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闲扫电视之气愤, 狸猫换太子传奇之真相
性别:男-离线 slq321

淮陵侯光禄大夫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护军
好贴 2
功绩 443
帖子 484
编号 17687
注册 2004-9-14


发表于 2005-5-18 21:02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闲扫电视之气愤

正在埋头看圣贤书,却有一天晚上偶然扫一眼中央八台的电视剧,发现竟然有一个连续剧叫<狸猫换太子传奇>的,看过二集实在是气愤难当,满篇胡扯也,剧中仁宗之母李氏竟然在皇上真宗面前与刘德妃大相争论,并且占据上风,寇准与王曾联合与丁谓相斗,真宗竟然成为可与太祖太宗相比美的明君,气死俺也.
   本想暂停上网写作,不过实在气不过,写上两笔,再看书去,再者后天就要出差.
  一:主人公一览:
    宋真宗:这是位前期还有点象样的皇上,在寇准帮助他订立与辽的澶渊之盟后,就开始了十五年的迷信活动,导致一国君臣如病狂的主。
    刘德妃:这是一位出身低贱,却因为自己的努力,成为被我们冷落,但其实其政绩不次于仁宗的贤后,应该公正地说,不次于武则天。
    李妃,这是宋仁宗的生母,却一生抑郁,不敢认亲生儿子仁宗,默默死去的一位可怜女性,她是刘妃的侍女,也是传说中狸猫换太子的主角之一。
    宋仁宗:是李妃的亲生子,却被刘妃强认为为已子,但非常幸运,顺利当上皇帝,并且成为宋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而且也成为有史以来人们公认为非常成功的皇帝,他得一个仁字是名副其实的,绝非浪得虚名。
    寇准:他是一位多面,复杂的宰相,并非象人们传说中的那样,是好到极点的好人,最起码的一点,他在晚期为重掌政权,迎合真宗的迷信主张,并且在与刘后的斗争中一败涂地。
    包拯:他在真宗一朝,并未有太大的表现,他真正的表现也并不多,起码比传说中的要少很多,但在仁宗一朝,他确实是一位奇臣。
    丁谓:他与寇准、刘后的关系都非比寻常,他的才能是非常高的,可惜品德不够,器识不足,曾经很被寇准赏识,后来却大大地陷害寇准和李迪。
    王曾:一位真正的宰相,在电视上他总是显得没有寇准聪明有心机,其实在除丁谓这件事情上,王曾是真正看到问题的严重性和解决问题的关键环节的人,他比寇准在这方面实在是强得太多了。

[ 本帖最后由 风使 于 2008-6-4 13:59 编辑 ]


推荐贴
顶部
性别:男-离线 slq321

淮陵侯光禄大夫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护军
好贴 2
功绩 443
帖子 484
编号 17687
注册 2004-9-14


发表于 2005-5-18 21:17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二:传说与现实

  关于这件事的传说实在很脍炙人口了,不想多说了,再说我也不太熟悉,应该是刘妃陷害李娘娘,包拯在偶然的必然中救了李娘娘,并在诸多人物的帮助下,揭露了刘妃的阴谋,使李娘娘和仁宗母子相认,感人之极。
  呵呵,可惜,从史料上来看,实在是胡说八道:
  1:包拯在这件事上没有任何表现,他在父母皆死后,守满孝后才出仕当官。
  2:而李娘娘是刘妃的侍女,因为端庄明丽,被真宗偶然发现,幸之,得生仁宗,刘妃正愁无子,遂把仁宗据为已子,李娘娘不敢说只字片语。
  3:刘妃并没有害死李娘娘,而是把她弄到真宗陵去守墓,倒也空气清新,不过这位李娘娘思子成病,抑郁而死,倒是辜负了人家刘妃的一片苦心。
  4:刘皇后在真宗死后,成为皇太后,垂帘听政十多年,死后仁宗才知道自己的生母是李娘娘,这时李娘娘已入土多时了。
  5:刘后在这件事上虽然有点不地道,但他并没有派人杀害李娘娘,并且暗地里把李娘娘的弟弟找来,让他当了一个很轻闲的官职,从此衣食无忧,倒也不是很坏良心。
  6:刘后在垂帘听政的十多年里,治理国家很有水平,有板有眼,基本上奠定了后来仁宗一朝富庶繁荣的基础,连李迪后来也心悦诚服地说:“不意皇太后盛德如此。”


推荐贴
顶部
性别:女-离线 爱上三国的女人
(Y.Y)

白衣郡主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组别 女官
级别 镇南将军
功绩 47
帖子 3664
编号 3936
注册 2003-12-31


