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怀念王皇后
性别:未知-离线 南靖侠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破贼校尉
好贴 1
功绩 6
帖子 76
编号 53121
注册 2005-11-13


发表于 2005-11-13 15:47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怀念王皇后

第一天到此,没备礼物,仅有拙作一篇与俗画一幅,尚不知图片如何上传,先献上拙作,祝愿大家身体健康,工作顺利,谨此致礼!


怀念王皇后

王皇后的名字,正史没有记载,只说她是并州祁人。说到并州,我不禁想起高宗李治同武则天与王皇后真是有缘,武则天是并州文水人,是王皇后地地道道的老乡,真是老乡见老乡、恨不得敲你个精光,当然还得让你泪汪汪啦;李治在很小的时候就授封为晋王、领并州大都督(当然管事儿的是李勣),是王皇后的父母官。想想小李大都督,还真与这两个女人结下不解之缘,既是姻缘、也是孽缘。
太原成就了大唐的帝王之业,是李唐的大本营,素有北都之称,受历代唐朝统制者所重视。李勣一世名将,在太原为并州长史一干就是16年,可见其重要性。北方军事重镇太原,也是王氏的郡望所在地。特别是王皇后故里----祁县。
祁县,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历史上多出豪门望族、商贾巨富,而其中最耀眼的,莫过于王氏。从东汉的司徒王允(不知真有美人计除董卓否,反正貂美人是没有的),到金朝文学大家王郁,王氏在中国历史上兴盛达一千多年之久,名人有南朝宋大将军王玄谟、征北大将军王懿、南朝齐征北将军王玄载、南朝梁车骑大将军王僧辩、北周太原郡公王思政、唐朝名将王方翼(王皇后的堂兄弟)、王忠嗣、大诗人王维等,唐代王姓的影响力一点也不比李姓差。
王皇后是西魏/北周名将王思政的后代,唐高祖李渊的妹妹同安大长公主是王皇后的从祖母(《旧唐书.王皇后传》说王皇后的从祖母是同安大长公主、《资治通鉴》说是思政之孙也、《新唐书.王皇后传》则说:“高宗废后王氏,并州祁人,魏尚书左朴射思政之孙。从祖母同安长公主以后贤淑,曰太宗以为晋王妃”。如此王思政岂不成了同安大长公主的儿子。《旧唐书.公主传》说同安大长公主嫁给了隋州刺史王裕,享年86岁,《旧唐书.高宗本纪》又载“冬十月戊戌,幸同安大长公主第,又幸高阳长公主第,即日还宫”(永微三年),可见同安大长公主此时还健在,故她最早都应出生于567年以后,而根据《周书.王思政传》记载,王思政应出生在500年左右,故王思政不可能是同安大长公主的儿子、王皇后的爷爷,他应是王皇后的六至七世祖、王裕的祖父。《新唐书.王方翼传》称王方翼是同安长公主的孙子,王皇后的堂兄弟应为不实,同安大长公主应是王方翼的从祖母),因此王氏地位更加显耀。贞观年间,因公主年长,太宗数次前往看望。王皇后父亲王仁佑,贞观中为罗山令,女儿立为皇后以后,被封为特进、魏国公,寻早卒,赠司空。王皇后约出生于628年,和高宗李治差不多同岁(武则天生于624年)。王皇后有美色、多才艺(大家闺秀、王思政都英俊潇洒、后人肯定不会差),所以同安大长公主早早做媒,在王氏15岁时(642年),嫁给了晋王李治,册封为晋王妃。王皇后性情贤淑、李治仁孝宽厚,若李治不当皇帝,我想小俩口“才子配佳人”式的生活会很甜蜜的,会相敬如宾的过一辈子。
但历史就会开玩笑,天上也会掉馅饼。贞观十七年(643年),李承乾迫于魏王李泰羽翼渐丰、咄咄逼人的巨大压力,纠合吏部尚书侯君集、汉王李元昌、驸马都尉杜荷、右卫将军李安俨等发动宫殿政变,由于密谋泄露,太宗先发制人,李承乾集团倒台。一时间魏王李泰成为储君的无二人物,被立为太子只是时间问题,李泰也是春风得意、好如众望所归。但在关键时刻,长孙无忌一言左右了乾坤,一夜之间,李泰成为阶下囚,而李治则被拥上了储君的宝座。一荣俱荣、妻以夫贵,王氏也被册封为太子妃,时年16岁。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大唐帝国的第二代皇帝唐太宗李世民在含风殿与世长辞,享年50岁(旧史说他52岁,可能是按虚岁计得吧)。对于这样一个突然打击,对柔弱仁孝的李治来说,既是喜亦是悲。喜是可以登上九五大宝、君临天下,府望万国来朝、感受天可汗气象,毕竟百年太子不出头、一旦登基才为君;悲则是他毕竟才22岁,虽然他老爸在这个年纪时已经是名满天下的军事家、统帅了,但那是时势铸造的,而他处在深宫,不知世界之大、不知人间冷暧、更不知社会万象,一下子接受偌大一个国家同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北有突厥、西有吐蕃、东有高丽),还是娇嫩年轻了许多,若不是长孙无忌给撑着,他还真得会头疼,所以他只会伏在长孙无忌怀里哭,还是长孙无忌冷静,安排了李治登基。
