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六)常理的重要性
性别:未知-离线 甲乙丙jyb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后将军
功绩 24
帖子 1409
编号 277862
注册 2008-5-9


发表于 2009-3-30 10:51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emony007 于 2009-3-29 13:27 发表
3、由于嘉靖版中有吕布军四面围定的描写,而刘备的恐有失很可能是因为战场的变化造成吕布军准备助战,我们推论出:吕布有很大嫌疑落了下风!(就算这样还不能肯定)
所以你的可能只剩下1/3!

1、兄引入了其它影响因素,来证明我针对无其它因素的正常情形的判断是错误的;这样的反驳我不会接受,因为那是一种特殊情形。
请先不要引入其它因素,例如:什么本方有人看见对方有伏兵、本方人员对场上单挑武将关心过度,本方人员看见对方军队裹将来……等等,我不反对那些,但那些不过是一些特殊情况,我们先排除特殊情况来讨论敌我双方情形完全一样的情形,我认为:必然是先恐有失的一方,下风的可能性最大!

2、可能性的大小幅度我们不能精确的确定,但是哪种可能性更大的基本判断还是可以根据常理得出的,肯定不是什么1/3。兄的1%=99%的论断不妨就看看我主贴上的内容,如果兄认为下雨和不下雨各占1/2,那么我就投降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甲乙丙jyb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后将军
功绩 24
帖子 1409
编号 277862
注册 2008-5-9


发表于 2009-3-30 10:55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渝狂徒 于 2009-3-30 09:59 发表
甲兄观点其实是自己给自己找一个比较牢靠且真实的前提,并且在别人的反驳中不断修正自己的前提下增加其说服力或真实可信度,从而达到为自己论点服务的目的。这种治学的态度,是非常令人钦佩的,而且也是非常可取 ...

不是回101楼?呵呵,我又改了,请兄帮忙进行逻辑性检查!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甲乙丙jyb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后将军
功绩 24
帖子 1409
编号 277862
注册 2008-5-9


发表于 2009-3-30 11:36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渝狂徒 于 2009-3-30 11:09 发表
“在没有明显的其它会造成恐有失的因素前提下,恐有失的原因一定是单挑下风!”
甲兄把其他因素全排除了,欣喜的是甲兄发现我在说什么了,甲兄也自知问题在哪里了。足见高明。理论上这句话的前半分句可 ...

呵呵,所以要感谢诸兄的反驳!
兄觉得我应用于毛本小沛吕布战张飞刘备的恐有失,可有什么问题?
刘备究竟是对张飞关心过度的可能性大?还是张飞单挑下风的可能性大?还是其它不可知的可能性大?【似乎绕了一圈又回来了,呵呵】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甲乙丙jyb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后将军
功绩 24
帖子 1409
编号 277862
注册 2008-5-9


发表于 2009-3-30 12:20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渝狂徒 于 2009-3-30 12:03 发表
如果硬要说大,应是兄所言三者因素加起来造成恐有失的可能性大,换言之,张飞不占上风的可能性大(单挑下风,是不占上风的情形之一),况且可能和一定,这两个词,连约等于都不能算是

呵呵!

马岱兄也是这个意思吗?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甲乙丙jyb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后将军
功绩 24
帖子 1409
编号 277862
注册 2008-5-9


发表于 2009-3-31 10:18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ZHJG_77 于 2009-3-30 22:29 发表

甲兄,你的这个假设前提本身就是有问题的。甲兄先行把恐有失鸣金定义为刮风打雷,自然就得出恐有失方占下风的可能性更大,即下雨的可能性更大了。但是,甲兄您这个假设并没得到大家的认可。

甲兄很狡猾啊! ...

1、我也觉得不好,我早就换了个例子:医院看病!即:一个病人进入了牙科,我推测他是来看牙病的!

2、回所有反对我的恐有失的诸兄

我承认除了本方武将单挑下风,导致本方人员恐有失之外,还有其它原因;正如除了看牙病去牙科,还有一些人不是看牙病也去牙科。

但是我认为可能性最大的还是:恐有失是因为本方武将单挑下风;进牙科是因为那个人来看牙病。

不排除其它情况:但是由于其它情况被鸣金收兵,本方武将是感到奇怪的,是要问明情况的,正是因为这个鸣金是违背常理的;由于其它原因来牙科的人如果不是看牙病,也是会令人奇怪的,是要问明情况的,正是因为这个行为是违背常理的!

