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轩辕年度大作<双雄会>宣传专帖, 对于剧本历史背景 人物关系不了解的进来
性别:男-离线 思念思想

颖川侯谏议大夫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平西将军
好贴 7
功绩 417
帖子 2221
编号 2978
注册 2003-12-6
来自 天津闲人


发表于 2004-12-7 09:38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为了让大家更好地了解轩辕年度神作之&lt;双雄会&gt;,特开本贴,主要介绍剧本中人物 历史背景,希望有助于大家更好地融入那个波澜壮阔,金戈铁马的时期,更好地欣赏韦老大的最新力作.


推荐贴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思念思想

颖川侯谏议大夫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平西将军
好贴 7
功绩 417
帖子 2221
编号 2978
注册 2003-12-6
来自 天津闲人


发表于 2004-12-7 09:39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人物介绍之一:北齐高祖神武皇帝高欢
  高欢,字贺六浑,生于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九年( 495年),卒于东魏武定五年( 547年)。渤海(上艹下修)(河北景县东)人。北齐高祖神武皇帝。

  高欢出身官僚家庭。六世祖高隐曾为西晋玄菟太守(辽河流域),三世祖高湖曾为北魏政权右将军。祖父高谧,官至北魏侍御史,后因犯法被迁居北部边境怀朔镇(内蒙古固阳南)。高次即出生于怀朔镇。

  高欢幼年丧母,寄养之家家境贫寒。直到娶妻成家,得岳父支持才有了自己的马,参加了镇军,并担任镇军的队主,负责保卫边境和当地治安。后转任函使,往返于怀朔镇与北魏都城洛阳,负责投递中央与地方间的信函。到此时,高欢的生活才开始有转机。

  先天的官僚家庭出身和后天的贫困生活,使高欢逐渐养成了深沉大度、轻财喜士的豪侠品格。担任镇军后,高欢的视野扩大了,尤其是出任函使常去洛阳,逐渐熟悉北魏政治中心的情况。当他目睹羽林军烧主张排抑代来武人“不使预在清品”的领军张彝住宅,并殴伤张彝,杀其子张始均,而朝廷却不闻不问,认识到北魏政治的腐败,遂产生了推翻北魏统治的念头。为此,他与司马子如、刘贵、贾显、孙腾、侯景等结为好友,相机行事。

  北魏正光六年( 525年),北魏上谷地区(怀来东南)爆发起义,高欢即与司马子如等先后参加了河北杜洛周、葛荣的起义队伍。不久,高欢离开葛荣,投奔了北秀容川(今山西西北部经神池、五寨、保德县之朱家川)契胡族酋长尔朱荣。起初,尔朱荣对高欢并不十分信任,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高欢有雄才大略,遂与之谈论政治。高欢认为当时北魏皇帝愚弱,太后淫乱,宠臣专权,朝政大乱,建议尔朱荣乘势起兵,推翻北魏朝廷。此建议正中尔朱荣下怀,因而更加信任高欢,任命他为亲信都督(卫队长)。

  此时,北魏朝廷内讧不已。明帝元诩一面受太后的专制,不敢擅作行动,另方面又对大臣郑俨、徐纥擅弄朝政不满,谋划铲除之。武泰元年( 528年),明帝派密使诏请尔朱荣率兵入洛阳清君侧,替他除掉心头之患。尔朱荣乘机应诏派军进发洛队,途中得到明帝被灵太后杀害的消息,遂以此为借口,急速领军攻入洛队,杀灵太后及由她所立三岁小皇帝元钊,以及北魏百官王公卿士二千余人。同时立孝庄帝为傀儡。在此事件中,高欢因参谋有功被尔朱荣赐爵位为铜(革是)伯。

  尔朱荣在控制洛阳政权后,大规模镇压农民起义。高欢则一面利用他与起义军昔日的关系,离间起义军;一面则与尔朱荣的将领一起直接镇压起义军。不久即被尔朱荣提升为第三镇人酋长,常常参与制定重大决策,实际已成为尔朱荣的副手。

  高欢的雄才大略和权力日重,又使尔朱荣忧心忡忡,深恐死后高欢篡权。为此,他一面告诫其子尔朱兆不可轻视高欢,否则“尔非其匹,终当为其穿鼻。”防止高欢篡权,一方面开始着手削弱高欢的权力,将高欢调往晋州任制史(今山西临汾市),使其远离政治中心洛阳。高欢与尔朱荣遂产生矛盾。不久,尔朱荣被北魏孝庄帝所杀,尔朱兆起兵攻洛阳,并命高欢出兵。高欢借口晋州绛蜀、汾胡人要谋反拒不出兵,认为尔朱兆的行为系“举兵犯上,此大贼也,吾不能久事之。”从此,起杀尔朱氏之念。

  河北杜洛周、葛荣大起义失败后,葛部余众20多万人流落到并、肆二州,倍受契胡族人压迫,先后起义20多次。针对这种状况,高次向尔朱兆建议,选派心腹将领统领之。尔朱兆采纳高次的建议,任其为统领,建牙于阳曲川。后又命高欢率众东出山东养众。高欢掌握这20万人,进一步扩大了自己的势力,为日后争雄奠定了基础。

  高欢离开晋阳,东出山东,逐渐摆脱尔朱氏的控制,发展自己的势力。在向河北进军途中,高欢注意约束部将,制定严格军纪,秋毫不犯。过麦地时,他本人带头下马穿行,得到河北人的支持。山东人民闻此事,认为高欢带军有方,整军严整,也心向高欢。

  北魏建明二年( 531年),高欢带军进驻信都(河北邢台西南)。当时,河北的大部分地区仍在尔朱氏的控制之下,他们手握重兵,占据重镇,并不支持高欢,拒绝向高欢提供粮食。只有当地的汉族大族高乾、封隆之等想借高欢势力控制河北,拥护高欢。高欢一到滏口,高乾就与封隆之的儿子封子绘赶去迎接,高欢因此进驻信都。时值尔朱度律废元晔而立节闵帝,为寻求高欢的支持,他说服节闵帝,封高欢为渤海王,东道大行台、冀州刺史。高欢因此在河北、山东立住脚,开始准备与尔朱氏决裂。他假造书信,说尔朱兆要把六镇人分配给契胡族做部曲,引起六镇人对尔朱氏的不满;接着又假造兵符要征占六镇人当兵,并亲自到郊外为征发的万余人送行,并进一步煽动说:他与六镇人皆为背井离乡的游子,形同一家,没想到而今会让官府征召为兵。如若西进,必定会死于战场;如误军期,必被处死于刑场;而被配作部曲同样也是死路一条,只有造反一条路。六镇人表示拥戴高欢为主。这样,高次将六镇20万人紧紧掌握在自己手中。为缓和民族矛盾,加强自己的力量,高欢严整军纪。他说。“尔乡里难治,……无刑法,终自灰灭。今以吾为主,当与前异,不得欺汉儿,不得犯军今,生死任吾则可,不尔不能为取笑天下。”这样,高欢使这支军队成为战胜尔朱氏的基本力量。

  北魏普泰元年( 531年),高欢部将李元忠与高乾合力平殷州,斩尔朱羽生后,高欢开始公开反对尔朱氏。他首先上表节闵帝,陈述尔朱氏挟天子以令众人的欺君之罪,此表因被尔朱氏隆秘密扣压不能上达。于是,高欢便以朝廷被权臣把持、表奏不得上达为由,拥立北魏宗室章武王融子渤海太守元朗为帝,史称后废帝,年号中兴。

