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知]关于襄樊之战的思考,三国史话,轩辕史话,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标题: [求知]关于襄樊之战的思考, 请各位高手释疑
性别:未知-离线 loyani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裨将军
功绩 3
帖子 345
编号 28451
注册 2004-12-21


发表于 2005-1-9 14:48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庞统于2005-01-03, 18:23:53发表
多谢廖化将军指教。

首先我想明确一点,我不是为关羽来翻案的。
战术上的问题已经有很多人论述过了,我也没有多大的异议。
我的观点主要是探讨战略上的问题。
有关隆中对的问题我也阐述过了,我的观点是这次战役如果是关羽发动的那是不符合隆中对的思想的。
如果是曹操蓄意发动的(我想可能还说不服你们,但是应该不会有谁否认客观条件是满足这一观点的了吧?),那么刘备的救援迟缓和后来的大军东下就会很自然。

我的看法是:

1 关羽擅自发动北伐,提出这种观点的人有点莫名其妙,如果真的这样,怎么没有资料显示刘备的反应?方面军擅自攻击敌对势力。。。。。。这个根本就是不可想象,只能说某些人的想象力很是可观。
2 即便是关羽发动的对曹魏都城的攻击,也不代表蜀汉开始实施“隆中对”的最后计划。

只是蜀汉和曹魏之间普通军事冲突而已,和吴魏之间的合肥攻略一样。你要说曹操如何如何,这再正常不过了,既然是敌国,自然要想尽方法将其击灭,别的什么都是空话。

以此事对蜀汉在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贸然发动“隆中对”最终章的行为加以抨击,是没有意义的。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loyani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裨将军
功绩 3
帖子 345
编号 28451
注册 2004-12-21


发表于 2005-1-9 15:16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马超将军于2005-01-07, 1:49:42发表
掺和两句:

1。襄樊之战是谁先发动,个人根据关羽性格因素推测应该是关羽率先发动,关羽好争胜心理由来已久,譬如要与马超比武等,关羽发动襄樊之战正好是刘备刚获得汉中争夺战的胜利,而关羽觉得只坐守荆州,以其好战心理推测,估计是坐不住,因此关羽擅自发动襄樊之战的说法是比较可信的,也符合关羽的一贯性格和作风,此外关羽的假节戎身份也允许他擅自发动。


“假节戎”似乎是“假节钺”吧?

“使持节为上,持节次之,假节为下。使持节得杀二千石以下;持节杀无官位人,若军事,得与使持节同;假节唯军事得杀犯军令者。”《晋书 职官》

“假黄钺,则专戮节将,非人臣常器矣。”《宋书 志二十九 百官上》

“假”字,表示拥有者只有在“军事”时才具备对应的特权,这正说明了“军事”是刘备要求发动的,“假”关羽“节钺”是让他在“军事”中获得更多的自主权。小关自己根本没有启动SLG的权力~~

又,刚在网上看到一篇专家的文章,指关羽北伐是为了实现“隆中对”的阶段性目标。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

http://www.cass.net.cn/zhuanti/y_guangong/f13_02.htm
《关羽和荆州》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研究员 梁满仓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loyani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裨将军
功绩 3
帖子 345
编号 28451
注册 2004-12-21


发表于 2005-1-9 16:52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廖化将军于2005-01-09, 15:30:35发表
节是皇帝赐给高级官员行使职权的一种凭证。为一根长约180厘米的竹杆,柄上束有三重用牦牛尾制成的节旌。

假节钺是同时授予符节和黄钺,作为加重将帅权力的标志。即授予该将领总统诸军的大权。假,本意为借,此为授予之意。假节,有权杀犯军令者;假钺内外诸军。

假节钺比假节大多了。关羽是前者。马超、张飞甚至李严都是后者。后者也不小,可以直接先斩犯规的,否则还得移送有司,在战场上作移送有司操作该是比较罗嗦吧。

这个和我说的有什么区别?“

我说关羽没有发动战争的权力,“假节钺”是说他战时可以诛杀犯军令的兵士甚至节将,这个是重点。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loyani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裨将军
功绩 3
帖子 345
编号 28451
注册 2004-12-21


发表于 2005-1-14 14:46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庞统于2005-01-10, 16:59:57发表
最近比较忙,没空研究历史了,呵呵,看来关心这个的人还挺多。
基本感觉和马超将军一样,我的想法都被他说出来了。再说个一直有的疑问。
半年的战争,刘备集团不知道是说不过去了吧。前面有人说到初定汉中,兵马要休养。这个理由牵强了一点。关羽刚开战那会,派支部队出汉中佯攻一下也好牵制一下曹操的兵力啊,夹击是军事常识。既然江陵这边热火朝天,汉中那边只要大军压前一点,曹操从宛调动部队就很有顾虑了,日子很不好受的。
再说刘封吧,出个部队帮关羽策应一下也是可以缓解关羽压力的。从刘封的结果来看,肯定是没有成都命令他出兵的说法。
你说这整个成都集团都在干吗?就这么看着,也不喊停,也不出兵。不去增加荆州防守,也不从汉中出兵牵制。关羽被灭了,还杀刘封;还起大军去和东吴拼命。这怎么想怎么不爽,想不通。
难道这就是“上帝要让你灭亡,就要先让你疯狂!”?这么多理性的历史人物居然做这种莫名其妙的事。

