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巨鹿之战, ——大秦最致命的一击
性别:未知-离线 yaolei

白衣伯爵光禄大夫

Rank: 8Rank: 8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牙门将军
好贴 1
功绩 230
帖子 570
编号 18213
注册 2004-9-22


发表于 2004-11-19 22:15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巨鹿之战

巨鹿之战
                        ——大秦最致命的一击

                        引子  

    说起秦朝,人们总是先想到大秦雄师,其气吞如虎,横扫六合的气概让千年来无数风流志士遐想,讴歌!秦之兴起,无疑其内在战争机器的疯狂开动,外在百万铁军的征讨四方,打下前所未有的天下。然而短短十五年间,泱泱大秦,毁于一旦,真是应了其兴也勃,其败也勃。秦朝大厦倒塌之快,其内在外在有各种问题,但是给予大秦最沉重一击,使强悍的大秦在无能开动其战争,无疑是项羽的天才之作——巨鹿之战。
                  
                          一:章邯的巨鹿大战略
    出身于文官的章邯,在名将如云的大秦帝国犹如一颗耀眼的流星划过黑暗的天空。在陈胜发难于野,诸侯并起,几十万大军函谷关时,承担起大秦最后的命运!靠临时组织起骊山囚徒,一败周文之数十万大军,再破齐楚之联军,三杀楚军统帅项梁之定陶。可谓是战绩累累,似乎在建大秦之军威,重铸大秦之军魂!
    此时关外之地:黄河之南布满秦军势力,只有少部分魏的残余势力。王离带领着边防军进攻河北之地赵国,更北边盘踞着势力弱小的燕国。田荣因为刚为秦军所败,又怨恨楚赵不杀田假田角,所以龟缩齐地,拥兵自保。当时的秦朝廷正为权利斗争而生死相搏,灭诸侯义军的大任自然就落在统帅章邯的身上,章邯再击败楚军杀掉项梁作了一个大的战略决定,北上汇合王离军,拿下整个赵国。这个战略计划遭到后世的唾弃,认为他应该趁机进攻彭城。但是从当时的情况看却是个可圈可点的战略计划。
    原因如下:章邯杀死项梁,楚国虽然振动,但并没有伤其元气!项羽等各路楚军已经退之彭城,而且进退有俱。这样看来章邯并没有什么胜算。而且把楚逼得太急,楚兵同仇敌忾死守彭城,章邯并没有什么把握!而且项梁死后,怀王赶到彭城夺项羽军权,逼的太紧!楚国会暂时放下内杠共同对外!
  王离军进攻赵国,一直未果!彭城远离关中,而北方西边并不安定!项梁攻彭城短时间如未下,粮食必然吃紧,孤军深入,粮道必为所扰!而王离军继续攻赵,分兵不如合,分则容易被各个击破。而王离放弃赵国一起来攻彭城,后方则为赵国断。前不能进,后不能退,势必全军覆没!而此时有个偶然的事件更是促使章邯全力北上。
    王离军对赵国实行拉拢政策,诈为二世书以招赵将李良。李良因为赵王的姐姐对其无礼,杀掉赵王的姐姐,投靠秦军,击杀赵王。后来为张耳陈余击败,又投靠了章邯。章邯抓住这个机会出兵,击败赵军,王离军趁机包围赵王于巨鹿。章邯军扎住其南部,边为王离军护送粮草,边虎视耽耽的守护王离军侧翼,形成夹击之势。
                     
                           二:诸侯的战前总动员
    赵王被困于巨鹿时,赵相张耳充分发挥其外交特长,游说其各地诸侯前来救赵,并申明天下之势在此一举!诸侯纷纷带大军而来。首先赶到的是赵大将军陈余,将其数万兵力扎住巨鹿之北。张耳的儿子张敖也收代兵万余人而来。南方的楚派其北征集团,北方的燕派将军臧荼南下。田荣因为个人恩怨不愿意救赵,但是齐将田都背田荣带兵前来。史记载:“诸侯军救钜鹿下者十馀壁,莫敢纵兵。”
    张耳千盼万盼等来的救军,见了秦军阵容后各个都成了江湖街头艺人,光摆花架子,就是不拿真工夫。精神上绝对支持赵军,行动上就是不敢和秦军下来动真格的。
     张耳急的没有办法,派使者张黡、陈泽质问陈余。陈余逼的没办法,给张黡、陈泽五千兵力让他们找秦军练练去。秦军哪把这五千人放在眼里,片刻就把五千人杀的精光。张耳连知道都不知道,一致后来误会陈余杀其使者。看到这种情况,诸侯哪敢在行动,大家全都作起壁上观来了。
    此时更加体现了章邯的战略计划,以巨鹿吸引天下诸侯,诸侯救赵,则带本部攻击诸侯,一举扫荡诸侯;诸侯不救,则拿下巨鹿,尽歼赵军,打击诸侯士气!其实,当时章邯是打定注意,要和诸侯决战!所以对巨鹿并没有急攻,而是围困;而自己却建立粮道,打持久战!这个战略计划看来是完美的,秦军占据优势,扫灭诸侯,席卷天下将要再一次实现。摇摇欲坠,满目创痕的大秦王朝终于迎来了一线胜利的曙光。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也许是老天不让大秦度过此劫,一个呼唤英雄的时刻,我们的主角秦汉时代最伟大的军事家项羽登场了。。。。。
                     
