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康雍乾盛世:中国史学界最无耻的谎言, 转自百灵社区
性别:男-离线 绝世天骄
(启风居主人)

白衣伯爵
★★★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征西将军
好贴 5
功绩 197
帖子 4681
编号 43763
注册 2005-7-19
家族 轩辕学院


发表于 2006-2-27 18:42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康雍乾盛世:中国史学界最无耻的谎言

康雍乾盛世:中国史学界最无耻的谎言
作者:自扫门前雪

中国史学界,存在着一个极大的误区,或者说是极大的谎言,就是所谓的康(熙)雍(正)乾(隆)盛世.

首先,我们来看这个所谓"盛世"的来由.宣扬这个盛世的人,其依据无非康熙是"千古一帝";雍正鞠躬尽瘁,理财能手;乾隆前期还能好生守业.

其实这样的说辞都是不负责任的,或者说是只看到了表象,或者说完全是无耻的吹捧.甚至不排除某些族的人用心险恶的为他们曾经的罪行开脱.其性质,与现在的日本军国主义招魂无异.

我们现在透过表象看本质,先让我来揭开康熙这个千古一帝的"画皮".康熙之所以可以得到"千古一帝"的名头,吹捧者无非是吹嘘他的文治武功.其文治方面,在用人方面,除健全科举取士外,开博学鸿词科,破格荐用人才。又开明史馆,编纂《全唐诗》、《佩文韵府》、《康熙字典》等书籍。这为乾隆时期开四库馆打下基础。因此,康熙统治时号称治平。继任者乾隆皇帝沿着康熙路线向前推进。这就是历史上称道的康乾盛世,康熙是这一治世的主要时期,又省称康熙之治。因此,庙号“圣祖”。

看起来真的很不错.但是如果深究其目的和结合他的另一些作为来看,却可以发现,他这样做的原因首先是为了维护满族和少许蒙古贵族对汉族及其他各民族的压迫;第二是为了维持已经走向没落,接近灭亡的封建主义制度,保证以他为首的大地主阶级对社会的统治;第三是在精神上打垮和软化作为中华主体的汉民族精神的精华,而宣扬其糟粕.以利于满族可以千秋万世统治华夏大地.第四是努力阻挡历史潮流的前进,为了自己的统治,不惜拖累整个中华民族.

健全科举制度,是为了更好的禁锢思想,使一批批可以代表中华先进思想的知识分子穷尽一生,困死在经书八股之中.做他的好奴才.

开词科,破格录用人才,则更是残酷迫害不愿意与之合作的先进知识分子.像一些希望保持自己人格尊严之人,居然用捆在轿中送京做官的方法,打断中华民族最后的脊梁.如傅山,李光地.中国文人之失去尊严和道义,阿谀吹捧成风正始于康熙朝.其流毒至今,不能根除.

而为了使宁死不屈者屈服,康熙在肉体,精神上对于他们百般折磨,如三月不使说话,不许文人看书.其手段之毒辣,更胜于文革.中华之最后一点骨气,终被抽走,只余下愚忠或者顺奴之才.

但是即使是对于为其所用,甘心效命的汉人,如周培公,用完后则弃之如蔽履.前朝汉族之重臣如三藩,则百般逼迫,除而后快.汉族人自强自信之信念,以及其高贵矜持的精神,被其掷于粪堆,一扫而光.

其修书,与其孙乾隆修四库一样,皆是以修书之名而毁书.将精华的,高贵的汉族精神去除,留下宣扬做奴隶,当顺民的糟粕.是一次可耻的开倒车,一次可恨的优汰劣胜.

