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再请列位大人批判(特别邀请悲风鸷领衔批判), 我对现状的一点看法之 教育
性别:未知-离线 罗宋汤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校尉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15
帖子 8
编号 1935
注册 2003-11-9


发表于 2003-12-25 22:08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题记  

      悲风大哥云:“中国式的爱国是爱党爱政府;而日本人是爱民族爱国土”,其实不然,至少我们可以看出来悲风大哥并不属于那种“爱党爱政府”的正统派,可是谁也不能反对悲风大哥“爱民族爱国土”,可见中国人并不是不会“爱民族爱国土”。只是 “爱党爱政府”也未必就是“爱民族爱国土”的对立面,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的爱国方式,正如我选择了用爱党爱政府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民族对国家的热爱一样。如果硬要在两种不同的爱国方式上画出一条线的话,我想套用历史上的两个名词:激进的革命党和温和的改良派。首先声明我对党和政府的热爱绝对没有功利性的色彩,否则也就不会有下面的文章了,但我对党和政府的热爱并没有影响到我对现状的判断和思考,作为改良派我提出这些观点也并不是哗众取宠,而是有针对性的请大家予以指导,提供改变目前不太合理的社会现实。开始进入正题:

我认为目前中国的现状问题还是很多的,虽然还不能说是到了天怒人怨的地步,但是在某些方面,党和政府正在逐渐失去民心,甚至在某些时候党和政府还走上了人民的对立面。这些问题是严重的,但不是不能在党和政府的自我调节、完善、修正下得到解决的,只要从体制上解决某些制约党和政府改善自身执政水平的弊端,共产党的天下未必不能长治久安、未必不能繁荣富强。我个人认为,目前的现状从表象上来看,是当权者在执行公众权力的同时忽略了大部分弱势群体的利益,导致社会矛盾的日益尖锐和复杂,但我始终坚信并不是大多数的领导干部有侵犯弱势群体利益的主观故意(这不是在为他们开脱),毕竟就我所接触到的领导同志来说,他们都还是很重视对弱势群体的照顾和关怀的,可是不能说他们对现实中不合理的地方不用负责了,相反,他们必须承担起正视现实、纠正错误的责任。我个人认为,他们的错误就在于过分的急功近利。
下面我先从几个方面进行说明,首先是教育:

教育事业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最重要的支柱之一,大力发展教育是政府和人民的共识,但是遗憾的是在发展教育的方针问题上,我们的党和政府走上了一条急功近利的险途。一种“精英教育”的思路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政府教育方针的设定,导致“全民教育”的普遍滞后。

    首先,在解放前的中国,现代教育的两个主要体系是政府和西方教会,中国现代教育体系的建立不仅是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求知识于世界的结果,西方教会的教育系统也提供了不少的动力。在解放后,教会的教育系统退出,政府部们成为支撑教育的唯一支柱,同时为了尽快地建立我们自己的人才队伍,培养“社会主义新人”,国家政府实行了教育垄断制度,制定了从小学到高中甚至是大学的教材、教案、规划、方针和办学思想,这也是计划经济对教育事业的特殊要求,即培养符合政府发展需要的人才,而不是培养各方面综合性的人才,以便更好的进行人员配置。在较短的一段时间内,也的确收到了不错的效果,大批“又红又专”的理工科人才迅速成长起来,并成为建设国家的栋梁。此时,官办教育模式的两大优点(不求利润,投入稳定在政府大力支持下教育能较快发展)显现无遗,这在建国初期,迅速恢复国力,缓解建设压力,巩固新生的共和国政权方面表现出极高的效率。但是这种在短时期内可能促进教育飞速发展的模式本身就是一种非常急功近利的做法,在特殊情况或许能够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是就长远来看,毫无条件的维护官方意识形态和片面强调理工科发展的做法必然造成人才的畸形发展,产生出一大批没有独立思考能力的“计算机人”,只能被动地参与到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来,而无法在全局性的高度统筹规划,导致原本欣欣向荣的社会主义事业陷入停顿。机械化的思维模式流毒之深,至今不绝,造成的不良影响无法估量。所幸的是,我国领导人已经开始正视这个问题,提出多渠道办学,强调发挥学生自己的特长,培养综合素质,促进人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可是由于之前的单一教育模式的流毒甚广,这方面的成效只能在10年甚至20年之后才会慢慢现露出来。

