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论刘璋失益州(其实刘璋也不差), 一日看到网上竟然有为袁术翻案的文章,故写此文
性别:未知-离线 arrowblue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前将军
功绩 17
帖子 1675
编号 25044
注册 2004-11-19


发表于 2005-5-21 11:36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东海麋子仲于2005-05-21, 10:16:52发表
如所周知,诸葛亮治蜀,益州连边远地区都得到开发,但蜀汉的经济整个说来并未上升,生产并未得到应有的发展。以人口为例,刘备章武元年(221年)有户二十万,男女口九十万,到刘禅炎兴元年(263年)灭于魏时,户二十八万,口九十四万。如果这个数字大致可信,蜀汉四十余年中只增加了四万人,其中还可能包括被征服的一些落后部族,所以可以说蜀国的人口基本上没有增加,这足以反映出在蜀汉统治之下,益州社会经济的停滞状态。

这个……
蜀汉也不是一直的政治清明,诸葛亮蒋琬之后,朝政日益崩坏,到了姜维时代,干脆惧怕被猜忌,不敢回成都,并且诸葛、蒋琬等都有北伐之举,特别是姜维,干脆就是穷兵黩武,这样的状况下蜀汉的经济没有倒退,已经是很不错了。估计很可能是诸葛治蜀的时候有所发展,姜维时代又倒退回去了。只取一个头数和尾数来证明中间没有成就,有点不可靠。

有道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arrowblue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前将军
功绩 17
帖子 1675
编号 25044
注册 2004-11-19


发表于 2005-5-21 11:45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东海麋子仲于2005-05-21, 10:42:00发表
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在蜀人心目中,刘璋未必不是“明君”。

刘璋是靠东州人的支持才得以职掌益州的,而刘璋代表的也是东州人的利益,然而刘璋之败,前后为其尽忠死节之人,大都是“不得志”的本地人,什么张任、王累、黄权、郑度,包括所谓的断头将军严颜。而被刘璋重用的东州人将领,什么李严、吴懿、费观等人,莫不是“诣降”、“率众降”,至于刘巴,呵呵,老早就看大耳朵不爽,和对刘璋的忠诚度,倒是没有很大关系的。究其原因,倒不是尽忠的人认为刘璋是“明君”,而是川人的文化,天性使然,川地接受中原文化晚,而且都是两汉的经学文化影响很深,而受三国时期中原地区渐渐兴起的浮躁的乱世文化风气影响少,因此崇尚厚重气节,士人死节,即使不是明主,也不足为怪了。再一个是当时的蜀人相对的与世隔绝,造成一种狭隘的心态,排斥外来人,刘璋固然是外来者,可是相比于刘备而言,就是自己人了。与这次尽忠死节相呼应的,蜀汉灭亡时,尽忠死节的人也特别多,起码相对于吴的灭亡而言,总不能说在黄崇霍弋们眼里,刘阿斗也是一代明君吧?^_^

此言大错特错

成都被围的时候,

“军民皆愿死战”,说明刘璋很得百姓的民心

且从刘璋不愿意采取郑度“坚壁清野”,以及在成都被围时不忍再“血肉捐于草野”

可以看出刘璋是个仁君,有原始的“以民为本”思想

倒是刘备入川以后,夺有名田宅以赏“功臣”,屡兴战火,让百姓生命得不到保障,

夷陵之战更是把四川多年来免予战乱的生命、财富大大损失,

给四川人带来了无穷的灾难

后来诸葛借过这个烂摊子,大力推行法制,发展生产,

人民生活才好转

所以四川人现在纪念的也是诸葛,并非大耳

不过刘备笼络手下还是很厉害的。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arrowblue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前将军
功绩 17
帖子 1675
编号 25044
注册 2004-11-19


发表于 2005-5-23 09:34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东海麋子仲于2005-05-21, 15:32:51发表
这位A兄,你说"军民咸欲死战",说明刘璋很得民心,那么刘璋纵容东州人侵凌当地人,先造成了沈弥等人的叛乱,后来干脆赵韪也反了,这是怎么回事?只能说明刘璋的部分人的心,那其中很可能大部分是东州人,可能还有一部分具有严重盆地心态和排外倾向的当地人。
至于刘备诸葛亮后来的统治政策,似乎与目前我们讨论的问题:刘璋是否明君,没有太大的联系。

这个是什么时候的事情?

我以前没看过,麻烦罗列一下出处

刘璋刚即位时攻打张鲁那段是不太得人心,

但大部分时间人民生活还是安定的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arrowblue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前将军
功绩 17
帖子 1675
编号 25044
注册 2004-11-19


发表于 2005-5-23 20:02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诸葛丞相于2005-05-23, 16:05:38发表
兄弟不要被演义中的陶谦的假象给迷惑了,历史上的陶谦是个十足的政治流氓。哪有肉就往哪钻~~~典型的见利忘义的家伙~~曹操起兵反董,他却是少数的几个支持董卓的军阀~可见一斑~~

此言甚是

陶谦可谓是大投机分子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arrowblue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前将军
功绩 17
帖子 1675
编号 25044
注册 2004-11-19


发表于 2005-5-23 20:06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赵韪素得人心,璋委任之。韪因民怨谋叛,乃厚赂荆州请和,阴结州中大姓,与俱起兵,还击璋。

赵韪这个人看来不怎么样,人家委任与他,却谋反

而且这个时候是刘璋刚上台的时候,治理能力不行,可不能说明日后不行

就像你提到蜀国开头结尾人口少,不等于中间少

成都被围,“军民咸欲死战”,可没说什么是不东川人还是西川人

如果百姓不拥戴刘璋,不可能有这种记载

而且刘璋没有“坚壁清野”,为了百姓开城投降,

可见其对民之厚

什么四川人排外等等,三国志中写这段的时候没有记载,应该是老兄自己的想象而已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arrowblue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前将军
功绩 17
帖子 1675
编号 25044
注册 2004-11-19


发表于 2005-5-23 21:52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委任赵某,就是刘璋处理不好这样的事情了,由他处理,应该说刘璋是想治理好的,是对他的信任,结果赵某呢?




成都被围,“军民咸欲死战”,可没说什么是不东川人还是西川人

如果百姓不拥戴刘璋,不可能有这种记载

而且刘璋没有“坚壁清野”,为了百姓开城投降,

可见其对民之厚


这些可是白纸黑字的记载

仅仅是为了排外,而不是因为生活得还不错,成都之民不可能愿意死战的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5-1 07:30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4137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