少了。
但还有个问题,咱也常听到一升麦子、一斗米、xx石(shi2、dan4)粮食(恩 这貌似是重量单位),这时计算粮食的单位又变成容量了,到底是咋个说法?
[广告]
安装Alexa工具条,提高轩辕排名,支持轩辕发展!
davidxuzhirong
(余长郊)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6
编号
456546
注册
2012-2-7
来自
南洋
#2
发表于 2013-11-24 14:40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嗯,我听说是按市价.....
[广告]
安装Alexa工具条,提高轩辕排名,支持轩辕发展!
卫天龙
(废话的迪乌斯)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骠骑将军
功绩
118
帖子
8829
编号
304608
注册
2009-1-6
来自
石家庄
#3
发表于 2013-11-24 14:49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一种食物的密度是大约相同,估计是称着麻烦,就拿容器算了,石、斗应该诸如此类
但上缴的食物就有密度之分了,所以称重量取
史记中记载华佗治了个病人,该病人服药后吐食(刚吃下去的)三升(古代一升似乎是现代200毫升)
[广告]
《精忠报国岳飞传完整版》火热发布
KYOKO
(★御姐控★)
唐国公
荆南节度使
★★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大将军
功绩
1456
帖子
65640
编号
32
注册
2003-8-19
来自
BWL
#4
发表于 2013-11-24 15:04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容量的好处是在一定限度内水分多水分少容量相差不大,而水分多一点儿少一点儿重量相差就大了
上缴公粮称重的话应该是有要求的,不过既然有要求,按容量算也未尝不可,淋尖踢斛就踢不成了
[广告]
安装Alexa工具条,提高轩辕排名,支持轩辕发展!
三种不同的红色
天水郡公
京东东路经略使
★★★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4
功绩
2325
帖子
8451
编号
106435
注册
2007-2-3
#5
发表于 2013-11-24 19:50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征收税粮,从来都是使用容积作单位,从来没有使用重量的。
史书中提到税粮数量,从来都是升斗斛石,从来没有说几斤几两的。——顺便说一句,“石”是容积单位,10合为升,10升为斗,10斗为斛,至于石,汉代时10斗为石,所以1斛=1石,(因此谢灵运说“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用一斗”),但宋代以后,规定5斗为1斛,10斗为1石。
所谓“淋尖踢斛”,其实是两个概念,踢斛是踢斛,淋尖是淋尖。
所谓“淋尖”,就是说用交税时,用斛斗量米,本应该和斛斗边缘齐平,正确的做法是粮食倒入斛斗满出后,用一根木条沿斛斗上缘刮一遍,把多余的刮下来,只算斛斗里面的。但淋尖不是,他不但不刮,而且要一直堆高,直到堆出一个尖,粮食最后装不下,自己从尖上面落下来。这就叫“淋尖”。一般而言,通过淋尖,一斛通常可以多收5升,多的时候可以多收7、8升。
所谓“踢斛”,是说量米时,本应该让米自然倒入斛斗中,然而收税时,税吏在倒入税米时,用脚踢斛斗,让斛斗的米变得更加瓷实,这样就可以更多的进行征收。
在明朝,踢斛淋尖是违法的,《大明会典》明文规定:若仓官斗级不许纳户行概、踢斛淋尖、多收斛面,杖六十。意思就是说:如果粮库官吏不许纳税人行概(所谓行概,就是我前面说的用木条刮斛面),踢斛淋尖、多收斛面(粮食虽然没有达到淋尖的地步,但已经高出了斛斗的边缘),这样的情况,当事人要杖六十。
《明朝那些事》里显然是写错了,他不了解到底是怎么样踢斛淋尖了,所以想当然以为粮食还要称重
[
本帖最后由 三种不同的红色 于 2013-11-24 19:52 编辑
]
[广告]
安装Alexa工具条,提高轩辕排名,支持轩辕发展!