发表于 2005-5-18 21:24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有水准的古装很少,想<至尊红颜>等的废渣多不胜数,除了人挺好看,其他让人大呕不止,瞠目结舌,犹如儿戏!
推荐贴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我不是迭戈
(狼子★迭戈)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组别 校尉
级别 镇北将军
好贴 1
功绩 40
帖子 3497
编号 23525
注册 2004-11-10
来自 ★阿根廷★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5-5-18 21:39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Yahoo!
写得太象样就枯燥了,观众也不爱看拉。
推荐贴
顶部
性别:女-离线 爱上三国的女人
(Y.Y)

白衣郡主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组别 女官
级别 镇南将军
功绩 47
帖子 3664
编号 3936
注册 2003-12-31


发表于 2005-5-18 21:45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可是这样只能误导观众,贻笑大方
推荐贴
顶部
性别:男-离线 侯希白
(明辅将军)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右将军
功绩 28
帖子 1169
编号 2868
注册 2003-12-3
来自 西凉国
家族 瓦岗寨


发表于 2005-5-18 22:36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电视剧当然作不得数的..去年好象还有个会武功的梁山伯祝英台呢
推荐贴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张建昭
(大同太上皇帝)

莱国公
枢密直学士

Rank: 20Rank: 20
资政殿大学士(从一品)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9
功绩 1649
帖子 10917
编号 1984
注册 2004-8-27
来自 布居壹阁
家族 轩辕丐帮




QUOTE:
原帖由slq321于2005-05-18, 21:02:55发表
一:主人公一览:
    宋真宗:这是位前期还有点象样的皇上,在寇准帮助他订立与辽的澶渊之盟后,就开始了十五年的迷信活动,导致一国君臣如病狂的主。
    刘德妃:这是一位出身低贱,却因为自己的努力,成为被我们冷落,但其实其政绩不次于仁宗的贤后,应该公正地说,不次于武则天。
    李妃,这是宋仁宗的生母,却一生抑郁,不敢认亲生儿子仁宗,默默死去的一位可怜女性,她是刘妃的侍女,也是传说中狸猫换太子的主角之一。
    宋仁宗:是李妃的亲生子,却被刘妃强认为为已子,但非常幸运,顺利当上皇帝,并且成为宋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而且也成为有史以来人们公认为非常成功的皇帝,他得一个仁字是名副其实的,绝非浪得虚名。
    寇准:他是一位多面,复杂的宰相,并非象人们传说中的那样,是好到极点的好人,最起码的一点,他在晚期为重掌政权,迎合真宗的迷信主张,并且在与刘后的斗争中一败涂地。
    包拯:他在真宗一朝,并未有太大的表现,他真正的表现也并不多,起码比传说中的要少很多,但在仁宗一朝,他确实是一位奇臣。
    丁谓:他与寇准、刘后的关系都非比寻常,他的才能是非常高的,可惜品德不够,器识不足,曾经很被寇准赏识,后来却大大地陷害寇准和李迪。
    王曾:一位真正的宰相,在电视上他总是显得没有寇准聪明有心机,其实在除丁谓这件事情上,王曾是真正看到问题的严重性和解决问题的关键环节的人,他比寇准在这方面实在是强得太多了。



QUOTE:
    宋真宗:这是位前期还有点象样的皇上,在寇准帮助他订立与辽的澶渊之盟后,就开始了十五年的迷信活动,导致一国君臣如病狂的主。

对于宋真宗,前宰相李沆早就预料到了,他曾对王旦说:“少有忧勤,足为警戒。他日四方宁谧,朝廷未必无事。语曰:‘外宁必有内忧。’譬人有疾,常在目前,则知忧而治之,沆死,子必为相,遵与虏和亲,一朝疆场无事,恐人主渐生侈心耳!”
真宗果然被他摸透了。

QUOTE:
    寇准:他是一位多面,复杂的宰相,并非象人们传说中的那样,是好到极点的好人,最起码的一点,他在晚期为重掌政权,迎合真宗的迷信主张,并且在与刘后的斗争中一败涂地。

