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请教吴蜀荆州最早的归属问题!
性别:未知-离线 蓝纱枫

Rank: 8Rank: 8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右将军
功绩 65
帖子 1081
编号 1803
注册 2003-11-3


发表于 2005-3-15 03:55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燕京晓林于2005-03-15, 3:06:19发表
而诸葛亮:使督零陵、桂阳、长沙三郡,调其赋税,以充军实。——如果这三郡都是刘备的地盘,都是自己人做太守,自然赋税都由刘备支配,还用专门派诸葛亮去调?

《三国志——诸葛亮传》:以亮为军师中郎将,使督零陵、桂阳、长沙三郡,调其赋税,以充军实。

这段记载是说刘备在授予诸葛亮“军师中郎将”这一职务的基础上,同时授予诸葛亮额外的权力“督管三郡、调度赋税”。

也就是说,在当时的刘备阵营中,除了刘备本人,刘备还专门授予了诸葛亮特权,让诸葛亮有权力调度几个郡的赋税。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蓝纱枫

Rank: 8Rank: 8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右将军
功绩 65
帖子 1081
编号 1803
注册 2003-11-3


发表于 2005-3-18 02:46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燕京晓林于2005-03-17, 11:15:13发表
蓝兄:
我以为:这三个郡既然由刘备方面调赋税,自然并不一定非要派专人征调,因为各太守也会完成。否则刘备中央靠什么养活大军?
之所以专门派诸葛亮管此事,大体因为并没有任命自己的太守。
看看武陵郡就不在诸葛亮征调赋税的范围,因为孙权任命黄盖担任了那里的太守。

一个太守只能管一个郡,而现在刘备是要委任一个官员(诸葛亮)同时管理三个郡的赋税调度,而且这个官员还有权力对刘备全军的后勤资源进行管理,这绝对不是派出几个太守就可以解决的问题。

刘备给予诸葛亮的“军师中郎将”是军号,如果刘备光给诸葛亮“军师中郎将”,那么诸葛亮就只有领兵权跟军事谋划权。

所以刘备要让诸葛亮管理三郡赋税,自然要额外给予诸葛亮权力了,所以就有了使督零陵、桂阳、长沙三郡,调其赋税,以充军实,如果刘备不给这个权,诸葛亮就无法对三郡赋税进行合法管理了。


另,我翻看了一下你们前面的讨论,觉得你们讨论郡国的归属好象都很绝对化,你们经常是用“我向你证明XX方拥有了xx地,所以此地就跟另一方没什么关系”这样的观点。可是,领地的归属哪有这么绝对化呢?

武陵郡就不在诸葛亮征调赋税的范围,这有两种解释:第一是刘备在取得荆州牧的资格前就在武陵,那么武陵的赋税调度由刘备自己干就行,这个观点凌云雕龙以前在琅邪进行过论证。第二种解释是武陵郡但是经济条件太差,不可能调度出足够的赋税,这个观点以前在三联某人作过论证。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蓝纱枫

Rank: 8Rank: 8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右将军
功绩 65
帖子 1081
编号 1803
注册 2003-11-3


发表于 2005-3-22 06:09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燕京晓林于2005-03-21, 21:22:30发表
由于刘备下面还有荆州别驾、治中之类的官员,他们是可以负责这个事情的。
而之所以单安排诸葛亮督三郡调赋税,我以为这证明刘备没有安排太守。

刘备能委任别驾、治中时已经是刘备担任荆州牧之后的事情。可是诸葛亮督三郡是在刘备担任荆州牧之前的。

而且调节赋税这样的大权一般是由本州的头头(州牧、刺史之类)才拥有的权力,别驾、治中很少听过拥有这样的权力。

如果长沙完全在孙权手里,那么刘备让诸葛亮调度长沙赋税岂不是属于多余?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蓝纱枫

Rank: 8Rank: 8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右将军
功绩 65
帖子 1081
编号 1803
注册 2003-11-3