郝伯道
★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2
功绩
291
帖子
27073
编号
71951
注册
2006-6-9
#6
发表于 2013-11-24 21:02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论容积
装满一斗,还要用一块木片(忘了叫啥名称)在斗上刮平
有奸商用的斗计量准确,但木片有凹凸之分
[广告]
《精忠报国岳飞传完整版》火热发布
阿巽
★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骠骑将军
功绩
107
帖子
9706
编号
47733
注册
2005-9-3
来自
善化
家族
慕容世家
#7
发表于 2013-11-24 21:20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淋尖踢斛怎么个中饱私囊法呢
[广告]
《精忠报国岳飞传完整版》火热发布
三种不同的红色
天水郡公
京东东路经略使
★★★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4
功绩
2325
帖子
8451
编号
106435
注册
2007-2-3
#8
发表于 2013-11-25 08:47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阿巽
于 2013-11-24 21:20 发表
淋尖踢斛怎么个中饱私囊法呢
收的比规定的多,那多出的部分就成自己的了呗。
假如规定是收1斛,通过淋尖,收了1斛5升(相当于多收了10%),那多出的5升不就成自己的了。
[广告]
安装Alexa工具条,提高轩辕排名,支持轩辕发展!
小陆伯言
组别
校尉
级别
平东将军
功绩
12
帖子
2440
编号
33807
注册
2005-3-2
#9
发表于 2013-11-25 09:17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KYOKO
于 2013-11-24 13:28 发表
最早有介个疑问是看《明朝那些事儿》里说的淋尖踢斛,咱那时还疑惑,反正你是交了一个斛的麦子,人家踢是一斛,不踢也是一斛(这里明事儿说的有点儿不清楚)。后来在其它地方才发现,不是计算一个斛容量的麦子, ...
其实当年明月说的已经很清楚了。
朝廷缴税是按照容量,一个斛的麦子要装到能淋尖踢斛为止,分淋尖和踢斛两种,楼上有人说过了,其实都差不多。多出来的部分就是要被潜规则的。但是潜规则的部分不仅仅是税吏的,而是上下均沾。
交钱也是这样,交的钱折成银两,一样有火耗。
[广告]
《精忠报国岳飞传完整版》火热发布
阿巽
★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骠骑将军
功绩
107
帖子
9706
编号
47733
注册
2005-9-3
来自
善化
家族
慕容世家
#10
发表于 2013-11-25 09:33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三种不同的红色
于 2013-11-25 08:47 发表
收的比规定的多,那多出的部分就成自己的了呗。
假如规定是收1斛,通过淋尖,收了1斛5升(相当于多收了10%),那多出的5升不就成自己的了。
淋尖容易理解
踢斛按你的说法就比较麻烦
[广告]
安装Alexa工具条,提高轩辕排名,支持轩辕发展!
三种不同的红色
天水郡公
京东东路经略使
★★★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4
功绩
2325
帖子
8451
编号
106435
注册
2007-2-3
#11
发表于 2013-11-25 10:00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0 阿巽 的帖子
又不是当场分赃。
到给国家解送时候再量一次就行了,交完国家的,剩下的全是自己的。
[广告]
《精忠报国岳飞传完整版》火热发布
阿巽
★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骠骑将军
功绩
107
帖子
9706
编号
47733
注册
2005-9-3
来自
善化
家族
慕容世家
#12
发表于 2013-11-25 11:05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三种不同的红色
于 2013-11-25 10:00 发表
又不是当场分赃。
到给国家解送时候再量一次就行了,交完国家的,剩下的全是自己的。
谷粒之间的空隙到底有多大呢?感觉这么明目张胆的违反规定,还要上下一条龙勾结才能分赃的活,利润太小不值当!
[广告]
安装Alexa工具条,提高轩辕排名,支持轩辕发展!
小陆伯言
组别
校尉
级别
平东将军
功绩
12
帖子
2440
编号
33807
注册
2005-3-2
#13
发表于 2013-11-25 11:10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阿巽
于 2013-11-25 11:05 发表
谷粒之间的空隙到底有多大呢?感觉这么明目张胆的违反规定,还要上下一条龙勾结才能分赃的活,利润太小不值当!
本来就是上下均沾,要不阁老尚书们的节敬哪里来?
[广告]
真诚支持说岳,携手共创辉煌
三种不同的红色
天水郡公
京东东路经略使
★★★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4
功绩
2325
帖子
8451
编号
106435
注册
2007-2-3
#14
发表于 2013-11-25 11:33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阿巽
于 2013-11-25 11:05 发表
谷粒之间的空隙到底有多大呢?感觉这么明目张胆的违反规定,还要上下一条龙勾结才能分赃的活,利润太小不值当!