丈夫登基了、成为国家元首了,老婆地位也得变了,册为皇后、变成国母了(同现在的元首夫人相比,22岁、俏丽的王氏更像一个小秘书)。从642年嫁给晋王李治至册为皇后,这7年小夫妻俩应是最幸福美满的。毕竟老公当上皇帝,有了三宫六院,老公也就成了公用丈夫了(虽然为晋王时也有其它嫔妃,但不能同后宫佳丽三千同日而语),这或许就是为帝王妻的不幸吧!
最先成为王皇后的竞争对手是萧淑妃。唐制,帝有一后、四妃,分别是贵妃、淑妃、德妃、贤妃,萧氏位为淑妃,中间只差一个贵妃、仅次皇后两级。同萧淑妃相比,王皇后不差人品同才貌,因此站在这一层面上来讲,王皇后同萧淑妃争得最差也得个平手。但遗憾的是王皇后没有生育,古人有“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之实,且作为皇后,母以子贵,没有产下皇子的皇后是朝不保夕的。而萧淑妃却率先生下皇子李素节,是高宗的第四子(也是非武氏所生的高宗最后一个皇子)。当时高宗还有三个皇子,燕王李忠、原王李孝、泽王李上金。长子李忠生母刘氏位微,史书没有记载道底是什么身份(谈李治登基后的身份),不过我想位微就是无品秩或品秩不起眼、不便提及,那么就是说刘氏连才人都不是了,是低级宫女的81御妻(唐制,皇帝有一后,贵妃、淑妃、德妃、贤妃为四夫人,秩正一品; 昭仪、昭容、昭媛、修仪、修容、修媛、充仪、充容、充媛为九嫔,秩正二品; 婕妤(秩正三品)、美人(秩正四品)、才人(秩正五品)各九人为二十七世妇; 宝林(秩正六品)、御女(秩正七品)、采女(秩正八品)各二十七人为八十一御妻。)中的一个了。古时是讲究出身的,皇后的儿子叫嫡子,嫔妃的儿子叫庶子,作为刘氏这样几个月都见不到皇帝面的宫女所生的皇子就更显得微不足道了。所以李忠跟着刘氏是出不了头的,皇后无子难出头、刘氏有子难出头,于是双方就存在同感了。皇后收李忠为养子,可以巩固自己坤载万物的地位,李忠可以皇后子的名义继承皇位,君临天下,刘氏有子为帝,地位也当从此刮目相看。
据《新唐书》记载“高宗初入东宫而生忠”及“麟德元年,赐死于流所,年二十二”计算,李忠应生于643年。由此可见在娶王氏后,李治还在642年同时娶了其她几个老婆(刘氏只是普通侍女)。永徽元年(650年)李忠拜雍州牧,王皇后的舅舅中书令柳奭(应为大文豪柳宗元的几世祖)劝说皇后谋立李忠为皇太子,“以忠母贱,冀其亲己,后然之。奭与尚书右朴射褚遂良、侍中韩瑗、太尉长孙无忌、左朴射于志宁等,固请立忠为储后(养子),高宗许之。三年(652年),立忠为皇太子,大赦天下,五品己上子为父后者赐勋一级”。
从李治649年称帝到652年李忠被立为太子,是王皇后同萧淑妃争宠最为激烈的时期,在这段时期内,特别是永徽二年(651)后,王皇后用了两个方案来对付萧淑妃的恩宠,一个是以养子李忠为太子,绝萧淑妃子李素节为太子望,一个是荐武则天给李治以让萧淑妃失宠(武则天入感业寺是为光头,而入宫则有秀丽长发,可见王皇后授意武蓄发时间较久,最早可推至高宗登基后宠爱萧淑妃不久),从而彻底打败萧淑妃。永徽三年,武则天自感业寺再次入宫,为昭仪,李忠也被立为太子,王皇后的目的确实达到了,萧淑妃在后宫已失去昔日的恩宠,地位已非永微三年前的大唐二号女人之可比。善良而单纯的王皇后以为对手已经打倒、目的已经达到,从此可以高枕无忧了,哪知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前门拒虎、后门引狼,王皇后很快发现,武则天才是她更难对付的强劲对手,于是又反过来联合萧淑妃(从此她们俩成为风雨同舟、生死与共的好朋友,最后一起命赴黄泉)共同对付武则天。
武则天是个很强的女人,《旧唐书.李弘传》记载:“孝敬皇帝弘,高宗第五子也。永徽四年,封代王”,可见李弘最早也应生于永徽四年,而武入宫应在永微四年前,最有可能是永徽三年入宫的。以武则天之雄心万丈,绝对不会满足于一个九嫔之首的昭仪。于是很快讨得高宗皇帝欢心,高宗皇帝居然为她而改祖制,在贵淑德贤四妃之上加一个宸妃,离皇后仅有0.5米的距离,《旧唐书.来济传》有“六年,迁中书令、检校吏部尚书。时高宗欲立昭仪武氏为宸妃,济密表谏曰:「宸妃古无此号,事将不可。」”的记载,可见武则天进封宸妃时间应该在永徽六年左右。唐初皇后之下有贵妃、淑妃、德妃、贤妃四夫人,地位仅次于皇后,特别是贵妃,但李治不封武则天为贵妃,而另辟蹊径、立为宸妃,可见高宗对武则天之宠爱已经超越常规了,已经把武则天当成夫人之上的准皇后了,因此高宗废王立武只是时间问题而已。
