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关于并州军事集团的疑问
性别:男-离线 恨地无环
(情僧云水)

代国公
京西南路经略使

Rank: 23Rank: 23Rank: 23Rank: 23Rank: 23
柱国(正二品)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征东将军
好贴 10
功绩 3057
帖子 5220
编号 15324
注册 2004-8-13
来自 竹桃小筑
家族 云水兰若


      张杨字稚叔,云中人也。以武勇给并州,为武猛从事。灵帝末,天下乱,帝以所宠小黄门蹇硕为西园上军校尉,军京都,欲以御四方,征天下豪杰以为偏裨。太祖及袁绍等皆为校尉,属之。㈠并州刺史丁原遣杨将兵诣硕,为假司马。灵帝崩,硕为何进所杀。杨复为进所遣,归本州募兵,得千余人,因留上党,击山贼。进败,董卓作乱。杨遂以所将攻上党太守于壶关,不下,略诸县,众至数千人。山东兵起,欲诛卓。袁绍至河内,杨与绍合,复与匈奴单于于夫罗屯漳水。单于欲叛,绍、杨不从。单于执杨与俱去,绍使将曲义追击于邺南,破之。单于执杨至黎阳,攻破度辽将军耿祉军,众复振。卓以杨为建义将军、河内太守。天子之在河东,杨将兵至安邑,拜安国将军,封晋阳侯。杨欲迎天子还洛,诸将不听;杨还野王。建安元年,杨奉、董承、韩暹挟天子还旧京,粮乏。杨以粮迎道路,遂至洛阳。谓诸将曰:“天子当与天下共之,幸有公卿大臣,杨当捍外难,何事京都?”遂还野王。即拜为大司马。㈡杨素与吕布善。太祖之围布,杨欲救之,不能。乃出兵东市,遥为之势。其将杨丑,杀杨以应太祖。杨将眭固杀丑,将其众,欲北合袁绍。太祖遣史涣邀击,破之于犬城,斩固,尽收其众也。㈢

lz的很多问题在《张杨传》中都有解释,张杨在董卓之乱前就有一支并州人为主的部队,后来也不是袁绍吞并了张杨的势力,是张杨主动与袁绍合兵,自己却被匈奴人绑票了。后来张杨盘踞在河内,但部队中应该还是有并州的子弟兵的。
“董卓入京都,将为乱,欲杀原,并其兵众。”吞并丁原所部本来就是董卓的意图,而且从吕布的用人习惯看,他是很看重血缘和地缘关系的,投董卓的时候应该是带去了一批并州军。“布自杀卓后,畏恶凉州人,凉州人皆怨。”“比傕等还,辅已败,众无所依,欲各散归。既无赦书,而闻长安中欲尽诛凉州人,忧恐不知所为。”可见吕布与凉州人是有仇的,让他带凉州兵只怕他还不敢,且当时凉州兵从西来,吕布往东败逃,并州在长安东北方,并州军应该是先随吕布退出长安了,至于有没有散回老家,散回老家多少就不好说了。
到徐州的时候吕布又得一批丹阳兵,亦为当时天下劲旅。
汉末,并州刺史丁原以辽武力过人,召为从事,使将兵诣京都。何进遣诣河北募兵,得千余人。还,进败,以兵属董卓。卓败,以兵属吕布,迁骑都尉。布为李傕所败,从布东奔徐州,领鲁相,时年二十八。
张辽正式归属吕布是在吕布杀董卓之后。(他和张杨一样,都是丁原派到洛阳,再由何进派到地方上募兵的)

并州军有优秀的骑兵作战能力,这个从吕布及其属将就可以看出来了。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恨地无环
(情僧云水)

代国公
京西南路经略使

Rank: 23Rank: 23Rank: 23Rank: 23Rank: 23
柱国(正二品)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征东将军
好贴 10
功绩 3057
帖子 5220
编号 15324
注册 2004-8-13
来自 竹桃小筑
家族 云水兰若


印象中汉末西北各地的骑兵也没有什么明显的区别,弓马二项都是轻骑兵的必备技能,至于具体的战术风格可能有受将领影响的因素。
虎豹骑也是轻骑兵,长坂追刘备一日夜三百余里,重骑兵早就趴了。
重骑兵太贵、训练成本太高,需要有开阔平整的地形组阵冲击才能充分发挥战斗力,遇到林地、河网地区就废了大半,远不如轻骑兵灵活实用。十六国至隋朝,中国也有人马俱甲的重骑兵流行时期,但唐初就退回轻骑兵时代了,主要原因就是机动性差,成本高,而且随着武器的强化,重甲的抗打击性也没有以前那么理想了,两个字:“鸡肋”。
世界范围内,只要轻骑兵能施展开的地方,重骑兵吃得开的时间也不长:公元7世纪前后,从西亚、北非到东亚,重骑兵都面临轻骑兵的强劲挑战,形成了以轻骑兵压倒重骑兵的普遍趋势。在西亚、北非,阿拉伯轻骑兵击败了波斯和拜占庭的重骑兵,轻骑兵代替重骑兵成为战场上的王牌,在中亚,新兴的突厥王国以轻骑兵击败了柔然的重骑兵,突厥代替柔然成为草原霸主。

[ 本帖最后由 恨地无环 于 2006-8-14 12:53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恨地无环
(情僧云水)

代国公
京西南路经略使

Rank: 23Rank: 23Rank: 23Rank: 23Rank: 23
柱国(正二品)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征东将军
好贴 10
功绩 3057
帖子 5220
编号 15324
注册 2004-8-13
来自 竹桃小筑
家族 云水兰若




QUOTE:
原帖由 武田德荣轩 于 2006-8-15 01:48 发表
以前看过本书,西凉骑兵擅长使用长枪,并州骑兵擅长骑射

《通俗文》:“削木伤盗曰枪。”这是汉代文献中对枪的解释。在唐宋之前,使用枪(弹性木杆)的很少,汉代军中使用的长武器都是硬杆的矛、槊或戟,后世意义上的枪当时可能还没有发明。

[ 本帖最后由 恨地无环 于 2006-8-15 08:40 编辑 ]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7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2-13 20:01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0196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