                           三:楚国援军的内杠
    楚国派的北征集团,在最危机的时刻终于到达。章邯在9月围巨鹿,楚军10月至11月之间就派出北征集团。为何到12月才达到?原来楚国中间发生了权利斗争,本来为傀儡的楚怀王趁项梁战死之机,夺项羽军权。派自己亲信宋义为统帅,项羽范增为次,率领大军救赵。但是畏惧秦军强大和想解除项氏政治威胁,欲在半路杀项羽与结盟齐国(可以参考我另外两篇文章《楚汉时期被严重忽略的人物》《秦末楚怀王战略考异》这里不详细说了)。史记载“行至安阳,留四十六日不进”。
    在权利斗争中项羽获得胜利,成功的杀掉主将宋义。怀王无奈,只好“因使项羽为上将军,当阳君、蒲将军皆属项羽。”。不过其他的军队将不属于北征军,而且也将在没有任何的援军支援。考证当时在彭城汇集的人马,刘邦军本是北征军的一只,因为怀王和项家的权利斗争则没有随项羽参加巨鹿大战。番君吴芮军、共敖军一个是进关才随项羽,一个是攻南郡未随项羽,都没有参与巨鹿大战。龙且本是项梁先锋,史书没有明确记载,但是从前后的地位应该龙且军没有参与巨鹿之战。唯一有疑问的是吕臣军,是合并和被项羽全部带到巨鹿还是部分或则全部留在彭城不清楚,估计是部分被项羽带走参与巨鹿战。
    获得怀王的授权后,项羽立刻带领大军渡河救赵,渡河后齐王建孙田安带着一只小军队,投靠项羽。
                     
                            四:  巨鹿大战前的险恶形式
    项羽到巨鹿后开始谋划对秦军来一场世纪豪赌,赌注就是自己的性命加上几万楚军,输则全军尽墨,身死当场;而赢则是大秦的天下。。。。。。
    面临在自己面前的是种种不利,似乎是一场有败无胜毫无悬念的赌局。
    其一:对手的实力异常强大
    自己的对手是强大的百战百胜的铁血精锐。在巨鹿扎住着两只秦军。一只是由秦之名将蒙恬打造的边防军,这只军队久经沙场,曾击败北方匈奴,立下赫赫战功,带领他们的是当年蒙恬的副手后来统领边防军的大将王离,曾被封为武城侯,多次跟秦始皇东巡,功名赫赫。这只大军负责围巨鹿,兵力大都认为是20多万。
    秦军的另一只是由多次围剿诸侯义军的章邯带领。素质低于王离军,但是也是百战之师。关于这只军队很多人认为是由骊山囚徒组成的。其实不然,当年周文带几十万军队扣关时,由于秦庭毫无准备,只好发动骊山囚徒抵抗义军,但是后来章邯多次作战,屡屡得到支援。其组成慢慢由骊山囚徒变成了正规军,像司马欣,董翳等将领就是后来秦派给章邯的援军。章邯在对项梁作战时,屡屡为项梁所败,在得到援军后一举而破项军,杀项梁。军队的战斗力明显的提高,联系当时正是王离军南下攻赵的时候,很可能是王离的30万边防军分10万给章邯作了增援。
    从后来章邯投降项羽后,从“秦吏卒多窃言曰:‘章将军等诈吾属降诸侯,今能入关破秦,大善;即不能,诸侯虏吾属而东,秦必尽诛吾父母妻子。’”可以看出章邯的军队的组成早有了本质的变化。
    所以项羽要面对的对手是40多万精锐的秦朝正规军,而将领都是一代名将。
    其二:自己的实力异常弱小
     项羽的军队组成很复杂,我们这里详细的探讨一下项羽军队的组成。一般都认为项羽军队的人数是5万到6万之间。其中先锋两万史记明载是英布,蒲将军的军队。那就是项羽主力还有3到4万。  
     项羽的军队组成要上朔到项梁时代,项梁和项羽早年在江东培养了一只精锐项家军。项羽曾带着这只8千人的子弟军渡淮攻秦。后来项梁收义军陈婴几万起义军,又合并秦嘉军,收编各路杂牌义军,组成楚军。这当中各个势力都有自己的军队。而项羽则带少量子弟兵和刘邦军一起合为一偏师,在别处进攻秦军。
     项梁身死后,各路人马汇集彭城。项羽统帅的是项梁残军和自己的偏师。怀王并项羽军与吕臣军自将之,这只军队无疑是救赵主力。这只军队有项羽的亲兵人,有项梁的杂牌军,吕臣的农民起义军等。而后来田安随项羽,估计没有参与这场战斗。
      也就是说项羽率领的完全是个大杂烩,战斗力很难说,指挥起来有很大难度。
     其三:没有后路,不能久战
     由于项羽和怀王的权利,使项羽处于一个没有任何外援,没有任何退路的地方。秦军战败,可以逃跑在来。而项羽战败估计就要提头去见怀王了,此时退缩估计怀王更不会放过。而粮草更是问题,不但项羽军没有任何供应,更可滤的是宋义在路上待一个半月,此时已12月,离秦军围巨鹿有三个月,巨鹿将随时为秦军破。
     其四:盟友的畏战,保存实力
     虽然各路诸侯援军都知道天下之势在此一举,但是由于兵少将寡,其心各异,谁都不愿意把自己陪进去。所以想指望诸侯援军,帮助自己比登天会难。
     以上四个条件可以说局势险恶到极点,以少量杂牌军快速击败几倍于己的精锐,无疑是痴人说梦!但是天才就是天才,天才就是要打破常规,天才就是要从不可能中创造奇迹。
                       