当上距离皇后地位仅有0.5米的宸妃,对许多人来讲已经是恩宠有佳、地位显赫了,但对一心想为天下女人先的武则天来讲,那肯定是不满意的,她现在看重的是王皇后那坤载万物的宝座、是中宫头椅。
武则天对王皇后所用的第一个杀手锏是巫蛊事件,凭借巫蛊事件,武则天为谋取后位奠定了坚实了的基础。
“巫蛊”,本来是以民间礼俗迷信作为观念基础而施行的加害于人的一种巫术形式。“蛊”的原义,大约是以毒虫让人食用,使人陷于病害。《说文.虫部》写道:“蛊,腹中虫也。《春秋传》曰:皿虫为蛊,晦淫之所生也。”汉武帝时代所通行的“巫蛊”形式,大致是用桐木削制成仇人的形象,写上仇敌的生年八字(出生年月),插刺铁针,埋入地下,用恶语诅咒,以为能够使对方罹祸。
对于此事件,《旧唐书》同《新唐书》有不同记载,《旧唐书.王皇后传》中说:“帝终不纳后言,而昭仪宠遇日厚。后惧不自安,密与母柳氏求巫祝厌胜”;而《新唐书.王皇后传》中记载:“而昭仪诡险,即诬后与母挟媚道蛊上,帝信之,解魏国夫人门籍,罢后舅柳奭中书令”。一个版本说王皇后主动参与巫蛊事件,一个版本说是被武则天所诬陷。我本人认为,根据事态的发展分析,道是《新唐书》记载颇为可信。武则天最终以牺牲亲生女来搬倒王皇后,登上皇后宝座,对一个女人来讲,没有不疼爱自己子女的,均视其子女胜过自己生命,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及与加害的,武则天虽毒,但仍有母爱存在。她以亲生女生命来对付王皇后,可见王皇后是很难对付的(王皇后贤淑宽厚、很少有失礼的举止),武是别不选择才横心杀女的,由此可推断武则天此前已经用其它手段对付过王皇后多次了(否则不会第一次就派亲生女上场),只是没能得手,巫蛊案就是其中的一次。
另一方面,两唐书都没有说明巫蛊案是诅咒高宗皇帝还是诅咒武则天。我想,如果是诅咒武则天,那还构不成废后的影响与威胁,因此事后高宗曾准备废后,被长孙无忌、褚遂良谏止。既然诅咒武则天构不成废后的威胁,那所诅咒的对象就只有高宗皇帝了,但与王皇后有矛盾的是武则天,而不是高宗皇帝,所以王皇后完全没有诅咒高宗的必要,咒死高宗皇帝对她来说没有什么好处。另根据《新唐书.则天皇后传》中记载:“才人有权数,诡变不穷。始,下辞降体事后,后喜,数誉於帝,故进为昭仪。一旦顾幸在萧后,寝与后不协。后性简重,不屈事上下”。后性简重,不屈事上下,可见王皇后不是搞巫蛊诅咒别人的那种人。而才人有权数,诡变不穷。正是搞诬陷动作的人。所以永微六年的巫蛊之说完全是武则天的诬陷、故意造就的棋局,想借此机会搬倒王皇后,实现自己霸权中宫的计划。此计失算后,泯灭人性的武则天居然以尚在襁褓中的小生命为代价,登上皇后宝座。写到这里,我不禁对武则天肃然起敬,试问古今中外,悠悠五千年,谁有这样的气量、谁有这样的魄力,杀人不眨眼的大有人在,但毒杀亲人后而欢笑依旧、镇定自若之气度不凡,放眼天下、无出武则天之右者,她绝对是前无古人、也但愿后无来者。
既然王皇后是被诬陷的,那为什么不去讨个清白呢?这道是一个值得讨论的话题,笔者认为,巫蛊事件本来就是一碗沉不清的水,为历史统治阶层视为大恶而深恶痛绝、严厉打击,但却是压得越紧、长得越快,如野火烧不尽的势态在历朝历代的宫中甚至民间频频发生。因总有人相信这样的鬼把戏能够加害对方、一雪己耻。只要存在这样一个小木人之类的巫物,那就是证据确凿、有口难辩了。众所周知,西汉武帝末年的巫蛊事件引起了军变、造成了社会的巨大动荡,卫后子夫、太子刘据、公孙贺父子等数千人被杀,武帝直到后来才大梦初醒,可已大错铸成,只将遗憾终生。当时武则天把高宗皇帝迷得晕头转向,对武则天的话,高宗是言听计从、无所不予的。而王皇后自高宗登基后,前有萧淑妃、后有武昭仪,已经很少得到高宗的宠幸,夫妻关系已非昔日小俩口相敬如宾了,在高宗皇帝一心想着武则天的时候去争辩事非,只能越描越黑。而且以武则天之诡诈,如同杀亲生女一样,是不会留下什么蛛丝马迹的,因此王皇后作为受害者,很难找到足以令人信服的证据予以反驳,特别是这类巫蛊案。既然王皇后作为当事人都没有争辩的机会,那长孙无忌、褚遂良等朝臣就更没有可能将此事查得水落石出了,但作为元老重臣,长孙无忌、褚遂良等的劝谏还是暂时阻止了高宗皇帝的废后举动。
尽管武则天没有借巫蛊事件搬倒王皇后,但此事件明显对当时形势形成了另外一种格局,武则天因此事件更受高宗皇帝的宠爱,而善良的王皇后从那以后,在高宗心目中的地位已非同日而语了,基本上被高宗皇帝冷下了,直至废后,此事件为武则天彻底搬倒王皇后、入主中宫奠定了基础,也从此拉开了夺后战的序幕。
紧接着武则天使出了第二个杀手锏,如果说巫蛊事件是危险的,那扼杀小公主案则是致命的,且前有尚不清白的巫蛊案,紧接着又来个扼杀小公主案,对于沉迷于武则天的高宗皇帝来讲,再不废后就对不起烈祖烈宗了,对不起大唐子民了。
