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诸葛亮二次北伐之围陈仓的两点问题
性别:未知-离线 包子包子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16
编号 216706
注册 2007-9-17


发表于 2007-9-17 19:15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我说楼主大人在baidu吧跟我争执时 坚持认为诸葛退兵粮尽是借口,原来是这段历史在模糊。

陈寿三国志里有几处都有前后不对应的错误,且基本都是描述战争:

1 曹真伐蜀,曹真传说:真以八月发长安,从子午道南入。司马宣王溯汉水,当会南郑。诸军或从斜谷道,或从武威入。会大霖雨三十余日,或栈道断绝,诏真还军。
但是蜀志后主传说蜀汉建兴八年秋,魏使司马懿由西城,张郃由子午,曹真由斜谷,斜,余奢反。欲攻汉中。丞相亮待之于城固、赤阪,大雨道绝,真等皆还。

你前后一对照就知道陈寿的错误了,曹真传说只有曹真和司马,而且是有武威这个方向。但是后主传却说是司马懿由西城,张郃由子午,曹真由斜谷。相差甚远。

第2 陈寿有沔、汉不分的先例。

第3  张合死因 夏侯渊死因在各人不同传记的记载都有出入。就不一一列举了。

所陈寿同志的三国志也不是干干净净的,里面也有明显的错误。

所以这里的南郑,应为笔误,或者有什么其他缘故。很多人都分析过,时间是绝对来不及的,另外,张合如果能抵达南郑,那敢轻易撤兵。汉中乃联系蜀与关中要道,这个地方一旦被占,后果不堪设想,试想一下邓艾占据汉中的后果。

汉中如果丢失,蜀则只能被动挨打,诸葛也成了无处可归的军队。

另外最大一个疑点就是,汉中不可能没有驻军,张合抵达南郑(郡所)怎可能没发生战斗?曹真伐蜀,兵未至而蜀已做好战斗准备,(丞相亮待之于城固、赤阪)。这证明三国时大家都有一些情报机构和方法。这次怎么会给张合轻易抵达南郑?

另:我们前几天争论不休的栈道,长安通往汉中只有4条路,都是栈道,当时每条路都不好走,张合走那条路过来的?书上为什么不说明?

所以疑点太多了,所以说宁肯相信诸葛的确是因为粮尽退兵,也无法相信张合打到了南郑。陈寿不是神仙,魏蜀吴各写各的史书,各有各出发点,所以有相悖之处情有可原。
互相矛盾之处,我们只能按照看那个情况历史记载的比较多,就去相信那个。诸葛粮尽分别记录在后主传 诸葛传。而张合传也说的很含糊,一边说是因为粮尽退兵,一边说是到了南郑诸葛才退兵。

所以:个人意见。诸葛当时一围陈仓不下,粮食也无多(这点我倒同意你意见,粮食还不至于没有,但估计也剩的不多了)。然后又接到张合准备偷袭汉中的情报,就撤兵了。而张合也许只是大张期鼓的做样子要打南郑,但是根本就没到,诸葛一撤兵,他就也撤了。回国述职,说是欲发兵南郑而诸葛已退。所以魏国史官可能听错了,以为张合当时真的到了南郑。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包子包子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16
编号 216706
注册 2007-9-17


发表于 2007-9-17 20:39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恩 所以我说这个很可能是记错了,或者其他什么缘故,假如张合真的杀到汉中,不可能不在史书上重重渲染一下的。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包子包子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16
编号 216706
注册 2007-9-17


发表于 2007-9-18 09:07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说你白痴你还真是白痴,我说陈寿在沔、汉不分的先例。你也不去看看是怎么出错的先例。你快给我笑死了。

去看看隆中对吧,陈寿把沔、汉解释成两条河,所以这才是他出错的原因。

我说你纯粹是因为反对我,才反对我的观点。(怎么我口气跟孙武子一样了)

你还振振有辞。你太搞笑了,忍不住想夸你一句,您太有才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包子包子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16
编号 216706
注册 2007-9-17


发表于 2007-9-18 09:30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轩辕无忧 于 2007-9-18 09:17 发表

好啊!那你就指出来看看。

佩服佩服,证据就见于您的下篇文章里。

司马宣王治水军於荆州,欲顺沔入江伐吴,诏郃督关中诸军往受节度。

治水军於荆州,欲顺沔入江伐吴。此处是沔还是汉。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包子包子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16
编号 216706
注册 2007-9-17


发表于 2007-9-18 12:36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无忧大帝,就知道你会这么说。

你先是拿这个来反驳我:沔水亦称汉水,《史记.夏本纪》注说:“集解孔安国曰:‘汉上水为沔。’郑玄曰:‘或谓汉为沔。’”

刚说完这个,我故意说隆中对给你看,我就知道你会接着说汉水和沔水是分开的。

(而且,按《水经注》的说法,或者沔、汉各有一源,而会流成一河,或者上游为沔、下游为汉,诸葛亮这么说也不是十分错误嘛!)