康熙处于中国封建社会的晚期,中央集权专制制度的各种弊端丛生,康熙要重整乾纲来巩固帝权制度,所以若要把他和前代明君雄主相比,他的开明不象唐太宗李世民那样从谏如流,他的用法也不象汉文帝那样宽仁轻缓。康熙所钦定的《满清律》及其事例可见用刑之重,那一次次令人触目惊心的文字狱不仅是康熙用刑严的明证,而且也是他加强思想统治,扼杀新鲜思想的明证。康熙的暴虐,方之秦始皇,也不过分。前有秦皇,后有康熙,这可是思想界的克星。

而在他统治的最后十五年的统治,内部矛盾加剧,康熙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加强权力和巩固自身的统治上,加上精力不继,荒弛政务,于是吏治败坏,风气日衰,许多地方出现了民不聊生的景况。国库亏空极巨,以至于黄河决口无钱拨治,面对青海的小规模叛乱而无力进攻,只能防御.

他的另一半所谓赫赫武功,更是不堪回首的记忆.他戎马倥偬,在西南平定三藩之乱,在东南统一了台湾,在东北打击了沙俄,在西北平定了噶尔丹之乱,随后进兵新疆和西藏,看起来千古奇功.可是这千秋战功下掩盖着的是什么?

所谓一将功成万古枯.康熙在位期间,前期圈地,大量汉族百姓流离失所.好容易不圈地了,一次次无休止的战争迎面而来.打仗对于皇帝是功绩,而对于百姓呢?则意味着拉夫,逃亡,横死,捐税,兵灾,盗匪,粮食减产,衣食无着.但是,这些都不重要.因为这些草民,这些汉族的草民,他们的痛苦,他们的尸骨都无法被人看到.看到的,只有"千古一帝"那光辉的身形.很难相信,在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下,连年不断战乱中,人民还可以吃的饱,还能过上好日子.一个民不聊生的"盛世",的确是少见的很啊!!!!

[ 本帖最后由 fengxv 于 2007-8-2 10:09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华夏男儿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49
编号 59117
注册 2006-2-5


发表于 2006-2-27 20:05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周思源教授的文章已经说的很清楚了,盛世不过后人的吹捧而已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楊軍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29
编号 60954
注册 2006-2-26


发表于 2006-2-27 21:49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最看不起清朝了,偏偏现在这么多清宫戏,郁闷阿郁闷。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吕布貂蝉
(中狼政治局常委)

谯郡公谏议大夫

Rank: 20Rank: 20
柱国(正二品)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6
功绩 838
帖子 11567
编号 435
注册 2003-9-5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6-2-27 22:09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盛世  绝对是盛世~~不然怎么有这么多歌颂他们的电视呢~~

以前全部朝代加起来也没大清这么盛了~~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平生最爱周公瑾

平襄伯
保信军节度使

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3
功绩 1001
帖子 6814
编号 53812
注册 2005-11-24
来自 北京


发表于 2006-2-27 22:31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从人民生活来看,说是盛世不为过,但在政治,文学,科技等发面也确实可以说是中国历史最黑暗的时期。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华夏男儿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49
编号 59117
注册 2006-2-5


发表于 2006-2-27 23:39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平生最爱周公瑾于2006-02-27, 22:31:29发表
从人民生活来看,说是盛世不为过,但在政治,文学,科技等发面也确实可以说是中国历史最黑暗的时期。

这句话比较中肯,但一个带来的负面大于正面的朝代不该称其为盛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华夏男儿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49
编号 59117
注册 2006-2-5


发表于 2006-2-27 23:40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吕布貂蝉于2006-02-27, 22:09:11发表
盛世  绝对是盛世~~不然怎么有这么多歌颂他们的电视呢~~

以前全部朝代加起来也没大清这么盛了~~

闭关锁国,禁锢思想,夜郎自大,民族对立,也是“大清”所造就的
歌颂他们的电视实际是借古讽今而已,借古喻今的也不少,但选择“大清”实在是恶心,皱容要是活过来保证立马背过气去。。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孔雀王
(大成皇帝袁公路)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前将军
功绩 16
帖子 1610
编号 37880
注册 2005-4-30
来自 大海边上
家族 梁山泊


发表于 2006-2-28 12:37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康熙还好吧,至少他为统一大业还是做过贡献的~~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华夏男儿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49
编号 59117
注册 2006-2-5