发表于 2005-3-22 06:38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燕京晓林于2005-03-21, 21:18:15发表
反过来,刘备拿下的四郡,有准确记载,证明武陵郡是孙权的大将黄盖担任太守,他还随便跑到长沙郡去打仗;后来孙权又自己把长沙郡割出一块给鲁肃,这些都证明,至少在刘备拿下的四个郡中,武陵、长沙其实不属于他实际管理。

反正要谈当时荆州各郡的归属问题,我想只要用其中一个郡来谈就可以作为例子,然后对其他个案起到参考作用,这里暂时只挑长沙来说。

首先,我前面说过,领地的归属权有时不能绝对化。

应该说从史籍来看,我们可以看到刘备占有长沙的资料,也可以看到刘备管理长沙的资料(因为诸葛亮有权调度长沙赋税)——————而我们又可以看到孙权方面可以分出长沙领地作汉昌郡、黄盖可以跑到长沙镇压暴乱。

刘备、孙权都有管理长沙的纪录,这刚好说明一个问题,就是刘备、孙权都占有了长沙。而且最大的可能,应该是刘备、孙权各自占有了长沙的一部分,所以他们可以各自管理他们自己所拥有的那部分长沙领地。

如果用“孙权拥有长沙而刘备没有”、“刘备拥有长沙而孙权没有”这样的观点来讨论,肯定会发现自己的观点跟部分史籍有冲突。这就是你们前面讨论出现绝对化的地方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蓝纱枫

Rank: 8Rank: 8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右将军
功绩 65
帖子 1081
编号 1803
注册 2003-11-3


发表于 2005-3-28 20:39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燕京晓林于2005-03-28, 19:17:02发表
蓝兄:
这个解释有道理。但是武陵郡呢?怎么解释?
因此,我并没有绝对化的意思,我只是想说明一点:不能仅凭有记载说刘备南征四郡,那四郡就绝对是刘备的了。
我以为:刘备确实征讨了四郡,但是是在孙权同意下进行的,得到的回报就是可以调用其中三郡的赋税。
但是关键一点,刘备与外界联系的通道:南郡、武陵郡、江夏郡都在孙权直接控制下。

如果能明白长沙郡是刘备孙权两方各占一部分,那么武陵的情况完全可以按此思路分析么。


1、从刘备一方的记载来说:

根据《三辅决录注》记载,连当时的武陵太守金旋都已经被刘备攻杀。

根据《太平寰宇记》记载,刘备在平定江南后就对武陵作出了领土调整。

这可以证明刘备有占领过武陵,也管理过武陵。


2、从孙权一方的记载来说:

根据《三国志——黄盖传》的记载,应该可以证明孙权一方有占领、管理过武陵。


所以结合各方面的记载来看,其实无论是长沙郡、还是武陵郡,刘备与孙权都各占领了两郡的其中一部分,而且对自己占领的一部分土地进行过管理规划。


所以刘备占领的荆州土地,其实就是:零陵、桂阳的绝大部分,以及长沙、武陵的其中一部分。


至于刘备征四郡,从记载来看有没有孙权同意都没什么大分别。乌林之役后,孙权方面对曹操领土展开了两路攻势,兵力分散,在荆州除了攻南郡以外其他地方的影响力实在有限。

所以别说刘备征四郡孙权拿刘备没办法,连庐江雷绪率领数万部曲投奔刘备,孙权方面也没作出什么反应————孙权不是傻子,刘备如果增加了数万兵力会产生什么后果他绝对应该知道的。

不过对于荆州方面一系列有利于刘备的事件:庐江雷绪率部曲数万口稽颡。琦病死,群下推先主为荆州牧,治公安,孙权不仅无法制止其发生,而且还出现了权稍畏之,进妹固好的局面,那么孙权能对刘备有多少控制程度,就一目了然了。

既然孙权连刘备本军对无法绝对控制,那么对于被刘备占领的三郡以及其赋税,自然就没多大控制性可言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蓝纱枫

Rank: 8Rank: 8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右将军
功绩 65
帖子 1081
编号 1803
注册 2003-11-3


发表于 2005-4-1 00:02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燕京晓林于2005-03-31, 22:23:39发表
但是三国志记载四郡都是投降,并没有被攻杀的情况发生,因此,《三辅决录注》的记载于正史冲突。
当然兄分析的有道理,但是同时也证明一点:四郡并不是刘备的,最多刘备只有一部分。
至于庐江雷绪投奔刘备,此时孙权主力在围攻江陵,确实难以阻止他们投奔。因为毕竟是来投奔的,如果进行拦截,到有可能又给逼回曹操那边去了。
总之,从随后有记载:刘备见孙权:求都督荆州,很明显是部下见上级的态度,而不是两个平级盟友的关系。兄以为如何?