武则天在永微六年前,分别为高宗皇帝产下了皇子李弘与皇子李贤,《旧唐书.高宗本纪上》载:“戊午,发京师谒昭陵,在路生皇子贤。”可见李贤生于永徽五年末。《资治通鉴》记:“后宠虽衰,然上未有意废也。会昭仪生女”。这是永徽五年底的事,可见巫蛊案也应发生在永徽五年底。旧唐书记李贤生于永徽五年末,通鉴称武则天在永徽五年末生女,李贤与小公主均于永徽五年末而同母所生,唯一的可能就是李贤同小公主应是双胞胎。而文中仍称昭仪,不称宸妃,可见封宸妃、巫蛊案、扼杀小公主案应是连续发生的,中间应没有多长的时间间隔。
关于武则天扼杀小公主,《资治通鉴》有记:“后宠虽衰,然上未有意废也。会昭仪生女,后怜而弄之(没能生儿育女的女人特别爱小孩子),后出,昭仪潜扼杀之(早就等你来,好扼死嫁祸于你),覆之以被。上至,昭仪阳欢笑(有气量,不比男人差),发被观之,女已死矣,即惊啼。问左右,左右皆曰:「皇后适来此。(串通一气)」上大怒曰:「后杀吾女!」昭仪因泣诉其罪(撒娇,开始诬陷了)。后无以自明(还被蒙在鼓里,真是丈二和尚摸不到头),上由是有废立之志(下决心了)。又畏大臣不从,乃与昭仪幸太尉长孙无忌第(做国舅爷的思想工作),酣饮极欢(觉得机会成熟了,差不多可以开口了),席上拜无忌宠姬子三人皆为朝散大夫(真舍得官儿),仍载金宝缯锦十车以赐无忌(也舍得财力)。上因从容言皇后无子以讽无忌,无忌对以他语(难得糊涂),竟不顺旨,上及昭仪皆不悦而罢(可惜官儿、财宝、笑脸白费了,别人不领情)。昭仪又令母杨氏诣无忌第(老女人希望卖一张老脸,可也不值几个钱),屡有祈请,无忌终不许。礼部尚书许敬宗亦数劝无忌(这家伙见风使舵、同流合污,真不配为十八学士、三朝元老),无忌厉色折之(极有法学家的守正不阿的原则性)。”
在此之前,萧淑妃虽已为高宗生下两女,义阳公主同高安(始封宣城)公主(可惜两公主被老武给折腾惨了,义阳公主老年还好一点),但小公主乃是高宗的心上人武则天的长女,地位定当特别。若小公主与李贤属双胞胎的话,那就更加珍贵了,因此高宗皇帝对这位小公主特别怜爱,武则天用她来做试验,结果肯定会起翻天覆地的变化、起到名至实归、绝对叫你满意的效果。上由是有废后之志,就是说高宗皇帝已经决定废后了,只不过废后是国家大事,最好能取得大臣的一致意见,以求取得冠冕堂皇的圆满效果,所以高宗皇帝会在小公主案事发后奔走游说重臣长孙无忌。在这段时间内,武则天并没有像常人一样沉浸于丧女的悲痛中,而是一边跟随高宗皇帝诱惑长孙无忌,一边安排生母杨氏同亲信许敬宗游说长孙无忌,尽管又送钱、又封官、又敬酒、又说情(卖笑),但政治经验丰富且原则性较强的长孙无忌一点也不动摇,赏赐照收、封官照当、美酒照饮,就是不同意废后立武。对于长孙无忌坚持反对立场不动摇,这里试作分析一二:
首先、太宗皇帝对王皇后这个儿媳妇是非常满意的,曾手以语褚遂良曰:“我好兒好妇,今将付卿。”长孙无忌性格豪放清高,一生中可能不崇拜他父亲长孙晟及其它众人,但绝对崇拜唐太宗。在长孙无忌的眼中,太宗的决策光芒万丈,是英明的,是永恒的真理;在太宗的心中,长孙无忌是自己国策的延续,是自己百年之后大唐帝国的政治代言人,绝对信赖,因此会将后世托付给他,同时安排褚遂良帮助他、保护他。既然太宗皇帝如此肯定王皇后,那他就要毫无疑义的坚持太宗的意见、维护太宗既定的方针同原则。
其二、武则天曾是太宗贞观朝的才人,而长孙无忌又是贞观礼法的制定者,站在礼法角度上来讲,立武肯定是不合时宜的。长孙无忌不可能自己兴礼立法又自己率先去践踏它、自己打自己耳光。
其三、作为太宗的托付人、当朝宰相,长孙无忌不可能对贞观末年的“女主武王”讳言置若罔闻,若武则天为皇后,子必为太子,那离武王就一步之遥了,长孙无忌对此不闻不问、昧心屈从,将来如何面对九泉之下的妹夫---太宗皇帝。
其四、武则天虽出身于贵族家庭,父亲又是开国功臣、省级干部,但同王皇后出身世族大家相比,自是相形见绌,出身于关陇世族的长孙无忌自然对武则天的身份不屑一顾。
基于以上四点,长孙无忌就必须谏阻武则天为后了!
温言在口、棍棒在手。既然好言相向,你长孙无忌不识相,那好,高宗皇帝就来硬的了。据《旧唐书.褚遂良传》载:“(永徽)六年,高宗将废皇后王氏,立昭仪武氏为皇后,召太尉长孙无忌、司空李勣、尚书左仆射于志宁及尚书右仆射遂良以筹其事。将入,遂良谓无忌等曰:“上意欲废中宫,必议其事,遂良今欲陈谏,众意如何?”无忌曰:“明公必须极言,无忌请继焉。”及入,高宗难于发言,再三顾谓无忌曰(还是报希望无忌能率群臣附和、和平解决废后大事):“莫大之罪,绝嗣为甚。皇后无子嗣,昭仪有子,今欲立为皇后,公等以为何如?”遂良曰:“皇后出自名家,先朝所娶,伏事先帝,无愆妇德。先帝不豫,执陛下手以语臣曰:‘我好兒好妇,今将付卿。’陛下亲承德音,言犹在耳。皇后自此未闻有愆,恐不可废。臣今不敢屈从,上违先帝之命,特愿再三思审。愚臣上忤圣颜,罪合万死,但愿不负先朝厚恩,何顾性命?”遂良致笏于殿陛,曰:“还陛下此笏。”仍解巾叩头流血。帝大怒,令引出。长孙无忌曰:“遂良受先朝顾命,有罪不加刑。”翌日,帝谓李勣曰:“册立武昭仪之事,遂良固执不从。遂良既是受顾命大臣,事若不可,当且止也。”勣对曰:“此乃陛下家事,不合问外人。”帝乃立昭仪为皇后,左迁遂良潭州都督。显庆二年,转桂州都督。未几,又贬为爱州刺史。明年,卒官,年六十三”。
