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战国诸侯的谥号算不算僭越?
性别:未知-离线 三种不同的红色

天水郡公
京东东路经略使
★★★

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4
功绩 2325
帖子 8451
编号 106435
注册 2007-2-3


发表于 2012-11-14 17:22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1、僭越的不是谥号,而是身份。

什么是王?王就是天子,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全天下只能有一个王,就是周天子。西周、春秋时,周天子在诸夏中的法统还是没有人敢挑战的。所以晋、楚、齐、鲁、郑、卫诸国,都只是候伯,而不敢称王。

2、楚、吴、越这些国家,不是诸夏,而是蛮夷。对于蛮夷,基本上全部称“子”,关于这个我以前在帖子中曾有个猜想,“子”这个爵位本来就是授予蛮夷的。所以无论蛮夷国家大小,对于周天子而言,全部都是子。

但这些国家在其本国内,是称王的。楚王、吴王、越王,这肯定是僭越。在《春秋》之中全部称之为楚子、吴子、越子。另外楚、吴、越等国在周天子朝堂之上,依然是子爵。

3、三家分晋、田氏代齐,都是朝拜过周天子的。从法理上来讲是没有问题的,所以三晋、田齐肯定是合法的诸侯。三晋的爵位都是侯爵,他们初期的几个国君,如赵肃侯、魏文侯等,并不存在僭越的问题。

4、诸侯的僭越,是从徐州相王开始的。周显王35年(前334年),魏国和齐国在徐州举行会议,双方互相承认对方为王。从此之后,魏国和齐国就开始称王了,分别是魏惠王和齐威王。这是历史上划时代的大事。从这时开始,表示周天子的权威已经彻底丧失。

此后,秦国也自行称王,然后魏国尊韩国为王,紧接着又发生了五国相王的事件,魏、赵、韩、燕、中山五个国家相互承认对方为王。从此,各大诸侯国都开始称王了。

诸侯称王,从礼法上而言,这肯定是僭称。这也是旧文化、旧制度崩溃的表现。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三种不同的红色

天水郡公
京东东路经略使
★★★

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4
功绩 2325
帖子 8451
编号 106435
注册 2007-2-3


发表于 2012-11-15 16:21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KYOKO 于 2012-11-15 12:52 发表
俺记得秦国也是不属于诸夏的,不是被认为是蛮夷咩?

秦是诸夏,不是蛮夷。

秦赵同姓,如果秦是蛮夷,如赵氏何?

自非子首封之后,秦是作为周王室的附庸而存在的。后来犬戎破镐京,平王动迁,才列秦为诸侯,封为侯爵,将关中宗周之地付之,令其驱逐犬戎,为王室屏藩。

只不过后来秦国偏处西鄙,文化落后,被中原诸国瞧不起而已。是“视之蛮夷”,不是真的蛮夷。

楚、吴、越才是真的蛮夷。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三种不同的红色

天水郡公
京东东路经略使
★★★

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4
功绩 2325
帖子 8451
编号 106435
注册 2007-2-3


发表于 2012-11-15 22:05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孔方 于 2012-11-15 21:53 发表
按《史记》的说法秦在得到周的封邑时就恢复为赢氏。而嬴政则是因为出生在赵国所以以赵为氏。

嬴是姓,不是氏。

事实上,秦赵虽然同祖,但两者分别是两支不同的支系。按照《史记》的说法,飞廉生恶来,又生季胜。秦是恶来之后,赵是季胜之后。

造父受封于赵是周穆王时,非子受封于秦是周孝王时。相差了四代人的时间。那时秦人和赵人应该是基本上没什么关系了。

所以要说秦人以赵为氏,是根本说不通的。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三种不同的红色

天水郡公
京东东路经略使
★★★

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4
功绩 2325
帖子 8451
编号 106435
注册 2007-2-3


发表于 2012-11-16 14:25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孔方 于 2012-11-16 13:17 发表
《史记》上记载造父初封于赵时其同族包括秦人祖先都改为赵氏,因此在周孝王封秦前两家应该还是一家,到了非子受封于秦两家才彻底分开。
赢确实是姓而不应该是氏,《史记·秦本纪》有“使复续嬴氏祀,号曰秦嬴。 ...



QUOTE:
其玄孙曰中潏,在西戎,保西垂。生蜚廉。蜚廉生恶来。恶来有力,蜚廉善走,父子俱以材力事殷纣。周武王之伐纣,并杀恶来。是时蜚廉为纣石北方,还,无所报,为坛霍太山而报,得石棺,铭曰“帝令处父不与殷乱,赐尔石棺以华氏”。死,遂葬於霍太山。蜚廉复有子曰季胜。季胜生孟增。孟增幸於周成王,是为宅皋狼。皋狼生衡父,衡父生造父。造父以善御幸於周缪王,得骥、温骊、骅緌、騄耳之驷,西巡狩,乐而忘归。徐偃王作乱,造父为缪王御,长驱归周,一日千里以救乱。缪王以赵城封造父,造父族由此为赵氏。自蜚廉生季胜已下五世至造父,别居赵。赵衰其後也。恶来革者,蜚廉子也,蚤死。有非子居犬丘,好马及畜,善养息之。

明明说“自蜚廉生季胜已下五世至造父,别居赵”,哪里有你说的事情?

你所说的《史记》中的记载,请举出来。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4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2-4 13:43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09813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