《三辅决录注》跟《三国志》本传记载不构成冲突啊。

因为投降以前同样可以发生战斗的:

《续汉书》:二十年秋,曹公攻汉中,张鲁降。

曹操攻打汉中时,张鲁有没有派人抵抗过,应该不用解释吧?


刘备南征四郡后,四郡的归属情况,我一直的观点就跟我前面分析的一样。当然这种观点在拥蜀派跟反蜀派看来都会觉得有点另类。


庐江雷绪投奔刘备,带领的是数万部曲,这么大规模的兵力无论归属到哪一方,都是一种绝对的优势补充—————所以如果孙吴真的在荆州有额外的兵力,就一定会设法把这数万部曲吸收到孙吴一方。

吸收数万部曲不一定要靠拦截,靠劝说利诱也可以的。但是,连孙权派人对雷绪进行劝说利诱的记载都没有,这恰好证明了孙吴在荆州力量除了进攻南郡以外实在太有限了。


“求”就一定是“部下见上级的态度”?不见得:

《江表传》:是岁魏文帝遣使求雀头香、大贝、明珠、象牙、犀角、玳瑁、孔雀、翡翠、斗鸭、长鸣鸡。

你不会说曹丕对孙权的态度是“部下见上级的态度”吧?  

《三国志》:文帝问则曰:“前破酒泉、张掖,西域通使,敦煌献径寸大珠,可复求市益得不?”则对曰:“若陛下化洽中国,德流沙漠,即不求自至;求而得之,不足贵也。”

你不会说曹丕、苏则对西域诸国的态度是“部下见上级的态度”吧?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蓝纱枫

Rank: 8Rank: 8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右将军
功绩 65
帖子 1081
编号 1803
注册 2003-11-3


发表于 2005-4-2 23:40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燕京晓林于2005-04-02, 10:45:02发表
蓝兄:
关于战斗、投降、攻杀的关系见我答复马岱兄的意见。

关于雷绪问题,我前面也说过,孙权当时主力不在中游这一带,因此要拦截雷绪,正如兄所言,只能靠劝说。但是没有记载派人劝说并不等于没有派,因为如果劝说不成功,一般也就不会记载了吧?

求有多种:请求送给,要求对换,都可以用求表述。
刘备求孙权,那就是请求派给、送给,因为刘备没有可以用来对换给孙权的东西;
而曹丕要求与孙权的乃是对换,用战马等南方没有的物品对换北方没有的东西,这当然不是上下级关系,而是平级、对等关系,不见后来孙权来讨论是否与曹丕对换吗?

西域当然不是魏国部下,因此这个求大珠,也是属于对换,比如用金银兑换,属于平等交换。
给一个真正的请求的例子:
吕布传:始,布因登求徐州牧,登还,布怒——这个求徐州牧乃与刘备求都督荆州才是一个意思。因为吕布不可能与曹操(代表汉帝)兑换什么,只是部下请求封官而已。

嘿,被杀的人当然不可以投降,但是投降的人不等于投降后就不被杀。

先主表琦为荆州刺史,又南征四郡。武陵太守金旋、长沙太守韩玄、桂阳太守赵范、零陵太守刘度皆降。

金旋字元机,京兆人,历位黄门郎、汉阳太守,徵拜议郎,迁中郎将,领武陵太守,为备所攻劫死。

两段记载没有明显冲突,因为金旋投降是一回事,刘备有没有接受金旋的投降是另一回事。

也就是说,很可能是金旋向刘备投降了,但刘备因为某些原因没有接受,然后把金旋给攻杀了。



劝说不成功,不也可以证明孙权在荆州(除南郡以外)的影响力有限嘛?