                        五:作战计划的制定与实施
     天才不愧是天才,项羽立刻就发现秦军的弱点——秦军布局是王离军围巨鹿,章邯军扎住其南边,一边筑甬道输之粟一边随时对救助巨鹿的援军打击,这只军队像两只虎钳,牢牢的盯死猎物。而弱点就在两钳之间的心脏。项羽要直接实施黑虎掏心战略,只有切断两只虎钳的联系,集中力量功其一只才可以有希望获胜。
    为了得到更多的情报,让秦军露出破绽。项羽先派英布,蒲将军带上自己的两万人马渡河进攻秦军甬道。英布,蒲将军不负所望,战斗击败看守甬道的秦军。从这场小胜利,项羽看到秦军的问题所在——甬道虚弱,而章邯军疲惫不堪,决定抓住时机全军进攻秦军,这个时候陈余又派人向项羽请战,项羽同意了。正好让陈余做出救赵的姿态吸引王离军的注意。
     项羽带着剩余的主力部队,全部渡河。在渡河之后,项羽发表即兴煽动演讲鼓舞士气,随后破釜沉舟,只带三天的干粮,以表示不战胜毋宁死的大无畏精神。这里充分体现了项羽的战略眼光和权谋手段以及大无畏的决断力,首先项羽带着一只杂牌军,军队派系多,战斗力参差不齐,而项羽又是第一次指挥他们,很难指挥的得心应手。这样的情况下项羽充分运用了“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把一只向心力不足的军队栓成一根绳,只有一起向前冲打败秦军才有活路。在项羽的手段下,楚兵的求战欲望高涨!后世研究者仅仅看到破釜沉舟后者的精神作用,而忽视了前者的重大意义。项羽还命人打破作饭的锅,每人只带三天干粮。项羽不但要以劣势兵力击败秦军,还要用三天时间击败秦军!如果三天之内不能灭掉秦军夺取粮草,就算击败秦军还是一个死字!项羽莫非疯了?
     我们现在研究才发现项羽的眼光老辣就战略高明,巨鹿战的关键就是一个快字,不能激发将士快速求战的欲望,不能在短时间内消灭秦军,还是一个死字!章邯军和王离军互相犄角,打援兼顾,兵力上极大劣势的项羽军,如果想灭两只,那是天方夜谈。而如今王离军围巨鹿,防诸侯,阵势布局给了可趁之机,正是灭王离军的好时候。但是秦军不傻,章邯军虎视耽耽就是趁你攻王离而前后夹击,但是章邯的援军也不是毫无破绽,派兵保护甬道就有兵力的分散。这种情况下就是要利用两军之犄角的空隙,大胆的玩一场刀尖上跳舞,在秦军眼皮底下火中取粟,在如此短的距离玩一场真正的运动战。所以必须要快,快到秦军主帅完全没有意识过来,快到秦军没有时间部署,快到秦军来不及配合,快到秦军反映过来已经全军覆灭。但是古今中外谁敢这样玩?谁敢在精锐秦军眼皮底下各个击破?只有项羽敢玩,玩的就是心跳!
     项羽主力开始进攻,项羽把主力汇合在一起,直接进攻甬道,断王离军的粮草。章邯听到消息后,立刻带军援救甬道,正中项羽之计,项羽以逸待劳,大攻章邯。章邯没有料到项羽孤注一掷,把所有筹码都压了上去,由于英布军前期的骚扰战的迷惑,章邯还以为项羽又在玩断粮游戏,搞搞破坏然后跑人(谁又能想到项羽如此高明如此不要命乎),连阵型都没有布置好就带军救援。这次项羽玩真格的,有心算无心,决战对救援,胜负可想而知!史记张耳陈余传:“项羽悉引兵渡河,遂破章邯。章邯引兵解。。。。。。”
     章邯遭遇大败,准备休整后在战。此时项羽击退章邯军后,立刻马不停蹄杀向毫无准备的王离军。王离军围巨鹿,防诸侯。这几天在防备陈余的虚张声势,突然听闻项羽领军杀来,大吃一惊。由于此刻阵型松散,只好命大将苏角仓促迎战。此时项羽早作好战术部署,对松散的秦军实行穿插,分割,包围,而项羽亲自带兵直攻秦军指挥中枢。史记中做了精彩的艺术描写:“於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涉间不降楚,自烧杀。当是时,楚兵冠诸侯。诸侯军救钜鹿下者十馀壁,莫敢纵兵。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於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这里太史公用了艺术化的描写,实际是项羽把秦军分割,独立后,项羽杀苏角,擒王离,九战九胜。诸侯看到形式有利,立刻加入痛打落水狗的行列。诸侯包围秦军,巨鹿城的赵军里应外合,全歼王离军,王离的大将涉间绝望放火自杀。曾经灭六国击败匈奴的雄师,就这样风消云散了!
                     