就是他一手把丁谓提拔起来的。结果因为一次丁谓在吃饭时拍马屁给他擦胡须,他嘲笑丁谓道:“参政大臣为长官拂须耶?”丁谓就从此对他怀有了仇恨。

QUOTE:
    包拯:他在真宗一朝,并未有太大的表现,他真正的表现也并不多,起码比传说中的要少很多,但在仁宗一朝,他确实是一位奇臣。

在真宗朝相当于不存在。

QUOTE:
    丁谓:他与寇准、刘后的关系都非比寻常,他的才能是非常高的,可惜品德不够,器识不足,曾经很被寇准赏识,后来却大大地陷害寇准和李迪。

这里又不得不佩服李沆的知人之明。当时寇准极力推举丁谓,李沆就是不用,对寇准说:“顾其为人,可使之在人上乎?”寇准说:“如谓者,相公终能抑之使在人下乎?”李沆笑道:“他日后悔,当思吾言也。”后果然,丁谓得宠后坏事做尽,寇准也被他陷害。
老宰相王旦在经历了多年的政治生涯之后,想起李沆的诸多预言,叹曰:“李文靖真圣人也!”
推荐贴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arrowblue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前将军
功绩 17
帖子 1675
编号 25044
注册 2004-11-19


发表于 2005-5-19 10:03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爱上三国的女人于2005-05-18, 21:45:00发表
可是这样只能误导观众,贻笑大方

此言甚是

如此公然篡改历史,

没法看
推荐贴
顶部
性别:男-离线 王佐之才

太中大夫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军师将军
好贴 3
功绩 178
帖子 906
编号 17624
注册 2004-9-13


发表于 2005-5-19 11:04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还用看?“狸猫换太子”一听这名字,就知道这是编的。
推荐贴
顶部
性别:男-离线 slq321

淮陵侯光禄大夫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护军
好贴 2
功绩 443
帖子 484
编号 17687
注册 2004-9-14


发表于 2005-5-19 11:12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建昭兄果然厉害,佩服.

  三:是不是纯真的爱情?

  刘德妃原名叫刘娥,宋史上说她是什么山西名门之后的破落户,其实是胡扯,电视剧中也说他竟然是什么刘知远的后代.我们来看一下,宋史中还说到她是益州华阳人,就是现在成都人,这就揭破了谎言,这位刘后是一位纯粹的川妹子.
  刘娥出身贫寒,十多岁就嫁给了银匠龚美为妻。后来,夫妻俩离开益州,双双来到开封打工。宋史上说得很明确,这时的刘妃的工作就是跟着丈夫摇拨浪鼓,以招揽生意,尽管如此,龚美生意仍然不好,就把老婆卖了。
  当时真宗还不是皇帝,是襄王,却很喜欢川妹子,真是奇怪。于是经人介绍,刘娥就进了襄王府。
  这刘娥是个四川靓女,襄王又喜欢川妹儿,所以不用说,对这位十五岁的四川小靓女爱得不得了。他爹太宗听说一个女子将襄王搞得神魂颠倒,颇为生气,命将刘娥逐出襄王府。襄王还就割舍不下。刘娥出府是出府了,襄王却将刘娥偷偷寄存在友人家里(好象就是媒人家里)。十余年后,太宗去世,襄王即位为真宗,这才有情人终成眷属。
  似乎两人之间挺有一份真切的爱情存在,你相信不相信。
推荐贴
顶部
性别:男-离线 slq321

淮陵侯光禄大夫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护军
好贴 2
功绩 443
帖子 484
编号 17687
注册 2004-9-14