另外,连《江表传》都不得不承认备别立营於油江口,改名为公安。刘表吏士见从北军,多叛来投备。

周瑜占领了南郡后尚且是“刘表吏士见从北军,多叛来投备”,那么孙吴军队集中攻打南郡时在荆州有多少影响力就一目了然了。



刘备怎么会没有跟孙权交换的资本?孙权把自己控制的那部分荆州土地给刘备,刘备提供为孙权对抗曹操提供人力援助,这就是刘备的资本。书上不说了嘛?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蓝纱枫

Rank: 8Rank: 8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右将军
功绩 65
帖子 1081
编号 1803
注册 2003-11-3


发表于 2005-4-3 16:24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燕京晓林于2005-04-03, 9:21:30发表
蓝兄:
三国志四郡太守皆降是一并记载的,并不会有什么三个投降接受,另一个不接受的问题。
如果非要认同被刘备攻劫死,我以为不会是在这个阶段,而是投降以后的某个时期,此人又有想法的缘故。
何况,武陵太守后来明显是孙权的人,难道刘备去攻劫死了原太守,却让孙权派人来做太守?那不就证明虽然刘备攻占四郡,却不能委任自己的太守吗?

我可从来没有说过孙权的影响力在荆州超过刘备。
这个问题与张绣投靠曹操而不投靠袁绍的原因我以为基本相同。就是当时孙权手下兵多将广,即使雷绪去投奔,也得不到重视;而刘备此时正是招揽人才的时候。

问题出来了:
在没有让刘备都督荆州之前,孙权方面是否感到防守曹操有很大困难,因此才急需刘备来分担呢?
从实际情况看,不是这样的。
我们知道:
周瑜大军攻打南郡一年,虽然并没有攻克城池,但是对敌人杀伤很大,最终迫使曹仁北撤襄阳,吴军在此战线完全处于战略优势;
曹操虽然在赤壁之后第二年就带兵杀到合肥一带,但是由于兵力疲劳,并没有展开进攻就回军了,而且此方向有长江阻隔,比较安全;
周瑜在收复江陵之后,不仅感到防御没有问题,还认为可以抽出主力入川作战,这可不是少数兵力、短时间内可以完成的。
因此这些都说明:此时孙权集团的实力,完全能够胜任防御已有地盘的重任,而且还有余。
在这种情况下,孙权为何要用荆州广大的重要地盘来换取刘备的帮助抵抗曹操呢?此时,孙权并没有受到任何的威胁呀!
因此,此时把荆州给刘备,导致了此后在荆州的战略被动,这其实是鲁肃所犯的一个战略错误。其过于信任刘备了。看看孙权最后对鲁肃的评价,就可以知道,在孙权眼里,这个就是鲁肃唯一的错误。

这怪不了我,因为我是发了两帖,后面那帖才是真正的讨论帖,前面那帖只是修改稿,没想到今天凌晨轩辕春秋转移数据时居然把后面那帖弄丢了。

这个修改稿里面有一句话是错的:

“两段记载没有明显冲突,因为金旋投降是一回事,刘备有没有接受金旋的投降是另一回事

也就是说,很可能是金旋向刘备投降了,但刘备因为某些原因没有接受,然后把金旋给攻杀了。”

应该是改成:

“两段记载没有明显冲突,因为金旋投降是一回事,刘备在金旋的投降之后有没有杀金旋又是另一回事

也就是说,很可能是金旋向刘备投降了,但刘备后来还是因为某些原因把投降的金旋给攻杀了。”



四郡太守投降是事实,但是投降不等于就不被杀,杀不杀是由刘备决定的。


我前面说那么多你没当回事来着?

前面讲得清清楚楚,长沙和武陵,是刘备跟孙权各占两郡的各一部分,所以,各人只能管自己所占领的一部分。

原武陵太守金旋向刘备投降,那么孙权占领的那部分武陵区域自然就没有太守了,所以要另外任命太守。

至于刘备占领的那部分武陵地区,刘备自己对领地重新作了规划,这就是《太平寰宇记》里面记录的内容。

所以孙权任命武陵太守,跟刘备没关系。刘备规划武陵地界,也跟孙权没关系。因为是各人在自己的土地上干自己的事。



咋的?几万部曲还得不到重视啊?孙权当初抗曹时拿出来给周瑜的兵力有多少?跟诸葛亮讨论时也就说有十万而已————现在在原来基础上一下添个几万,孙权会不重视?莫非孙权是傻子??