                        六:收服章邯
    灭掉王离军,救赵成功后,战争并没有结束,章邯军还有20多万人退居棘原,此时怀王命项羽回师。但是项羽另有大志!项羽要摆脱怀王灭秦称霸天下,此时对他来说是一个机会。项羽开始使用政治手段,首先要收服诸侯联军,再要收服章邯!
    做好这些项羽煞费心机,项羽先把章邯军牢牢压制在自己手中却不强攻,利用章邯的威胁一面统帅整合诸侯,一面用裂土分封收买诸侯,恩威并用,双管齐下,把诸侯联军牢牢绑在自己的战车上。章邯在王离兵败后,受到极大的压力,一直求战,希望用胜利来回应秦庭。但是局势的主动权掌握在项羽的手中,项羽此时表现耐性十足,屡屡击败章邯却不决战,只是一点点磨,而章邯此时战不胜退不得。这样对峙6个月,已经是秦二世三年6月了,秦二世屡屡派人责问章邯,章邯派亲信司马欣到咸阳打探消息。赵高派人捉拿司马欣,司马欣从小路逃回。此时陈余给章邯写信讲明利害,让章邯投降项羽!章邯有些意动,却不甘心,一面派人谈约,一面准备在战。但是章邯的小动作都被项羽看在眼中,为了彻底收服章邯,项羽决定打怕他!
    项羽命蒲将军迅速到漳南击破章邯军,自己带大军再败章邯军。章邯无计可使,只好投降。秦朝的最后一只军队宣告覆灭。
                        
                      后记:奇迹总出现在打破常规却合情合理中
      
     项羽在巨鹿兵力数量,素质如此悬殊的情况下击败善战的秦军,除了天时地理人和的多方面配合。关键是谋划于前,大胆的打破常规,运用一切巧妙战术和对自己有利的因素。
     但是后世的研究者却只看到其勇武的一面而没有看到其主谋的一面。而项羽之前谋划由于史料原因而无法窥测了!但是如此庞大的在敌人眼皮底下各个击破,无疑需要战前的详细布局,战场的临时指挥。而这些项羽无疑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方,而其中政治手腕的老辣也让人叹为观止!
      巨鹿之战项羽以少量杂牌军全歼精锐秦军,无疑是中国战争史甚至世界战争史中的奇迹。而创造这个奇迹,无疑在于打破常规作战。巨鹿之战秦军统帅都非弱者,不是迂腐和无能将胜利拱手赠与对方的“法罗”,而且是久经沙场的一代名将,一切布置都可圈可点。但是天才是打破常规,按一般正规想法,项羽先统帅诸侯,在集中优势兵力和秦军决战。但是项羽不,项羽要先打出胜仗,这样诸侯自然就参与了。
    章邯王离以为项羽和他们打游击战,但是项羽却是游而致命一击,可以说巨鹿战的胜利胜就胜在秦军没有做好孤注一掷的大决战的准备。胜在秦军没有想到项羽敢在刀尖上跳舞,敢以如此差距的兵力钻到自己空隙中各个击破。每一场战役在看似完美的布局中,实际上都还在各个战略布局环节中有间隙,而大师就是把自己作战环节的间隙做到最小,而抓住对方的间隙,使整个完美的布局支离破碎,在这个方面项羽无疑最接近完美。
    这里用一句孙子兵法的话作为总结;“故善战者之胜也,无奇胜,无智名,无勇功,故其战胜不忒”

