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袁崇煥史料辨疑 — 毛文龍
性别:未知-离线 dreambe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护军
功绩 5
帖子 467
编号 159878
注册 2007-5-18
来自 哈尔滨


发表于 2009-4-24 11:49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55#的观点,本人实在不敢苟同。
毛文龙的意义在于出兵牵制,他要是不出兵,光占着那么一个小岛顶个屁用?
袁崇焕的职责首先是固守,只要守住宁远这一战略要地,满清就难以进兵山海关,他不出兵很正常。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dreambe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护军
功绩 5
帖子 467
编号 159878
注册 2007-5-18
来自 哈尔滨


发表于 2009-4-29 09:23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毛帅是抗金英雄?
嗯,一提到这个词,我首先想到的是岳飞、韩世忠,还有虞允文也算一号人物,那是真正力挽狂澜的民族英雄。毛文龙嘛,谁有证据可以证明,毛帅一死,大明必亡?
反倒是他死后,手下几个人呼啦啦一下子,先反大明,后当汉奸。
如果说为了主将蒙冤而反了朝廷,那也说得过去;但是居然会投敌叛国,可就不对劲了。
抗金英雄手下出了汉奸,对了,好像不只是手下,还是干儿子呢。
岳飞死后,可没听说他手下什么人去投金国的,正史我也不清楚,记得有传说牛皋还是去和金兀术拼了命。
就说袁崇焕吧,他手下的铁杆部下祖大寿,当时也反了,可是因为袁督师一封信,还是含着泪回来守北京,直到皇太极撤军。后来祖大寿先是死守大凌河被俘,诈降回来又死守锦州,直到再无胜望才真正投降,一生不为满清打一仗。虽然没有宁死不屈光荣殉国,总比为满清立下赫赫战功的X有德、X忠明、X可喜之流多了点气节。
毛大英雄真了不起啊,居然能培养出三个大清治下的汉人藩王,牛!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dreambe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护军
功绩 5
帖子 467
编号 159878
注册 2007-5-18
来自 哈尔滨


发表于 2009-4-29 15:10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职业生涯的意外折断,这看起来似乎很无奈,但也未必不幸运。

美国最杰出的总统——亚伯拉罕·林肯,之所以能得到如此之高的荣誉,也是因为他职业生涯的意外折断。林肯被刺的时候恰到好处,他刚刚因解放黑奴和打赢内战的得到无上的拥护,就在他光辉的顶点结束了一生。继承者约翰逊继续执行他的政策,却被老百姓骂成臭狗屎。如果这些政策由林肯来执行,会怎么样呢?实在难说。

如果袁崇焕在打赢宁远守卫战之后,直接被魏忠贤干掉。或者崇祯召他回来守辽,他在路上病死,那也就成为一个无争议的民族英雄了。可惜。
公认的民族英雄林则徐,最后是死在了镇压太平天国的上任途中,幸好没有沾到太平军一滴血。不然的话,本朝史学家在编写历史教课书的时候,说不定又会头疼一阵子了。

毛帅如果不被杀,能继续干下去,确实不好说啊。

再说句闲话:如果清廷决定拔掉毛文龙这颗钉子,如果不能借袁崇焕之手来达到目的,那么是不是就没有别的方法了呢?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dreambe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护军
功绩 5
帖子 467
编号 159878
注册 2007-5-18
来自 哈尔滨


发表于 2009-4-29 16:52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buffalo 于 2009-4-29 15:15 发表


那几个人在毛文龙手下干了那么久,条件那么艰苦……

请给出那几个人在毛帅手下条件艰苦的证据来。
还有,那几个人真的服从袁崇焕领导了吗?被袁崇焕熏陶了吗?拿出史料证据,不要随便给人乱扣帽子。

在你看来,毛文龙手下叛国情有可原,袁崇焕手下出于激愤一时不从王命就不可原谅,这叫什么逻辑?分明是只许毛家放火,不准袁家点灯呐。

[ 本帖最后由 dreambe 于 2009-4-29 17:00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dreambe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护军
功绩 5
帖子 467
编号 159878
注册 2007-5-18
来自 哈尔滨


发表于 2009-4-29 17:50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65楼提出“军阀”这个词汇,实在是……
岳飞是军阀,戚继光是军阀,李成梁也是军阀。
明朝中后期那几个拿得出来的名将,哪个不是军阀?