咳咳,谈实际情况是吧?


周瑜攻打南郡最后迫使曹仁逃走,除了周瑜方面的努力以外,刘备方面也出了不少力气,因为正是刘备、关羽截断北道使曹操援兵不容易支援曹仁才造成曹仁支持不住的————所以这个所谓“战略优势”是刘备孙权共同努力的结果。

《吴录》:备谓瑜云:“仁守江陵城,城中粮多,足为疾害。使张益德将千人随卿,卿分二千人追我,相为从夏水人截仁后,仁闻吾入必走。”瑜以二千人益之

《三国志》:刘备与周瑜围曹仁於江陵,别遣关羽绝北道。



有长江阻隔就比较安全?那么建安十八年曹操来攻打孙权,怎么孙权要向远在西蜀的刘备求救?


周瑜到临死也只有四千兵员,你要说四千兵不仅能保住南郡,还能顺道伐蜀把刘璋给灭了,估计打死没几个人信。

孙权的取蜀计划,是跟刘备一起配合进军,而不是单靠自己去取蜀的。


以上种种就足以证明孙吴在荆州影响力有限,所以要借助刘备的帮忙。连刘备都发现这点了: 孤以仲谋所防在北,当赖孤为援,故决意不疑。


战略错误??嗯……暂不评价。

不过起码在曹操眼中这可不是什么战略错误,而是棋高一着,好歹曹操知道孙权以荆州资助刘备后可是吓到连笔都掉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蓝纱枫

Rank: 8Rank: 8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右将军
功绩 65
帖子 1081
编号 1803
注册 2003-11-3


发表于 2005-4-3 21:13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燕京晓林于2005-04-03, 19:09:44发表
蓝兄:继续。
引用——咋的?几万部曲还得不到重视啊?孙权当初抗曹时拿出来给周瑜的兵力有多少?跟诸葛亮讨论时也就说有十万而已————现在在原来基础上一下添个几万,孙权会不重视?莫非孙权是傻子??
难道这里吹嘘的部曲数万口,都是军队?好像没听说在庐江还有如此强大的军事力量吧?
要知道,雷绪可是在被夏侯渊打败之后才逃跑到刘备这里的。一个刚被打败,却还有数万军队的雷绪?那么此前的兵力不会少于5万大兵吧?
因此,这里所说的数万部曲,我以为是包含家属在内的总人数,而不是军队人数。

引用——周瑜攻打南郡最后迫使曹仁逃走,除了周瑜方面的努力以外,刘备方面也出了不少力气,因为正是刘备、关羽截断北道使曹操援兵不容易支援曹仁才造成曹仁支持不住的————所以这个所谓“战略优势”是刘备孙权共同努力的结果。
没有人否认关羽的作用,可惜他并没有完成任务(没有截住呀)!而刘备虽然去截击了,可是带领的部队确是周瑜的士兵2千人。

引用——有长江阻隔就比较安全?那么建安十八年曹操来攻打孙权,怎么孙权要向远在西蜀的刘备求救?
像老兄这等高人,怎么也会上刘备谎言的当?
那都是刘备为了骗刘璋最后一次,搞一批士兵和物资而编造的谎话。
看看刘备的谎言:不仅说孙权要自己去救,还有清泥的关羽也要自己去救。
最后呢?刘备谁也没去救,反而打起同盟刘璋来了!!!

引用——周瑜到临死也只有四千兵员,你要说四千兵不仅能保住南郡,还能顺道伐蜀把刘璋给灭了,估计打死没几个人信。
曹仁在樊城只有数千人,不会有人以为曹操防御荆州只靠数千人吧?这可是最基本的军事常识了。不用解释了吧?


