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试论姜维误国二三事
性别:女-离线 天宫公主
(司徒家的颖颖)

虞国公主

Rank: 12Rank: 12Rank: 12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6
功绩 517
帖子 11552
编号 1037
注册 2004-10-25
来自 天津
家族 司徒实业


发表于 2005-1-22 21:02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Q


QUOTE:
原帖由飞将李广于2005-01-22, 2:38:50发表
  蜀汉最后一件大事就是姜维的假投降了。这件事在《汉晋春秋》,《华阳国志》上都有记载,陈寿说姜维"明断不周,终至陨毙"就是指的这件事。
  姜维的计划是:先骗取钟会的信任,再借钟会之手除去邓艾,然后策动钟会谋反,抵抗司马昭派出的增援部队,最后除去钟会,复兴蜀汉。这个计划及其危险,几个步骤,只要一个环节出现差错,就会全盘尽覆,前功尽弃。但姜维顾不得这些,在国破主降的情况下,他唯有利用邓艾和钟会不合这个唯一的条件来博一下,作为一名智将,来施展他个人舞台上最后的一次奇谋!

汉晋春秋曰:会阴怀异图,维见而知其心,谓可构成扰乱以图克复也。。。

即使按汉晋春秋,姜维指定复蜀计划时也已经是投降魏国之后了。这充分的说明了姜维是机会主义者。他在剑阁投降的那一瞬间,心里所想的无非是做一名降将而已。他并没有象北地王那样殉国,也没有带着象勾践那样的复国心里。只是后来他和钟会相处了一段时间以后,才发觉钟会野心勃勃,正好可以利用来光复蜀汉。注意,他这时已经是魏将(因为他没有带着复蜀的心理降魏),跟随钟会叛乱只能给他变节记录上再加一分!就说你真要光复汉室,你也得在其位而谋其政不是?你这样无端造反,失败了万一牵连到刘禅一起受诛,这才是为臣者之最大的不忠不孝。你也事先没问问后主想让你这样么?一旦失败,这种不负责任的行为,简直就是把罪名强加给后主。结果可好,逼得后主在司马昭面前装疯卖傻,唱了出“此间乐,不思蜀”,才算保住了性命。

姜维一生,忠孝节义没占一样。他最后的叛乱,无非是想在历史舞台上哗众取宠,满自己之名而已。不管作为蜀主刘禅还是魏主司马昭/曹奂,都不会对他叛乱而高兴的。只有他自己,一旦赢了便是救世英雄,就是败了也能还其殉国之名。世俗人所贪恋者为名利,名在利前啊!姜维不惜成都承受血洗之灾,来赌其名垂青史,为害比那些勒索钱财的贪官污吏还要严重!(不过看楼主这文,好像他的目的也算达到了。)


顶部
性别:女-离线 天宫公主
(司徒家的颖颖)

虞国公主

Rank: 12Rank: 12Rank: 12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6
功绩 517
帖子 11552
编号 1037
注册 2004-10-25
来自 天津
家族 司徒实业


发表于 2005-1-22 23:47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Q


QUOTE:
原帖由eastlivemilk于2005-01-22, 21:51:22发表
何况姜维并没有你说的那么卑劣。他不过是因为出身在魏国,所以成为魏国将领,但自从遇到武侯后变誓死效忠了蜀国。如果他是不忠,重降魏后大可享受荣华富贵,又何故要复蜀呢?如果不是因为忠的缘故,谁愿为了一个白痴刘禅那么拼命?导致最后兵变身亡。。。

我上文已经说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姜维既不忠蜀主,更提不上忠魏主,视荣华富贵如粪土,心里唯一的信念就是给自己留下个好名声。所以象跟随钟会谋反兴蜀这样的哗众取宠的机会(哗众史官,而在史书上取宠),他自然不会轻易放过的。此举和他玩命十一伐中原的思路差不多。。。


顶部
性别:女-离线 天宫公主
(司徒家的颖颖)

虞国公主

Rank: 12Rank: 12Rank: 12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6
功绩 517
帖子 11552
编号 1037
注册 2004-10-25
来自 天津
家族 司徒实业


发表于 2005-1-22 23:52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Q
补充一下,真正的忠臣是屈原。有什么不同意见先给主子商量,如果主子真的昏庸无能,便自裁以谢天下。谁象姜维似的,投降以后一高兴连商量都没商量,就把造反强加于人。这种做法既不忠,也不负责。
顶部
性别:女-离线 天宫公主
(司徒家的颖颖)