褚遂良的谏诤之风一点也不亚于魏征,只是高宗非太宗,遂良成了比干、龙逢式的忠臣,而遗憾的是没能成为魏征、王珪式的良臣。褚遂良从皇后贤德谈到太宗遗嘱,高宗可能不理会长孙无忌、褚遂良,但绝对不能不理会他老子---太宗皇帝的遗嘱,永徽初大臣每提及太宗皇帝,高宗就老实而不敢任性了。所以尽管很气,但还是准备放弃立武则天为皇后的打算。册立武昭仪之事,遂良固执不从。遂良既是受顾命大臣,事若不可,当且止也,因此褚遂良的冒死谏诤按理说应取得了谏阻的效果。
但关键的时侯李勣将武则天推上的皇后的宝座,武则天虽有许敬宗、李义府、崔义玄、袁公瑜四大金刚百般叫阵,而且许敬宗还是秦府十八学士、同样是三朝元老。但同长孙无忌、褚遂良、李勣、于志宁、韩瑷等元老重臣相比,差得还远不只是半斤八两。李勣以立皇后为帝王家事,认为应该皇帝自己作主,没有必要拿来讨论,话虽模棱两可,但却明显是持支持意见了,高宗本已意决,就想得到大臣们的一些支持意见,新进大臣自然是没有多大问题,关键是争取元老重臣的支持,现在李勣点头了,高宗就放心了,铁心的作出废后的了决定。
关于高宗纳李勣言而废后,有学者认为那是因为李勣手握兵权,可以抑制长孙无忌同褚遂良等其他元老重臣。对此,我有不同看法,唐朝前期实行的是府兵制,打仗时地方府兵归队集结,中央派将统帅,战事后兵归于府、将归于朝。那将归于朝也就是光杆司令一个,何谈兵权可言呢!另一方面,李勣在高宗登基召回后,官职是尚书左朴射、同中书门下三品,同长孙无忌、褚遂良等一样的文职官员,是专职宰相,而不是什么兵部尚书、大将军之类的武官,已经出将为相了,没有主管军事。因此在没有出征时,李勣也同长孙无忌、褚遂良等宰相一样,没有直接的兵权,故说高宗纳李勣言而废后是因李勣手握兵权是不合实情的。在当时的朝臣中,威望最高的莫过于长孙无忌、褚遂良、李勣三人,不管是李勣、长孙无忌反对,褚遂良同意,还是褚遂良、李勣反对,长孙无忌同意,高宗皇帝都会纳一家言而废掉王皇后、改立武则天的,他们中的任何一个支持都能将武则天拥上皇后的宝座,要不然高宗同武则天也不会花那么大心思去诱惑长孙无忌了。
那李勣同样作为李世民所信赖重用的大臣,为什么在这个关键节骨眼上同长孙无忌、褚遂良有如此大的分歧呢!对此普遍有两种说法:
一是认为太宗临终前的安排刺激了李勣的忠诚,他对李世民不满,而故意拥立武则天以报复李世民。对此我认为持此说法的同志误解了李勣。李世民晚年同李靖谈及兵法,当谈到后事安排时说到长孙无忌不长于军事,希一位经验及能力较强的人帮助。当时太宗有李勣、李道宗、薛万彻三个候选人,太宗同李靖都共同意向认为薛打仗讲究险胜,不太可靠。而太宗又道出李道宗耻于三世为将(其实是李道宗与长孙无忌不合、选李道宗怕引起内讧),也不太理想。最后确定了李勣,但又担心太子对李勣没有恩惠,怕他不能为其效全忠,于是李靖出计,让太宗将其谪出、太子继位后召回,如此就有起用之功了,太宗纳而实行。李勣堂堂宰相,平白无故一下子被贬为偏远的叠州都督,居然乐而从之,没有半句怨言、一句也不问其原因,连家都不回就去上任了,如此觉悟之高、心境之远,确非常人能予理解。唯一的解释就是李靖拜出后传兵书给李勣时泄露了太宗的计划。李靖与李勣相交近三十年,感情是非常友好的,这种提醒完全是情理之中的事情。既然李勣都明白了太宗的良苦用心,那就不存在对太宗心存意见了,事实也证明除立后之事外,李勣的其它表现都很称职、足可称道。
二是以为李勣同长孙无忌、褚遂良政见不合,故才有分道扬镳之举。其实不然,在两唐书同通鉴的记载中,并没有发现李勣同长孙无忌、褚遂良在这件事以外(辽东战场上长孙无忌主张稳进之事特别)的政见不合记录,也没有见三人有任何恩怨的记载,由此可见他们并不是政见不合。
其实真实原因是李勣为人较为圆滑、立场比较中立,而不是长孙无忌、褚遂良那样耿直不二、绝对忠诚的直肠子,他不会永远服务于某一人、只永远服从于胜者。从李勣降唐将家底归于李密门下、为李密发丧、拒绝参与玄武门政变、贬为叠州都督后家都不回立即赴任、言立后为家事、准备杀死孙子李敬业以保家等事件可以看出他圆滑、机警的性格,甚至于机会主义者,所以他会权衡利弊、择善而从(识时务者为俊杰嘛)。
