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陆逊少年时于2004-06-16, 20:52:45发表
关于肃杀兄、青蓝的关于诸葛亮送灵柩的争论,再说上几句:
青蓝讲的诸葛亮主持对吴和亲证明诸葛亮掌权,这其实没什么可争的。再怎么讲,和亲已经是送了回成都后的事,说句不好听的,诸葛亮已经是“挟天子以令不臣”了,朱紫难辩的刘禅对着仲父,哪里知道他老子安排李严的苦心!
诸葛亮对李严的边沿化其实很露骨的。看看出师表里提到的一大堆人物居然没有李严,就知道诸葛亮心理有着不光彩的一面,也可以知道,虽然三国志多处记载他的重要地位,李严仍然被严重边沿化,其中诸葛亮的打压可谓功不可没。
到了要搞倒李严的时候,却要联名参奏,前隐后彰,这足以证明李严的分量和诸葛亮长期的打压。
有人认为联名名单有些小人物无足轻重,但是,不要忘记,那份名单同时有着军政重臣如魏延、杨仪、高翔、吴班、刘巴、费袆等-----------这些人的联名,不谛是排山倒海!难道他们是为了参奏一个边疆将领?
诸葛亮长篇论述他对李严一直怎么宽厚,以致有人埋怨为何对李严这么好,这可以证明两点:
1-----------诸葛亮再对李严怎么好,都不会超出他打压李严,使之不被人认同为托孤重臣的底线;
2-----------诸葛亮的打压,送刘备灵柩会成都就已经开始,是彻底的、全面的,吕凯的话、出师表的只字不提、以及后来人们埋怨诸葛亮待李严太厚,以及联名参奏,前后一致,党同伐异,李严可谓连半点出头的机会都没有!
上面也许有思考还不够成熟的地方,有待进一步研究。
以李严传为准??先主病故到刘禅既位期中有一段时间里是蜀无皇帝的. 李严的中都护是什么时候被任命的? 一些光看李严传不看先主传的自然看不出来.没什么好说的.
我已经提过出来了, 刘备托孤于丞相诸葛亮, 尚书令李严为副. 然后就是先主病故. 也就是说, 李严中都护是其身死后获封的. 那么在刘备死后, 刘禅未继位时, 有谁有资格和权力做出如此安排?
到了诸葛亮抬棺回成都, 我觉得很奇怪, 既然诸葛亮送棺回成都而李严留下这举动要深思, 为什么你们就不去深思一下你们一直坚持是刘备要李严留镇永安的用意呢? 哈哈!~`
原因无他, 只因为深思自己坚持的是刘备人们任命并留李严在永安这一行为根本对诸葛亮有利.
我回应陆逊的观点.
1 既然你坚持是刘备要李严留在永安的, 难道他的遗体就不用回送? 诸葛亮不用回成都?
2 既然诸葛亮回程度是必然的, 你们所坚持的那个刘备留李严镇永安的用意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