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组别 | 士兵 |
级别 | 安国将军 |
功绩 | 8 |
帖子 | 831 |
编号 | 25896 |
注册 | 2004-11-26 |
| |
| | |
|
|
|
原帖由燕京晓林于2005-01-25, 8:34:36发表
凌云茶兄:
1、那么政治家是婊子不是我说的,这一点没有疑问吧?而至于政治家的本质,其实你不要把它们估计的很好。
在大多数情况下,如果政治家的自身利益与公众利益不矛盾时,政治家自然会表现得多么为大众服务。这看不到其真实面目。只有当其自身利益与大众利益相矛盾时,政治家多数不顾一切地、不择手段地为自身利益而不顾大众利益。
比方说:孙权为了自身能够独立(并日后称帝),不顾大众已经经历多年战乱,渴望统一、和平的愿望,拼命发动这场阻碍统一的战役。
这哪里有什么洁白的羔羊?孙权大力扶持刘备,反击曹操,根本是基于其自身的利益。只不过后来被刘备有效地利用而已。
2、哈哈,孙权其实就是这样考虑的,老兄终于回到正轨上了。
哪本史书说孙权:一阵想打一阵想降?
孙权在荆州战役前,本身就是相当于归顺曹操(其控制的汉朝政权)的,因此,此时其本身就是降的状态。如果孙权安于现状,只要保持此状态即可。
因此,孙权此时考虑的就是打不打,翻脸与否。下属的意见不统一,不代表孙权一直在摇摆不定呀!其实孙权心里自然是最想打的人,这一点鲁肃分析的极为清楚。但是其犹豫是否现在翻脸,是在考虑能否打赢、怎么打赢的问题。周瑜后来为其解答了此疑问。
孙权什么时候希望曹操不要来打自己?此时曹操已经平定北方,又干掉了荆州,剩下的只有那么几个,其中张鲁、刘璋还比较软弱。孙权不会不清楚即将面临的局面吧?
但是,收留曹操的叛将,与直接与曹操开战,那是完全不同的事情。就像韩信也曾收留刘邦的敌人,燕国也曾收留秦国的敌人一样,双方开始并没有因此开战。
孙权就是清楚地认识到与曹操早晚一战,因此开始着手扩充势力。
3、是呀。如果孙权乃真心归顺朝廷,而不是有自己的小算盘,曹操中央军进入也没有什么。因为如果真心归顺,朝廷是可以把你调往其他地方的。
但是,孙权并不是真心归顺,而是有自己的野心。自然对中央军进入自己的地盘格外担心。后来马超也是这样的原因造反的。相信老兄应明白这一点吧?
我感觉,咱们还是属于一类,就是仅仅就相关历史问题展开讨论,而不像个别人,真正的讨论没有多少,更多的精力用来搞些个人攻击之类的。希望我们继续这样的心平气和、就事论事的讨论。 1/哈哈,那么燕京兄终于认可孙权不是无私援助啦.
2/孙权是一个独立的地方军阀,燕京兄也认为他是名义上的汉臣,实际上曹操也是名义的汉臣.他们之间的吞并,其实没有什么真心归顺汉朝与否的差别.孙权不是真心做汉臣,曹操呢,他又何尝不是打朝廷旗号发展自己势力.造反不造反,只是看谁把持中央罢了.没有正义与非正义的区别.
3/既然孙权实际上是保有其独立地位的.作为剩下不多几个军阀之一,他自然明白曹操早晚会对自己下手.在曹操强自己弱的情况下,一个军阀政治家的需求也是很直接的,最好是保持名义上的中立,维持现状.想法扩充自己,待天下有变,这是最有利的办法.扩充实力也好,鲁肃请命吊表二子搞联合阵线也好,都是符合孙权利益,但是并不公开刺激曹操.
当维持现状做不到时候,才不得不面临两个选择.
一是归降(也就是让汉丞相曹操上奏天子,封他大官,名义上还不是叫归降,曹操还没把孙权定性为逆贼.),实际上放弃地盘和军队,当一个没有实权的高官,安享富贵.归降的话,孙权不情愿,这个我们都是认可的,当然是在还有其他办法的前提下,孙权才不情愿.如果不降就可能身死族灭,也只好投降了.
二就是武力维护自己的独立性.骂曹操汉贼,曹操则骂孙权反贼,开战.
不降就要武装抵抗,打胜了,就可以继续独立,并乘机进取,打输了呢,就亏光老本,身家性命不保,还背上逆贼骂名.就孙权面临的客观情势,江东大族还有很大离心力.领地内部不稳,常常有所谓的山贼闹事.曹操兵多势大.孙权的盘口胜面不高,所以史书才记载政权内部吵成一团,迟迟不决.直到诸葛亮来吴讽刺孙权,加上周瑜给孙权打气:我们的牌能赢,孙权最后下决心对抗曹操,这也是史有明文.孙权终于决定拿身家性命去赌一把.(其后赢了的结果,不在我们分析其战前心态考虑之列.战前情势非常不利,孙权没有多少把握,最后胜利并非必然),孙权决策的过程,必然影响其战前采取的措施.如果他一开始就决心撕破脸,采取什么措施都不奇怪,但孙权迟疑犹豫,这时不把事情做绝就很正常.
那么,曹操声称奉旨罚罪,孙权收留其讨伐的对象,这与直接跟曹操开战,是什么关系呢,收留曹操的敌人,是打曹操一个耳光,激怒曹操,使曹操主动出手,和直接攻击曹操,只有一个先后问题。收留了曹操的敌人,还想让曹操感觉到孙权没有明显的挑衅和敌意,这有可能吗??难道收留曹操的敌人,孙权还可以对曹操说:我只是收留你的敌人,我对你没有敌意啊,你怎么能以此打我呢????曹操还能赞同:对,你只是收留朝廷罪犯,本身是忠臣,没错儿.我不打你.
韩信也曾收留刘邦的敌人,他是以为刘邦不知道.可是刘邦知道了立即怀疑韩信要造反.韩信拿钟离昧的头见刘邦,刘邦怎么对韩信,也不用我们说了吧.反正没给糖吃.燕国也曾收留秦国的敌人,但是秦国不知道.如果知道了,不至于当没事情发生吧.何况这两个例子都是偷偷收藏,为什么不明目张胆的收留呢,就是因为不敢,一旦公开,大祸必至.所以说孙权在没有下决心跟曹操公开翻脸之前,绝对不敢收留刘备当自己的"部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