做为一个名将,如果对自己的军队都没有绝对的统治权和威望,那能叫什么名将?
怕统兵将领造反是吧?那皇帝陛下您还是亲自统兵打仗吧。什么?皇上不会打仗,还不敢给将领充分授权,怎么办?
结果是:文官和太监节制将领,干涉兵权。明朝这一制度带来了什么结果,不用说大家都有数。因为这一制度弊端,大明不知白白牺牲了多少将士的性命,浪费了多少打胜仗的机会。
所以,要想在明朝成为名将,就必须想办法解除这个麻烦,成为自己说话好使的军阀。

明末,是非常时期,面对强大的外敌,如果再搞什么文官统兵的制度,那就干脆是在浪费有限的战斗力,加速亡国步伐。
所以,袁崇焕和毛文龙,都是军阀。
毛文龙被杀,部下没有立刻发生哗变,那也是因为袁崇焕杀他的方式比较高明。
但是,很可能袁崇焕的统兵方式不被毛部接受,所以那几个家伙后来还是反叛了。

毛部抗金的源动力何在?如果真是出于民族大义,我不相信毛帅生前不向他的亲信部下传播爱国思想。那几个表面忠于祖国,实际上唯利是图的汉奸,和毛帅共同战斗了多年,也没被识破。
真正爱国的人,即使受到再大的冤屈,也不会叛国投敌。我就是这么想。

倘若袁崇焕当年没有成功守住宁远,辽东尽失,那么皮岛完全陷入后金包围之中,毛文龙还能不能再玩什么牵制骚扰?
光看到毛文龙的功绩,没看到袁崇焕对他的协助,这就是拥毛反袁一派的共同特点。
真是遗憾,如果毛和袁能够达成共识,建立统一战线,那该多好。

史料都不可信,多说无益。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dreambe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护军
功绩 5
帖子 467
编号 159878
注册 2007-5-18
来自 哈尔滨


发表于 2009-4-30 14:47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回复 #69 游戏爱好者 的帖子

对于怀着不纯动机做好事的人,如果事情做完了确实不会产生副作用,完全是好的结果,那么这个人也应该肯定。
是肯定,不是尊敬。
我只尊敬怀着真心做好事的人。
你列举的那些例子,他们都是我们中国人应该感谢的,但和今天要讨论的主题不是一回事。
四川地震时,某些大富翁只是为了面子,或者显摆一下,一掷千金。而另一件事却更令我难以忘怀:一个沦落风尘的妓女,捐出自己卖身5年的全部积蓄20万元,并写下了情真意切的一封信。具体内容已经记不得了,但这件事我不会忘记。或许还有些起早贪黑摆摊的老大爷,把他们微薄的辛苦钱投到灾区,这样的事情也不少。以楼上的观点,他们远不及那些有钱人值得尊敬,是吗?

反过来说,如果怀着好心做事,结果却反而坏事,这样的人怎么办?
或许,也值得尊敬吧,但绝对不能肯定。

于成龙是好人吧?海瑞是好人吧?

毛文龙在皮岛混得究竟怎么样,是穷困潦倒,还是富甲一方?我没有细查,估计史料也不至于在这个问题上撒谎。如果一边当土皇帝,一边还能顶着个抗金英雄的头衔在大明拿军饷和奖赏,这日子真是没得说了。
假如我上面的设想变成现实,辽东全部陷落,皮岛孤立无援,摆在毛文龙面前只有两条路:投降后金或者为国捐躯,他会怎么选择?但是历史没有给他这个选择的机会。
同样的选择题,袁崇焕可是遇到了,可以100%的确定,袁崇焕选择了为国捐躯。这就够了。

为了被篡改的史料而争论不休,本人没那个闲心。

[ 本帖最后由 dreambe 于 2009-4-30 14:55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dreambe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护军
功绩 5
帖子 467
编号 159878
注册 2007-5-18
来自 哈尔滨


发表于 2009-5-2 12:40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回复 #72 游戏爱好者 的帖子

这话我赞成,#71和73无视。

崇祯也是很痛苦的,用错了人,不知道该用什么人,还是根本就无人可用,总之他的用人很失败,选择很痛苦。袁崇焕也很痛苦,只有毛文龙比较不痛苦,他死得很痛快。

对袁崇焕的军事和管理能力,我不作置评。如果他确实不是一个合适的总指挥,只适合守一个宁远城,那么你的观点我基本同意。
袁粉和袁黑的口水战,我一直都是在笑看。只不过二者还是有点区别,极端的袁粉可笑,而极端的袁黑就是可恶了。我最看不惯的,就是为了衬托自己支持的人物,给他的对立方乱扣帽子的行为。一般的帽子也就罢了,居然给一个曾经死守孤城、决心与宁远共存亡的抗金英雄扣上“汉奸”的帽子,我都怀疑这是有点良心的人能干的出来的?