  尔朱氏眼见高欢势力日盛,于是合兵进攻高欢。尔朱度律、尔朱仲远驻军阳平(山东莘县),尔朱兆也领军前来汇合。高欢利用尔朱氏内部矛盾,采取反间计使其互相猜测,致使尔朱度律、尔朱仲远不战而还,高欢则在广阿(河北隆尧东)击败尔朱兆军。并乘势进攻邺城(河北临漳西南)。他采取建土山、挖地道的办法,一举摧毁邺城,生擒驻守邺的相州刺史刘诞。战后,后废帝元朗封高欢为大臣相,柱国大将军、太师。北魏永熙元年( 532年),尔朱氏军再次汇合集结邺城周围。号称20万,准备与高欢决一死战。当时,高欢步兵不到三万,马匹不到二千,双方力量悬殊。但六镇兵士因深受契胡族压迫,人心归一,高次又在韩陵(河南安阳市东北17里)设圆阵,将牛、驴绑在一起堵塞归路,造成背水一战之势,更使兵士斗志旺盛。两军交战,尔朱氏军大败,尔朱天光、尔朱度律被亲信斛斯椿擒获,送到洛阳;在洛阳的尔朱世隆、尔朱彦伯也被擒;尔朱兆逃亡晋阳;尔朱仲远逃奔梁州,不久死去。尔朱氏势力受到沉重打击。韩陵之战后,高欢乘势进据洛阳,废节闵帝,另立孝武帝(北魏孝文帝曾孙)。孝武帝即位后,授予高欢大丞相、世袭定州刺史,北魏大权实际已落入高欢手中。

  控制了北魏王朝后,高欢立即组织兵力进攻尔朱兆。他从釜口攻打尔朱兆,迫使尔朱兆在大掠晋阳后退保北秀容。高欢进据并州(太原市西南),建大丞相府,并州成为其霸业基地。接着高欢采取疲敌战术,多次放出口风要进攻秀容,但每次均按兵不动,有惊无险,使秀容的尔朱兆穷于应付,兵士疲惫不堪而放松警惕。高欢则乘尔朱兆举行年宴时,派精兵以一日一夜三百里的速度进袭尔朱兆,打得尔朱兆军措手不及,尔朱兆自杀。至此,控制北魏王朝七年之久的尔朱氏势力彻底垮台。

  尔朱氏势力垮台后,高欢势力大盛,操纵了北魏大权。北魏孝武帝元修不甘做傀儡,于天平元年( 534年)征召关右军队,并亲率屯于河桥(河南孟县西南、孟津东北黄河上),准备攻打高欢。高欢也领军驻扎河桥以北10多里的地方。元修所领军内矛盾重重,无力抵抗高欢军,元修本人只得逃奔关中,投奔了宇文泰。高次立清河王子元善见为帝,是为孝静帝。同年,关中的宇文泰毒死元修,拥立孝文帝孙元宝炬为帝,是为文帝,北魏始分为东西魏。东魏将都城迁邺,军国政务完全被高欢所控制。

  在控制东魏政权过程中,高欢注意缓和民族矛盾。他要求鲜卑军士不得凌辱汉民,“汉民是汝奴,夫为汝耕,妇为汝织,输汝粟帛,令汝温饱,汝何为疾之。”这有利于巩固高欢的政治权力,也有利于民众的安宁和社会的发展。

  整顿吏治也是高欢理政的一个重要内容。天平二年( 535年),高欢特派使者出郡巡察,向民疾苦。到邺朝见东魏帝时,令百官向他汇报治理地方情况,对不守法的官吏“节级相坐”,对守法勤奋的官吏则大加褒赏。

  与此同时,高欢企图吞并西魏,重新统一北方。东魏建国的第三年( 536年),高欢即利用关中霜旱、灾情严重之机向西魏发动进攻。他亲率20万大军从蒲津(山西永济县)渡黄河出击,另派窦泰统军趋潼关(陕西潼关县境),高昂统军趋蓝田(陕西蓝田)。次年,西魏军大败窦泰军,窦泰自杀,高次只得退兵。

  天平四年( 537年),高欢再次出兵,仍以蒲律渡河攻西魏,西魏军则进据沙苑(陕西大荔县南)迎击。西魏守文泰采纳大将李弼的建议,向东推进10里,在芦苇中伏兵,等东魏军一到,鼓噪出击,东魏军大乱,损兵折将八万多人。高欢本人亦险遭不测,最后跨橐驼逃到黄河边,抢船渡河才得以逃脱。

  沙苑战后的第二年,高欢又做了一次进攻西魏的努力。部将侯景与司徒高昂将西魏将独孤信包围在金墉城(今河南洛阳市东),双方展开激战。西魏帝和宇文泰领兵救援,东魏高欢也领兵支援,双方在河阴(河南洛阳市东北)大战,结果东魏军大败,司徒高昂和大都督李猛等被杀。东西魏在玉壁战斗中,高欢病倒,回到晋阳不久于武定五年( 547年)正月死去,终年52岁。死后葬于邺西北漳水之西,东魏孝静帝赐谥号献武王。高欢子北齐文宣帝高洋于天保初年追崇高欢为献武帝,庙号太祖,陵曰义平。高欢孙北齐后主高纬于天统元年( 565年),改谥神武皇帝,庙号高祖。

  高欢当政期间,注重缓和民族矛盾,整治吏治,并力求实现东西魏的重新统一,不失为一位顺应历史潮流发展的政治家、军事家。


推荐贴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思念思想

颖川侯谏议大夫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平西将军
好贴 7
功绩 417
帖子 2221
编号 2978
注册 2003-12-6
来自 天津闲人


发表于 2004-12-7 09:47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宇文泰

宇文泰(505─556),北周的實際創建者。其先出匈奴,自後燕歸魏,徙居武川(今內蒙古武川西)。泰子宇文覺稱帝後,追尊其為太祖,謚文帝。北魏末年六鎮起事中,參與鮮于修禮和葛榮的起事軍,後隸爾朱榮部將賀拔岳麾下。由於魏孝武帝與高歡不睦,入關就宇文泰,並任命其為大將軍、雍州刺史兼尚書令。次年,宇文泰殺孝武帝,立元寶炬為文帝,改元大統,是為西魏,但政權實際掌握在宇文泰手中。

宇文泰善於?\略和指揮,曾與東魏多次作戰,互有勝負。他又使西魏文帝娶柔然公主為皇后,並廢原來的皇后為尼,最後賜死,以取悅柔然。對於突厥,則遣使通好。對南朝則採取攻勢,先後奪取了益州和荊雍之地。政治改革方面,在大統元年採納蘇綽建議,制定公文格式,以朱色、墨色區別財政支出與收入,定出戶籍冊和臚列次年課役大數的計帳制度。大統七年,又制定地方官必須遵守的六條詔書:即清心、敦教化、盡地利、擢賢良、恤獄訟、均賦役。他又建立府兵制,擴大了兵源,此制後更為隋唐所沿襲。以後又令盧辯仿照周禮更改官制,政府文告也要仿先秦文體。又恢復鮮卑舊姓,命令漢族部將資歷高者襲三十六姓,次者襲九十九姓,所將士卒也改從主將的胡姓,由是令他們形式上成為一批胡化了的漢人。
推荐贴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思念思想

颖川侯谏议大夫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平西将军
好贴 7
功绩 417
帖子 2221
编号 2978
注册 2003-12-6
来自 天津闲人


发表于 2004-12-7 09:50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重要历史人物介绍之:侧帽风流独孤信     
    历史上有三位独孤皇后,北周明敬后,隋元贞后,隋文献后,她们系同父所生,这在历史上实属罕见。这位三朝国丈就是西魏宰辅独孤信。

  独孤信,武川镇(今内蒙武川西南)人,祖籍云中。本名如愿,后因治绩突出,“信著遐迩”,被赐名为信。他是西魏威震四方的一代名将,因战功卓著,拔至宰辅,其声名远播大河上下,长城内外……


显贵家族 北塞俊郎

  魏晋末年,天下大乱,各少数民族纷纷南下入主中原,建立自己的政权。公元四世纪末期,北方鲜卑拓跋部异军突起,联合其他部族,重建代国,后改国号为魏,史称北魏。魏初共有四十六个部落,其中鲜卑化的匈奴独孤部地位显赫,它世代与拓跋部王室联姻,北魏开国皇帝拓跋硅的祖母,第二代皇帝拓跋嗣的生母皆为独孤氏。