其次,在培养什么学历的人才问题上,政府的选择明显带有极强的功利色彩。从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虽然近年来我国政府迅速提高了对高等教育的投入,得到了“知识分子”(注意是带引号的)们的首肯,大学教师在人大和政协中的比例也越来越高,大学的升学率逐年上升,这些都是教育部门官员津津乐道的“政绩”,但是相对于我国目前1200所高校所培养的750万大学生而言,加速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更广大的基础在于更多的接受了基础教育的人才。没有受过基础教育的人才,不可能构建发展经济所必须的人才梯队,更不可能创造出发展前进所必须的宽松的社会环境。举个例子,一个小学文化程度的工人,就算对于他原来所从事的工作十分熟练,可是一旦失去这份工作,而他自身的文化水准又不允许他参加其他项目的工作,那么这位工人必然成为被社会淘汰的一员,不仅加重了社会负担,同时也是不稳定因素的一个重要来源。现在中国某些沿海发达城市对高级技工的需求量大大超过供应量,技术工人的薪水超过本科生甚至是研究生的新闻也充分说明了这一点。而更为重要的是,我国公民目前公德意识水平的高与低、对新生事物的接受能力强与弱,都与基础教育开展的成效好与坏相对应的。目前我国公民的整体素质低下不能不说是这种轻视基础教育的结果。既然教育由政府经办,那么只要人民的教育文化水平不高,政府就有义务负起首要责任。但究竟有多少官员肯真心实意地关心一下基础教育的发展现状呢?

再次,从教育资源的配置上来看,中国教育有一个很大的特色,即“重点”教育。中小学分成各类重点,中小学内部又分成名目繁多的“重点班”,就连大学都有教育部属、其他部位属、省属、地属、共管学校等等,还有所谓的211工程。有的学校还有官方级别,如副部级、正局级等等。形形色色的官办重点牺牲的是占学校数量、生源数量中绝大多数的非重点,说严重一点就是剥夺了普通公民的教育上的公平权利。政府对教育的资金投入应当在公平的前提下注重效益,即把对教育领域的投入平等地投入到同一性质的学校中,对于教育欠发达地区、老少边穷地区适当的加大扶持力度,保证各级教育在公平的环境中展开,遏制住在教育投资中的厚此薄彼。

第四,大专院校的合并风、独具特色的博导、各种不明不白的人才工程、奖励工程,都说明在高等教育领域,政府部门的“政绩思想”严重地影响到正常教学秩序,搞得民怨沸腾。从无数的官方措施中,我们可以看出两个思路,一是“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二是在教育界搞官本位。是否给科学家的报酬越高、官位越高,他们的学术水平就越高,创造的知识就越多?毫无疑问,这种急着出政绩的做法必然导致大量高校教师不是把精力放在教学上,而是放在怎么出科研成果上,放在怎么爬到教授、博导位置上,甚至为了出成果不惜做文抄公、裱糊匠,很难说目前大学校园里乌烟瘴气的学术腐败与教育部急功近利的政策无关。

第五,举步维艰的义务教育普及工作和“希望工程”。中国小学和初级中学教育构成了我国的九年制义务教育系统,比起印度“人民有不接受教育的自由”荒谬言论来说,还是很能体现出义务教育的伟大和官办教育的巨大潜力的。但这并不是说我国在义务教育上已经做得很出色了,事实上,义务教育在我国普及得还很不够。从两个方面看,一个方面,比起明治时代的日本,中国要富裕得多,我国绝对有能力让所有得孩子不会因为贫困而失学。我们还有比当时明治政府更强大的政权,绝对有能力想当年的日本一样,强迫贫困的孩子上学。然而让人民捐款办“希望小学”居然成了值得大张旗鼓的“光荣事业”!(这里,我并没有丝毫贬低“希望工程”的意思,相反我也曾为希望工程贡献过自己的力量。)但政府把应当由自己承担的推广义务教育的责任甩给社会,希望由社会力量来推动义务教育的开展,这无疑是不负责任的,是政府没有财力吗?显然不是,我国政府有着数以万亿计的财政收入,几十亿元根本算不上什么,居然会没钱给少数贫困地区建校舍、雇老师?我们只能说,某些当权者认为推广义务教育不能在短期内创造经济效益,远远不如把投入教育的资金用于发展经济更能出政绩,更能升得高、爬得快。于是大量教育资金被挪做他用,教育基本投入得不到保障,导致师资严重不足,进而导致当地的文化水平难以提高,培养不出也留不住自己的人才,外面的人才又不愿意来,如此恶性循环下去,后果可想而知。第二,在大城市里一方面是学校相对“过剩”,正在关闭一些中小学,另一方面大量民工的孩子却上不起中小学。我们的民工也是公民,而且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他们的孩子也会是未来城市的主体,是我国快速城市化的最大希望,也将决定我国城市的规模和质量。乡下的孩子随着父母来到城市里生活,他们就应当有权利在父母工作的城市里接受义务教育。大城市不能仅仅享受廉价劳动力的好处,还必须按照义务教育法承担起教育劳工子女的责任,承担起将他们培养成合格的人才和城市居民的义务。如何更好的保障这一部分人接受教育的合法权利,是值得政府注意的问题。没有受过中级教育的人非常可能成为社会的负担,而受过中等教育的人是创造财富的主体,是GNP的希望所在,如果我们能够在全体公民中普及义务教育(中等教育),我国的GNP就有望追上日本,我们的国家也将是世界上最强大的,没有任何人胆敢来侵略我们。