3、均势没有鸣金的必要,上风鸣金更是莫名其妙!

[ 本帖最后由 甲乙丙jyb 于 2009-3-31 10:19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甲乙丙jyb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后将军
功绩 24
帖子 1409
编号 277862
注册 2008-5-9


发表于 2009-3-31 12:21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dddzz 于 2009-3-31 11:03 发表
我来答几句 ^_^
1、可能最大,有多大?可能性占三分之二即66.67%算不算大,但是其对立的三分之一也已经是一个蛮大的概率了啊。
而且牙病例子与三国还有个巨大差异——

a-如果在某牙科医院前实测,前三个人2个看牙病、1个不是,那么第四个人出现在门口的人,可以推测其看牙病的可能性更大。
b-但是对于三国演义是这样,晚上翻看牙科门口的来宾记录,第一个人看牙病,第二个人不是看牙病,第三个人漏记了,第四个人看牙病。
那么事实上第三个人出现在门口的时候,看牙病与不是看牙病比例为1:1,这时该如何推测呢?

2、上风鸣金时场上武将肯定会莫名其妙吗?
许褚战徐晃时曹操鸣金,许褚可没有感到奇怪的,追着要问明情况啊。可见其它情况被鸣金收兵,并非就一定会让场上武将感到违背常理;某人牙疼但是不方便或没时间就诊,由其家人代去牙科问问情况并开一些常规药也是很常见的情况啊。

3、受君启发我到有个比方——
某君去药店买感冒药,不能推测他一定正得了感冒。他有感冒的可能,但是同样有很大的可能是帮家人买药;还有可能就是买药备用。

1、如果作者不加任何其它交代,就只说了某个人来到牙科,那么这个人按常理来说几乎肯定就是来看牙病的;不需要什么统计数据,兄以为呢?

2、如果作者不加任何其它交代,就只说了某一方人员恐有失,那么按常理来说几乎肯定就是这个正在单挑的武将下风,兄以为呢?

3、推测按常理,不排除有反常;
否则:任何被击败的武将都不一定是武力较低,因为该武将完全有可能感冒啊、昨晚没有睡好啊、精神不够抖擞啊、故意放水啊、诈败啊!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甲乙丙jyb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后将军
功绩 24
帖子 1409
编号 277862
注册 2008-5-9


发表于 2009-3-31 12:24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ZHJG_77 于 2009-3-31 11:08 发表

甲兄认为均势或者上风都没有鸣金的必要,那么请问甲兄,黄忠和李严之战,甲兄认为黄忠不是处于均势(或者上风)?莫非甲兄认为黄忠处于下风?
引原文:黄忠出马,与李严战四五十合,不分胜败。孔明在阵中教鸣金收军。

无论甲兄如何解释,上面的例子也证明了,均势一样会鸣金的。

许褚和徐晃的例子也是,许褚至少也应该处于均势吧,但曹操方一样鸣金收兵,许褚也一样没有追问。

1、均势会鸣金,上风也会鸣金,但不会因恐有失而鸣金

2、徐晃战许楮,曹操有交代,许楮当然不需要再追问。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甲乙丙jyb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后将军
功绩 24
帖子 1409
编号 277862
注册 2008-5-9


发表于 2009-3-31 12:26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emony007 于 2009-3-31 11:50 发表
各位朋友,甲乙兄在这个恐有失—鸣金—下风论方面还不是一般的执着!头疼!!

呵呵,我要尝试着尽量说服你们!

忽然看见“一吕不倒、武评不公”,似乎很耳熟!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甲乙丙jyb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后将军
功绩 24
帖子 1409
编号 277862
注册 2008-5-9


发表于 2009-3-31 12:50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dddzz 于 2009-3-31 12:36 发表
所以曹操有交代不能成为许楮不需要追问的理由。

徐晃乃真良将也。吾不忍以力并之,当以计招之

可以理解成曹操的交代先于许楮的追问,许楮就没有必要再追问了。

当然有追问肯定没有追问更能支持我的观点;但没有追问尚不足以推翻我的判断。

QUOTE:
还是这个问题,来到牙科的人很多,未必就是来看牙病的,就中国现状来说,代看病代开药的情况同样很多。你不能把一个2/3的概率就说成是“几乎肯定”,仅此而已