  独孤信便出生于这样的一个显贵家族之中。他生于北魏宣武景明三年(公元502年),祖籍云中,其祖先伏留屯曾任部落大人,是魏初最重要的官员之一。到独孤信的祖父俟尼时,俟尼举部迁往武川,在北塞防戍边隘。当时北魏都城设在平城(今山西大同东北),为防御柔然,北魏朝廷在其北面沿边要害之处设了一些军事据点,名为镇,镇将全由鲜卑贵族担任,俟尼便是其一。俟尼辞世后,由独孤信的父亲独孤库继任部落酋长。独孤库英勇豪爽,讲求节气,北镇人民无不敬服他。其妻费连氏也是贵族出身。由于有这样的高贵血统相传,他们的儿子独孤信天生一表人才,风度翩翩。并且,因为独孤信自小生活在辽阔的北方大草原上,受当地尚武之风的感染,骑马射箭,无所不精。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自幼熟读百家经史,深受汉文化熏陶。他认为祖宗们南征北战,威震四方,虽重武略,却忽视了文治,于是亲政后他便大兴“文治”。太和十七年(公元493年),他力排众难,迁都洛阳。南迁的鲜卑贵族们迅速汉化,而仍留在北方驻守边防的鲜卑贵族们则因远离都城,受汉化影响小,依然保持着鲜明的鲜卑旧习:姓复姓,说胡话,着胡装,崇尚武艺,聚部而居。他们逐渐被淘汰,地位骤降,身份沦落。独孤家族亦是如此。

  戍守北方的鲜卑士兵们的生活更是苦不堪言,他们沦为“府户”,位如奴隶,怨声载道,加上当地是各少数民族杂居之所,民族冲突日益严重,北部边塞成了一个充满危机的火药桶。正光五年(公元524年)初,高平镇(今甘肃固原县)镇兵推举高车酋长胡深为高平王,举起起义大旗,北方人民欣然响应。义军力量迅速壮大,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下沃野镇,胡深又派遣大将卫可孤率军攻打怀朔、武川二镇。

  武川豪强贺拔度、宇文肱闻风,赶紧在当地招兵买马,组成了一支宗乡武装以抗击起义军。日后从这支小小武装中走出了不少人物:北周王朝的缔造者宇文泰,名将贺拔胜、贺拔岳兄弟,独孤信亦是其一。尽管家道中落使独孤信对已汉化的洛阳集团深感不满,但他毕竟是一个贵族子弟,义军起义直接威胁到了他的自身利益,故也加入了这支队伍。他驰骋疆场,英勇善战,几度出生入死,名扬一方。武川豪强们奋力抵抗,袭杀了卫可孤,给义军以重创。无奈此时“六镇风暴”刮起,席卷北魏。武川旋即被攻下,首领贺拔度不幸阵亡,群龙无首,队伍解散。

  独孤信只得随其家流徙到定州(今河北定县)。可才安定下来不久,起义风浪又波及到了河北。葛荣在定州的左人城(今河北唐县)率军起义。定州人民将对鲜卑统治者的满腔愤恨转嫁到当地北镇流民的身上。为免遭杀戮,独孤信被迫加入义军队伍中,成为葛荣的一名部下。此时的独孤信正是一位翩翩少年,风流倜傥,才貌出众,且好“自修饰服章”,军中人皆称他为、“独孤郎”。

  孝明帝武泰元年(公元528年),尔朱荣发动了河阴之变,掌握了北魏实权。这年秋天,他与葛荣在滏口展开大战。葛荣麻痹轻敌,战败身亡。尔朱荣见俘军中的独孤信本是鲜卑贵族,又年少英勇,气度不凡,便提升他为别将。不久,独孤信受命征讨义军的残余势力韩娄,他在战场上表现十分出色,单枪匹马,出阵挑战,一举擒拿了韩娄手下的一员干将袁肆周。此后,尔朱荣对他更加看重。元颢入洛阳后,独孤信再次受命为先锋,卓有战绩,赐爵爱德县候,后迁武卫将军。

  北魏末年,权臣高欢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不可一世,唯独当时坐镇荆州和拥兵关陇的贺拔胜、贺拔岳兄弟不肯从命于他。于是高欢挑拨离间,唆使关西将领候莫陈悦谋杀了贺拔岳。贺拔胜得到消息后,意恐奸人从中获利,忙命身边的大都督独孤信立即入关,接任贺拔岳的职位,招抚余众。独孤信日夜兼程地赶到陇关,才得知岳部将士们已推举字文泰作了统领。宇文泰也是武川镇人,与独孤信自幼相好,后又在沙场上并肩作战,感情笃厚。二人异地相见,分外高兴。不久,独孤信受命到都城洛阳向孝武帝报告关陇一带的情况,行至雍州(今陕西西安),恰好遇见孝武帝派遣的大使元毗,遂中途折回荆州贺拔胜处。尔后,他“寻征入朝,魏孝武雅相委任”。


忠义为先 竭诚尽忠

  高欢在朝中掌权,想自立为帝的心思昭然若揭,孝武帝实则是他手中的一个傀儡,二者的矛盾愈演愈烈。永熙三年,孝武帝拉拢宇文泰、贺拔胜等人,暗中调兵遣将,决定与高欢决一雌雄。但孱弱无能的他哪里是高欢的对手,最后只得西逃长安投靠宇文泰。众人见之,军心大散,一夜之间,逃亡者竟超过了半数。

  独孤信闻迅后,颇感为难。因为当时他的父母妻儿全在高欢的辖地之内,若想追随皇上,则需舍家而去,落个“不孝”的名义。但孝武帝毕竟是堂堂一国之君,身为下官不为其尽忠效力又会有“不忠”之嫌,况且他的昔日好友如今都已坐镇西边,于其前途甚为有利。权宜片刻之后,独孤信还是决定追随皇上,西入关中。于是他马不停蹄,一路追赶,至洛阳西北的漉水终于赶上了孝武帝。孝武帝见他单骑而至,心中真可谓感慨万千,叹声说:“将军今能辞父母,捐妻子而从朕,‘世乱识忠良’,此话当真不假呀&#33;”遂赐御马一匹,进其爵为浮阳郡公。

  自此,魏分东西。是年,高欢另立孝静帝,自己执掌朝政,并迁都于邺城,史称东魏;宇文泰则鸩杀了孝武帝,于大统元年(公元535年)另立文帝,定都长安,史称西魏。二者分别以怀朔系军阀集团和武川系军阀集团为靠山,开始了十多年的对峙。

  荆州成为东魏的领地,但当地的人民却“心犹恋本朝。”(因独孤信曾在荆州任过大都督,对当地民情甚为了解,西魏朝廷便任命他为掌管三荆州军政事务的都督、东南道行台(派驻地方兼管民事的官员)、荆州刺史,想以此来招抚荆州人民。

  独孤信遂起程。到达武陶时,东魏的弘农太守田八能率领一群蛮兵将其挡在淅阳城(今河南西峡县北)之外,同时东魏都督张齐民也受命率3000名步兵与骑兵尾随独孤信之后。当时独孤信所带兵卒还不到1000人,形势十分严峻。他稍作思量后,镇定地对部下说:“敌众我寡,若回头攻打张齐民,前方之蛮人定会以为我军撤退,必将转守为攻,这样我军就会首尾受敌,难以脱身;不如首先进攻前面的田八能,若能击败他,张齐民军就会不战自溃了!”于是他领兵力挫田八能,张齐民果然随之败逃。独孤信接着又乘胜袭击穰城(今河南邓县),当时穰城由东魏西荆州刺史辛纂把守,辛纂带领兵马出门迎战,被独孤信打得落花流水,惨败而归。城门还未来得及关上,独孤信已令都督杨忠为先锋夺城。杨忠对守卫城门的东魏士兵们大声喝道:“我大军已至,城中还有人马接应。你们若想寻一条生路,为何还不避开逃命去呢?城门上的士兵一听,顿时作鸟兽散。杨忠趁机率领士卒冲进城内,擒杀辛纂,城内的军民吓得服服帖帖。独孤信接着又分开兵马,平定了三荆。但东魏岂肯善罢甘休。半年过后,高敖曹、候景突然率军进攻穰城。独孤信见大兵临近,自己则势单力薄,赶紧向朝廷求援。可西魏援军久久不至,终于寡不敌众,只好与部下杨忠弃城南下投奔梁朝。