[ 本帖最后由 风使 于 2008-6-4 14:14 编辑 ]


精华帖
顶部
性别:男-离线 秋孤寒

好畤侯谏议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西将军
功绩 532
帖子 3166
编号 702
注册 2003-9-11
来自 福建厦门


发表于 2004-11-19 22:21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给你配上一张军事网站上的作战地图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yaolei

白衣伯爵光禄大夫

Rank: 8Rank: 8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牙门将军
好贴 1
功绩 230
帖子 570
编号 18213
注册 2004-9-22


发表于 2004-11-19 23:28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多谢跋锋寒兄,有详细的地图吗?最后是书中出现的所有地名全部都按比例画出的。
精华帖
顶部
性别:男-离线 王佐之才

太中大夫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军师将军
好贴 3
功绩 178
帖子 906
编号 17624
注册 2004-9-13


发表于 2004-11-20 21:35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用一个不太恰当的比喻,我套用一个足球战术用语,项羽的西楚军是较典型的力量型打法。西楚军队的中坚是江东子弟兵与楼烦骑兵(巨鹿战后收降的),在楚汉时期称得上是最英勇的战士了。但项羽用兵也不全是硬碰硬的同敌人决战。巨鹿之战,战前与宋义的那一场有关战略形势的辩论,以及分兵断秦粮道和发扬连续作战的精神追击秦军,军事谋略上就可圈可点。后世认为楚军勇猛有余,谋略不足只不过是同汉军相比较而言罢了。

还有楼主这篇文章中,将巨鹿之战的胜利都归功与项羽,我个人觉得有失偏颇。三个月的巨鹿攻防战中,赵国军队英勇的将秦军拖在巨鹿动弹不得,至十二月,秦疲敝之师已成强弩之末了,秦军与诸侯军的整体军事实力已经发生改变了。(只不过,在当时还没有太多的人认识到此点罢了)这客观上为项羽击秦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不能把丰功伟迹都归功于某位超人嘛!这种英雄史观要不得的。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yaolei

白衣伯爵光禄大夫

Rank: 8Rank: 8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牙门将军
好贴 1
功绩 230
帖子 570
编号 18213
注册 2004-9-22


发表于 2004-11-20 22:12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王佐之才于2004-11-20, 21:35:27发表
用一个不太恰当的比喻,我套用一个足球战术用语,项羽的西楚军是较典型的力量型打法。西楚军队的中坚是江东子弟兵与楼烦骑兵(巨鹿战后收降的),在楚汉时期称得上是最英勇的战士了。但项羽用兵也不全是硬碰硬的同敌人决战。巨鹿之战,战前与宋义的那一场有关战略形势的辩论,以及分兵断秦粮道和发扬连续作战的精神追击秦军,军事谋略上就可圈可点。后世认为楚军勇猛有余,谋略不足只不过是同汉军相比较而言罢了。

还有楼主这篇文章中,将巨鹿之战的胜利都归功与项羽,我个人觉得有失偏颇。三个月的巨鹿攻防战中,赵国军队英勇的将秦军拖在巨鹿动弹不得,至十二月,秦疲敝之师已成强弩之末了,秦军与诸侯军的整体军事实力已经发生改变了。(只不过,在当时还没有太多的人认识到此点罢了)这客观上为项羽击秦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不能把丰功伟迹都归功于某位超人嘛!这种英雄史观要不得的。

呵呵,可能我太注重描写项羽的军事布局,使兄台有此之误解!
  
   其实这是我的写作风格,我不崇尚英雄史观,我觉得英雄是顺势而成,胜利必然有其胜利的根源,有其客观条件,英雄是抓住这些条件的,这当中有很多偶然性。

   项羽巨鹿的胜利主要是因为诸侯军和被围的赵军使秦军有了可趁之机。兄台看我的文章是不是觉得我把两方的形式分析的很详细,把关键点说的很多。我觉得写战争的文章就应该把握这些实际关键取胜之道。
   灭王离的时候,实际是诸侯军围王离军全歼的。
  

不过我不认为秦军当时是疲敝之师,王离围巨鹿一直都没有强攻,所疲惫谈不上,再说毕竟秦军是边防军,其坚韧可想而知!而诸侯军的兵力一直都弱于秦军,就不要谈素质。
文章里面所有的援军我都写出来了。
精华帖
顶部
性别:男-离线 tension

Rank: 1
组别 游客
级别 奋威校尉
功绩 31
帖子 105
编号 6971
注册 2004-4-22


发表于 2004-11-25 15:56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yaolei兄好文,这里补充一些我的看法。
史记提到巨鹿之战细节的地方有三处:
项羽本纪:“乃遣当阳君,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救钜鹿.战少利,陈余复请兵.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斧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於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 当是时,楚兵冠诸侯.诸侯军救钜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
张耳陈余列传:“项羽兵数绝章邯甬道,王离军乏食,项羽悉引兵渡河,遂破章邯,章邯引兵解,诸侯军乃敢击围钜鹿秦军,遂虏王离.”
黥布列传:“项籍使布先渡河击秦.布数有利,籍乃悉引兵涉河从之,遂破秦军,降章邯等.楚兵常胜,功冠诸侯.诸侯兵皆以服属楚者,以布数以少败众也.”