非常大。
现在粮食科学方面做实验,自然散落状态下容重756的小麦(也就是一升体积重量为756克),经过20kg重物压1分钟后,容重变成了781克/l。足足多了3%,
[广告]
《精忠报国岳飞传完整版》火热发布
KYOKO
(★御姐控★)
唐国公
荆南节度使
★★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大将军
功绩
1456
帖子
65640
编号
32
注册
2003-8-19
来自
BWL
#15
发表于 2013-11-25 12:10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三种不同的红色
于 2013-11-24 19:50 发表
所谓“踢斛”,是说量米时,本应该让米自然倒入斛斗中,然而收税时,税吏在倒入税米时,用脚踢斛斗,让斛斗的米变得更加瓷实,这样就可以更多的进行征收。
三红的这个说法同《明朝那些事儿》是大相径庭啊,你的说法是“踢斛”使米粒之间更加瓷实,也就是一斛米比自然落下的能容纳更多。更进一步的话,我的理解是在“踢斛”之后,允许纳粮人用木条沿斛口履平。——而当年明月的说法是,“淋尖”的米被踢下来以后被当成了损耗充公了,然后再把那些剩下来的米称重也好、算容量也好,反正官家已经赚了。
[广告]
真诚支持说岳,携手共创辉煌
临川介甫
组别
校尉
级别
平南将军
功绩
22
帖子
2195
编号
403919
注册
2010-11-18
#16
发表于 2013-11-25 15:06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三种不同的红色
于 2013-11-25 11:33 发表
非常大。
现在粮食科学方面做实验,自然散落状态下容重756的小麦(也就是一升体积重量为756克),经过20kg重物压1分钟后,容重变成了781克/l。足足多了3%,
三红兄不愧是粮食战线上的历史爱好者
[广告]
《精忠报国岳飞传完整版》火热发布
三种不同的红色
天水郡公
京东东路经略使
★★★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4
功绩
2325
帖子
8451
编号
106435
注册
2007-2-3
#17
发表于 2013-11-25 20:22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KYOKO
于 2013-11-25 12:10 发表
三红的这个说法同《明朝那些事儿》是大相径庭啊,你的说法是“踢斛”使米粒之间更加瓷实,也就是一斛米比自然落下的能容纳更多。更进一步的话,我的理解是在“踢斛”之后,允许纳粮人用木条沿斛口履平。——而 ...
刚才找到《明朝那些事》中的相关章节看了看,显然是错误的。
当年明月在这里想当然了。
1、当年明月说:“百姓交纳粮食的时候,官府是用斛来装的,百姓将粮食放进斛里,再称重”。这显然是错误的。因为交税粮时只量容积,不称重。如果要称重,直接过秤就是,何必还要先放进斛斗。这是他不清楚税制造成的。
2、当年明月说:“谷堆要按尖堆型装起来,会有一部分超出斛壁”。这更加错误了,用斛量粮食时,必然是要和斛壁齐平的,这样才能有标准。否则高出的话,你说高多少合适?这么以来就没有了个标准,也就丧失了斛斗作为量器的意义。这显然是因为当年明月没见过斛斗,不了解古代量器使用方法造成的。
3、当年明月说:“在交粮这一天,官吏们准备好,一旦斛已经装满,便凝神屏气,闭目深思,然后气沉丹田,大喝一声,部分人加十米助跑,冲到斛前,拼命一踹”。这基本是搞笑了。可谓是贻笑大方。
先要搞清楚斛斗有多大。根据研究,明代1升大约相当于今天1035立方厘米,——换言之,基本上明代1升≈1公升。1斛=5斗,1斗=10升,也就是说,明代1斛就大约等于现代50公升。也就是0.05立方米。
这么大的斗,能装多重的粮食呢?小麦容重大约是750g/l(三等小麦,现在储备小麦必须二等以上,也就是770g/l,不过估计古代税粮的质量达不到这个要求,姑且用三等算),稻谷容重大约在600g/l。那么明代1斛三等小麦,也就是37.5kg,装稻谷是30kg。这么一点重量的粮食,真要“气沉丹田、助跑十米、拼命一踹”,恐怕把那点斛斗早踢翻了。
4、当年明月说:“这就是淋尖踢斛,踢出的部分就是所谓粮食运输中的损耗,这部分就成为官吏的合法收入”。这也是错误的。因为淋尖、踢斛都是明律中明令禁止的,在《大诰》、《大明会典》、以及《明实录》中都严厉禁止,绝不是合法收入。
所以,当年明月说的这东西,千万别信。
[广告]
真诚支持说岳,携手共创辉煌
KYOKO
(★御姐控★)
唐国公
荆南节度使
★★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大将军
功绩
1456
帖子
65640
编号
32
注册
2003-8-19
来自
BWL
#18
发表于 2013-11-26 12:53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7 三种不同的红色 的帖子
前几天看到百家讲坛《大明脊梁张居正》,里面郦波教授也说到淋尖踢斛,基本跟当年明月是一个意思,看样子这说法流传很广啊。如果仅凭感觉的话,当年明月这说法老百姓是吃很大亏的——淋尖的粮食被踢下来肯定不是一点半点。而按三红的说法,比起前者吃的亏要小的多的多了
[广告]
安装Alexa工具条,提高轩辕排名,支持轩辕发展!