最后要说的是最受人诟病的教育收费。现在的中国,教育同汽车、住房一样成为10万元级的三大消费开支,关于教育乱收费的举报年年稳居价格投诉的第一位。可见教育支出已经达到普通家庭能够承受的极限了,说政府没有责任是不可能的。正如我以前的观点,政府不可能依靠教育来盈利,但是并不能说政府就可以放任各级学校自己乱收费了。教育事业的目标是一代比一代更出色的教育机构,而不是一代比一代更赚钱的盈利机构,目的是培养出一代代优秀的人才,而不是赚取一把把的钞票,我国这样教育水平比较落后的情况下教育应当是永恒的滚动投入,旨在扩大社会效益,而不是获取短期经济效益。教育的产业化不是要教育直接生产财富,而是产出人才进而带动社会进步,推进经济发展。所以政府应当在打击教育乱收费上下大力气,并加大教育投资,确保教育事业有充足的发展资金,维持国家教育的稳步前进。

以上是我对当前教育现状的一点看法,还请大家多多指教。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罗宋汤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校尉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15
帖子 8
编号 1935
注册 2003-11-9


发表于 2003-12-28 22:43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不过细读文章,又发现文章仅仅停留在表象,并没有继续深入下去,也没有提出什么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若要批判,恐怕还找不到目标。其实这些现象许多人都清楚,问题的实质其实在于根本原因和解决办法,即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现象和有什么可行的解决办法,各人观点的不同也大多在这里。



QUOTE:
中国的政治制度不改革,应试教育制度不改革,说实话,想单纯的改革教育制度,根本就是梦想
罗先生只是把教育中的问题反映出来了,但却没有抓住其本质的东西。

马超将军 悲风兄果然高人,一眼看穿小弟只是在就事论事,并没有涉及本质性的东西。其实我这一张帖子也并不是单独成文的,我的本意是从几个方面来分析一下现在我国出现的一些问题,然后提出自己的看法,本帖只是其中的一个部分。但是现在由于工作繁忙,每天能够抽出的时间实在太少,估计全文完成要等到春节以后了,所以迫不及待地先捡出手头资料较为丰富的一部分,写成了本帖    向大家道个歉先
另外,我还有一个想法就是希望能够看看别人对我的分析的看法和解决的意见,所以暂时没有拿出我心目中的改善方案来,虽然马超将军认为这些现象许多人都清楚,问题的实质其实在于根本原因和解决办法,即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现象和有什么可行的解决办法,各人观点的不同也大多在这里,但我想在论坛上,用自己的道理说服别人,并不是绝对的目的,我们更应该运用论坛上这种比较宽松的气氛来抒发自己的意见,同时了解别人的看法,各种思想兼容并包才是论坛发展的动力和目标所在。所以在论坛中,我们的进步不在于打败了什么人,而在于我们在什么人身上学到了新的知识,受到新的启发,这才是重要的。


所以小弟还是先来谈谈自己的观点
我认为我国政府采取官办教育这个最大的政策是非常正确的,毕竟对于我国十多亿人口来说,教育事业不可能依靠个人或者是少部分社会团体努力就能全面推进的,即便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民间教育家孔子终其一生也不过有3000名弟子而已,但官办教育的优势在资金投入、政策扶持方面就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了。不过官办教育也并不是没有缺陷的,当政府成为办学和管理学校的唯一机构时,政府行政的质量就是教育事业唯一的决定性因素了。官办教育的最大弊端就在于来自政府主管官员滥用公权,不依法办教育。法治是治理政府的制度,而缺少法治是我国教育事业几乎所有弊端之源头(这似乎也是我国各个领域里的一种通病)。因此如何在教育领域里全面推行法治,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我的观点是,在我国教育投入应当在中央财政开支里占有一个稳定、合理的比例,,对此我国应当有明确的法律规定,财政部要按照这个法律规定来执行教育拨款,如果预算拨款达不到法定比例,财政部的负责人乃至总理都要受到法律追究(虽然似乎不太可能,但毕竟代表了一种期望,诸位大人千万不要见笑)。如果教育投入超出了法律规定,主管官员也应当受到法律追究,因为违法挤占了其他项目资金。同样道理,地方各级政府也应当有相应的法律保证一定的地方教育投资,同时对于违法挪用、挤占教育资金者更要予以法律制裁,严惩不怠。
同时,教育资金的投入方向,也应当有一个详细科学的划分和严格的规定、操作程序。不论执行程度如何,至少应当从法律上保证教育资金的合理划分,杜绝政府给某些“重点”吃偏食,用人民的税钱搞厚此薄彼,违法拨款。
这就是说政府在教育方面的投入应当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完备的基础教育是我国迈入发达国家的唯一路径。这是个长期的宏观战略,只能依靠中央政府来强制实施。