引用——孙权的取蜀计划,是跟刘备一起配合进军,而不是单靠自己去取蜀的。
误解!其实孙权的计划是两个,第二个才是与刘备一起入川,因为此时已经借了荆州,不一起去,孙权兵马过不去的。
而第一个乃周瑜计划,此时沿江据点都在周瑜手里,并没有刘备什么事情。

引用——连刘备都发现这点了: 孤以仲谋所防在北,当赖孤为援,故决意不疑。
者不过是刘备为了借荆州冒险的托词,而实际上,周瑜、诸葛亮都认为孙权应当(会)扣留刘备。

引用——不过起码在曹操眼中这可不是什么战略错误,而是棋高一着,好歹曹操知道孙权以荆州资助刘备后可是吓到连笔都掉了。
是否战略错误,看占在哪方立场!
站在孙权立场,导致了此后荆州地区战略性的被动局面,要不是关羽大意,其实孙权可能永远收不回荆州。
站在刘备立场,自然是外交攻势的大胜利,为自己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站在曹操立场,曹操一生都想消灭的野心家刘备从此再难以消灭了,这就是曹操震惊的理由。

针对“部曲”一词解释一下好了。

汉末三国时期的“部曲”一词,大致定义是“私兵”。

而且一般来说“部曲XX人”是特指私兵这一武装力量,不包括其家属。

说明其带着家属的一般是用“部曲XX家”。

给点例子:

鲁部曲多在巴西,故以羲为巴西太守,领兵御鲁。

为什么刘璋因为知道张鲁“部曲”集中在巴西郡就让庞羲领兵防御呢?就是因为张鲁的武装力量集中于巴西。如果说“部曲”也包括家属,那么刘璋的行动就不好解释。

布令备还州,并势击术。具刺史车马童仆,发遣备妻子部曲家属於泗水上,祖道相乐

看看,对于部曲的家属就是特别用“部曲家属”来记载的。

逊以手下召兵,讨治深险,所向皆服,部曲已有二千余人。

如果说陆逊辛辛苦苦才招到“私兵连同其家属”二千多人,那么陆逊能力岂不是很低了?

坚方行酒谈笑,敕部曲整顿行陈,无得妄动。

难道说孙坚出战还会带着士兵的家属出战么?


所以,雷绪带领的是些什么成分的人物就一清二楚了。


庐江本是大郡,在当地有大量拥有私兵的地主武装是完全不奇怪的。东海各郡县光是反叛曹操响应刘备的武装就可以达到数万之多,可以做个参考。

雷绪虽为夏侯渊所败,但没有什么记载说雷绪因此失去了大部分的兵员吧?

由于雷绪所拥有的是私兵,又曾被夏侯渊所败,那么雷绪率领的数万人应该无法进行大规模生产,加上当地是“郡县残破”,所以雷绪投奔刘备的原因,很可能不是因为兵力太少,而是因为没有后勤保障,需要找一个管吃饭的主。





关羽没有截住?没有截住谁?李通吗?他已经在路上归西了,没有完成战略目标吧?

不用管刘备带着多少人,关键是他起的作用如何,从周瑜的态度来看,刘备的计划是很可行的,这也从侧面说明了刘备的作用了。



我上了刘备的当?没有吧?

《三国志——先主传》:明年,曹公征孙权,权呼先主自救。

这明明是陈寿据实记载的嘛,至于刘备对刘璋说的话,我没有使用过呢。



曹仁?嘿,他有没有向曹操提出过由自己去灭蜀或者灭吴呢?好象没有吧?

另,我明明是说周瑜“四千兵不仅能保住南郡”,注意是南郡而不是荆州。



“沿江据点都在周瑜手里”??那么张松法正是怎么见到刘备的?收买周瑜过去的?

“周瑜的计划没有刘备什么事情”??嗯……照这么推论的话,那么周瑜讲得很清楚是自己跟孙瑜去取蜀,那么周瑜当时四千人、孙瑜一万多人,合起来也就一万多吧。如果说一万多的官兵就能把西蜀给灭了…………

何况周瑜的计划可行性如何不说,但是孙权仍然是把取蜀计划透露给刘备,这就说明孙权取蜀还是需要靠刘备帮忙的。

《三国志》:先是,益州牧刘璋纲维颓弛,周瑜、甘宁并劝权取蜀,权以咨备。



问题在于周瑜、诸葛亮都猜错了啊,事实证明刘备的想法跟孙权想法非常类似呢:

《三国志》:权以曹公在北方,当广揽英雄,又恐备难卒制,故不纳。



别说关羽大意了,就算关羽很认真,吕蒙照样轻取长沙、零陵、桂阳三郡呢。

吕蒙、陆逊两人合起来是什么水平?关羽能比得过?

