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子百家的主要时代还是在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发端于春秋末战国初的儒墨之争,形成比较大的纷争局面则是到了战国,士这个阶层成分很复杂,广泛的分布在社会里,上可为官,下则为民,国语中写管仲治齐,四民分居定业,士农工商,这里的士显然就不是统治阶级.墨子中也是把士放在庶人与大夫之间,士做了官成为士大夫,士没官做就是士民,从这一点上,易中天说士可上升可下浮,没什么大错.
而你自己也说,战国时期,平民登上政治舞台.这个推动诚如阳阳子哥哥所说,孔子起了很大作用,推广了平民教育,文化知识不再只是掌握在贵族的手里,平民一样可以受教育而为士.其实士在春秋时就已经不是全由贵族沦落而成,管子中说的很清楚,朴野而不慝,其秀才之能为士者,则足赖也.到战国时期,大量平民成士,由下而上,墨子荀子中都提到于农..工肆..庶人中举士的问题.
士是一个上层与下层连结的中间层,平民可以通过学习知识成为士,成为士就有了做官的可能,它是统治阶层的后备军或者说是预备队,但它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统治阶层.
你说的汉武之后士是统治阶层的唯一,其实这个概念只存在于魏晋到隋唐间,在魏晋之前,士并不等于官.魏晋定九品中正制,由政府品评士人,根据德行家门等给予品级,只有得到品级的才称士,否则就是庶民.这个情况自南北朝开始渐渐消退,隋唐以后的士基本上就是知识分子的代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