从这些记载来看,应该是英布与蒲将军的两万人先切断了章邯与王离之间的甬道,而且这两万人还坚持了很长时间,如果只是短短几天的话不会导致王离军乏食。以区区两万人在四十万秦军之间坚守如此长时间,估计英布、蒲将军出其不意地占据了甬道上一个易守难攻的地方,所以秦军才会久攻不下,但既便如此,他们的部队战斗力之强真是令人佩服,巨鹿之战首功非他俩莫属。

英布、蒲将军成功将秦军的注意力吸引到了甬道上,章邯军固然要组织人马打通甬道,王离军在围着巨鹿的同时,要顶住北面诸侯的军队,现在南边又有英布、蒲将军切断粮道,还有项羽在虎视耽耽,不得不作出调整,以防备受到南北两面的夹攻。从王离军的形势来看,我推测王离应该认为本来是后方的南面现在是最容易受到攻击的地方,而北面诸侯军已经被秦军打怕了,一直不敢与秦军作战,反而不那么令人担心,可以抽调兵力加强南面的防守,以等待章邯军打通甬道。而项羽正是抓住了王离军调动时防御圈混乱的机会,从王离意想不到的北面进攻(进攻方向应该就在诸侯军工事附近,否则诸侯不可能看到楚军作战的勇猛),一举包围王离的指挥部,“於是至则围王离”。至于“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应该是项羽围王离后击败章邯的援军,这时诸侯才敢攻击王离军而联合将其击败。

从巨鹿和彭城两战来看,项羽非常善于抓住敌人防御上的弱点,出其不意,直接攻击敌人首脑机关而使敌军整体崩溃,以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来形容霸王的作战风格真是毫不为过啊。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yaolei

白衣伯爵光禄大夫

Rank: 8Rank: 8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牙门将军
好贴 1
功绩 230
帖子 570
编号 18213
注册 2004-9-22


发表于 2004-11-25 17:15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我觉得是项羽先击败章邯军才发动对王离致命一击的。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yaolei

白衣伯爵光禄大夫

Rank: 8Rank: 8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牙门将军
好贴 1
功绩 230
帖子 570
编号 18213
注册 2004-9-22


发表于 2004-11-25 21:36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实干司马于2004-11-25, 20:35:21发表
笔误在何处?麻烦指出

王离军进攻赵国,一直未果!彭城远离关中,而北方西边并不安定!<项梁>攻彭城短时间如未下,粮食必然吃紧,孤军深入,粮道必为所扰!而王离军继续攻赵,分兵不如合,分则容易被各个击破。而王离放弃赵国一起来攻彭城,后方则为赵国断。前不能进,后不能退,势必全军覆没!而此时有个偶然的事件更是促使章邯全力北上。

<>内的应该是章邯

不好意思!
精华帖
顶部
性别:男-离线 tension

Rank: 1
组别 游客
级别 奋威校尉
功绩 31
帖子 105
编号 6971
注册 2004-4-22


发表于 2004-11-26 01:23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yaolei于2004-11-25, 5:15:20发表
我觉得是项羽先击败章邯军才发动对王离致命一击的。

我没说清楚,  。
项羽是先包围王离的指挥部(於是至则围王离),然后“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应该是多次打败来解围的秦军,这里王离军因为首脑被包围而失去指挥,所以章邯军应该是解围的主力。“遂破章邯,章邯引兵解,诸侯军乃敢击围钜鹿秦军,遂虏王离”说明项羽打败章邯的援军后,再和诸侯军一起彻底击败王离军并俘虏王离。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yaolei

白衣伯爵光禄大夫

Rank: 8Rank: 8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牙门将军
好贴 1
功绩 230
帖子 570
编号 18213
注册 2004-9-22


发表于 2004-11-26 10:47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snleo于2004-11-26, 8:33:04发表
http://cul.sohu.com/20041125/n223161834.shtml

昏!我的作品怎么搞那里去了?还配个地图,唯一就是有些打的错字也不修改。
   对了,sohu可以这样转载吗?
精华帖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我不是迭戈
(狼子★迭戈)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组别 校尉
级别 镇北将军
好贴 1
功绩 40
帖子 3497
编号 23525
注册 2004-11-10
来自 ★阿根廷★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4-11-26 11:33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Yahoo!
看有项羽也不是一介武夫,还蛮有谋略的嘛!但是他太骄傲了,而其中的根本原因又是他太杰出了。西楚霸王,强!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yaolei

白衣伯爵光禄大夫

Rank: 8Rank: 8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牙门将军
好贴 1
功绩 230
帖子 570
编号 18213
注册 2004-9-22


发表于 2004-11-26 20:26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关毛于2004-11-26, 14:40:29发表
王离是王翦孙子吧?

