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崇祯实在太蠢太不成熟, 兼罗列明代藩王的一些恶绩
性别:男-离线 益德张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组别 校尉
级别 征南将军
功绩 46
帖子 4568
编号 29562
注册 2005-1-4


发表于 2012-8-18 17:27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zeloti 于 2012-8-17 23:52 发表
崇祯却没有早早坐船向南京逃跑;不逃跑就算了,到了三月十七日,农民军围攻起义京城,已经火烧眉毛,崇祯却不指定接班人、不指定托孤大臣、不指定下一任都城(一般都是南京),只在十八日晚一死了之,什么都不交代一声,极度不负责任。

我有时有点怀疑崇祯是不是有种“我干不好别人也别想来干,要是太子在南边立住脚甚至复兴成功就显得我是个笨蛋了,干脆大家一起死”的死要面子思维模式?

[ 本帖最后由 益德张 于 2012-8-18 17:55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益德张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组别 校尉
级别 征南将军
功绩 46
帖子 4568
编号 29562
注册 2005-1-4


发表于 2012-8-27 11:20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tiger1970 于 2012-8-27 09:51 发表
这个以前有过讨论。

我的意见是当时没想到李自成突然发力,而等到要跑时,已经来不及啦。
李自成的实力没有想象的那样强大,而山西河北的明朝官儿也是咱们无法想象的弱。
李自成的进军路线还是可圈可点的,南路刘芳亮的“下勾拳”,直接封锁了南去的可能。
太子和二王以及北京的官儿都是跑不掉的,按照顺序,下面继位的应该是福王和桂王。而恰好南边有南京。还有一套影子政府。这还用指定啥啊?难道还要指定战略方针?

这不说得很明白吗。
http://www.guoxue.com/shibu/24shi/mingshi/ms_024.htm

QUOTE:
辛卯,李建泰疏请南迁。壬辰,召廷臣于平台,示建泰疏,曰:“国君死社稷,朕将焉往?”李邦华等复请太子抚军南京,不听。



顶部
性别:男-离线 益德张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组别 校尉
级别 征南将军
功绩 46
帖子 4568
编号 29562
注册 2005-1-4


发表于 2012-8-27 14:51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tiger1970 于 2012-8-27 11:23 发表
你以李自成出兵的时间为起点,以明威宗崩殂为终点,把其中你想知道的时间按照年月日列个时间表,一切就明白啦。

逃跑困难不等于一定跑不掉啊。不过对一个专制君主来说,让他自己死守,放太子跑,要求高了。
顶部
性别:男-离线 益德张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组别 校尉
级别 征南将军
功绩 46
帖子 4568
编号 29562
注册 2005-1-4


发表于 2012-8-27 15:41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tiger1970 于 2012-8-27 15:14 发表
跑不掉的。
皇帝搬家可不像我们,一辆马车就走掉啦。
要是走陆路,刘芳亮半路拦截,他的部队一定立即溃散,他的官吏一定立即把他抓起来献给刘芳亮,南方诸总兵就没有敢接应的。
要是走海路----事实上也确实想走海路,关键是从海口飘到南京,这一段时间整个就是无政府状态。而且把此建议提到明面上的时候,已经晚啦,李自成用轻骑在北京到海口之间截杀,即使是太子独自行动,也跑不掉的----何况说个实话,把太子卖给李自成还是保护太子去南京合算,即使是对当时忠诚度比较高的官儿来说都是艰难的思想斗争。
因此,明威宗唯一的办法是借助北京城稳固的城防体系进行坚守,如同于谦做过的那样----北京城是当时世界上最坚固的堡垒。

但是事实上,城还是那座城,官兵已经不是那些官兵啦----大炮不响,火枪不响,官兵与李自成的兵互相交谈,官吏一门心思地想献出城池。
换一句话说,就是对北京的老百姓来说,谁当皇帝无所谓;对士兵来说,跟着李自成也许更舒服;对官吏来说,明威宗夫妻父子是奇货可居,可以用来换前程的。

这就是“独夫”啊。

那话怎么说?大致是----兹有“大明江山一座、崇祯帝后两口献上,请新皇帝赏收”之类......当时人就这样讽刺当官的(查了一下百度没查到......)。明威宗崩殂时候,固然有愤激语----"文官个个可杀",他也要想想,为啥明英宗的文武都能拼命,而他的文武只知道卖掉他啊......