遥想当年,即使是刘备占了徐州,照样被曹操打飞。现在刘备得了荆州土地,曹操就认为“刘备从此再难以消灭”?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蓝纱枫

Rank: 8Rank: 8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右将军
功绩 65
帖子 1081
编号 1803
注册 2003-11-3


发表于 2005-4-4 02:27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燕京晓林于2005-04-03, 18:49:41发表
蓝兄:
前面所说很有道理。
请教这句:——肃因责数羽曰:“国家区区本以土地借卿家者,卿家军败远来,无以为资故也。(三国志鲁肃传)
如果借荆州前刘备已经有两个整郡加两个半拉郡,还能说是误以为资吗? 可见借荆州前,刘备乃是无以为资的局面,而不是拥有四郡。

——江表传曰:周瑜为南郡太守,分南岸地以给备。备别立营於油江口,改名为公安。刘表吏士见从北军,多叛来投备。备以瑜所给地少,不足以安民,(后)从权借荆州数郡。(先主传裴注)
如果刘备已经有三郡的广大地盘,再去对孙权说地盘小,不足以安民,谁能相信呢?
如果刘备已经有三郡地盘,对刘备时刻提防的周瑜还会分南岸地给刘备吗?
如果刘备占有三郡,城市不少,还用的着临时建造公安城做基地吗?
所以,并不是本人不把兄前面说的当回事,而是解释不通。

哦?鲁肃的话?那只能算是外交辞令之类的东东吧?这东西不能太当真的啊。

肃因责数羽曰:“国家区区本以土地借卿家者,卿家军败远来,无以为资故也。今已得益州,既无奉还之意,但求三郡,又不从命

鲁肃故意使用了偷换概念和模糊概念的方法嘛,没看出来?

“军败远来,无以为资”是建安十三年末的事情,“以土地借卿家者”按《三国志》说法是建安十四年末的事情————那么中间这段时间鲁肃怎么不提了?

要说桂阳、零陵,建安十四年根本没有任何孙吴方面管理的记载。

要说桂阳、零陵、长沙,建安十四年刘备连专门调拨三郡赋税的官员都派出去了。

要说武陵,刘备连武陵的疆域都调整过了。

这么多事情鲁肃怎么就不提了?

连《江表传》都说“南岸地”是“给”的,那么鲁肃居然都说成是“借”的,还不是偷换概念么?

坦白说,一旦牵涉到实际的领土利益问题,双方谁不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啊?



《江表传》曰:周瑜为南郡太守,分南岸地以给备。备别立营於油江口,改名为公安。刘表吏士见从北军,多叛来投备。备以瑜所给地少,不足以安民,后从权借荆州数郡

注意看,周瑜是在当了南郡太守以后才分“南岸地”给刘备的,那就是说周瑜只有权力分南郡的“南岸地”给刘备了————这跟刘备先前自己占领了零陵、桂阳等地没有冲突啊。


“以瑜所给地少,不足以安民”————相比之下,南郡的“南岸地”的确地方不大,这点不能否认吧?

“后从权借荆州数郡”————看到了吧?是后来才是借地,之前的零陵、桂阳等地,可是连《江表传》都没说是借地啊?


“对刘备时刻提防的周瑜”??周瑜开始表现出提防刘备的态度是在刘备入京见孙权后————在此之前,没有什么周瑜提防刘备的记载吧?所以“周瑜分地给备”跟“周瑜提防刘备”不冲突啊。

至于公安嘛,只要翻翻资料就知道后来公安的地位了。刘备在公安驻扎,是把公安视为一战略要地看待的。这跟是否借地也没什么冲突。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7-22 09:10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25227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