对于2/3的概率,为什么是2/3我觉得奇怪;我前面已经说了,我不需要统计。

要是去牙科的不是看牙病的人反而更多,那是一个奇怪的事情;

我当然连这样的反常也不反对,但是谁要是说去牙科的人中,看牙病的人反而少,这种不按常理的推断,才是需要提供统计材料事实的;

即使提供出了统计材料,通过事实证明来这个牙科的就是不看牙病的人更多,那也仅限于这个医院的这个牙科,换个医院的牙科,我仍然坚持去牙科的人看牙病的多。

更何况这是小说中的描写。

[ 本帖最后由 甲乙丙jyb 于 2009-3-31 12:58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甲乙丙jyb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后将军
功绩 24
帖子 1409
编号 277862
注册 2008-5-9


发表于 2009-3-31 13:06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dddzz 于 2009-3-31 12:42 发表
以关羽首日战黄忠为例

韩玄的看法是恐黄忠有失;关羽的看法是黄忠斗一百合全无破绽……莫非黄忠是一个全无破绽的下风方?那么什么才是下风?如果黄忠刀法散乱、气力不济了,这还是关羽眼中全无破绽的黄忠吗? ...

见26、27、34!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甲乙丙jyb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后将军
功绩 24
帖子 1409
编号 277862
注册 2008-5-9


发表于 2009-3-31 13:11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dddzz 于 2009-3-31 13:02 发表

原文——操即鸣金收军,召谋士议曰:“杨奉、韩暹诚不足道;徐晃乃真良将也。吾不忍以力并之,当以计招之。”

如果真的【由于其它情况被鸣金收兵,本方武将是感到奇怪的,是要问明情况的,正是因为这个鸣金 ...

144楼:可以理解成曹操的交代     先于    许楮的追问,许楮就没有必要再追问了。

我说了,有可能“先于”。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甲乙丙jyb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后将军
功绩 24
帖子 1409
编号 277862
注册 2008-5-9


发表于 2009-3-31 13:15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dddzz 于 2009-3-31 13:12 发表

一有其它证据或交代,这个依据恐有失的下风推断就可以被推翻

嗯,明白了,君的意思是韩玄恐黄忠有失是因为黄忠下风的推断已经被推翻了。

这个推断用兄的话说,叫做“较弱”;用马岱兄的话说,属于“不太可靠”;

我强调的是:如果没有其它任何交代,虽然较弱,虽然不太可靠,但是仍然可以成立!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甲乙丙jyb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后将军
功绩 24
帖子 1409
编号 277862
注册 2008-5-9


发表于 2009-3-31 13:23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dddzz 于 2009-3-31 13:16 发表


“先于”必须有个前提,那就是许褚刚回阵,曹操立刻抢白告诉他了;而不是过了很多时间曹操再解释,而许褚一直不问,却在心里一个劲自己琢磨这件违背常理的事情。

想象1:许褚一直不问,却在心里一个劲自己琢磨这件违背常理的事情;

想象2:许褚要问,却在外面听到了曹操的话,于是不再问;

想象3:许褚从才50合、还未分胜负就鸣金,猜出了曹操必有其它想法,回营后果然见到曹操正在召集谋士开会,于是不再问,还估计曹操又要挖坑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甲乙丙jyb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后将军
功绩 24
帖子 1409
编号 277862
注册 2008-5-9


发表于 2009-3-31 13:28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dddzz 于 2009-3-31 13:20 发表


但是事实上,有其它证据交代韩玄黄忠这里依据恐有失的下风推断已经被推翻了,也就是这个战例中“较弱支持”也没有了。
而事实上演义里多数的恐有失推断下风都能被推翻,不能被推翻的又都另有更直接的证据说 ...