  南梁的都城建康是一个风景秀美、气候宜人、繁华富庶的都市,但这一切都不能吸引独孤信。他虽身居其中,心却无一日不思念着北方故土,终日郁郁寡欢。他几次上书给梁武帝请求北返,西魏也派遣使节来与梁商讨此事,但均未果。一直到三年过后,梁武帝才允许独孤信等人北返。独孤信闻讯后,欣喜之余不禁泪下:“我苦苦期盼达三年之久,终于盼来了今日&#33;”临行前,他向梁武帝告辞。武帝问他:“朕闻你父母均在山东,不知今将何往?”独孤信不假思索地说,“为君臣者岂能因顾念家人而事二君乎?”梁武帝听后感到十分惊奇,他没想到这位北方蛮族之士竟会如此注重忠义礼节,遂备厚札相送。

  独孤信返回长安后,因自己兵败东魏,又弃城奔梁,“亏损国威”,上书给魏文帝请求治罪。文帝阅后,不置可否,便交由尚书们商议。兵部尚书及陈郡王玄等人奏曰:“独孤如愿兵败,使国蒙羞,理当受罚。但他独守孤城,只因援军未至才被迫投奔南梁,且他有平定三荆之功。请陛下赫免其罪,官复原职。”独孤信因祸得福,不久便晋升为骠骑大将军,加侍中,开府仪同三司。


武功文治 功勋卓著

  独孤信卓有军事才华,被誉为一代名将。当年的“独孤郎”还只是锋芒初露,如今的独孤大将军早巳不可同日而语了。他久经沙场,用兵如神,屡次出奇制胜,为西魏立下汗马功劳。

  大统三年(公元537年),刚从建康归来不久的独孤信便跟从宇文泰出征东魏。此次出兵十分顺利,一路势如破竹,弘农即刻被攻下,又在沙苑大败高欢亲率的10万大军。得胜后班师回朝,文帝对众将士大加赏赐,独孤信被封为河内郡公。

  一日,独孤信巡行于俘虏营中,偶然发现了一位远房亲戚,忙—上前去寻问家中情况,谁知那位远戚却告诉他其父已经过世了。独孤信顿时肝胆欲裂:“没想到当初一别之后,我们父子竟再无见面之期了&#33;”于是赶回家中,“发丧行服”。

  不久,他接令回朝,与冯翊王元季海一起统兵两万直逼洛阳。时任洛阳刺史的广阳王元湛闻风丧胆,弃城而逃,独孤信等不费一兵一卒,轻而易举地占据了金墉城。大统四年,东魏卷土重来。候景、高敖曹二人为先锋围攻洛阳,高欢则亲率大军随后而至。东魏军来势凶猛,“悉烧洛阳内外官寺、居民,存者什二三。””独孤信等被围困在金墉城内,情况大为不妙。此时,独孤信异常冷静,一方面派人十万火急地送信至朝中请求增援,另一方面鼓舞士气,严加防范,固守城中“旬有余日”。当时西魏文帝正欲与丞相宇文泰去洛阳祭拜列祖列宗的园陵,收到告急文书后,马上率援军东行。至澶东,候景等人连夜解金墉之围离去。宇文泰轻骑追击至黄河边上,候景布阵迎战。因战马中箭受惊,宇文泰不幸跌下马来,身受重伤,只得败退而归。西魏军稍作休整后,再度发起进攻,“是日,东、西魏置阵既大,首尾悬远,从早至晚,战数十合,气雾四塞,莫能相知”。独孤信、李远任右面先锋,赵贵、怡峰任左面先锋,交战皆失利,其他将领见状忙引兵后退。独孤信本已身处劣势,又见文帝、宇文泰不知去向,深知自己也无回天之力,只好弃卒先归。

  大统六年(540年),东魏候景从三鸦出发,准备收复荆州。独孤信统5000骑兵驰出武关增援,候景一见,连忙撤军返回。

  第二年,岷州(今甘肃省岷县)刺史赤水纠集蕃王梁仙定举兵反叛,朝廷下诏令独孤信率军讨伐,以平定叛乱。独孤信奉旨至岷州,见赤水、梁仙定怒斥道:“你们身为朝廷命官,沐浴龙恩,而今竟举兵反叛&#33;看我不拿你们这等不忠不义之贼!”两军交战才几个回合,梁仙定就被独孤信的部下杀死。但其兄弟儿子们仍不死心,率余军继续作战。独孤信勒兵转向万年,驻扎在三交谷口。叛军不肯屈服,“并力拒守”。独孤信想:长此纠缠下去,于我军不利。遂生出一道妙计,诡骗叛军道:“你们这些叛贼死到临头还不反悔,今我大军已至,尔等已身陷重围之中了!”叛军闻知大惊,环顾四周,只见山上风吹草动,果真似有万千大军埋伏其中,吓得赶紧放下武器,抱头鼠窜,各自逃命。独孤信率军乘胜北追,一直追到岷州城下,城里的叛军知道大势已去,慌忙出城缴械投降。独孤信又立大功一次,被朝廷加授为太子太保。

  魏自分东西以来。两边各不臣服,常为领土之事争战不休。大统九年,烽火又起。高欢与宇文泰各自率兵在芒山展开大战,经过几次交锋,西魏左军赵贵等五员大将相继失利,东魏占居优势。宇文泰又亲自出阵与东魏交战,再度失利,只好在日暮时分引兵逃走。高欢忙派兵追击。正在这个危急时刻,独孤信赶到,与于谨招聚剩下来的散兵游勇,从后部偷袭东魏追兵。追兵怎会料到身后竟然还会有敌军,顿时惊慌失措,军心大乱,“西魏诸军由是得全”。

  西魏不仅外有东魏强敌,内部反叛亦接连不断。大统十二年,凉州刺史宇文仲和聚众反叛,独孤信率怡峰前去征讨。宇文仲和固守武威城,独孤军屡攻不下,相持甚久。独孤信仔细斟度形势,终于找出了叛军的漏洞。是日深夜,他命手下诸将用云梯从东北方攻城,自己则率精兵从西南方进攻,两面夹击叛军。城内宇文仲和的士兵们正昏昏入睡,及待发觉,虽奋力抵抗,但为时已晚了。黎明时,独孤信等便攻人城内,擒捉宇文仲和,并俘获了叛民6千户,全部解押至长安。独孤信因此被拜为大司马。

  此后,独孤信又分别于大统十三年、十六年两次出征,进位至柱国大将军。并且福荫诸子,他的五个儿子分别被封为公、侯、伯,累计加封四千户。

  独孤信兼通文武之道,能张能弛,不仅是一名英勇善战的武将,也是一位长于治理地方的官员。

  大统三年(公元537年),他进据洛阳时,洛阳城已是荒凉一片。昔日的繁华消失殆尽,残垣断壁时有所见。许多居民流亡离散,名门士族更是踪影全无。独孤信得知河东籍的柳虬和裴诹之还分别留居阳城和颍州,便征召他们,分别任命他们为行台郎中,开府蜀。有了这些当地名门望族的协助,独孤信威信大增。弘农裴志本已隐居山中,此刻却“纠合义徙举广州归同”,陈析、韩雄等地方豪强相继投奔到独孤信帐下,原属东魏的颍、豫、襄、广、陈留等地也自动并入西魏领土之中。

  独孤信在坐镇陇右的近十年中,治绩更为突出。陇右是西魏的后方,各民族杂居在此,地方豪强势力盘根错节,人们一旦有冤屈上诉,几年都得不到解决。这里是一块是非之地。西魏朝廷也为此大伤脑筋,数易刺史,但均不能改变这种状况。大统四年,独孤信任陇右十一州大都督、秦州刺史。独孤信对当地的情况早已有所耳闻,但他毫不畏惧,决心治理好陇右。上任后,他立即着手办理数年来积压的案件。他铁面无私、据实查办,不论犯人有何后台,均按其罪行加以处治。这样,百姓们郁闷心头已久的冤气终于得到化解,心相归之。而当地豪强亦被他的此举所威慑,再也不敢为非作歹,作威作福了。收拢民心之后,独孤信又“示以礼教,勤以农桑,”几年下来,州府府库充实,百姓也日渐富足。邻地的流民见之,纷纷举家投附,秦州所辖户数一下子增加了几万。顿时,独孤信名声大噪,“信著遐迩”,宇文泰因此赐其名为信。