你就知道你这个白痴会接着我的话说。

你自己多去问问人吧,陈寿在三国志里多处提到汉水和沔水。如果说沔和汉本是一江,陈寿有分为两江的说法。错。隆中对说:荆州北据汉、沔。他在后来也多次分别提过汉水和沔水。分明是当成两条江。


如果说上游为沔,下游为汉。也是错,司马在荆州,欲顺沔入江伐吴,荆州是上游还是下游?欲顺沔入江伐吴是什么意思?打算顺着沔水进入长江。汉水到武汉就汇入长江了,您老大不是想告诉我,荆州还属于上游吧?

《三国志·赵俨传》记载:“羽军既退,舟船犹据沔水,襄阳隔绝不通”。 《三国志·蒋钦传》记载:“权讨关羽,钦督水军入沔”。 这个沔水又是那里?刘备征汉中,有说《三国志黄忠传》:二十四年春,自阳平南渡沔水。这个沔水又是那里?

还是曹真传,司马宣王溯汉水,当会南郑。这个汉水又是那里呢?

陈寿沔汉不分是早有明据。我说你纯粹是为了反对人而反对观点,强词夺理 胡搅蛮缠,你还不承认?

你自己看看你自己写的话。

请接着胡搅蛮缠....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包子包子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16
编号 216706
注册 2007-9-17


发表于 2007-9-18 12:42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
无忧公怎么把自己的回复删了?

原帖由 轩辕无忧 于 2007-9-18 09:17 发表

好啊!那你就指出来看看。

我要引用你这个回复,却怎么也找不到了。你不是要我找证据吗?

不愧S2号的大名。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包子包子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16
编号 216706
注册 2007-9-17


发表于 2007-9-18 15:47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你的逻辑思维已经彻底把我搞混乱了,你首先确定下你的表达意思是否准确?
1 你到底说沔水和汉水是一条河还是上游为沔下游为汉?
你接连引述了完全两种不同的概念,到底那一个才是你的意见和看法?你的概念都没准确,你到底是拿那个来反驳我的?如果说你的意思是沔和汉怎么称呼都可以,那我就无话可说了,一个没概念的东西当然不会有错了,你想怎么称呼就怎么称呼。

2 从你反驳我的论证来看,你认为陈寿是说沔和汉是一会事,就是一条河。那么,陈寿最起码也是论证不严,阐述不清的错误。三国志多处记载,即有沔又有汉。如果陈寿明白这是一条河,他就不该在书中写上两个名词。说他是沔汉不分一点不为过。
你所列举的例子,吴会一词,吴和会是两个不同地方,跟沔汉是同一河的原理根本不同,你的逻辑混乱。

陈寿即有“司马宣王溯汉水,当会南郑”,又有司马宣王治水军於荆州,欲顺沔入江伐吴。最起码这里也是不严谨。三国志里沔汉不分是事实。



最后说一句:现在可以查到的各种资料,包括我们的语文课本,在隆中对这里,都是在荆州北据汉、沔这里加个逗号,现代文翻译这里时,也都是说荆州北面靠着汉水和沔水。一般都是以这个为准。不但这里是这样,连资治通鉴里的隆中对,也是加了一个逗号。

那么请您告诉我,这些学者们为什么要在这里加个逗号,如果汉 沔指同一江的话,这里是不应该加逗号的。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包子包子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16
编号 216706
注册 2007-9-17


发表于 2007-9-18 18:41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真受不了无忧大帝的思维逻辑 以及指责其他人的无知。

初,达与亮书曰:“宛去洛八百里,去吾一千二百里,闻吾举事,当表
上天子,比相反覆,一月间也,则吾城已固,诸军足办。则吾所在深险,司马公
必不自来;诸将来,吾无患矣。”及兵到,达又告亮曰:“吾举事,八日而兵至
城下,何其神速也!”上庸城三面阻水,达于城外为木栅以自固。帝渡水,破其
栅,直造城下。八道攻之,旬有六日,达甥邓贤、将李辅等开门出降。斩达,传
首京师。俘获万余人,振旅还于宛。

这是写的是上庸还是房陵?

魏文帝合房陵、上庸、西城,立以为新城郡,以盂达为太守,治房陵故县”(《水经注.沔水》)这段意思是,新成立了一个新城郡,制所设在房陵故县。谁告诉你司马攻击孟达时,孟达呆在房陵了?