发表于 2006-2-28 13:30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孔雀王于2006-02-28, 12:37:49发表
康熙还好吧,至少他为统一大业还是做过贡献的~~

交战双方立场不同,算不得贡献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风云天下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组别 校尉
级别 镇南将军
功绩 38
帖子 3766
编号 38376
注册 2005-5-5


最重要的是因为外族入主中原,将中原文化和精神弄得支离破碎,人人以做奴才为荣,不复明时士大夫的正直和傲骨。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oblivion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奋威校尉
功绩 1
帖子 110
编号 58860
注册 2006-2-2


发表于 2006-2-28 15:31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平生最爱周公瑾于2006-02-27, 22:31:29发表
从人民生活来看,说是盛世不为过,但在政治,文学,科技等发面也确实可以说是中国历史最黑暗的时期。

康乾时期的人民生活最多也就算“治世”了,离“盛世”差得太远,如果康乾那种生活标准可以算盛世的话,明代277年都能算盛世了
顶部
性别:男-离线 klause
(棋博士)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镇西将军
好贴 4
功绩 150
帖子 3927
编号 51109
注册 2005-10-13
来自 未名之滨
家族 泡泡营


发表于 2006-2-28 15:56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煌煌大明,湯湯大清。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金庾信
(轩辕茶博士·无地者老金)

灵寿侯武胜军节度使
★★★★★★★

Rank: 22Rank: 22Rank: 22Rank: 22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3
功绩 1173
帖子 17592
编号 19705
注册 2004-10-28
家族 圣剑兄弟会




QUOTE:
原帖由oblivion于2006-02-28, 15:31:33发表
康乾时期的人民生活最多也就算“治世”了,离“盛世”差得太远,如果康乾那种生活标准可以算盛世的话,明代277年都能算盛世了

嗯,有这两个实际居民生活水平的资料没有?
顶部
性别:男-离线 klause
(棋博士)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镇西将军
好贴 4
功绩 150
帖子 3927
编号 51109
注册 2005-10-13
来自 未名之滨
家族 泡泡营


发表于 2006-2-28 16:34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記得有一篇文章說:康乾給永樂宣德提鞋都不配~

不過我個人認爲康乾時代可以說是最富足的時候,人口達到近4億,而明朝最多不過7千萬。

但康雍乾時候文法較密,學術僵化,經濟活動低迷,盛世是封建農業制度的迴光返照。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金庾信
(轩辕茶博士·无地者老金)

灵寿侯武胜军节度使
★★★★★★★

Rank: 22Rank: 22Rank: 22Rank: 22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3
功绩 1173
帖子 17592
编号 19705
注册 2004-10-28
家族 圣剑兄弟会




QUOTE:
原帖由klause于2006-02-28, 16:34:48发表
記得有一篇文章說:康乾給永樂宣德提鞋都不配~

不過我個人認爲康乾時代可以說是最富足的時候,人口達到近4億,而明朝最多不過7千萬。

但康雍乾時候文法較密,學術僵化,經濟活動低迷,盛世是封建農業制度的迴光返照。

康乾人口只有2亿,到了咸丰才有4亿,不过人口多不意味着富足,不排除平均生活水平低的情况。
另外清代人口多和农业技术发展有关,明末清初中国从美洲引进了玉米和红薯,这些作物产量高,而且可以和小麦、水稻轮耕,所以大大提高了粮食产量,从而增加了人口。
顶部
性别:男-离线 klause
(棋博士)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镇西将军
好贴 4
功绩 150
帖子 3927
编号 51109
注册 2005-10-13
来自 未名之滨
家族 泡泡营


发表于 2006-2-28 16:43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對對對

姜濤 歷史與人口

自雍正十二年(1734年)到乾隆六年(1741年)七年光阴,人口就增加了116,993,627人。到乾隆末期的1783年,人口数攀升到了28300万,比60年前增加了一倍有余。嘉庆年间(1812年),达到36000万,在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前的1842年,人口更是增加到41300万。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oblivion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奋威校尉
功绩 1
帖子 110
编号 58860
注册 2006-2-2


