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试论姜维误国二三事
性别:未知-离线 廖化将军

白衣伯爵太中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征东将军
好贴 4
功绩 274
帖子 5299
编号 25294
注册 2004-11-21
家族 轩辕丐帮


发表于 2005-1-19 12:53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楼上的老兄,请问是历史造就英雄呢?还是先有英雄,后有历史?
难道当皇帝的是傻的?要先派徐质王经的部队去送死?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廖化将军

白衣伯爵太中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征东将军
好贴 4
功绩 274
帖子 5299
编号 25294
注册 2004-11-21
家族 轩辕丐帮


发表于 2005-1-23 03:34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身系要职,只考虑自己留名,不考虑国家安危,乃是不忠。少年弃母,乃是不孝。三度易主,乃是失节。钟会以诚相待,他却反图之,乃是不义。

呵呵、这个批的有趣~~

不过不影响其英雄形象,本来诸葛就带了法家思想的。

人家姜大将军不计身前身后名,誓以我死报国家(报效汉统、蜀国、报效先主、报效诸葛老师,独不报效投降后的阿斗),得了,只要按这个精神,不中不孝无节无义立马可以全部反过来,光辉形象再上新台阶。

所以我觉得对古人做形容词的评价,是永不会有定论的。还是基于史料研究实际发生的事件与对象比较有价值。

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笑论英雄,当然也是一套为国人所热爱的经典传统,在论坛上也成蔚然景观。需要注意的是:只有“笑谈”处方显胸襟风度;反之,专心于穿凿挑剔,则笑不出来;二者间略有点高下之差。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廖化将军

白衣伯爵太中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征东将军
好贴 4
功绩 274
帖子 5299
编号 25294
注册 2004-11-21
家族 轩辕丐帮


发表于 2005-1-23 05:15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要求姜维在投降前就做好诈降兴蜀计,这个不必啊,“被后主敕令乃投戈放甲”就足够了。

此后姜维降而不忠于晋国,不是罪过;不忠于钟会,也不是罪过;不忠于阿斗,这个看不出,即使看的出,也不为过,人家那是忠于先主、忠于恩相和蜀国以及光复汉室。

一定要说他不妥,除非是能证明姜维不是为了“忠于蜀国、光复汉室”,就是为了自己高官厚禄?(这个可以排除吧?),或是为了个人在青史上拽一笔?这个猜度我以为是扯远啦。

我这里提出证据:“姜伯约甚敏于军事,既有胆义,深解兵意。此人心存汉室而才兼于人”;

请猜度人家“唯一想的可不就是自己的功名而已?”提出相应的依据。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廖化将军

白衣伯爵太中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征东将军
好贴 4
功绩 274
帖子 5299
编号 25294
注册 2004-11-21
家族 轩辕丐帮


发表于 2005-1-23 20:08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亮拔将西县千余家及维等还,故维遂与母相失。

天公指的应该是这个。

至少当时是失散的。

在那个年代,母亲死了,要辞官守孝。姜在与母相失时,应该是临时弃职先访失母,才是正道。

姜维的孝道确实有疑问(对比那个年代的常规啊);挺姜派为其辩护的最佳办法是归咎于乱世,这能够稍梢开解一点他的罪名;即使辩护,也只是辩护说“他是迫于无奈”,改变不了姜的不孝事实,侧面体现出他不是一个脉脉柔情的爱心慈悲者,没什么可争辩了。

即使挺姜派也不必在这个孝字上为他辩护,就当缺憾美吧。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5-23 14:23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7045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