  只是树大招风,一篇《檄梁文》为他招致祸根。《檄梁文》是侯景之乱之际东魏大臣魏收写的一份奏折。魏收在文中诡称独孤信“据陇右不从”,宇文泰得知,遂起戒备之心。趁独孤信移镇河阳之际,任自己的侄子宇文导代替其职,并且还亲自视察其地。


鸟尽弓藏 悲赴九泉

  西魏政权一直为宇文泰所控制。宇文泰,字黑獭,是一个鲜卑化的匈奴人。当初魏孝武帝败给高欢后,能在西边得以苟延残喘,全靠宇文泰。但由于孝武帝不甘再次沦为傀儡,西迁不到半年即被毒死。此后,西魏的三个傀儡皇帝——文帝、废帝、恭帝都在宇文泰的操纵下先后上台。

  宇文泰与独孤信是同乡,世居武川,其发迹也主要依靠武川势力集团。他深知独孤信风度弘雅,深得人心,且功高勋著,在武川集团中威望甚高,不得不对其加以防备。独孤信亦察出事有端倪,便主动上书,提出自己身居陇右已久,请求还朝。宇文泰假意不许。正好此时东魏使者带来独孤信母亲亡故的消息,独孤信再次上书,“陈哀苦,请终礼制”。宇文泰又装作一副迫不得已的样子,让他发丧行服。当然,宇文泰也心存愧疚,毕竟独孤信与他从小相善,为他效力不少,便追赠其父独孤库为司空公,其母费连氏为常山郡县,并且于大统十六年(公元550年)升迁独孤信为尚书令,待六宫建制之后,又拜他为大司马。

  可这一切并未挽回什么,二者之间的间隙由此产生,并不断扩大。

  宇文泰广聚英俊豪杰于其门下,数度东西征战,就是为了给后代子孙坐镇天下打好基础。到恭帝时,西魏已名存实亡,宇文氏的夺权篡位只是早晚之事了。宇文泰开始考虑立嗣的问题。他自己已不想篡位,故在立嗣之事上慎而又慎。此事也的确非同小可,因为被立为后嗣的人将是明日之君,宇文家的江山全掌于他一人之手。宇文泰已有一嫡子略阳公宇文觉,系其正配夫人冯翊公主所生,他应是理所当然的后嗣。然而宇文泰却久久不能作出决断。这是因为在宇文觉之前,姚夫人生有一庶出长子宇文毓,宇文毓之妻恰好是独孤信的长女。宇文泰担心立宇文觉为后嗣会使独孤信生出异心。

  最后他终于想出了一出绝妙好戏。恭帝三年(公元557年),他召集公卿们共同商讨立嗣之事,颇为难地说:“我意欲立嫡子觉为后嗣,又恐大司马独孤公多心。你们以为该如何是好?”独孤信乃朝中元老,威望极高,众官员左右为难,亦不知如何是好,唯有保持沉默。整个大殿寂静无声,突然尚书左仆射李远站出身来,声色俱厉地道:“立子以嫡不以长,此乃自古以来的道理。略阳公身为嫡子,立他为嗣是理所当然之事,宇文公还何须多虑&#33;若是担心独孤信不从,请让我先斩了他&#33;”遂拔刀而出。众臣惊竦震动,不知所措。宇文泰亦赶紧站起来,故作发怒地说:“休得无礼&#33;有话好讲,何至如此&#33;”独孤信见状,知道一切都是事先图谋好的,深感无奈,只得说:“的确应立略阳公为嗣,我并无异议。”李远方收起剑来。如此一来,还有谁敢不从,众人纷纷表示李大人所言极是。立宇文觉为后嗣的事情就这样确定下来。

  事后,李远拜谢独孤信说:“只因事关重大,才有刚才冒犯之举,请独孤公恕罪。”独孤信心中气恼至极,但也无可奈何,只淡淡说了一句:“今日之事全赖李公才得以定下呀&#33;”

  朝中归来,独孤信忧愤交加:我捐家为国,几十年来征战沙场,治理地方,为宇文氏竭尽效忠之力,而今却遭他嫌忌,受他排挤。前景难测呀&#33;

  这年秋末,宇文泰北巡,不慎途中身染重病,便派驿马传令召见中山公宇文护赶到泾州拜见。宇文泰说:“我自知大限已至,而几个儿子尚都年幼。如今外面敌寇强大,天下大事就全托付于你了&#33;你一定要尽力而为,以成我平生之志&#33;”几天后,字文泰卒于云阳。世子宇文觉继位,独孤信被任命为太师、柱国、太冢宰。

  宇文觉当时年仅15岁,一切大事均由宇文护裁夺。不久,宇文护建立北周,立宇文觉为周天王,自任大司马。宇文护名望地位一向较低,虽受宇文泰倚重托以后事,但众王公大臣对其独掌政权,专横跋扈皆怏怏不乐,不肯服从于他。其中以赵贵为尤。赵贵也是朝中元老之一,当年正是他首推宇文泰代统贺拔岳的余部使其从此发迹,后又跟随宇文泰屡次出征,被封为八大柱国将军之一,地位等同于宇文泰。谁知宇文护建立北周后,竟加倍排挤他,地位大不如从前。赵贵不堪忍受,想除去宇文护,但他的势力还略嫌单薄,于是他想到了独孤信。赵贵早知独孤信遭宇文氏排挤已久,心中正愤愤不平。独孤信听赵贵一说,深觉言之有理,只是又感时机尚未成熟,便劝赵贵不要鲁莽行事。岂料此事竟被开府仪同三司宇文盛探知,迅速告到朝廷。宇文护大怒;趁赵贵上朝之际将他抓起来,所”有关联此事的人都满门抄斩,唯独孤信除外。因他名望素重,只是免去了其官爵。但这仅是权宜之计,宇文护如何能容得下有心反叛自己的人。一个月后,御赐毒酒,逼令独孤信自尽于家。时年。独孤信55岁。

  独孤信在魏分东西之际毅然舍家为国,选择西魏。此后,他苦苦跟随宇文泰达几十年之久,为他出生入死,屡建奇功,竭诚尽忠。正是在独孤信这样一批英雄豪杰的鼎力相助之下,宇文泰的势力不断增大,羽翼日渐丰满,使得西魏政权最终瓦解,宇文氏建立了自己的天下。独孤信也因此从西魏末相变为北周开国元勋。

  只是“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如同历史上众多的开国元老一样,独孤信虽辛苦一生,功勋卓著,竟不得善终。西魏末年,他始遭嫌忌,虽官爵累加,权力却被架空,到北周开国之际,竟被迫饮鸩自尽,溘然逝去。

  不过在其身后,三女相继封为皇后,诸子亦加官进爵,正如《北史》所谓“三代外戚,何其盛哉”。这也许是九泉之下的他唯感欣慰的吧。
推荐贴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思念思想

颖川侯谏议大夫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平西将军
好贴 7
功绩 417
帖子 2221
编号 2978
注册 2003-12-6
来自 天津闲人


发表于 2004-12-7 09:53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相关书籍 文章推荐:
蔡东藩&lt;南北史演义&gt;
推荐贴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思念思想

颖川侯谏议大夫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平西将军
好贴 7
功绩 417
帖子 2221
编号 2978
注册 2003-12-6
来自 天津闲人


发表于 2004-12-7 09:54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乱世之华——魏周八柱国(本文转自悠游社区)

南北朝之末世,北魏分裂为东西两魏,东魏高欢先盛于前,西魏宇文泰再兴于后,十几年间双雄对峙,此消彼长,后来两人子孙各篡其主为北齐北周,最终却是起自关中狭弱之地的北周战胜了控制河北中原富庶地区的北齐,统一了北方。这种反常的最后结局不是偶然出现的:一方面北齐的昏君暴政大大削弱了自身实力,另一方面宇文泰在关中的改革及从东魏到北周间的众多名将才是决定胜负的关键。东魏末年,宇文泰对关中诸军进行了府兵制改革,设八柱国,其中六柱国每人下辖两名大将军,每位大将军又统开府二人,每开府为一军,总共二十四军,各军平时务农,农闲练兵,加上宇文泰的其它改革增强了国力,西魏到北周的军事力量急速膨胀起来,不久就盖过了高氏的北齐。而这里的八柱国十二大将军,就是宇文泰麾下名将之所在。