发表于 2006-2-28 17:23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葛剑雄《中国人口史》里面明确提到明末人口已经增长到2亿,乾隆末年才不过勉强恢复并超过这个数据,哪来的富足?再说了,人口和富足没有直接联系,民国时人口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朝代都多,难不成民国是除本朝以外最富足的时代?
乾隆三十一年清代耕地面积达到全盛,按照吴慧先生的说法是7.5亿亩,按照梁方仲先生的说法是7.8亿亩,按照徐吉贵先生的说法是7.63亿亩,后来嘉庆十七年时的数据减少到7.13亿亩(徐吉贵《世界近代前期经济史》)。而明代全盛时期的耕地面积,按照梁方仲先生的说法是8.3亿亩(梁先生甚至认为洪武朝的耕地面积达到了10亿亩以上,这个数字过于惊人,暂不用),吴慧先生则是用了8.1亿亩的数据,明代胜出
再对比一下康乾和明代最高的赋税收入,前者按照《清史稿 食货志》的记载是二千九百余万两白银并漕粮六百四十万石,后者按照《明史 食货志》的记载是本色税粮三千七百余万石并丝绢杂项二千余万石,把两者放在同一物价水平下比较,比如用清代咸丰间的物价水平(《清史稿 食货志》上记载咸丰八年起全国统一购粮价为二两一石,同文内还提到之前大部分地区粮价还远远高于这个数,比如山东达到过二两八分),乾隆季年的收入折成白银就是三千万+一千二百八十万=四千二百八十万两,永乐季年的收入是七千四百万两+二千万(这里俺大方点,把丝绢杂项按洪武十八年规定的一石比二分五厘,也就是税粮的半价来算)=九千四百万两(如果按照洪武初年定下的税粮杂项等价的算法算,乖乖,加起来都过一亿了,除了北宋以外历史上没有哪个朝代的岁入超得过这个数),康乾落后了一大半
需要注意的是康乾时期国家收入的变化很大,康熙去世时留给雍正的不过三百多万两存银,雍正辛辛苦苦给乾隆存下七千多万两白银,乾隆前期也还不错,能守住这个家底,中后期活脱脱一散财童子,又是下江南又是搞什么狗屁的十全武功,裤衩输光不说,先后花了一亿多白银,还搞出和绅这样的大贪官,搞得嘉庆刚继位就要对付白莲教大起义,如果不是趁乾隆挂掉的机会做翻了和绅,只怕清朝的财政要提前一百年破产了
整体来说,康乾时期,尤其是雍正中年至乾隆前期这四十年间算是治世,但是说“盛世”毫无疑问太过了,历史上能算“盛世”的不过开元一朝,康乾这样一百三十年间号称盛世的根本就是吹大牛
顶部
性别:男-离线 klause
(棋博士)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镇西将军
好贴 4
功绩 150
帖子 3927
编号 51109
注册 2005-10-13
来自 未名之滨
家族 泡泡营


发表于 2006-2-28 17:52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清实录》人口数  推测人口数    二者相差(大约)
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   2010万    1.5亿     5000万
乾隆六年(1741年)     1.4亿     2亿     6000万
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    3亿    2.8亿     2000万
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   3.5亿    3.5亿      0
道光三十年(1850年)    4.1亿    4.27亿     1700万
咸丰元年(1851年)     4.3亿    4.3亿      0*

至於賦稅,是因爲康熙51年玄燁恆定天下賦稅以當年稅收為例,永不加賦,故稅糧減少,折銀火耗沒有算進去。

《清实录》清代人丁、田地、赋额增长率

年  份        人丁   田地      赋额
            增长率   增长率     增长率
康熙元年(1662年)    -    -        -
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 5.9%    11.1%       7.1%
康熙五十年(1711年)  21%    17.4%       7.8%
雍正十二年(1734年)  11.1%   28.4%       5.8%
1662—1734年增长状况 37.6%   67.6%       8.8%