是的
精华帖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宇文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右将军
功绩 10
帖子 1030
编号 19711
注册 2004-10-27
来自 千年帝都


发表于 2004-11-26 21:12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王翦  王贲 王离 ,三代为将者,其后必绝,缘杀气重也
哈,穷不过三代,富不过三代,为将也。。。?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真夫瑞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校尉
级别 安国将军
功绩 13
帖子 869
编号 2320
注册 2003-11-19


发表于 2004-11-26 23:17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写的好啊,以前都没注意巨鹿之战的细节。
其实巨鹿之战所面对的并不是秦军主力的全部,秦军主力至少有一半还留在岭南。秦军作战方法极其严谨,其战斗力不是那帮囚徒所能比拟的。而赶到巨鹿的这部分秦军北方军团不知为什么行动迂缓,从陈胜吴广立张楚到巨鹿之战这么长的时间才姗姗来迟,以秦军效率和当时秦国军事要道的发达让人觉得不可思议。这真的很让人怀疑秦北方军团是在蒙恬死后战斗力下降的厉害还是秦军内部出了矛盾。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yaolei

白衣伯爵光禄大夫

Rank: 8Rank: 8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牙门将军
好贴 1
功绩 230
帖子 570
编号 18213
注册 2004-9-22


发表于 2004-11-26 23:32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岭南秦军只是些军民去开垦荒地的,根本不是什么正规军。连越人都搞不定,长沙王也摆不平。
  北边速度慢是因为开始二世不喜欢听,所以都知而不报!后来又要整编。不过史书对北边军队说的不多,也可以看出早就加入战争,主要是北边作战。后来才围巨鹿。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真夫瑞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校尉
级别 安国将军
功绩 13
帖子 869
编号 2320
注册 2003-11-19


发表于 2004-11-27 00:46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史书上说的岭南秦军的确不是秦军主力。但央视《复活的军团》将其列为秦军主力的南方军团。我觉得这个说法是可信的。按秦国全民皆兵、17岁男子开始从军、统一战争共动员军队一百万来计算,在秦王朝如此生死关头不可能只动员了区区北方军团20-30万人,而骊山囚徒也是在无军可派的情况下组织的,并且基本以东方六国人为主,秦人只是很少的一部分。
秦军第一次发兵南方只是“发诸尝逋亡人、赘婿、贾人略取陆梁地”。但在吃了大亏,屠睢战死后秦始皇才意识到靠这些杂牌军解决不了问题,按广东史料记载,灵渠修好后过去的就是秦朝正规军,这部分秦军顺利征服了南方,之后更是接纳了迁来的军民50万人,但在中原大乱时“选择了沉默”。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真夫瑞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校尉
级别 安国将军
功绩 13
帖子 869
编号 2320
注册 2003-11-19


发表于 2004-11-27 00:51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另,二世早就知道起义的消息,虽然他不喜欢听,但还是授权章邯组织正在施工的骊山囚徒,这说明他也知道后果的严重。与后来赵高不报是两码事。而且当时秦北方军早已击溃匈奴,南下作战并不是问题。
北方军团后来又要整编?这是怎么回事?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关内侯

Rank: 16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大将军
功绩 126
帖子 12567
编号 31412
注册 2005-1-29


一直不解郦山囚徒的战斗力为什么会那么强悍?他们应该比谁都痛恨秦朝,为什么不像牧野之战那样的囚徒们纷纷倒戈?反而如此卖力?
精华帖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李靖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奋威校尉
功绩 1
帖子 148
编号 36486
注册 2005-4-10


发表于 2005-7-4 09:43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集中优势兵力快速各个击破,中国历史上的著名军事家都喜欢用这一招。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第三帝国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奋威校尉
功绩 1
帖子 128
编号 41946
注册 2005-6-29


发表于 2005-7-4 21:36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不过还是很佩服章邯以文官出身领兵作战,有如此成就。还有就是那郦山皇陵囚徒的厉害
精华帖
顶部
性别:男-离线 东方未明
(传说中的大侠)

潇湘侯监造使中大夫

Rank: 16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征西将军
好贴 12
功绩 419
帖子 4933
编号 119
注册 2005-5-26
来自 杭州
家族 古墓派


其实秦败亡也是迟早的事情,不过真不知道霸王为什么这么牛,这仗觉得可以列入以少胜多的经典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恶魔巫师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
帖子 67
编号 366270
注册 2010-3-22