永徽六年十月,王皇后同萧淑妃皆被废为庶人,并囚禁于别院。武则天指使亲信想缢杀之,未果。王皇后母亲柳氏、兄弟尚衣奉御王全信及萧淑妃的兄弟等,都发配流放到岭南(那可不比现在繁华的南方都市呀),同时武则天被立为皇后。册后大典由司空李勣、尚书左仆射于志宁主持(让无忌主持就太难为情了),文武百官及番夷之长都得前往肃义门朝拜新皇后,褚遂良已经被贬出京,没有机会参加了,那长孙无忌肯定得去了,可以想像他此时此刻的感想如何。
有许多学者说长孙无忌权倾朝野、无所不能为。非也,若长孙无忌真有那么大的权力,他完全可以否定立武则天为皇后而定全局、完全可以阻止贬谪褚遂良而不使自己孤立无援、完全可以阻止许敬宗入相而不让自己腹背受敌(朝堂上有许敬宗、后宫中有武则天诋毁他),以致最后完全可以不坐以待毙、束手就擒(被定以谋反罪也没有申辩一句、反搏一下)。长孙无忌在永微初年确实影响力很大,但那是高宗皇帝继位之初,太宗的遗嘱常响左右,对长孙无忌因尊重而言听计从,随着帝位的巩固,功业的渐丰,身边也多了其它人冷言冷语,高宗皇帝也非昔日的矫奴(李治小名)了。再加上武则天的添油加醋、兴风作浪,从王皇后同武则天争宠开始,长孙无忌在高宗皇帝的心目中,地位已非元舅亲贵之同日而语了。
长孙无忌因在反对立武则天为皇后这件敏感的事态上得罪了武则天,很快便招来了报复,显庆四年(659年),在削平其他元老后,武则天指使亲信许敬宗、袁公瑜借韦季方案诬陷无忌谋反,先将其贬谪黔州,再进一步逼迫无忌自杀。一代名相,竟如此冤死,天下至今哀之。历史也竟然有惊人的相同,长孙无忌死于一手扶持、忠心耿耿为之效忠的李治手上,李绩同样也家破人亡于一语扶上皇后位的武则天手上,子孙尽被戮杀,连九泉之下的李绩也被刨坟鞭尸,真是尸骨未寒而死不得安呀!若当初同无忌、遂良一起反对立武,何得身后之祸呢?
被废为庶人之后的王皇后、萧淑妃就如同善良的小绵羊遇到凶残的野狼一样,想怎样折腾就怎样折腾,毫无还手之力。武则天下令改王皇后姓为蟒氏,萧淑妃姓为枭氏。人有气也就罢了,连姓氏都不放过,如此恨人之坚决、之彻底,恐怕也只有武则天做得出来。紧接着又将王皇后同萧淑妃关进黑屋子,只开了一个能送饭的小洞,让她们不得重见天日。皇后同淑妃大骂曰:“愿阿武为老鼠,吾作猫兒,生生扼其喉!”武则天本是斤斤计较、猜忌多疑之人,就是找不到借口赶尽杀绝、永不遗患,恰在此时高宗有一次路过王皇后同萧淑妃的囚所,听见皇后及淑妃的声音,呼曰:“皇后、淑妃安在?”王皇后蒙受如此不白之冤、无端被废、受尽屈辱与折磨,尚能克守臣节、妇道,礼貌的对曰:“妾等得罪,废弃为宫婢,何得更有尊称,名为皇后?”言毕悲咽,又曰:“今至尊思及畴昔,使妾等再见日月,出入院中,望改此院名为‘回心院’,妾等再生之幸。”高宗曰:“朕即有处置。”(可惜无果)
武则天知道此事后,惨无人道的命人毒打皇后同淑妃各一百杖,截去手足,将身躯投于酒缸之中。还无耻的说:“令此二妪骨醉!” 想想王皇后同萧淑妃出身名门、金枝玉叶,从小锦衣玉食、温室成长,哪里受得了这样惨绝人寰般的虐待,几天后被折磨而死。
皇后死时年仅28岁,淑妃也差不多年纪。28岁,对一个女人来讲,正是生命的旺盛期,正是人生的高峰,正是端庄秀丽、仪态万芳的大好年华。然而为一个权力狂的变态女人所陷害、所折磨,以至香消玉陨,其冤屈、其悲惨,历史千后均无出其右。
武则天做得亏心事太多,特别是最对不住王皇后(若不是王皇后召回,她将永远青砖绿瓦、坐禅诵经,与美好青春永绝缘)。皇后死后,武则天常常梦见王皇后、萧淑妃二人披发沥血,如死时状(死得多惨呀!!!),惊惶失常,无恶不作、胆大包天的武则天也怕了,请巫师驱鬼,又移居蓬莱宫,仍常常梦见、夜不能入眠,最后只有跑到东都洛阳去。
公元705年,残暴的武则天被轰下台,中宗李显复位,李唐江山得以光复,全面反冤工作正式开展,许多忠唐人士得以平反,子孙得了承袭。王皇后恢复了姓氏王氏,萧淑妃恢复了萧氏,遗憾的是没能追复她们的皇后与淑妃之位,可能中宗毕竟是武则天的儿子,不好当着天下人的面揭露他亲生母亲所犯下的滔天罪行,以后的唐朝皇帝均是武则天的嫡系子孙,因此这个冤结就这样无法解开了。
在1350年后的今天,那冤屈枉死的人们早已离我人远去,残暴似虐、害人成性的武则天也早以灰飞湮灭 ,消失的无影无踪了。在以古为镜的大潮流倡导下,我们当明辨是非、还原历史真相,给历史人物一个公道,让她/他们以真实面目示人,以求不愧对先人。鉴于此,我才啰啰嗦嗦的写下这篇文章,以诚挚的心情怀念善良、贤慧的王皇后,您的不白之冤于千年之后在我们心中被洗刷,您的贤慧、仁孝为我等炎黄子孙所敬仰,愿您飘摇的灵魂得以安宁,您安息吧!
由于水平有限,加之时间仓促,同时两唐书与通鉴也存在记载上的差别,加之电子版本史料的文字错误,因此文中定有一些含糊不清甚至矛盾不和之处,在此谨向各位浏览朋友致歉,敬请批评指正,谢谢!