葛劍雄的明末人口數字,2億? 那是《中国人口与疆域的统一》中的假設考證,根據明朝万历黄册在册人口,为近6000万,考虑到流民和海贼,大概不会超过1亿/

阁下可以凭借崇祯年征辽饷来看看明朝的财政,明季北略里记载,加上辽饷,明朝全部税收不过3000万。  

另外,永乐年税收还不是全部按白银收,您那7000多万是怎么出来的?
顶部
性别:男-离线 klause
(棋博士)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镇西将军
好贴 4
功绩 150
帖子 3927
编号 51109
注册 2005-10-13
来自 未名之滨
家族 泡泡营


发表于 2006-2-28 17:56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崇祯年间南洋贸易昌盛,故有大量西班牙白银流入,不过全年税收2000万左右。

张居正十年之功,临死国库不过约5000万(大内2000多万 太仆600万,太仓银约700万,南京250万,藩库总数1000多万)实在是明朝钱最多的时候了。

后来朝鲜一仗打掉多半。


又,清朝康乾时期的农业技术进步,人口兴盛,作为一个农业封建国,就是成功的。不能因为是满族政权,就抹杀中国一个朝代的存在意义,那样岂不是很狭隘?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oblivion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奋威校尉
功绩 1
帖子 110
编号 58860
注册 2006-2-2


发表于 2006-2-28 18:04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明代税收系统和清不同,崇祯搞的三饷加派是在原有税粮的基础上再多收银子,而清代则是除漕粮外都折算成银两,两者不能直接比,要比也要用粮食总量在同一物价水平下比。我上面的算法说得很明白了,把两者都放在咸丰年间的物价水平下进行换算,永乐间三千七百万石税粮的岁入×咸丰间二两一石的官购价=七千四百万两白银,有错么?
明朝的人口,无论是葛剑雄还是傅衣凌都认为远远超过一亿,卜正民在《纵乐的困惑》一书里面提到明代自弘治以后人口数就基本保持不变了(比如南昌府的人口自成化初年至万历初年只增加了十来万),因为游民问题和隐匿人口问题(卜书中专门有一章讲到各地隐瞒女性人口的情况)极为严重,再加上万历后中央政府对地方控制力减弱,黄册上的六七千万那必然是一个很小的数字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oblivion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奋威校尉
功绩 1
帖子 110
编号 58860
注册 2006-2-2


发表于 2006-2-28 18:08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张居正留下的银数按照《明史》的说法是一千多万,这是光提到了大内存银,不知道阁下的数据是哪里来的
援朝之役的开销按照《明史》的说法则是七百多万,如果真有5000万的存银,ms七百多万离“一大半”差得老远了吧。PS,还是按《明史》,三大征总计耗银一千五百来万
我从头到尾都没有抹煞过康乾时代的经济成就,只是想说把康乾称为“盛世”实在是过头,认为可称“治世”,难不成这也叫“抹杀一个朝代”?
顶部
性别:男-离线 klause
(棋博士)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镇西将军
好贴 4
功绩 150
帖子 3927
编号 51109
注册 2005-10-13
来自 未名之滨
家族 泡泡营


发表于 2006-2-28 18:15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oblivion于2006-02-28, 18:08:58发表

我从头到尾都没有抹煞过康乾时代的经济成就,只是想说把康乾称为“盛世”实在是过头,认为可称“治世”,难不成这也叫“抹杀一个朝代”?