我这个判断的用处确实不太多,我只用于了少数几个战例,小沛一战等;

但是现在辩论的是,这个判断能不能用,因为好多人认为不能用。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甲乙丙jyb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后将军
功绩 24
帖子 1409
编号 277862
注册 2008-5-9


发表于 2009-3-31 13:35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dddzz 于 2009-3-31 13:29 发表


兄可以用这些想象尝试解释自己所说的【但是由于其它情况被鸣金收兵,本方武将是感到奇怪的,是要问明情况的,正是因为这个鸣金是违背常理的(注:‘违背常理’四字放大染红)】

前面我已经承认了,有追问比没有追问好;

现在许楮没有追问违背常理,我以曹操可能先有交代来解释,虽然勉强,还是能够解释的。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甲乙丙jyb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后将军
功绩 24
帖子 1409
编号 277862
注册 2008-5-9


发表于 2009-3-31 16:55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emony007 于 2009-3-31 13:41 发表
忽然看见“一吕不倒、武评不公”,似乎很耳熟!
————————————————————————————————
哪能不耳熟,那是我在狼牙的签名部分;在下曾经数次为甲乙兄助战!这么快就忘记了!

呵呵,看来下次我要建个武评高手网名对照表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甲乙丙jyb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后将军
功绩 24
帖子 1409
编号 277862
注册 2008-5-9


发表于 2009-3-31 17:05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dddzz 于 2009-3-31 13:45 发表


用可能、勉强来解释一件几乎肯定否则就违背常理的事情,只能给人以双重标准的感觉。
个人认为双重标准是比主观好恶更不靠谱的武评忌讳,需要尽力避免。

虽然许褚没有追问,但是有曹操的交代,有可能许褚先知道了这个交代而没有追问;当然也存在许褚不知道这个交代,但是也没有追问。

如果兄能肯定是后者,或者曹操没有交代、许褚也没有追问,那么兄的这个反驳就很有力了;

现在存在前者的可能,前者都算不上支持,只是能解释成不违背我的观点;但同时,兄的反驳也苍白无力,因为毕竟我还能解释成前者。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甲乙丙jyb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后将军
功绩 24
帖子 1409
编号 277862
注册 2008-5-9


发表于 2009-3-31 17:24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马岱 于 2009-3-31 14:10 发表
甲兄始终认为下风才恐有失是常理,即使在发现诸多战例显示该常理并不可信时。

甲兄需注意的是,反驳恐有失下风论的是实实在在的战例,而支持恐有失下风论的战例并无,这还是常理吗?

马岱兄的反驳思路时不对的。

1、书中有若干的武将败退并非武力不及对方,有诈败的,有射箭的,有埋伏的,有挖坑的,有担心其他的,有要生擒对方的……
难道我们就此认为:正常败退,武力低于对方这个结论是错误的吗?

2、正常败退武力低于对方是正确的,有补充交代的属于特殊情形,需要具体分析。正如:因恐有失鸣金武力低于对方是正确的,有补充交代的属于特殊情形,需要具体分析。

3、最后,该说的已经说得差不多了,有补充交代的我们处理结果一样(无非是我看做特殊,兄看做正常),剩下的就是没有补充交代的,例如小沛一战争议较大,我始终认为:

如果小沛一战交代一句,刘备终是兄弟情深,恐有疏失,鸣金收兵,那么我才能接受张飞不是下风的解释。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甲乙丙jyb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后将军
功绩 24
帖子 1409
编号 277862
注册 2008-5-9


发表于 2009-4-1 12:15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dddzz 于 2009-4-1 09:49 发表

呵呵,兄似乎弄错了,我可没反驳曹操、许褚什么先后问题,又何谈苍白无力?

我不需要想象许褚心里在想什么,许褚为什么没有追问我也不需要去想象什么理由1、2、3……因为许褚问没问、为什么不问等等我都不 ...

例1是最大的分歧!

刘备恐有失虽然没有指明主体,但是当时除了恐张飞单挑有失,别无所恐。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甲乙丙jyb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后将军
功绩 24
帖子 1409
编号 277862
注册 2008-5-9


发表于 2009-4-1 12:23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马岱 于 2009-3-31 18:12 发表
请问“正常败退,武力低于对方”是谁提出的结论?

如果是甲兄提出的结论,那么“诈败的,有射箭的,有埋伏的,有挖坑的”是不是属于正常败退?如果压根就不是,跟“正常败退,武力低于对方”的观点有什么关系吗?如果是,那么“正常败退,武力低于对方”的结论还正确吗?

