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关于诸葛亮任用张裔、杨洪的讨论
性别:未知-离线 大多数人
(不是生煎)

Rank: 5Rank: 5
组别 士兵
级别 军师将军
功绩 9
帖子 934
编号 100723
注册 2007-1-13


发表于 2009-3-9 08:10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插两句。

考勤侯说的“杨洪在朝会上多次搞这种私人行为”,恐怕不太确切。
益部耆旧传杂记曰:每朝会,祗次洪坐。嘲祗曰:“君马何驶?”祗曰:“故吏马不敢驶,但明府未著鞭耳。”众传之以为笑。
朝位次序是相对固定的,所以“祗次洪坐”是“每朝会”都会发生的。但说杨洪、何祗每次朝会都重复这段对话,那这俩人未免无聊了点。

又《华阳国志》记载:
【后洪、祗俱会亮门下,洪谓祗曰:“君马何驶?”祗对曰:“故吏马不为驶。明府马不进耳。”】“君马何驶”之“ 驶”,吴、何、王、石本作駃,下同。按此三十一字与史局无关。疑后人据《益部耆旧杂记》插注,被写入正文。宋人见裴注有,遂未戡削耳。
从这段记载来看,事情应该只发生了一次。二人以马喻事,当时可能还是两人会于亮门下,身旁有马才以此相戏,未必就是朝会之时。


至于五校尉的地位,
以后汉制度而言,五校尉当然远远高于治中。后汉中央高官就是公、卿、校尉,查后汉书本纪就知道,公、卿、校尉举贤良方正、言得失之类的记载一大堆啊。
到后期,五校尉跟九卿一样,也是三公的替补人选。袁逢以屯骑校尉为司空,马日磾以射声校尉为太尉,就是明证。
廖立向诸葛亮发牢骚,求为卿不得而求其次为五校,也恰与后汉制度相合。
亮集有亮表曰:“立奉先帝无忠孝之心,守长沙则开门就敌,领巴郡则有闇昧闟茸其事,随大将军则诽谤讥诃,侍梓宫则挟刃断人头於梓宫之侧。陛下即位之后,普增职号,立随比为将军,面语臣曰:‘我何宜在诸将军中!不表我为卿,上当在五校!’臣答:‘将军者,随大比耳。至於卿者,正方亦未为卿也。且宜处五校。’自是之后,怏怏怀恨。”诏曰:“三苗乱政,有虞流宥,廖立狂惑,朕不忍刑,亟徙不毛之地。”
暴民若还强调在后汉禄轶如何,难道不知道治中在后汉是百石么?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大多数人
(不是生煎)

Rank: 5Rank: 5
组别 士兵
级别 军师将军
功绩 9
帖子 934
编号 100723
注册 2007-1-13


发表于 2009-3-9 15:38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回复 #82 东祖长离 的帖子

《益部耆旧传杂记》也是节选引用,若这段文字出自杨洪传之类的内容,在“每朝会,祗次洪坐”之前的主语也仍是杨洪,在此省去也不算突兀。
(向宠)建兴元年封都亭侯,后为中部督,典宿卫兵。诸葛亮当北行,表与后主曰:“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暢军事,试用於昔,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论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陈和睦,优劣得所也。”迁中领军。
这一段就有些类似之处。上句主语为诸葛亮,下句主语转为向宠但略去。

至于杨何的对答,话说三遍淡如水,杨洪虽然未必是高雅之士,但应该不至于每次都死缠烂打式的炒冷饭。而何祗如果每次都是重复这一句,那也就谈不上妙答了。
结合“马不进”“未着鞭”来看,说“驶”为“駃”字的异文还是说得通的。一个问马怎么那么快,一个回答不是我马快,是你跑的慢而已。
至于杨洪问“君马何驶(駃)”为什么属于嘲,这个后人恐怕就很难理解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大多数人
(不是生煎)

