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注册
|
登录
会员
|
搜索
|
统计
|
帮助
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
三国史话
» 由价值观的角度来谈曹操的爱才论
兴唐传·瓦岗山异闻录(20150519版)发布
(2015-5-19)
论坛营运现状公告
(2014-8-10)
三国志12pk版下载
(2013-4-20)
《精忠报国岳飞传》制作组对外开放
(2013-1-16)
岳飞传解密剧本发布
(2011-4-12)
招募各版斑竹和网站管理技术人员
(2006-4-19)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
投票
交易
悬赏
活动
打印
|
推荐
|
订阅
|
收藏
|
开通个人空间
|
加入资讯
标题: 由价值观的角度来谈曹操的爱才论
诸葛丞相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讨逆将军
功绩
97
帖子
656
编号
2630
注册
2003-11-27
#1
发表于 2003-12-31 02:50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近来观伯温兄在大话自发了一篇关于曹操是爱才还是弑才一文,感触颇多,便匆匆写下这么几笔。
曹操的为人在三国志里说的很明白了。许子将曰:“治国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也”。而他所做的一切也都是围绕着这两句话来。曹操被成为是三国里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也不是自封的。而是后人对他的极公正的评价。
曹操,字孟德,小名阿瞒,东汉桓帝永寿元年(公元155年)生于沛国谯县(今安徽毫州人)。献帝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去世,享年六十六岁。三国志中对他的评价是少机警,有权数,任侠放荡,不治行业。在年轻时的不务正业为时人所不屑。不过这些缺点恰恰是他成功走上政治舞台的必须有的素质。所以曹操首先必须是个政治家,然后才能说他是军事家,文学家什么的。他所做的一切都是政治家必须具备的,必须要做的一切。
●《求贤令》
自古受命及中兴之君,曷尝不得贤人君子与之共治天下者乎!及其得贤也,曾不出闾巷,岂幸相遇哉?上之人不求之耳。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贤之急时也。“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不可以为滕、薛大夫。”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其何以霸世!今天下得无有被褐怀玉而钓于渭滨者乎?又得无盗嫂受金而未遇无知者乎?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
●《求逸才令》
或
《举贤勿拘品行令》
昔伊挚、傅说出于贱人;管仲,桓公贼也,皆用之以兴。萧何、曹参,县吏也;韩信、陈平负污辱之名,有见笑之耻,卒能成就王业,声著于载。吴起贪将,杀妻自信,散金求官,母死不归,然在魏,秦人不敢东向,在楚则三晋不敢南谋。今天下得无有至德之人放在民间,及果勇不顾,临敌力战,若文俗之吏,高才异质,或堪为将守;负污辱之名,见笑之行,或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其各举所知,勿有所遗。
曹操身为一个领导者,在对人才方面更是极端的渴望。两出求贤令便可充分说明这一点。但曹操一生对于“人才”的处理在历史上一直是个争议最多的。他爱人才,似乎没有人能超过他,像对郭嘉,丁仪,崔琰……等,而他的忌才,也是出了名的,像对杨修,司马懿,张松……等。
但我认为曹操的人才思想并没有什么是非可言,他对人才的的最集中的,也是最伟大的体现就是在他的《求贤令》中提出的“唯才是举”。这个就是价值论。
首先,曹操是爱才的,因为他自己就是一个成大事的人才。唯才是举,是曹操既处于他爱才的天性,更出于三分天下形势所逼,三分天下,得人才者居之。向来事业之争就是人才之争,事业的成就也就是人才和使用人才的成就。三国曹、孙、刘三个集团对于人才的需求和使用都各有千秋,断难贸然说谁就绝对要高明些。但相对来说,曹操的军事指挥才能,处事临机应变能力,乃至政府体制建设能力,都明显要比孙刘强的多。他在军事上的才能几乎可以说是全能来论处,一生胜仗无数,平定整个北方,为统一天下打下了牢固的基础。而真正的战役失败也仅有赤壁一战。争汉中一战虽说是败局,但并不是战败,而是主动退让,并在撤军时迁走了当地大量的百姓,这也为后来的诸葛北伐留下的兵源不足和人才缺乏的隐患,所以说并不能算是惨败。
其次,唯才是举,是曹操尊重人才,实际,不苟求,不求全责备的眼光,这是他吸引人才,使用人才的一种气度和自信。这是他在道德原则和利益原则相冲突的一种变通,一种创造性的灵感。曹操的第一次求贤令是在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这时是赤壁大战结束后的第二年,东吴大都督周瑜病逝,刘备占有南郡等地,立足于荆州。此后建安十九年,二十年曹操又两次下求贤令,当时刘备已攻破成都,占有两川之地,三分天下局面已经形成,而曹操也已有六十三岁,壮士暮年,却大业未成,内心忧虑,求贤辅佐。但曹操的爱才并不是说因为形势所逼,唯才是举这个思想是一直贯穿他整个一生的。如果没有这种思想,曹操怎么能从一个逃难京官,手下不过几个亲随,足下不曾有寸土,几欲白手起家做到扫灭群雄拥有北方天下的份上的。而他手下的谋臣猛将大多都是敌人营中的人,或因某种机遇集合到曹操麾下,如程昱,许褚;或冲着他雄才大略,能治乱定天下的名声而来,如郭嘉,荀彧;或神往他轰轰烈烈,言必行战必克的实绩而来,如满宠,董昭;或被曹操击破营垒俘虏而来,如张辽,张颌;或从行伍之中提拔上来,如于禁,乐进。试想曹操如果没有足够的人格魅力和博大的胸襟气度,怎么能够做到?