南靖侠秋松子  何永洪
2005年11月8日

[ 本帖最后由 风使 于 2008-6-4 13:33 编辑 ]


推荐贴
顶部
性别:男-离线 狂风飞沙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右将军
功绩 10
帖子 1036
编号 1609
注册 2005-6-17
家族 现视研


发表于 2005-11-13 22:36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乱指于2005-11-13, 16:07:25发表
能不能加个副标题——哪朝的王皇后

不然专看标题,不知道是哪个皇后
我印象最深的王皇后是西汉末年的王氏家族

根据楼主的内容,应该是大唐李治的王皇后


推荐贴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郁郁的娜珈族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32
编号 52890
注册 2005-11-10


发表于 2005-11-14 07:10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不心狠手辣
怎能做得皇位?况且还是女人篡权
推荐贴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南靖侠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破贼校尉
好贴 1
功绩 6
帖子 76
编号 53121
注册 2005-11-13


发表于 2005-11-14 12:09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感谢楼上诸君的关注,本文原本是写在唐风论坛的,题目为“怀念王皇后(并序)”,在这里省去了序,故才会引起大家的误解,在此谨表歉意。

武则天是狠毒,但我们评说她看站在什么立场上说,如果是站在忠唐的角度,也就是站在长孙无忌、褚遂良、王皇后等人的立场上,武则天是十恶不敕的、是残暴不仁的,但是站在武则天的立场上考虑,为登上帝位只能不择手段,只能牺牲这些无辜的人,毕竟武则天在历史上是一个进步的人物,也受到了历史的肯定,那我们只能以叹息武则天残暴的同时惋惜长孙无忌、褚遂良、王皇后等牺牲的人。
我有一幅《凌烟阁图》,不知如何上传,烦请教导,多谢!
推荐贴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南靖侠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破贼校尉
好贴 1
功绩 6
帖子 76
编号 53121
注册 2005-11-13


发表于 2005-11-14 16:26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乱指于2005-11-14, 12:24:10发表
闺名是100%存在的,只是不会公开  

那是,只是没有记载就不能如长孙皇后那样,给人家安名长孙无垢或者长孙蓉儿什么的!
推荐贴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圆桌博弈家

Rank: 5Rank: 5
组别 士兵
级别 讨逆将军
功绩 6
帖子 636
编号 34165
注册 2005-3-7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5-11-14 20:22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王皇后具有古代中国妇女贤良淑德传统,不比不择手段的武则天。
推荐贴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南靖侠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破贼校尉
好贴 1
功绩 6
帖子 76
编号 53121
注册 2005-11-13


发表于 2005-11-14 21:13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圆桌博弈家于2005-11-14, 20:22:59发表
王皇后具有古代中国妇女贤良淑德传统,不比不择手段的武则天。

诚然也,因此才觉得王皇后死得太无辜、太惨!
推荐贴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吴盐胜雪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6
编号 53427
注册 2005-11-18


发表于 2005-11-18 21:07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历朝历代,政治纷争,都有血腥的一面。近来看一本书《非常道---1840——1999的中国话语》(余世存)近代史上的那个伟人没有冷酷的一面呢?历史只能正看,车轮滚滚下的冤魂怨鬼又怎能一一数来呢。
推荐贴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南靖侠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破贼校尉
好贴 1
功绩 6
帖子 76
编号 53121
注册 2005-11-13


发表于 2005-11-20 10:32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我不是迭戈于2005-11-19, 12:07:10发表
和武则天相比,王皇后的政治手腕差远了.

那当然,否则中国就没有女皇帝了!
推荐贴
顶部
性别:男-离线 诸葛瑾瑜
(明月)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37
编号 435294
注册 2011-7-20
来自 化外之地


发表于 2011-7-23 01:32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不过长孙皇后比就差了点。
推荐贴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KYOKO
(★御姐控★)

唐国公
荆南节度使
★★

Rank: 22Rank: 22Rank: 22Rank: 22
柱国(正二品)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大将军
功绩 1456
帖子 65602
编号 32
注册 2003-8-19
来自 BWL


发表于 2011-7-23 12:40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王皇后从出嫁到被废也有10年吧,难道就无后吗??
推荐贴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郭靖かくじゅん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
帖子 74
编号 430533
注册 2011-6-29


发表于 2011-7-23 20:26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怎么说呢?
王皇后已失宠,又无后,被淘汰是时间的问题,对于武则天,我也只能说肯定其正面,否定其负面了。
至于长孙无忌。呵呵,他本来就是个老狐狸,不过阴沟里翻船,自以为皇帝离不了他,结果就悲剧了。
推荐贴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KYOKO
(★御姐控★)

唐国公
荆南节度使
★★

Rank: 22Rank: 22Rank: 22Rank: 22
柱国(正二品)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大将军
功绩 1456
帖子 65602
编号 32
注册 2003-8-19
来自 BWL