发表于 2005-5-19 11:38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四:一块心病

  刘妃入得宫来,当然是衣食无忧,生活幸福,不过有一个大的心病在她心头挥之不去,就是她的出身太寒酸了。为了掩饰自己的出身,刘妃到处找姓刘的高官,拉关系,套近乎,想攀门高亲,认个高贵的祖先。她先找开封知府刘综攀亲,又找继任的开封府刘烨,这俩人一个是河中府人,一个是洛阳人,刘妃以川妹子特有的泼辣,急着对他们说:“让我看看你们的家谱,说不定咱们是亲戚。”要是搁在今天,好嘛,国母娘娘主动拉关系,这还有不答应的?上赶着拉关系还来不及呢!可那是在宋朝,宋朝的士大夫是中国历史上最牛的一群知识分子,对这种事,根本没兴趣,直接就把刘妃给拒绝了。刘综的答复是,“我家没人在宫里。”刘烨则根本不把家谱给刘妃看。
  不过现在的刘妃已经不是以前的她了, 在她的努力下,认前夫龚美为大哥,龚美改姓刘,刘后的出身也改为出身太原没落将家,《宋史后妃传》就是以刘后改编后的身世记载她的出身的。
  更有甚者,真宗竟然想立她为后,原来当初宋真宗的结发妻子,是战功赫赫的宋大将潘仲询的女儿,在真宗即位前即已去世。宋真宗即位后,立郭后,不久也病故。皇后之位空了多年,这位刘妃非常得真宗的喜爱,于是真宗就琢磨着想立她为后,这一下就不得了。
  有一大臣出班奏道:“刘妃出身微贱,不足母仪天下。”观此言,益知刘妃履历,不足取信。真宗视之,乃是翰林学士李迪,便不觉变色道:“妃父刘通,曾任都指挥使,怎得说是微贱?”言甫毕,又有参知政事赵安仁出奏道:“陛下欲立继后,不如沈才人出自相门,足孚众望。”真宗道:“后不可以僭先。且刘妃才德兼全,不愧后仪,朕意已决,卿等毋庸多渎!”
   李、赵两人,碰得一鼻子灰,只好告退。真宗即命丁谓传谕杨亿,令他草诏册后。亿有难色,谓语道:“勉为此文,不忧不富贵。”亿听了此语,竟摇首道:“如此富贵,却非所愿,请公改谕他人。”气节可嘉。
   谓乃命他学士草制,竟册刘为后,并晋授杨修仪为淑妃,沈才人为修仪,李才人为婉仪,所有典礼,概从华赡。
   这是刘妃开始步入政治的第一个成功的开始,她本身也非常聪明,又爱看书,端的是厉害,真宗后来身体不好,不能视政,很多政令已经出自她手,虽然有寇准和李迪来遏制她,但是刘后毕竟比较有心机手段,她结成一党,以丁谓、钱惟演等人为骨干,占据了上风。
推荐贴
顶部
性别:男-离线 紫冠道人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破虏将军
功绩 82
帖子 721
编号 7088
注册 2004-4-27


发表于 2005-5-19 12:31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故事嘛,不要把它当历史看就是了。

刘娥的确是宋朝很有作为的太后。
推荐贴
顶部
性别:女-离线 九霄环佩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7
编号 29425
注册 2005-1-2


发表于 2005-5-19 12:45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连历史正剧都有猫腻,眼不见为净……
狸猫换太子,不是真的,但是是现在常用的俗语。
推荐贴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晨山尚书
(呼吸氧气)

白衣伯爵中大夫

Rank: 20Rank: 20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4
功绩 312
帖子 11210
编号 1080
注册 2004-10-28
来自 海峡西岸
家族 慕容世家


发表于 2005-5-19 12:58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现在这种历史剧很多都是这样,感人至极,胡言乱语,基本上导演和编辑都是喜欢牺牲事理来赚人眼泪和金钱的.知道的一笑了之不知的又深信不疑,像我这种半知半解的不敢看怕一不小心就被误导了.
推荐贴
顶部
性别:男-离线 slq321

淮陵侯光禄大夫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护军
好贴 2
功绩 443
帖子 484
编号 17687
注册 2004-9-14


发表于 2005-5-19 14:26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五:寇准的升降

   寇老西儿在真宗一朝是极其重要的一个人物,真宗即位后用的是李沆、毕士安,毕士安推荐了寇准为他的副相,正好开始了澶州一战,寇准强力的支持真宗,终于顺利议和,这一下子,寇准成为真宗眼里的支柱大臣,却被奸臣王钦若一番话,使真宗对寇准开始疏远,于是很快寇老西被出知地方官了。
  他走后由太平贤相王旦掌相权很长时间,王旦是真宗极为信任的宰相,他本人一生也非常称职勤廉,只有一件事有点遗憾,就是没有能够抵挡住真宗搞迷信活动的决心,导致真宗后期一派胡闹,王旦临死前,很为自己这一生中这一点唯一的污点所后悔,但同时在病床前推荐了寇准接替自己为相,于是寇准和李迪在王旦死后为相,这时已经开始真宗多病的后期了。
  这就导致了寇准为首的朝臣与刘妃为首的后党之间的斗争,后党中丁谓却是当初寇准大力提拨的,李沆当年曾笑着对他说:“他日后悔,当思我言。”
  一○二○年夏,真宗得风疾。朝政都由刘后决定。宰相、同平章事寇准密陈传位太子,又言参知政事丁谓奸佞,不可以辅少主。真宗在病中默许,事后即遗忘。寇准饮酒,泄露此事。丁谓得知,奏请罢免寇准。寇准被罢相,以参知政事李迪同平章事。丁谓又奏称入内都知宦官周怀政,阴谋奉真宗为太上皇,传位太子,罢皇后预政,并曾密告寇准。周怀政被处死。寇准被斥出朝,知相州。丁谓擅权用事,李迪奏丁谓罔上弄权,愿与丁谓一起罢任,由御史台劾正,真宗命李迪出知郓州,丁谓出知河南府。丁谓自陈,仍然留朝中视事,权势日盛。
推荐贴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实干司马