临川介甫
组别
校尉
级别
平南将军
功绩
22
帖子
2195
编号
403919
注册
2010-11-18
#19
发表于 2013-11-26 15:08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三种不同的红色
于 2013-11-24 19:50 发表
宋代以后,规定5斗为1斛,10斗为1石。
漆侠《宋代经济史(上)》(中华书局版2009年版,页400脚注6):“据顾炎武《日知录》,宋代1斛为5斗,一石为二斛。据我所接触到的材料看,宋代官私斛制大都是斛、石相等而为十斗的”
[广告]
《精忠报国岳飞传完整版》火热发布
三种不同的红色
天水郡公
京东东路经略使
★★★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4
功绩
2325
帖子
8451
编号
106435
注册
2007-2-3
#20
发表于 2013-11-26 15:16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临川介甫
于 2013-11-26 15:08 发表
漆侠《宋代经济史(上)》(中华书局版2009年版,页400脚注6):“据顾炎武《日知录》,宋代1斛为5斗,一石为二斛。据我所接触到的材料看,宋代官私斛制大都是斛、石相等而为十斗的”
从汉以下至宋之前,1斛=1石=10斗。但从宋朝开始,规定1石=10斗,1斛=5斗。
但官方规定伊始,民间应用必然有滞后,所以宋朝私斛为10斗,毫不奇怪。
到明清时,基本就全部是1斛=5斗,1石=10斗
[广告]
《精忠报国岳飞传完整版》火热发布
西门飘烟
(一点浮尘,如烟飘去)
组别
校尉
级别
右将军
功绩
11
帖子
1121
编号
73566
注册
2006-6-24
来自
河南·洛阳
家族
聚贤山庄
#21
发表于 2013-11-26 15:18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淋尖踢斛也称“脚踢淋尖”。明朝时期,老百姓交纳粮食时,官府用个大斛做量器,百姓将粮食放进斛里,再称重,计算自己完成的粮食份额。谷堆要按尖堆型装起来,会有一部分超出斛壁,然后由仓斗级用脚踢上几脚。这溢出来的谷物,据说是弥补储存和运输过程中损耗用的,不许纳粮人扫回去。其实一向都由官府留下按职务高低、亲疏关系等私分了。
”
百度里面的。
貌似确实记得有运输中的损耗一说。
[广告]
《精忠报国岳飞传完整版》火热发布
临川介甫
组别
校尉
级别
平南将军
功绩
22
帖子
2195
编号
403919
注册
2010-11-18
#22
发表于 2013-11-26 15:52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三种不同的红色
于 2013-11-26 15:16 发表
从宋朝开始,规定1石=10斗,1斛=5斗。
但官方规定伊始,民间应用必然有滞后,所以宋朝私斛为10斗,毫不奇怪。
您分析得有道理,但漆侠说的是“据我所接触到的材料看,宋代
官私斛制
大都是斛、石相等而为十斗的”,并不只是私斛。说明官方的斛也大多没按规定来制作
[广告]
真诚支持说岳,携手共创辉煌
三种不同的红色
天水郡公
京东东路经略使
★★★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4
功绩
2325
帖子
8451
编号
106435
注册
2007-2-3
#23
发表于 2013-11-26 16:46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临川介甫
于 2013-11-26 15:52 发表
您分析得有道理,但漆侠说的是“据我所接触到的材料看,宋代官私斛制大都是斛、石相等而为十斗的”,并不只是私斛。说明官方的斛也大多没按规定来制作
这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
以2斛为1石,大约创制于北宋末南宋初,但直到南宋末年,大量的人还在把斛和石混同使用。这个确实有大量资料为证。
不过也有资料表明,五斗斛也在南宋早期就在使用。比如韩世忠的儿子韩彦古任户部尚书,孝宗对他进行面试,问“十石米有多寡?”,韩彦古回答:“万合,千升,百斗,廿斛”,证明在孝宗时,1石=2斛。
所以,10斗斛和5斗斛在整个南宋,基本都是处于混用状态。斛有时候指10斗,有时候指5斗,起初时是十斗的多,后来就基本并用。到宋朝灭亡元朝建立以后,5斗斛逐渐取代了10斗斛。
[广告]
安装Alexa工具条,提高轩辕排名,支持轩辕发展!