这个是针对其他楼说的。
现在会说满语的不足百人,何必呢~
结果就是内讧。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金庾信
(轩辕茶博士·无地者老金)

灵寿侯武胜军节度使
★★★★★★★

Rank: 22Rank: 22Rank: 22Rank: 22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3
功绩 1173
帖子 17592
编号 19705
注册 2004-10-28
家族 圣剑兄弟会




QUOTE:
原帖由klause于2006-02-28, 17:56:36发表
崇祯年间南洋贸易昌盛,故有大量西班牙白银流入,不过全年税收2000万左右。

张居正十年之功,临死国库不过约5000万(大内2000多万 太仆600万,太仓银约700万,南京250万,藩库总数1000多万)实在是明朝钱最多的时候了。

后来朝鲜一仗打掉多半。


又,清朝康乾时期的农业技术进步,人口兴盛,作为一个农业封建国,就是成功的。不能因为是满族政权,就抹杀中国一个朝代的存在意义,那样岂不是很狭隘?

西班牙白银流入真正大量的还是在清朝,所以清朝岁入数字就肯定含有白银流入导致的通货膨胀因素。
顶部
性别:男-离线 klause
(棋博士)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镇西将军
好贴 4
功绩 150
帖子 3927
编号 51109
注册 2005-10-13
来自 未名之滨
家族 泡泡营


发表于 2006-2-28 18:22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大内的银子是不能动万历的抠门谁都知道的,故朝鲜一仗近800万打光了一半藩库,以及大部分国库。

阁下可以到北京第一历史档案馆查明万历五年到十五年的大内金花银账本。

咸丰年的2两一石粮价是哪里的?是海运价还是漕运价?还是晋商粮号的价?要知道这会正是农业崩溃闹太平军的时候,忙着弄海关税呢,粮食价格谁定?

PS:明朝为啥隐匿妇女?
顶部
性别:男-离线 klause
(棋博士)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镇西将军
好贴 4
功绩 150
帖子 3927
编号 51109
注册 2005-10-13
来自 未名之滨
家族 泡泡营


发表于 2006-2-28 18:27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金庾信于2006-02-28, 18:22:14发表
西班牙白银流入真正大量的还是在清朝,所以清朝岁入数字就肯定含有白银流入导致的通货膨胀因素。

清朝的数字最后是盐课,海关等等新税比较多,故收入较多,同治年间岁入在八千万左右。
西班牙白银自崇祯年始大量流入中国(为此在菲律宾中国和西班牙还打了一仗--非官方的私斗),使得广州最后作贸易统一以墨西哥银元为通货。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蓝纱枫

Rank: 8Rank: 8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右将军
功绩 65
帖子 1081
编号 1803
注册 2003-11-3


发表于 2006-2-28 18:29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好象不少人喜欢讨论这个问题:

http://www.langya.org/bbs/showthread.php?t=44622

这里有不少讨论和资料,可以参阅一下。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金庾信
(轩辕茶博士·无地者老金)

灵寿侯武胜军节度使
★★★★★★★

Rank: 22Rank: 22Rank: 22Rank: 22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3
功绩 1173
帖子 17592
编号 19705
注册 2004-10-28
家族 圣剑兄弟会




QUOTE:
原帖由klause于2006-02-28, 18:15:10发表

QUOTE:
原帖由oblivion于2006-02-28, 18:08:58发表

我从头到尾都没有抹煞过康乾时代的经济成就,只是想说把康乾称为“盛世”实在是过头,认为可称“治世”,难不成这也叫“抹杀一个朝代”?

这个是针对其他楼说的。
现在会说满语的不足百人,何必呢~
结果就是内讧。

这个不是内讧的问题,而是现在有人把清朝吹的太凶了。清朝说来说去也就领土广大,但实际上“广大”二字依然值得商榷。扎萨克蒙古的半独立状态与唐朝羁縻统治并无本质区别,甚至明朝的时候漠南蒙古对明朝也保持着名义上的臣服关系。西藏,有清一季对西藏也没有什么实质的控制。清朝比明朝较为明显的扩张依然是西域,但新疆的伯克制实际上依然是一种羁縻统治,清朝只能控制少数几个点,和唐朝在西域的情形亦无根本区别。
满洲是清的本土,但是后来能归中国也是因为闯关东的汉人太多,改变了当地人口构成。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金庾信
(轩辕茶博士·无地者老金)