自己白痴,还说别人无知,本来懒得理你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包子包子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16
编号 216706
注册 2007-9-17


发表于 2007-9-18 18:52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真是越看你这种人越烦。本来懒得理你这种神经病。

魏文帝合房陵、上庸、西城,立以为新城郡,以盂达为太守,治房陵故县”(《水经注.沔水》)

这是什么混蛋逻辑。制所在房陵。就表示孟达被攻击时是在房陵?

晋书明明写的是上庸。

上庸郡:东汉建安中分汉中郡置,治所在上庸县(今湖北十堰市竹山县西南)。
竹山县位于湖北省西北部,堵河中、上游。

书上还写了上庸三面环水,都被你无耻的无视了,就这拿来指责别人?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包子包子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16
编号 216706
注册 2007-9-17


发表于 2007-9-18 18:55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达与亮书曰:“宛去洛八百里,去吾一千二百里。这里如果是说房陵距离,

那么   及兵到,达又告亮曰:“吾举事,八日而兵至
城下,何其神速也!”上庸城三面阻水,达于城外为木栅以自固。这个你怎么解释?

难道孟达在房陵写信,写完又跑到上庸守城?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包子包子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16
编号 216706
注册 2007-9-17


发表于 2007-9-18 19:32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本身司马8日至上庸都是有疑点的。懒得多说了,总之拿这个来做行军例子绝对不合适。

达得书大喜,犹与不决。帝乃潜军进讨。诸将言达与二贼交
构,宜观望而后动。帝曰:“达无信义,此其相疑之时也,当及其未定促决之。”
乃倍道兼行,八日到其城下。

这里说孟达得到信很高兴,开始犹豫不决了,拿不定主意是不是马上反叛。
司马说:这个人没信义,要趁着他狐疑不决的时候,赶快先去解决了他。
这里应该是司马趁孟达还在犹豫的时候,就准备进军解决了他。然后说8天到了城下。

再然后。及兵到,达又告亮曰:“吾举事,八日而兵至
城下,何其神速也!”

这里说,孟达造反才刚刚8天,司马就到了。

我就郁闷了,这送信来回不要时间啊,司马的口气应该是写完信就开始准备进攻了。另外,不是说孟达在犹豫吗?犹豫的时间呢?难道只犹豫了一晚上?

所以,这里皮里阳秋,很可疑,更觉得是在赞美司马先见之明,更象是司马在孟达未造反之前就已经动身了,然后孟达造反,刚刚8天司马就到了,未必只在路上走了8天。晋书为了描写夸张点,就借用了孟达惊叹的时间作为行军时间。要不然也太巧了点。

关于这个行军可疑的事情,跟这个事情很类似的,还有钟会造反,贾充入蜀以及司马师临长安可以参考。说司马走8天,未必正确。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包子包子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16
编号 216706
注册 2007-9-17


发表于 2007-9-18 19:35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难得你知错一次,就不再说你了。

对你的道歉表示下尊重。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包子包子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16
编号 216706
注册 2007-9-17


发表于 2007-9-18 20:39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司马懿恐其速反,以书安慰而暗中出兵讨伐是完全可能的,但说“达得书大喜,犹与不决”可能是夸大其效了,按《晋书》记载司马懿行军八日至上庸城下,而孟达后来写信给诸葛亮说:“吾举事,八日而兵至城下,何其神速也!”可见,司马懿起行之日,孟达已反。



这个当然有可能,我只是说这也未必太巧,恰巧司马动身之日,就是孟达造反之时,过于巧合。所以我只是说是疑点,而不是确认。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包子包子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16
编号 216706
注册 2007-9-17


发表于 2007-9-19 06:35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张合有没有到南郑,资治通鉴上恰巧也有记载:

帝召张郃于方城,使击亮。帝自幸河南城,置酒送郃,问郃曰:“迟将军到,亮得无已得陈仓乎?”郃知亮深入无谷,屈指计曰:“比臣到,亮已走矣。”郃晨夜进道,未至,亮粮尽,引去。将军王双追之,亮击斩双。诏赐郝昭爵关内侯。

郃晨夜进道,未至,亮粮尽,引去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包子包子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16
编号 216706
注册 2007-9-17


发表于 2007-9-19 10:50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无忧公...

不过窃以为,以有争议和模糊的历史记录(记载上是有矛盾和出入的),来作为依据,指责粮尽不是诸葛退兵的理由。这个是不合适的。

你应该说是个人看法或者观点。而不能确定。

毕竟资治通鉴也是本可靠的史书,另外三国志对这个记载太模糊了,只是几个字,再无其他描写,笔误的可能性很大,其他的理由其实都是你的猜测,并不是实据了。

所以你能加上个人观点或者疑惑一词,更为准确。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2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1-5 14:22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0496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