发表于 2010-7-6 14:51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楼上正解。天下已经土崩瓦解了,章邯即使击败诸侯,也会形成尾大不掉的局面。秦别说收拾天下,想保住关中都很困难。只是项羽的出现加速了秦王朝的崩溃。由巨鹿之战,牧野之战,肥水之战等等可以看出,士气在冷兵器时代是多么重要。项羽的统率力在当时真是不作第二人想。
精华帖
顶部
性别:男-离线 zidaneluo
(罗睺祭使)

太常丞

Rank: 12Rank: 12Rank: 12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安北将军
功绩 264
帖子 2678
编号 40739
注册 2005-6-11
来自 九黎幽都
家族 幽神幻韵


发表于 2010-7-6 15:30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ls挖坟啊
不过也有人指出,巨鹿之战是项羽战术上的成功,但却是战略上的失败,比如苏洵就认为:“方籍之渡河,沛公始整兵向关,籍于此时,若急引军趋秦,及其锋而用之,可以据咸阳,制天下。不知出此,而区区与秦将争一旦之命。……楚虽百战百胜,尚何益哉?故曰:兆垓下之死者,钜鹿之战也。”(苏洵《项籍》)
精华帖
顶部
性别:男-离线 上官天武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33
编号 387427
注册 2010-7-14


发表于 2010-7-16 16:35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项羽有志气 有霸气 勇猛 也很义气 正因为项羽的义气 没杀刘邦 导致了乌江自刎的下场
精华帖
顶部
性别:男-离线 上官天武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33
编号 387427
注册 2010-7-14


发表于 2010-7-16 16:36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项羽有志气 有霸气 勇猛 也很义气 正因为项羽的义气 没杀刘邦 导致了乌江自刎的下场 可惜了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lyl_solos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14
编号 17309
注册 2004-9-8


发表于 2010-10-4 15:22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悲呼,大秦!
王翦---王贲---王离,大秦帝国的铁血长城!
项燕---项梁---项羽,宿命呼?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闳骏

Rank: 5Rank: 5
组别 士兵
级别 讨逆将军
功绩 6
帖子 625
编号 389676
注册 2010-7-29


发表于 2010-10-4 22:56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zidaneluo 于 2010-7-6 15:30 发表
ls挖坟啊
不过也有人指出,巨鹿之战是项羽战术上的成功,但却是战略上的失败,比如苏洵就认为:“方籍之渡河,沛公始整兵向关,籍于此时,若急引军趋秦,及其锋而用之,可以据咸阳,制天下。不知出此, ...

这种观点我不认可,这完全是事后观,因为刘邦坐了天下才得此结论的···
要知道巨鹿一战,项羽成就各诸侯之主,这远非先入关可以相比的···
只不过事后项羽政治上的短见,放弃一统而分封天下,起兵回彭城而放弃关中之地···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吃饭猛喷罗大傻

Rank: 4
组别 发配沧州
级别 右将军
功绩 10
帖子 1043
编号 281918
注册 2008-6-12


发表于 2010-10-4 23:51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8 关内侯 的帖子

牧野之战倒戈之说,那是孟夫子想当然而已,事实上牧野之战也是尸横遍野,没有那么简单。
对于秦国的制度,如果商鞅的法制没变的话,杀人越多,得到的封赏就越多,这大概就是他们战斗的动力吧!
如果没有赵高,秦国或许可以推迟灭亡,从章邯能击败陈胜、项梁可得知,所谓反秦义军还是可以对付的,巨鹿之战后,章邯依然拥兵二十万,据守棘原,如果不是赵高逼反章邯,还是有希望的,不过希望不大,因为刘邦已经步步紧逼关中,如果秦军不能派出精锐部队抵御,始终会灭亡。
精华帖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巴卡斯博士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后将军
功绩 26
帖子 1579
编号 405566
注册 2010-12-3


发表于 2010-12-6 17:46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战场上瞬息万变,主帅迅速做出正确判断是多么不易。
事后诸葛亮的人太多,总是觉得分析原因吸取教训就可以避免失败。因为制约胜负的因素太多了。
精华帖
顶部
性别:男-离线 koko4444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忠义校尉
功绩 3
帖子 290
编号 70377
注册 2006-5-28
来自 福州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10-12-27 23:09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QUOTE:
原帖由 zidaneluo 于 2010-7-6 15:30 发表
ls挖坟啊
不过也有人指出,巨鹿之战是项羽战术上的成功,但却是战略上的失败,比如苏洵就认为:“方籍之渡河,沛公始整兵向关,籍于此时,若急引军趋秦,及其锋而用之,可以据咸阳,制天下。不知出此, ...

典型的事后诸葛亮,要是没有巨鹿之战,鬼知道后世是一统的还是进入一个新的战国时代
历史的转折期,偶然性才是最重要的,中国成为一个统一的国家真的得必然?


精华帖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4-6-26 09:50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22415 second(s), 8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