柱国,原意是北魏的柱国大将军这一称号,始封于尔朱荣,尔朱荣败亡后被废置,到宇文泰再兴东魏时又重新设立。在西魏大统十六年以前柱国大将军这一称号共封给八个人,分别是:宇文泰、元欣、李虎、李弼、于谨、独孤信、赵贵、侯莫陈崇,当时号称“八柱国家”,其中宇文泰总领诸军,而元欣为西魏皇族,兵权受到限制,剩下的六人每人统领两名大将军,即为府兵中的“十二大将军”。在这八柱国十二大将军中,产生了从西魏到北周再到隋,直至唐初的新一代门阀贵族,而这几个时代的皇室后族大多都出自这些家族------宇文泰子孙为北周皇族,李虎子孙为唐朝皇族,大将军杨忠子孙为隋朝皇族,北周历代皇后多在这些家族中产生,隋文帝的皇后与唐高祖李渊之母都出自八柱国里的独孤信。而这些家族后来的盛况,都源于在南北朝最后的乱世中这些名将的丰功伟绩。

八柱国之宇文泰家族:
宇文泰的事绩就不用说了,与高欢抗衡的一世之英雄豪杰,可以说西魏北周的辉煌都出自他的手中,虽说他与另外七人并称八柱国,但实际上他是府兵乃至整个西魏的真正领导者。宇文氏在这一时期内也是人才辈出,除了后来独掌大权的宇文护和英明神武的周武帝宇文邕外,在十二大将军中也有宇文泰一族两人:宇文导与宇文贵。虽然最后宇文氏的北周为隋所灭,而后又代隋以唐,但宇文氏一族早就与杨氏李氏有了千丝万缕的联系,或是当年的并肩共患难,或是后来的联姻,以至宇文氏后来虽经隋文帝大量捕杀,但仍有旁支以高门大族的形式繁盛不已,其中有许多人也继续担任显贵,如隋朝的宇文庆宇文述宇文化及宇文智及宇文恺,唐朝的宇文士及等。宇文泰及其子孙较为宽仁,在篡西魏之后并不是像历代那样杀尽先朝的皇族,反而与之以高官后禄,这种宽仁的风格也为隋特别是为唐所沿习,而宇文氏因此在后来被保存下来,可以说也是福报吧。

八柱国之赵贵家族:
赵贵字元贵,天水南安人,在战乱中逃亡到中山,被逼加入葛荣军,葛荣战败后投入尔朱荣麾下,后又跟随贺拔岳平定关中,以军功做到了镇北将军。侯莫陈悦杀死贺拔岳之后,赵贵诈降于侯莫陈崇,骗取其信任后为贺拔岳收尸,随后出奔平凉,拥立宇文泰为主帅。平定关中后赵贵又参加了宇文泰与高欢在河桥、玉璧、邙山的激战,而后在广武大败柔然,斩首数千。“寻拜柱国大将军,”“孝闵帝践阼,迁太傅、大冢宰,进封楚国公,邑万户。”宇文泰死后,宇文护辅政,而赵贵自认为当年于宇文泰平起平坐,而今却要居于宇文护之下,甚为不平,于是与独孤信密谋杀掉宇文护,但在即将动手之前被独孤信制止,随后为开府宇文盛告发,赵贵因此被宇文护诛杀。赵贵初期以德智而成其功名,后来却由贵生骄,由骄生逆,想以卵击石,事将行而又犹疑不决,明显的是德不能载身,智不能识势,谋不能成密,不过一匹夫罢了。

八柱国之元欣家族:
元欣字庆乐,其父为魏献文帝之子广陵王元羽,其弟为西魏节闵帝元恭,是地地道道的魏国皇室近支。元欣为人粗鲁率直,素以飞鹰走狗为乐,并不见得有什么大才,但当魏孝武帝为高氏所迫出逃关中投靠宇文泰时,元欣率先响应,这一步好棋给他带来了后半生的煊赫荣华,一下子成为西魏皇室诸王之首。“为大宗伯,进大冢宰、中军大都督。大统中,为柱国大将军、太傅。”。“后拜司徒。恭帝初,迁大丞相。”这一系列高位使他表面上几乎可与宇文泰平起平座,而这种封赏,大概是宇文泰认为他粗鲁率直没有野心才给予的。事实上,他在长安大置产业,特别爱好园艺,以至当时长安的好果子都是出自他的园中,他对宇文泰也表现得毕恭毕敬,而推荐的人也都是无能之辈。这样一个皇室首席亲王,对宇文泰当然是没有任何威胁的,他能成为八柱国之一并且后半生享乐而终,可以说是憨人有憨福了。十二大将军里也有元氏三人:广平王元赞、淮安王元育、齐王元廓。总体来看,从西魏到北周,一方面,元氏诸王甘于置身宇文泰之下,甚至是被篡位也没作出多大反抗,另一方面,元氏与宇文氏频繁通婚,所以到了北周,元氏不但没有衰落反而更加繁盛;而后,大将军元胄在隋篡周的过程中为杨坚立下大功;到了唐朝,元氏与崔、裴、卢三家并称四大宰相门第,更见其盛。

八柱国之李弼家族:
李弼字景和,辽东襄平人,为人沉稳,有远见豪气,而且膂力过人。最初投于尔朱天光麾下,后来跟随贺拔岳,在讨伐赤水蜀、万俟丑奴、万俟道洛、王庆云的战斗中树立了骁勇之名。后来属侯莫陈悦,当宇文泰与侯莫陈悦争夺关中霸权之时,李弼的率众投奔宇文泰决定了宇文的胜利。而后李弼作为宇文泰的大将经历了平定关中、抗击高氏的诸次战役,特别是在宇文泰与高欢的沙苑大战中,当宇文泰的左军遭敌强攻之时,李弼果断的领轻骑向敌突击,将敌军横截为三段,由此决定了战争的胜负。“[大统]十四年,北稽胡反,弼讨平之。迁太保,加柱国大将军。”李弼以将略见长,其大将风度在八柱国中鲜有能及。因为上述功劳,他在八柱国中的地位也首屈一指,到了北周之时与于谨并为元老,死后被追封魏国公。李弼之弟李丂也是北周名将,虽不过五尺,但骁勇过人,一度让宇文泰大为叹服,后成为大将军。李弼后代在周为魏国公,在隋世袭蒲山公,其次子李曜之孙就是在隋末乱时间纵横一时的枭雄自称蒲山公的李密。

八柱国之于谨家族:
于谨字思敬,河南洛阳人,早年以才名著称一时。与其它人不大相同的是于谨出身于北魏正规军,在镇压边镇大暴动出谋画策,立下大功,被魏帝封为积射将军,后一度位至北魏征北大将军,但他在尔朱天光与高欢之争中站在尔朱一边,不久尔朱大败,于谨逃入关中,向宇文泰献称霸关中之策。随后,于谨跟随宇文泰参加了诸次战役,并带领大将军杨忠攻下了梁都江陵。“俄拜司空,增邑四百户。十五年,进位柱国大将军。”宇文泰死后,宇文护受命辅政,而于谨在大多数人迟疑之际,说服大家服从宇文护的权威,化解了分裂倾向。后来北周尊三老,于谨即为三老之一,可见其威望之高。总的来看,于谨在八柱国中以谋略为优,凡宇文泰以后大方向战略的制定都有于谨的参与,而于谨也是以其谋略保自身功名在数次换主时不失。于谨诸子在周隋间皆位重一时,而又以于翼为最,其地位在北周与于谨类似,周武帝继位前于翼甚至受先帝托孤,周武帝灭齐时于翼领一军独当一面,灭齐后又主持了长城的修补。最后在杨坚代周之时,于翼与李穆一样起到了影响全局的作用,因而于氏在于谨死后历周隋两朝更显其盛。