南海郡公
★★

Rank: 20Rank: 20
柱国(正二品)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2
功绩 1033
帖子 10365
编号 310
注册 2004-3-3


发表于 2005-5-19 17:42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其实这个本不是什么了不得的事情,却被冠以哗众取宠的“狸猫换太子”之名。为刘德妃叫一下屈。
推荐贴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张建昭
(大同太上皇帝)

莱国公
枢密直学士

Rank: 20Rank: 20
资政殿大学士(从一品)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9
功绩 1649
帖子 10917
编号 1984
注册 2004-8-27
来自 布居壹阁
家族 轩辕丐帮


如果那只是普通的电视剧,我漠视它。
如果它胆敢自诩为历史剧,我鄙视它。
推荐贴
顶部
性别:男-离线 zhangxdscb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仁勇校尉
功绩 2
帖子 159
编号 33424
注册 2005-2-23


发表于 2005-5-21 17:06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一部电视剧么既然人家已经打出了一个大大的“传奇”我们就不必去深究他的历史背景了,传奇就是关公战秦琼。
推荐贴
顶部
性别:女-离线 占卜者艾玛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女官
级别 前将军
功绩 16
帖子 1623
编号 39330
注册 2005-5-21
来自 物质与精神交接层


发表于 2005-5-21 20:29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记得以前的改编历史方面的电视剧在开始前
都打上了: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现在就没了!
推荐贴
顶部
性别:女-离线 瑶姬小公主
(小公主)

Rank: 4
组别 仕女
级别 偏将军
好贴 1
功绩 9
帖子 370
编号 31416
注册 2005-1-29
来自 湖北武汉


发表于 2005-5-23 16:08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太佩服楼主了,更佩服并公开历史真相的人

不错,理猫换太子,非是历史,不过是元戏和小说的改写

楼主以上所说,句句属实

但还有一点:历史并无“八贤王”此人
推荐贴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单调一索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忠义校尉
功绩 3
帖子 294
编号 33057
注册 2005-2-18


发表于 2005-5-23 16:51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一开始还以为楼主看电视的心态有问题,现在才发现原来是借题发挥。
关于宋朝的评书小说之类倒也是太多了,很多都搞不清究竟是不是历史。以包公、杨家将、岳飞为最。
推荐贴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张建昭
(大同太上皇帝)

莱国公
枢密直学士

Rank: 20Rank: 20
资政殿大学士(从一品)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9
功绩 1649
帖子 10917
编号 1984
注册 2004-8-27
来自 布居壹阁
家族 轩辕丐帮




QUOTE:
原帖由瑶姬小公主于2005-05-23, 16:08:24发表
但还有一点:历史并无“八贤王”此人

也不能说完全没有此人,至少有个影子。

小说、戏曲、评书中的“八贤王”是赵德芳(太祖子),一直活到仁宗时期。
而历史上他在太宗时就突然夭折了。
推荐贴
顶部
性别:男-离线 fengxv
(风西尧)

文渊伯彰德军节度使

Rank: 18Rank: 18Rank: 18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征北将军
好贴 1
功绩 146
帖子 4265
编号 23128
注册 2004-11-8


建昭,不是。有俩八贤王,赵德芳死了,他儿子嗣位还是八贤王。
推荐贴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旁观者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忠义校尉
好贴 1
功绩 8
帖子 299
编号 35657
注册 2005-3-31


发表于 2005-5-23 19:20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评书,电视是迎合给大众看的,写的太忠实历史就没人看了,因为历史上从来没一个完全的好人。在商业化大潮推动下,只有对某些人或美化或丑化了。有人喜欢看高大全的英雄,我们喜欢冰凉冷酷的现实,各有所好。听说马上又要放大宋开国,不知道会把宋太祖捧到何种高度?李后主又要出彩了……
推荐贴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关内侯

Rank: 16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大将军
功绩 126
帖子 12567
编号 31412
注册 2005-1-29


觉得广电局应该要求这些打着历史剧的旗号的连续剧必须在醒目的地方

写上本片“纯属瞎遍,请勿对号入座。”
推荐贴
顶部
性别:男-离线 slq321

淮陵侯光禄大夫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护军
好贴 2
功绩 443
帖子 484
编号 17687
注册 2004-9-14


