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资治通鉴是正史吗?
性别:未知-离线 三种不同的红色

天水郡公
京东东路经略使
★★★

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4
功绩 2325
帖子 8451
编号 106435
注册 2007-2-3


发表于 2009-4-19 20:15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一般说来,史书有三种形式:

一为纪传体,以人物为轴心,其代表为二十四史。

二为编年体,以时间为轴心,其代表为《左传》.《资治通鉴》。

三为纪事本末体,以事件为轴心,其代表为《通鉴纪事本末》。

这三种史书没有上下优劣之分,只有其着眼点的不同。所谓“编年体通观一代大势,纪事本末体详载一事之始末,纪传体总核一人之生平”是也。

所谓正史,仅是就纪传体而言,《通鉴》作为编年体,不入选正史之列,那是体例的原因,不是水平的原因。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三种不同的红色

天水郡公
京东东路经略使
★★★

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4
功绩 2325
帖子 8451
编号 106435
注册 2007-2-3


发表于 2009-4-20 08:56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吃饭猛喷罗大傻 于 2009-4-20 08:28 发表
傻子记得柏杨也写过通鉴纪事本末,是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共十九部三十八册,现在各大书店还有得购买。

不错,柏杨也写过通鉴纪事本末,名叫《柏杨版通鉴纪事本末》,是从他的《柏杨版资治通鉴》中取材编写的。

不过说实话,看史书,柏杨老儿的东西还是不要看为好。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三种不同的红色

天水郡公
京东东路经略使
★★★

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4
功绩 2325
帖子 8451
编号 106435
注册 2007-2-3


发表于 2009-4-21 19:34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水镜门生 于 2009-4-21 18:24 发表
通鉴好读?史记好看多了。

司马光写完通鉴的几年里,只有一个朋友从头到尾看完了,还是半梦半醒看完的,其他看了开头几卷就敬谢不敏了。批评通鉴的意见可不少,一事跃数年,往往拆碎了塞进这数年,看起来真好像被切割成几十个片段的小电影

通鉴不好读,那主要是因为卷轶浩繁,一般人很难有那个精力一口气读完。吕思勉给学生教读史书的方法,是建议学生们们日读通鉴一卷,如此,一年便可读完。

至于说一事越数年,这本是编年体的体例决定的,不关通鉴本身的事情。不单通鉴,《左传》何尝不是如此?

何况就纪传体而言,不照样是一事分数篇,一件事情看了这个人的列传,还得看那个人的列传,一篇列传落下,就可能了解不全。这又何尝不是被切割成几十个片段的小电影?

要想一口气就了解一件事情的头尾,只有去看纪事本末体了。不过那样又失去了对时间和人物的把握。

所以史书体例中,编年、纪传、纪事本末三种体例三足鼎立,不是没有道理的。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三种不同的红色

天水郡公
京东东路经略使
★★★

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4
功绩 2325
帖子 8451
编号 106435
注册 2007-2-3


发表于 2009-4-21 20:07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水镜门生 于 2009-4-21 19:51 发表
纪事本末体的名著更不忍卒读

三小红借司马光鄙视司马迁,鄙视三小红

用吕思勉的话说,纪事本末体是抄书抄出来的学问,自然可读性是要差一点的。

至于说偶借谁打谁,这完全是吃果果的污蔑。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三种不同的红色

天水郡公
京东东路经略使
★★★

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4
功绩 2325
帖子 8451
编号 106435
注册 2007-2-3


发表于 2009-5-11 22:38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五城十二楼 于 2009-5-11 22:23 发表
《通鉴》太浩繁了,确实很难通读,每日一卷是个好办法。记得看文史资料时,说康南海在广东办学,有个十二、三岁的学生问他读史哪本书好,康推荐了《通鉴》,那孩子20多天就读完了,问了一些问题也都能答上,康惊叹。
柏杨在狱中读史十年,主要就是《通鉴》。但柏杨写史带了很多主观的褒贬色彩。不过他的《中国人史纲》作为入门级读物还是相当好的。

我从来不认为《通鉴》是最好读的史书。原因倒不在于它的篇轶浩繁,而是因为它一事分见数年,而同一时间内,不同的人物又纷涌杂现,往往使人读了后面忘了前面。

如果按照吕思勉日读一卷的办法,读三十卷就要一个月,那月三十的时候,谁还记得初一读的是啥内容?

说康圣人的那个十二三岁的学生,该不会是梁任公吧?能够把《通鉴》20多天读完,恐怕就是司马光复生,也不一定做得到,何况还能回答上问题。这已经不是一般的“天才”二字能描述的了。

正因为柏杨的私货太严重,所以坚决反对给初学者当入门书。一个人一旦入错了门,那以后的路也就没办法走对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三种不同的红色

天水郡公
京东东路经略使
★★★

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4
功绩 2325
帖子 8451
编号 106435
注册 2007-2-3


发表于 2009-5-11 23:03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吃饭猛喷罗大傻 于 2009-5-11 22:58 发表
傻子可没说过读通鉴一定要读柏杨的版本,还有其他版本的,通鉴还是建议读一读,不宜因为柏杨的关系就不读了。

我27楼的发言,仅仅是对五城十二楼朋友观点的一些看法而已。并没有不能读通鉴。

我只是不赞成让初学者读通鉴。初学者读通鉴,我怀疑根本读不下去,会很早就丧失阅读兴趣。

至于柏杨嘛,我把他和通鉴还是分得佷清的。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三种不同的红色

天水郡公
京东东路经略使
★★★

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4
功绩 2325
帖子 8451
编号 106435
注册 2007-2-3


发表于 2009-5-11 23:37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那是编年体史书的通病。因为它以时间为轴心,就只有把事件割裂了,让无数的人物走马灯似的出场退场再出场。

所以我认为初读史书,最好是读纪传体,一个列传就是一个人的生平命运,整整齐齐。古人以纪传体为正史,不是没有道理的。

不过纪传体虽然在人物上整齐了,但在事件上还是分见数篇,处于被割裂的状态。

所以,史书中编年、纪传、纪事本末三种体裁并立,也是不得不尔。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8-16 03:34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1357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