Rank: 5Rank: 5
组别 士兵
级别 军师将军
功绩 9
帖子 934
编号 100723
注册 2007-1-13


发表于 2009-3-9 16:54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回复 #84 东祖长离 的帖子

问题在于《益部耆旧传杂记》的内容并非全文。如果在“每朝会”前也有洪如何如何的文字,那这段与向宠一段并没有什么差别。
诸葛亮当北行,表与后主曰:“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暢军事,试用於昔,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论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陈和睦,优劣得所也。”迁中领军。
若将前面一句去掉,只剩下“迁中领军”同样也是不成完整结构的。

关键问题还是前面说的两人的对答并非是“吃了吗?”之类的问候,很难让人相信蜀汉的两个高干会无聊到跟密林一样。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大多数人
(不是生煎)

Rank: 5Rank: 5
组别 士兵
级别 军师将军
功绩 9
帖子 934
编号 100723
注册 2007-1-13


发表于 2009-3-23 10:15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关于治中从事,可能存在一些疑问。
《杨洪传》:时蜀郡太守法正从先主北行,亮於是表洪领蜀郡太守,众事皆办,遂使即真。顷之,转为益州治中从事。先主既称尊号,征吴不克,还住永安。
《黄权传》:先主为汉中王,犹领益州牧,以权为治中从事。及称尊号,将东伐吴,权谏曰:“吴人悍战,又水军顺流,进易退难,臣请为先驱以尝寇,陛下宜为后镇。”先主不从,以权为镇北将军,督江北军以防魏师;先主自在江南。
黄权随刘备东征,杨洪很大可能是接替黄权担任从事,《杨洪传》里的“顷之”未必就是在刘备即位之前啊。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大多数人
(不是生煎)

Rank: 5Rank: 5
组别 士兵
级别 军师将军
功绩 9
帖子 934
编号 100723
注册 2007-1-13


发表于 2009-3-23 14:49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东祖长离 于 2009-3-23 13:51 发表



就目前资料来看,杨洪至少在刘备称帝前就担任益州治中了:


(建安)二十五年,魏文帝称尊号,改年曰黄初。或传闻汉帝见害,先主乃发丧制服,追谥曰孝愍皇帝。是后在所并言众瑞,日月相属,故议郎阳泉 ...

说到这条记录的话,益州别驾又是一笔糊涂账。
王元泰名谋,汉嘉人也。有容止操行。刘璋时,为巴郡太守,还为州治中从事。先主定益州,领牧,以为别驾。先主为汉中王,用荆楚宿士零陵赖恭为太常,南阳黄柱为光禄勋,谋为少府;建兴初,赐爵关内侯,后代赖恭为太常。
王谋一直地位挺高,以别驾身份一直当到刘备进位汉中王,可能性蛮高。但王谋以后就很乱了。
(马)盛衡名勋,承伯名齐,皆巴西阆中人也。勋,刘璋时为州书佐,先主定蜀,辟为左将军属,后转州别驾从事,卒。
(李)伟南名朝,永南兄。郡功曹,举孝廉,临邛令,入为别驾从事。随先主东征吴,章武二年卒於永安。
成都既定,先主领益州牧,以恢为功曹书佐主簿。后为亡虏所诬,引恢谋反,有司执送,先主明其不然,更迁恢为别驾从事。章武元年,庲降都督邓方卒,先主问恢:“谁可代者?”恢对曰:“人之才能,各有长短,故孔子曰‘其使人也器之’。且夫明主在上,则臣下尽情,是以先零之役,赵充国曰‘莫若老臣’。臣窃不自揆,惟陛下察之。”先主笑曰:“孤之本意,亦已在卿矣。”遂以恢为庲降都督,使持节领交州剌史,住平夷县。
当然,在杨戏传的季汉辅臣赞中,邓方卒于章武二年,李恢的时间可能有点出入。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2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5-21 15:38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5640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