八柱国之侯莫陈崇家族:
侯莫陈崇字尚乐,代郡武川人,其祖先出自鲜卑别部。自十五岁起侯莫陈崇便随贺拔岳征讨葛荣、邢杲、元颢,在征讨万俟丑奴时,侯莫陈崇单骑冲入敌阵,于马上生擒万俟丑奴,因功被封安北将军。贺拔岳死后侯莫陈崇归入宇文泰麾下,随后“三年,从擒窦泰,复弘农,破沙苑,增邑二千户。四年,从战河桥,崇功居多。七年,稽胡反,崇率僸讨平之。”“十五年,进位柱国大将军,转少傅。孝闵帝践阼,进封梁国公,邑万户,加太保。历大宗伯、大司徒”,在宇文护掌权时因说出晋公宇文护必死之言被勒令自尽。侯莫陈崇三子皆为周将,而其兄侯莫陈顺更是十二大将军之一。侯莫陈崇一族以武猛而享威名,故能成一时之盛,而陈崇最终以言语鲁莽丧身,乃是脱不了轻率之道,一世英名也转眼云散,足以让人叹息。

八柱国之独孤信家族:
独孤信,出自云中的鲜卑别部,本名独孤如愿,少年时风度过人,任勇好侠,后投入葛荣帐下。独孤信在军中对着装修饰都非常重视,打扮不同于一般人,因此他又被人称作“独孤郎”。葛荣败亡后独孤信跟随尔朱荣征战各方,因功升至武威将军,甚得魏孝武帝看重。魏孝武帝入关之时,独孤信辞别家人单骑追上魏帝相随,成为一时间美谈。而独孤信与宇文泰又是同乡,自小就十分友善,故入关之后甚见重用。后来独孤信与杨忠攻下了东魏的荆州,随后东魏高敖曹以大军来攻,独孤信不敌,奔入南朝梁,三年后才回归西魏,其忠心如一得到了梁武帝称赞。“十四年,进位柱国大将军。”后来赵贵谋反事泄,独孤信受到连带,为宇文护所逼,自尽。独孤信一生都以德信著称,尽管战事非其所长,但凭其德信树立的威望,既使是偶有战败,也不损其名,他的功劳也多在安抚各方,深得民心,在陇右、荆襄地区都享有很高的声望,宇文泰因此命他将名字由“如愿”改为“信”。独孤信死后也因此常为时人所怀念,加之北周的两个皇后和隋文帝的皇后及李渊之母都是独孤信的女儿,因此他的名誉随后就得到了恢复。

八柱国之李虎家族:李虎为陇西成纪人,其祖先为晋末的凉武昭王,后为北魏所灭。李虎本人为宇文泰手下大将,后被封为柱国大将军,太尉,尚书左仆射,陇右行台,少师,大都督,陇西郡公。李虎于周篡魏之前去世,其子李炳也随后早逝,由时年七岁的李渊袭爵。李渊之母与后来的隋文帝杨坚之妻为姐妹,都是八柱国之一独孤信的女儿,因此李渊深为其姨母即隋文帝的独孤皇后所喜爱,而且又与隋炀帝为表兄弟,故李渊一族在隋朝的显赫更盛于周,这也为后来李氏建立唐朝打下了基础。十二大将军中的阳平公李远同样也出身于陇西成纪李氏,不过这一支与李虎的一支关系较远。李远与其兄李贤并为周初大将军,李远在后来也被封为柱国大将军,不过较之早已成名的“八柱国家”晚了许多。另外还有一位名将李穆据言也出自陇西李家,其人最初为宇文泰手下小将,声望远不及前述诸人,但长寿确过之,凭着多年积功,在周末时已位居大将军镇守一方,杨坚攻灭尉迟迥篡周时李穆起了重要作用,因而到了隋更加显赫,隋末炀帝听信方士的“当有李氏应为天子”这一谶语而尽诛李穆子孙。

八柱国中赵贵成立宇文泰之功,元欣佐宇文泰以皇室之威,李弼将略能军,于谨以谋辅事,侯莫陈崇以勇纵横,独孤信以德抚民,正是由于这些人各显其才于宇文泰之下,才铸就了宇文泰及北周的辉煌。这些人能团结于宇文泰周围,也更显出宇文泰乃是英雄中的英雄。

另外,十二大将军具体为元育、元赞、元廓、宇文导、宇文贵、李远、达奚武、侯莫陈顺、杨忠、豆卢宁、贺兰祥、王雄,皆世之名将,其详细事迹不再一一列述,北周一代,其它后起者如尉迟迥、韦孝宽、长孙晟等都是不可多得的名将,这么多丰富的人才,乃是北周统一北方,以至隋统一全国的基础。
推荐贴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思念思想

颖川侯谏议大夫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平西将军
好贴 7
功绩 417
帖子 2221
编号 2978
注册 2003-12-6
来自 天津闲人


发表于 2004-12-7 09:56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双雄——高欢VS宇文泰(本文转自悠游社区)

说起这两个人,必须先从北魏末年的边镇大暴动说开始。北魏初年,为防御柔然等族的侵扰,魏国在北部边境设立了沃野,怀朔,武川,抚冥,柔玄,怀荒,御夷六大军镇,起初镇兵主要为鲜卑人,同时还包括了一些汉族地主子弟,但到了孝文帝迁都洛阳之后,边镇地位日渐下降,加上长年战争导致兵源不足,北魏政府不断将囚犯派去充镇兵,边镇军民受到的各种岐视使那里充满了不安因素,最终引发了自公元523年起的不断的边镇军民大起义,进而间接导致了北魏的倒台,而后的五十年,中国北方便陷入双雄争霸的乱世中。而高欢,宇文泰这两个人,也正是自这场暴动起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高欢,字贺六浑,起自六镇之一的怀朔镇。渤海高氏世为北方高族,但由于他的祖父在任北魏侍御史时犯法被迁到怀朔,从此便在那里定居下来。高欢自小便与北方的鲜卑人混居在一起,长大后崇尚胡俗,同时又轻财重士,在当地有豪侠之名。虽然他家里很穷,但富人娄家的小姐一眼就看上了他,并执意嫁之,婚后又以家财资助他买了马,才跑去参军混了个小队长。到了边镇大暴动时,高欢已当到了怀朔镇函史,这时他见机投靠了率大军平乱的尔朱荣并被赏识提拔为亲信都督,参与各种谋划。后来帮助尔朱荣平定了暴动,被封为晋州刺史。

不久,魏帝设计弄死了尔朱荣,但其子侄以尔朱兆为首马上兴兵攻入洛阳再一次掌握了政权,这时,高欢假意响应尔朱兆参与平乱并与他会师于平乐。在这里,又上演了一次鸿门宴。酒酣时尔朱兆向高欢问计平定边镇余党,高欢建议派一个心腹大将去当统帅,旁边坐的贺拔允马上说:“莫如高公。”话还没说完,高欢就一老拳打得贺拔满嘴流血,掉了一颗牙,同时厉声说道:“大事由王爷说了算,你乱说什么!”尔朱兆因此给予高欢真诚的信任,命高欢统六镇兵马,同时还答应分自己的兵给他,说完就睡着了。高欢怕他酒醒了后悔,出去以后立即借称尔朱的命令部署其兵马,将很多人都拉到了自己麾下,然后就带着人溜了。半路上顺便还抢了尔朱荣妻子自洛阳带过来的300匹良马。不久,高欢就与尔朱氏正面反目,经过几场大战打败了尔朱兆,尔朱世隆,尔朱度律,清除了尔朱氏一族,控制了洛阳的政权。后来魏帝不甘受高欢控制,西奔入关在宇文泰的支持下建立了西魏,与之相对的高欢控制的魏政权就称为东魏了。两个魏国从此开始了15年的对峙。

高欢死后,经长子高澄到了其次子高洋掌政,终于废东魏帝自立为帝,国号齐,是为北齐,并追高欢为“神武帝”。《北齐书》评论高欢:“深沉缜密,终日肃然严整,人不能猜其意。机权变化之时,应变如神。至于军国大略,独自掌握于心中,文武将吏,很少能参与。统率兵马时,法令严肃,临敌制胜时,奇计层出不穷。”确实称得上一代枭雄。