phoenixdaizy
忠英伯
靖康军节度使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骠骑将军
功绩
314
帖子
8800
编号
356
注册
2003-9-4
#24
发表于 2013-11-26 16:53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三种不同的红色
于 2013-11-24 19:50 发表
征收税粮,从来都是使用容积作单位,从来没有使用重量的。
史书中提到税粮数量,从来都是升斗斛石,从来没有说几斤几两的。——顺便说一句,“石”是容积单位,10合为升,10升为斗,10斗为斛,至于石,汉代时 ...
石本来就是体积单位。
[广告]
《精忠报国岳飞传完整版》火热发布
三种不同的红色
天水郡公
京东东路经略使
★★★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4
功绩
2325
帖子
8451
编号
106435
注册
2007-2-3
#25
发表于 2013-11-26 16:57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phoenixdaizy
于 2013-11-26 16:53 发表
石本来就是体积单位。
石先秦时是重量单位,120斤=1石。从秦汉开始,变成容积单位。
[广告]
《精忠报国岳飞传完整版》火热发布
三种不同的红色
天水郡公
京东东路经略使
★★★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4
功绩
2325
帖子
8451
编号
106435
注册
2007-2-3
#26
发表于 2013-11-26 19:25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陈明光《中国古代的纳税与应役》一书中对踢斛淋尖的解释:
图片附件
:
1.JPG
(2013-11-26 19:25, 94.13 K)
[广告]
《精忠报国岳飞传完整版》火热发布
投票
交易
悬赏
活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轩辕史话
> 炎黄春秋
> 我思我在
> 法律探讨
> 三国史话
春秋文艺
> 古典小说
> 诗词歌赋
> 现代文艺
> 韦编三绝
> 对联雅座
> 滴翠亭
> 藏经阁
> 双七钟社
> 笑书神侠
> 辕门射虎
> 虎帐点兵
游戏人生
> 同人战棋手游
> 三国戏英杰传
> 三国鼎立
> 轩辕公会
> 三国志12
> 英雄史诗
> 运筹帷幄
> 人间五十年
> 步步为营
> 游行天下
> 游戏贴图
轩辕工作室
> 兴唐传·瓦岗山异闻录
> 豪华曹操传
> 精忠报国岳飞传
> 《精忠报国岳飞传》制作组
> 大一统演义
> 曹操传MOD作品交流
> 东吴霸王传
> 封神英杰传
> 杨家将
> 吕布传
> 三国无双战略版
> 北宋志·赵匡胤传
> 战旗春秋
> 曹操传MOD制作交流
> 金庸群侠传MOD交流
> 风华录
> 设计与修改
怡情岁月
> 影音经典
> 动漫先锋
> 绘画摄影
> 情感轩辕
> 衣食住行
> 体坛动力
> 谈股论金
> 水泊轩辕
参政议政
> 迎宾阁
> 鸿胪寺
> 登闻鼓
> 监造府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4-2 08:29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3293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TOP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
控制面板首页
编辑个人资料
积分交易
公众用户组
好友列表
基本概况
论坛排行
主题排行
发帖排行
积分排行
管理团队
管理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