tiger兄对崇祯的评价很复杂嘛。
顶部
性别:男-离线 益德张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组别 校尉
级别 征南将军
功绩 46
帖子 4568
编号 29562
注册 2005-1-4


发表于 2012-8-27 16:29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小陆伯言 于 2012-8-27 16:20 发表
其实崇祯皇帝还是不错的,历史是由后来的统治者书写的,什么反间计,什么有七千万内帑不舍得用根本不值得推敲。都是泼脏水而已。
明最大的战略失策是两面作战,对后金的和议无视。不过想想在那个特定的历史时段,议和是要超级政治强人才能做到的事,这个压力太大,没有人敢轻易提出,连最受宠信的杨嗣昌都不敢正面议和,更加上那些个乌鸦般的言官。
我认为崇祯的失败只能怪运气,就是运气太差了。

什么运气太差了,跟项羽的天亡我也非战之罪差不多,明明失败了而且自己也有一定责任,却把责任推给老天。崇祯固然是遇上个内忧外患的烂摊子,但他自己也是一屁股烂帐。一个亡国之君用得着泼什么脏水,明史对他已经够客气的。
顶部
性别:男-离线 益德张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组别 校尉
级别 征南将军
功绩 46
帖子 4568
编号 29562
注册 2005-1-4


发表于 2012-8-27 20:20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司马光 于 2012-8-27 17:51 发表
那时的明朝,换成朱元璋或朱棣这样有魄力与有能力的人,或许还可以。
他最初就不应该用袁崇焕去守辽东,改派孙承宗,还差不多。
民军有好几次可以被全歼的,只可惜,明朝两线作战,总是功亏一篑。如果是孙承宗,辽东应该不会有问题,民军也会被消灭,不过,孙承宗当时年纪也大了些。

袁崇焕孙承宗或者洪承畴都不是圣人,但这几个换了谁守辽,都可以了。不过不应该三天两头的换人……孙承宗还不是被崇祯下课的?
顶部
性别:男-离线 益德张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组别 校尉
级别 征南将军
功绩 46
帖子 4568
编号 29562
注册 2005-1-4


发表于 2012-8-28 09:29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zeloti 于 2012-8-27 23:35 发表
凭心而论,魏忠贤为巩固个人权势,未免有党同伐异、残忍歹毒的罪恶一面,但从他曾经力排众议、大胆起用辽阳战败后遭受谗言的熊延弼;不徇私情、果断罢免宁锦一战中畏缩不出的袁崇焕;抛开私怨、违心推荐赵南星、孙承宗等一批能臣直臣等诸多方面,可以看出他还是心系国家、讲求原则的。魏忠贤主政期间,国内形势良好,辽东局势平稳,这层能力、这种魄力、这份功绩,还是应该被认同和肯定的。
...
国难当头,非常时期,个人恩怨和个人私欲是不是应该暂时放一放呢?毕竟,国祚永存,无论在什么时候都是最硬的道理。在幡然醒悟的同时,也让无力回天的崇祯在精神上彻底崩溃。收葬魏忠贤遗骸,既是对魏忠贤价值和功绩的重新肯定,也是对自己十七年执政生涯的全盘否定。

看了此文,我心中的一个观点更清晰了:崇祯在网上的争论中,很多时候就像一个避孕套,用过即扔的工具——崇祯这个皇帝,是英主也好是昏君也好,并没有多少人真正关心,他是个黑某某或者吹某某的立论工具而已,立过论即被抛弃。
顶部
性别:男-离线 益德张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组别 校尉
级别 征南将军
功绩 46
帖子 4568
编号 29562
注册 2005-1-4


发表于 2012-8-28 09:48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司马光 于 2012-8-28 09:41 发表

孙承宗能力更强,政治手段更圆滑。他也不会杀掉毛文龙。

老孙再强再圆滑也被崇祯下课了。在崇祯手下,当时辽东那个形势,要么做得了事保不了身(袁),要么保得了身做不了事(孙),要么既保不了身也做不了事(洪)。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3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2-10 02:01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0146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