再转过来说高欢后半生的唯一敌手——宇文泰。宇文泰字黑獭,是世居武川的鲜卑人,本跟随其父参与边镇暴动,被平叛的尔朱荣俘虏,尔朱荣看他体貌不凡,便收他为军将,随后立下许多战功,后跟随贺拔岳入关中平乱。入关后,协助贺拔岳消灭了万俟丑奴,尔朱显寿,被贺拔岳看重,委以夏州刺史之职镇守西北面。贺拔岳在与侯莫陈悦征讨曹泥时不听宇文泰的善谏,被侯莫陈悦害死,随后宇文泰被众将迎为关中主帅。后来经过大小数十仗,宇文泰将关中地区牢牢的控制在自己手中。经过一定时间的苦心经营关中,宇文泰手中有了一定的实力,而东边魏孝武帝与高欢经过长期斗争,最终出奔到了宇文泰那里,从此,宇文泰就与高欢开始正面对抗了。

对抗的初期,西军军事政治地理经济终合实力明显弱于东军,军力上一直与东军有很大差距,但因为宇文泰出色的军事才能,两方在几场大战中互有胜负,总体上是平手。后来,宇文泰在政治军事各方面进行了积级的改革,政治上任用了一批汉族贤臣,最有名者首推司农苏绰,他提出了有名的六条诏书,俺简单概括为:1为政者当明辨是非;2敦促养成朴实不浮之民风;3鼓励耕织,保证农时;4用人唯才,不以门第定高低;5正法度,不滥刑;6按财产平摊征徭役赋税。军事上,宇文泰实行了著名的“府兵制”,具体就是:以中上人家子弟为兵,免除其租庸调三项,平时一边参加农耕一边练兵,战时编入军队打仗。总共分为二十四军,每军归一开府主持,每两开府归一大将军节制,每两大将军归一柱国管辖,合起来就是六柱国,十二大将军,二十四开府,宇文泰自为持节都督总领全部兵马。唐宗李氏之祖李虎在这一时期就任过柱国,隋文帝杨坚之父杨忠就是大将军中的名将之一。

此后西魏迅速摆脱弱势,国力蒸蒸日上,随之在军事上取得了几次重大胜利,形成了直到后来齐周并立都一直是西强于东的局面,并为周武帝灭齐,隋文帝统一全国奠定了坚实的实力和制度基础。与高氏相似的是,宇文泰死后,其后代也废魏帝自立为帝,国号周,是为北周,并追宇文泰为太祖文皇帝。

最后详细讲一下高欢和宇文泰的争霸大战。

东魏天平三年,高欢与南方梁武帝修好,图谋西魏。战役之初高欢亲帅轻骑万人奔袭西魏夏州,只吃干粮不吃火食,四天而至一举攻破城池而回,同时又遣兵救出了在灵州长期被围的曹泥。随后高欢分兵三路:令高敖曹出兵攻上洛,大将窦泰从潼关攻入关中,自己率大军修浮桥,扬言要从蒲坂渡黄河。宇文泰开始已进军到了广阳,探得高欢行踪后,识破了高欢的虚张声势,暗地连夜南下直袭潼关的窦泰,窦泰自恃骁勇,听报后直接率军出击,却被宇文引入沼泽地,中了四面埋伏之计,全军覆没自刎而死。高欢闻报即退兵。随后不久再一次亲自从蒲津渡河,却被宇文泰在沙苑打得大败,只得再次退兵。

战后宇文泰借沙苑胜势进图河洛,也兵分三路,主力独孤信进据了洛阳。东魏元象元年七月,侯景高敖曹帅河南兵反击,围独孤信于金墉城,宇文泰自帅大军出关救援,大败侯景,斩了高敖曹,随后高欢自领军南下,与西魏军在河南对峙,数日不分胜负,宇文泰以远军劳师不利之故乘雾撤退,洛阳复为东魏所有。

东魏武定元年,东魏高仲密以虎牢叛归西魏,,宇文泰自领诸军前去接收,进围河桥南城,高欢再一次发兵抵御,渡河进据邙山,打败了西魏夜袭。不久两军正面交锋开始,高欢领步兵在前为宇文泰两路夹击所败,然而西魏军在追击过程中遇到了东魏赶上来的大量援军,被打得大败,损失六万多人重新退入关中,高欢欲进关为众将所劝止。

武定四年,高欢集精锐西攻进围玉壁,守将为宇文泰麾下名将韦孝宽,高欢攻城历五旬,损失七万余人,用尽各种办法仍未能攻下玉壁,十一月因病班师,随后宇文泰又调大军追击,不久,高欢在晋阳病死,战事始告一段落。然而,东西两方的战争并没有终止,而是一直延续到了北齐和北周的对立时期,直到公元577年北齐为北周所灭才划上句号。
推荐贴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思念思想

颖川侯谏议大夫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平西将军
好贴 7
功绩 417
帖子 2221
编号 2978
注册 2003-12-6
来自 天津闲人


发表于 2004-12-7 10:00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相关内容:
鹳雀楼的兴废史


      鹳雀楼兴建于北周时期,大约在557—571年之间。

  北魏末年,大丞相高欢举兵造反,534年拥戴清河世子元善见称帝,都于安阳,建立了东魏。北魏大丞相宇文泰与高欢征战,保住了魏的半壁江山,535年,杀孝武帝元修,拥立南阳王元宝炬继帝位,都于长安,建立了西魏。东、西魏成了对峙之势。宇文泰掌管军国之政,召其侄宇文护封为王爵,称中山公,为其镇守天下。550年高欢之子高泽纂东魏天下立北齐,557年宇文泰之子纂西魏天下立北周。北周与北齐继续对峙,互相争夺属地。北周帝年幼,由大冢宰宇文护掌管朝政,都城在长安。在河外一带,北周占据蒲州。自平阳(今临汾)以东,均为北齐的属地。宇文护为了镇守河外之地蒲州不失,在蒲州城西门外筑起高楼以作军事了望之用。

  《蒲州府志》有记载:鹳雀楼旧在城西河洲渚上,周(公元557—571年)宇文护造。唐·李瀚有《河中鹳雀楼集序》云:“宇文护镇河外之地,筑为层楼,遐标碧空,影倒横流,二百余载,独立乎中州,以其佳气在下,代为胜概。唐世诸公多有题咏。历宋至金明昌时尚存。有河中府录事李逵书楼额。”元·王恽《登鹳雀楼记》云:“至元壬申(公元1272年)三月,由御史里行来官晋府,十月戌寅,按事此州,获登故基
,徙倚盘桓,逸情云上,虽杰观委地,昔人已非,而河山之伟,云烟之胜,不殊于往古矣”是当元初楼已就毁。旧志云:“明初时,故址尚可按,后尽泯灭,或欲存其迹,以西城楼寄名曰鹳雀”。

  综合文献记述可知,鹳雀楼始建于北周,历经隋、唐、五代、宋、金700余年后,至元初成吉思汗的金戈铁马进攻中原,迫使金主完颜氏都迁蒲州死守。蒙古铁骑攻占了平阳、绛州和陕西渭南,多次从金兵手中攻打蒲州,金元光元年(1222年)金与元兵展开城池争夺,金将侯小叔“夜半攻城以登,焚楼、橹,火照城中”,从此,无限辉煌的鹳雀楼毁于兵,仅存故址。明初时故址尚存,后因黄河水泛滥,河道摆动频繁
,其故址随之难以寻觅。
推荐贴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思念思想

颖川侯谏议大夫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平西将军
好贴 7
功绩 417
帖子 2221
编号 2978
注册 2003-12-6
来自 天津闲人


发表于 2004-12-7 10:02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相关玄幻小说:
《乱世猎人》——龙人
龙人&lt;乱世猎人&gt;(点击观看)
推荐贴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韦孝宽

代郡公谏议大夫

Rank: 16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征南将军
好贴 16
功绩 1213
帖子 4407
编号 20
注册 2003-8-20


多谢思念捧场,剧本到高欢之死为止,有关鹳雀楼的就不会写了。
推荐贴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晨山尚书
(呼吸氧气)

白衣伯爵中大夫

Rank: 20Rank: 20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4
功绩 312
帖子 11210
编号 1080
注册 2004-10-28
来自 海峡西岸
家族 慕容世家


发表于 2004-12-7 11:49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看起来蛮好的,怎么不写了。支持啊。
推荐贴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4-11-24 15:29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29291 second(s), 8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