发表于 2005-5-24 09:19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六:不过天下惜之而已
  真宗死去的时候,连声叫寇准怎么不来,于是死去。他死后,所谓的天书等都随他而下葬,从而结束了全国狂乱的不正常景象,有人说是刘后的功劳,也有这个可能。
  仁宗这时才十三岁的样子,于是刘德妃顺理成章开始垂帘听政,丁谓可谓是得意非常了,他很想一不做,二不休,把寇准和李迪这两个死硬分子干掉,可是宋朝家法是不准杀士大夫的,丁谓想了个坏招。
  他借皇上下诏之机,派中使带着皇帝的沼令,并让中使把剑在马前抽出,做出杀戮的样子。李迪是个书生,一看就要自杀,幸亏被儿子救了下来,没有死成。寇老西是个流氓,根本不吃这一套,要来诏书一看没有赐死的内容,理也不理中使,接着喝他的小酒,中使也无可奈何。
  丁谓责令两人急速起程,不得在京中呆上一天,有人对他说:“如果李迪因此而客死外地,你面对天下的读书人的议论怎么办?”丁谓满不在乎的说道:“以后记事的史官记录这件事情,不过说天下惜之而已。”呵呵,丁谓真是可人,不失豪爽。
  当初朝延商议流放寇准和李迪时,王曾说处罚太重。丁谓盯着王曾说道:“房子主人恐怕也不能够幸免。”原来王曾曾经将房屋借给寇准。
  丁谓之所以能如此放肆,当然一是当初是刘后的一党成员;二还有内侍叫雷允恭的,在宫里帮忙,当初李迪要求和丁谓同时外放时候,就是依靠内侍的帮忙,丁谓才留在了中枢。
   当时全国百姓面对这种情况,很是气愤,私下里传了一个顺口溜,叫做“欲要清,打倒丁;欲要好,请寇老。”
   当然,以刘妃的性格和以前的矛盾,请回寇准是不可能的事了,寇准的性格就有些过于刚强,刘妃的个性也是很强烈的,所以两人是不可能和平相处的,而这个丁谓呢,很快也得意到了尽头。
推荐贴
顶部
性别:男-离线 slq321

淮陵侯光禄大夫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护军
好贴 2
功绩 443
帖子 484
编号 17687
注册 2004-9-14


发表于 2005-5-24 09:48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七:山陵故事

  丁谓得权后,潜结内侍押班雷允恭,用私意拟定一种仪制,密奏刘太后。刘太后不察丁谓是为自己要弄权,以为是忠心附她,就依着丁谓私拟的仪制,降手敕颁给群臣遵照。手敕云:帝朔望见群臣,大事,则太后召对,辅臣决之;非大事,则令允恭传奏禁中,划可以下。
  刘后毕竟是个聪明人,王曾也曾经委婉地暗示过她,不可大权旁落,丁谓如此作为,明看是忠于她,实际是架空她。刘后对丁谓存了三分戒心,王曾可谓是四两拨千斤。
  是狐狸早晚要露出马脚,丁谓奏命为山陵使。雷允恭为都监,一同营办真宗葬事。雷允恭得了这个肥缺,便为所欲为起来,他勉扣数万余修陵 军工的粮响,将打制好的殉葬用的金银玉器也盗走了许多,整天过着花天酒地的生活。有一天他在工地上见到司天监邢中和,邢中和对他说,如果把皇堂再向上移百步,风水极好,有利于皇上子孙繁茂。雷允恭问,这样好的风水宝地为何不用?邢中和说是怕下边有碎石若水,建不成皇堂。雷允恭心想这是拍马升迁的好机会,便对邢中和说,先帝只有一个儿子,如果这个地方风水好,能使皇上多子孙,就应该用。邢中和说移动皇堂是个大事,报上去再批下来,恐怕就误了建造的时间(按礼制皇帝死后七个月内就得安葬)。雷允恭说,你们现在就改在上边招皇堂,我去东京请示刘后。
 雷允恭到东京向刘后汇报了此事,刘后一听大惊说:"皇堂乃是朝廷所定,谁敢私移?你闯下大祸啦!"雷允恭说:"只要有益 于皇室子孙,谁也不敢反对。"事已至此,刘后只好叫他快去找丁谓商量,丁谓明知不能这样办,但为了讨好刘后和雷允恭,表示 同意另开新穴。挖了数日,果然下边出了一层碎石如流沙,边挖 边塌方,工程进度很慢,后来竟挖出水来,工程被迫停止,监工 连忙将此事向山陵使禀报,丁谓却迟迟不向刘后汇报,也不采取措施。过了多日,不见朝廷派人处理,在工地的将官都着急了,便推举入内供奉官毛昌达会开封,直接向刘后参奏。刘后急忙派人去找丁谓,丁谓在相府饮酒作乐,迟迟不应召。刘后发怒了,便派入内供奉官罗崇勋来巩县拘审雷允恭,又派开封府吕夷简、龙图阁学土鲁宗连二人视察皇堂,并决定废弃新穴,仍在原来的地方建皇堂。