关羽出兵是刘备的命令。“建安二十四年,刘备将关羽围樊、襄阳。”(《三国志 吴书十五 全琮传》)别说这个“刘备将关羽”仅仅表示他们两人是上下级关系。这种用法和《后汉书》里“(袁)术将孙策”完全一样。那些认为关羽是自行出兵的说法没有依据,“羽初出军围樊,梦猪啮其足,语子平曰:“吾今年衰矣,然不得还!””,那个时候的人都比较迷信,如果这次进攻是他自己的意思,关羽肯定会退兵。

荆益二州各自有不同的战略目标,所以不是说都是一个政权所以发动战争就一定得相互呼应。刘备攻击汉中,关羽没有策应这点大家怎么不质疑?偏就是关羽出兵益州没反应要惹来忒多猜忌。汉中落手,益州完成阶段性任务,接下来就是要求荆州这里攻取樊城和襄阳,完成上洛的最后准备。理解了此点,也就不会出现“这怎么想怎么不爽,想不通。”,这些历史人物不是白痴,他们中大多数都比你我聪明。

关羽覆灭,他本人自然要负相当的责任,但最主要的是刘备得意之后没有把握好战争发动的时机,他对蜀吴联盟太有信心,对关羽太有信心了。所以一个人名气太大,有时候常常会成为他难以承受的重荷。

还有楼上的,隆中对本身并没有太大的失误,关键在于刘备没有很好地完成入川的任务(他不纳庞统上计,非要用正统战法,结果被阻雒县近一年,还送了风雏性命。),不得不将原本准备留守荆州的诸葛亮、张飞、赵云、刘封等有力人士调走。如果这些人能一直驻守荆州。那么即便孙权想动手脚,我看也没什么可怕。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loyani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裨将军
功绩 3
帖子 345
编号 28451
注册 2004-12-21


发表于 2005-1-16 13:28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桓大司马于2005-01-16, 9:34:11发表
刘备将关羽,亦可理解为刘备之将领关羽

大部分时候都这么理解,不过有些属于特殊情况。具体到这例,刘备“拜羽为前将军,假节钺”,及他国官员得悉“刘备将关羽”,我看不能仅仅理解为这是个单纯表示从属关系的名词。

你楼上那位说,“此据独出于全琮传,说服力欠足”。那我要问了,关羽自行出兵又见载于何传何记?一处都没有的话,又有什么理由来质疑这“独出”之记录?至于句读,我没觉得“刘备将关羽。围樊、襄”这么断,意思有什么不同。并不是说“将”字一定是动词,“刘备将关羽”可以看成是名词,但它有一种隐晦的含义,我想这个应该都可以体会得到。
说东吴不关心谁下的命令,那么这个问题也就没必要再讨论了,因为你已经进入了牛角尖。
这么关键的问题敌方都可以不关心,未免太小看古人了吧。

汉代人不迷信,恩,那么《三国志》中几十处记载梦的文字都是为了凑字数吧,或者因为陈寿是三国人??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loyani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裨将军
功绩 3
帖子 345
编号 28451
注册 2004-12-21


发表于 2005-1-16 14:06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锦官城门吏于2005-01-16, 13:42:27发表

QUOTE:
原帖由loyani于2005-01-16, 13:28:31发表
大部分时候都这么理解,不过有些属于特殊情况。具体到这例,刘备“拜羽为前将军,假节钺”,及他国官员得悉“刘备将关羽”,我看不能仅仅理解为这是个单纯表示从属关系的名词。

你楼上那位说,“此据独出于全琮传,说服力欠足”。那我要问了,关羽自行出兵又见载于何传何记?一处都没有的话,又有什么理由来质疑这“独出”之记录?至于句读,我没觉得“刘备将关羽。围樊、襄”这么断,意思有什么不同。并不是说“将”字一定是动词,“刘备将关羽”可以看成是名词,但它有一种隐晦的含义,我想这个应该都可以体会得到。
说东吴不关心谁下的命令,那么这个问题也就没必要再讨论了,因为你已经进入了牛角尖。
这么关键的问题敌方都可以不关心,未免太小看古人了吧。

汉代人不迷信,恩,那么《三国志》中几十处记载梦的文字都是为了凑字数吧,或者因为陈寿是三国人??

汗一个,关羽擅自说不是我说的;这里我支持你的刘备命令说。

不要晕头找错攻击对象。

我补充说的意思是:我倾向于相信刘备命令说,但依据尚不够太有力,姑且先存下此念;燕京老师的关羽擅自说说的也颇有章法,我虽犹疑,也无反驳之意,姑且也存下次念。继续求证或看你们辩论的最终结果。

又:汉时人真不迷信。三国志几十条载梦文字,真没看到过。“羽初出军围樊,梦猪啮其足,语子平曰:“吾今年衰矣,然不得还!”不是三国志内容。

我没有攻击你,只是提一些问题而已。

至于说三国志没记载梦,是你太懒了。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4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2-1 18:50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3326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