灵寿侯武胜军节度使
★★★★★★★

Rank: 22Rank: 22Rank: 22Rank: 22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3
功绩 1173
帖子 17592
编号 19705
注册 2004-10-28
家族 圣剑兄弟会




QUOTE:
原帖由klause于2006-02-28, 18:27:35发表
清朝的数字最后是盐课,海关等等新税比较多,故收入较多,同治年间岁入在八千万左右。
西班牙白银自崇祯年始大量流入中国(为此在菲律宾中国和西班牙还打了一仗--非官方的私斗),使得广州最后作贸易统一以墨西哥银元为通货。

通货膨胀肯定是有的,我记得有资料说康熙到乾隆朝的米价就涨了很多。
顶部
性别:男-离线 klause
(棋博士)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镇西将军
好贴 4
功绩 150
帖子 3927
编号 51109
注册 2005-10-13
来自 未名之滨
家族 泡泡营


发表于 2006-2-28 18:41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金庾信于2006-02-28, 18:30:08发表

QUOTE:
原帖由klause于2006-02-28, 18:15:10发表
[quote]原帖由oblivion于2006-02-28, 18:08:58发表

我从头到尾都没有抹煞过康乾时代的经济成就,只是想说把康乾称为“盛世”实在是过头,认为可称“治世”,难不成这也叫“抹杀一个朝代”?

这个是针对其他楼说的。
现在会说满语的不足百人,何必呢~
结果就是内讧。

这个不是内讧的问题,而是现在有人把清朝吹的太凶了。清朝说来说去也就领土广大,但实际上“广大”二字依然值得商榷。扎萨克蒙古的半独立状态与唐朝羁縻统治并无本质区别,甚至明朝的时候漠南蒙古对明朝也保持着名义上的臣服关系。西藏,有清一季对西藏也没有什么实质的控制。清朝比明朝较为明显的扩张依然是西域,但新疆的伯克制实际上依然是一种羁縻统治,清朝只能控制少数几个点,和唐朝在西域的情形亦无根本区别。
满洲是清的本土,但是后来能归中国也是因为闯关东的汉人太多,改变了当地人口构成。 [/quote]
嗯,我的意思不是把康乾抬的多高~   我只是认为康乾时期农业技术进步是显著的,很多人多出来了,可以认为执政是有效果的。

盛世我也说了,文法太密,经济低迷,是回光返照。


至于很多人现在夸大清朝,嘻嘻,我身边就一个自称是铁帽子王的后代,天天我太祖如何如何,但是我和他关系很好,很多时候满人喜欢演讲和表现的,但是骨子里还是自我保护的感觉,逗着玩,跟他说大一统他也认同,明显现在满人就是一个边缘化的名词。谁也别当王侯把别人当奴隶,岂不是很好?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crayfish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右将军
功绩 12
帖子 1200
编号 2011
注册 2003-11-10


发表于 2006-2-28 18:42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oblivion于2006-02-28, 17:23:50发表
葛剑雄《中国人口史》里面明确提到明末人口已经增长到2亿,

不知道此时满清八旗有多少人,不知道此时满清和大明在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差距有多大。清朝在一堆无能皇帝的领导下才能发展到后来被误以为是盛世的局面,那么请问明末满汉双方力量对比如何?可是事实是明朝被清朝灭掉了。
即便是明朝再伟大,可不也是为他人做嫁衣裳吗?
因为清朝末期的腐败和无能,而殃及前期和鼎盛期的作为,那么我请问,我们汉族被这么一个无能的民族和朝代统治了那么久,而且后来如果不是外族入侵也未必就能转变过来,那么我们汉族是不是更无能呢?

与其去埋怨前朝的无能与腐败,不如抓住现在,认清现在国际形势和国内现状,再怎么回味,那个天朝上国的时代已经过去了,而且,相当一段时间内,也看不到再次出现的曙光。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5-2 10:37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8670 second(s), 8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