甲兄目前为止尚未完成一项工作,就是论证为什么“恐有失”要判断为下风。

1、这么说吧,没有补充交代的败退,通常看来一定是武力低于对方,常理;没有补充交代的恐有失,通常看来也是武力对方导致旁观者的担心,常理;

2、为什么“恐有失”要判断为下风【担心下风的武将属于人之常情;上风我就不说了,正常均势也是不会因为恐有失而鸣金的,均势都怕,还上战场带兵打仗干什么。】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甲乙丙jyb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后将军
功绩 24
帖子 1409
编号 277862
注册 2008-5-9


发表于 2009-4-1 18:10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马岱 于 2009-4-1 17:37 发表
1、甲兄举的例子非常不好,因为“正常败退”中的“正常”已经就是一个判断用词了,已经排除了诈败、埋伏之类,那么恐有失还会再分类吗?


2、转了一圈又回去了,多个战例显示,因下风而恐有失是靠不住的。

孙权恐凌统有失,令吕蒙接应回营。
--孙权并不在现场。

关平恐父年老,亦急鸣金。
--双方同时恐有失,皆急鸣金。

关平恐有疏失,亦随后赶去
--关平在关羽占据“上风”时仍恐有疏失。

因为你们用来反驳我的例子也一样不好!

例如:
1、孙权既然不在场,那么这个恐有失就与我们的讨论无关,除非孙权看见凌统和张辽目前均势,却还恐有失,才能作为反驳我的例子;

2、关平恐父年老,原因讲的很清楚;正如罗本的刘备恐吕布军四面渐渐裹将来一样,当然不能判关羽下风;

3、关平后一个恐有疏失,分明是对关羽的追击行为担心,并非担心关羽的单挑。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甲乙丙jyb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后将军
功绩 24
帖子 1409
编号 277862
注册 2008-5-9


发表于 2009-4-2 12:06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马岱 于 2009-4-1 20:17 发表
甲兄的观点是:因为看见下风,才恐有失。

我的观点是:恐有失与下风没什么关联关系。所以三个战例皆可以支持我的观点。

某武将被击败,如果没有其它补充交代,我判定该武将武力低;因为没有其它交代,所以该武将的武力低就是导致其被击败的唯一正常原因;其它可能性由于没有补充交代的原文依据一概忽略不计。

某武将被观战者恐有失,如果没有补充交代,我判定该武将下风;因为没有补充交代,所以该武将下风就是导致其当前被人恐有失的唯一正常原因;其它可能性由于没有补充交代的原文依据一概忽略不计。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甲乙丙jyb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后将军
功绩 24
帖子 1409
编号 277862
注册 2008-5-9


发表于 2009-4-2 13:47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dddzz 于 2009-4-2 12:51 发表


某武将被观战者恐有失,如果没有补充交代,应该判定观战武将很关心单挑武将;其它可能性由于没有补充交代的原文依据一概忽略不计。

终于找到关键分歧所在了,呵呵!看来兄是坚持认为:恐有失,通常不是因为下风,而是因为关心!

1、从情感上来说,激烈的战斗使得双方观战者都产生恐有失的心理是正常的;

2、但是如果不是被打成了下风,而是上风或均势,观战者是不会鸣金的。
战斗从来都是残酷的,如果连均势都害怕到鸣金收兵,那么这样的人根本就不是打仗的料。

3、基于以上的认识:恐有失,鸣金,判下风!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甲乙丙jyb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后将军
功绩 24
帖子 1409
编号 277862
注册 2008-5-9


发表于 2009-4-2 13:55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emony007 于 2009-4-2 13:37 发表
但是前面木木、维笑、马岱诸兄举出三国演义中你无法理解的案例以及罗列所有案例证明你所持定律的失效。

1、我全部理解,呵呵,要不然怎么讨论;

2、他们举的那些例子,都是有补充说明的。
没有补充说明的秒杀对方,武力当然远超对方,这应该是大家都同意的观点;
但有了补充说明的,例如关羽一刀斩了颜良,连是否比颜良强都不能由此确定,难道是之前“没有补充说明的秒杀对方比对方强的结论”是错误的吗?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甲乙丙jyb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后将军
功绩 24
帖子 1409
编号 277862
注册 2008-5-9