关于袁崇焕的问题不想再多说,对于毛文龙的问题,还想说几句。
毛帅的能力,还有他对明金战局起到的作用,我是有点怀疑,而不是明确反对。史书上记载,说毛文龙一死,后金就兵临北京城,这我不怀疑。但是,毛帅就有那么厉害,能直接决定后金敢不敢偷袭入关吗?
毛文龙死,和后金进犯,虽然时间符合,但逻辑上还不能因此就证明这就是直接的因果关系。至少我知道,对后金来说,同时还有另两个影响因素:宁远受挫和皇太极继位。努尔哈赤在位时,对明军从来都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直到宁远受挫之前,后金军从不会想到采用迂回战术奇袭北京。硬攻不成,就要想别的办法,绕路偷袭计划也就应运而生。皇太极心中已经有了这个打算,他早晚会这么干,但是选择在毛文龙死后来行动,对后金是最有利的,能达到一箭双雕甚至三雕的效果。
退一步说,如果毛帅对后金的威胁真有那么大,只要毛帅一天还在,后金就一天不敢出兵,那么皇太极定然也会想办法拔掉这颗钉子。如果袁崇焕不上当,皇太极也不见得就束手无策,大不了再想别的办法。比方说,暗中收买毛的部将,实施暗杀或者政变。既然那三个家伙后来做了汉奸,当然不排除他们提前几年就被收买的可能。袁崇焕恰好做了这件事,背了黑锅而已。
毛文龙一死,皮岛驻军就失去了作用,看起来是这样。这很可能是袁崇焕的能力问题,但也不排除后金故部疑阵,借此除掉袁崇焕的可能。如果毛文龙的存在与否,真的和后金敢不敢出兵没多大关系,这样一来,就等于是给袁崇焕加上了一条该杀的罪证。

毛帅抗金的动机,我当然不敢说自己的想法就符合真实情况。他当时坐镇皮岛,人员、物资和财源都不愁,如果投降后金,那名声就臭了,还是抗金的名利双收比较合算。鉴于他到死都没遇到什么真正艰难痛苦的选择,所以过高和过低的猜测性评价都是站不住脚的。

[ 本帖最后由 dreambe 于 2009-5-2 13:24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dreambe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护军
功绩 5
帖子 467
编号 159878
注册 2007-5-18
来自 哈尔滨


发表于 2009-5-2 18:17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回复 #75 游戏爱好者 的帖子

1.毛文龙活着的时候,皇太极还没改国号,一直是叫后金。不过这不重要,当时明朝边将有不抗金的吗?如果那时候大家都死了,应该都可以得到一个“有生之年一直在抗金”的评价。关键之处,还在于这位抗金英雄究竟给皇太极造成了多大的麻烦。袁黑普遍把毛帅捧得过高,本人有点怀疑而已。

2.袁崇焕杀毛文龙,记得是用了计谋的,就是阴着。先把毛帅拿下绑起来,然后招集他的部下,举着大明王朝的幌子再杀。如果袁崇焕和毛文龙一见面,就直接真刀实枪宣布伪造的圣旨,然后下令将其拿下,我真不敢想会发生什么事。毛文龙手里可是也有尚方宝剑,他就是当场杀了袁崇焕,也可以打着大明的幌子。说来说去,大明这个幌子是一定要打的,否则那就是造反了。至于到底谁杀谁,那还要看手段了。

3.不太清楚,不敢多说。毛文龙自给自足当然没什么错,发大财也没什么错。我估计袁崇焕就算一点军饷都不给,毛文龙照样饿不死,所以袁实际上节制不了毛,只好当面洽谈,最后杀人。

4.没安排好毛文龙的旧部,不但使皮岛驻军失去原本的作用,而且造成三汉奸叛逃,这个责任袁崇焕不能推卸。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dreambe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护军
功绩 5
帖子 467
编号 159878
注册 2007-5-18
来自 哈尔滨


发表于 2009-5-6 09:08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回复 #77 游戏爱好者 的帖子

客观认识基本是一致的,不过主观出发点有点分歧而已。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dreambe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护军
功绩 5
帖子 467
编号 159878
注册 2007-5-18
来自 哈尔滨


发表于 2009-5-7 09:28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毛文龙和后金曾有通信?