虞国公主

Rank: 12Rank: 12Rank: 12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6
功绩 517
帖子 11552
编号 1037
注册 2004-10-25
来自 天津
家族 司徒实业


发表于 2005-1-23 03:11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Q


QUOTE:
引用loyani:
“你一句话就把整个人类历史都抹掉了,那些英雄豪杰,说到底,都是为了给留个好名声,都是想“哗众取宠”。因为人的最高层次需求就是自我实现需要。”

为了留好名固然重要,可也的看是以什么样的代价。文种,范蠡一心一意为了勾践复国,最后留下了英名,我一点问题都没有。因为他们在谋划期间想的是复国,而不是留名。姜维?难说。他的北伐中原耗尽蜀国的人力,物力,我真的怀疑他是否根本就没考虑过蜀国的承受力。有人说这是以攻为守,谬也,蒋费二位几乎没有和魏国交战,不是也守的好好的?他这样一味的北伐,一没有成功的把握,二没有考虑过国家的损害和承受力,那么唯一想的可不就是自己的功名而已?

QUOTE:
“郤正著论论维曰:“姜伯约据上将之重,处群臣之右,宅舍弊薄,资财无馀,侧室无妾媵之亵,后庭无声乐之娱,衣服取供,舆马取备,饮食节制,不奢不约,官给费用,随手消尽;察其所以然者,非以激贪厉浊,抑情自割也,直谓如是为足,不在多求。”

说一千道一万,他自己装个穷酸样不还是为了博得美名么(按大将军的奉禄这么过,至于么?)?我平生最看不惯正经事一事无成,在这些小地方专门作秀的主儿。所谓哗众取宠,这也是个典型的例子!

QUOTE:
“姜维确实犯了志大才疏的毛病,但不能就此将他说得一无是处,非要将他贬低到十八层地狱下去,而有意无意地忽略了他身上的其他优良品德。”

我贬的就是姜维的品德!要论才能,他虽然比不上蜀国前期的诸葛亮(甚至还比不了王平),可是在剑阁扛了那么长时候也算有战略眼光,比诸葛瞻强多了。我要强调的是,如果姜维在投降之前就做好了谋反的准备,那么他便没有真的降魏,我会支持他的行为的。可是汉晋春秋的记载是他在投降以后发现钟会有野心,而有的这个想法,这就有了两度变节之嫌(因为他投降时已经决定去做降将了,而后日谋反表示他对自己决定的反悔)。而三国志原文跟本就没有关于姜维谋反动机的记载。

身系要职,只考虑自己留名,不考虑国家安危,乃是不忠;不考虑黎民涂炭,乃是不仁。少年弃母,乃是不孝。三度易主,乃是失节。钟会以诚相待,他却反图之,乃是不义。如此忠孝节义四者皆空之人,还谈什么品德?
顶部
性别:女-离线 天宫公主
(司徒家的颖颖)

虞国公主

Rank: 12Rank: 12Rank: 12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6
功绩 517
帖子 11552
编号 1037
注册 2004-10-25
来自 天津
家族 司徒实业


发表于 2005-1-23 03:16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Q
飞将李广:我的观点是这样的,如果主子执意投降,在主子没有肯定态度的情况下,你擅自造反就是对主子的不忠(那怕造反也是为主子)。因为主子已经属于投降方的臣子了。姜维就算是刘禅说了那些话,可是我翻遍了史书没有见过刘禅对此表示肯定的记载!

如果你依然坚持去笑的话,我也无语。
顶部
性别:女-离线 天宫公主
(司徒家的颖颖)

虞国公主

Rank: 12Rank: 12Rank: 12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6
功绩 517
帖子 11552
编号 1037
注册 2004-10-25
来自 天津
家族 司徒实业


发表于 2005-1-23 04:05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Q
廖化兄:问题是我不认为姜维在北伐中原时考虑了多少国家的利益,更多的是考虑自己的功名,我批他不忠(不忠于职守)主要在此。如果真的按你所说,他誓以我死报国家,那么当初投降钟会又当怎讲?

如果想推翻我的结论,唯一可能就是按照老罗的演义说法:姜维在投降前就做好了以诈降来兴蜀的计策。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7-29 05:02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9227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