发表于 2009-4-3 09:04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dddzz 于 2009-4-2 14:46 发表
2、恐有失鸣金多发于长时间单挑后,此时的上风下风演义基本没有直接描写过;而且此时即便不鸣金,正在单挑中的武将也可以自由回阵,与观战者是否鸣金是没有直接关系的。
关于打仗的料~
【原文】右边蒋钦,左边韩当,直冲入曹军队中。曹军大半是青、徐之兵,素不习水战,大江面上,战船一摆,早立脚不住。甘宁等三路战船,纵横水面。周瑜又催船助战。曹军中箭着炮者,不计其数,从巳时直杀到未时。周瑜虽得利,只恐寡不敌众,遂下令鸣金,收住船只。
——类比看来,周瑜不是打仗的料。

1、武将当然可以自由回阵,但武将不会无故自主回阵;

2、周瑜看见的不是某单挑。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甲乙丙jyb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后将军
功绩 24
帖子 1409
编号 277862
注册 2008-5-9


发表于 2009-4-3 09:06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burrjiang 于 2009-4-2 21:35 发表


但‘恐有失—鸣金=下风’,除了甲乙兄以及少数人外,大家不同意
但嘉靖版的“恐有失-急鸣金”俺是倾向于占下风的。当然,并非公理,而是个人倾向。

这一点上,嘉靖版和毛版没有太大区别,兄这样站出来,等于是变相支持了。呵呵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甲乙丙jyb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后将军
功绩 24
帖子 1409
编号 277862
注册 2008-5-9


发表于 2009-4-3 09:08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emony007 于 2009-4-2 14:12 发表
没有补充说明的秒杀对方,武力当然远超对方,大家都同意的观点;
但‘恐有失—鸣金=下风’,除了甲乙兄以及少数人外,大家不同意!
就这么简单!

少数就少数吧。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甲乙丙jyb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后将军
功绩 24
帖子 1409
编号 277862
注册 2008-5-9


发表于 2009-4-3 09:16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马岱 于 2009-4-2 22:18 发表
--某武将被观战者恐有失,如果没有补充交代,我判定该武将下风;因为没有补充交代,所以该武将下风就是导致其当前被人恐有失的唯一正常原因;其它可能性由于没有补充交代的原文依据一概忽略不计。

甲兄要如何判定自然是甲兄自己的事,不过这种没有经过充分论证的判定,其说服力有多强自然是可想而知了。

1、对于所有认为“恐有失-鸣金,不是下风”的观点,我都会表示质疑:不是下风,为什么还恐有失?

2、马岱兄有没有注意到:
(1)我这样的问题,你是必须要给一个理由的!
(2)确实有不少战例书上直接就有理由的;
(3)但是小沛一战书上没有直接给出理由。你给出的任何理由都会因缺少原文支持而十分牵强的;其说服力还不如直接由恐有失、鸣金判下风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甲乙丙jyb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后将军
功绩 24
帖子 1409
编号 277862
注册 2008-5-9


发表于 2009-4-4 11:41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zhjienc 于 2009-4-3 18:18 发表
我还是比较赞同楼主在205楼的观点。

赞同就表示加入了本论坛的少数派了,呵呵!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甲乙丙jyb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后将军
功绩 24
帖子 1409
编号 277862
注册 2008-5-9


发表于 2009-4-4 11:59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马岱 于 2009-4-3 14:54 发表
张飞战吕布、黄忠战关羽、关羽战徐晃等战例都比较简单,不过既然其他战例说明恐有失不是因为下风,这些战例中也不一定是因为下风。当然也不能完全排除下风的可能,因为文中毕竟没有说,可能有,可能没有。既然作者并不准备用恐有失去表示下风,那么按照常理,已交待不分胜负未交待上下风的情况下,应判断为均势。

不过既然其他战例说明恐有失不是因为下风,这些战例中也不一定是因为下风。当然也不能完全排除下风的可能,因为文中毕竟没有说,可能有,可能没有。

不过既然其他一些战例说明被击败不是因为武力低(关羽败于徐晃、许楮败于张飞、曹洪败于韩当、曹仁败于甘宁、魏延被马岱斩杀、关兴败于越吉……),所有被击败战例中的被击败方都不一定是因为武力低。当然也不能完全排除武力低的可能,因为文中毕竟没有说,可能低于对方,可能不低于对方。

[ 本帖最后由 甲乙丙jyb 于 2009-4-4 12:00 编辑 ]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49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2-5 05:01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7832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