真没听说过这事,不过就算这是事实,还是可以从正反两方面来推测。因为毛文龙当时的真实意图,我们一样没办法回去问他,或者用测谎仪什么的。

正面推测:毛文龙对后金虚与委蛇,类似祖大寿在大凌河的假投降。
皮岛可以对后金进行骚扰,但如果面对后金的疯狂进攻,就一定能守得住吗?我没研究过皮岛的地理环境,当时后金肯定是没有水师了,不过有觉华岛大屠杀的事例在先,如果皇太极下决心血洗皮岛,确实不太好说。
毛文龙面对后金的压力,表面上和皇太极通信密谋,为了争取时间和麻痹敌人,不是不可能。

反面推测:毛文龙对未来的估计,已经预测到后金的威胁,为自己留后路。
我不想说毛文龙已经决心叛明降金,因为前面说过,抗金比投降好处多。毛文龙是不见棺材不落泪的典型(被杀过程足可证明),在没有确定自己走投无路之前,他也不会轻易就投降皇太极。当时袁崇焕守卫的宁远城仍然固若金汤,所以后金对他的威胁还没有大到不可抗拒。毛文龙也是官场中人,给自己留后路属于典型的官僚作风,虽然投降鞑虏为人所不齿,但也不是不能理解。

决定这两个推测孰是孰非的关键,就在于毛文龙的人生观了。这偏偏是从史书上看不出来的,所以没法继续讨论下去。

站在皇太极的立场来看,不管毛文龙出于何种目的和自己通信,在他死后出兵犯明,都是比较合理的。皇太极对明朝的投降者一向非常重视,祖大寿可以骗他一回,他还是心甘情愿再招降祖大寿。毛文龙当时不管是不是骗他,皇太极都会信守诺言,顾及他的面子,不进攻皮岛,也不进攻明朝其他城市。这样就形成一种奇妙的平衡,毛文龙一天在皮岛,后金一天不出兵。由此看来,毛文龙至少在表面上维持了和平的局面,按照游戏爱好者的观点来看,还是应该敬佩的。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dreambe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护军
功绩 5
帖子 467
编号 159878
注册 2007-5-18
来自 哈尔滨


发表于 2009-5-11 09:17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还是楼上牛,伟大、光荣、正确的毛帅怎么可能通敌?他老人家直到被真正通敌的袁崇焕杀掉之前,一生都没有任何污点。只可惜没能像通敌的袁崇焕那样,搭台唱戏都能唱到把后金大汗一炮打成重伤而死,少了一份足以光照千秋的丰功伟绩,未免有点美中不足。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dreambe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护军
功绩 5
帖子 467
编号 159878
注册 2007-5-18
来自 哈尔滨


发表于 2009-5-12 15:38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回复 #95 益德张 的帖子

楼上未免把话题扯远了吧,讨论毛文龙和袁崇焕的功过是非,不是捧谁黑谁哦。
如果是怀着“还原历史真相”的态度来研究当时情况,那么无论得出什么结论都是应该支持的;但如果单纯的为了捧谁和黑谁,就想尽一切办法不择手段给对立的一方泼脏水,这样的行为也实在太不怎么样了。难道这个论坛还有这样的人?
我反对随便给历史人物扣帽子,更反对随便给争论的一方扣帽子。为了不明真相的古人而对骂,太不值得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dreambe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护军
功绩 5
帖子 467
编号 159878
注册 2007-5-18
来自 哈尔滨


发表于 2009-5-13 08:47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不好意思说错了,#96的帖子不是针对楼上,应该说是楼上几位。

既然帖子的主题是讨论毛文龙的功过,那就不要把话题扯得太远了吧。

我还是坚持#81的主张。不能给袁崇焕扣帽子,也不该给毛文龙扣帽子。只要毛文龙存在假投降的可能,就不能确定其“汉奸”身份。对于他的存在意义,我不相信仅仅因为一个皮岛的牵制,皇太极就无可奈何不敢进犯大明了。史书上没有后金强攻皮岛而败的记载,但却有数次强攻宁远而不得的事实。后金不攻皮岛而攻宁远,可能有两个原因:1.皮岛不重要,宁远重要;2.皮岛不好攻,宁远好攻。两个原因也可能是并存的。但不管怎么说,袁崇焕是大明边境的捍卫者,有史实作为铁证,而毛文龙最多是理论分析和臆测中的抗金英雄。

[ 本帖最后由 dreambe 于 2009-5-13 08:58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dreambe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护军
功绩 5
帖子 467
编号 159878
注册 2007-5-18
来自 哈尔滨


发表于 2009-5-13 17:20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回复 #100 马岱 的帖子

这才是中肯而精辟的发言,支持!

