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burrjiang 于 2009-4-1 09:23 发表
回复 #174 zhjienc 的帖子
就是因为楼上的例子,我的措辞就改成了“两军对阵时,武将单挑失利后,靠士兵一拥而上扭转战局”没有。
多谢高人替我说圆,你的武评很经典。
再说张吕二次交手。关于吕布士卒蠢蠢欲动,我们是否可以有如下理解?
设想兵荒马乱时期,人们当兵(无论是中央政府武装,地方割据势力武装,地主私人武装还是草寇部队)主要目的就是有口饭吃。真指望战场豁出性命博出个前途,改变命运的不多,三国里的例子大概就是黄巾头目(包括周仓廖化等)吧。其他能当上将领的基本都是有一定社会地位的。演义里似乎也没有描写过哪个从士兵到将军的奋斗历程吧。即使关张刚开始是马弓手步弓手,但能和公孙瓒一起参与诸侯军事会议,出战华雄吕布也至少是低级军官将军形象。总之,从演义看,将是兵胆的说法是成立的吧。通常士兵就是在将军单挑获胜后冲一下,棒打落水狗,指望士兵扭转武将的败局,大概也只有面对关兴这种光杆将军吧。
综上,张吕此战,罗本描述吕布士卒的动作也许是士兵们看出吕布有了优势,准备打落水狗了呢?
再有一点,我们知道毛本是挺刘的。比如他删除了张吕首次交战时张飞枪法散乱的描述,是不是毛宗冈也有以上考虑,所以删除了二次单挑时关于吕布士卒的描写?
也许我本人是先确立了吕布>张飞的立场再来找理由的,不过似乎上面的说法还是说得通的。
[ 本帖最后由 zhjienc 于 2009-4-1 17:37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