  雷允恭私移皇堂,引起了朝廷上下的纷纷议论,王曾抓住机会,狠狠地上了一本,刘后因此也受到非议,她很生气,决定处理雷允恭,以维护她的尊严。谁知 经过审讯,雷允恭不单单只是移皇堂,而且他又以权谋私,勾结丁谓盗窃了许多金银玉器,这大大刺伤了刘后的心,便下令将他 杖死巩县,将他的弟弟发配格州编管,抄了他的家,抄出了许多金银财物,又将邢中和发配到沙门岛。
  根据雷允恭招认,丁谓是他的同伙。而且丁谓在修陵中,依仗权势,敲诈勒索,收受贿赂,损公肥己,于是罢了丁谓的宰相职务,贬至崖州作司户参军。
推荐贴
顶部
性别:男-离线 slq321

淮陵侯光禄大夫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护军
好贴 2
功绩 443
帖子 484
编号 17687
注册 2004-9-14


发表于 2005-5-24 10:10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八:惭愧欲死
  丁谓被贬,路上经过寇准住的地方,寇准很热情地迎接了他。并且为了不让手下的人报复,把门锁死,和丁谓喝酒言笑一如往时,丁谓后来知道此事,羞愧得直想自杀,后来他病死在贬所。
  应该说丁谓确实有才,得到了当时大文学家的肯定,但他心术不正也是很明显的,得此下场已是很不错了。
  刘后当即立断地贬逐了丁谓,大得人心,但并未召回寇准。她陆续用的人是王曾、王钦若、张知白、鲁宗道、吕夷简、晏殊等,这其中晏殊不太爱谏争,是个典型的富贵宰相,我们真正知道他的是两句词“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而王钦若是典型的奸臣,由于刘后不信天书这一套,他无所作为,未几病殁。仁宗就对王曾道:“朕观王钦若作事,实在是奸邪,讲不到忠正两个字。”王曾奏对道:“正如圣鉴。”仁宗这时已显出英主的气象。
  而其余的人物都是非常正直有能力的,尤其鲁宗道更是直臣,刘后左右的人都很害怕他,赠他个外号叫“鱼头参政”。
  吕夷简呢,是前相吕蒙正的侄子,吕蒙正临死前对真宗说道:“我的儿子都是小猪娃,没有什么出息,只有我的一个侄子叫吕夷简的,是宰相之才,请陛下注意。”吕夷简没有辜负吕蒙正的推荐,也成为仁宗一朝非常有政治风度的宰相,虽然在与富弼的个人争斗上有过不光彩的事情,但不失为一代名相,范仲淹也很佩服他。
  富弼也是吕蒙正慧眼看中的人物,而这时他和范仲淹都开始慢慢展露头角了。
推荐贴
顶部
性别:男-离线 slq321

淮陵侯光禄大夫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护军
好贴 2
功绩 443
帖子 484
编号 17687
注册 2004-9-14


发表于 2005-5-24 10:22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九:李妃之死

  刘后大权在握,谁也不敢说明仁宗不是她亲生的,这很象男人有外遇,所有的人都知道,就是妻子不知道。而仁宗生母李氏仍然在真宗陵前守墓,天下做母亲的不能见自己的亲生儿子,这对任何一个女子都是致命地打击,李氏身体得病,慢慢病重,刘后也知道病因,于是马上封她一个宸妃的名号安慰一下。
  但是没有什么用,李宸妃很快病情恶化,死去了。
  关于如何安排下葬的等级问题摆在了面前,刘后认为以嫔妃之礼即可。吕夷简坚持要以国后的身份下葬,刘后大怒,痛斥吕夷简离间她和仁宗的感情。吕夷简冷静地说:“不为刘家人着想我不敢说这些话,为你们刘家后人着想,一定要以最高规格下葬李氏娘娘。”刘后大悟,立即下令以皇后礼服下葬,以水银实棺。
  后来刘后死,仁宗亲政,有人立即说明了真情,并说刘后虐待仁宗亲母,仁宗大怒,派兵围住了刘后家人,立即开棺,结果看到李宸妃身着皇后服装,在水银的保护下面色如生。仁宗感慨万千地说:“人言不可尽信也,大娘娘平生分明矣!”以后对刘后的后人更加赏赐有加。
推荐贴
顶部
性别:男-离线 slq321

