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民族之魂——宋襄公
性别:未知-离线 三种不同的红色

天水郡公
京东东路经略使
★★★

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4
功绩 2325
帖子 8451
编号 106435
注册 2007-2-3


发表于 2008-2-22 17:20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hzxs678566 于 2008-2-22 16:55 发表
他是春秋时代的人物,那时是转型期,评价低就是因为本朝太祖的话,以前他因仁义而被列为五霸之一的。

未必。

对宋襄的评价,自古就是两种意见的。即是春秋三传中的评价也不一样,遑论后世。把对宋襄的贬斥归罪于本朝太祖,更加是无厘头。

譬如《左传》中,子鱼曰:“君未知战。勍敌之人隘而不列,天赞我也。阻而鼓之,不亦可乎?犹有惧焉。且今之勍者,皆吾敌也。虽及胡耇,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明耻教战,求杀敌也,伤未及死,如何勿重?若受重伤,则如勿伤;爱其二毛,则如服焉。三军以利用也,金鼓以声气也。利而用之,阻隘可也;声盛致志,鼓儳可也。”这段话以利字为先,明显是战国时人的思想。

《谷梁传》也是贬斥襄公的,《谷梁传》曰:泓之战,以为复雩之耻也。雩之耻,宋襄公有以自取之。伐齐之丧,执滕子,围曹,为雩之会,不顾其力之不足而致楚成王,成王怒而执之。故曰,礼人而不答,则反其敬;爱人而不亲,则反其仁;治人而不治,则反其知。过而不改,又之,是谓之过。襄公之谓也。这段话的核心内容是“不顾其力之不足而致楚成王”一句,也就是说《谷梁传》认为襄公的结局是因为他不自量力的缘故,这个评价还是颇为中肯的。

而《公羊传》则是非常赞赏襄公做法的,《公羊传》云:故君子大其不鼓不成列,临大事而不忘大礼,有君而无臣,以为虽文王之战,亦不过此也。称赞襄公“虽文王之战,亦不过此也”,完全站在礼的角度来看待,这大概更加符合春秋人的观念。

[ 本帖最后由 三种不同的红色 于 2008-2-22 17:23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三种不同的红色

天水郡公
京东东路经略使
★★★

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4
功绩 2325
帖子 8451
编号 106435
注册 2007-2-3


发表于 2008-2-22 17:35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hzxs678566 于 2008-2-22 17:25 发表
我的意思是,太祖那句话通俗且深入人心,三传未必有很多读者的。
不过他属于那种生活在超越自己时代的悲剧人物吧。

错。

他恰恰不是超越自己时代的人物,他的悲剧在于他还生活在旧时代无法自拔。

春秋以前的文化,就是礼字至上的,而战国以后的文化,则是利字至上的,春秋则是“礼”的崩溃过程,战国是“利”的创立过程。在春秋那个实际上已经礼崩乐坏的时代,宋襄公还死抱着“礼”的教条不放,这才是他的悲剧之所在。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三种不同的红色

天水郡公
京东东路经略使
★★★

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4
功绩 2325
帖子 8451
编号 106435
注册 2007-2-3


发表于 2008-2-22 17:42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hzxs678566 于 2008-2-22 17:38 发表
超越时代不就是没活在自己的时代吗?

没活在自己的时代,有两种情况,一是超越,还有就是滞后。

宋襄公明显是第二种。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三种不同的红色

天水郡公
京东东路经略使
★★★

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4
功绩 2325
帖子 8451
编号 106435
注册 2007-2-3


发表于 2008-10-7 08:30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温柔的一刀 于 2008-10-6 22:20 发表
宋襄公有何作为?在下是实在想不出来啊。他唯一有可能被人称道的无非是打仗时喊了声仁义而已,除此之外,还有什么?而且以诸侯杀诸侯,他还配打仁义的旗号吗?假仁的一伪君子罢了。楚王执住他后,给他定的几个罪 ...

宋襄公的作为:

1、齐桓称霸时,与桓公最亲密者即为宋襄,故齐桓和管仲“属孝公于宋襄公”。僖十八年,齐桓公死,齐诸公子内乱争立,宋襄公以卫、曹、邾之师伐齐,败齐师,立孝公而还。这是一次平乱定国的真正霸者之举。

2、次年,宋襄公执滕子,宋、曹、邾为曹南之盟。就是这次宋襄头脑发昏的用鄫子祭社,不过也由此得知宋襄的确在当时的实力非凡的。

3、楚合陈、蔡、郑、鲁与宋争霸。楚国要称霸,则需与宋争之,可知当时宋继齐而霸,这在当时也是很多人的认识。

4、僖二十一年,宋、齐、楚盟于鹿上。此为宋襄霸业之顶峰。这次会盟,齐为前霸主,宋、楚为后起争霸者,而以宋为盟主,,可知起码在名义上,楚承认了宋霸主地位。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8-11 23:16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0739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