因为爱才,才会不顾众人反对,舍得放关羽回去。因为爱才,才会真诚录用曾经发檄文骂曹操祖宗的陈琳。因为爱才,才会在郭嘉病重时期百般照顾,怜惜他。当然,这也是事业的需要。
同时曹操是个政治家,在政治上的决策他必须把握好分寸。“挟天子以令诸侯”是他政治上最成功的一笔,当然也有人才的提议。在政治上,曹操可以说是霸术兼糅王道。封建时代的开国君臣在手段上,无论是对敌人,对手下,对治下的民众,无不采用明与暗,软与硬,宽与严,刚与柔这两手。争民心,得天下,都需要这两手。曹操也同样如此。而且更深谙此王霸之术。
●《述志令》
或
《让县自明本志令》
然欲孤便尔委捐所典兵众以还执事,归就武平侯国,实不可也。何者?诚恐已离兵为人所祸也。既为子孙计,又己败则国家倾危,是以不得慕虚名而处实祸,此所不得为也。
好一个不得慕虚名而处实祸。这个实便道出了曹操的王霸之目的。也就是说曹操是为了实实在在的利益。一个实在的价值论。
为了实在的利益,他可以和董卓决裂,首举讨董义旗,为天下倡,他有雄才大略,在陈留举兵,成,可为汉室扫平董卓,重整河山,做一个大大的忠臣;不成,则可拥兵自重,任天下之智力,与群雄争霸。
为了实在的利益,他可以冒死亲率士卒攻打乌巢,官渡之战后,又把袁军七万降卒一举坑杀,是为了拿稳既得的胜利,防止袁兵的叛乱。
为了实在的利益,他可以光着脚丫去迎接来投的许攸,并谦卑问计。试想,若没有许攸,曹操即便可以打败袁绍,其难度也要增加好几倍。
为了实在的利益,他敢冒天下只大不韪,倡“唯才是举”之一说,并以此为招纳人才之方针。但走到他身边的人必须为他的实利服务,一旦他看出人家敢违逆他的意志,不利于他的事业的饿话,他就务必去之而后快。他逼死荀彧,崔琰,孔融便可见出其功利观念的急切和残忍。
总之而言,对待曹操的为人和性格也不能单指一方面。从整个局面来全面的了解曹操的为人。其间废话颇多,又是连夜赶作,故写的不甚完整。
[广告]
《精忠报国岳飞传完整版》火热发布
诸葛丞相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讨逆将军
功绩
97
帖子
656
编号
2630
注册
2003-11-27
#2
发表于 2004-1-9 01:33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曹操在人才的挖掘和使用上是非常到位的,人尽其才~常说的就是这个。
[广告]
安装Alexa工具条,提高轩辕排名,支持轩辕发展!
诸葛丞相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讨逆将军
功绩
97
帖子
656
编号
2630
注册
2003-11-27
#3
发表于 2004-1-10 23:58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政治本来就是这么一回事~~~利用与被利用的关系。
[广告]
真诚支持说岳,携手共创辉煌
投票
交易
悬赏
活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轩辕史话
> 炎黄春秋
> 我思我在
> 法律探讨
> 三国史话
春秋文艺
> 古典小说
> 诗词歌赋
> 现代文艺
> 韦编三绝
> 对联雅座
> 滴翠亭
> 藏经阁
> 双七钟社
> 笑书神侠
> 辕门射虎
> 虎帐点兵
游戏人生
> 同人战棋手游
> 三国戏英杰传
> 三国鼎立
> 轩辕公会
> 三国志12
> 英雄史诗
> 运筹帷幄
> 人间五十年
> 步步为营
> 游行天下
> 游戏贴图
轩辕工作室
> 兴唐传·瓦岗山异闻录
> 豪华曹操传
> 精忠报国岳飞传
> 《精忠报国岳飞传》制作组
> 大一统演义
> 曹操传MOD作品交流
> 东吴霸王传
> 封神英杰传
> 杨家将
> 吕布传
> 三国无双战略版
> 北宋志·赵匡胤传
> 战旗春秋
> 曹操传MOD制作交流
> 金庸群侠传MOD交流
> 风华录
> 设计与修改
怡情岁月
> 影音经典
> 动漫先锋
> 绘画摄影
> 情感轩辕
> 衣食住行
> 体坛动力
> 谈股论金
参政议政
> 迎宾阁
> 鸿胪寺
> 登闻鼓
> 监造府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7-24 02:27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3719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TOP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
控制面板首页
编辑个人资料
积分交易
公众用户组
好友列表
基本概况
论坛排行
主题排行
发帖排行
积分排行
管理团队
管理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