在基础教育,即九年制义务教育推广方面,政府应该在公平竞争的前提下,保证对教育不发达地区的政策性扶持,由省政府来提供充分的教育设施,例如在贫困山区公立学校向贫困家庭的孩子提供一日三餐和简单的宿舍,这显然比分散建设许多偏远的山区小学合算,而且这样政府才更有理由、有条件强迫所有正常的孩子接受义务教育。如果省政府不能提供充分的设施,如果省政府不能强迫失学的孩子接受义务教育,如果地方官员向农民征收所谓“教育附加费”,那么必须惩罚从上倒下的有关政府主管官员。在城市低收入人群中推广义务教育也可以参照这个办法,另外可由教育部将教育经费按学校拥有的学生人数发放,按学期统计,由较难舞弊的省级政府管理。如果有意欺诈,一旦被审计发现,校领导要负刑事责任,有关政府部门也应该负上管理、审计不严的连带责任。有一种提法叫“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可是实际上“穷地方办穷教育,穷教育教苦孩子”的现状实在令人难过。义务教育的法治化必须从上面做起,由教育部门主导,而不可将所有任务和资金投入都推到地方市县政府身上。工作是繁重的,但是不是不可为的,日本在明治时代一边还外债赔款,一边普及义务教育的做法实在值得我们很多教育部门的同志们好好学习的。
在高等教育领域,我主张教育部和其他部委放弃对高校的主管权(除了部分有特殊需要的相关专业可由有关部委发放教育本帖以培养特定人才外),取消“部属”高校,由省级政府管理所有的教育投入,使省级政府成为执行和管理教育投入的主体。应该来说,省级政府能够比教育部更好地管理教育投入,毕竟在人才培养领域,教育部是没有竞争对手的,而省与省之间的竞争就是相当激烈的。大学的出色在于大学自治、公平竞争,才能形成“世界一流大学”。目前教育部资金投入的不平衡来自于自身对教育资金的绝对掌控,这种绝对权力绝对不会导致“世界一流大学”,但绝对会导致腐败(看看某些学校校庆教育部高达十几亿的拨款)。放权后的教育部的主要职责应当是:(1)按照法规发放中央政府的教育预算拨款;(2)制定包括各种教育管理条例的竞争规则;(3)依照法定的规则行使行政权,检查和惩罚违规的地方和学校,褒扬成功的范例。而不要干涉大学自身的教学活动,毕竟大学的精神就是“自由”、“独立”、“思辩”的。

此外,官办教育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即要维护官方意识形态,也就是悲风兄认为的这种制度其实对CP是极为有利的,任何国家的官办教育不可避免的都有这方面的倾向,这也是维持社会稳定的一种政治手段,同时,目前我们教育系统内主流意识形态的基本原理、核心思想,并没有什么错误的,只是在于执行时很多人或者部门出于某一部分的私利或者是落后的思维,导致在政策执行时出现偏差,这也是老百姓们常说的“上面的好经让下面的和尚念歪了”,就如同美国主流教育也是“自由、平等、博爱”,但种族歧视仍然严重一样,更主要是在法治环节出现了问题,需要在法律设定和执法环节上下功夫。同时,对于无条件维护官方意识形态所带来的思想僵化、偏激等缺陷,政府已经开始通过民办教育来弥补,虽然目前看来成效不太大,但教育是一个影响长远的事业,指望在短期内起到转变主流思想的作用,也是一种很不实际的观点。


以上观点仍然只是在就教育论教育,真正影响到教育发展的政治制度还未有涉及,但我的总体观点是这样的:我国的政治制度有缺陷,任何人都不能否认,但集中绝大多数力量做一件事的能力也是其他国家政治制度所不能比拟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也不是能够随意抹煞的,要想使得政府的导向性力量成为社会进步的动力,更主要的是从法治角度入手,以科学的发展观念为指引,破除贪大好胜、急功近利的观念,确保全国的合力向一个光明的前途发展才是正途。

还请诸位指教。


精华帖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7-20 10:22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5562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