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既得陇,可望蜀邪?
性别:未知-离线 吃饭猛喷罗大傻

Rank: 4
组别 发配沧州
级别 右将军
功绩 10
帖子 1043
编号 281918
注册 2008-6-12


发表于 2009-10-23 17:09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既得陇,可望蜀邪?

话说曹操取得汉中,司马懿和刘晔就分别提议趁势进攻蜀地,要曹操“得陇望蜀”。那到底两人的提议可行否?傻子认为是不可行的。
    司马懿说:“刘备以诈力取刘璋,蜀人尚未归心。现他在江陵,此机不可错过。我军今克汉中,益州震动。可速进兵攻之,其势必然瓦解。智者贵于乘时,时不可失也。”司马懿所言大致属实,但他忽略了刘备的能力,绝不是张鲁、刘璋辈可比,尽管他本人不在益州,他手下留守的诸葛亮、张飞等也不是张卫之流,不说别的,单一个霍峻就够曹军好受了,他曾以八百余人击退张鲁的数万大军。
    当时曹军的情况:三月出兵,四月至陈仓,五月占武都,又走了两个多月的山路,才抵达阳平关,苦战十余天,月底意外破关,八月才驱走张鲁。辗转数千里,曹军已经十分疲倦了。
    再看刘晔的建议,刘说:“明公以步卒五千,将诛董卓(此战曹操全军覆没,自己还险些丧命,不知怎么个“将诛”法?),北破袁绍(险中求胜,曹操事后还后怕着),南征刘表(刘表死了,刘琮主动投降,莫非要刘备也学学刘琮,这可能么?),九州百郡,十并其八,威震天下,势慑海外(一堆马屁话,与具体战事无关)。今举汉中,蜀人望风,破胆失守(破胆是有一点,但不知怎么个“失守”法?),推此而前,蜀可传檄而定(如果能发个檄文就搞定,那不用出兵了,发个檄文过去,且看蜀可定否?)刘备,人杰也,有度而迟,得蜀日浅,蜀人未恃也。今破汉中,蜀人震恐,其势自倾。以公之神明,因其倾而压之,无不克也。若小缓之,诸葛亮明于治而为相,关羽、张飞勇冠三军而为将,蜀民既定,据险守要,则不可犯矣。”刘晔对敌人的各种优势都看得清楚,却凭一句“以公之神明,因其倾而压之,无不克也”就能搞定蜀地,那也未免有点吹牛过头了。万一曹军不克,岂不进退两难,危险万分!
    曹操当然清楚,蜀是不可能传檄而定的,也清楚刘备和他手下人不是那么容易对付的。刘晔明知“诸葛亮明于治而为相,关羽、张飞勇冠三军而为将”,就凭“明公之神明”,想让人家“其势自倾”,天底下没有这种便宜事。更何况当时张鲁还未正式投降,只不过被赶到巴中,民心未丧,万一卷土重来就不好办了,曹操不能不防他一手。刘备怎么说在益州的时间始终要比曹操刚来汉中要久,如果蜀人之心没有归附刘备,那汉中的民众之心也未必向着曹操。蜀中有“重山之固”,所谓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从汉中入蜀,要比曹操从散关至阳平的山路要艰险数倍,刚吃过苦头的曹操哪能再接再厉,自讨苦吃?
    仅过了七天,有蜀中降将来报:“蜀中一日数十惊(看来震慑作用还是有的),守将虽斩之而不能安也。”曹操就问刘晔:“现在还能出击吗?”刘晔经过了七天工夫,明白入蜀是不可行,便说:“今已小定,未可击也!”曹军入蜀,绝不是七天时间就可以成功的,七天人家已经“小定”了,看来曹操才是明白人。
    更重要的是,八月刘备就从江陵赶回益州,孙权也在合肥动武,等到九月张鲁才举众归附,曹操根本没时间、没心思“望蜀”。
    因此曹操“得陇不望蜀”显然是正确的,绝不是后世所说的错过大好时机、放弃灭蜀的可能性或者说半途而废。曹操知道这时期灭蜀是不可能的,安慰道:“人苦无足,既得陇,复望蜀邪!”


这里的“陇”是比喻说法,指的是汉中,不是陇右。

[ 本帖最后由 吃饭猛喷罗大傻 于 2009-10-23 17:12 编辑 ]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8-21 18:34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09452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