[ 本帖最后由 dreambe 于 2009-5-13 17:22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dreambe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护军
功绩 5
帖子 467
编号 159878
注册 2007-5-18
来自 哈尔滨


发表于 2009-5-13 17:32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回复 #103 马岱 的帖子

继续支持。
虽然皇帝不能认错,但也不至于无耻到犯了错可以忽略,改正错误就成了圣明之君。汉武帝一生穷兵黩武,晚年下罪己诏悔过,并重新采取了与民休息的政策,我们不能因为这个罪己诏就把汉武帝前半生都否了。且不说崇祯杀袁崇焕是否带有给毛文龙复仇性质,就算他重用袁崇焕是犯了大错误,他杀袁崇焕是多么正确,也不能为他换回一丝“英明”的评价。关辽军事的一系列事件,只能证明崇祯是一错再错,负有不可推卸的领导责任。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dreambe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护军
功绩 5
帖子 467
编号 159878
注册 2007-5-18
来自 哈尔滨


发表于 2009-5-14 14:49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皇太极抓住这个极好的时机偷袭北京,大大的打乱了袁崇焕的方略,而且故意突显毛文龙的作用,使崇祯下了杀袁崇焕的错误决定。
应该注意,熊廷弼和袁崇焕被认为是明末两大抗清名将,他们都不是犯事了之后立即被杀,而是在监狱关了一段时间才被“正法”,说明天启和崇祯皇帝都对他们的处置进行过考虑,或者说,他们很可能也是政治斗争的牺牲品,而不仅仅是负战争责任那么简单。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dreambe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护军
功绩 5
帖子 467
编号 159878
注册 2007-5-18
来自 哈尔滨


发表于 2009-5-15 08:47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张飞和马岱的发言很精彩,通过争论的方式,把明末的关宁-东江形势分析得很透,真长了不少见识,佩服。

122#列举的那些罪状,实际上只有第一条才是毛被杀的真正原因,其余十一条都是罗织起来凑数的。袁要节制毛而不可得,无奈之下只得杀人,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如果拿袁的这些标准来衡量明末诸将,简直都没有不该杀的了,甚至包括袁自己。
如果毛在和袁之前的谈判中,听从袁的劝导,交出兵权卸甲归田,也就不会有后来的人头落地了。

[ 本帖最后由 dreambe 于 2009-5-15 08:50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dreambe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护军
功绩 5
帖子 467
编号 159878
注册 2007-5-18
来自 哈尔滨


发表于 2009-5-15 14:26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回复 #133 buffalo 的帖子

感觉楼上是在钻牛角尖。

袁崇焕要收毛文龙的兵权,是为了营造一个由他全权指挥的平辽统一战线,而毛文龙拒绝接受他的节制。毛文龙的兵权,别说袁崇焕没有权力收,恐怕崇祯也没权力收。就算有一道圣旨下去,毛文龙照样可以不叼你,拿人家还是没办法,只能哄着求毛帅忠于大明打后金。
权力这东西,经常不是一纸任命就好使,而要看你的实际影响力和威望。皮岛驻军就是听毛文龙的话,朝廷算老几?你袁崇焕又是什么东西?袁崇焕以雷霆手段拿下毛文龙后,如果不当场杀掉,毛文龙凭借其影响力发动兵变,后果将不堪设想。

如果按照你的思路,那么当年王化贞有没有权力违反熊廷弼的战略部署?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dreambe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护军
功绩 5
帖子 467
编号 159878
注册 2007-5-18
来自 哈尔滨


发表于 2009-5-17 13:54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袁崇焕杀毛文龙,我记得不是在皮岛。
兵变不一定要毛文龙自己发动,只要部下有人登高一呼,就可能会有众多乱兵群起围攻袁崇焕,以图救出毛帅。这时候袁崇焕再想杀人,已经晚了,就算他以毛文龙为人质,威胁将士成功,也会威信扫地,将来很难驾驭得住这支部队。这都是不合他的计划的。
从制度上来说,皇帝想干什么就能干什么,可事实上真的这样吗?你的那个问题很孩子气。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8-16 13:16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9736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