发表于 2011-7-23 22:55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哦,记得貌似是《百家讲坛》里讲的,王皇后和萧淑妃是有女儿的,成年以后武则天把她们嫁给了当兵的大老粗,受尽苦楚。最后估计也木平反
推荐贴
顶部
性别:男-离线 五袋石果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前将军
功绩 17
帖子 1712
编号 39495
注册 2005-5-24


发表于 2011-7-25 10:40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王皇后引武氏除萧淑妃,从事后看,愚不可及,站在事前的立场来看,应该也不是什么好的方案吧。须知武氏若能除掉萧,则必然比萧更受宠;若不能除掉萧,则徒然增加一个对手。所以无论武氏成功与否,王皇后的处境只会变坏或更坏。当时王皇后已收养子且已立太子,地位相对稳固,要固宠应该是投皇帝之喜好,而不是依靠除掉对手。萧淑妃可以除掉,对手是不可能除掉的,只有自身受宠才是上策。而萧淑妃既已落下风,则理应留她做一个弱势的对手,如此才有利于王氏。
李治性格仁孝敦厚,对事情基本有自己的看法却极少主动出击,若非王氏阴令武氏入宫,李治断不会接武氏入宫的(那样我国历史上也就不会有什么女皇帝了)。后来武氏冤死王氏和长孙无忌,李治应该是心知肚明,不过他厌烦他们的愚蠢和争斗吧,于是一直装糊涂。
王皇后本来已经挣得来一副比较好的牌,而且握有先机,却全部送给了一个无法战胜的对手,可怜固然可怜,过于愚蠢。
推荐贴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轮回

白衣伯爵
光禄大夫
★★★★★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2
功绩 385
帖子 9205
编号 941
注册 2003-9-21


发表于 2011-7-25 15:59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楼主的评论有些迂腐了。
首先唐高宗绝对不是庸人,平高丽,定西域,武功不在太宗之下。封禅,频繁换年号,等等事情证明他老人家不是什么安分人。潜意识里他是要胜过他爹的,搞他爹的女人,未尝不是如此。哪里是电视剧和正史上的懦弱角色?就承乾和李泰而言,在他的治下得到什么宽仁了?则天不过是和他相互利用罢了,我看小李子倒是一直占主动。
第二,长孙和王家为什么要倒霉,很简单啊,长孙就没有安什么好心,太宗都看出来了,觉得小李好控制,孩抚朕躬,把吴王李恪都冤杀了,高宗看他们才是如芒刺背。那个柳什么的,高宗才多大啊,就讨论立储,想死啊!小李子早就看丫不顺眼了。
第三,则天女侠,开始不过就是李治的玩物,随后进化为狗,随后进化为太监一样的肱股,最后在高宗死后利用高宗培养起来的嫡系做大而已。为什么相信太监?因为太监没有子嗣,多出于贫寒。武后虽然出身开国功臣,可是是个商人兼后勤出身,上不得台盘,没有上层次的党羽,所有的党羽都是在帮助高宗扫除权臣时配备的。
第四,您的王皇后,不守封建时代的妇道,交接外戚,窥伺神器,诡道要主,废了也就废了。
推荐贴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KYOKO
(★御姐控★)

唐国公
荆南节度使
★★

Rank: 22Rank: 22Rank: 22Rank: 22
柱国(正二品)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大将军
功绩 1456
帖子 65602
编号 32
注册 2003-8-19
来自 BWL


发表于 2011-7-25 16:19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潜意识里他是要胜过他爹的,搞他爹的女人,未尝不是如此。

======================
大师这句话太喜感了
推荐贴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轮回

白衣伯爵
光禄大夫
★★★★★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2
功绩 385
帖子 9205
编号 941
注册 2003-9-21


发表于 2011-7-25 16:33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KYOKO 于 2011-7-25 16:19 发表
潜意识里他是要胜过他爹的,搞他爹的女人,未尝不是如此。

======================
大师这句话太喜感了

有什么喜感?读读《资治通鉴》此类儿皇帝比比皆是也
推荐贴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郭靖かくじゅん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
帖子 74
编号 430533
注册 2011-6-29


发表于 2011-7-25 18:19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的确,高宗确实不简单,不过武则天也不简单,虽然前期是依附高宗起家,但后期也看出其雄才伟略。
细看武则天则会发现,他对男人还是很宽容的,尤其是君子,但对于女人却是另一面了。心胸时大时小,这点和刘邦很像。
推荐贴
顶部
性别:男-离线 zeloti
(狂战士)

Rank: 16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大将军
功绩 110
帖子 11953
编号 54239
注册 2005-11-29
家族 聚贤山庄


发表于 2011-7-26 10:24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萧淑妃不是死后变猫咬阿武这只鼠了吗
推荐贴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土流氓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偏将军
功绩 4
帖子 362
编号 15990
注册 2004-8-21


发表于 2011-7-28 11:19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历史是沾满鲜血的镜子
推荐贴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陶心
(失败的毛毛)

太常丞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征东将军
好贴 3
功绩 293
帖子 5354
编号 31363
注册 2005-1-28
来自 吴地娄东南


偶觉得就楼主的正文论述来看,对王皇后似乎是“同情”而不是标题中的“怀念”,两个词意思不一样的。
唐高宗的能力胜过代、德二宗。

[ 本帖最后由 陶心 于 2011-8-7 15:07 编辑 ]
推荐贴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iimgal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1
编号 436396
注册 2011-7-26


发表于 2011-8-1 10:31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又一个传奇人物
推荐贴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toushion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前将军
功绩 18
帖子 1757
编号 77945
注册 2006-8-4
家族 云水兰若


发表于 2011-8-1 16:36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从主楼没看出王皇后的温良贤惠来啊
推荐贴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4-11-17 06:23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21726 second(s), 8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