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klause于2006-03-13, 18:59:16发表
原帖由crayfish于2006-03-13, 15:05:26发表
楼上还真厚道,拿永乐那会和慈禧比财政,永乐时元朝暴虐,洪武、建文、永乐,根本就没有时间恢复经济,能有什么钱?
慈禧的时候有钱了就不多说。(当然她钱花的不是地方,那是另外一回事。)
之前有人拿史料说明朝税收大于清朝,这里又说明朝皇帝甚至吝啬,那请问钱都去哪了?总不是老百姓吃饱喝足了起来造反完吧。
洪武年经济恢复就已经达到比较好的水平了。
另外,你证明清的存在是有道理的,但是没有必要爱屋及乌把康乾治世说到太高的高度,所谓盛世,一定是军事经济吏治民生都要吻合的,唐朝2个盛世,一个皇帝被四夷作为天可汗,一个兵锋直指阿拉伯,清朝显然逊色,甚至不如永乐的武业。
还有,你说慈禧有钱,哈哈,足下哲学判断历史不免片面。慈禧的钱,就拿她修颐和园之前来说,国库只能拿出800万左右,剩下的2000多万,是挪用的海军经费(大概4年的)而这海军经费,则是李鸿章拿海关税作保找英,法,德,美,借的。 所以说乾隆之后的清朝根本没什么钱,太平军兴时几乎就是借钱过日子,后来海关条例出来后才有了
大笔的新收入~
我本无意拔高清朝前期,只是看到主贴和另外对应的那贴把今日中国之落后的现状就归于满清人头上觉得不公平而已,至于爱屋及乌,那更是谈不上,N年前我还因为拒绝阅读二月河的小说和一位长辈闹得不开心,清朝相关的影视剧里也仅仅特意去找了三部纪晓岚来看,连那几部受好评的都没看过。相关的历史,也基本上就近取材,就上面别人的发言、论据演绎而已(不少放大的地方被你和另外那位慧眼如炬的指出不少.... ),因为本来也不想争出个胜负对错来,所以连文献检索都懒得进行。
隐约觉得清朝地位的拔高是毛主席的意思,当然还有其旗下文人,如郭等(大概是以前看过别人文章的影响,我个人对郭是尤为B4的,这也是不愿意去查找相关文献的原因之一)。但是对于历史的态度可不能过犹不及,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没什么好处。中华民族的代表汉族本来就不是一个团结的民族,想要把它团结成为大和、日尔曼那样具有强大凝聚力的民族的希望渺茫,而且这种凝聚的过程中所带来的民族内耗和各民族间的争斗都是目前我们所不能承受的。
TO:oblivion,看得出来,你对这段历史是有点爱好的。但是我想请你去找找网上流传的那篇《南明史》的反驳文章。虽然反驳者史学地位可能远不如原作者,但毕竟是另外一种看法。比如作者有意识的将清初的南明政权和地方农民起义武装统一在一起合称南明,这个就是将满与汉对立起来的做法,可是事实如何呢?别人反问的好“为什么清初那么多明朝的将领都投降”?
另外那位,拜托把思维理顺,断句搞清楚再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