淮陵侯光禄大夫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护军
好贴 2
功绩 443
帖子 484
编号 17687
注册 2004-9-14


发表于 2005-5-24 11:14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十:刘后之死

  李妃死后二年多,刘后身体开始多病,仁宗召天下名医诊治,也无济于事,刘后自知必死,留下遗诏以杨太妃接着主政,然后很快死去了,吕夷简对此很是觉得棘手,不过大势所趋,这时仁宗已经二十多岁了,绝无可能再发生垂帘听政的事,刘后推荐的杨太妃也无心政事,于是很顺利地,仁宗开始了亲政。
  刘后一生从贫寒而起,完全靠自我奋斗和机遇,做了十一年的中国实际最高领导人,他的政治素养和水平是完全可以与仁宗比美的,比之她的丈夫真宗是高出一大截子。
  我列举一些例子,请大家斧正:
  1:贬逐丁谓,后来又把曹利用贬走,曹利用是大家很熟悉的,他就是当年澶渊之盟时被派出和辽太后谈判的主,他平时骄横无状,却因为侄子曹汭,醉后竟身着黄衣,令人呼万岁。结果被当即杖死,曹利用也被刘后非常果断地贬窜,曹利用走到襄阳这个地方,上吊自杀。
  2: 宋史上说丁谓、曹利用被贬窜,而天下惕然畏之。刘后晚期稍进外家,任内宫罗崇勋、江德明等访外事,崇勋等以此势倾中外。但是刘后把这两个人的影响局限在一个可以接受的范围内,所以没有什么大的副作用。
  3:有一天,刘太后在召见大臣们时,说:“国家近来多难,若非你们同心协力,何以能有今天的局面。现在大行皇帝(指死去的宋真宗)的后事已经处理完毕,你们可以把自己的子孙和内外亲戚开列一张名单给我,我当适当照顾他们。”
  听了刘后的话,大臣们都以为太后会封他们子侄当官,所以一个个欢天喜地,把子孙侄子及内外亲戚,凡是成年男子都列了出来,恭恭敬敬地交给了刘太后。
  刘太后得到这些名单,把它们贴在处理朝政房间的墙上。一旦有某人保举某人做官,刘后便把姓名与墙上的名单相对照。凡是被列入名单上的人她一概不用,大臣们这才叫苦不迭。
   这种唯亲不用的办法虽然武断了点儿,但它却收到吏治清明的效果。
  4:三司使程琳见刘太后穿天子服春祭,以为她将效法唐朝武则天的作为,因献《武后隔朝图》,刘太后接着,把它掷在地上道:“我不做此等负祖宗的事!须知我所以定要参与朝政,自有我的见解,尔休生妄想!”程琳吓得战悚而退。
  5:漕使刘绰从京西还都,见刘太后奏道:“现在水漕仓储积的谷粟,臣查得有出剩余粮千余斛,乞付三司。”刘太后斥道:“卿认识王曾、张知白、吕夷简、鲁宗道吗?他四人岂是因着献羡余进用的么?”刘绰亦战悚而退。由是宫廷内外,都畏惮刘太后严明,做事不敢不奉法尽忠,真是朝纲肃然。
  6: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亦是此时发行的。
  7:刘后的娘家基本没人,所以后党也没有,只有一个钱惟演,这个标准的小人把妹妹嫁给刘后的前夫龚美,成为唯一一个后族,但是钱惟演想当宰相的想法被刘后透露后,御史怒道:“如果钱惟演当宰相,我宁愿身死也要把这个诏书当殿撕破。”终刘后一世,钱惟演也没能如愿。
  太后亲政十一年里,保护仁宗可谓是很尽力的,仁宗也很感激,两人母子感情很深厚,后来仁宗亲政后,以前巴结刘后的大臣纷纷上书说刘后的坏话,仁宗也受了些影响,范仲淹劝仁宗说刘后尽心保护陛下十一年,应该想着大的恩德,原谅小的过失。仁宗被感动的哭泣,从此不再听此类言语,并贬出此类倿臣,提拨了一批正直的人物,而仁宗主政四十二年,朝中的英俊几乎占了整个北宋朝的三分之一,后来英宗,神宗,哲宗一朝都是这时培育起来的,范仲淹更是成为整个宋朝士大夫的代表人物,而士大夫们以天下为已任的自觉自醒、直言上谏的精神风貌在仁宗一朝发挥培育到了极点,成为中国历史上一道独特靓丽的风景线,究其原因,刘后承上启下的作用是不可小视的。
  结束。


推荐贴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2-22 21:01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22433 second(s), 8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